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实验研究 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774810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0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实验研究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实验研究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实验研究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实验研究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实验研究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实验研究 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实验研究 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实验研究 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实验研究 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实验研究 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实验研究 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实验研究 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实验研究 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实验研究 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实验研究 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实验研究 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实验研究 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实验研究 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实验研究 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实验研究 2.docx

《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实验研究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实验研究 2.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实验研究 2.docx

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实验研究2

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探索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在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面的效果。

方法:

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实验设计,对实验组进行5次朋辈团体心理辅导,采用抑郁量表、焦虑量表、自尊量表、简易应对问卷进行结果评价,在干预后要求团辅成员对干预活动进行过程评价。

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前后测差异显著,团体成员对团辅过程评价积极。

结论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具有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朋辈心理辅导;心理健康状况;抑郁;焦虑;自尊

以往的研究较为零散,且更多的关注消极的心理健康(如症状)。

然而,心理健康是从症状到健康的一个连续谱,出现症状即为不健康层次,没有症状为心理健康的低水平层次,而健全人格属于心理健康的高水平层次(黄希庭,2006),症状层以心理疾病或障碍为标志,而健全人格的特征之一是个体的种主观幸福感,即对生活的满意度(程科,2009)。

抑郁是一种常见的负性情绪状态,对个体的心理调适具有阻碍作用。

大约50%—80%的自杀个案是抑郁患者所为(理查德,菲利普,2005)。

通常认为,抑郁是过度忧愁和伤感的情绪体验,一般表现为情绪低落,心境悲观,自卑,注意力差,觉得不能胜任学习和工作(李彤,2008)。

有学者指出,抑郁是21世纪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在正常人群中的发生率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Holden,2000)。

大学生作为一个具有较高智力和追求的社会群体,在新的教育体制和就业形势下,比普通群体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也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和冲突,更易于遭受易于侵袭。

我国心理学、医学及教育界不少学者对大学生抑郁问题已进行了调查研究。

在湖南某大学对1166名大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肯定有抑郁和重度抑郁的现患率为13.80%和13.35%(范兴华,方晓义,2004)。

另有两学者对1579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轻度抑郁流行率为42.1%,重度抑郁流行率为2.1%(杜召云,王克勤,1999)。

高校中因抑郁导致大学生自杀的事件屡见不鲜,大学生的抑郁状况同样会导致其情绪低落,心境悲观,注意力差等情绪体验,同时也会导致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产生学习困难,倦怠等表现。

探究大学生抑郁的原因以及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敢于大学生的抑郁情绪,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焦虑是由紧张、焦急、忧虑、担心和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一种复杂的情绪反应。

它可以在人遭受挫折时出现,也可能没有明显的诱因而发生,即在缺乏充分客观根据的情况下出现某些情绪紊乱。

焦虑总是与精神打击以及即将来临的、可能造成的威胁或危险相联系,主观上感到紧张、不愉快,甚至痛苦和难以自制,并伴有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的变化或失调。

病态的焦虑指缺乏相应的客观因素下,出现内心极度不安的期待状态,伴有大祸临头的恐惧感。

表现惶惶不安、坐立不安、精神紧张。

常常伴有心悸、气急、出汗、四肢发冷、震颤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表现和运动性坐立不安。

严重者可以表现为惊恐发作。

常见于焦虑障碍。

自尊(self-esteem),即自我尊重,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

自尊是通过社会比较形成的,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

自尊首先表现为自我尊重和自我爱护。

自尊还包含要求他人,集体和社会对自己尊重的期望。

有学者发现,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显著地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困扰是其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最重要的起因(李全彩,2002)。

有研究认为,人际关系团体辅导对于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技能和心理健康水平有着重要作用(樊富珉,1996)。

有学者的研究显示,人际交往团体辅导能够有效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尚云,2005)。

但是该项研究中,研究对象都是有意向提升自己人际交往技巧,希望改善人际关系的大学生,并不能证明团体辅导对具有抑郁状况的大学生是否同样具有有效作用,而且研究并不包含对照组。

还有研究通过实践证实人际团体辅导对改善大学生抑郁状况具有显著效果(孙海音,孙洲,2010)。

在该项研究中,被试共36人,且都处于抑郁状态,研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整个实验过程非常成功。

但是仅仅证明了人际团体辅导可以改善大学生抑郁状况,进一步的研究还可以继续研究什么样的人际团体辅导能够有效和更经济,例如朋辈团体辅导。

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是否确实能对大学生的抑郁状况提供有力且有效的干预,如何提供最有效的干预,还需进一步深入探讨。

本研究拟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将同时考虑心理健康连续谱的两端,避免高限效应和低限效应,采用对照试验的方法,连续考察5次团体干预在抑郁及其他方面的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通过校园网、招贴广告等方式招募被试,所有被试完成XX问卷,通过问卷得分初步确定小组成员。

进一步通过访谈筛选被试,由经过培训和督导的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大三朋辈心理委员按照访谈提纲与被试会谈,了解其基本情况、参加动机、个人期望、问题类型及程度,最终确定50名被试。

所有成员具备以下条件:

自愿参与,渴望获得成长;具备交流能力;遵守团体规则(文献);排除心理障碍。

通过性别、年龄、得分的匹配,将被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告知对照组此轮团辅名额已满,需要等待下一轮。

在团辅过程中,实验组有4被试脱落,故删除了与之匹配的4名对照组被试,因此数据统计采用的是42人的测试结果。

表1实验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及得分基线

变量

实验组

n=21

对照组

N=21

X2/t

男(例)

9

10

女(例)

12

11

年龄

21.37±2.61

21.07±2.13

0.708

SAS

37.14±5.28

37.10±4.52

0.975

SDS

40.86±4.42

39.33±2.63

0.182

SES

20.95±3.32

21.05±1.80

0.909

利用SPSS18.0对以上数据进行T检验,发现试验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间SAS,SDS,SES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的焦虑、抑郁、自尊水平差异不显著。

所以干预前两组被试在抑郁程度、焦虑程度、自尊程度差异不明显。

1.2工具

1.2.1SDS抑郁量表

共20个条目,被试直接报告这些描述是否符合他们自己4级评分(A出现这类情况不超过1天,B有1到2天有此情况,C有3到4天有此情况,D有5到7天都出现此情况),得分与抑郁水平成正比。

1.2.2SAS焦虑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

由20个条目组成,被试直接报告这些描述是否符合他们自己,4级评分(A没有或很少时间,B小部分时间,C相当多时间,D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得分与焦虑水平成正比。

1.2.3SES自尊量表(Self-EsteemScale,SES)

由10个条目组成,被试直接报告这些描述是否符合他们自己,4级评分(A非常符合,B符合,C不符合,D很不符合),得分与自尊水平成正比。

1.2.4自编活动反馈表

根据台湾黄月霞的团体辅导研究中的调查表修改编制活动反馈表(黄月霞,1975)。

主要包括2个维度,分别反馈成员在技能改变方面的主观体验(5题)和对活动的满意度(5题)。

反馈表采用5级评分,得分越高,评价越积极。

表末设计一道开放性问题,“您觉得由学生主持团辅和老师主持团辅相比有什么区别呢?

”,让成员自由表达对团辅的看法和意见。

1.3方案及评估

1.3.1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

对实验组进行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分为4个阶段,共5次活动,每周1次,中间无间隔周,每次活动在2小时以内。

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处理。

为避免沾染,两组被试在研究过程中除本研究的团体心理辅导外不接受其他任何形式的心理干预(如个体咨询)。

表2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阶段

活动次数

主题

单元目标

主要内容

开始阶段

1

破冰行动

成员互相认识,了解团体目标和规范,达成团辅契约,尝试倾听、自我表达和积极反馈。

大风吹;相识接龙;寻人游戏;小组讨论与分享。

过渡阶段

2

有缘相聚

建立并巩固信任感,彼此了解,提高参与度,相互积极关注和回应,体验快乐交往。

千千结;松鼠大树;情绪ABC;小组讨论与分享。

工作阶段

3

探索自我

鼓励成员探索自我,学习积极行为方式,团体给予反馈,促进自我悦纳,增强自信。

照镜子;我的素描;优点轰炸;小组讨论与分享。

4

相亲相爱一家人

促进团体合作,加深团体凝聚力,获得团队认同,感受他人的支持、团体的温暖和力量。

风雨同舟;信任之旅;同心圆;小组讨论与分享。

结束阶段

5

美好未来

回顾团辅活动过程,整理、分享收获和体会,思考和规划未来,处理分离焦虑。

生命线;许愿树;回顾和分享收获;合唱明天会更好。

1.3.2效果评价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前后测。

即两组分别测量基线水平(干预前)和活动结束水平(干预后)。

对照组在实验期间不进行任何心理干预,只进行测查。

在实验组所有活动结束后,告知对照组可参加下一轮团辅,需要再次填写问卷,从而得到对照组的干预后测量数据。

同时,遵守承诺为对照组提供下一轮的团辅。

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处理。

1.4朋辈辅导员

朋辈辅导员为应用心理学专业大三学生。

在进行团辅前,学习过团体心理辅导的相关课程,作为成员体验过团体心理辅导的全过程,并进行了1次团体心理辅导的演练。

每次团辅结束后,接受心理学专业教师的督导。

2结果

2.1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测得分差值的比较

表3实验组和对照组前后测差值的t检验

项目

实验组n=21

对照组n=21

p

t

SAS

5.28±4.82

1.33±1.74

0.001

3.54

SDS

4.43±4.09

0.90±1.73

0.001

3.63

SES

-2.52±3.09

-0.43±1.86

0.011

2.66

利用SPSS18.0对以上数据进行T检验,发现经过试验干预后,两组间焦虑水平差异极显著,抑郁水平差异极显著,自尊水平差异显著。

可以看出,实验组通过朋辈团体心理辅导5次干预后,比对照组在抑郁情况,焦虑情况方面的改善与提高有着极为显著的效果,而在自尊水平的改善与提高方面也有着显著的效果。

2.2实验组在团辅过程中的变化

实验组5次测试得分的F检验

 

表4实验组在团辅过程中的得分变化

项目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F

P

SAS

 37.14±5.28

35.10±4.49

34.48±4.85

32.57±4.73

31.86±4.56

4.04

0.004

SDS

 40.86±4.42

38.90±3.19

39.43±4.50

36.10±4.55

36.43±3.98

 5.02

0.001

SES

 20.95±3.32

20.48±1.75

21.38±1.75

21.81±2.06

23.48±2.47

 5.27

0.001

积极应对

 1.79±0.63

1.71±0.68

1.75±0.75

1.91±0.75

1.84±0.74

0.25

0.908

消极应对

 1.24±0.37

1.15±0.58

1.01±0.55

0.73±0.68

0.82±0.75

 2.78

0.031

应对倾向

 0.55±0.75

0.56±0.95

0.74±0.85

1.18±0.95

1.02±1.06

2.01

0.099

具体变化如图1-6

利用SPSS18.0对以上数据进行F检验,发现实验组在从第1次到第5次的朋辈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在抑郁情况和自尊水平方面上都是呈现为上升趋势,而焦虑情况大体上都是呈现为下降趋势(见图1,2,3)。

在事后检验结果来看,实验组在朋辈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抑郁情况、焦虑情况、自尊水平的提高和改善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P<0.05)(见表4)。

实验组在朋辈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在应对问卷的积极应对得分统计结果来看是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的(P>0.05)(见表4),但在消极应对得分和总体的应对倾向的统计结果来看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P<0.05)(见表4),表明实验组在朋辈团体心理辅导的过程当中,在消极应对方面是产生了不断改善的,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见图5),慢慢的不再排斥朋辈团体心理辅导,而变得更加配合和积极应对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总体应对倾向上呈现为上升的趋势(见图6)。

经过LSD检验,

图1实验组在SAS得分上的5次变化

图2实验组在SDS得分上的5次变化

图3实验组在SES得分上的5次变化

图4实验组在积极应对得分上的5次变化

图5实验组在消极应对得分上的5次变化

图6实验组在应对倾向得分上的5次变化

2.3实验组对团辅过程的评价

实验组成员从方案设计、团辅气氛、主观感受等10个方面对团辅过程进行评价(见表5),平均得分为X,显著超过理论中位数3。

可见,团辅成员对团辅过程的评价是积极的,团辅方案符合学生的需要。

表5实验组对团辅过程的评分统计

评价指标

得分

评价指标

得分

团辅增强了我的自信心

 4.22±0.62

我对团辅的内容和形式感到满意

 4.19±1.01

团辅使我越来越了解自己

4.08±0.11

我对团辅领导者感到满意

4.02±0.98

团辅提高了待人处事的技巧

4.01±0.78

我会介绍别人参加该团体辅导

4.26±0.59

团体辅导改善了我的生活

3.98±0.54

我喜欢这个团体

4.36±0.67

团辅对我没有产生任何负面影响

4.67±0.97 

我对整个活动都感到满意

4.05±0.32 

总体评价变化如图7

图7实验组团辅评价得分5次变化

在团辅评价问卷当中,成员在开放性问题“您觉得由学生主持团辅和老师主持团辅相比有什么区别呢?

”的回答中,绝大多数成员回答中包括“觉得很安全”“我觉得沟通要容易些”“有共同语言”“有共同的价值观”等,所以朋辈心理团辅相对于一般团辅更具有让成员感到安全、乐于表达的优势。

从表5和图7也可以看出,实验组成员对于整个团辅过程的评价都是积极的。

3讨论

3.1对朋辈辅导员的培训和督导

朋辈心理辅导(PeerCounseling)发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

“朋辈”含有“朋友”和“同辈”的意思,通常是指:

同年龄者、年龄相当者或生活境遇相似者,他们属于同一个社会群体,享有共同的价值观念、经验、生活方式,具有年龄相近、性别相同或者所关注的问题相同等特点。

朋辈心理辅导改变了只有专业心理咨询师才开展助人活动的状况,让更多的学生成为高校心理咨询的主体,充分发挥了学生心理教育的主动性。

由于具有实施方便、推广性强、见效较快的特点,在心理教育领域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

朋辈辅导是由受训或督导过的非专业人员提供具有心理辅导功能的帮助过程,相对专业心理咨询而言,被称为“准心理咨询”或“非专业心理咨询”。

朋辈辅导是社会工作模式在高校心理教育中的运用,推动了高校心理教育的纵深发展,有利于克服高校专业心理咨询不能满足需要的现状,更有利于发挥学生心理教育的主体作用,形成“自助—助人—互助”的机制。

朋辈团体辅导是结合了朋辈支持与团体辅导二者优势的新兴形式。

它不仅可以弥补专业辅导人员的不足,解决大学生对心理辅导需求的增加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无法满足需要的矛盾,还可以最大程度的增加覆盖面,同时还可以培养大学生乐于助人的品格,有利于助人自助目标的实现和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

由于朋辈间接触机会较多,自然性的鸿沟小,共通性大,防御性低,互动性高,彼此间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同辈间的互动会更容易使受助者接受,因而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手段。

在朋辈辅导员的培训方面,我们朋辈辅导培训体系内容主要包括朋辈辅导的基本概念与定位、人格理论和辅导技巧、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分析、精神疾病和危机的识辨与转介、朋辈辅导员自我成长等部分,主要采用团体活动形式进行,综合运用了个人分享、小组讨论、团体游戏等方式,目的在于初步建构朋辈辅导员心理咨询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促进学生朋辈辅导员自我成长,提高自我认识能力。

最终朋辈辅导员对朋辈辅导的胜任力、自我效能感和健康水平均有显著提高。

其中在朋辈辅导员培训中有3个重点:

第一,采取小组或团体培训的形式来开展,改变传统单一的灌输方式,综合运用多种培训方式进行,充分调动团体的资源促进朋辈辅导员的成长;

第二,培训内容注重科学性与实用性结合,初步构建辅导的知识与技能体系,深入浅出,结合个案和朋辈辅导员自身发展来展开,促进自我认识,增强对辅导的信心;

第三,运用心理测验手段进行效果的评估,不断总结和调整培训内容和方法,增强培训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尤其是通过心理测验使朋辈辅导员的培训与选拔、督导更好的衔接。

朋辈心理辅导员除了在经受过培训之外,也有完整的督导体系,每一名朋辈心理辅导员都会有来自心理健康与辅导中心的负责督导的老师,在日常的工作中可以解决一些困惑,并且每个月所有朋辈心理辅导员和督导老师会召开督导大会,集体解决遇到的一些困惑,分享每个人工作生活当中的一些心得。

3.2团辅方案设计科学合理

本研究中,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的设计具有科学性、合理性。

方案是紧凑的,一共分为四个部分,5次团体心理辅导。

第一个阶段是开始阶段,从破冰开始,这一部分是必要的,因为考虑到团体成员之间互相不熟悉,需要一个建立团队,融入集体的一个过程,所以这一部分主要是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下帮助成员相互熟悉,对团队产生安全感。

第二部分是过渡阶段,因为这个时候成员有了一定的亲密度和信任感,但还不足以进行深层次的讨论和表达,所以这一部分目的在于帮助成员巩固信任感和安全感,提高成员的参与度,鼓励成员表达。

第三部分是工作阶段,也是重点部分,到了这个时候成员之间已经有了足够的亲密度和信任感,对于团队也有了足够的安全感,所以这一部分目的就是帮助成员进行自我的探索和分析,认识到自我的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提高的地方,再进行自我激励,感受团队的帮助。

最终是结束阶段,这个时候团体心理辅导的总体效果已经达到了,成员也对团队非常的信赖,所以最后需要有一个合适的结尾来保证团体心理辅导的有始有终,这一部分的目的就是以一个温馨的氛围回顾整个团体心理辅导过程,感受自己一个多月以来的变化,对其他成员表达感谢,以及对未来的一个展望和计划。

整个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案安排的是紧凑的,并且不具有针对性,可复制。

3.3结果及团辅过程中的关键点

本研究结果证实了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抑郁情绪方面有积极效果在焦虑情绪、自尊方面也有提升。

在实验组中,被试经过心理干预在整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焦虑抑郁情绪和自尊方面均有显著改善;而对照组被试试验前后在生活质量各方面,焦虑抑郁情绪和自尊方面没有显著性变化。

而且在应对倾向上,实验组对于朋辈团体心理辅导的评价是积极的,认为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是安全的,舒适的,跟朋辈心理辅导员是有共同的价值观,能够平等交流的。

证实了朋辈心理辅导对于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具有重要作用。

在对焦虑大学生的干预中,如果采用单一的方式只能满足大学生心理或身体单方面的发展需求。

长时间的心理咨询、分享的方式会引起大学生的反感情绪,若控制不好量反而会导致焦虑水平升高。

因此,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穿插适当的活动不仅能保持成员对朋辈心理辅导的兴趣,也能够充分发挥个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成员自信心,使大学生的个性在融洽的氛围中健康、和谐地发展。

本研究用朋辈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干预治疗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果表明:

实验组的焦虑水平,抑郁水平明显降低,自尊水平明显升高。

在朋辈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大学生开始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社交方面有很大的提高,改变原有消极的认知结构,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1)在朋辈团体辅导过程中很多同学认识到自己的焦虑状态不只是个案,其它同学也有和自己相同的困扰,减轻了唯一性孤独无助情况下的焦虑;

(2)同学之间相互支持与帮助,找到自己没有发现的价值和快乐;(3)通过朋辈团体心理辅导中榜样状态的描述和交流,更容易接触到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并积极去解决;(4)集体无意识的约束作用使大家倾向于保持积极心态和挖掘成长困惑的积极方面,并且能给自己成长中造成焦虑的原因找一个合理的解释。

4结论

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具有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作用。

5参考文献:

[1].程科.(2009).健全人格取向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西南大学.

[2].黄希庭.(2006).时间与人格心理学探索.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4].李彤.大学生抑郁状况及相关因素调查.社会心理科学.2008.6.

[5].HoldenC.Global.Surveyexamines.impactofdepression.Science.2000.

[6].范兴华,方晓义.湖南某大学学生的抑郁情绪与其友伴关系探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

[7].杜召云,王克勤.1579名大学生抑郁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国学位医学科学.1999.8(3):

172~173.

[8].李全彩.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学校卫生.2002.1(23):

47-48.

[9].樊富珉.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18-19.

[10].尚云,李辉,高俊.人际交往团体辅导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Vol13,No.5.

[11].孙海音,孙洲.人际团体辅导对改善大学生抑郁状况的实证研究.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

[12].黄月霞.儿童辅导与咨商[M].台北:

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1975:

157—15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