中级会计总结全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612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45 大小:7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会计总结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5页
中级会计总结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5页
中级会计总结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5页
中级会计总结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5页
中级会计总结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5页
中级会计总结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5页
中级会计总结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5页
中级会计总结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5页
中级会计总结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5页
中级会计总结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5页
中级会计总结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5页
中级会计总结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5页
中级会计总结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5页
中级会计总结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5页
中级会计总结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45页
中级会计总结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45页
中级会计总结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45页
中级会计总结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45页
中级会计总结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45页
中级会计总结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45页
亲,该文档总共1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级会计总结全Word文档格式.docx

《中级会计总结全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会计总结全Word文档格式.docx(1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级会计总结全Word文档格式.docx

一般产品设计费用计入损益】

⒁企业采购用于广告营销活动的特定商品

计入销售费用

3,以产品作为投资:

借:

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

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注:

投资者投入存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4,存货计提减值:

可变现净值=该材料所生产的产成品的估计售价-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

估计售价的确定:

有合同按合同价,无合同按市场价(一般售价)。

计提方法:

(1)先计算“存货跌价准备”期末余额:

(存货成本-可变现净值)。

(2)再计算“资产减值损失”发生额(“存货跌价准备”科目期末余额-期初余额+贷方发生额-借方发生额)

资产减值损失

存货跌价准备

转回做反分录。

注意:

计提时纳税调增,转回时纳税调减。

5,盘亏:

待处理财产损溢【批准后转营业外支出、其他应收款等】

贷:

库存商品等

盘盈:

批准后冲管理费用。

6,结转成本:

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等

  存货跌价准备【结转已计提的跌价准备】

库存商品、原材料等

第三章固定资产

一、固定资产初始计量

1,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

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不含员工培训费)。

工程物资、在建工程、固定资产

银行存款等

注1:

一般纳税人取得按固定资产核算的不动产及不动产在建工程,其进项税额分2年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第一年抵扣60%,第二年抵扣40%:

固定资产

【60%】

      ——待抵扣进项税额 【40%】

银行存款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40%】

应交税费——待抵扣进项税额 

注2:

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各项公允价值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成本。

各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使用寿命,应分别将各组成部分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

2,自建:

其成本由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

包括工程用物资成本、人工成本、交纳的相关税费、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费用以及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

(1)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

①购建生产线等生产经营用机器设备:

在建工程

原材料、工程物资、应付职工薪酬、库存商品等【不视同销售】

②购建厂房等不动产:

应交税费——待抵扣进项税额

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外购材料改变用途的】

    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自产商品视同销售的】

固定资产 

(1)建设期间发生的工程物资盘亏、报废及毁损,减去残料价值以及保险公司、过失人等赔款后的净损失,计入所建工程项目成本;

盘盈的工程物资或处置净收益,冲减所建工程项目的成本。

工程完工后:

发生的工程物资盘盈、盘亏、报废、毁损,计入当期营业外收支。

(2)为建造工程发生的管理费、可行性研究费、临时设施费、公证费、监理费、应负担的税金、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款费用、建设期间发生的工程物资盘亏、报废及毁损净损失,以及负荷联合试车费等,计入在建工程项目成本。

(2)出包方式建造固定资产:

预付工程款通过“预付账款”科目核算。

待摊支出是指在建设期间发生的,不能直接计入某项固定资产价值、而应由所建造固定资产共同负担的相关费用,包括为建造工程发生的管理费、可行性研究费、临时设施费、公证费、监理费、应负担的税金(耕地占用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款费用、建设期间发生的工程物资盘亏、报废及毁损净损失,以及负荷联合试车费等。

计算方法如下:

待摊支出分配率=累计发生的待摊支出/(建筑工程支出+安装工程支出)

  建筑工程应分配的待摊支出=建筑工程支出×

分配率

  安装工程应分配的待摊支出=安装工程支出×

在建工程——待摊支出【实际发生的管理费、可行性研究费、公证费、监理费等】

分配结转在建工程:

在建工程——建筑工程(A车间)

      ——建筑工程(B厂房)

      ——安装工程(C设备)

    贷:

在建工程——待摊支出

3,经营租入及弃置费用

(1)经营租入:

经营租赁的租金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按照直线法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

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

(2)弃置费用:

金额较大的,按照现值计算确定应计入固定资产原价的金额和相应的预计负债。

在建工程【资本化支出等】

    预计负债【弃置费用的现值】

在该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计算确定各期应负担的利息费用:

财务费用

贷:

预计负债

二、固定资产折旧

1,当月增加,当月不提;

当月减少,当月仍提,下月不提。

2,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未办理竣工决算应按估计价值确定成本并计提折旧;

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3,更新停用的,不提折旧;

大修理停用的,照提;

未使用的照提。

4,折旧方法:

(1)年限平均法:

  年折旧额=(原价-预计净残值)÷

预计使用年限=原价×

年折旧率

  其中,应计折旧总额=原价-预计净残值

(2)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折旧额=期初固定资产净值×

2/预计使用年限

  注:

最后两年改为直线法,并考虑净残值。

(3)年数总和法:

  年折旧额=(原价-预计净残值)×

年折旧率:

制造费用【生产车间计提折旧】

  管理费用【企业管理部门、未使用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销售费用【企业专设销售部门计提折旧】

  其他业务成本【企业出租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研发支出【企业研发无形资产时使用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累计折旧

三、固定资产后续支出

1,发生资本化后续支出(如更换部件),应将该固定资产的原价、累计折旧和减值准备转销,将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并停止计提折旧。

待后续支出完工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再转为固定资产并按重新确定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计提折旧。

  累计折旧

营业外支出【被替换部分】

2,费用化的后续支出:

日常修理费用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

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大修理费用可记入其成本。

3,经营租入的改良支出通过“长期待摊费用”科目核算,并在后期摊销。

四、固定资产处置

固定资产清理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清理【发生的清理费用】

银行存款【出售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其他应收款、原材料【保险赔偿和残料】

△清理净损益

(1)固定资产清理完成后的净损失

资产处置损益   【出售损失】

  营业外支出【非流动资产毁损报废损失】

资产处置收益,反映企业出售划分为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金融工具、长期股权投资和投资性房地产除外)或处置组时确认的处置利得或损失,以及处置未划分为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生产性生物资产及无形资产而产生的处置利得或损失(后续仍有使用价值的资产)。

(2)固定资产清理完成后的净收益

资产处置损益【出售收益】

第四章投资性房地产

一、投资性房地产的范围

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已出租的建筑物。

【记忆归纳】

内容

是否属于投资性房地产

1

房地产企业正在开发的商品房

,属于存货

2

房地产企业持有的准备建造商品房的土地使用权

3

房地产企业持有并准备增值后出售的商品房

4

房地产企业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

5

房地产企业开发的准备出售的房屋

6

房地产企业开发的已出租的房屋

7

企业拥有并自行经营的旅馆或饭店

,属于固定资产

8

企业自用的办公楼

9

企业持有的准备建造自用办公楼的土地使用权

,属于无形资产

10

企业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建筑物

,不属于企业的资产

11

已出租的房屋租赁期届满,收回后继续用于出租但暂时空置

二、初始计量及后续计量

1,外购:

成本模式

公允价值模式

投资性房地产

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在建工程、开发成本

3,后续计量:

成本模式计量

公允价值模式计量

(1)计提折旧或摊销

其他业务成本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摊销

(1)不计提折旧或摊销,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计量。

①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②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反分录

(2)取得的租金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3)经减值测试后确定发生减值的,应当计提减值准备。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同一企业只能采用一种模式对所有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不得同时采用两种计量模式。

4,模式变更(成本转公允):

只有在房地产市场比较成熟、能够满足采用公允价值模式条件的情况下,才允许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从成本模式计量变更为公允价值模式计量,且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盈余公积【差额的1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差额的90%】

三、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

1.非房地产企业  

成本模式下的转换(对转)

公允价值模式下的转换

(1)自用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

投资性房地产【原值】

  累计折旧(累计摊销)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原值】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摊销)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投资性房地产——成本【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借差】

    其他综合收益【贷差】

(2)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房地产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摊销)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累计折旧(累计摊销)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公允价值】

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公允价值变动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贷差】

2.房地产企业  

成本模式下的转换

(1)作为存货的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

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

  存货跌价准备【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开发产品【账面余额】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借差】

    其他综合收益【贷差】

(2)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存货

开发产品【账面价值】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投资性房地产【账面原值】

开发产品【公允价值】

四、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支出及处置

1.资本化的后续支出

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进行改扩建等再开发且将来仍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再开发期间不计提折旧或摊销。

进行改扩建等再开发且将来仍作为投资性房地产(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考虑公允价值变动)

(1)投资性房地产转入改扩建工程

投资性房地产——在建

投资性房地产

(2)发生改扩建或装修支出

银行存款等

(3)改扩建工程或装修完工

2,费用化的后续支出,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两模式相同):

3,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置,

同左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或贷记)

  其他综合收益

          ——公允价值变动(或借记)

快速计算:

出售时影响损益的金额?

公允价值-账面价值

公允价值-账面价值+其他综合收益

第五章长期股权投资

一、长期股权投资的适用范围

1,控制:

权力、可变回报、影响回报。

2,共同控制:

合营企业(净资产)、一致同意。

3,重大影响:

联营企业,一般20%~50%表决权。

二、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一)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1.同一控制下形成控股合并(不确认资产处置损益)

(1)初始投资成本:

在合并日按照所取得的被合并方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净资产账面价值份额

该份额=子公司自购买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

母公司%+原母公司在合并报表中确认的商誉

子公司自购买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购买日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子公司调整后的净利润+/-子公司其他综合收益+/-子公司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

长期股权投资

    固定资产清理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2)被合并方在合并日的净资产账面价值为负数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按零确定,同时在备查簿中予以登记。

(3)如果被合并方在被合并以前,是最终控制方通过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所控制的,则合并方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还应包含相关的商誉金额。

(4)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的对价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

不足冲减的,依次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5)合并方以发行权益性工具作为合并对价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与所发行股份面值总额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

(6)中介费用、交易费用的处理:

合并方发生的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费用以及其他相关管理费用,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与发行权益性工具作为合并对价直接相关的交易费用,应当冲减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不足冲减的依次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与发行债务性工具作为合并对价直接相关的交易费用,应当计入债务性工具的初始确认金额(即“应付债券——利息调整”明细科目中)。

(7)同一控制下一揽子交易的会计处理

①属于“一揽子交易”的,合并方应当将各项交易作为一项取得控制权的交易进行会计处理。

②不属于“一揽子交易”的:

A,确定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B,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合并对价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冲减留存收益。

C,合并日之前持有的股权投资,因采用权益法核算或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核算而确认的其他综合收益,暂不进行会计处理。

2.非同一控制下形成控股合并(以支付对价的含税公允价并确认处置损益):

(1)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合并成本)=支付价款或付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发生或承担的负债的公允价值+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

中介费及佣金、手续费的处理方法同上。

(2)付出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

①合并对价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计入资产处置损益。

②合并对价为长期股权投资或金融资产的,计入投资收益。

③合并对价为存货的,视同销售并以其公允价确认收入,同时结转成本。

④合并对价为投资性房地产的,以其公允价确认其他业务收入同时结转其他业务成本。

累计摊销【无形资产摊销】  

管理费用【审计费用等】

无形资产(成本)

    资产处置损益【无形资产处置损益】

    主营业务收入【存货处置收入】

    银行存款【审计费用等】

主营业务成本【结转存货成本】

库存商品

(3)合并成本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差额:

①合并成本大于取得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确认为商誉;

②合并成本小于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计入合并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

(二)不形成控股合并的长期股权投资

1.以支付现金取得的:

长期股权投资 【净资产×

持股比例+手续费,账面价值为负则为0】

  资本公积 【冲减,无为0】

  盈余公积 【冲减,无为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冲减】

银行存款等【实际支付对价】

2.以发行权益性证券方式取得的:

如定向增发股票,权益法转成本法:

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损益调整

    股本【增发新股面值】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支付的佣金、手续费】

三、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成本法

(1)取得:

银行存款【按实际支付对价】

(2)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

持股比例):

应收股利

投资收益

四、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权益法

(一)“投资成本”明细科目的会计处理

 1.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取得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为商誉价值,不调整初始投资成本。

 2.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取得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并调整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银行存款

    营业外收入【注:

此部分收入纳税调减】

(二)“损益调整”明细科目的会计核算

1.对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的调整

  

(1)对投资时点的调整(外售调减,折旧调减):

  根据被投资单位实现的经调整后的净利润计算应享有的份额(亏损相反):

  借:

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调整后的净利润=调整前利润-对外出售存货-补提折旧摊销+转回应收账款+冲减的所得税费用=调整前利润-对外出售存货×

75%-补提折旧摊销×

75%+转回应收账款×

75%

对外出售存货=存货评估增值部分×

存货出售比例【注:

此部分为少结转存货成本】

补提折旧或摊销=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评估增值部分/尚可使用年限【注:

以后各年都调减利润】

(2)对内部交易的调整(未售调减,已售加回;

增值调减,折旧加回):

①构成业务的,全额计入当期损益,不需要抵消(包括顺流和逆流)。

②投出或出售的资产不构成业务的:

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调整后净利润×

持股比例】

a-1:

内部交易形成存货的(个别报表):

调整后的净利润=调整前利润-未实现内部交易的利润=调整前利润-存货评估增值部分×

未出售存货比例;

第二年,调整后的净利润=调整前利润+存货评估增值部分×

出售存货比例

a-2:

内部交易形成存货的(合并报表,了解):

顺流交易抵消分录:

营业收入【公允价值×

未出售存货比例×

营业成本【成本价×

    投资收益

逆流交易抵消分录:

长期股权投资【评估增值部分×

存货 

b:

内部交易形成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

调整后的净利润=调整前利润-评估增值部分+本年计提折旧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