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826684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docx

《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docx

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

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

1.【而】(%*~_5%_l\ 

(一)用作连词。

@4P__Yfn_ 

1.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_{_

5JY_u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_\1#~]1~s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WWv._kglz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_5__$.az 

2.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L+__0O=zJF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aa\?

k\h'7X 

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fti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Vj112fI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_S,RC;D7 

3.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g_r__4JaV_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

i_[6oqZ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_(+_;%zh-_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6KKQ)DNu_ 

4.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

G_6!

w__//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_+GiSj8'G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_~s_= 

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BDPF>lPf< 

5.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假如\"。

$_ZnVs@:

S_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__NucLf_6 

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T_V(%_e4U=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RH&}'4JE: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_wa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__O_R[R_Gy 

③项王按剑而跽曰:

“客何为者?

”(《鸿门宴》)]C$$Cx)Ex 

7.表示因果关系,q__?

_?

_N,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NoKO7__) 

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O__a-~}hN 

8.表示目的关系,a_1A3

_uP_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J_eRJ__4_ 

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_3Tr}t._mt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_EO\@#",a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s&Qil07Vl 

②妪每谓余曰: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ED_R*_1!

(三)通“如”:

好像,如同。

j=_TG&#e_ 

①军惊而坏都舍。

(《察今》)_NpF}_~$2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_0i6_5.4sK 

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_;l'kPUv([ 

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Ok2>%__e_ 

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_f_QBX_G2 

【而后】才,方才。

Nm]\0m0p-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n%__$r 

②三月而后成。

U_4@W{P02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h&6_v&%S/L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而况石乎!

h._Iscr^~ 

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n

SmGA_O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Ih._6"ISK} 

【既而】不久,一会儿。

EO_5k_?

k[* 

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I3_%6UY_ 

②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_iPxhDn_

③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柳毅传》)0/._"R_; 

rp-`E5a_p 

2.【何】ECx_[|3{ 

(一)用作疑问代词。

;u'mSJI__'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DGx9\8^ 

①何者?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_>oQ,e_zB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岳阳楼记》)_FK_d5]am 

③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六国论》)oQC*d}_E}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

译时,\"何\"要后置。

^A_^,/__3_ 

①豫州今欲何至?

(《赤壁之战》)_SzR0Mu3uK 

②大王来何操?

(《鸿门宴》)%Yg;s'F>#q 

③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触龙说赵太后》)c_h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rm>;B*_; 

①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琵琶行》)hA?

j"y0?

 

②然则何时而乐耶?

(《岳阳楼记》)l/yLS_Gj_M 

(二)用作疑问副词。

[kzcsJ'/e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q_F_W-_~T 

①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赤壁之战》)j__e.jui_" 

②徐公何能及君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_8[,,Kr)-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_.t___xgb 

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伶官传序》)J$&!

Y[0

__ 

(三)作语助词,相当于“啊”。

_:

q;vZ6Xd 

①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

(《孔雀东南飞》)__A2Rr*_e 

(四)何:

通“呵”,喝问。

zr_U0Y_Hmt 

①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谁何:

呵问他是谁何。

意思是检查盘问。

)(《过秦论》)Io7p__p_( 

【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

~m_[^|w___ 

①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季氏将伐颛臾》)_S_YB_}e 

②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i__R_c_& 

③沛公大惊,曰:

\"为之奈何?

\"(《鸿门宴》)`9s_5*_;Z 

④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

a__Or*%_ 

【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QSAz:

Yvf_| 

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j?

+_FS`a!

②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齐桓晋文之事》)ZdlZ,vK^. 

③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7cr+a4T33 

【无何】译为“不久”“没多久”。

D_+_LeZBJ 

①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促织》)6_*S|$lo9B 

【何乃】译为“怎能”1V_+__a;-?

 

①阿母谓府吏:

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____sn+i[ 

_iPa!

_pg4m 

3.【乎】_V_u*yEF} 

(一)用作语气助词。

H(lq_=M0_~ 

1.表疑问语气。

可译为\"吗\"\"呢\"。

&[3xpi{v 

①几寒乎?

欲食乎?

(《项脊轩志》)_Zi|MWaA.f 

②技盖至此乎?

(《庖丁解牛》)"__nq4_!

③欲安所归乎?

(《赤壁之战》)H_\Y.l,^_ 

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Ih;6(5z__ 

①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

(《鸿门宴》)U)_=_StpTT 

②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师说》)7}_4T)k(a 

③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赤壁之战》)u_dTJ,m 

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_3Nd&*QS_V 

①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庄暴见孟子》)y1p^&9U 

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3!

__y@sWx_ 

③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Zgk_k%3'^' 

④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涉世家》)e[$=5__U~c 

⑤无以,则王乎?

(《齐桓晋文之事》)_ry\Nm[_SQ 

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

W=|sy_-N{2 

①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2RZ_c].M~ 

②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离骚》)#!

wu}_nDu 

③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赤壁赋》)"#\_\p~D/< 

④长铗归来乎!

出无车(《冯谖客孟尝君》)Jz_(wX_p 

5.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__}

K1v=k_ 

①于是乎书。

_{Z%4__Pg 

(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

._`*h__2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岳阳楼记》)(乎:

于)=i9|lU"Va 

②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捕蛇者说》)(乎:

在)8WU_d`DF__ 

③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师说》)(前一个“乎”:

在;后一个“乎”:

比。

)K__,_d/(T4 

④吾尝疑乎是。

(乎:

对。

)s[6y|{&ze 

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论语》)(乎:

对。

)T6_Li_

B@ 

⑥亦无怪乎其私之也。

(乎:

对于)bDK%v_x!

__ 

⑦盖进乎技矣。

(《庖丁解牛》)(乎:

比)BO]_}E:

C9 

⑧以吾一日长乎尔。

(尔:

比。

)h|m>JDx_n 

(三)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地”。

e_:

_2e5gz 

①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FQ_6__j_M~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赋》)x__,LQA_0 

m~$S]W_f 

4.【乃】LS(J%\hMDm 

(一)用作副词。

hlIh(\JZ4s 

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h_rj2Jw_ 

①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3d_PY,_=1 

②悉使蠃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赤壁之战》)f*uD_9l%/ 

③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鸿门宴》)qY_i

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N^z=gP_[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

(《桃花源记》)ab5uZ_0_@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师说》)_"-t_T__N 

③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石钟山记》)_K9_BoIHo_ 

④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今君乃亡赵走燕。

(《廉颇蔺相如列传》)I,0_]>k_x 

3.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等。

.x^`y_2_'U 

①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项羽本纪》)QI._*6_-( 

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

TF@H__wF"# 

①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赤壁之战》)v_G__k_}r 

②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Q_~_'a__1R 

③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齐桓晋文之事》)_us_.+nn_d 

(二)用作代词。

3_,K_*r_"= 

1.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

不能作宾语。

d_E@R7yU@ 

①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EO|r____ 

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

_6__,Q{/_ 

①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y*M__,_&,$ 

3.还可作连词用,释为\"若夫\"、\"至于\"\"如果\"等。

?

_l_>rSly5 

(缺例文)b;S_FnZa8 

【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

_"Q_+G@@_ 

①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FhB_^E$_r% 

②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_RB_7S!

qC5 

③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报任安书》)z9___$x_9u 

【乃尔】译为“这样”。

_QtqQ_~f_ 

①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孔雀东南飞》)pFSVSSQRV| 

QB@qzgEJ!

 

5.【其】Ul[_>LK_FY 

(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hI|i<]_ 

1.第三人称代词。

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p)l_63_ 

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廉颇蔺相如列传》)+M_@G8_l 

2.第三人称代词。

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包括复数)。

__g_$dL5N7 

①秦王恐其破壁。

(《廉颇蔺相如列传》)

_]-%Z_N+_ 

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师说》)Eg-b5Z)_; 

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

_M=o,Sav5* 

①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赤壁之战》)Cqg}dX_n'_ 

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f,M_$>_!

$V 

③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YXIDqTA_+ 

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

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_1uV_C[:

 

①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游褒禅山记》)'12|:

t_&_7 

②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

(《赤壁之战》)87

③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孔雀东南飞》)lmmyD__g1R 

5.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

Vp_Vw:

Rh> 

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捕蛇者说》)uqQMS&;+,| 

②今存其本不忍废。

(其:

这)_M;i_aNL_( 

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3_6_c0_= 

①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石钟山记》)q_y_Jpm{ 

(二)用作副词。

_b5iR<_f__ 

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__{VN_eh__ 

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其:

可要)@_<6-u_k3S 

②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烛之武退秦师》)eoL)gIM%__ 

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伶官传序》)mY_AFru_N 

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a_L_q;_a

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师说》)$_i_4_1f[ 

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庄暴见孟子》)i___:

$g1 

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__<

?

g{R_n 

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愚公移山》)(BGipX_4 

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游褒禅山记》)_o&O_!

Ur_ 

③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QEw\4M?

(三)用作连词。

f1{ckHAY55 

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_k?

#6j_1pn 

①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hMQ_a

T-v 

②呜呼!

其信然邪?

其梦邪?

其传之非其真邪?

(《祭十二郎文》)r:

c_UA_e7# 

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mf;k^sqS 

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___xl_LS` 

②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

其若是,孰能御之?

(《孟子见梁襄王》)1#(1Bs6X 

(四)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n__3N"A_x_ 

①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_1_GdD___ 

②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离骚》)m"_R(__E5 

【何其】译为“多么”。

>gl.(b25_C 

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伶官传序》)x8_Sq+B__Y 

_8GldVn_.u 

6.【且】QGd-9UEA] 

(一)用作连词。

bU_NYTF{ 

1.递进关系,而且,并且。

例:

F/__sBr_7I 

①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_$0T"__YC% 

②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

(《赤壁之战》)#~;8#_!

_X 

③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己久疲。

(《赤壁之战》)5Q`n6_x| 

2.递进关系,况且,再说。

RH_]>>tJ^e 

①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陈涉世家》)1U_k___~m_ 

②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赤壁之战》)w_g_<|@z_5 

③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六国论》)H~n~5sF" 

3.让步关系,尚且,还。

#Jz&9I

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鸿门宴》)<3=q__Lm_ 

②故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_~+_s*\~ 

4.并列关系:

又,又……又……,一面……,一面……_aq_+IC@O 

①示赵弱且怯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uO@3vY',_n 

②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_]]=fA4( 

③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石钟山记》)nt_0\q'__& 

④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

(《五人墓碑记》)__p&s

K\_ 

(二)用作副词。

daBl__%a= 

1.将,将要。

A,-V$[;~D 

①有怠而欲出者,曰:

“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8VuZ,!

WH# 

②且为之奈何(《鸿门宴》)Seq]NkgY 

③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vS$oT]-hKE 

④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孔雀东南飞》)Z__.bit_( 

2.暂且,姑且。

j,=__*__WG 

①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石壕吏》)w|_}_W(=# 

②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孔雀东南飞》)Gef_nk!

;; 

【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

例:

_lf%b0na?

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肴函之固,自若也(《过秦论》)_c_y)k

 

②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赤壁赋》)50L__HF_% 

③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报任安书》)_Y*@|My` 

【且如】就像。

J`w]}GlH 

①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兵车行》)Z#-_k_.|} 

_J?

_Ck4dQ 

7.【若】oW^k7#

(一)动词,像,好像。

Q_hsMd-_v 

①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促织》)

oE_JaH_

②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齐桓晋文之事》)Pg/_T^__n& 

③其若是,孰有御之。

(《孟子见梁襄王》)_OB~C}'^$ 

(二)用作代词。

^|#>_zCt^ 

1.表对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

:

_G-1YA 

①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mzb(bE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若属:

你们这些);o[_rQ6__+ 

③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你的)p*___RC_ 

2.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

w?

__*z^y@

 

①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齐桓晋文之事》)w9f_b_3 

(三)用作连词。

Vr/_Bu4V"_ 

1.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

T|_;@__T^ 

①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赤壁之战》)_E9_+_H_S 

②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赤壁之战》)R>2I_RvY( 

③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赤壁之战》)M0L&~p___F 

2.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

e[1>(_l}Ss 

①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

(《汉书·高帝纪》)(ChD_]_PWQ 

3.至,至于。

#.._c_?

%4/ 

①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齐桓晋文之事》)6na^]t~ncm 

【若夫】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

近似“要说那”、“像那”的意思。

jlqv_2V7=/ 

①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岳阳楼记》)V'_DA[{\*_ 

②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_wN=_;__i# 

【若定】心中有数,从容不迫。

Bv6K__$4 

①指挥若定。

(《赤壁之战》)-/_P_\_"c_ 

【若何】怎么样。

1}%B__%*N 

①以闲敝邑,若何?

(《崤之战》)Lel|,mc`k2 

【若干】约计之词,相当于“几许”、“多少”。

r_^Zg-|gr 

①车后若干递送夫。

_O__@V_%Cu 

__Q[$CcDEE 

8.【所】__Zy

rI_R 

(一)名词,处所,地方。

6_5N~0t

 

①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陈涉世家》){(U%i\F_\ 

②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促织》)(0YZ_Z__93 

③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AV9m_hZt_ 

(二)助词

1.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

_={_K`4BD 

①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促织》)n2)q__}__d 

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说》)_<___Utnz) 

③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