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时训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823130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时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时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时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时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时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时训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时训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时训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时训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时训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时训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时训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时训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时训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时训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时训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时训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时训练.docx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时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时训练.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时训练.docx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时训练

2019-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时训练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一、选择题

1.西汉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巩固了国家的大一统,汉武帝功不可没。

他在政治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开创中央集权制度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拆分诸侯王的封地

D.盐铁专卖

2.汉武帝雄才大略,他在削弱诸侯王势力时手段高明。

汉武帝削弱诸侯王势力的主要目的是(  )

A.分封刘家子弟,巩固统治

B.平定叛乱,保持稳定

C.加强中央集权

D.彻底铲除诸侯,消除割据

3.儒家思想自诞生以来,不断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活力,曾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

这一地位的确立开始于(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D.唐玄宗

4.“惜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中提到了汉武帝,他统治的核心思想是(  )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

5.汉武帝时,一个人如果想进入全国的最高学府接受儒学教育,应该到(  )

A.大学B.国子监C.郡国学D.太学

6.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

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

A.创立中央集权

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C.巩固大一统局面

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

7.汉武帝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在经济方面的改革有(  )

①颁布“推恩令” ②兴办太学 ③统一铸造五铢钱 ④盐铁官营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二、非选择题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采纳大臣主父偃的建议,颁布“________”……汉武帝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就巧妙地削弱了诸侯王封国势力。

材料二 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

在地方,将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域,称为“十三州部”,每个州部派刺史一人,负责监督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强。

(1)请在材料一的横线上填写汉武帝削弱封国势力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述这是汉武帝实行的什么措施。

“敦煌的郡守有欺瞒中央的行为,司隶校尉奏报给汉武帝”这一说法正确吗?

为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实行这些措施的作用。

 

1.C [解析]A开创中央集权制度的是秦始皇,B是汉武帝在思想方面采取的措施,D是汉武帝在经济方面的措施。

2.C [解析]汉初诸侯王威胁到了中央的统治地位,汉武帝实施“推恩令”,就是为了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所以正确的选项是C。

3.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4.A [解析]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术”即儒家思想。

5.D

6.C [解析]汉武帝在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了大一统局面,这是他最主要的功绩。

7.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汉武帝大一统政策的识记。

“推恩令”是政治上的措施,兴办太学是思想上的措施,铸造五铢钱和盐铁官营是经济上的措施,所以正确的选项是D。

8.[答案]

(1)推恩令

(2)加强监察制度。

不正确。

郡守是地方官员,由刺史负责监督,而司隶校尉负责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

(3)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解析]本题考查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历史知识。

(1)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2)问除了读懂材料反映的措施外,还要根据材料分析司隶校尉和刺史的职责。

第(3)问从材料一、材料二措施的性质分析其作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学案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道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局面采取的措施及其影响。

2.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对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着重要作用。

学习重点: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学习难点: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课文解读:

名词解释:

“大一统”:

中央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进行统一领导,形成高度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知识点一:

“推恩令”的实施

1、原因:

西汉初,势力强大的诸侯王和地方豪强地主对抗朝廷,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汉景帝采纳大臣晁错的“削藩”建议,削夺诸侯王的封地,吴、楚等七国举兵叛乱,对抗中央。

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shèng,兵车)万乘,和天子一样威风。

他还自造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说明:

诸侯国势力强大,严重威胁到中央

2.措施:

(1)颁布“推恩令”。

建议者:

主父偃

措施:

颁布“推恩令”。

推恩令:

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昭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作用:

通过实行“推恩令”,各诸侯国的子弟也都受到封赏,于是他们对汉武帝更是感恩戴德。

从表面上看,各诸侯的子弟都受到了恩惠,但实际上各诸侯国实力大大减弱了,无法同中央抗衡了,这样就加强了中央王朝的统治,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2)建立刺史制度。

监督地方官员。

刺史制度:

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个州派遣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督地方官员、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3.意义: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知识点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原因:

西汉初,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减弱,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许多士人四处游说,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

道家:

休养生息,无为而治

儒家:

施行仁政,以德治国

法家:

严刑律法,以法治国

2、提出者:

董仲舒(他通过察举制度进入皇帝视野)

3、措施: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思想内涵:

崇礼、尊王、攘夷、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

5、内容:

①设立太学,使天下文人学习儒家经典。

以儒家经典《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作为教材。

②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学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6、影响: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知识点三:

盐铁专卖

1、原因:

社会上出现了许多富商大贾,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2、措施:

(1)把铸币权收回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五铢钱

(2)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3)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4)注重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

3、作用:

国家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的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知识点四:

北击匈奴

1、背景:

秦汉之际,匈奴族建立起强大的国家,经常挥师南下,威胁到黄河流域人民的生产与生活。

限于国力,西汉初期,不得不对匈奴实行“和亲”。

2、反击匈奴

背景:

经过“文景之治”,西汉强盛起来。

时间:

前119年

人物:

卫青、霍去病

主要战役:

漠北战役

意义:

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从根本上摧毁了匈奴赖以发动战争的军事实力,使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

不仅收复了失地,而且大大拓展了西汉的疆域。

知识小结:

自主检测:

1、西汉初年,导致社会秩序混乱的两股势力是( )

A.朝中大将和地方官吏    

B.诸侯王和豪强地主

C.朝中大将和豪强地主    

D.诸侯王和宦官势力

2、为加强中央集权,主父偃给汉武帝的建议是(  )

A.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D.允许诸侯王将封地分给子弟

3、史书记载:

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

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

这段材料主要体现了汉武帝的哪一项措施(   )

A.颁布“推恩令”   

B.实行分封制

C.派张骞出使西域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历史中蕴涵着大量值得我们借鉴的政治智慧。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妙处是

A.和平化解地方诸侯对皇权的威胁         

B.加强了诸侯对封地的控制力

C.完善了地方的行政架构       

D.彻底剥夺了贵族权力

5、汉武帝对“秦制”实现了“继承”与“创新”。

在地方制度上的“继承”和思想统一上的“创新”分别表现为(   )

A.颁行“推恩令”和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B.推行郡县制和独尊儒术

C.实行分封制和焚书坑儒           

D.实行郡县制和奉行“无为”而治

6、汉武帝时,中央设立的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地主及其子弟的官吏是

A.锦衣卫    

B.刺史

C.太尉     

D.节度使

7、中国流传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这种说法隐含有儒家思想被奉为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意思。

古代中国的读书人到朝廷担任官职的必经途径是学习儒家思想的这种状况最早出现在(   )

A.秦始皇时     

B.汉武帝时

C.隋炀帝时     

D.明太祖时

8、我国现行通用货币为人民币。

汉武帝时社会上流通的是(   )

A.圆形方孔钱     

B.纸币      

C.五铢钱       

D.刀币

BDAA BBBC

2019-2020人教版历史部编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导学案(预习+知识梳理+习题)

本课重点识记内容

汉武帝大一统措施:

政治上:

接受主父偃的推恩令和刺史制度。

思想上:

接受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经济上:

1、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2、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3、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汉武帝大一统的影响:

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了鼎盛时期。

人教版历史部编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预习提纲

一、汉武帝巩固大一统

(一)背景

政治:

西汉初实行,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

地方上的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

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思想:

汉初实行“”,诸子百家学说流行,许多士人四处游说,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

经济:

富商大贾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唯利是图,不关心国事。

(二)措施

1.政治上:

①采纳的建议实施“”,诸侯国越来越多,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②建立,代表朝廷监视地方。

作用:

通过这些措施,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2.思想上:

①接受的建议“,”,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②在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为教材。

作用:

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3.经济上:

①把收归中央,统一铸造

②设置盐铁官,实行

③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④汉武帝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

作用:

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二、大一统措施的影响

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

三、评价汉武帝

①汉武帝是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采取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解决巩固了大一统王朝,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②晚年决策失误,为国家带来重大损失。

人教版历史部编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知识梳理

一、“推恩令”的实施

背景:

诸侯势力强大,生活骄奢淫逸,政治公开反抗朝廷,甚至企图谋反。

地方豪强地主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

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推恩令”的实施:

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

“推恩令”的内容:

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这样候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汉武帝找各种借口削爵,甚至除国,严厉镇压诸侯的叛乱。

刺史制度:

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个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推恩令”、刺史制度的影响: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目的:

加强思想控制,加强中央集权。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具体措施:

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仪》《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

影响:

儒学居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使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影响深远。

三、盐铁专卖

目的:

汉武帝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措施:

1、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2、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3、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意义:

这些措施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四.汉武帝大一统

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了鼎盛时期。

同步习题:

七上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为了巩固“大一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

A.“推恩”B.“无为”C.“焚书坑儒”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王可在课堂剧中扮演了一个角色,剧情中,他要向“汉武帝”建议实施“推恩令”。

由此可以判断,王可扮演的角色是()

A.管仲B.主父偃C.董仲舒D.蒙恬

3.考古专家在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漆器屏风上发现了《论语》,某报刊评论:

“可见墓主人刘贺对儒家典籍尤其是与孔子相关的著作特别重视,除了大风气外,个人的喜好恐怕也是重要一面。

”“大风气”指的是()

A.“焚书坑儒”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颁布推恩令D.确立法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4.使儒学居于独尊地位,成为此后整个汉代以至两千年封建社会间统治人民的正统思想的历史事件是()

A.秦始皇焚书坑儒B.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隋唐创立科举制D.清朝统治者大兴“文字狱”

5.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汉武帝大一统”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是()

①颁布“推恩令”②修筑驰道,统一车轨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④北击匈奴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6.“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推恩之令”()

A.扩大了汉朝的疆域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

C.促进了经济的发展D.推动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7.汉武帝为实行“大一统”采取了许多措施,其中整顿财政的措施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统一货币、度量衡

C.国家统一铸币,盐铁官营D.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

8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时,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

他还自造弓箭数十万,府库“珠玉宝器,多于京师”这种状况是由谁造成的()

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

9.为加强中央集权,主父偃给汉武帝的建议是()

A.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D.允许诸侯王将封地分给子弟

10.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播放后,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基本了解,汉武帝治国的核心思想来源于()

A.儒家学说B.道家学说C.法家学说D.墨家学说

4.有史学家认为:

“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

……公元前11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

”这一改变是从哪一位皇帝开始()

A.秦始皇B.汉武帝C.汉高祖D.汉景帝

12.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封建帝王。

但他们在处理以下某方面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

A.国家统一B.外族骚扰C.中央集权D.儒家思想

13.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底分给其他子弟。

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

”这段材料主要体现了汉武帝的哪一项措施()

A.颁布“推恩令”B.实行分封制C.派张骞出使西域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主父)偃说上曰:

“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弟,以地侯之。

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削弱矣。

”于是上从其计。

(1)材料一中的“上”是指哪个皇帝?

(主父)偃提出什么措施?

(2)“上”颁布这项措施的目的不包括()

A.巩固统一

B.加强中央集权

C.维护皇帝权威

D.恩赐亲戚

材料二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

在地方,将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域,称为“十三州部”,每个州部派刺史一人,负责监督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强及其子弟。

(3)根据材料二,概述汉武帝实行了什么措施。

“敦煌郡的郡守有欺瞒中央的行为,司隶校尉奏报给了汉武帝”这一说法正确吗?

为什么?

参考答案:

选择题1-7:

ABBBDBB8-13ADABDA

二材料题:

(1)汉武帝推恩令。

(2)D。

(3)刺史制度,不正确。

因为郡县制是秦朝的制度,汉武大帝时把全国分为13个州,每州派一个刺史监视地方臣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