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68553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docx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docx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数据收集整理》

在本单元教学过程中,学生学得生动,课堂气氛热烈,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

反思本单元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1、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

本单元的教学以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为主线,创设了统计我们班同学校服情况、视力情况、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吃的蔬菜情况等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凭借生活经验,积极参与探究学习活动。

实践表明,学生对情境中的问题很感兴趣,能主动参与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整堂课学生能保持浓厚的学习热情。

2、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

新标准要求老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发表自己的见解,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学会交流,增强合作意识。

在统计班级学生看电视情况、视力情况、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吃的蔬菜情况的环节上,主要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组长组织登记,每个人独立完成统计图和统计表,学生在合作中分享着互助与竞争,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学生在彼此的交流中,相互启发,互相学习,开拓了思维。

3、巧设情景,体验生活数学。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在教学中,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情境,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生活数学。

如在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吃的蔬菜情况时,有的学生认为自己会根据自己的喜爱有所选择,有的学生认为各种蔬菜平均分,有的则会通过统计表获取信息,解决问题。

这样有利于学生培养学生爱数学的情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应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情景,让学生探究新知,学会合作,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重要性。

知道在统计时要先收集数据,而收集数据有举手、起立、画记号等很多方式,但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还知道收集完数据后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将数据进行整理记录填入的表格叫做统计表。

统计表可以告诉学生很多信息,并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采用画“正”字、打“√”、画“○”的方法,其中采用画“正”字的方法既方便又快捷。

一定要注意一个“正”字代表5个数据。

同时统计表可以帮我们分析和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效果良好。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解决问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解决问题》这一内容,课本设置了三个例题。

学生对这三个例题所呈现的各个量的关系并不陌生。

因为在上学期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出现需要两步才能解决的问题,这个学期重点是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化、小括号

的正确使用以及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在二年级上册中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中学生已接触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但在教学中并没有强调必须列综合算式。

在学习本单元时,部分学困生,还停留在一步计算来解决问题的思维上,有的甚至读不懂题的意思,教学难度较大。

只有个别学生能列出综合算式进行计算。

尤其是对于小括号,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但在解决问题时总是不知道该不该添小括号。

如碰到先乘再减,并且乘号在后面时,本来不用添括号的,可好多学生一想到后面的要先算,就把括号加上去了。

所以在解决问题时,学生对小括号的使用并不真正熟练掌握。

我就在练习课中,增加对小括号的专题训练,从而进一步巩固小括号的正确使用。

我出示一些分步算式,然后让学生把两个分步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

通过专项训练,

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列出综合算式,并且能正确使用小括号。

训练题型如下:

列出的综合算式不需要加小括号的:

28+13=41.41-12=29在列综合算式之前,我先让学生分析两个分步算式的特点,找出两个算式中的中间量,即第一步的得数41,然后分析出先算加法,再算减法。

书写顺序根据41-12=29得出是用第一步求出的和减12,说明先写加法再写减法,28+13-12=29,加减混合运算中,先算的加法就在前面,不需要加小括号。

特别注意强调不能把第一步求出的得数“41”列在综合算式里。

和本题类似的题还有:

(1)90-13=77,77+23=100

(2)6×5=30,

30+28=58(3)7×7=49,49-27=22(4)7×9=63,70-63=7(5)16+42=58,6×7=42

列出的综合算式需要加小括号的:

28+12=40,90-40=50分析方法和上面的基本一样,就是考虑书写顺序怎么写,这是个关键。

40是第一步的得数,说明先算加法后算减法,根据90-40=50这个算式得出:

90减去的是两个数的和,说明书写时,先写减法,再写加法,90-28+12,但是根据计算顺序第一步先算加法,加法在后面时,必须在加法算式上加一个小括号,来改变计算顺序。

如果不加小括号的话,90-28+12,就要先算减法,再算加法,这样就不符合本题的计算顺序,显然是

错误的。

所以小括号可以帮助我们改变题的计算顺序。

出示下面的题让学生体会加小括号的必要性。

例如:

27-19=8,

73+8=81;19+12=31,38+31=71;14-5=9,9×6=54;5+3=8,8×4=32。

把两个分步列式的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分三步:

首先根据中间数确定计算顺序,其次根据分步算式确定书写顺

序,最后根据计算顺序观察一下整个综合算式是否需要加小括号。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表内除法》

《表内除法》

(一)是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内容。

这一单元是学生在一、二年级的学习中,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有了计算乘法的经验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除法。

它的重点是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用除法解决问题。

因此,我在教学的过程中,紧紧依靠课程标准,紧扣教学目标,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

通过老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我的体会是:

1、我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对于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教师做到了能够及时给予指导、启发,对每个知识点的处理,能做到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因地制宜的去创造一定的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使情景教学融于课堂教学之中,借助学生在商店购物的生活经历来探讨和解决问题。

使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增加生活阅历,增长知识,开阔视野。

3、根据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灵活的运用投影仪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课堂的学习气氛轻松、有序、和谐。

进而促进学生乐学、善学。

4、需要改进的问题:

(1)由于受学生年龄和实际生活体验的限制,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为学生提供的素材较少,往往致使数学知识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得不够好。

因此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基本素质。

(2)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2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

一、认真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

(16分)

9×3=90-34=200+800=2000+400=

40÷5=81-18=170-90=7200-7000=

42-4=36÷5=9900-900=3000+5000=

46+35=65+24=9999+1=6000-4000=

2.用竖式计算(带★的需写出验算过程)。

(14分,带★每题4分)

★327+673=★403-304=

60÷7=82÷9=934-586+83=

二、细心填空(25分,其中第8题4分)

1.看图写数并比较大小。

2.接着写数。

2996、2997、2998、2999、()、()。

6040、6030、6020、6010、()、()。

3.在()里填合适的单位。

4.一个数,千位是8,十位是5,其它数位上是0,这个数是()。

5.★÷6=5……▲,▲最大是(),这时★是()。

6.有一串珠子是这样排列的●●●○○●●●○○●●●○○……

想一想,第32个珠子是(),第45个是()。

7.图上所示的线段长度是()毫米,大约是()厘米。

8.写出钟面上的时刻。

9.在5、0、9、4、6中选择四个数字组成一个最大的四位数(),组成一个最接近5000的四位数()。

10.把10张纸摞起来大约厚1毫米,100张这样的纸摞起来大约厚()毫米,就是()厘米,10000张这样的纸摞起来大约厚1()。

三、择优录取(在正确答案前的方框里画“√”)(10分)

1.每枝钢笔9元钱,用50元买6枝钢笔,还差()元钱。

469

2.小刚从家去学校往西北方向走,他从学校回家往()方向走。

东北东南西南

3.下面各数中,一个零也不读的是()。

400540504500

4.小明的画片比小强少一些,小强的画片比小林多一些。

三个人中,谁的画片最多?

小明小强小林

5.最接近800的数是哪一个?

80□880□980□

四、动手操作(6分)

1.在☆的东北面的方格里画上“我”字;在☆的西北面的方格里画上“爱”字;在☆的南面的方格里写上“数”字;“学”字的东面方格里是“数”字。

2.右边图中,最短的一条边长是()毫米。

再画一条比它长20毫米的线段。

五、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1~3每题5分,4、5每题6分)

1.上午摘了120个西瓜,卖出60个西瓜。

下午又摘了80个西瓜,现在有西瓜多少个?

2.白云小学六年级订《科学画报》205份,五年级比六年级少订67份,四年级比五年级少订39份。

五年级订了多少份?

四年级呢?

3.一趟从上海开往南京的列车共有610个座位,其中一等座51个,其余的是二等座。

列车出发时有498位乘客乘坐二等座,二等座还有多少个空座位?

4.二年级修补254本图书。

一年级比二年级少修补69本。

(1)一年级修补多少本?

(2)两个年级一共修补多少本?

5.把45个皮球装在盒子里,每盒装6个。

(1)可以装几盒,还剩几个?

(2)如果全部装入盒中,至少需要多少个盒子?

一、填一填。

(每空1分,共22分)

1、一千里面有()个百,()一千是一万。

2、一个数是由5个千、4个百和2个一组成的,这个数是()。

读作()

3、324加上(),就和350同样多。

4、一个数除以7有余数,余数最大是(),最小是()。

5、与1001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6、5104是()位数,最高位是()位,这个数大约是()。

7、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条毛巾长4(),一个练习本厚4(),小明的身高135(),

8、1分米-2厘米=()厘米

9、6000米=()千米70毫米=()厘米

80厘米=()分米10米=()分米

三、选一选。

(每题2分,共10分)

1、398、417、498、408,最接近400的数是()

A、398B、417C、408

2、1分米和100毫米比较()

A、1分米长B、10毫米长C、一样长

3、□÷9=□……□,最后一个方框里可能填()

A、9B、7C、0

4、298+108的和大约是()

A、300B、400C、500

5、下面的数,一个零也不读的是()

A、8700B、7060C、1004

三、判一判(每题2分,共10分)

1、4月份有30天,合4个星期零2天。

()

2、8080中的两个8表示的意义相同。

()

3、三位数一定比四位数小。

()

4、在除法中,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

5、数位和位数是一样的。

()

四、算一算。

1、直接写得数(15分)

16÷3=56÷7=50÷6=60+80=170-80=

57+39=1400-800=9×8=58+76=79-37=

85-23=320+80=46+39=180-90=53+35=

2、列竖式计算,带“★”号的要验算(12分)

48÷9=68÷7=★569+325=

4、列式计算(6分)

A、比420多195的数是多少?

B、比700少180的数是多少?

五、解决问题(25分)

1、有25本连环画,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本?

还剩几本?

2、一张桌子388元一把椅子102元一个厨子248元

(1)买一套桌椅共需要多少元?

(2)桌子比厨子贵多少元?

3、我校有学生435人,四年级比三年级少76人,五年级比三年级多121人

(1)四年级有多少人?

(2)五年级有多少人?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试卷

小学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试卷

一、填空(共30分)

1.直线是长的.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叫做,它有个端点.把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它只有端点.

2.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就组成一个,它的`大小与这两条射线有关,叉开越大,角就.

3.两条直线相交成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另一条直线的.

4.在同一个内,两条的直线叫做平行线.

5.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两底角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个角是.

6.2时整,时针和分针成角;6时整,时针和分针成角;3时整,时针和分针成角.

7.平行线间的处处相等.

8.把平角、锐角、钝角、直角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是.

9.平行四边形的对边且,对角.

10.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底角.

12.梯形的内角和是.

13.任意三角形最少有个锐角.

14.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共16分)

2.任意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3.把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延长到原来的3倍,这个角的度数也同样扩大3倍

4.等边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5.钝角三角形有一条高

6.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7.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相等

8.有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等腰梯形

三、选择题(共9分)

2.过两点可以画条直线[]

A.2

B.1

C.无数条

3.一个三角形的一个角是锐角,那么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无法确定

四、计算(每题4分,共8分)

1.已知∠1、∠2、∠3是三角形中的三个内角

2.已知∠1和∠2是直角三角形中的两个锐角

五、计算或数一数(每题5分,共15分)

1.求∠1、∠2、∠3的度数

2.求∠1、∠2的度数

3.下图中,有个三角形,有个平行四边形

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之第六单元(克和千克)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之第六单元(克和千克)

单元教学内容:

克和千克课本P85~90页。

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质量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1、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单元教学要求: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单元教学重点:

掌握质量单位:

克、千克。

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

1千克=1000克。

单元教学难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单元课时安排:

克和千克…2课时左右

第一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

授课日期:

---年---月---日星期---

课本P85~86页,及第88~89页的第3~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时间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时间生活中非常有用的。

教学重点:

1、掌握质量单位:

克、千克。

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

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时间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

1、拿出一本数学教课书,和一只笔,提问:

哪个重有些?

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让学生"掂一掂",然后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

3、从刚才的实践得出结论:

物体有轻有重。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思维。

二、观察、操作领悟新知

1、出示主题挂图,物体的轻重的计量。

观察主题挂图。

(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幅图画的是什么?

(2、)这幅图中的小朋友和阿姨在说什么?

(3、)前几天,老师让大家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我们现在来交流以下好吗?

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单位来表示。

(4、)在学生说的同时,老师拿出有准备的东西展示。

2、克的认识。

(1、)提问:

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你们知道1克、1千克各有多重吗?

要知道物品的质量,应该怎么办呢?

(2、出示天平,简单介绍天平的结构,并说明使用方法。

(3、)将一个2分皮放在左边盘内。

1克砝码放在右盘内,让学生观察。

提问:

你们发现了什么?

这个2分皮重多少克?

板书:

(4、)"1克有多重?

"我们来掂一掂好吗?

【设计意图】:

从学生的实践调查入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找一找等学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了克。

3、千克的认识。

(1、)出示盘称。

大家认识这称吗?

(2、)看看盘称的使用方法。

现在要称1千克的水果或蔬菜,谁能当售货员来称一称?

(3、)现在先掂一掂自己的书包有多重?

估计有几千克,然后用称一称。

(4、)刚才大家都说了,一袋盐中农500克,那两袋呢?

(5、)板书:

1000克

1000克和1千克比较,请同学们猜一猜,谁重?

板书1000克=1千克

齐读:

1000克=1千克

三、效果测评。

1、完成教材第88页第3题。

2、完成教材第89页第4题。

3、完成教材第89页第5题。

4、完成教材第89页第5题。

【设计意图】:

训练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称一称

教学内容:

课本第87~89页。

授课日期:

---年---月---日星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称一称"的实践活动,亲自感受1课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质量单位的理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实际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和分工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进一步了解克和千克的质量单位概念。

2、能够用老师提供的称,来称量物体质量。

教学难点:

巩固对质量单位实际概念是认识。

教学准备:

天平,盘称,适量的生活用品,如水果,蔬菜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

请同学们想一想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设计意图】:

通过对上节课内容的复习,自然引入新课。

二、实践、操作领悟新知

1、称一称。

(1)我们通过调查,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

如果想知道同学们带来的水果蔬菜的质量,可以用什么方法?

要称我们就要用到什么?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称。

这些称各有什么用途?

(2)下面我们来重点实践一下生活中最常见的盘称和电子称。

出示挂图称水果、蔬菜。

1千克苹果有多少个?

能把书中的苹果数一数吗?

你们想自己称一称吗?

(3)分组活动。

明确活动要求:

各小组把自己带来的水果、蔬菜各称出1千克。

再数一数各有多少个。

(4)刚才我们使用了盘称称物品的质量,是用什么作单位?

请小组长上来汇报一下本组称的结果。

(5)通过刚才的小组活动,大家发现1千克的水果、鸡蛋有几个。

鱼有几条?

2、估一估。

(1)大家能估一估你们带来的其他日用品的质量有多少吗?

你估计的理由是什么?

把估计的结果写到书上。

(2)称一称,验证学生估计的结果。

(3)请大家看书上的图,李奶奶从市场里买了苹果、鸡蛋、鱼,大家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三、教学效果测评

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8页第1题。

2、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8页第2题。

3、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9页第7题。

【设计意图】:

训练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的领会应用能力。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

请大家想一想,说一说。

教学反思:

(王帮玉博客()欢迎您的到来!

在这里,愿我们能够架起友谊的桥梁,共同去奋斗、创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