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案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777287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主任工作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班主任工作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班主任工作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班主任工作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班主任工作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班主任工作案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班主任工作案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班主任工作案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班主任工作案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班主任工作案例.docx

《班主任工作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主任工作案例.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班主任工作案例.docx

班主任工作案例

班主任工作案例

——走进心灵的绿洲

     我班有个学生叫刘学勤。

我刚接这个班时,他上课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而且对网络游戏特别痴迷……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

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他人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

他开始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后来口头上答应了。

可他又一如既往,毫无长进,真是“承认错误,坚决不改”。

此时我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或许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

但又觉得身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不能因一个后进生无法转化而影响整个班集体,必须面对现实!

我内心一横:

不转化你,誓不罢休。

他无进步,或许是他并没有真正认识自己的错误,没有真正要做个他人喜欢的人的念头。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开始关注他,发现他并不是什么都差。

记得有一次放学回家,路边有两个工人正在用拉锯锯一根非常粗的木头,而他站在一边看得十分投入,我以前听教过他的老师说过,刘学勤学习上不开窍,但在其他方面很有特长。

我决定从这件事入手,于是我找他谈话,谈话中,我了解到他的父母只顾忙自己的,很少关心他的学习,认为他脑子笨,不学就算了,顺其自然。

久而久之,成绩是越来越差。

他自己也觉得反正学不会,甚至连将来上初中也感到渺茫。

我轻声问他:

“学不会就不学了吗?

”我把那天看锯木头的事告诉了他,“如果锯木头的工人让你把木头的体积来算一算,你会吗?

”他默默地低下了头,看到这些我暗自高兴,让他认识错误的机会来了。

“孩子,学好知识是干好一切的前提,你已经认识了自己的错误,说明你是一个勇于认错的好孩子,但是,这还不够,你觉得应该怎样做才好?

怎样才能做一个受他人欢迎的孩子呢?

”“我今后一定要遵守纪律,团结友爱,认真完成作业……”“那你可要说到做到哟!

”“好!

”后来,他无论是在纪律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当他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

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

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

    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同学――万岭俊跟他坐,目的是发挥同桌的力量。

事前,我先对万岭俊同学进行了一番谈话:

为了班集体,不要歧视他,要尽你自己最大的努力,耐心地帮助他,使其进步。

万岭俊同学满口答应,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课堂时间帮助他,教育他。

有时,万岭俊同学也会产生一些厌烦情绪,说他不太听话,不太乐学……此时,我就跟万岭俊同学说:

要有耐心,慢慢来。

后来,他取得进步时,除了表扬他,我还鼓励他们说,这也离不开同学们的帮助,特别是万岭俊同学的帮助。

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他自己的努力下,他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进步。

他学习上更努力了,纪律上更遵守了,甚至自己当起了值日生,劳动也更积极了,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为此,我会心地笑了。

后来,有一次我找他谈话时,他说:

“老师,万岭俊同学这样关心我,爱护我,帮助我,如果我再不努力,对得起他吗?

”我笑着说:

“你长大了,懂事了,进步了。

我真替你高兴。

    在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他取得了75分的好成绩。

虽然分数并不高,但为了鼓励他,发了一张进步奖的奖状,并奖给他一本日记本。

奖品虽少,但能表示老师的一点心意。

第二学期,他学习更努力了,在期中测试中,他取得了92分的好成绩。

  

案例分析:

    一、以人为本,付出师爱 

 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

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

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

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

对于刘学勤这样特殊的后进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

“动之于情,晓之于理”:

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二、以生之助,友情感化 

 同学的帮助对一个后进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

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

同学是学生的益友。

在学生群体中,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过于直率,尤其是批评他们的时候太严肃而接受不了。

因此,我让万岭俊同学与其交朋友做起,让他感受同学对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

让他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

通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

万岭俊的情况比较特殊,主要是自制力差,对自己的错误、缺点认识不足,有点破罐破摔的心理。

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

与他谈心,与他交朋友,使其认识错误,树立做个好学生的念头;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编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同学跟他坐,给予学习和思想上的帮助;自己面批面改他的作业,让他感到老师的关心、重视……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从而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通过一年的潜心努力,精心转化,终于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

刘学勤同学摇身一变,由“捣蛋鬼”转变为纪律委员,由后进生转变为先进生!

他无论在哪里见到我,都会亲切叫上一声:

“老师,您好!

”我总是报之一笑,并说上一声:

“你好。

    在更新教育观念的今天,作为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有责任让学生树立信心进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愿:

我们携起手来乘赏识之风,捧起关爱之情,燃起信心之火,播下希望之种,走进心灵的绿洲,使每一位后进生都能沐浴在师生的关爱之中,共同把后进生转化成为先进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班主任工作案例

——走进心灵的绿洲

 

单位:

凤泉区大块第一小学

姓名:

龚玉霞

 

案例一:

一次上课铃响了。

我又开始了例行的“监督”工作,同学们都很快地跑回教室。

过了一会儿,上课的老师也进了教室,第二遍铃响过后,我的目光刚要移开,突然看见我班颇为顽皮的男同学××跑进教室。

我当时就想:

“这小子肯定是课间跑操场上玩去了,才会上课迟到!

这是我亲眼所见,准没错!

”一下课,我就走进教室,把他叫到讲台前,严厉地批评他上课迟到。

平日里大大咧咧的他这下可急了,我分明看见眼泪在他眼圈里转。

“您冤枉人,我根本没玩,下课,同学们围着李老师问问题,然后李老师又叫我帮她把作业本抱办公室去,这才晚的!

”我的脑中“轰”的一下,是呀,我怎么忘了,为了调动他的学习积极性,我和李老师商量好让他当数学课代表的呀!

我知道错怪了他,连忙道歉。

他却气乎乎地走了,以后几天都不怎么理我。

都说“眼见为实”,可我亲眼所见,还是错怪了同学,这是深刻的教训。

孩子的心是稚嫩而脆弱的,伤害了就很不容易愈合。

我们作为教师,每当在批评学生之前,一定要先问问自己,事情搞清楚了吗?

事实是这样吗?

我批评得有理有据吗?

千万不能凭主观想象就草率处理。

有一位同学跟我说了这么一件事,说他以前的班主任特会批评人。

一次上这位老师的课,后面的同学问他几点了。

他回头说:

“没带表,别问了。

”结果被老师看见了。

下课把他带到办公室,从上课时讲话说到纪律散漫,又说到学习不刻苦,成绩不理想,拿出期中考试成绩单分析了他在班里、年级中的位置,说很危险,又说到他不关心集体,逃了两次值日,最后还想起他吃午饭时总剩饭,不爱惜粮食,这位学生说当时他真想从办公室的窗户跳下去,无奈之情溢于言表。

分析:

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作为班主任我们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都是可教育可塑造的。

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的老眼光看学生,而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注意到学生取得的每一点进步。

学生犯了错误,只要改正了,就应该原谅,而不应总挂在嘴边。

批评更应就事论事,今天的事就说今天的,把以前的、其他的都抖落出来说几句,学生心里会想:

“我就算改好了,老师也不会忘记我以前犯的错,也不会相信我!

”这样很不利于学生改正错误。

  有时老师由于急躁的情绪或一时不冷静会说出一些过火的话,如:

“你真是咱们班的害群之马,我怎么会遇上你这样的学生!

”“咱们班有了你算是完了,你就是一个小流氓的坯子!

”“你真是无药可救了,还是回家自学去吧!

”“你永远也学不好,你要能及格,太阳就从西边出来!

”这些定性的话、消极的断言,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失去了努力改正缺点的勇气和信心,严重抑制了学生的主体性。

有时,教师一句伤学生的话,就可能使学生永远不能原谅老师,产生对立的情绪,教育工作就更难进行了。

案例二:

我班(二四班)有个学生叫王小红,2006~2007学年度我担任了她的数学老师。

发现她总是低着头,上课无精打采,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

老师课堂提问,她缄默无语。

家庭作业要么全留空白;要么乱写一气,全是错别字。

甚至连组词以及简单的加法也是做得错误百出。

每次测验,语文、数学都只有二、三十分。

学校的很多老师都认为,这孩子基础太差,性格内向,而且缺乏最起码的上进心,提高看来是无望了。

只要她遵守纪律,上课不影响别人,就行了。

我听了,不觉从心底泛起一股凉意。

就这样的成绩走出校门,面对这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你叫她如何生存哪!

只要孩子一天在我这里学习,我一定不能放弃她!

于是我开始了围绕她的工作。

首先,当然是家访了,搞清楚她的家庭情况。

来到她家,正碰上她在家烧饭。

原来她父母都是常年在外打工,将她托付给了奶奶,而奶奶年纪大了,家务都压在她柔弱稚嫩的肩膀上。

我心里一阵感动。

但是与奶奶的交谈又让我心里的凉意变成了寒意了。

因为她成绩太差,家里打算让她念完小学,就让她辍学!

我劝了两句,奶奶的一句话让我傻了眼,“她的成绩那样,进了初中也学不了,还不如在家帮忙干点活。

听了这些话,我的心情分外沉重,难道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能眼睁睁地看着她离开学校,过早地承受生活的重担吗?

回到学校,我就找她谈话,可她总是低着头,一言不发。

哎,缺乏爱的滋润,承受长期学习落后的打击,总是徘徊在无人关注的角落让她产生了自闭的心理。

每每看到她“孤独”的身影,我都暗暗发誓,一定要带她回到班级的大家庭里来,一定要让她重拾搞好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针对她的情况,思虑再三,我决定从两大方面入手。

首先,我抓住一切机会亲近她,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她的心弦。

有次下雨天,碰上她忘了带伞,我连忙送伞给她……经常找她闲谈,引导她用感恩、享受的心态看待现实生活……与此同时,我组织几名同学来帮助她,跟她一起玩,跟她一起做作业。

让她感受到同学对她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

让她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她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又感受到无穷的快乐!

2006年的11月28日是她的生日,我知道后,连忙买来蛋糕,组织学生举办了一次班级生日会。

她那天高兴极了,脸上泛起了幸福的红晕。

经过联系,吹蜡烛的时候,她父母如约打来了电话。

这时,我分明看见了她眼中悬挂的泪花。

我知道那是幸福的泪花,是感谢的泪花,是打开心门向过去告别的泪花。

其次,与科任老师统一意见,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她。

其实,她身上的闪光点还是挺多的,9岁的孩子,烧饭、洗衣等家务活都会做,还能照顾年迈的奶奶……我们抓住这些表扬她、鼓励她。

学习上的一点小进步,我们也没有忽视。

在数学课上的一次口算中,这个沉默的女孩居然全都对了。

我非常兴奋,对她大加褒奖,并说:

“看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你看,这些口算你全做对了,你一定昨晚复习了吧!

你看比有些平时学习优秀的同学都好呢!

只要努力,你一定不会比其她同学差的,你说是吗?

”她轻轻地点了点头。

但是我还是看见了她眼中多了一些自信的眼光。

有了这次,在这以后的学习中,我始终坚持“欣赏、夸奖、鼓励”的方针。

她的成绩也一步步上升。

与此同时,语文在科任老师的帮助下,也有了起色。

这样一直坚持下去。

最后,在期末考试中语文71分,数学68分。

分析:

爱心与赏识是实现王小红同学成功转化的两大支柱。

1、奉献爱心,增其自信。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也说过:

“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搞好教育工作,首先要有一颗赤诚的爱心,用爱的甘露滋润孩子们的心田,用爱心点燃一颗颗纯洁的灵魂。

对于那些学困生,特别是留守的学困生,教师应给她们更多的爱,经常鼓励、帮助、督促她们,使她们增强自信心。

2、运用赏识,促其发展。

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优缺点,学困生也并非一无是处,对于学困生身上表现出来的哪怕很微弱的闪光点,很微小的进步,我们教师要及时加予引导肯定:

尽量挖掘其闪光点,努力从赞美中去满足她们的心理需求,使她们产生欣慰、幸福的内心体验,增强荣誉感、自信心、上进心,提高学习的兴趣与内在的动力。

当一个孩子对学习有了兴趣与动力,她的提高就变得轻松、容易多了。

爱心与赏识,转变了王小红同学,也给我这个即将担任班主任的新教师带来了无限的欣慰与快乐!

 

小学班主任工作案例

——如何转化后进生的点滴感想

我班有个学生叫陈某。

我刚接这个班时,他上课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

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他人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

他开始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后来口头上答应了。

可他又一如既往,毫无长进,真是“承认错误,坚决不改”。

此时我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或许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

但又觉得身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不能因一个后进生无法转化而影响整个班集体,必须面对现实!

我内心一横:

不转化你,誓不罢休。

他无进步,或许是他并没有真正认识自己的错误,没有真正要做个他人喜欢的人的念头。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树立做个受人喜欢的人的思想。

于是我再次找他谈话,谈话中,我了解到他心里十分怨恨二年级的班主任老师。

我心里一喜,让他认识错误的机会来了。

我轻声问他:

“你为什么会恨那个老师?

”他不好意思地回答:

“因为她常常批评我。

”我顺着问:

“老师为什么会常在课堂上批评你,你知道吗?

”他说:

“因为我常违反纪律,没有按时完成作业,书写也不工整……”“你已经认识了自己的错误,说明你是一个勇于认错的好孩子,但是,这还不够,你觉得应该怎样做才好?

”“想改正错误吗?

想做一个受他人欢迎的孩子吗,你要怎样做才好呢?

”“我今后一定要遵守纪律,团结友爱,认真完成作业……”“那你可要说到做到哟!

”“好!

”后来,他无论是在纪律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当他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

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

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

    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女同学跟他坐,目的是发挥同桌的力量。

事前,我先对这个女同学进行了一番谈话:

为了班集体,不要歧视他,要尽你自己最大的努力,耐心地帮助他,使其进步。

此同学满口答应,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课堂时间帮助他,教育他。

有时,这个同学也会产生一些厌烦情绪,说他不太听话,不太乐学……此时,我就跟她说:

要有耐心,慢慢来。

后来,他取得进步时,除了表扬他,我还鼓励他们说,这也离不开同学们的帮助,特别是某某同学的帮助。

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他自己的努力下,他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进步。

他学习上更努力了,纪律上更遵守了,甚至自己当起了值日生,劳动也更积极了,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为此,我会心地笑了。

后来,有一次我找他谈话时,他说:

“老师,周悦同学这样关心我,爱护我,帮助我,如果我再不努力,对得起她吗?

”我笑着说:

“你长大了,懂事了,进步了。

我真替你高兴。

在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他取得了73分的好成绩。

我为了鼓励他,奖给他一本日记本。

奖品虽少,但能表示老师的一点心意。

第二学期,他学习更努力了,在期中测试中,他取得了92分的好成绩。

  

 案例分析:

    一、以人为本,付出师爱 

 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

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

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

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

对于郑万里这样特殊的后进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

“动之于情,晓之于理”:

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二、以生之助,友情感化 

 同学的帮助对一个后进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

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

同学是学生的益友。

在学生群体中,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过于直率,尤其是批评他们的时候太严肃而接受不了。

因此,我从同学和同学交朋友做起,让他们感受同学间的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

让他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

通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

小凡同学的情况比较特殊,主要是自制力差,对自己的错误、缺点认识不足,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产生厌恶、憎恨心理。

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

与他谈心,与他交朋友,使其认识错误,树立做个好学生的念头;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编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同学跟他坐,给予学习和思想上的帮助;自己面批面改他的作业,让他感到老师的关心、重视……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从而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通过一年的潜心努力,精心转化,终于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

小凡同学摇身一变,由“捣蛋鬼”转变为纪律委员,由后进生转变为先进生!

他无论在哪里见到我,都会亲切叫上一声:

“老师,您好!

”我总是报之一笑,并说上一声:

“你好。

在更新教育观念的今天,作为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有责任让学生树立信心进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愿:

我们携起手来乘赏识之风,捧起关爱之情,燃起信心之火,播下希望之种,使每一位后进生都能沐浴在师生的关爱之中,共同把后进生转化成为先进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