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32讲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9233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96.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32讲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32讲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32讲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32讲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32讲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32讲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32讲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32讲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32讲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32讲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32讲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32讲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32讲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32讲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32讲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32讲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32讲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32讲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32讲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32讲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32讲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32讲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32讲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32讲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史料二 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因信才能领受爱慕的。

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

——马丁·

路德《论基督徒的自由》

史料三 宗教改革时,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没收教会财产出售给贵族和租地农场主,得到土地的人往往以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土地。

这部分教会土地的资本主义化加速了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

——《世界通史》

1.史料一主要反映了宗教改革的反对对象及主体。

第一段史料注意以省略号分层,第二段史料注意“而”字的转折作用。

2.史料二体现了马丁·

路德的“因信称义”,从根本上否定了教皇的宗教权威。

3.史料三注意结尾句,说明宗教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结合史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宗教改革中人文主义的诉求,并从人文主义传播的角度,分析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关系。

试答:

(1)诉求:

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

(2)关系: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传播仅局限于上层社会和知识阶层;

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

2.根据史料二、三,说明马丁·

路德和罗马教会在得救方式上有何不同?

罗马教会主张要按照教会规定的行为,按教皇的命令去做才能得救;

马丁·

路德主张只要虔诚地信仰上帝,就能够赎罪,而不用靠教会、神职人员和繁琐的圣功。

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广泛传播的原因

1.宗教改革以反对天主教会宗教特权、提倡人性解放的宗教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适应了人们要求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的要求。

宗教改革时期的欧洲几乎全民都是基督教徒,利用宗教改革宣扬人文主义,其涉及面宽广,有利于人文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

2.宗教改革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反封建,反对宗教的繁琐仪式和教皇的特权地位,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要求。

3.宗教改革宣扬王权高于神权,得到了世俗王权的支持。

 

考点二 启蒙运动

一、17-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

1.背景

(1)经济上:

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的发展。

(2)政治上:

英、法等中央集权民族国家形成。

(3)思想上: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深入发展。

(4)文化上:

近代科学的兴起,科学与知识的进步。

2.概况

(1)性质:

17-18世纪的一场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2)过程:

从英、法两国开始,向德国和荷兰等国扩展。

(3)内容:

崇尚理性,矛头直指封建主义,反对宗教迷信,提倡科学。

3.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1)霍布斯(英国):

提出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立国,对推翻君权神授理论、摧毁封建专制制度影响深远。

(2)洛克(英国):

提出人民主权和分权学说,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基础。

(3)伏尔泰(法国):

提倡自然权利学说,不反对财产上的不平等,赞成实行“开明专制”,推动启蒙运动发展。

(4)孟德斯鸠(法国):

提出三权分立的学说,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5)卢梭(法国):

提出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社会契约。

否定了封建王权的合法性,描绘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蓝图,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直接影响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

(6)狄德罗与百科全书派(法国):

提出天赋人权、契约立国,体现了科学与民主的时代精神,成为法国启蒙运动的中坚力量,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二、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

1.康德道出启蒙的真谛

(1)启蒙的真谛:

使人获得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

(2)康德的贡献

①在卢梭的“人生而自由”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思想的自由。

②批判统治阶级的愚民政策,强调“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③对理性做了哲学的探讨,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道出了启蒙的真谛。

2.卢梭对“理性”的质疑

(1)浪漫主义思潮的形成

①质疑:

认为崇拜理性、把理性视为人类行为和真理的向导是不可靠的,人类天性本善。

②形成:

震动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由此形成了一种浪漫主义思潮,卢梭因此成为浪漫主义之父。

(2)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

①积极影响:

浪漫主义思潮丰富了人文精神的内涵。

②消极影响:

使个人主义膨胀,为张扬个性而造成混乱和无序,并且排斥和拒绝现代科技。

3.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1)与文艺复兴的关系:

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以来人文精神进一步发展的结果,人们已从对人的崇拜发展到对理性的崇拜。

(2)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

①以人类的共同属性为前提,指出人类社会应该满足人对自由和平等的要求。

②人的解放包括人身的解放和人的思想的解放两个方面,也就是要使人获得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

(3)性质:

是17世纪和18世纪在欧洲知识界获得广泛拥护的思想解放运动。

(4)意义

①为批判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为人的解放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②留下了充满个性的浪漫主义。

③对后来欧洲和世界的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漫画解史] 图解理性主义

◆理性,即人要用自己的大脑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判断事物。

[知识图解] 启蒙思想家的政治主张

[名师指津] 浪漫主义与人文主义、理性主义的关系

浪漫主义极大地丰富了人文精神的内涵,为人文精神增加了人的情感、个性、尊重自然和宽容心态等内容,是对启蒙运动中理性主义的补充,是思想启蒙的继续,是人文精神的发展。

[特别说明] 人文主义在各时期的侧重点:

古希腊时期侧重于哲学领域,文艺复兴时期侧重于文艺领域,宗教改革时期侧重于宗教领域,启蒙运动时期侧重于政治领域。

[精要点拨] 正确区分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斗争对象和核心要求

(1)文艺复兴把斗争矛头主要指向天主教会,强调人性。

启蒙运动把斗争矛头既指向天主教会,又全面指向封建制度,强调理性。

(2)文艺复兴的核心是要求摧毁神学世界观。

启蒙思想家主张的核心是批判封建的专制主义、教权主义。

[概念辨析] 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

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二者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产物,都是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其核心是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它崇尚理性,向往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追求个人的自由和解放。

[名师指津] 启蒙思想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启蒙运动在人、自然、国家、宗教和科学的相互关系上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启蒙运动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的高度,从而比文艺复兴运动更为彻底,具有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

主题 人与社会的“双重”觉醒——启蒙运动

史料一 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人民是国家主权的主体、拥有者和行使者。

主权“是完全绝对的、神圣的、完全不可侵犯的”。

主权“永远不可转让;

并且主权者既然只是一个集体的生命,所以就只能由他自己来代表本人”;

“正如主权是不能转让的一样,同理,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

人民主权只能通过直接民主实现。

如果任何人拒不服从公共意志,全体就要强迫他服从,“这即是说,人们要迫使他自由”。

——摘编自卢梭《社会契约论》

史料二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

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史料三 近代中国的启蒙则是“外源”式、突变性的“晚熟”启蒙。

借助于“西学东渐”的刺激与发酵,中国文化传统的逻辑发展进程才发生历史的大转折,最终在“民族复兴”的理论大框架中,标立起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观、价值观和伦理观,逐渐折射和透显出“西方式”启蒙的反传统含义。

——据孟广林《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时期的思想启蒙》

1.史料一阐述了卢梭“主权在民”的思想。

卢梭认为国家主权属于全体人民;

人民主权至高无上,不可分割、转让与代表;

人民主权只能通过直接民主实现;

个人服从公共意志。

2.史料二为“分—总”结构,先分述,后表明观点。

据“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可知,明清思想家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原因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育迟缓。

3.史料三为“总—分”结构,先摆明观点,后阐释,反映了西方启蒙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结合史料一,运用历史的、辩证的方法,评价卢梭的“主权在民”思想。

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坚持“主权在民”,创立民主共和国,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要求;

主要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权利。

2.根据史料二,概括说明中外启蒙思想家提出的革新社会的方案有何不同。

分析两者出现差异的经济根源。

(1)不同:

中国是修补封建专制制度,欧洲则描绘出资产阶级国家的蓝图。

(2)经济根源:

中国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

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确立,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

3.根据史料三,指出中国资产阶级的哪些主张反映了这种“人文思想”。

促使这些主张反映“人文思想”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思潮:

19世纪末维新思潮、20世纪初革命思潮,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思潮、实业救国思潮。

(2)原因:

近代中国遭受列强侵略,半殖民地化程度日益加深,民族危机严重。

欧洲启蒙思想被介绍到中国,激励着中国资产阶级为改造旧社会,救亡图存而努力。

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思想的发展

1.从批判对象看:

文艺复兴矛头指向天主教会的神学世界观;

启蒙运动直指整个“黑暗的中世纪”。

2.从涉及领域看:

文艺复兴主要集中在文艺领域,核心是人文主义;

启蒙运动扩展到宗教、思想、政治等各个领域,核心是理性主义。

3.从批判形式看:

启蒙运动彻底抛开了宗教的外衣,提倡理性思考和判断,公开向宗教神学挑战。

4.从思想特点看:

启蒙运动不再承认外界的一切权威,主张把理性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追求民主自由平等,弘扬科学精神,为解放人类宣传理性真理。

答题术语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它将西欧人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为启蒙运动的到来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启蒙运动

1.启蒙思想家摆脱了宗教的束缚,强调理性,追求自由、平等和民主,为未来的资本主义社会勾画了蓝图

2.启蒙运动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在人、自然、国家、宗教和科学的相互关系上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考纲

卷别  

全国卷Ⅰ

——

2016·

卢梭《社会契约论》

全国卷Ⅱ

全国卷Ⅲ

2017·

启蒙思想家的主张

本讲内容在近年高考中逐渐开始考查,启蒙思想是考查的重点,主要从启蒙思想家的思想观念角度考查实践中的运用,考查分析、理解、运用问题的能力。

复习备考时,主要理解不同时期人文精神的内涵及思想家的主张、与近代代议制实践相结合,综合理解

考向 从时空观念角度考查启蒙运动思想观念及影响

(2017·

高考全国卷Ⅲ)雨果在小说《九三年》中描述1793年法国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既是正式选举会议又是十字街头,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既是法庭又是被告”。

这里的国民公会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

A.三权分立B.君主立宪

C.人民主权D.法律至上

解析:

选C。

材料中“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平民大众”可知国民公会是最高权力机关,也是民意的代表,体现了“人民主权”的政治理念,故C项正确。

题干没有体现权力的分立、君主立宪制和法律至上的理念,故A、B、D三项错误。

1.马丁·

路德主张:

《圣经》是信仰的最高权威,教皇和教会没有解释教义的绝对权力,强调信徒信仰即可得救,教皇和赎罪券均无赦罪效能,信徒能直接与上帝相通,无须由教会做中介,要求用民族语言举行宗教仪式、简化形式等等。

这些主张(  )

A.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势力

B.巩固了文艺复兴的成果

C.反映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D.表达了民主政治的理念

宗教改革只是对教皇一统天下的格局进行了调整,天主教会依然存在,故A项错误;

文艺复兴对天主教会及教皇是和解的态度,而宗教改革的主要对象就是改革教会一统天下的格局,故B项错误;

无论是文艺复兴还是宗教改革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故C项正确;

民主政治是启蒙思想的要求,故D项错误。

2.文艺复兴时期,马洛笔下的浮士德是在魔鬼的引导下,享受了24年纵情声色的世俗生活,最后把灵魂交给了魔鬼。

而在启蒙运动时期,歌德笔下的浮士德却是把灵魂抵押给魔鬼,利用魔鬼的力量体验人生的欢乐与悲伤,被上帝拯救,灵魂归于上帝。

可见(  )

A.启蒙运动更强调个人力量

B.启蒙运动彻底改变了人文主义精神

C.启蒙运动时期宗教性更强

D.两个浮士德都处于中世纪的蒙昧中

选A。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还没有突破教会的束缚,启蒙运动主张“理性”,突破教会的束缚,把人文主义发展到反封建、反教会,构建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理性王国的层次,突出强调人的理性,强调人的力量,故A项正确;

启蒙运动继承并发展了文艺复兴运动,故B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启蒙运动时期人的力量大于宗教的力量,故C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主要是打破中世纪后期基督教会下的蒙昧,故D项错误。

3.卢梭认为在民主国家,主权应属于全体人民,主权不可转让、分割,也是不能代表的。

如果任何人拒不服从公共意志,全体就要强迫他服从。

对卢梭的思想理解正确的是(  )

A.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

B.与雅典的民主制本质相同

C.赞同三权分立的思想

D.可能导致侵犯人民的自由

选D。

卢梭所主张的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而非君主立宪制,故A项错误;

卢梭作为法国启蒙时代的思想家,其代表和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而非雅典的奴隶制民主制度,故B项错误;

卢梭并不赞成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认为那会最终损害人民的利益,故C项错误;

“如果任何人拒不服从公共意志,全体就要强迫他服从”,这种多数人的民主,可能会出现损害和侵害人民自由的现象,故D项正确。

4.近代西方有一位思想家提出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

这位思想家主张(  )

A.人民主权 B.天赋人权

C.社会契约D.三权分立

人民主权指国家或政府的最高权力来源于和最终属于人民,材料更多强调基于人民主权原则的“结合的形式”,故A项错误;

天赋人权意指人具有天生的生存、自由、追求幸福和财产的权利,强调自然权利,故B项错误;

社会契约,用以解释个人和政府之间的适当关系。

在社会契约中,每个人都放弃天然自由,约束自己,服从政府和法律;

同时,政府要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个人安全,与材料所描述“结合”相符,故C项正确;

材料未体现权力的分割与制衡,故D项错误。

课下达标练

(时间:

45分钟 满分:

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路德说:

“所有信奉上帝的俗人都有资格出现在上帝面前,为他人做祈祷,相互传授有关上帝的道理……。

”路德的观点(  )

A.宣扬了人人平等的观念

B.打破了人们对宗教的迷信

C.主张世俗权力高于教权

D.反对罗马教会垄断教义解释权

材料反映了路德反对教会传教的作用,D项符合此信息,故选D项。

A项从题中无法体现。

B项表述错误,宗教改革并没有否定宗教信仰。

C项从题中无法体现。

A、B、C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应排除。

2.之所以说宗教改革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主要是因为它(  )

A.使人们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

B.使人开始摆脱基督教神学束缚

C.旨在冲破封建专制制度的藩篱

D.使人开始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觉醒

宗教改革强调“因信称义”,挑战教皇的权威,使人获得了灵魂自救的自主权,故A项正确;

文艺复兴时期提倡人文主义,已经使人摆脱基督教宗教神学的束缚,故B项错误;

宗教改革并未涉及对封建专制制度的冲击,故C项错误;

人的觉醒在古希腊时期就已开始,故D项错误。

3.有学者认为“相对于路德的只把上帝等同于人的信仰,使人在获得思想的神圣性的同时而牺牲了人的行动自由的宗教思想,加尔文的宗教改革让上帝直接呈现于世俗生活、日常生活和职业劳动中,使现实的经济活动获得神圣性的宗教思想显然是一种全新的伦理观念”,由此可见加尔文的思想主张(  )

A.与路德的主张有着本质不同

B.比路德的思想体系更为科学合理

C.限制了人们精神信仰的自由

D.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加尔文与路德的主张是坚持基督教信仰,坚持因信称义,两者并无本质之别,故A项错误;

无论是加尔文还是路德都是坚持宗教信仰,与科学相悖,故B项错误;

路德与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代表的是近代西方的思想解放运动,所以并不是限制了人民信仰的自由,故C项错误;

根据材料“使现实的经济活动获得神圣性的宗教思想显然是一种全新的伦理观”,加尔文的理论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做了辩护,故D项正确。

4.从1527年起,英王亨利八世以《圣经》中的弟娶兄嫂无后的故事为由,要求与王后离婚,结果遭到教皇拒绝批准。

愤怒的英王便开始对抗教廷,秘密与安妮·

博林结婚,国会立法脱离罗马教廷,进行宗教改革,建立以国王为最高统治者的英国国教会。

教皇不懂爱,由一场离婚案引发的宗教改革从本质上反映了(  )

A.路德教派提倡的因信称义影响巨大

B.人文主义思想进一步的传播

C.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罗马教会的矛盾

D.世俗王权与神权的尖锐对立

材料讲述了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故事,与路德的教义不一样,故A项错误;

英国国教的确立体现了世俗封建主与罗马教皇之间的争夺,故B项错误;

宗教改革的本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故C项正确;

英国宗教改革后,神权依然存在,不过英国的教皇变成了国王,故D项错误。

5.“‘宗教改革’一词像‘文艺复兴’一词一样容易使人产生误解……表面上看,宗教改革可以理解为对教会某些弊病的反应……这些弊病很容易激怒人们,但它们只是新教徒进行宗教改革的借口,而不是根源。

”下列表述与材料主题意思相符的是(  )

A.宗教改革是采取宗教异端的形式进行的

B.宗教改革一词没有准确地揭示运动实质

C.宗教改革是因为教会出售赎罪券而引发

D.宗教改革没有对天主教进行彻底的改革

选B。

材料并未涉及“异端的形式”,故A项错误;

根据材料“易激怒人们,但它们只是……宗教改革的借口,而不是根源”,说明宗教改革一词,并不能反映该运动的根源、本质,故B项正确;

材料论及宗教改革的本质,非引发改革的原因,故C项错误;

该项表述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

6.宗教改革中晚期,市民、农民不满已取得的成就,自发冲击天主教会。

路德撰文公开煽动诸侯贵族像打疯狗般地绞杀农民。

因此,路德被认为是“出卖市民资产阶级的宗教改革”和“背叛农民革命的叛徒”。

据此可知(  )

A.路德主张温和的宗教改革运动

B.宗教改革最终背弃了资产阶级

C.宗教改革没有反映农民的利益

D.路德改变了对世俗统治者态度

本题考查的路德宗教改革的局限性。

从材料可知,路德反对农民、市民以暴力手段推进改革,因此他主张温和的改革方式,故A正确。

路德宗教改革反对天主教的统治,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农民的利益,故B、C错误。

路德把罗马教廷作为打击对象,无意从根本上触动世俗封建制度,在某种程度上还要争取他们的支持。

因此他对世俗统治者(诸侯贵族)的态度是一贯的,故D错误。

7.卢梭认为,分权是对人民主权法则的反动,分走了本应完全属于人民的权利,制约了本应至高无上的人民意志。

由此看出卢梭思想中(  )

A.强调民主与法治原则    B.践行社会契约

C.主张直接民主D.反对分权学说

“法治原则”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根据史实我们不难知道卢梭是一位反对分权法治的启蒙思想家,故A项错误;

“践行社会契约”表述虽然正确,但是材料并未体现,故B项错误;

“主张直接民主”,非但材料没有体现,也并不符合历史上卢梭的思想主张,故C项错误;

“分权是对人民主权法则的反动,分走了本应完全属于人民的权利,制约了本应至高无上的人民意志”,不难看出这里卢梭是反对分权学说的,故D项正确。

8.卢梭认为社会不平等经历了三个阶段:

私有制使不平等牢固起来,富人通过法律强化这种不平等;

产生国家机关,实现强者对弱者的统治即政治不平等;

出现专制暴政,然后革命暴力推翻专制君主,走向更高级的平等。

对卢梭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认为出现私有制是历史的倒退

B.指出了历史是辩证发展过程

C.找到了社会发展的深层推动力

D.论证了人民革命权的合理性

根据“社会不平等经历了三个阶段”无法证实私有制的出现是进步还是倒退,故A项错误;

根据“富人通过法律强化这种不平等”“实现强者对弱者的统治即政治不平等”“革命暴力推翻专制君主,走向更高级的平等”可看出历史从不平等走向平等的过程,是历史辩证的过程,故B项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