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公共经济学》详细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640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55.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公共经济学》详细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自考《公共经济学》详细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自考《公共经济学》详细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自考《公共经济学》详细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自考《公共经济学》详细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自考《公共经济学》详细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自考《公共经济学》详细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自考《公共经济学》详细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自考《公共经济学》详细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自考《公共经济学》详细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自考《公共经济学》详细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自考《公共经济学》详细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自考《公共经济学》详细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自考《公共经济学》详细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自考《公共经济学》详细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自考《公共经济学》详细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自考《公共经济学》详细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自考《公共经济学》详细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自考《公共经济学》详细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自考《公共经济学》详细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公共经济学》详细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

《自考《公共经济学》详细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公共经济学》详细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考《公共经济学》详细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

管制和补贴私人生产;

购买产品及服务;

收入再分配。

)②分析分析并预测政府活动的全分析部结果;

(想要对一项政府活动做出公允的判断,首先必须了解该项活动会形成哪些影响,带来怎样的结果,这同样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政府活动往往会同时影响到许多不同的社会群体。

另外,一项政策实施的结果完全有可能大大偏离它的初衷。

正因为如此,在分析公共部门的经济问题时,必须做到全面、慎重,以免好心办成了坏事。

既没有达到起初设想的效果,又浪费了原本就稀缺的社会资源。

)③评估可选的政策;

(要想做出全面的分析,还必须对可供选择的政策予以评估。

此时,建立评估标准可评估能是必要的举措,即先要了解政策的目标,接下来要确定具体的政策在怎样的程度上能够实现这些目标。

不过,一般而言,政府往往会同时抱有多个目标,如果某项政策对一个目标更为有利,而其他政策则更有助于另外的目标,那么究竟应该如何选择?

这时,一套确定的评估标准和决策框架就必不可少了。

说到底,这仍然是权衡取舍的关系,也正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解释)④解释解释政治程序。

(公共部门的相关决策是集体决策,集体决策一般会通过政治程序来解决。

此时,决策的规则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这方面的问题,经济学与政治学都表现出了比较浓厚的兴趣,不过,经济学的视角更偏重于经济激励和行为主体的自利性。

9.研究公共部门的经济问题有“描述性的实证方法”和“与研究者主观价值判断有关的规范方法”:

研究方法描述性的实证方法与研究者主观价值判断有关的规范方法回答是什么应该是什么实证经济学规范经济学学科分类试图解释世界试图改善世界关键差别:

能否涉及伦理观念和价值判断,不可能单从经济实证性表述可验证真伪性验证其真伪性分析作出判断

10.实证方法:

一种研究方法所要回答的问题为“是什么”

11.实证经济学:

试图解释这个世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它想解释这个世界。

12.规范经济学:

试图改造这个世界,或者改善这个世界。

13.实证性的表述:

我们总能够通过分析证据或经验例证来判断它是否正确。

14.规范性的表述:

由于它涉及到伦理观念和价值判断,因此很可能根本无所谓对或错,从而也就不可1能仅仅通过经济分析来做判断。

15.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关系:

实证分析可以揭示一项具体政策对效率、福利水平的影响;

而规范分析可以从公平的角度来对这些影响做出评价。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而这也不是完全对立的,规范分析往往要以实证分析为基础,实证分析也离不开规范分析的指导。

16.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研究步骤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研究步骤:

16.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研究步骤:

①研究者这首先要能够准确理解和预测政府活动的全部结果;

②要对政府活动加以科学分类,从收支的角度来看,政府活动通常可以分为三个大类,即预算、支出与税收;

③要对政府政策的后果加以准确的评估,这种评估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

政府的行为目标是否合理?

采用的政策手段是否正确?

其结果是否能达到预定目标?

17.威廉·

配第将国家经费分为6个项目:

①军费;

②官员俸禄与司法费用;

③宗教事务经费;

④大学及其他学校费用;

⑤孤儿抚养费及无业人员生活救济费;

⑥修桥铺路费及其他公共福利费用。

18.亚当·

斯密《国富论》:

论及国家的财政问题,第一次将财政理论作为经济学理论的一部分而加以系统归纳。

主张经济自由,认为政府不应干预私人经济活动,但是他同时也强调政府存在的必要性。

斯密指出,政府有保卫国家与民众的安全、维护社会治安、建设并维持公共工程与公共事业的职责,为此,它必须筹措经费以完成这些职责。

斯密还分析了政府的收入来源、征税原则,以及通过发行公债来筹措资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国富论》的问世使财政理论成为一个较完整的体系。

19.马斯格雷夫公共经济”概念:

马斯格雷夫“《财政学理论》。

在马斯格雷夫的带动下,斯蒂格利茨等人纷纷将自己的著作称为“公共经济学”20世纪70年代:

公共经济学开始重视政府规制问题;

80年代:

政府规。

20年代:

80年代:

制理论发展,公共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也有长足进步,比如将信息经济学、博弈论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引入对规制问题的研究;

90年代:

经济学家更加关心公共政策对公共经济带来的后果。

90年代:

20.公共经济学与财政学关系:

①公共经济学是在财政学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公共经济学是对传统财政学的扩充与发展。

②传统财政学所涉及的问题主要是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即税收与公债、财政支出等。

③相比较而言,公共经济学的研究领域至少在两方面有所扩展,一是政府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二是关于政府的选择和决策。

21.公共选择理论:

是将经济分析应用到对政治部门研究中去的一门学科。

22.公共选择理论对公共利益模型提出的质疑公共选择理论对公共利益模型提出的质疑:

,而不是“应该做什么”。

认为应当研究政府“做了什么”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者认为:

个人无论在公共领域内还是公共领域外基本上都是自利的,因此政策的制定应该被视为自利群体之间的一种交易结果。

公共选择理论的这种观点是否完全正确是可以商榷的,但是不可否认,它已经使经济学家们对政府概念的理解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23.公共利益模型:

传统上,经济学家往往倾向于把政府描述为慈善家,即默认政府会理所当然地推行慈善性政策。

称之为公共利益模型。

第二章混合经济中的公共部门

1.混合经济:

是指经济运行中市场行为与政府行为的结合,而不是经济制度中资本主义因素与社会主义因素的混合。

是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的结合。

2.公共经济学研究的主要任务:

如何在市场与政府之间确定一个合理的界限,使两种机制能够有效地相互配合。

3.社会进行资源配置的三种方法:

①习惯机制遍遵守的惯例。

优点:

习惯作为一种稳定的社会力量保证了社会经济活动的秩序及其延续;

缺点:

窒息优点:

缺点:

优点缺点了社会创新。

传统社会的生产发展极其缓慢,社会呈现出相对静止的状态,而且只能提供极为有限的物品。

②命令机制命令机制:

政府配置资源(指令经济、中央计划经济)优点:

掌握着几乎所有的社会资源和决。

优点优点:

命令机制策权力,做出与生产和分配相关的所有重大决策;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正常时期,势必造成经济决缺点:

缺点策权的集中和社会组织的等级制度,并导致社会经济活动服从于上层的偏好与利益、社会总体福利遭到损害等结果。

③市场机制市场机制:

通过价格体系调节市场经济。

是由一种竞争的价格制度来决定的;

缺优点:

市场机制优点缺点:

国家或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非常有限。

4.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效率优越性:

①得到法律确认和国家保护的私有财产极大地刺激了人们为积累财富而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热情,而这种热情在限制或剥夺个人财产权利的传统社会中是几乎不存在的;

②以交换和盈利为目的的市场经济活动导致社会专业化分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技术的进步,从而2使得人类在很短的时间内创造出了远远超过以往一切社会总和的生产力;

③市场经济的价格体系把关于人们经济行为的信号集中起来为每个经济过程的参与者提供信息;

④市场经济的分散决策方式使人们能够充分利用经济活动中供求机会的信息,而信息与充分利用是高效率配置资源的2个必要条件;

⑤另外,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在于竞争,竞争使创新活动源源不断地出现,竞争保护了消费者的利益,竞争还可以造就一种十分灵活的价格体系。

归纳而言,竞争的巨大作用在于它不仅可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而且可以提高市场经济中信息分配的效率。

5.自由市场经济制度框架:

在自由竞争市场经济中,财产归私人所有,可以继承;

契约具有法律效力,人们可以自由从事各种经济活动;

生产是小规模的,一切企业由企业主经营,没有工会;

政府的作用很小,只负责执行少数基本职责。

企业所有者、工人和消费者都是理性的经济人,他们有搜寻市场信息的自由,并按照利益最大化的准则行事,即力图以最低限度的资金、人力消耗来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工资或效用。

6.自由市场经济的运行机理:

由于不存在政府的经济干预、巨大经济组织的市场力量和生产者主权等,自由市场经济是通过自由价格体系的自发力量来推动经济运行的。

7.自由价格体系有两个基本功能:

一是配置稀缺的经济资源,以实现物尽其用;

二是把商品及服务分配给消费者。

8.自由竞争市场经济的特点:

1、自由放任2、面向消费者3、稀缺资源的配置效率与最佳使用

9.完全竞争市场的效率:

效率就是指在给定的投入和生产技术条件下,任何经济资源都得到了最好的利用,或者说为人们带来了最大程度的满足。

10.亚当·

斯密关于“无形之手”的论断:

在“无形之手”——市场的作用下,那些追求自身利益的众人却能够最有效地促进公共利益。

换言之,在市场经济中,没有谁刻意追求社会总体的经济福利,所有人最关心的很可能是他们自己的利益,但是最终结果却促进了社会普遍的福利水平。

12.“无形之手”促进效率的前提条件:

完全竞争。

13.无形之手与公平分配:

它在资源配置的效率方面如此巨大优势,但它不能确保经济成果的公平分配。

它可能在促进“效率”的同时忽视了“公平”。

自由放任的竞争有可能会带来普遍的不平等,它无法保证那些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社会群体得到必要水平的收入及消费。

事实上,现实中人们的收入分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这样一些因素所决定的,它们包括:

智力、财富的初始禀赋,社会地位,健康状况,性别,乃至运气等等。

14.福利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定理:

①第一定理:

在特定的情况和条件下,竞争性经济是符合帕累托效率的。

在完全竞争、没有外部性、信息完全相等条件之下,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可以引致帕累托最优状态。

②第二定理:

给定适当的初始再分配,任何一种符合帕累托效率的资源配置都可以通过竞争性市第二定理:

第二定理场机制来实现。

换言之,如果有一种资源配置是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所最偏好的,那么只要政府对财富的初始禀赋进行再分配,其后竞争性的市场机制运作就可以实现帕累托效率的资源配置。

15.福利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规范性的。

即应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等等。

16.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和第二定理理解:

①第一定理一方面表明了市场机制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可能性,但另一方面,它也表明资源的最优配置需要种种前提条件。

②第二定理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人们对市场机制无法产生公平结果的质疑,从而提供了运用该机制配置资源的一个主要理由。

17.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的成立条件: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至少需要这样几个条件:

有足够的市场;

所有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完全按照竞争规则行事;

存在均衡状态。

当这些条件成立时,定理的结论——资源有效配置,才可能实现。

18.帕累托效率:

当经济运行达到该状态时,已经不可能通过重新调整或者交易等手段,来提高某个人的效用或满足感而不降低其他人的效用或满足感。

即:

利己而不损人。

19.帕累托改进:

有可能改善某些人所处的境况,同时不使任何人的境况变差。

20.帕累托有效:

竞争均衡。

21.市场失灵的概念:

市场失灵指当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出现低效率时,即发生市场失灵。

22.市场失灵的原因:

①与时间考虑无关的因素,包括缺乏充分就业、垄断成分、外部性、公共产品、社会公平。

②与时间考虑有关的因素,包括与不确定有关的问题、蛛网和其他收敛困难、市场均衡的时3间。

③根本原因在于:

一方面,随着科学与技术的进步,各国在19世纪后几十年和20世纪初的十几年中出现了从小规模生产到大规模生产的转变,从而导致大企与工会的崛起,市场影响力的产生与消费者主权的丧失,收入分配与财产所有权不平等的扩大,以及公共产品需求的扩大和外部性问题的增加;

另一方面,以小规模生产为基础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却在其基本前提假设上完全排除了可能导致竞争性体制的结构与职能发生根本变化的一切因素,从而使得该理论既不能反映大规模生产所带来的各种变化,又不能解决由大规模生产所产生的一系列经济与社会问题。

23.市场失灵具体表现市场失灵具体表现:

23.市场失灵具体表现:

(1)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

(2)“外部性”问题;

(3)市场垄断;

(4)失业问题;

(5)公共产品问题;

(6)消费者无知;

(7)市场调整过程的代价;

(8)国际收支平衡问题。

24.国家干预经济的理由:

市场失灵现象表明,自由竞争市场经济并不是一种理想的经济制度,它只能适应经济活动规模小、产业结构简单,对信息要求不高的经济过程;

因此随着活动规模的扩大,产业结构的复杂化,以及经济过程的高度动态化,必然需要国家的介入,以解决或缓解市场失灵。

①市场垄断的存在,抑制了竞争与降低了社会经济福利而言,它又具有经济上的不合理性;

②失业问题的出现;

③能够保证社会经济正常且有效运行的法律、公共安全以及自然秩序的公共产品;

④消费者无知;

⑤市场调整过程的代价,只要让自然秩序发生作用,自由竞争市场便可以自然维持自身的“治安”;

⑥国际收支平衡问题。

25.混合经济:

当今各国的经济组织的主要形式,它主要依靠经济组织中的价格体系,同时也采用多种形式的政府干预,如税收、指出和管制等,来应付市场失灵和宏观经济不稳定等情况。

26.混合经济及其特征:

①社会经济活动不仅要满足个人的经济目标,而且还必须满足某些公共目标。

②社会经济活动不仅取决于个人的经济决策,而且也取决于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经济决策。

③社会处理经济问题的方式,是介于自由放任(自由市场)与政府管制(集中计划)之间的“中间方法”。

④政府与私人企业、国家与市场通过职能分工而建立起经济上的合作关系。

⑤由于政府介入经济过程而造成的个人经济自由的相对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政治上的自由(选择政府的自由)而得到补偿。

27.秩序导向的混合经济体制:

政府更注重经济竞争的方式与过程,但不台注重实质性的竞争活动。

28.发展导向的混合经济体制发展导向的混合经济体制:

28.发展导向的混合经济体制:

政府注重发展和理性计划,将设定具体社会与经济目标视为自己的首要任务。

29.造成混合经济体制差异的原因造成混合经济体制差异的原因:

29.造成混合经济体制差异的原因:

①各国经济发展的水平;

②各国社会与政治的结构;

③各国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30.当今具有代表性的几种混合经济体制:

①以美国为典型的国家需求管理型混合经济体制;

②以英国和瑞典等国为典型的福利国家型混合经济体制;

③以德国为典型的社会市场型混合经济体制;

④以法国为典型的强调供求管理的指示性计划型混合经济体制;

⑤以日本为典型的国家发展导向型混合经济体制。

31.政府在自由竞争市场经济时代就已承担的两类公共产品政府在自由竞争市场经济时代就已承担的两类公共产品:

①社会的基础设施;

②社会秩序和法律。

32.公共部门扩张的原因: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33.公共部门规模扩张对私人部门的资源配置的影响:

①公共部门的存在及其规模的扩大会减少可供私人部门使用的经济资源;

②公共部门的行为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私人部门的行为,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

34.公共部门的主体公共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政府公共部门的主体

35.政府的基本特征:

①政府拥有强制权。

这一基本特征也称为“强制性”这一基本特征也称为“义务性”。

②政府要对民众(选民)负责。

36.政府与非政府部门的区别:

也称为“强制性“。

政府通常是社会中最强大的一个组织,政府部门的行为对于其接受者来说一般具有强制性,而非政府部门的行为对于其接受者来说则不具有强制性。

也称为“义务性”。

一般而言,在民主政治体制下,政府的行为主要是向选民负责。

而私人部门(如企业)的行为,则主要是向投资者负责。

37.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区别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区别:

①主要体现在行政等级上;

②它们所承担的不同职能上。

38.政府面临的经济问题政府面临的经济问题:

①生产什么?

这个问题首先涉及到公共产品生产与私人产品生产的均衡问题,其次也涉及到各种不同类型的公共产品的均衡问题。

②如何生产?

公共产品是由政府来组织生产,还是②如何生产?

由私人企业生产。

③为谁生产?

这是一个有关公共利益产出分配的问题。

③为谁生产?

39.政府的经济职能政府的经济职能:

①配置职能。

政府对经济运行中资源的配置进行干预,它可以通过购买某些产品,如国防和教育等,来直接干预资源配置;

也可以通过补贴或税收等政策来间接地干预资源配置。

②分配职能。

出于对社会公平、公平与效率之间权衡等问题的关注,政府对经济成果如何在各个社会成员或群体之间分配进行干预。

③稳定职能。

政府要保证经济运行尽可能地处于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的良好态势之下。

40.配置职能主要针对:

①有益物品、②无益物品。

41.有益物品:

社会愿意鼓励提供的物品,如卫生、教育;

42.无益物品:

对社会没有多少益处的物品,如烟草、烈酒、毒品。

43.政府失灵:

当政府政策或集体行动所采取的手段不能改善经济效率,或者实现道德上可以接受的收入分配时,就产生了政府失灵。

(官员政治的无效率或政治失灵)

44.政府失灵的原因:

①不完全信息;

②动机问题;

③未能估计到的政府计划的各种后果,包括私人部门的反应。

45.政府失灵的主要表现:

①政府的代表性遭到削弱甚至消失。

②政府的短视和行为的短期化。

③政府活动的低效率。

46.纠正政府失灵的两条思路纠正政府失灵的两条思路:

①重新创造市场,恢复竞争。

②对政府权力施以宪法约束。

47.强化市场型政府:

一个政府如果有足够的权力去创造和保护个人的财产权利,并且能强制执行各种契约,同时还受到约束而无法剥夺或侵犯私人权利,它就是一个强化市场型政府。

 

第三章公共产品理论

1.公共物品:

使用权不具有排他性的物品。

2.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

①非排他性;

②其二是非竞争性。

公共产品的两步骤识别方法:

第一个步骤是看该物品的使用或消费是否存在竞争性;

第二个步骤是看是否存在排他性。

3.非排他性:

指一种物品被提供或生产出来后,想要阻止人们消费该物品是不可能做到的;

或者即使做到,也太昂贵以至不现实。

4.非竞争性:

指一种物品被提供或生产出来后,一个人对他的使用或消费并不减少、妨碍其他人对该物品的使用或消费。

5.公共产品四种分类:

①纯公共产品:

公有公用,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如国防。

②纯私人产品,私有私用,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

③公共资源:

具有非排他性和竞争性,如拥挤的海滩、公路。

④准公共产品:

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如电影院、不拥挤的列车等。

6.政府提供私人产品的两种情况:

①某些私人产品即使由政府免费提供,也不会造成太大的无谓损失;

②政府为了实现社会公平,采取统一提供某些私人产品的方法,即给所有人提供同样数量的产品。

7.无谓损失:

既没有被生产者得到、也没有被消费者得到,更没有被政府或任何一个社会群体得到的社会福利净损失,在经济学中被称为“无谓损失”。

8.免费供应与无谓损失:

①免费提供不会造成太大损失的私人产品②免费提供会造成很多损失的私人产品③无谓损失大小的决定因素——需求弹性

9.免费供应与社会公平:

政府为了使人们能够公平地消费某种私人产品而代替私人部门进行生产与分配行为。

10.需求曲线:

,即对应于每一价格水平,人们愿意购买的产品数量的曲线。

在以价格所谓“需求曲线”为纵轴,产品数量为横轴的坐标系里,需求曲线通常朝右下方倾斜;

这表示当价格水平降低时,人们愿意购买的产品数量会上升。

11.供给曲线:

即对应于每一价格水平,生产者愿意提供的产品数量的曲线。

12.边际收益:

指的是销售量增加1个单位所引起的总收益的变化,这一变化可正可负。

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边际收益等于价格,在不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边际收益低于价格。

13.消费者剩余:

指消费者为了得到某种产品所愿意付出的价格与他实际付出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14.需求的价格弹性:

,它衡量一种产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

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亦称“需求弹性”变动的大小。

换句话说,它衡量的是当一种产品的价格变动1个百分点时,该产品的需求量变动多少个百分点。

15.效用:

是指人们从某件产品的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

16.基数效用论:

基数效用论是这样一种观点,即认为效用是可以测量并且加总求和的。

17.必需品与奢侈品在需求弹性方面的区别:

①生活必需品,如食盐等,它们的需求弹性一般较小,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较迟钝。

它的需求曲线就比较陡峭,表示价格的变动只能引起需求量的一点变化;

②奢侈品需求弹性较大,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较敏感。

它的需求曲线较平坦,表示价格的一点变动就会引起需求量的显著变化。

18.搭便车:

,就是指人们使用或者消费了公共产品,但是没有支付公共产品的生产成:

亦称“免费搭车”本。

换言之,就是人们在公共产品的使用上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19.解决搭便车的方案:

林达尔试图解决免费搭车的问题,关键在于规避道德风险。

通过为公共产品的每个使用者设定不同的消费价格来模拟市场。

使用者遵守规则,即没有道德风险,就可行;

但是如果使用者不遵守,则无法实现。

20.私人产品的有效定价原则:

可以将两种产品的有效定价原则分别归纳如下:

在私人产品的场合,每个消费者都面临同样的价格,这一价格水平等于边际成本,即Pa=Pb=P=MC。

21.公共产品的有效定价原则:

在公共产品的场合,每个消费者面临相同的产量和不同的价格,公共产品的总价格等于生产公共产品的边际成本,也等于每个消费者支付价格的总和,即Pa+Pb=MC。

22.公共产品定价原则与私人产品定价原则的区别以及共同之处:

①私人产品的有效定价原则,每个消费这都面临同样的价格,这一价格水平等于边际成本,即PA=PB=P=MC;

②公共产品的有限定价原则,每个消费者面临相同的产量和不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