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学设计15篇.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4765556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51.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舞蹈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舞蹈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舞蹈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舞蹈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舞蹈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舞蹈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舞蹈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舞蹈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舞蹈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舞蹈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舞蹈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舞蹈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舞蹈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舞蹈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舞蹈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舞蹈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舞蹈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舞蹈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舞蹈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舞蹈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舞蹈教学设计15篇.docx

《舞蹈教学设计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舞蹈教学设计15篇.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舞蹈教学设计15篇.docx

舞蹈教学设计15篇

舞蹈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使学生对俄国19世纪古典舞剧音乐有所了解。

2、通过欣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舞剧对塑造人物性格、描绘景色,表现故事情节的重要作用。

教学内容:

一、场景(选自舞剧《天鹅湖》)

二、西班牙(选自舞剧《天鹅湖》)

三、那不勒斯舞(选自舞剧《天鹅湖》)

四、四小天鹅(选自舞剧《天鹅湖》

教材分析:

芭蕾舞剧《天鹅湖》是俄国著名作曲家柴科夫斯基1876年创作的,主部回幕舞剧取材于一个广为流传的民间传说。

《场景》音乐选自剧《天鹅湖》第一幕的终场音乐也是第二幕的序曲音乐,这是贯穿全剧的天鹅的主题:

忧伤动人、高贵庄重、乐队的全奏强弱表现了经“天鹅”在绝望中的呼救。

《西班牙舞》选自《天鹅湖》第三幕,此舞常由两对男女对舞或独奏,原是西班牙三拍子波列罗舞具有强烈的节奏和热烈的气氛。

《那不勒斯舞》是意大利南方那不勒斯的风俗舞全分两段,第一段轻快活泼,但又从容不迫,由小号独奏,后半段转入更加活泼的节奏,情绪热烈奔放,节奏紧凑。

《四小天鹅》是第二幕中四个小天鹅所跳的舞曲,乐曲为适当的快板,音乐形象活泼典雅,富有田园气息。

教学重点、难点:

1、对柴科夫斯基及以芭蕾舞剧《天鹅湖》为代表的俄国古典舞剧音乐有所了解。

2、通过欣赏感受舞剧音乐对塑造人物性格描绘景色及表达故事情节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师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讲故事导入:

导入(略)以讲故事的方法讲述天鹅湖的`故事情节教师采用提问方法,引导学生讲故事,最后老师补充完整(出示课题)促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三、新课教学

1、简介舞剧及柴科夫斯基生平2、欣赏芭蕾舞剧《天鹅湖》片断

①《场景》音乐跟钢琴学唱主题听《场景》

a.情绪怎样?

b.为什么用慢音乐?

c.塑造一种天鹅什么样的形象?

②欣赏《西班牙舞》

a.西班牙舞曲有什么特点?

b.塑造一种什么样的人?

③欣赏《那不勒斯舞》

a.为什么用那不勒斯舞?

b.听主题c.塑造王子什么样形象?

d.各个段落的情绪怎样?

④欣赏《四小天鹅》

a.请学生用钢琴弹奏

b.听看《小天鹅》c.简介乐曲板书:

天鹅形象(公主主题)

1、引导学生视唱主题:

2、听赏音乐及录像、

3、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

4、学生或者老师用钢琴演奏《四小天鹅》,

5、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6、师生唱音乐主题熟悉音乐主题理解音乐

使学生在分组讨论中发挥集体智慧,集思广益。

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达到学生学习为主,老师引导为辅的轻松的教学与学的目的。

四、创作: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其中一首乐曲创作简单的节奏型或者简单的肢体动作。

每首舞曲请1-2名学生表演自己创作的节奏或动作。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

五、小结:

1、什么是舞剧?

2、请你谈谈舞剧音乐的作用?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教师进行归纳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从理性到听觉上对舞剧音乐有所了解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基本上能理解和领会教学内容,通过各种方法的师生活动和创作活动,达到了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目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①学生的主体活动和创作活动,如果渗入到教学程序中的每个环节上,可能比将创作活动放到整个欣赏结束后更好。

②学生由于本节课的容量稍稍偏大,对四个舞曲的主题及结构未能深入探讨,这也是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

舞蹈教学设计2

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1、傣族舞的各种手形、手位,基本动作等。

2、傣族舞组合:

《金孔雀轻轻跳》

3、创编练习

二、教学目的

1、通过傣族舞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傣族舞蹈的基本风格,基本造型,动作韵律特点等。

2、扩大丰富学生的眼界及知识,广泛积累舞蹈素材,不断提高自身鉴赏和舞蹈表演的能力。

3、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的动作融会贯通,学会简单的创编。

4、培养、增进学生热爱少数民族文化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

1、了解傣族舞蹈特有的“三道弯”舞姿造型特点与舞蹈韵律感。

2、正确、熟练地掌握傣族舞的基本动作,完成组合学习。

四、教学难点

1、连贯、准确、优美地完成动作,情绪表达恰当,准确把握舞蹈的风格与韵律。

2、自由创编活动,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在活动中充分的感受美,体验美。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具准备

VCD电视机录音机磁带傣族风俗资料等七、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复习民族舞组合

1、朝鲜舞组合:

扩展阅读:

街舞舞蹈课程教学计划

培训基地20某某年月舞蹈课程教学计划

老师姓名:

所属教学点和班级:

本期舞种风格设制:

张三福田爵士舞初级班上课时间:

周二、周四晚上19:

3021:

00甜美、可爱的日韩爵士舞风格和一段性感椅子舞。

前30分钟热身,压腰、开肩、压腿等等+基础动作练习,头、胸和跨的'灵活度练习,力度练习;本期课程教学流程:

后30分钟进行本期基础组合的练习+动律(跟着音乐踩拍);最后半小时学习本期的成品舞蹈。

让学生从零开始完成初级爵士舞的课程,学会基础动作和一套组合动作,另加一个简单的成品本期最终成果:

舞蹈《Game》。

音乐把当期所教的成品舞音乐或舞段音乐发给前台工作人员备案。

教案记录时间:

舞蹈教学设计3

目标:

1、学习压腿的辅助动作,及绷脚动作。

2、拉伸幼儿的腿部韧带。

准备:

磁带。

过程:

1、复习站姿、手位练习及颈部动作。

2、学习新内容:

1)、绷脚。

要求:

脚尖尽量向地面压,腿不能弯曲,像个“挖土机”。

2)、压腿:

幼儿坐在地上,双腿并拢前伸,然后身体尽量去贴双腿。

要求:

绷脚,直腿,上身不能拱起。

3、配乐练习。

目标:

1、复习巩固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习新内容:

波浪手

准备:

磁带

过程:

1、复习巩固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接纠正部分幼儿的错误动作。

2、学习新内容:

波浪手

动作:

以肩带动肘、腕稍屈,手指放松下垂,接着肩膀稍稍下压,肘、腕、指关节依次伸直至恻举。

要领:

由肩部开始发力,使肘、腕、指关节由屈至伸,形成依次连贯的推动运动。

3、配乐练习

4、开胯练习:

青蛙趴

目标:

1、复习手臂波浪。

2、学习劈叉

准备:

磁带

过程:

1、开始部分:

1)活动关节——站立姿势及手位练习

1)脚步练习

2、学习新内容:

劈叉

动作规格:

两腿伸直完全至支撑地面,成一字形。

保护与帮助:

1)、握住幼儿上举的手臂或肩部,帮助下滑成叉。

2)、在幼儿的.臀部或髋关节处稍加力下压。

3、复习波浪手。

目标:

1、学习仰卧起坐。

2、复习劈叉。

准备:

磁带

过程:

1、开始部分:

1)活动关节——站立姿势及手位练习

2)脚步练习

2、学习新内容:

仰卧起坐

动作要领:

身体平卧地上,两手上举贴地,上体收腹上立,成直角坐。

常见错误:

屈膝,上体不直,借助两手向前挥力上立上体。

辅助练习动作:

两手抱头,由同伴固定下肢做仰卧起坐。

3、复习劈叉

目标:

1、学习新动作“桥形”

2、复习压腿、波浪手及踢腿。

准备:

磁带

过程:

1、开始部分:

配乐练习“站立姿势、手位练习”,活动各关节。

2、学习新内容:

桥形的辅助动作

1)动作规格:

手与腿尽量靠近,两臂与两腿完全伸直。

2)肩、胸柔韧性练习:

手握把杆直臂压肩、胸;背靠把杆两臂上举下腰。

3)保护与帮助:

教师两手扶住幼儿腰、髋两侧。

3、复习压腿、波浪手及踢腿。

目标:

1、继续复习巩固压腿、波浪手、踢腿及桥形辅助动作练习。

2、继续感受体操的乐趣。

准备:

过程:

1、开始部分:

活动各关节,头、颈、肩、腿,配乐练习。

2、复习

1)压腿:

重点是要直腿

2)波浪手:

重点是肩部发力,肘、腕、指关节由屈至伸,形成依次连贯的推动运动。

3)踢腿:

重点是直腿,突然发力。

4)桥形辅助动作练习:

仰卧在垫上,两手撑在头两侧,抬头,挺胸、髋,同时手臂推直,腿逐渐伸直,并缩短手与腿之间的距离,成桥形。

目标:

1、学习压腿的辅助动作,及绷脚动作。

2、拉伸幼儿的腿部韧带。

准备:

磁带

过程:

1、复习站姿、手位练习及颈部动作。

2、学习新内容:

1)、绷脚

要求:

脚尖尽量向地面压,腿不能弯曲,像个“挖土机”。

2)、压腿:

幼儿坐在地上,双腿并拢前伸,然后身体尽量去贴双腿。

要求:

绷脚,直腿,上身不能拱起。

3、配乐练习。

目标:

1、继续巩固正确的站姿,学习颈部动作。

2、学习手位动作五位手——八位手

3、学习踢腿

准备:

磁带

过程:

1、复习站立姿势及手位练习,纠正部分幼儿的错误动作。

2、学习新内容:

手位练习5——8位手

3、学习踢腿

动作要领:

左脚尖放在右脚膝盖旁,向上踢出。

三步一踢。

4、配乐练习

舞蹈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运动中形象的观察力、记忆力和表现力,简单认识各种舞蹈。

2、用自己喜爱的表现方式表现舞蹈者的姿态。

3、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怀。

教学重点:

感受舞蹈的快乐,并将快乐的舞蹈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

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舞蹈者的姿态。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受

1、同学们,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又要到了,每到这个时候,我们都可以欣赏到很多唱歌、跳舞的节目,你们都认识哪些舞蹈呢?

能不能给我们学几个动作?

2、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朋友,想不想知道他们"六一"节排了什么节目?

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快乐的舞蹈》!

(出示课题)

二、引导回答

1、舞蹈可以很好的将我们内心的快乐表达出来,可以作为我们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可以给我们美的享受。

同学们在欣赏的过程中,看到了哪些优美的动作?

给你的组员模仿一下,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最会模仿!

待会我们请每组推荐以为一位同学来给我们表演,好吗?

2、小组交流,组内表演舞蹈。

3、同学们的舞蹈姿势都挺优美的!

哪位同学来给我们表演?

(生表演舞蹈)

三、综合体验

1、同学们,他们跳得怎么样?

大家想不想一起跳?

2、那我们就来玩一个"木头人"的游戏!

待会我们围成一个大圈,听到音乐后,大家在原地想怎么跳就怎么跳!

等音乐声一停,你们就摆出你们最漂亮的动作,然后停在原地不动!

3、播放音乐,学生跳舞。

4、(音乐声停止)好!

扭扭你的脖子,观察你周围同学的动作,然后选择一个同学的动作记下来。

5、你观察到了谁的动作?

谁来给我们学一学?

(生模仿自己观察到的动作)

6、老师也观察到了漂亮的动作,我也把他记了下来,可是记的方法跟你们不一样,你们看!

7、师在黑板上示范。

8、师小结:

这种用简洁的线条勾画出来的画,叫速写。

这种绘画的方法对于五官不要求画得很象,重点在于人物的动作,同学们!

你们能不能试着用速写的方法,把你刚才记下来的动作画下来?

9、生作画。

四、赏析评述

1、大家都完成得不错,你知道其他小朋友是怎么样表现舞蹈的场面的吗?

我们打开书,一起来欣赏。

谁来说一说,画上除了由跳舞的人,还画了什么?

和我们的画有什么不同?

2、同学们都说得很好!

我们的画如果少了这些,就少了些快乐了。

你们能不能将这些用上,让你们的'舞蹈也快乐起来啊?

!

3、播放音乐,学生继续作画。

五、交流评析

1、请各小组的组长带领你们的组员去欣赏其他组的作品,选择一幅你觉得画得好的,给他贴上小贴片。

2、生互相欣赏,贴上贴片。

3、共同欣赏得票多的作品。

4、同学们!

想一想,今天大家学到了什么?

六、小结

今天我们学到的速写,不仅仅可以用来画跳舞的人,大家平常看到漂亮的东西也可以用上速写,将它画下来!

《快乐的舞蹈》一课旨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和感受,充分利用所掌握的形色知识和方法进行感性表现,充分宣泄他们的快乐情绪。

能让学生在快乐的音乐舞蹈声中画一副快乐舞蹈的图画,并在绘画中感受舞蹈的快乐。

舞蹈教学设计5

目标:

1、初步学会舞蹈,激发幼儿对跳舞的兴趣。

2、能按音乐节拍做动作,初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3、学习基本动作"踵趾步"。

准备:

1、布置环境:

小树林2、老虎头饰两个,音乐《两只老虎》。

活动指导:

一、幼儿学小鸟飞律动入室。

二、练声曲:

师生问好,要求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演唱。

三、复习歌曲:

小兔与狼,要求有表情地演唱,并大胆表演。

四、幼儿学习舞蹈:

两只老虎1、欣赏音乐,学唱歌曲。

师:

我们大家来听一首歌,看看你们有没有听过(播放歌曲)第一遍:

幼儿听后,提问:

这首歌里面唱到了谁?

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

第二遍:

幼儿整首跟唱歌曲。

2、以情景"两只老虎在树林里跳舞"引出主题,激发幼儿兴趣。

师: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地方?

(小树林)听说,这个树林里住着两只可爱的小老虎,我们来看看它们正在做什么?

(1)播放音乐,"两只老虎"在跳舞、(由两名教师表演)

(2)幼儿欣赏后,提问:

你们刚才看到了两只老虎在干什么呀?

(它们在跳舞)它们是怎样跳的'?

(幼儿自由模仿动作)3、教师有表情地示范舞蹈、师:

老师也来学一学小老虎跳舞,小朋友们先坐着看看伍老师学得像不像,好吗?

4、引导幼儿学习舞蹈、师:

小朋友,老师跳得像不像啊?

你们想不想也来学一学?

那你们要先学会一脚的本领,先看老师做一遍。

(1)教师示范基本动作--踵趾步。

(2)幼儿练习,重点指导幼儿左脚脚跟点地,右脚膝盖弯曲,上身挺直。

(3)教师清唱歌曲,引导幼儿完整跟跳舞蹈动作。

(4)幼儿听音乐,有表情地完整跳一遍舞蹈。

(5)分弟弟妹妹请幼儿表演舞蹈。

(6)让幼儿邀请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一起随音乐舞蹈。

五、幼儿随音乐开火车律动出室。

师:

时间不早了,我们一起开火车把老虎送回家吧!

舞蹈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体验各种舞蹈动作,感受不同民族舞蹈带来的快乐,学习线条表现动态的方法,创作一幅表现舞蹈者姿态的作品。

过程与方法:

通过模仿、实践的方法,体会舞蹈动态,提高观察力和表现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用线条或色彩表现舞蹈者的姿态。

难点:

准确表现舞蹈者的动态,表现出快乐氛围。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

激趣导入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民族舞蹈合集视频,请学生观看视频并提问在视频中看到了哪些民族的舞蹈?

学生回答:

新疆舞、藏族舞,教师继续引导发问:

这些舞蹈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回答:

欢快、喜悦的感觉。

教师揭示课题《快乐地舞蹈》。

活动二:

描述分析

1、展示作品《高原之歌》,并提出问题:

这幅绘画作品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画面中人们载歌载舞,非常欢快。

2、继续欣赏《高原之歌》,请学生思考,画面中的哪一处带给大家欢快的.感觉?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高原之歌》中三位载歌载舞的藏族人民,舞姿优美,衣着鲜艳,表现出了欢快的气氛。

3、请三位同学上前模仿绘画作品中人物的舞蹈动态,台下同学观察并尝试运用火柴人的方式快速描绘舞蹈动态。

学生尝试,教师总结:

舞蹈者的舞姿主要通过头、躯干、上肢、下肢来表现。

4、教师继续展示《高原之歌》,利用多媒体技术更换颜色背景,引导学生以美术小组为单位,利用三分钟来观察和讨论画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选取学生代表大胆发言,教师总结:

在不同颜色和不同场景下,画面的氛围产生了变化。

以丰收的小麦为背景,画面为暖色,氛围是豪迈奔放,带有自由自在的洒脱。

以雪域高原为背景,画面是冷色,动作轻快、平缓,呈现了肃穆的氛围。

活动三:

示范讲解

教师向学生演示自己的绘画步骤以及思路。

1、用线条勾画舞姿轮廓;

2、添加背景及其装饰;

3、涂色。

活动四:

实践展评

1、布置活动要求:

请学生通过十五分钟的时间,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舞蹈的场景,注意表现出欢快的氛围。

2、学生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3、开展“画纸上的舞蹈”的展示活动,引导学生从动作、色彩、氛围等方面进行自评、互评、师评。

活动五:

小结作业

1、采取师问生答的形式共同对本节课进行总结:

舞蹈带给人优美的享受,在舞蹈的世界里可以尽情的展示自己。

通过对舞蹈者动态的描绘,能体会到舞蹈带给人的快乐和享受,在生活中也要做一个快乐的人。

2、以小组为单位汇总作品中的舞蹈动作,并尝试编一段舞蹈。

舞蹈教学设计7

目标:

1、欣赏中国古典舞《千手观音》,感受舞蹈中的美。

2、学习用佛手指进行动作表现,尝试多人组合进行表演。

3、体验欣赏、表演、合作带来的快乐。

准备:

影碟机、碟片《千手观音》,金指甲,黑板,粉笔

过程:

1、欣赏舞蹈《千手观音》

师:

今天,老师请你们欣赏一个漂亮的舞蹈,你们想看吗?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

你知道这个舞蹈叫什么名字?

你在哪儿看到过这个舞蹈?

它是由一群什么人表演的吗?

为什么叫《千手观音》?

2、教师讲述“千手观音”的来历。

师:

这儿有个故事,说的就是《千手观音》的来历。

传说《千手观音》:

从前有一位国王,他有三个女儿。

有一天,国王得了一种怪病,必须用女儿的一手一眼才能治好。

三公主妙善知道后,毅然献出了自己的.一手一眼为父亲治病。

果然,国王的病好了。

如来佛祖知道这件事后非常感动,赏赐了她千手千眼。

从此,妙善公主便成了千手千眼观音了。

3、再次欣赏舞蹈《千手观音》,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动作。

师:

请你们仔细欣赏舞蹈动作,看看你喜欢哪个动作?

(师记录动作图谱)你觉得这个动作像什么?

请你学一学。

她做得好看吗?

我们一块儿来学一学。

师:

这个动作的名字叫“千手佛”,右手在上,左手在下。

我们怎样把这两个动作组合起来。

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师:

我们来听音乐,跟音乐拍手。

请你告诉我这个音乐是什么样节奏?

我们用这个节奏来做动作。

(轻声提示“蹲蹲蹲变”)

4、幼儿分组,鼓励幼儿大胆创编舞蹈动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

刚才我们欣赏了一群聋哑人表演的《千手观音》,现在,我也为你们准备了金指甲,

请你也去你的好朋友一块儿来编一个小朋友的《千手观音》。

5、幼儿尝试多人组合表演《千手观音》。

师:

谁来为我们表演《千手观音》?

你觉得哪个动作最好看?

(师记录动作图谱)请你来学一学。

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师记录图谱)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师:

小朋友表演地真好,让我们把这些好看的动作编进我们的舞蹈中去。

听音乐,我们大家来一起表演。

舞蹈教学设计8

开发的背景和依据:

随着素质教育浪潮的高涨,学生的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就显的尤为重要。

现在的家长,已经不再象过去那样,只要求孩子学习好,其他方面不用管。

他们已经完全转变了观念,更注重的是孩子的能力培养,修养培养,以及兴趣培养。

所以,家长们都给孩子选择了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比如:

舞蹈班,美术班,写字班,英语班等等。

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学校专门为学生们提供了发挥才能,培养兴趣的机会,开设了舞蹈班。

对于女孩子来说,气质是尤为重要的,不管以后是否能在舞蹈方面有成就,增加一下修养,参加这个班也是不错的选择。

一、课程目标

1、倡导体验、实践、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2、训练学生的肢体,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能够掌握舞蹈的基本技能,基本舞步。

3、在培训期间,能够学会至少三种舞蹈:

健美操、民族舞、现代舞。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舞蹈的.快乐。

二、课程形式安排

每周三下午第三节课,针对爱好舞蹈的中学生,开设了“舞动奇迹”舞蹈班。

其理论依据与方法手段如下:

1、理论依据:

全体学生强调自主合作交流,一切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切实重视所编学校课程的基础性、兴趣性、合作性、交流性。

2、方法手段:

第一:

以自编教材为载体,开设一周一节的舞蹈班

第二:

发挥学生的优势,也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根据学生特点灵活处理。

三、课程内容安排:

1、基本功练习

2、基本功练习

3、基本功练习

4、健美操基本舞步练习

5、健美操基本舞步练习

6、健美操基本舞步练习

7、健美操

8、健美操

9、健美操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