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3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28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教师用书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779584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75.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3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28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教师用书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3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28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教师用书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3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28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教师用书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3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28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教师用书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3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28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教师用书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3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28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教师用书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3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28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教师用书新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3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28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教师用书新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3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28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教师用书新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3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28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教师用书新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3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28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教师用书新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3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28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教师用书新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3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28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教师用书新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3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28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教师用书新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3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28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教师用书新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3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28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教师用书新人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3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28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教师用书新人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3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28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教师用书新人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3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28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教师用书新人教版.docx

《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3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28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教师用书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3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28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教师用书新人教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3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28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教师用书新人教版.docx

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3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28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教师用书新人教版

第28讲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考点1

宗教改革

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

一、背景

3.主要原因:

天主教会与德意志之间的矛盾加深。

4.导火线:

1517年,教皇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

二、概况

1.序幕:

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2.扩展:

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新教,如路德派、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等。

三、主张

1.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得救,无需购买赎罪券。

2.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3.简化宗教仪式,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四、影响

1.打破了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

2.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3.动摇了罗马教会的统治。

[易误辨析] 正确区分“因行称义”“因信称义”“信仰得救”

这三种主张是基督教不同教派的主张,都属于基督教的教义。

(1)“因行称义”的本质是为加强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为封建宗教神学的精神垄断而服务的。

(2)“因信称义”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简化了宗教仪式,解放了人的个性。

(3)“信仰得救”是在“因信称义”的基础上进一步为资产阶级的发财致富进行辩护,是对“因信称义”的继承和发展。

NO.2理解——史料研习·史论归纳

核心问题 宗教改革

史料一 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①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

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

——马丁·路德《论基督徒的自由》

史料二 天主教徒……保有着尽可能谨小慎微、不冒风险的生活态度,宁可收入微薄地过活也不愿投身于更加危险而富于挑战的活动——即使这样会名利双收。

有一句广为人知的德国俏皮话说得好:

“②要么吃好,要么睡好。

”显然,新教徒吃得高兴,而天主教徒则乐于睡得安稳。

——奥芬巴赫尔

[学会读史]

主旨归纳

信息解读

史料一:

马丁·路德主张信仰即可得救

①“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马丁·路德主张“因信得救”,从根本上否定了天主教会的宗教权威

史料二:

天主教徒与新教徒的生活态度比较

②“要么吃好,要么睡好”→肯定了新教徒对现世幸福的追求

[学会用史]

(1)有人认为,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树立了上帝的权威,因此马丁·路德的学说与人文主义没有联系。

结合史料一,对此你如何理解。

[提示] 马丁·路德的学说强调人们在内心世界中发现宗教,每一个人都可以依靠自己的虔诚信仰使自己摆脱“罪恶”,不需要教会作为中介,它实际上否定了教皇的权威,使人们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从而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2)根据史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新教徒吃得高兴”的含义是什么?

这意味着宗教改革是如何推动欧洲近代人文精神发展的?

[提示] 含义:

新教徒敢于投身危险而富于挑战的活动,也就是商业竞争。

推动:

肯定了人具有自由和自主的信仰权利,追求现实幸福。

史论归纳

宗教改革体现的人文精神

(1)宗教改革的核心是反对教会的精神禁锢和罗马教廷的权威统治。

它既是一场社会政治运动,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马丁·路德的信仰即可得救的主张,实际上是尊重每个人自己对信仰的理解,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判断,这其实就是鼓吹思想的自由,也表达了对人的尊重。

宗教改革使千千万万的民众打破了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2)宗教改革的最大影响在于成功运用了人文主义的世俗精神创造出新教伦理,把人的心灵从罪的折磨、来世拯救和教廷束缚中解脱出来,使世俗生活与世俗人生焕发出勃勃生机。

NO.3应用——对点训练·落实强化

1.马丁·路德提出:

“让每一个知道自己是基督徒的人确知:

我们都是祭司,我们彼此没有分别,即是说,我们对于圣道和一切圣礼都有同等的权利。

”这一主张在当时最主要的积极意义在于(  )

A.破除了人们对宗教神学的迷信

B.顺应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C.有利于各民族国家的形成

D.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特权

D [马丁·路德强调的仍是宗教的信仰,故A项错误;材料与资本积累没有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民族国家,故C项错误;路德剥下了教士神圣的外衣,否认了他们的特权,体现了人与人的平等,故D项正确。

]

2.马丁·路德说过:

“除非圣经或理由清楚地说服我,我受所引用的圣经约束,我的良心受神的话捆绑。

我不能,也不愿收回任何的意见,因为违背良心既不安全,也不正当。

我不能那样做。

这是我的立场,求神帮助我。

”由此可知马丁·路德(  )

A.主张信仰即可得救

B.反对信仰基督教

C.主张人是自由和独立的

D.认为人人都可直接阅读《圣经》

C [材料中没有体现马丁·路德信仰方面的改革,故A项错误;宗教改革只是改变信仰方式,不是反对基督教,故B项错误;材料中“我不能,也不愿收回任何的意见”说明思想自由的主张,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宗教改革的内容,故D项错误。

]

3.(2017·临沂质检)陈独秀说:

“近世欧洲历史为‘解放历史’——破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认教权,求宗教之解放也;均产说兴,求经济之解放也;女子参政,求女权之解放也。

”其中“宗教之解放”体现在(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人生而平等”

C.“与上帝直接对话”D.“主权在民”

C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留传下来的最主要的哲学名言,与近代宗教改革无关,故A项错误;“人生而平等”是启蒙思想家鼓吹的普世价值理念,与宗教改革无关,故B项错误;欧洲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提出“与上帝直接对话”,推翻了教会的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故C项正确;“主权在民”是近代民主政治潮流的体现,与宗教解放无关,故D项错误。

]

考点2

启蒙运动

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

一、背景

1.经济基础:

欧洲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2.阶级基础:

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的压迫。

3.政治基础:

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束缚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4.思想基础:

文艺复兴的推动,思想解放。

5.斗争武器:

自然科学取得很大进展,挑战教会的权威。

二、概况

1.核心:

“理性”,即主张人自己去思考,否定一切外在权威。

[概念阐释]

理性

理性即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

启蒙思想家认为理性是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

其旨在反对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和封建特权,追求政治平等和经济自由,构建一个更符合理性和人性的社会。

2.内容

(1)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美好时代。

(2)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

3.代表

人物

代表作

观点

伏尔泰

《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

①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

②提倡“天赋人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

①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

②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

卢梭

《社会契约论》

①阐述“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思想

②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康德

《纯粹理性批判》

①认为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②人非工具

③主权属于人民,人要自由也要自律

[轻巧识记]

启蒙运动的内容

三、影响

1.对欧洲

(1)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2)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

2.对世界

(1)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2)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易误辨析]

正确区分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斗争对象和核心要求

(1)文艺复兴把斗争矛头主要指向基督教会,强调人性。

启蒙运动把斗争矛头既指向基督教会,又全面指向封建制度,强调理性。

(2)文艺复兴的核心是要求摧毁神学世界观。

启蒙思想家主张的核心是批判封建的专制主义、教权主义。

NO.2理解——史料研习·史论归纳

核心问题 启蒙运动的特点及影响

史料一 (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①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词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②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史料二 启蒙运动时期体现出一个显著的特征:

人们热切地从各个层面来审视宗教信仰。

虽然基督教在很多方面受到抨击,抨击者本身却潜心研究宗教信仰和神学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人们考察宗教信仰的基础,运用启蒙运动的基本方法和观念来求得答案。

③宗教批判者和宗教学者充分运用理性、比较分析和历史研究的方法……确实,18世纪下半叶,④法国启蒙运动开启了使法国社会世俗化和基督教化的运动,但他们对待宗教的态度只是启蒙人士所持的多种宗教观中的一种。

启蒙运动的一个特点是强烈地要求实行宗教宽容。

——彼得·赖尔《启蒙运动百科全书》

[学会读史]

主旨归纳

信息解读

史料一:

阐述了启蒙运动的宗教和政治主张

①“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把斗争矛头指向教权主义

②“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对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进行批判,论证了革命的合理性

史料二:

指出18世纪启蒙学者对待宗教问题的态度和方法

③“宗教批判者和宗教学者充分运用理性、比较分析和历史研究的方法”→以理性方法考察宗教信仰方法

④“法国启蒙运动开启了使法国社会世俗化和基督教化的运动,但他们对待宗教的态度只是启蒙人士所持的多种宗教观中的一种。

启蒙运动的一个特点是强烈地要求实行宗教宽容”→启蒙思想家主张宗教宽容

[学会用史]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文艺复兴相比较,启蒙运动在批判对象及思想特点方面有什么新发展?

[提示] 启蒙运动将批判的矛头指向封建主义;高举民主、科学大旗,以理性为思想武器,描绘了未来资本主义社会的蓝图。

(2)根据史料二,指出18世纪的启蒙学者怎样对待宗教问题的。

实质上反映了什么?

[提示] 启蒙学者们运用理性考察宗教信仰的基础,以理性的、历史的态度审视和探讨宗教神学问题。

他们主张批判宗教对人性、自由的束缚,要求宗教宽容,实质上反映了启蒙思想家弘扬理性精神,推动思想解放,更彻底地摆脱思想束缚的愿望。

史论归纳

启蒙运动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

①从批判的对象上看,矛头指向专制主义、教权主义。

②从批判的方式上看,摆脱了宗教的束缚,启蒙思想家宣传理性,对封建制度进行理性的批判,是科学进步与资产阶级壮大的反映。

③从批判的领域来看,集中于政治、思想领域,即使是百科全书派,宣扬科学和理性的目的也是为了反对专制、教权和迷信。

④从历史作用上看,主要是为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的统治做思想动员和理论准备。

(2)影响

①对近代世界的影响:

“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论证了革命的合理性;君主立宪制和三权分立不仅提供了依法治国的理论,还为资产阶级的政权组织形式设计了不同的方案。

启蒙思想对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的批判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建设政权的强大思想武器。

②对各国政体的影响

a.对英国:

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确立了责任内阁制和君主立宪制,限制了王权,扩大了议会权力,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实践了启蒙思想家的分权思想和人民主权思想。

b.对美国:

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制定了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体现了启蒙运动中的人民主权思想和三权分立思想。

c.对法国:

在19世纪70年代制定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启蒙思想。

NO.3应用——对点训练·落实强化

4.(2017·浙江五校联考)关于某一运动的历史影响,恩格斯评论道:

“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被)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这一运动(  )

A.使得人成为衡量万物的尺度

B.标志着欧洲人文精神的复苏

C.沉重打击了罗马教廷的权威

D.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蓝图

D [从材料中“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可以判断出恩格斯是在高度评价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和人权主张,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启蒙思想家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美好的蓝图,故D项正确。

]

5.按照卢梭的理论,“社会契约”由共同体各个成员之间加以确定,而不是上者和下者之间的一种规定。

每个人都向全体奉献出自己的权利,全体人民通过订立“社会契约”构成一个“大我”。

这个“大我”是指(  )

A.民主自由 B.公共意志

C.法律至上D.主权在民

B [根据材料中“社会契约”不是上者和下者之间的规定,因此不是指民主自由,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每个人都向全体奉献出自己的权利,全体人民通过订立‘社会契约’构成一个‘大我’”说明了社会契约论是人们的共同的约定,是公共意志的体现,因此“大我”应是体现共同体的公共意志,故B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法律至上,故C项错误;主权在民针对的是君主专制,在材料中未体现,故D项错误。

]

6.(2017·青岛质检)从伏尔泰的自由和法制、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卢梭的人民主权到康德的道德有限理论,这些观点(  )

A.来源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践

B.构建了系统的民主思想体系

C.没有解决民主制度的运作问题

D.实现了德治和法治的统一

B [材料反映的是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们的主张,这些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上的体现,不是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践,故A项错误;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从不同角度论证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因此构成了系统的民主思想体系,故B项正确;材料中提出的三权分立、人民主权为资本主义社会提出了基本的运作模式,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未体现出德治的要求,故D项错误。

]

主题一 “与上帝直接对话”——宗教改革

[主题立意]

宗教改革者一方面强调神的伟大、人的渺小、一切以神为中心,另一方面以一种新的宗教权威代替另一种宗教权威,强调人们获得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和精神自由。

宗教改革是披着宗教外衣形式的反封建运动,它反对宗教的烦琐仪式和教皇的特权地位,主张信仰得救和信仰自由,并未否定和放弃宗教信仰。

[知识交汇]

1.宗教改革能广泛传播人文主义思想的主要原因

(1)宗教改革以反对天主教会宗教特权、提倡人性解放的宗教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适应了人们要求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的要求。

宗教改革时期的欧洲几乎全民都是基督教徒,利用宗教改革宣扬人文主义,其涉及面宽广,有利于人文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

(2)宗教改革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反封建,反对宗教的烦琐仪式和教皇的特权地位,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要求。

(3)宗教改革宣扬王权高于神权,得到了世俗王权的支持。

2.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比较

项目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不同点

对人的认识

人是伟大的,肯定人的价值及尊严

强调神的伟大,一切以神为中心

借助的形式

文学艺术

宗教

表现领域

思想文化领域;社会上层

政治运动,群众基础广泛

对宗教态度

认识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对教会抱和解态度

直接否定教皇权威

相同点

兴起背景

两者都是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兴起和发展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两者都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矛头指向

两者都将矛头指向封建教会

性质

两者都是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体现了浓郁的人文主义色彩

结果

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近代文化的繁荣

范围

都波及了西欧的广大地区

主题二 人与社会的双重觉醒——启蒙运动

[主题立意]

启蒙运动是17、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以理性为武器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解放运动。

启蒙运动的主要观点是反对专制王权、贵族特权、等级制度和愚昧迷信,提倡政治民主、权利平等、个人自由和科学精神,“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核心。

启蒙运动体现的自由、民主、平等精神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影响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也对亚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知识交汇]

1.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区别与联系

比较项

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区别

时间

14—16世纪

17—18世纪

背景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新兴资产阶级形成

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兴起与扩展

兴起于意大利,扩展到西欧

源于英国,以法国为中心,波及欧洲,影响全世界

斗争矛头

封建教会神学

封建教会和封建制度

斗争形式

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

抛弃宗教外衣,利用自然神论思想

活动范围

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等

政治、经济、哲学和科学等

核心思想

人文主义

理性主义

影响

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做准备

联系

根源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性质

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本质

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运动,都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作用

都起了思想解放作用,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学政治

2.不同阶段对人文精神的诠释

阶段

对人文精神的诠释

智者运动

智者学派将研究重点从自然界和神转移到人本身,这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

文艺复兴

强调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肯定人的现世生活,要求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对教会与贵族的虚伪和腐败进行猛烈批判,揭露禁欲主义对人性的扭曲

宗教改革

主张信仰得救,实际上否定了教皇的权威,使人民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启蒙运动

由思想领域深入到政治领域,要求实行法治和一整套民主政治制度;倡导经济自由、人身自由、政治平等、议会制民主、三权分立等

本讲全国卷命题情况分析

考纲

考题统计

情境创设

相关考点

(1)宗教改革

(2)启蒙运动

2016·全国乙卷·41

制度构想与实践

启蒙思想

演练仿真模拟 明确高考趋向

1.(2017·太原模拟)宗教改革家加尔文提出“先定论”,主张信徒不仅要信仰上帝,还要做荣耀上帝的“善功”(对职业劳动和简朴生活的热爱)。

这一思想的提出(  )

A.巩固了民众对宗教的信仰

B.扩大了路德教的社会影响

C.强化了天主教的禁欲思想

D.拉近了宗教与世俗的距离

D [巩固了民众对宗教的信仰确实能够发挥作用但是与材料强调的主旨不符,故A项错误;加尔文思想影响下的宗教派别是加尔文宗,故B项错误;强化了天主教的禁欲思想与材料中“还要做荣耀上帝的‘善功’(对职业劳动和简朴生活的热爱)”相左,故C项错误;在材料中对于上帝的信仰(即宗教)与对职业劳动和简朴生活的热爱(世俗生活)相提并论,故D项正确。

]

2.路德认为,“信”不是外在修炼的结果,而是与之俱来的、是深深地植根于人的内在经验之中的东西。

路德把最基本的宗教信条直接建立在个人内心之中,也就是说他在人的内心世界中发现了宗教。

这一主张(  )

A.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B.把人从外在的善功和圣事的枷锁中解放出来

C.使天主教会及其神职人员失去了存在的必要

D.与宋明时期“陆王心学”在思想本质上一致

A [根据材料中路德认为“信”不是外在修炼的结果,而是与之俱来的、是深深地植根于人的内在经验之中的东西”“也就是说他在人的内心世界中发现了宗教”得出他主张“因信称义”,认为人可以通过自己发现“义”,从而获得精神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故A项正确。

]

3.学者杨晓东认为:

“启蒙并不是告诉你如何思考,而是启发人说,你原本就已经有充分的理智,只是精神上被管制的习惯使你既懒惰又没有勇气使用你的理智。

”基于这种分析,他认为“启蒙”主要是(  )

A.指导人们怎样思考

B.彰显人性的尊贵价值

C.自主开拓精神家园

D.追求自由平等的理想

C [从“启蒙并不是告诉你如何思考”可知,“启蒙”不是指导人们怎样思考,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体现不出彰显人性的价值,故B项错误;从“而是启发人说,你原本就已经有充分的理智,只是精神上被管制的习惯使你既懒惰又没有勇气使用你的理智”可知,“启蒙”是要求人运用理智自主思考,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追求自由平等的理想,故D项错误。

]

4.孟德斯鸠说:

“如果一国的法律认为应该容忍好几种宗教的话,那么法律也就必须要求这些宗教互相容忍。

一切受到压制的宗教,自己必将成为压制异教的宗教。

……因为当一种宗教侥幸而脱离了压迫的时候,它就要立即攻击曾经压迫它的其他宗教。

”这段话(  )

A.论述宗教自由在法律上的必要性

B.探讨宗教信仰和法律的相互依存关系

C.论证宗教迫害存在的必然性

D.主张法律要为宗教服务

A [根据题目中“法律也就必须要求这些宗教互相容忍”,主张法治下的宗教自由,并不赋予任何一种宗教特权,故A项正确,D项错误;孟德斯鸠探讨的是法治下不同宗教之间的问题,故B项错误;宗教迫害可以通过宗教自由避免,故C项错误。

]

5.康德这样定义启蒙:

“启蒙就是人类摆脱自我招致的不成熟。

不成熟就是不经过别人引导就不能运用自己的理智。

如果不成熟的原因不是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运用理智的决心与勇气,那么这种不成熟就是自我招致的。

”这说明康德认为“启蒙”就是(  )

A.社会契约 B.思想的自由

C.主权在民D.人身的自由

B [根据题目“不成熟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运用理智的决心与勇气”,可知其强调的是需要去除掉别人的引导,自己拥有运用自己理智的决心和勇气,故强调的是思想自由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

]

历史比较研究:

纵向比较[史学方法]

[方法阐释]

纵向比较主要是从时间角度,对同一民族、同一区域、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发展层次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的形态,从而认识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

比较是理解此事物不同于彼事物的“钥匙”,它既是一种高考测试所需的能力要求,更是一种进行历史研究的思维方法。

[运用点拨]

在新课标历史学习中,区别各种历史现象或历史发展的异同是运用比较法的基本目的。

通过历史比较,让我们更好地学习乃至研究历史,从历史的纵向联系中发现、揭示社会历史的演变规律。

从纵向的综合比较中,从更高的全方位角度整体把握历史的进程。

史料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阿尔贝蒂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庭应当修建和装饰自己的房子,拥有珍贵的书籍和健壮的马匹。

加尔文认为基督教学说必须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

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有学者认为,经济也存在一套自然法则,那就是供给与需求。

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这些法则运行得最好。

——裔昭印《世界文化史》(增订版)

[点拨] 史料中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改革时的加尔文认为“必须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有学者认为“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最好”。

纵向比较这些观点可以看出:

文艺复兴时的人文主义者鼓励追求财富,宗教改革时期的加尔文主张适应现世生活,启蒙运动时期的学者提倡个人奋斗。

这些观点都反映了共同的人文主义精神。

[针对训练]

1.“西方近代发生了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它们分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