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技能与学科整合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文件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786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116.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效技能与学科整合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文件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有效技能与学科整合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文件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有效技能与学科整合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文件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有效技能与学科整合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文件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有效技能与学科整合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文件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有效技能与学科整合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文件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有效技能与学科整合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文件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有效技能与学科整合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文件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有效技能与学科整合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文件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有效技能与学科整合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文件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有效技能与学科整合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文件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有效技能与学科整合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文件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有效技能与学科整合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文件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有效技能与学科整合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文件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有效技能与学科整合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文件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有效技能与学科整合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文件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有效技能与学科整合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文件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有效技能与学科整合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文件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有效技能与学科整合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文件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有效技能与学科整合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文件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效技能与学科整合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文件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有效技能与学科整合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文件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效技能与学科整合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文件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有效技能与学科整合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文件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方向、研究目标、研究步骤,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主任、教研组长为课题领导小组,成立各

学科子课题,各子课题由专人负责。

全员参与。

2、保障措施:

(1)机制保障

管理机制:

定期将课题的实施情况向省、市、区电教馆和课题指导组汇报。

建立课题档案,

保证实验全过程资料、数据的真实完整和连续性。

将课题研究纳入教师的教学考核之中。

间周一

次地定期组织教师结合教学实践进行理论学习、课例研究,每学期集中组织一次不少于一周的业

务培训。

激励机制:

每学年开展年级组、教研组、学校等层次的课题研究实践课,对积极参加课题研

究的教师,在教学考核中给予适当奖励。

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开展软件制作评选,优秀作品

给予奖励,对重大科研成果的给予重奖。

将参加课题研究作为学校评选先进、评聘职称的必需条

件。

对积极投入教科研活动的成员优先享受外出参观、学习的权利。

(2)条件保障

硬件建设:

领导重视,认识到位,是保证实验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关键。

目前,学校共有两

个网络机房,2个多媒体大教室,4个液晶投影,1个液晶背投。

学校现有计算机200多台,学校

已“班班通网络”,并建成了百兆校园,建起了网络管理中心、教师电子备课室等,每位课题主要

成员都配备了液晶电脑。

这些设备为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支持。

软件建设:

学校采用购买和自制等多种方式添置、更新软件,现在我校已有教育教学光盘3567

张,教学录像带375盒,教学磁带395盒,幻灯片126盒。

(3)经费保障

建立课题专项经费,对课题开展所需要的经费学校采取实报实销制度,给予全方位的支持。

(二)开展系列活动,提升教师教育技能

1.有计划地开展培训,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我校在课题立项后,要求教师全面总结自己近年来在教育思想以及教学工作等方面的情况,重

点检查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分析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然后对全体教师做了问卷调查。

在统计了老师们的具体需求后,课题组进行了详实的数据分析,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各项培

训。

在培训中,特别强调“四化”,即全员化、制度化、普及化、层次化。

(1)学科理论培训:

学校带领教师认真学习《有效技能》《新课程标准》等书籍。

学校根据教师的专业、年龄和基础等实际情况,将全体教师分三类抓培训。

第一类是信息技术

专业教师队伍。

他们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中坚力量。

第二类是骨干教师队伍。

学校对年级组长、教

研组长、学科带头人等骨干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以此带动全员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

第三类是科

任教师队伍,对他们侧重于常规Powerpoin等工具软件的制作运用,目的在于普及。

通过以点带面,

层层落实,全面提高了教师科研的整体水平,有效突破了技术问题,使本课题研究的正常运行得到

了有力的保障。

(2)信息技术培训:

在分析教师现有的技能水平和教学中的实际要求基础上,设计出不同层次

的信息技术培训内容,对全体教师进行分层次的培训。

到目前为止,大部分教师能熟练地将信息技

术运用于课堂教学,服务于教学。

学校要求教师上公开课、评优课必须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

校100%教师通过信息技术考核,45周岁以下的每一位教师均能熟练地使用常规电教媒体。

项目培训前培训后

对网络资源

的了解

对网络资源了解

占5项以上

浏览网络资源

日平均达1小时以上

26%100%

18%73%

制作PPT

22%基本掌握

24%非常熟练

63%基本掌握

35%非常熟练

制作FLASH

6%基本掌握

11%非常熟练

15%非常熟练

现代教育技

术能力

制作网页

17%基本掌握

10%非常熟练

49%基本掌握

制作博客

15%基本掌握

21%非常熟练

100%非常熟练

会利用多媒体或

网络进行教学

33%基本掌握

27%非常熟练

(3)专家引领

专家引领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自课题组成立之后,课题组成员迫切感到理论指导实践

的重要性。

为此,我校及时与上级课题负责人联系,先后邀请省、市、区各级领导和专家莅临我校

为全校老师做专题学术讲座、到教学第一线听课、评课,,

2.搭建交流平台,提升教师理论素养

为了有力地促进同伴互助,我们多次搭建交流的平台,让有成果的老师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作

品拿出来与大家共享,使每位老师都有运用和学习的机会,做到全员参与。

(1)讲座形式:

我校每周三下午教师学习会前开展“三人行”教师讲坛活动,每月围绕不同主题进行。

“科研

聊吧”主题月和“我与信息”主题月中多位老师将自己的课题研究经验、体会与全校老师分享。

同时,我校还定期开展《有效技能》课题专题讲座。

(2)沙龙形式: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遇到的某些问题可以说是百家争鸣的话题,因此,我们

在学科教研组内经常举办沙龙活动,以帮助教师对问题理解的深化。

(3)网络形式:

我校老师利用业余时间制作课件、网页、博客,撰写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案例、叙事等,在

实际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达到资源共享和交流的目的,老师们纷纷将这些资源全部

发布到课题博客网上。

通过交流学习,促进了教师之间互相汲取营养,达到了同伴互助的目的。

3.健全检查体系,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

各子课题负责人在自己的学科范围之内展开信息技术的教科研活动,踏踏实实,循序渐进,按

时反馈。

(1)细化检查内容

加强课题资料的规范管理,定期检查教师的成长档案、教学反思等,同时不定期检查教师的作

业评价、电子备课以及课题研究学习本、读书笔记,做到有检查有记录有反馈。

(2)丰富管理方式

通过听课、座谈等多种形式指导课题研究的实施情况,并以此作为过程性评估依据。

4、聚焦课堂教学,提高教师整合能力

课题组成员以课堂为阵地,能利用现代教育进行教学活动,研究涉及语文、数学、英语、体育

等全部学科。

教师积极探索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带来的学科教学深层次教学问题的思考,并认真研究

将之归纳、总结、交流、共享,锤炼实践能力。

在此基础上,各学科都推出了一定量的研究公开课,

课后做好相关资料的记录整理,在课题专题会上进行交流。

我校还以收集开发实用课件为前提,充

分奠定“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技术基础。

教学软件的采集,主要由教研组牵头,从互联网

和各学科成型教学软件中下载和搜集,并对其进行分类加工,作为学科教师合成课件和进行教学设

计的共享资源,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效益。

在教学急需且没有成型素材可选的情况下,则由教研组

和信息技术教师共同研发,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和优化。

(1)丰富学习资源,激发学习兴趣

课题研究中,教师们都能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创设和谐的课

堂教学情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取多种导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性学习,给每

个学生成功的机会,以此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自主意识。

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活动提供了极

为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时时更新的各类知识,给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了广阔空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创新。

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

发现问题,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

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做铺垫。

例如在一日教研活动中,陈燕萍老师在教学《春天举行音乐会》一

课伊始,播放多媒体课件,呈现春天到来的美丽景色,并配以清新的音乐和教师动情的表演,为歌

曲的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情境。

揭示课题后,教师请同学们自主提出问题,由于教师创设了恰当的问

题情境,学生产生了问题意识、发现并提出了探究的问题:

在音乐会上是哪几位小演员表演的?

们是怎样表演的?

这样的导入,搭起学生、教师、教材三者沟通的第一座桥梁,拉近了学生与春天

的距离,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引导自主探索提高课堂效率

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概括、归纳和总结,促进

学生技能的掌握和知识的迁移。

例如在同课异构活动中,李炳凤《有趣的七巧板》她不仅向学生展

示了独立的事物图片,还巧妙地将图片赋予了生命和活力。

学生在仔细观察了李老师展示的图案后,

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边动手、边思考、边讨论、边总结,提出拼图的

方案,最终拼出了一幅幅充满新意的图案。

随着教师应用多媒体设备的熟练程度的提高,其功能也

逐渐得以发挥,一套多媒体设备替换下了更多的传统设备:

小黑板、挂图、卡片等,课堂的容量增

加了,授课的直观性增强了,学生的训练也得以强化,课堂效率提高了。

(3)发挥网络优势促进合作交流

网络信息平台的建立,为学生合作交流,提高动口动手能力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教师可以依照

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年龄等特点,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网络环境

下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以小组分工合作、讨论协商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

学生充分利用网络环境

下收集资料和信息交流的优势,把个别学习环境下学生个体间的竞争关系转变为"

组内合作"

、"

际竞争"

的关系,把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单向或双向交流转变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

之间的多向交流,使学生们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增长知识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动手能

力,同时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的形成。

如在晒课活动中,杨韧老师执教《拉萨的天空》时,发现学生对“拉萨”充满了好奇向往;

了解拉萨,赞美拉萨成为了一种渴望,一种期待。

教师事先将有关拉萨的资料做成精美网页,通过

演示,帮助学生了解进一步收集信息的大方向,帮助各学习小组明确学习视角与主题。

在“初识拉

萨”环节中,教师利用网络提供给学生大量的拉萨图片与资料,让学生进行小组学习,从中去探寻

拉萨的秘密。

各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着眼于最感兴趣的内容,通过看看、想想、说说、找找,小组

讨论揭开拉萨的神秘面纱。

接着,进入“赞美拉萨”环节,小组成员分工协作,有的摘录,有的搜

集、有的添加导游语,,在老师的指导下,导游词整理成篇,一个个可爱的小导游将神秘的拉萨呈

现在我们面前,也把学生引向更广阔的学习天地之中,同时也培养学生信息分析的能力和信息加工

的能力。

(4)及时评价反馈,促进知识迁移

在学生的问题得以解决后,教师要对情况做出评价并及时给出反馈意见,以促成学生知识的迁

移和能力的培养。

这是教学活动的总结、深化环节,其发展目标是构建一个承上启下的知识结构,

为新一轮的学习活动、学习内容作好必要的铺垫和准备,并使情感与认知得以延伸和扩展,引导学

生再次实行知与情统一发展。

例如王凤梅老师在执教的习作课《感悟亲情》时,引领孩子们深刻地

体验亲情后,写下了自己对亲情的理解和感悟。

之后,师生交流习作,共同评点。

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明确习作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学生们渐渐懂得了亲情就在平凡的生活中,此时教学接近尾声,

王老师随机播放歌曲《感恩的心》,再次激起学生情感,师生共唱《感恩的心》。

此时,不仅唱出了

学生此时的感受,也将教育学生懂得珍惜亲情,使学生懂得珍惜身边的亲情,学会感恩。

有效技能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不是简单地应用于教学,而是应该创造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创设

主动学习情境,创设条件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现代教育技术,让现代教育技术成为学习者强大的

认知工具,最终达到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善学习的目的,以达到预期学习效果。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

整合后,有力地改善学习,革新传统的教学与学习观,改善学习者的学习方式,改善学习资源和学

习环境,构筑面向信息化社会的学习文化。

5.以博客为载体,构筑研究平台

课题研究伊始,我校便建立了《有效技能课题网站》,以便及时报道课题研究动态,上传课题

培训资料。

但是我们并不满足于此,静态的课题网页不利于教师交流研究,我们一直在思考:

如何

在已有经验基础上更有效地研究课题,构筑学习发展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呢?

经过不断研究、

创新,我校创安徽省首例建立起一个新型的学习发展共同体——课题博客网站,将课题网站与教师

博客群合二为一,既有课题研究动态,又有课题学习资源等,同时还有链接教师个人博客的各项专

栏如整合课例、研究论文、课题资源、案例反思、教育叙事等多个版块,西园小学掀起一股借助网

络平台进行课题研究的新高潮,江淮晨报、今日蜀山、安徽卫视等多家新闻媒体便纷纷采访报道。

通过博客网站这个平台,我校成功构建了学习发展共同体,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实现了学校、

教师、学生的和谐发展。

五、研究成果

(一)理论成果

1、构建整合模式: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仿照科学家探究未知知识领域的途径,通过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等步骤去掌握知识、培养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问题——

探究式”教学模式从提出问题开始,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结束。

其一般程序为:

在该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问题解决为核心参与认知过程;

而中小学课程教学多是

以任务驱动的形式进行的,两者在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任务)的解决过程上有许多不谋而合之

处。

因此,将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不仅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一种创造性尝试,

同时也可实现有效技能与各科课程的有效整合。

基于课程整合的“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可用下图表示:

从上面的模式中可以看出,基于课程整合的“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

导下,从具体的学科中选取探究课题,然后围绕该课题,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主动获取、分析、加工

相关的信息资料,最终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该模式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完成学科学习任务的同时,实现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在教学实践中,还

要注意模式的最后一个环节,即强化迁移环节,教师要对学生的问题解决情况做出评价并及时给出

反馈意见,以促成学生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培养。

2、总结整合“四要素”

(1)整合要“实”

所谓的“实”,指的是整合要“扎实、朴实、平实”。

不摆花架子,要从实效出发,实事求是地

解决问题,用传统的手段可以代替信息技术的,尽量不用信息技术。

现在许多整合课存在着“为整

合而整合、为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的现象。

许多教师以为只要教学中应用了信息技术便是整合,

于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课堂整合理念浓,每堂课都要大量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

整合课的信息技术

教学手段当用则用,当舍则舍。

(2)整合要“适”

1)整合要“适度”

使用信息技术的数量和频率必须“适度”,信息技术运用的适度,就是要求教师明确信息技术

只是手段,促进学生发展才是目的,真正做到“以学定教”。

2)整合要“适时”

一堂课,通常有导入、教学新课、拓展延伸这几个重要环节。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中,不仅要看信息技术是否适度,最重要的关键是,教师能否抓准时机,“适时出击”。

我们通过课题研究,认为从教学心理来看,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抓住三个时机“出手”:

第一个时机是新课刚开始时的导入期。

在新课开始上时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在最短时间内,

以最有效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

第二个时机是遇到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节骨眼”。

这个节骨眼首先是指教学的难点所在。

第三个时机是课堂结束前的学习强化期。

经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信息的接收已接近疲惫,

这个时候,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一来可以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二来也是强化学习成果的有效途径。

(3)整合要“新”

这里的“新”指的是整合动情点,或者叫整合亮点。

整合要打动学生的感官,使情感产生共振,

给人启发并留下深刻的记忆。

(4)整合要“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强大的内驱力,学生对所学内容是否感兴趣,

直接关系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具有形声兼备的特点,在营造气氛和激发学习兴趣方面有

它独特的效果。

因此,学科整合时,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形象、生动的特点,充分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有效的整合依赖于科学的整合理念、有效的教学设计、恰当的媒体使用。

(二)实践成果

1.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得以提高。

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成为教师课堂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使用软件、制作课件、利

用网络环境进行教学等各项实践能力都大大提高。

参加课题研究之前参加课题研究之后

能熟练使用或

96%word100%word

制作的软件

69%powerpoint100%powerpoint

49%excel86%excel

11%flash34%flash

6%authorware37%authorware

经常使用的教

45%挂图67%挂图

学媒体有

36%录音机59%录音机

22%投影机37%投影机

15%电视录像34%电视录像

44%多媒体计算机89%多媒体计算机

16%计算机网络35%计算机网络

用信息技术手

45%基本不使用0%基本不使用

段进行课堂教

17%平时教学经常使用78%平时教学经常使用

学的场合

38%上公开课时使用100%上公开课时使用

利用网络环境

14%电子备课100%电子备课

进行教学的情

6%讲义放在Internet上100%讲义放在Internet上

30%通过Internet与学生交流89%通过Internet与学生交流(Email、

0%在Internet上布置开放性作业QQ、MSN、飞信、博客留言等多种方式)

52%在Internet上布置开放性作业

我校教师共开发出配套多媒体软件81个,获各级奖27个。

我校有87项电教学术作品分别荣

获省、市、区级一、二等奖。

现在全校教师人人有博客,截止4月15日,网站注册用户达547个,日志4543篇,评论2429

条,留言661次,访问量共达760543次。

2.教师的整合能力得以提高。

经过两年的课题研究,教师对“有效技能与学科整合”由最初的模糊转为清晰,由茫然转为理

解,整合能力得以大大提高。

自课题研究以来,我校教师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课堂教学共273

节,其中参加国家、省、市、区各级展示、比赛57节次,其中39节次获奖。

在历届“全国信息技

术与学科整合”大赛中,我校已有十几位教师分获国家一等、二等奖,而随着课题研究的全面普及,

08年我们又取得了《思品》和《音乐》两个学科零的突破,分别荣获上课二等奖和说课一等奖的

好成绩,在08年省级课堂教学评比中11位教师获奖,其中7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

3.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得以提升。

两年的课题研究,使得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教研与科研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提高。

教学方式也

不再只是单一的讲授法,而是结合探索发现、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有的放矢,因材施

教。

教学技能不再是手把手教,而是教师主动学,网络上观看课例、学习教学实录、浏览点评、进

行反思,培养出了一批批学习型、反思性、研究型教师。

教学研讨的形式不再受时空的限制,大家

随时可以在网上写下自己的教学心得或困惑,同伴之间互相帮助上网查找资料,甚至到名家大师的

网页中吸取精华,然后给予留言点评,解决问题方式之多样,效率之高,已经远远超出了预想。

师的科研态度也由过去的抵触转为积极参与,科研意识明显增强,教师自主从课题网站浏览资源并

做记录,人人博客上都开辟了课题研究专栏,积极撰写研究论文和研究总结,而且在成长档案中还

记录下自己的课题研究历程。

学校培养出了多名专家型教师和课题研究骨干教师。

4、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随着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和有效技能与学科整合模式的应用,学生的综合素质得

到了全面提高。

两年来,我校先后有418人次分获各级各类竞赛奖项。

我们在课题研究前后对我

校2003年——2007年入学的1665名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了提

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学习成绩显著提高

在进行课题研究的两年时间里,教师的专业素质的提高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