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校本教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807562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34.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三年级数学校本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校本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校本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校本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校本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校本教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校本教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校本教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校本教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校本教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校本教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校本教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校本教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校本教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校本教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校本教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校本教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校本教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校本教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校本教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三年级数学校本教材.docx

《小学三年级数学校本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数学校本教材.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三年级数学校本教材.docx

小学三年级数学校本教材

一数数算算

有一天,王老师给数学兴趣组的同学出了一道“试眼力”的题目:

(1)中有()条线段。

(2)中有()个角。

图(3)中有()个三角形。

小华一看,立刻举手回答:

“第一个图中有2条线段,第二个图中有2个角,第三个图中有4个三角形。

”他还没说完,大家就哈哈大笑起来,小华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王老师说:

“你把这种题看得太简单,答案全错了。

别以为这种题就是数数,其实这其中的学问可大了。

首先要正确理解题意,如第一题中,AB、BC是线段,AC也是线段。

要正确数出它们的条数,还要有一定的顺序,不能遗漏,也不能重复。

如果我们掌握了数的方法,这种题也就不难了。

例1数出下图中有多少条线段。

 

 

分析:

要得到正确的结果,必须有次序、有条理地进行分析。

我们知道每条线段都有两个端点,而这些端点只可能是图中的A、B、C、D四点。

如果我们采用以线段左端点分类数的方法,就不会遗漏、重复。

以A点为左端点的线段有:

AB、AC、AD3条;

以B点为左端点的线段有:

BC、BD2条;

以C点为左端点的线段有:

CD1条。

所以,图中线段共有:

3+2+1=6(条)。

我们还可以这样想:

把图中线段AB、BC、CD看作基本线段,那么:

由一条基本线段构成的线段有:

AB、BC、CD3条;

由两条基本线段构成的线段有:

AC、BD2条;

由三条基本线段构成的线段有:

AD1条。

所以,图中一共有线段3+2+1=6(条)。

例2数出下面图形中有几个角。

分析:

数角的个数可以采用线段相同的方法。

 

以AO为“上”边的角有:

AOB、AOC、AOD3个;

以BO为“上”边的角有:

BOC、BOD2个;

以CO为“上”边的角有:

COD1个。

所以,图中共有角3+2+1=6(个)。

同样地,也可以把图中AOB、BOC、COD3看作基本角,那么:

由一个基本角构成的角有:

AOB、BOC、

COD3个;

由两个基本角构成的角有:

AOC、BOD2个;

由三个基本角构成的角有:

AOD1个。

所以,图中共有角3+2+1=6(个)。

 

练习一

1、数出下面图中共有多少个三角形。

 

2、数出下图中共有多少个三角形。

 

3、数出下面图形中有多少个三角形。

 

4、数出下图中有多少个长方形。

 

二加减应用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非常重要和经常遇到的一部分内容。

它需要我们用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它有许多类型,下面主要介绍用加、减法解答的基本应用题。

例1家具厂上个月生产的床,卖出了3850张,还剩2140张。

上个月生产的床中有铁床2700张,其余的是木床。

生产的木床有多少张?

分析:

根据已知条件,将各种数量关系表示为下图:

卖出3850张还剩2140张

 

铁床2700张木床?

表示为算式是3850+2410=2700+?

卖出的张数+还剩的张数=上个月生产床的总张数。

床的总张数又由铁床和木床两个部分组成,从总张数中减去铁床的张数,就是生产木床的张数。

解:

3580+2140-2700=3290(张)

答:

生产的木床有3290张。

 

例2铅笔厂生产1429箱铅笔,其中有386箱是彩色铅笔,其余的是黑铅笔,彩色铅笔比黑铅笔少多少箱?

分析:

1429箱是彩色铅笔与黑铅笔箱数的和。

用算式表示是:

1429=386+?

先求黑铅笔的箱数,再求出彩色铅笔比黑铅笔少的箱数。

解:

1429-386-386=657(箱)

答:

彩色铅笔比黑铅笔少657箱。

 

练习二

1、小玲家养了46只鸭,24只鸡,养的鸡和鹅的总只数比养的鸭多5只。

小玲家养了多少只鹅?

2、一个筐里装着52个苹果,另一个筐里装着一些梨。

如果从梨筐里取走18个梨,那么梨就比苹果少12个。

原来梨筐里有多少个梨?

3、甲、乙两班共89人,乙、丙两班共81人,丙、丁两班共83人,甲、丁两班共有多少人?

4、某校三年级一班为欢迎“手拉手”小朋友们的到来,买了若干糖果。

已知水果糖比小白兔软糖多15块,巧克力糖比水果糖多28块。

又知巧克力糖的块数恰好是小白兔软糖块数的2倍。

三年级一班共买了多少块糖果?

三间隔趣谈

敏敏和婧婧两人正在做摆火柴棒游戏。

在20厘米长的线段上,从一端起,每隔5厘米摆1根。

敏敏说:

“要摆4根。

”婧婧说:

“要摆5根。

”小朋友,你说应该摆几根呢?

例1在20米长的路边种树,从一端起,每隔5米种1棵,一共要种多少棵?

分析:

要得出正确的结果,我们可以画出如下的示意图:

0米5米10米15米20米

1棵2棵3棵4棵5棵

从图上可以看出,每隔5米种1棵,20米长的路上共种5棵。

因为我们首先要在这条路的一端种上1棵,然后每隔5米再种1棵,就是说要种的棵树比有多少个间隔要多1,所以是20÷5+1=5(棵)。

解:

20÷5+1

=4+1

=5(棵)

答:

一共要种5棵。

例2某工厂在道路一侧插彩旗,每隔4米插1面,从起点到终点共插了8面。

问工厂这条路长多少米?

分析:

根据“从起点到终点共插了8面”可知,中间的间隔是8-1=7(个),每个间隔是4米,所以道路全长是4×7=28(米)。

解:

40÷(8-1)

=4×7

=28(米)

答:

这条道路长28米。

练习三

1、在40米长的走道一侧栽树,起点和终点都要栽1棵,一共栽了5棵,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都相等,求相邻两棵树之间相距多少米。

2、有一根钢管,要锯成5小段,每锯开一处要花3分钟,全部锯完要多少时间?

3、有一个水池周长是50米,在水池周围每隔5米种1棵树,一共要种多少棵?

4、在一块正方形场地四周种树,每边都种15棵,并且四个顶点都种有1棵树。

问这个场地四周共种树多少棵?

5、体育老师在一个正方形场地四周放了一些小足球。

已知四个顶点都放有1只小足球,这样每边上都有10只小足球,求这个场地四周共放了多少只小足球?

6、在一块长方形地的长边上每隔5米栽1棵树,宽边上每隔4米栽1棵树。

已知这块长方形地的长是35米,宽是24米,求这块长方形地四周共栽了多少棵树。

 

四倒过来算

我们解答一些问题时一般是采用从条件出发,通过分析,找出解题的方法。

而有些问题,从已知条件入手进行思考,利用已知条件一步步倒着推理,就比较容易解决问题。

这种倒过来思考问题的方法,就是还原法。

例1一条毛毛虫长到成虫,每天长一倍,20天能长到20厘米。

问长到5厘米要用多少天?

分析:

由题中条件可知:

每天虫子的长度都是前一天的2倍。

我们就从第20天长到20厘米一天一天地往前还原:

第19天长到20÷2=10(厘米),第18天长到10÷2=5(厘米)。

所以,长到5厘米时要用18天。

解:

20÷2÷2=5(厘米)

20-1-1=18(天)

答:

长到5厘米时要用18天。

例2一个数减16加上24,再除以7得30,求这个数。

分析:

可以从最后结果30出发倒着推理。

最后是除以7得30,如果不除以7,那应该是30×7=210;如果不加上24,那应该是210-24=186;如果不减去16,那应该是186+16=202。

解:

30×7-24+16=202

答:

这个数是202。

解答这种还原问题的关键是从最后结果出发,依照题意顺次进行倒推,变加为减,变减为加,变乘为除,变除为乘。

练习四

1、一根绳子剪去一半,再剪去余下的一半,还剩4米,这根绳子原来长多少米?

2、小红、小芳、小明三人分铅笔,小红得的比总数的一半多1支,小芳得的比剩下的一半多1支,小明得8支。

问原来共有铅笔多少支?

3、三棵树上停着24只鸟,如果从第一棵树上飞4只到第二棵树上去,再从第二棵树上飞5只到第三棵树上去,那么三棵树上鸟的只数都相等。

问第二棵树上原来停着多少只鸟?

4、甲、乙两篮苹果,只数不等,从甲篮里拿出一些苹果放到乙篮里,使乙篮里的苹果数增加了一倍,再从乙篮里拿出一些苹果放回到甲篮里,使甲篮里的苹果数也增加一倍,这时两只篮子里的苹果数都是48只。

问原来甲、乙两篮里各有苹果多少只?

5、少先队员采集树种子,采得的颗数是一个有趣的数。

把这个数除以5,再减去25,还剩25,你算一算,共采集了多少颗树种子?

 

五乘除应用

用乘、除法解答应用题,首先要明确下面几个关系式,然后根据应用题中的已知条件,利用这些数量关系式求解。

因数×因数=积

相同数×个数=总数

小数×倍数=大数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除数=(不完全)商……余数

例1同学们参加课外活动,合唱队有36人,体操队的人数是合唱队的3倍少28人。

两个队共

有多少人?

分析:

根据条件,先求体操队的人数:

36×3-28=80(人),再加上合唱队的人数,就可以求出两个队共有的人数。

解:

(36×3-28)+36

=(108-28)+36

=80+36

=116(人)

答:

两队个共有116人。

本题中两个队的人数也可以看成是合唱队人数的(3+1)倍少28人,所以可列式为:

36×(3+1)-28

=144-28

=116(人)

例2儿童玩具厂这个月收入6840元,比上个月收入的3倍少1560元。

这个厂上个月收入多少元?

分析:

把上个月的收入看作1份,这个月的收入是这样的3份少1560元。

如果这个月增加1560元,就正好是上个月的3倍。

因此,可先求出上个月的3倍是6840+1560=8400(元);3份是8400元,

那么1倍是8400÷3=2800(元)

答:

这个厂上个月收入2800元。

练习五

1、小白兔上山采摘了许多蘑菇。

它把这些蘑菇先平均分成4堆,3堆送给它的小朋友,自己留1堆。

后来它又把留下的这一堆平均分成3堆,两堆送给别的小白兔,一堆自己吃,自己吃的这一堆有7个蘑菇。

它共采摘了多少个蘑菇?

2、小红到姑妈家。

如果来回都乘车,那么路上要用20分钟;如果去时乘车,回来步行,那么一共要用50分钟。

小红步行回来要用多少时间?

3、修配厂原来做5个配件用钢材360克,技术革新后,用同样的钢材可做6个配件。

做一个配件可以比原来节省钢材多少克?

4、某单位举办迎春茶话会,买来4箱同样重的苹果,从每箱取出24千克后,结果各箱所剩的苹果重量的和恰好等于原来一箱的重量。

那么原来每箱苹果重多少千克?

5、学校开运动会,三年级有86人报名参加单项比赛,其他年级参加单项比赛的人数是三年级的4倍少5人。

全校参加单项比赛的有多少人?

 

六有余数除法

猴妈妈把一堆桃平均分给几只小猴,要使每只小猴分得的桃尽量多,这些桃分到最后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一种是全部分完;另一种是还有剩余,并且剩余的桃的个数必须比小猴的只数少,如果比小猴的只数多,就可以继续再分,直到比小猴的只数少为止。

这就是除法计算中的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这一讲我们就一起来讨论余数问题。

例1算式÷6=……中,不告诉被除数、商是多少,你能写出它的余数有哪几个吗?

分析:

题中不告诉被除数和商,只告诉除数是6,要求写出余数。

根据除法计算中每次除得的余数要比除数小,可知余数应比6小,比6小的整数有0、1、2、3、4、5,其中余数是0时,我们说正好整除,没有余数,所以算式中的余数可以是1、2、3、4、5共5个。

解:

算式÷6=……中,余数有1、2、3、4、5共5个。

答:

余数有1、2、3、4、5共5个。

例2算式12÷=……中,不相同的余数有多少个?

分析:

余数有多少个是由除数的个数决定的。

当12除以1、2、3、4、6、12时,没有余数;当12除以5、7、8、9、10、11时,都有余数,所以余数共有6个。

解:

12÷5=2……

(2)

12÷7=1……(5)

12÷8=1……(4)

12÷9=1……(3)

12÷10=1……

(2)

12÷11=1……

(1)

答:

当除数是5和10时,除得的余数相同,所以不相同的余数有2、5、4、3、1共5个。

 

练习六

1、算式÷8=……中,商和余数相同,被除数有哪些?

2、算式÷9=5……中,被除数最大是几?

最小是几?

3、算式÷=13……13中,除数最小是几?

被除数最小是几?

4、23÷=……5中,除数和商各是多少?

 

七简单周期

7月1日,星期六的下午,敏敏收到一封来自北京的信。

原来,敏敏是一位勤学多思的好学生,她在全国小学生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了特等奖,主办单位在信中邀请她于7月20日到北京参加颁奖大会呢。

小朋友,请你算一算,敏敏领奖的那一天是星期几?

这题我们可以利用日历表来找到答案。

从日历上我们可以发现7月20日是星期四,同时我们可以看到每个星期都是每7天就重复出现。

像这样日常生活中常碰到的有一定周期的问题,我们称为简单周期问题。

这类问题一般要利用余数来解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例17月1日是星期六,问7月20日是星期几?

分析:

从日历上我们可以看到,每星期有7天,就是以7天为一个周期不断地重复。

7月1日是星期六,那么再过7天,就是8号,还是星期六。

所以要知道7月20日是星期几,就要先求出7月20日是7月1日后的第几天,20-1=19(天),因为每星期是7天,19天中包括2个星期还多5天,19÷7=2(星期)……5(天),从1日开始过2个星期,最后一天还是星期六,从这最后一天再过5天就应是星期四。

解:

20-1=19(天)

19÷7=2(星期)……5(天)

答:

7月20日是星期四。

例22003年1月19日是星期日,2月5日是星期几?

分析:

已知1月19日是星期日,要求2月5日是星期几,由于两个日子不在同一个月里,就要考虑经过的月份是什么月,一共多少天。

因为1月份有31天,先求31日是19日后的第几天,31-19=12(天),再求2月5日是1月19日后的第几天,

12+5=17(天)。

17天里包括2个星期还多3天,1月19日是星期日,再过2个星期还是星期日,这天之后的第3天就是星期三。

解:

31-19+5=17(天)

17÷7=2(星期)……3(天)

答:

2月5日是星期三。

练习七

1、今天是星期三,从今天算起,到第50天是星期几?

2、小华把长方形和圆按照一定的规律排成一排(如下图),请你算一算,第15个图形是什么?

第20个图形是什么?

……

3、把35面小三角旗按下图排列出来,其中有几面小黑旗?

……

4、课外活动中,甲、乙、丙、丁四人排成一个圆圈依次报数。

甲报“1“,乙报“2”,丙报“3”,

丁报“4”,每人报的数总比前一个人多1。

问“27”是谁报的?

“54”是谁报的?

5、20个7连乘的积的个位数是几?

6、小红买了一本童话书,每相邻两页文字之间有3页插图,也就是说3页插图前后各有1页文字。

如果这本书共有128页,而第1页是文字,那么这本童话书共有插图多少页?

 

八和差之谜

兴趣小组课上,数学老师出了这样一道题:

学校有排球、足球共50个,排球比足球多4个,排球、足球各多少个?

王勇想了想很快回答说:

“排球27个,足球23个。

”老师表扬王勇真聪明,不仅回答正确,而且速度很快。

实际上这是一道和差问题,王勇掌握了“和差问题”的特征和规律,所以算得又对又快。

下面我们看例题,找出“和差问题”的特征和解题规律。

例1学校有排球、足球共50个,排球比足球多4个,排球、足球各多少个?

先用图表示题意:

足球:

排球:

分析:

我们用假设法来分析,已知排球比足球多4个,从线段上看出,假设足球增加4个,就排球同样多,那么排球和足球的总和就是50+4=54(个)。

54个里面排球和足球同样多,也就是说排球和足球各27个,但是足球27个里面,有4个是假设增加的,必须从27里面减去4,即足球为27-4=23(个)。

解:

(1)假设足球增加4个,排球和足球共有多少?

50+4=54(个)

(2)排球有多少个?

54÷2=27(个)

(3)足球有多少个?

27-4=23(个)

综合算式:

(50+4)÷2=27(个)……排球

27-4=23(个)……足球

也可以假设排球减少4个,那么就和足球同样多,这时排球和足球的总和就是50-4=46(个),46个里面排球和足球同样多,也就是说排球和足球各23个,但是排球的个数假设比原来减少4个,所以必须加上4个,即23+4=27(个)。

用图表示:

足球:

排球:

解:

(1)假设排球减少4个,排球和足球共有多少个?

50-4=46(个)

(2)足球有多少个?

46÷2=23(个)

(3)排球有多少个?

23+4=27(个)

综合算式:

(50-4)÷2=23(个)……足球

23+4=27(个)……排球

答:

排球27个,足球23个。

和差问题的特征是:

已知大小两数的和及它们的差,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

解答这类问题通常用假设法,同时结合线段图进行分析。

解题时,可以假设小数增加到与大数同样多,先求大数再求小数;也可以假设大数减少到与小数同样多,先求小数再求大数。

用数量关系式表示:

(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

例2甲、乙两车共有乘客160人,从甲站经乙站开往丙站,在乙站甲车增加17人,乙车减少23人,开往丙站时,两车乘客人数恰好相等,两车原有乘客各多少人?

先用图表示题意。

分析:

已知两车人数的和为160人,而两车人数的差没有直接告诉我们。

只要求出两车人数的差,就能解决问题了。

差是多少呢?

从图上看出,甲车增加17人,而乙车减少23人,两人数相等。

在甲车没有增加17人,乙车没有减少23人之前,两车人数相差是:

17+23=40(人),利用(和+差)÷2=大数,即可求出乙车原来的人数。

解:

(1)甲车人数没有增加,乙车人数没有减少前,两车人数相差:

甲车:

乙车:

解:

(1)甲车人数没有增加,乙车人数没有减少前,两车人数相差:

17+23=40(人)

(2)乙车原来人数的2倍是多少?

160+40=200(人)

(3)乙车原来的人数:

200÷2=100(人)

(4)甲车原来的人数:

160-100=60(人)

综合算式(160+17+23)÷2=100(人)……乙车

160-100=60(人)………甲车

答:

甲车原有60人,乙车原有100人。

想一想:

如果先求甲车的人数,怎样列式?

 

练习八

1、三

(1)班和三

(2)班共有学生82人,如果从三

(1)班调4名学生到三

(2)班,那么两班学生同样多。

问三

(1)班和三

(2)班原来各有学生多少人?

2、育英幼儿园买来49千克苹果分给大、中、小三个班。

大班比中班多分4千克,中班比小班多分6千克,小班分得多少千克?

3、师傅、徒弟两人合做零件2小时,共生产零件110个;如果分别工作5小时,师傅比徒弟多生产25个。

求师傅、徒弟每小时各做多少个。

4、甲、乙两人收藏的图书共3200本,乙、丙两人收藏的图书共2400本,甲、丙两人收藏的图书共2800本。

求甲、乙、丙三人收藏的图书各有多少本。

5、两个车间共有工人78名,已知一车间比二车间多6名工人,每名工人每天可做564个零件,求两个车间在一天内各生产多少个零件。

6、明明和红红共有邮票50张,如果明明给红红1张,则两人的张数相等。

问明明和红红原来各有多少张?

九和倍问题

同学们都会做这样的一道题:

白兔24只,黑兔8只,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几倍?

算式:

24÷8=3,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3倍。

现在我们将这题改为:

“白兔和黑兔共有32只,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3倍,问白兔和黑兔各有多少只?

”经过这样的改编后,题中的条件和问题都有所改变,像这样已知两个数的和与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和倍应用题”,它是典型应用题的一种。

典型应用题是可以根据应用题的结构形式和数量关系,用特定的方法来解答的复合应用题,那么,和倍应用题有什么规律?

怎样解答呢?

要想顺利地解答和倍应用题,最好的方法就是根据题目中所给的条件和问题,画出线段图,使数量关系一目了然,从而正确迅速地列出算式。

例1陈梅家里养白兔和黑兔一共32只,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3倍,陈梅家养的白兔和黑兔各有多少只?

分析:

已知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3倍,可见黑兔的只数是1倍数,白兔的只数是3倍数。

用线段图表示:

 

从线段图中看出,白兔和黑兔一共是32只,这32只相当于黑兔的1+3=4(倍),那么,1倍的只数即黑兔的只数,和3倍的只数即白兔的只数,就很容易求出来了。

解:

(1)白兔和黑兔只数的和是黑兔的几倍?

1+3=4

(2)黑兔的只数:

32÷4=8(只)

(3)白兔的只数:

8×3=24(只)或32-8=24(只)

综合算式:

32÷(1+3)=8(只)……黑兔

8×3=24(只或32-8=24(只)……白兔

答:

白兔24只,黑兔8只。

解答和倍问题的关键是:

找出两个数的和以及与其相对应的倍数和,从而先求出1倍数,再求出其他的数。

数量关系式可以这样表示:

两数和÷(倍数+1)=小数(1倍数)

小数×倍数=大数(几倍数)或两数和-小数=大数(几倍数)

例2在一道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被除数与除数的和为280,商是6,被除数和除数各是几?

分析:

由商是6可知,被除数是除数的6倍,把除数看作1份数,被除数就有这样的6份。

 

如图所示把除数看作1份,280就是这样的(6+1)份,从而我们可以求出1份即除数是280÷(6+1)=40。

从而根据被除数为这样的6份,再求出被除数为40×6=240。

解:

(1)280是除数的多少倍?

6+1=7

(2)除数是多少?

280÷7=40

(3)被除数是多少?

40×6=240或280-40=240

综合算式:

280÷(6+1)=40……除数

40×6=240或280-40=240……被除数

答:

除数是40,被除数是240。

 

练习九

1、兄妹两人植树15棵,哥哥植树的棵数比妹妹的2倍少3棵。

兄妹两人各植树多少棵?

2、甲仓库存粮54吨,乙仓库存粮70吨,要使甲仓库的存粮是乙仓库的3倍,那么必须从乙仓库内运出多少吨放入甲仓库?

3、一筐苹果、一筐梨和一筐葡萄共重40千克,知道苹果的重量是梨的2倍,梨的重量是葡萄的3倍,算一算,苹果、梨和葡萄各有多少千克?

4、体育室买来75个球,其中篮球个数是足球的2倍,排球比足球多3个,这三种球各多少个?

5、甲水池有水70吨,乙水池有水34吨,如果甲水池中的水以每分钟2吨的速度流入乙水池,那

么多少分钟后,乙水池的水是甲水池的3倍?

6、水果店共有苹果、梨260千克,苹果卖出70千克,梨又运进10千克,这时苹果的千克数正好是梨的3倍,原有苹果、梨各多少千克?

十巧解差倍

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和倍问题的应用题,并掌握了和倍问题的解答方法。

我们看下面一道题:

小红家里养的鸭比鹅多8只,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