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3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word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825539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223.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必修3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word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人教版必修3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word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人教版必修3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word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人教版必修3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word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人教版必修3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word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人教版必修3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word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人教版必修3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word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人教版必修3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word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人教版必修3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word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人教版必修3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word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人教版必修3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word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人教版必修3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word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人教版必修3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word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人教版必修3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word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人教版必修3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word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人教版必修3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word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人教版必修3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word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人教版必修3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word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人教版必修3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word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人教版必修3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word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必修3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word学案.docx

《人教版必修3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word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必修3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word学案.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必修3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word学案.docx

人教版必修3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word学案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课标要求]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背景

(1)鸦片战争以后,____________不断加深。

(2)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不同的________主张或方案屡屡碰壁。

(3)19世纪末,以孙中山为代表的________________登上历史舞台。

2.提出

(1)1905年,孙中山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同盟会的纲领。

(2)不久,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上,将这个纲领阐发为以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目标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3.内容

(1)民族主义即“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____________。

(2)民权主义指“____________”,就是通过________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民生主义即“____________”,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________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________共享。

4.评价

(1)性质: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受到美国林肯的“________________”思想启迪,提出的____________纲领。

(2)进步性:

表达了资产阶级在________、________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3)局限性:

三民主义带有明显的________局限和________局限。

细节点拨 三民主义是对中国同盟会纲领的具体阐释,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

1.辛亥革命

(1)过程: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建立了____________,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2)意义:

辛亥革命的成功,是孙中山资产阶级____________思想的一次实践。

2.《临时约法》

(1)颁布:

1912年,孙中山根据____________思想原则,领导制定并颁布了《________________》。

(2)内容:

确认国家主权属于____________,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

(3)意义:

它对建立资产阶级________制度、反对__________制度具有进步意义。

3.捍卫成果

(1)背景:

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后,实行______________,企图复辟________。

(2)活动:

孙中山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__________”和两次“护法运动”。

细节点拨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的性质。

【问题思考】

1.如何理解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之间的关系?

 

 

 

 

 

 

2.三民主义对中国民主革命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原因

(1)孙中山领导的革命都以失败告终,使他逐渐认识到,为救国必须寻求__________、________。

(2)俄国____________的胜利。

(3)共产国际和____________的影响与帮助。

2.提出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宣言,确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____________。

3.内容

(1)民族主义,有两方面含义:

一为________民族自求解放;二为中国境内________一律平等。

(2)民权主义则指民权为一般________所共有,凡真正反对____________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3)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____________,实行“____________”的政策。

4.评价

(1)进步性:

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质的飞跃,与中国共产党的________________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成为国共合作的____________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

(2)局限性:

它在内容上仍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范畴。

细节点拨 新三民主义中的“主义”是指导思想,是理论体系;三大政策是具体的政策,是实现纲领的方法和手段。

【问题思考】

3.新三民主义的“新”体现在什么地方?

 

 

 

 

 

 

探究一 三民主义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

……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 

右图是19世纪末革命党人绘制的一幅图。

图中的熊代表沙俄;虎代表英国;蛙代表法国;太阳代表日本;鹰代表美国;肠子代表德国。

问题 据上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2.材料 “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

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

1903年12月

问题 如何全面理解三民主义?

 

 

 

 

 

 

 

 

探究二 新三民主义

1.问题 国民党主席连战在拜谒中山陵时曾说:

“中山先生……以民主、自由、均富的理念来全心全意地追求中华民族的复兴和昌盛……”请简要阐释孙中山的“民主、自由、均富”理念。

 

 

 

 

 

2.问题 吴伯雄先生强调了“中国国民党一定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训,体现孙中山先生的精神”,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山精神”应包括哪些内容?

 

 

 

 

 

 

 

探究三 三民主义对民主革命的推动

问题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对民主革命有何推动作用?

 

 

 

 

 

 

【史料文本】 

历史纵横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创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他在《檀香山兴中会章程》中,痛陈中华民族所面临的危机局面:

“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

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

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

”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在中国人民面前树起了革命大旗。

【信息】 通过《时局图》我们可以了解到19世纪列强瓜分中国、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时代背景。

通过“历史纵横”我们可以了解到孙中山在民族危机时刻,创立了兴中会,发表了《檀香山兴中会章程》,树起了革命大旗。

【价值】 《时局图》形象地反映了19世纪末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机形势,是一份珍贵的文献资料;《檀香山兴中会章程》首次明确提出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思想,标志着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也是研究近代民主革命的珍贵文献资料。

本组材料可以用于考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兴起的背景及兴中会成立等相关历史知识。

【方法】 观察《时局图》要注意把握地图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形势,地图中的动物分别代表了哪些列强,再结合19世纪末中国的形势,不难看出这反映了列强在华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加剧。

阅读“历史纵横”一是要把握兴中会成立的时间、地点、领导人;另一方面要注意通过《章程》来看兴中会的性质及其意义。

一、选择题

1.《民报》创刊号刊登黄帝像(见下图)的主要目的是(  )

A.提倡民主自由B.宣传排满革命

C.倡导个人崇拜D.反对帝国主义

2.孙中山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其一生致力于国民革命。

他领导辛亥革命的理论武器是三民主义。

这一革命理论中,最能反映出孙中山奋斗的核心目标是(  )

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

3.下图是1910年同盟会广西支部编辑出版的《南风报》第一期中的插图。

图中的竹叶是由三民主义中的某个主义组成,请分析判断竹叶所示的主义指的是三民主义中的(  )

雄鸡一声天下白

A.民主主义B.民族主义

C.民权主义D.民生主义

4.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

列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的(  )

A.民族主义思想B.民权主义思想

C.民生主义思想D.国民革命思想

5.2009年国庆节期间,胡锦涛、温家宝、李克强等政治局常委亲自考察民生。

这是我党“重民生、促和谐”的执政理念的生动体现。

那么,孙中山先生所阐述的新三民主义中,与此最为相似的是(  )

A.反对民族压迫

B.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C.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D.限制小私有者

6.1918年,孙中山致电新建立的俄国苏维埃政府,“希望中俄两国革命党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这表明孙中山(  )

A.重视十月革命的国际意义

B.已经接受了列宁主义

C.希望在中国建立苏维埃政府

D.确定了“联俄”政策

7.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因为它(  )

A.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B.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节制资本的内容

C.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目标一致

D.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提出来的

8.下列孙中山民族主义的主张,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的是(  )

①“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③“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二、非选择题

9.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2010年是孙中山逝世85周年,2011年是孙中山诞辰145周年。

阅读下列三幅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图一 《民报》 图二 《大总统誓词》

  图三 《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

请回答:

(1)有人说孙中山是中国的伏尔泰、大东亚地区的杰斐逊。

结合图一,指出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思想发展方面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2)孙中山的思想吸收了欧美启蒙思想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中哪些合理的内容?

 

 

 

(3)结合图二,你认为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对中国历史发展作出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4)结合图三,指出孙中山晚年思想的发展及其对中国革命发展作出的贡献。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课前准备区

一、1.

(1)民族危机 

(2)救国 (3)资产阶级革命派 2.

(1)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2)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

(1)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封建统治 

(2)创立民国 政治 (3)平均地权 原主 国民

4.

(1)民有、民治、民享 民主革命 

(2)政治 经济 民族独立 民主权利 (3)时代 阶级

二、1.

(1)中华民国 

(2)民主革命

2.

(1)三民主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全体国民 (3)共和 封建专制 3.

(1)独裁统治 帝制 

(2)护国运动

三、1.

(1)新途径 新力量 

(2)十月革命

(3)中国共产党 2.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新三民主义 3.

(1)中国 各民族 

(2)平民 帝国主义 (3)节制资本 耕者有其田 4.

(1)民主革命纲领 政治基础 

(2)资产阶级民主主义

问题思考

1.

(1)民族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政治前提;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政治纲领的核心,是政治革命的根本;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补充和发展,是三民主义中最具思想特色的部分,是孙中山经济思想的核心,是其经济纲领中最重要的最先进的方案。

(2)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

2.

(1)三民主义集中代表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2)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并以三民主义思想为指导,制定并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3.

(1)内容新。

①新民族主义中明确提出了反帝要求,主张各民族平等。

②新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③新民生主义中提出了要“节制资本”、颁布劳工法和“耕者有其田”的主张,谋求改善工人与农民的生活。

(2)思想新。

它贯彻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课堂活动区

探究一

1.

(1)民族主义指推翻清政府,又被称为“民族革命”。

首先要注意“排满”不是指排斥整个满族,而是要推翻满清政府。

注意两点:

①这里的“民族主义”不是汉族的民族主义,应该把它看成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民族主义,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发展是民族主义的目的。

②民族主义的任务是推翻清朝政府。

推翻清政府是手段,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发展则是目的。

民族主义的局限性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当时对帝国主义存在着不切实际的幻想。

(2)民权主义指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这又被称为“政治革命”。

政治革命是民族革命的继续。

民权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核心。

这是因为政权问题是革命的核心问题,只有解决了政权的归属问题,才能确定政权的性质。

民权主义从理论上解决了革命胜利后由谁来掌握政权以及如何组织政权的问题,也就是解决了国体和政权问题。

(3)民生主义又被称为“社会革命”。

是孙中山从经济上反封建的设想。

他试图通过核定地价、土地国有的方法来解决土地问题。

孙中山试图通过这一方式逐步限制地主阶级的利益,避免资本主义社会中随着经济增长导致的土地所有者获利暴增的问题。

探究二

1.民主、自由即民族、民权主义思想,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反对帝国主义;推翻皇权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人民享有国家的主权,国民享有一切自由和权利。

均富即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以此来解决土地和贫富不均的问题。

2.反对列强侵略和军阀割据,争取国家统一和平,致力于救国救民的革命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为振兴中华而自强不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民族精神。

勇于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不断追求真理,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和斗争精神。

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

探究三

(1)三民主义

①三民主义思想集中代表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

②孙中山还以三民主义为指导,制定并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主张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具有反封建专制的重大意义,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③辛亥革命失败后,孙中山继续以三民主义为指导,为捍卫民主共和进行不懈斗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也使复辟帝制的活动以失败而告终。

(2)新三民主义

①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使革命力量空前地团结壮大起来。

②以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为指导,国共两党进行了北伐战争,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等反动势力。

课后练习区

1.B [黄帝被公认为是华夏族的祖先、中华民族的象征,把他的画像印在《民报》创刊号上,蕴涵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意,是孙中山民族主义的体现。

故B项符合题意。

]

2.C [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民主革命奋斗的目标是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在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前提,民权主义(创立民国)是核心,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是补充和发展。

]

3.B [从题干材料可以看出竹叶之下是“雄鸡独立”,意指在民族(竹)主义的旗帜下,争取民族独立。

]

4.C

5.C [从题干中“考察民生”“重民生”等信息与新三民主义的内涵相联系,可清楚地知道国家领导人“重民生”在新三民主义中体现在民生主义之上。

]

6.A [致电表示敬意,能够反映出孙中山对十月革命的重视。

“希望中俄两国革命党团结一致,共同奋斗”表明孙中山有与苏俄合作的意向,但不能由此认定他确立了相关“政策”。

希望合作,与接受了思想主张和学习借鉴对方的经验不能等同,题干中的材料无法反映出B、C两项。

]

7.C

8.A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存在着新旧的区别,③④都是旧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思想,将满族称为“鞑虏”和“异种”,具有排满思想,这在今天是不可取的。

①②属于新三民主义,提出了民族平等和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的思想,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因此答案为A。

]

9.

(1)提出了“三民主义”。

(2)欧美启蒙思想:

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卢梭的“人民主权说”。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美国资产阶级共和制度。

(3)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4)孙中山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召开国民党一大,改组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大革命的到来。

 

第17课 毛泽东思想

[课标要求] 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一、革命道路的探索

1.准备

(1)五四运动时期,毛泽东阅读当时所能见到的____________书籍。

(2)创办《____________》,宣传马克思主义。

(3)1921年,毛泽东出席了中国共产党________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之一。

2.探索

(1)萌芽阶段

①时间:

从中共创建到____________时期。

②文章:

撰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文章。

③主张:

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____________的领导权和依靠________进行革命斗争。

(2)初步形成

①时间: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②主张:

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革命思想,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等理论。

③意义:

为____________指明方向。

细节点拨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一条有中国特色、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1.确立

(1)时间:

抗日战争时期。

(2)文章:

发表了《____________》《新民主主义论》《____________》等文章。

(3)主张:

提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

第一步是______________革命,第二步是____________革命。

(4)意义:

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________________的科学概念,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

2.成熟

(1)标志:

1945年召开的____________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意义:

毛泽东思想是____________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____________的中国化。

细节点拨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问题思考】

1.如何理解毛泽东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2.为什么说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时期?

 

 

 

 

 

 

 

 

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1.解放战争时期

(1)会议: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①背景:

中国革命即将取得____________的前夕。

②主张

a.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________转移到________,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b.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规定了革命胜利后,党在________、经济、________方面的基本政策。

c.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______、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__________的总任务。

(2)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

①内容:

规定即将建立的人民共和国的政权性质是____________(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____________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②意义:

毛泽东关于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____________准备。

2.新中国成立后

(1)文章: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理论:

提出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________________的理论,科学阐明了________________的矛盾问题。

(3)意义:

在________________理论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3.其他方面

在军队建设和____________、思想政治和____________、国际战略和____________、党的建设和____________等方面,提出了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4.影响和地位

(1)是马克思主义与____________实际相结合的____________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是中国共产党取得____________胜利的理论武器。

(3)是建设____________________理论的思想根源。

(4)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毛泽东思想起到了____________的作用。

细节点拨 七届二中全会是迎接胜利准备建国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问题思考】

3.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探究一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

材料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理论家。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问题 毛泽东思想是在什么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

 

 

 

2.材料 小明准备举办毛泽东思想发展历程的图片展,在搜集资料时他找到了以下三幅图片:

问题 简述毛泽东思想形成的过程。

 

 

 

 

3.问题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

从此,毛泽东思想正式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请你简要解释一下“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并指出其主要内容和思想精髓。

 

 

 

 

 

 

探究二 毛泽东思想的影响

1.材料 毛泽东思想永远是我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原理,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问题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典型例题

 读右图,为了使星星之火发展为燎原之势,这一时期毛泽东的最大理论贡献是(  )

A.提出了统一战线理论

B.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C.开创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

D.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

思维流程 

变式训练 井冈山是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井冈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