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寒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780038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972.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物理寒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初二物理寒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初二物理寒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初二物理寒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初二物理寒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初二物理寒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初二物理寒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初二物理寒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初二物理寒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初二物理寒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初二物理寒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初二物理寒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初二物理寒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初二物理寒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初二物理寒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初二物理寒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初二物理寒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初二物理寒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初二物理寒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初二物理寒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二物理寒假.docx

《初二物理寒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物理寒假.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二物理寒假.docx

初二物理寒假

一、选择题

1.、天平的每个祛码都有一定的质量,它们的质量在下述情况中会发生变化的是()

A.用摄子取放砝码B.气温升高

C.掉在干净的水泥地板上砸了一下D.生锈了

2.下列数据中最接近事实的是()

A.人步行的速度是5m/sB.洗澡水的温度是80℃

C.通过电风扇的电流是10AD.柴油机的效率是35%

3.用手指去触摸0℃的水和0℃的冰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感觉水更冷,因为水蒸发时吸热B.感觉水更冷,因为“湿冷”比“干冷”更冷

C.感到冰更冷,因为冰熔化时吸热D.感到冰更冷,因为冰的温度比水的温度低

4.用可以写出红颜色字的笔在一张白纸上写一行字,则这一行字()

A.在阳光下会吸收白光中的红色光,所以这一行字是红色的

B.在阳光下会反射白光中的红色光,所以这一行字是红色的

C.由于它能发出红色光,所以这一行字是红色的

D.如果只用绿色光照射上去,这一行字就是绿色的

5.潜入水中工作的潜水员在水中看见岸上的路灯位置变高了。

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哪一幅图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6.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

 

8.一块金属的密度为,质量为m,把它分割成三等分,那么每一块的密度和质量分别是

A./3,mB./3,m/3C.,mD.,m/3

9.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冬天,常看见人哈出“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B.深秋,有时早晨会看到草木上挂满白霜,这是凝固形成的

C.在高烧病人额头上搽酒精退烧,是利用了酒精蒸发吸热

D.冰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不需吸热

10.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下列操作和方案会造成测量结果偏小的是()

A.忘记将游码放在标尺左端零刻度处就调节了平衡,却按正确方法读数

B.使用潮湿而生锈但没有脱落锈斑的砝码

C.使用已经磨损的砝码

D.测100粒米的质量计算1粒米的质量

11.下雪后,护路工人为了便于清除积雪,常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这是由于撒盐后()

A.使积雪的温度上升到0℃而熔化

B.提高了冰的熔点

C.降低了水的凝固点

D.积雪会吸收盐放出的热量而熔化

12.下列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在内燃机上安装消声器

在人耳处戴上助听器

在声音传播途中植树造林

在人耳处塞上一小团棉花

13.在做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小强注意到当把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50cm处时,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20cmB、30cmC、40cmD、50cm

14.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的类型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熔化

B.用久了的灯泡钨丝变细——凝华

C.湿衣服在阳光下变干——升华

D.水烧开时,壶嘴出现“白气”——汽化

15.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16.频率为Hz以下的声音为次声波;频率为Hz以上的声音为超声波.

17.关于次声和超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超声在水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

B.次声就是没有传声介质、使人听不到的声音

C.次声和超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超声是传播速度超过340m/s的声音

18.让一束平行光经过一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7所示),小明用此透镜做“探究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物体距透镜5cm时,成正立的像

B.当物体距透镜15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当物体从距透镜20cm处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时,所成的像逐渐变小

D.当物体从距透镜20cm处向透镜的方向移动时,要得到清晰的像,应使光屏靠近透镜

19.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如图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飘渺的雾”是汽化现象

B、“晶莹的露”是熔化现象

C、“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

D、“轻柔的雪”是液化现象

20.“蛟龙号”深海潜水器在海水里与海面上的母船传递声音、图像、文字等信息,是利用水声通信系统发出的声波,而不是电磁波,其原因可能是

A.电磁波不能传递图像信号

B.电磁波不能传递声音信号

C.电磁波不能在海水里传播

D.因海水导电,电磁波传播的距离很有限

21.右图是冰雕展中“火车头”冰雕作品。

展出当地的气温一直持续在-10℃以下,可是冰雕作品在一天天变小,此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升华   B.熔化 C.汽化D.凝华

22.下列实验与实例中,不能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的是()

A.用手机拨打放在真空罩内的手机,手机显示手机号,却听不到手机呼叫

B.人们先看到闪电,隔一段时间才能听到远处传来的雷声

C.往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屑,敲鼓时见到泡沫屑不停的跳动

D.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相距很近也不能直接交谈

23.一架飞机在离湖面2000米的空中飞行,湖水深20米,那么水中飞机的像离湖面的距离为()

A.2000米B.2020米

C.1980米D.湖水太浅成不了像

24.如图所示,一枚刻有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的印章,在刻制过程中,它的()

A、质量不变

B、体积不变

C、密度不变

D、重力不变

25.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若用此透镜来观察邮票上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 )

A.大于10cm

B.小于10cm

C.大于20cm

D.在10cm和20cm之间

26.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27.在探究声音与频率关系实验中,把尺放在桌面上,使尺的一端伸出桌边,用手拔动钢尺,听尺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同时观察尺振动的快慢。

下表是实验记录情况,请你补充表中的空缺:

尺出的长度

尺振动的快慢

音调的高低

第一次

第二次

(1)进行实验时,为了保证两次实验的响度不变,必须保持钢尺的不变。

(2)实验结论:

声音的音调高低和有关。

28.去年冬季我市某地气温最低达-5℃,正确的读法是()

A、负5摄氏度B、负摄氏5度C、摄氏负5度D、零下5度

29.下列的说法属于正确的是()

A.应该选用体积大的材料制造机器底座

B.应该选用体积的材料制造飞机

C.应该选用质量大的材料制造飞机

D.应该选用密度小的材料制造飞机

30.下面是小明为教材插图配的解说词,描述正确的是()

31.图所示是—束光线通过透镜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

ABCD

32.甲同学拿着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去看离他1.5m远处的乙同学,乙同学却通过放大镜看到了甲同学眼睛成正立放大的、清晰的虚像。

则放大镜与甲同学的距离

A.小于10cmB.大于10cm小于20cmC.大于20cmD.等于10cm

3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内能增大,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 

B.燃料的热值越大,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越多

C.压缩冲程中,热机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冬天冰冻的衣服干了,是蒸发形成的

34.如图所示,一束光在平面镜上发生反射,反射光恰好照在光屏的A处。

若要让反射光照在光屏的B处,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

A.只将光屏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

B.只将平面镜水平向右移动一段距离

C.只将平面镜绕入射点O顺时针转过一定角度(<90°)

D.只将平面镜绕入射点O逆时针转过一定角度(<90°)

35.如图,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

A.A处应是紫光

B.只有AB之间有光

C.将照相底片放到AB范围B处的外侧,底片不会感光

D.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处的外侧,会看到温度上升较快

3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零下18℃的液体不能发生汽化现象

B.“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种景象中的“冰”“雪”的形成过程是要吸热

C.烧水时常看到“白气”,从水到“白气”的物态变化是先汽化后液化

D.寒冷的冬夜,家里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由于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37.炎热的夏天,小红从冰箱里取出了一些冰块放入了可乐中,经过一段时间后,杯中的冰块全部变成了液态,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冰块的物态变化过程的是()

38.关于光的反射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影银幕上发生的反射是镜面反射

B.我们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到某同学身上艳丽的衣服是由于衣服表面发生的是漫反射

C.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黑板表面涂的是油漆,是为了黑板表面更光滑

39.在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二、填空题(题型注释)

40.把物体从地球带到月球上质量________(改变/不变),我们_______(能/不能)用天平来检验这一判断是否正确。

41.如图所示,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

其中声音音调相同的是_______图和_______图;响度相同的是_______图和_______图。

(2分)

42.(2012•绥化)波既能传递能量,也是传递信息.声呐是靠  传递信息的,雷达是靠  传递信息的.

4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如果凸透镜焦距为10cm,物距为25cm,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

44.知识应用:

(1)发电机是根据现象制成的.

(2)酒好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是.

(3)船闸是利用原理修建.

(4)小孔成像是根据原理形成的.

45.端午节期间,郑能随父母到山区爬山,他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1.6s听到回声,他们距山崖大约m,声速按340m/s计算。

声音在空气中以的形式传播。

46.小丽正在对着镜子整理自己的着装,她身高为1.6m。

她在镜中像的高度是m;她到镜面的距离是0.4m,像到她的距离是m。

47.小明站在平面镜前2m处观察自己在镜中的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m,他向平面镜靠近的过程中,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8.海洋动物质量越大,其叫声越是有力而低沉,即响度较______,音调较______.(甲)、(乙)两曲线为科考船声纳系统收录的50Okg的海豚和1O0t的蓝鲸叫声的波形图,其中,______(甲/乙)是蓝鲸发出的.

49.2005年春节晚会上,一群风华少女通过精美的舞蹈把我国佛文化中的“千手观音”演绎得淋漓尽致,给人以美的熏陶、善的启迪.

(1)如图所示,观众看不见邰丽华(领舞者)身后其他演员的面孔,这是因为光的______的缘故.

(2)佛光普照,梵音如丝.我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原因是不同的乐器发声的_______不同.(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

(3)舞台上云雾潦绕,宛如天庭,其实是固态二氧化碳_______时吸热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降温_________而产生的效果.(填物态变化)

50.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迅速提高,照相机、摄像机已经进入了普通家庭,它们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透镜,照相时,当照玩全身像后要想照半身像人要离镜头近一些,镜头要距底片_______一些(填“远”或“近”)。

51.如图中物体的长度是(  )cm;弹簧秤的分度值是(  )N,示数是(  )N.

52.水银的熔点为-39℃,固态酒精的熔点为-117℃,南极地区的气温通常很低,约零下80℃.在测量南极地区的气温时,应该使用(填“水银”或“酒精”)温度计,测沸水的温度用温度计。

53.生活中经常提到“影”与我们学到的光学知识有关,例如,水中倒影和立竿见影中的影.前者是由    形成的,后者是由    形成的。

54.小宇乘坐他爸爸驾驶的一辆功率为24KW的私家车,在一段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了2min,行驶的路程为3.6km,这段时间内汽车受到的牵引力为  N;小宇闻到了一股股清香的气味,是因为车内放置的“固体清新剂”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现象.

55.如图所示是进入著名的五祖寺风景区的一段盘山公路,当汽车在AB路段行驶时,由于________________(从光学角度回答).司机看不到BC路段的情况:

为了看到BC路段的情况,人们利用光的________________规律,在公路急转弯B处装上________________镜,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56.如图所示,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用的光学仪器是透镜。

能够成一个放大的图像的原因是物体距离透镜时,成一个立、的像。

(2)小明把这个透镜朝向太阳,在透镜的另一侧距离透镜5cm处找到一个极小亮的点,那么,小明想要利用这个透镜获得一个缩小的像,应当把物体放在距离透镜处。

(3)小明利用这只透镜研究透镜的成像规律。

实验时,应当将透镜放在蜡烛和光屏的,并且调整它们的高度和位置,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上。

57.下图为常用的一种体温计,它的最小分度值是_________℃。

这时温度计的读数为__________℃。

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体温计___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离开人体。

58..已知冰的密度为0.9×103㎏/m3。

一块体积是80㎝3的冰全部熔化成水后的体积是cm3。

三、实验题

59.小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在竖立的玻璃板前5cm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烛焰高8cm,小成发现在玻璃板的后面出现蜡烛的像,他再取一段未点燃的同样的蜡烛B放在像处,发现该蜡烛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

(1)B蜡烛的烛焰高  cm;

(2)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小成最好在  的环境中进行(选填“较亮”或“较暗”);

(3)小成在B蜡烛的烛焰上放一根火柴,火柴  (选填“可能”或“不可能”)被点燃;

(4)小成以5cm/s的速度匀速将A蜡烛远离玻璃板2s时,B蜡烛应与A相距  cm才可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

60.小明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小明把蜡烛(物体)、凸透镜及光屏放在光具座上,此时的物距是cm,若前后移动光屏后,将能看到一个立(选填“缩小”或“放大”)的(选填“实”或“虚”)像

(2)小明要把物距调整为8cm,他想通过单独移动上面的其中一个器材实现自己的目的.根据图示的情景,写出小明调整物距的两种方法.

方法一:

单独把蜡烛座的中心线调到尺上cm的位置;

或方法二:

物距调整为8cm后,小明再前后移动光屏,在光屏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一个清晰的像.

61.下表是小薇同学探究某种物质凝固过程规律时所记录的实验数据,由于疏忽,她把一个温度值读错了,请你帮助小薇分析实验数据并回答以下问题.

时间/mim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温度/℃

98

91

85

80

79

69

79

75

71

67

64

61

(1)错误的数据是  ;

(2)该物质凝固后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原因是  ;

(3)该物质的凝固点是  ,16分钟时该物质处于  态;

(4)从上表中,你还能发现什么新的规律,请你写出一条  .

62.会“拐弯”的声音气温影响空气密度,气温高,空气密度小,则声速大,因而声速与气温有关,由此声源产生的声音一定由声源处沿直线向四周传播。

晴天的中午,地表迅速升温,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地表附近的传播较上层快,于是在地面上的声源发出的声音是向上拐弯的。

(1)赤日炎炎,在水沙漠或戈壁滩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以听清对方的大声叫喊声,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声音传播时是拐弯的。

(2)“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的是:

在清冷的深夜,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因传播途径拐弯而传到几里外的枫桥边。

63.有两个大小相同外表涂有相同防护漆的立方体,已知其中一个是铁块,另一个是木块。

请你在不损坏防护漆的前提下,用两种方法鉴别它们,写出你的方法。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4.如图所示,是某种晶体的熔化曲线,其中BC部分表示晶体的过程,从图中可以看出这种晶体的熔点是°C,在第10min时该晶体处于态。

(3分)

65.(5分)

(1)如下左图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该图像你能获得哪些有价值的信息,请写出两条:

信息一:

信息二:

(2)如上右图所示,夏天里把一大块冰放在塑料袋中,过一段时间后,冰变成了水,这是______现象,塑料袋没有漏水,但是在塑料袋外面却出现一层水珠,这是_________现象,其中放热的物态变化主要发生在______(填“袋内”、“袋外”或“袋内和袋外”)表面;

66.小敏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她的困惑是:

不知道实验室准备的凸透镜的焦距。

小亮给他提供的解决方案是:

根据图甲所示的设计方案图进行实验.测出焦距。

你的意见:

小亮的“方案”(填“可行”或“不可行”)。

请你对利用该方案测焦距的具体操作提出一条注意事项:

(2)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如图乙所示(P点是2倍焦距处)。

你解决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调整后,把蜡烛移到A点处,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_______移动(填“左”或“右”),这次成的是倒立、________的实像;

(4)再把蜡烛移到B点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是因为此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_________像,要想看到这个像,应从图中的_________(填“C”或“D”)箭头所示的方向去观察;

(5)接着小明用不透光的纸板遮挡住凸透镜的上半边,然后前后移动光屏,他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完整的像。

6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调节烛焰、________________中心和光屏中心,使之在一条与光具座平行的直线上;

(2)试验时,蜡烛随着燃烧而变短,光屏上的像向__________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

(3)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a、b、c、d四个不同位置,如图乙所示,其中蜡烛放在_______处所得到的实像最小;放在_____________处得到的正立的虚像;在____________处的成像规律是放大镜的原理;

(4)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如图丙是我国海监人员正在用一台可变焦距的相机拍摄钓鱼岛,如果要让像更大一些,镜头焦距应该调得__________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

68.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如图所示:

(1)上图是该实验的装置图,在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科学合理的顺序是:

先调整固定       的位置,再调整固定       的位置。

(选填“A”或“B”)图示是实验过程某一时刻的温度,此时水温是     ℃

(2)下图是三位同学作出的水的沸腾图象,其中正确的是     图。

(3)如上图(a)(b)所示,图     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4)当水温上升到90℃时,每隔30s记录一次温度,然后作出温度与时间的图像,如图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

沸点达不到100℃的原因是                             。

(5)实验即将结束,细心的同学发现:

移开酒精灯,水马上停止沸腾.这说明沸腾过程中需要继续            ,但温度                    。

69.气体的密度容易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

为了测量常温常压下氧气的密度,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

检查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步骤二:

往烧瓶中装入适量的二氧化锰粉末,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并将适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倒人分液漏斗中,测出发生装置的总质量为m1克。

步骤三:

取一个集气瓶,用记号笔在适当位置做标记,将水注入集气瓶到标记处,用量筒测出这些水的体积为V0毫升。

再将集气瓶灌满水倒扣在水槽中等待收集;

步骤四:

打开活塞,滴入过氧化氢溶液,同时干始收集气体,调节集气瓶在水中的上下位置,当集气瓶内、外的液面相平且刚好达到标记处时(如图),暂停反应。

步骤五:

重复步骤四,再收集9瓶气体。

步骤六:

称出反应后发生装置的总质量为m2克。

(1)小明通过该实验,测得氧气的密度是_______克/毫升;

(2)步骤四中,控制集气瓶内、外液而保持相平的目的是__________;

(3)如果实验中装置气密性不良,将对测得的密度值有何影响?

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

70.某物理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研究水的沸腾。

从点燃酒精灯加热开始计时,当液体中有气泡上升时,每隔1min记录水的温度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温度/℃

··

95

96

97

98

98

98

95

98

98

98

··

(1)某小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中A、B所示,则图中    是水沸腾前的情况;

(2)从记录的数据看出,在某一次观察记录中明显错误的是第     分钟时的数据;

(3)从记录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此时水的沸腾的温度为    ℃,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4)在下图中以时间为横轴,以温度为纵轴,根据表格中正确的数据作出水的沸腾图像;

(5)在这次实验中,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

为了缩短实验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

是           。

71.(4分)小红同学用天平和量杯测石块的密度.

(1)首先她将天平放在__________工作台上;

(2)将游码对准零刻度线,然后调节天平横粱平衡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

(3)用调好的天平测出小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质量和游码示数如图,则小石块质量是________g;

(4)再用量杯和水测出石块体积是20cm3,计算出小石块密度是________kg/m3.

72.下表是小明在标准大气压下探究某种物质的凝固特点时记录的实验数据。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

(1)从开始计时起,到第1.5

min时的数据有明显错误;

(2)这种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放热时间/min

0.0

0.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温度/℃

70

64

59

23

52

49

48

48

48

48

47

45

43

73.探究光的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