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统计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海南大学.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4762843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7.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统计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海南大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生物统计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海南大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生物统计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海南大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生物统计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海南大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生物统计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海南大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生物统计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海南大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生物统计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海南大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生物统计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海南大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生物统计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海南大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生物统计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海南大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生物统计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海南大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生物统计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海南大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生物统计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海南大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生物统计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海南大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生物统计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海南大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统计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海南大学.docx

《生物统计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海南大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统计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海南大学.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物统计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海南大学.docx

绪论单元测试

1.生物统计学是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在生物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属于理论数学。

()

A:

B:

答案:

B

2.生物统计学的创始人是()。

A:

费雪尔(R.A.Fisher

B:

高赛德(G.S.Gosset)

C:

皮乐逊(K.Pearson)

D:

高尔登(F.Galton)

答案:

D

3.生物学领域研究多属于实验科学,实验科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两类()。

A:

实际研究

B:

抽样调查法

C:

科学试验研究法

D:

理论研究

答案:

BC

4.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包括三个环节:

()

A:

试验或抽样调查

B:

实践

C:

假说

D:

结论

答案:

ACD

5.生物统计学十九世纪末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

()

A:

B:

答案:

B

6.试验设计概念正确的有()。

A:

按照预定目标制订适当的实验方案,以利于对实验结果进行有效的统计分析的数学原理和实施方法。

B:

指合理安排和实施试验取得正确、可靠、充分的数据资料的理论与方法。

C:

数据分析

D:

画设计图

答案:

AB

7.试验设计有广义、狭义之分,生物统计学指的是广义的试验设计。

()

A:

B:

答案:

A

8.试验设计的目的()。

A:

避免系统误差

B:

降低试验误差

C:

对总体作出可靠、正确的推断

D:

无偏估计处理效应

答案:

ABCD

9.描述生物统计学的作用,正确的是()。

A:

提供试验设计的原则及方法

B:

提供由样本推断总体的方法;

C:

提供整理和描述数据资料的科学方法;

D:

有助于阅读及撰写科技文献。

答案:

ABCD

10.能否合理地进行试验设计,关系到科研工作的成败。

()

A:

B:

答案:

B

第一章测试

1.因素的水平是指()

A:

因素的好坏

B:

研究的范围与内容

C:

因素量的级别

D:

因素质的不同状态

答案:

CD

2.试验处理是指()

A:

实施在试验单元上的具体措施

B:

因子间水平的组合

C:

因子的水平

D:

试验指标的测量方式

答案:

ABC

3.一个试验中可以选用()作为试验指标。

A:

单个性状

B:

经济性状

C:

非经济性状

D:

多个性状

答案:

ABD

4.试验设计三原则包括:

A:

随机性原则

B:

唯一差异性原则

C:

局部控制原则

D:

重复原则

答案:

ACD

5.如果涉及试验因素多,难以确定因素或各因素的最佳起水平范围时,一般可采用先做单因素试验,后做精细选取因素和水平的试验。

A:

B:

答案:

A

6.在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方法中,控制误差指的是()。

A:

无偏估计误差

B:

发现误差

C:

减小误差

D:

消除误差

答案:

AC

7.如果田间试验无法在一天内完成,以下那种做法是正确的()

A:

灵活安排

B:

同一试验必须在一天完成

C:

几个区组可以同时操作

D:

同一区组必须在一天完成

答案:

D

8.随机区组设计需要将全部处理抽签几次?

()

A:

有多少区组就抽签多少次

B:

3次

C:

1次

D:

2次

答案:

A

9.局部控制原则指:

同一重复区内的不同小区间环境条件最大程度地保持一致。

A:

B:

答案:

A

10.完全随机设计、随机区组设计、拉丁方设计分别能最多控制多少个不同方向的系统误差?

A:

2,2,2

B:

1,2,3

C:

2,1,0

D:

0,1,2

答案:

D

第二章测试

1.某地区城市和乡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为7.3和18平方米,标准差分别为2.8和6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的变异程度()

A:

城市和乡村人均居住面积的变异程度不能比较

B:

城市大

C:

乡村大

D:

城市和乡村一样大

答案:

B

2.平均数反映了总体()

A:

分布的离中趋势

B:

分布的变动趋势

C:

分布的可比程度

D:

分布的集中趋势

答案:

D

3.标准差的数值越小,则表明一组数据的分布()

A:

越分散,平均数的代表性越低

B:

越分散,平均数的代表性越高

C:

越集中,平均数的代表性越高

D:

越集中,平均数的代表性越低

答案:

C

4.用加权法计算分组资料的平均数,其中的权是()

A:

组中值

B:

组限值

C:

组次数

D:

样本容量

答案:

C

5.不同总体间的标准差不能进行简单的对比,是因为()

A:

资料的单位不同

B:

总体的平均数不同

C:

试验的方法不同

D:

标准差S不同

答案:

AB

6.比较两个不同试验指标的变异程度,必须利用()

A:

变异系数

B:

全距

C:

平均差

D:

标准差

答案:

A

7.最适合于反映样本中个体间平均差异的统计量是()。

A:

标准差

B:

全距

C:

变异系数

D:

平均差

答案:

A

8.对统计资料进行整理的目的是:

化繁为简;初步了解资料分布特点;便于进行分析。

A:

B:

答案:

B

9.分析连续性资料的变化趋势时,最好使用折线图。

A:

B:

答案:

B

10.统计资料分组整理时分组越多越好。

A:

B:

答案:

A

第三章测试

1.正态分布不具有下列哪种特征()

A:

概率处处相等

B:

左右对称

C:

中间高、两头低

D:

单峰分布

答案:

A

2.标准正态分布的均数与标准差分别为()。

A:

0与0

B:

0与1

C:

1与1

D:

1与0

答案:

B

3.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与,()相应的正态曲线的形状越扁平。

A:

σ越小

B:

μ越小

C:

μ越大

D:

σ越大

答案:

D

4.抽样误差是指()。

A:

随机性代表性误差

B:

系统性代表性误差

C:

登记误差

D:

前三类都不是

答案:

A

5.从服从正态分布的无限总体中分别抽取容量为4,16,36的样本,则当样本容量增大时,样本均值的标准差()。

A:

无法确定

B:

保持不变

C:

减小

D:

增加

答案:

C

6.假设总体服从均匀分布,从该总体中抽取容量为36的样本,则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

A:

服从均匀分布

B:

服从非正态分布

C:

服从X2分布

D:

近似正态分布

答案:

D

7.抽样分布是指()

A:

样本统计量的分布

B:

样本数量的分布

C:

总体中各观测值的分布

D:

一个样本各观测值的分布

答案:

A

8.变量是()

A:

可变的数量指标

B:

可变的数量标志

C:

可变的品质标志

D:

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指标

答案:

D

9.关于泊松分布参数λ错误的说法是()

A:

λ=np

B:

σ2=λ

C:

μ=λ

D:

σ=λ

答案:

D

10.二项分布的形状是由()两个参数决定的。

A:

p,q

B:

μ,p

C:

n,q

D:

n,p

答案:

D

第五章测试

1.测验红花与白花比例是否符合3:

1应该采用()

A:

卡平方同质性测验

B:

卡平方独立性测验

C:

卡平方同异性测验

D:

卡平方适合性测验

答案:

D

2.卡平方测验均为一尾测验,且是右尾测验。

A:

B:

答案:

A

3.测验红花、白花、黄花比例是否符合9:

3:

4,共观察了200株,则卡平方测验的自由度为()

A:

1

B:

2

C:

3

D:

199

答案:

B

4.测验A、B、C、D4种药剂高效、低效、无效3种表现的差异,卡平方测验的自由度为()。

A:

3

B:

5

C:

4

D:

6

答案:

D

5.χ2测验中当自由度为1时应进行连续性矫正。

A:

B:

答案:

A

6.比较实验数据与理论假设是否符合的卡平方测验称为适合性测验

A:

B:

答案:

B

7.独立性测验是检验两个或两个以上随机变量之间彼此是否相互独立的参数统计方法。

A:

B:

答案:

A

8.χ2值的取值区间为[0,+∞]。

A:

B:

答案:

B

9.可分为5组的次数资料进行χ2适合性测验时,其自由度为()。

A:

4

B:

2

C:

3

D:

1

答案:

A

第六章测试

1.方差分析资料应同时满足()条件,才能进行方差分析。

A:

正态性

B:

可加性

C:

相关性

D:

方差齐性

答案:

ABD

2.对试验资料进行方差分析时,处理间要多重比较的条件是其()

A:

F›1

B:

F‹1

C:

F›Fα,ν1:

ν2

D:

F›0

答案:

C

3.方差分析也可被称为( )。

A:

F检验

B:

卡方检验

C:

U检验

D:

t检验

答案:

A

4.统计上把多个平均数两两间的相互比较称为多重比较。

()

A:

B:

答案:

A

5.单因素方差分析中,处理间F值的P‹0.05时,可认为()。

A:

各处理的总体均数不等或不全相等

B:

各处理均数都不相等

C:

各处理均数都相等

D:

各处理总体均数相等

答案:

A

6.用标记字母法表示多重比较结果时,如果两个平均数间差异显著,则它们后面一定要标上(   )。

A:

小写拉丁字母

B:

大写拉丁字母

C:

相同拉丁字母

D:

不同小写拉丁字母

答案:

D

7.对有k个处理,每处理重复n次的试验资料,总平方和可以分解为(  )。

A:

处理平方和及方差平方和

B:

处理平方和及重复平方和

C:

处理间平方和及误差平方和

D:

处理间平方和及处理内平方和

答案:

CD

8.固定模型主要侧重于()的估计和比较,而随机模型则侧重效应方差的估计和检验。

A:

效应值

B:

方差

C:

平方和

D:

极差

答案:

A

9.模型的不同仅与F测验分母项的选择和统计推断有关,而方差分析过程中DF、SS、MS的分解和计算都是一致的。

()

A:

B:

答案:

A

10.对于服从核心分布的资料,数据要先进行()代换后才能进行方差分析。

A:

均数

B:

对数代换

C:

平方根

D:

反正弦角度代换

E:

对于服从核心分布的资料,数据要先进行()代换后才能进行方差分析。

答案:

C

第七章测试

1.对有k个处理,n个区组的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资料进行方差分析,F处理值对应的第一自由度、第二自由度分别是()

A:

k-1;(k-1)(n-1)

B:

k-1;kn-1

C:

n-1;kn-1

D:

n-1;(k-1)(n-1)

答案:

A

2.组合内只有单个观察值的两向分组资料的方差分析中,对于总平和分解不正确的说法有()

A:

A因素变异SS+B因素变异SS

B:

A因素变异SS+误差变异SS

C:

A因素变异SS+B因素变异SS+误差变异SS

D:

B因素变异SS+误差变异SS

答案:

ABD

3.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中,如果处理自由度和处理平方和分别为3和504;总自由度和总平方和为15和602,那么方差分析的F值为()

A:

40.13

B:

168

C:

20.56

D:

8.17

答案:

C

4.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如果不能拒绝原假设,那么说明组间平方和SSA

A:

等于总平方和SST

B:

等于0

C:

完全由抽样的随机误差所决定

D:

完全由系统误差所决定

答案:

C

5.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以下说法对不正确的是()

A:

如果处理因素无作用,理论上F值接近0

B:

如果处理因素无作用,理论上F值接近1

C:

如果处理因素无作用,理论上F值很大

D:

如果处理因素有作用,理论上F值接近1

答案:

ACD

6.对有k个处理,n个区组的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资料进行方差分析,固定模型下,处理均数的标准误的计算公式为()

A:

MSE/n

B:

sqrt(SSE/n)

C:

SSE/n

D:

sqrt(MSE/n)

答案:

D

7.有K个处理的拉丁方试验,试验误差的自由度是()。

A:

k-2

B:

(k-1)(k-1)

C:

k-1

D:

(k-1)(k-2)

答案:

D

8.对有k个处理,n次重复的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资料进行方差分析,误差项自由度是n(k-1)。

()

A:

B:

答案:

B

9.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总变异的平方和和自由度均可以细分成()项。

A:

2

B:

5

C:

3

D:

4

答案:

C

10.一个小区的观察值发生缺失,要估计出相应小区的最可能的值或最可信的值,从统计学的观点看,实际上就是误差为零的值。

()

A:

B:

答案:

B

第八章测试

1.对A因素有a个水平,B因素有b个水平,r个区组的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资料进行方差分析,固定模型下,A处理间比较的平均数的标准误的计算公式为()。

A:

sqrt(MSE/a)

B:

sqrt(MSE/ra)

C:

sqrt(MSE/rb)

D:

sqrt(MSE/r)

答案:

C

2.对A因素有a个水平,B因素有b个水平,r个区组的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资料进行方差分析,其无效假设不包括(   )。

A:

其余选项均不对

B:

A、B两因素在试验指标上无显著交互作用

C:

A因素各水平间在试验指标上无显著差异

D:

B因素各水平间在试验指标上无显著差异

答案:

BCD

3.对A因素有a个水平,B因素有b个水平,r个区组的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资料进行方差分析,处理组合自由度为(ab-1))(r-1)。

()

A:

B:

答案:

A

4.水稻品系A(2水平)与栽培密度B(3水平)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4次,对试验资料进行方差分析,方差分析表中:

1、水稻品系间F值为6.37,›F0.01;2、栽培密度间F值为1.59,F‹0.05。

该结果说明()

A:

品系间差异显著,品系间需要做多重比较;

B:

栽培密度间差异不显著,栽培密度间不需要做多重比较

C:

品系间差异不显著,品系间不需要做多重比较

D:

栽培密度间差异显著,栽培密度间需要做多重比较

E:

品系间差异极显著,品系间需要做多重比较

答案:

BE

5.对A因素为主处理,具a个水平,B因素为副处理,具b个水平,有r个完全区组二因素裂区试验资料进行方差分析,误差a的自由度是()

A:

(r-1)(a-1)(b-1)

B:

rab-1

C:

(r-1)(a-1)

D:

(r-1)(ab-1)

答案:

C

6.如果A因子有2个水平,B因子有3个水平,采用随机区组试验重复4次,则其方差分析中的总自由度为(),处理组合自由度为()。

A:

18,5

B:

24,6

C:

23,5

D:

6,5

答案:

C

7.三因素完全随机化试验总变异的平方和和自由度均可以细分成()项。

A:

7

B:

8

C:

6

D:

5

答案:

B

8.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总变异的平方和可以细分成五项()。

A:

B:

答案:

A

9.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的方差分析中总变异的平方和与自由度可以细分成()部分。

A:

4

B:

3

C:

5

D:

6

答案:

C

10.二因素正交设计试验的方差分析中某因素的自由度等于该因素的水平数减1。

()

A:

B:

答案:

B

第九章测试

1.相关性分析时,以下哪个情况应该接受无效假设()。

A:

|r|

B:

|r|>R0.05

C:

|r|

D:

|r|>0.05

答案:

C

2.相关系数的绝对值非常接近1时,以下正确表述是()。

A:

确实存在相关关系

B:

必需作回归分析才能确定是否存在相关关系

C:

不存在相关关系

D:

必需作显著性测验才能确定是否存在相关关系

答案:

D

3.对回归方程y=α+βx,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

β≠0则存在回归关系

B:

α=0则存在回归关系

C:

α≠0则存在回归关系

D:

β=0则存在回归关系

答案:

A

4.n=11的回归分析中,总平方和为30,残差平方和为10,则回归的方差为()。

A:

30

B:

10

C:

11

D:

20

答案:

D

5.根据观测结果,已建立y关于x的回归方程y=2.0+3.0x,x变化1个单位,y变化()个单位。

A:

4

B:

5

C:

2

D:

3

答案:

B

6.回归分析的决定系数R2越接近于1,说明()。

A:

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越好

B:

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越差

C:

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关系越弱

D:

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关系越强

答案:

A

7.在直线回归分析中,|b|值越大()。

A:

所绘散点越靠近回归线

B:

所绘散点越远离回归线

C:

回归线对X轴越平坦

D:

回归线越陡

答案:

D

8.某医师拟制作标准曲线,用光密度值来推测食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应选用的统计方法是() 

A:

χ2检验

B:

相关分析   

C:

回归分析

D:

t检验     

答案:

C

9.相关关系是指()

A:

变量间不确定性的依存关系 

B:

变量间的非独立关系

C:

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D:

变量间的函数关系

答案:

A

10.如果直线相关系数r=1,则一定有()。

A:

SS总>SS回

B:

SS总=SS回

C:

SS残=SS回

D:

SS总=SS残

答案:

B

第十章测试

1.在进行协方差分析时,混杂因素统称为协变量。

()

A:

B:

答案:

B

2.对协方差分析描述正确的是()

A:

方差分析与回归分析结合的一种分析法

B:

是回归分析

C:

是一种含协变量的方差分析

D:

方差分析与相关分析结合的一种分析法

答案:

AC

3.对协方差分析的主要功用陈述正确的有()。

A:

提高方差分析的准确度

B:

对试验进行统计控制

C:

对协方差组分进行估计

D:

用处理前的记录(基数)提高处理后比较的精确度

答案:

ABCD

4.科研试验采用的()方法而决定用何种类型的协方差分析。

A:

统计分析方法

B:

多重比较测验方法

C:

变量数

D:

试验设计方法

答案:

D

5.可以控制的混杂因素,最好在什么阶段进控制。

()

A:

方差分析

B:

在统计分析阶段

C:

在设计阶段

D:

协方差分析

答案:

C

6.处理间的效应进行比较,必须保持处理间的影响因素相同,处理间才具有可比性。

()

A:

B:

答案:

A

7.研究不同饲料对动物增加体重的作用时,哪个因素属于不易控制的混杂因素。

()

A:

动物的进食量

B:

动物的饲料

C:

动物的品种

D:

动物的性别

答案:

A

8.统计控制是试验控制的一种辅助手段。

经过这种矫正,试验误差将减小,对试验处理效应估计更为准确。

()

A:

B:

答案:

A

9.方差分析的前提,除了误差外,()是唯一影响观察值的唯一变量。

A:

设计

B:

重复

C:

环境

D:

处理

答案:

D

10.同一试验数据,方差分析的结论比协方差分析更真实地反映试验实际。

()

A:

B:

答案: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