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CB06102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创新培养模式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832844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3.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ZCB06102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创新培养模式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ZCB06102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创新培养模式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ZCB06102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创新培养模式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ZCB06102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创新培养模式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ZCB06102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创新培养模式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ZCB06102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创新培养模式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ZCB06102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创新培养模式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ZCB06102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创新培养模式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ZCB06102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创新培养模式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ZCB06102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创新培养模式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ZCB06102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创新培养模式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ZCB06102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创新培养模式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ZCB06102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创新培养模式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ZCB06102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创新培养模式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ZCB06102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创新培养模式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ZCB06102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创新培养模式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ZCB06102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创新培养模式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ZCB06102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创新培养模式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ZCB06102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创新培养模式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ZCB06102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创新培养模式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ZCB06102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创新培养模式研究报告.docx

《ZCB06102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创新培养模式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ZCB06102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创新培养模式研究报告.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ZCB06102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创新培养模式研究报告.docx

ZCB06102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创新培养模式研究报告

 

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研究报告

目录1

结题报告2

关于迁安企业技术工人素质现状和需求的调查报告6

迁安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8

迁安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着力打造人才培养特色超市13

浅谈如何做好校企联合办学工作17

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分层教学的几种尝试22

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考核方法的简单探索26

 

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一)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要把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及技术开发紧密结合起来,把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道德培养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实践教学时间,严格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和严谨求实作风。

改善教学条件,加强校内外实验实习基地建设。

”“要加强与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共建和合作,利用其设施、设备等条件开展实践教学。

”这些规定和要求,既是为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了迎接经济全球化、适应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需要。

加强教育和培训合作,特别是创新教育和培训的合作与交流的途径和机制,改变产业界、科技界、教育界彼此独立分散、条块分割的状况,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投入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是社会各方面协调发展的共同愿望。

同时,还要加强政府、企业和教育界的密切合作。

政府通过合作,可以更好地了解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需求状况,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行政服务水平。

企业参与合作,既可以提出更加适合自身发展的政策建议,提高人力资源开发的能力和企业竞争力,又能扩大企业影响,有利于开拓新的市场。

教育界参与合作,可以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赢得广泛的教育培训顾客和科学研究的项目资源。

更重要的是,通过三方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节约成本,提高人力资源开发的整体能力,不断开辟新的领域,为各自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迁安经济现在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急需大量的技术工人,迁安职教中心作为迁安人才培养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在校人数突破六千人。

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所培养的人才数量和质量均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势在必行。

(三)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来看,德国的双元制和日本的单元制及英国的“能力本位”等形式多样。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创新国内也有人研究,但对我国高速工业化过程中,尤其农村人口劳动力的转移方面目前还没有系统的研究工程和可靠成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促进迁安职业教育的发展

2.培养大量的合格对路的技术工人,满足迁安市不断发展的经济需要。

3.为全省一致全国农村县域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一个发展的新思路。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适合市场经济发展开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专业调整和转型。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阳光工程中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质量保证

(三)开展校企联合办学,实现资源共享和人才对接的具体模式。

(四)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生源的保证和学生管理目标考核办法。

以上可以细分为以下小的研究课题:

1.迁安各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及急需人才的数量和要求的调查报告。

2.迁安职教中心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3.职教中心专业调整的方向和教学计划调整的方法。

4.企业工人再培训的方式和内容及考核办法的制定。

5.校企联合办学的意义和方式研究。

6.学生校内实习和入场实习考核和管理办法的制定和研究

7.以机械专业为突破进行教材改革和教法改革实践。

8.各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总综合评价。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技术路线

本项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等方法,对于较大规模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将采用行动研究方法。

对于个别带有创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见解的小范围的教学研究,则通过建立科学的假设,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

关于教学模式的评价和有关教学效果的分析,则采用评价研究方法。

研究步骤如下:

2006年9月-2006年12月,收集资料,建立模型

2006年12月-2007年1月,提出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和措施

2007年2月-2004年8月,教学试验,评价修改

2007年9月-2008年9月,扩大试验,归纳总结

项目将按着以下技术路线实施。

开题报告、答辩和专家论证——修订研究方案和制订实施计划——开展实地调查与资料整理分析——制订专题研究计划与分专业产学结合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开展专题研究与子课题实践——补充调查资料——撰写项目结题报告。

五、研究基础

1.迁安经济的高速发展为迁安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积极动力和物质保障。

迁安对人才的需求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研究动力。

学校再校学生6000人。

学生就业率达到92%,国家级示范性职业学校的多年办学经验和多种办学模式为课题研究奠定了物质基础。

2.学校具有多年的联合办学经验。

和二十几个实验实习基地。

每年阳关工程培训6000多人。

各种等级证及操作证培训2000多人。

学术上的创新和突破、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社会效益

课题研究成果简要介绍

1.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一种在实践中形成的规范化的组织形态和运行机制,研究它有利于我们从管理的角度认识和发现职业教育的规律,尤其是可以从社会互动的角度去发现和把握职业教育的规律。

对办学模式的研究,有利于形成对基本概念的共识,为进一步开展研究奠定理论基础,也有助于丰富职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管理的理论体系。

2.实践意义

以县级职教中心为例,剖析农村职教办学模式,有利于促进模式的有效迁移和创新,提高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效益。

本研究第一次尝试从办学模式的系统构成的不同方面分析县级职教中心的办学模式,并力求从三维管理的角度提出职业学校办学模式选择和构建的基本原则和职教中心模式未来创新发展方向。

1)从目标模式系统看,职教中心一开始强调的是培养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实用型“落地”人才。

这个目标定位是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广大农民对技术的渴望以及乡镇企业发展对实用技术人才的迫切需要相适应的。

在运作上,职教中心具体专业的培养计划一般由有关经济部门参与确定。

其最大的优点就是有利于将教育纳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九五”期间,伴随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转变”,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相对减弱,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落,使得职教中心的涉农专业普遍出现萎缩,面向县、乡企业的二产类专业也出现了招生困难。

与此同时,企业作为市场竞争主体地位的确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县(市)有关经济部门直接确定职教中心专业设置和招生计划的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职教中心的办学视野开始扩展,不仅面向“就业”,而且兼顾“升学”;专业设置和招生计划也由政府部门确定转向以学校自主决策为主。

在这一转变中,有三种倾向需要特别引起注意:

一是过多地升学导向,就业教育与升学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或者干脆办起普通初中班、高中班,失去了职教的特点;二是与地方经济部门的联系弱化,为县域经济建设培养人才和短期培训、辐射实用技术的功能下降;三是在一些三产类专业向外输送劳动力时,一定程度存在降低学历教育要求,盲从雇主需要的情况,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2)从结构模式系统看,职教中心专业结构的综合性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专业的重复建设问题,改善了公用教学设施条件,提高了利用率,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专业设置“小而全”的问题。

一些职教中心为了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为了自身的巩固、生存和发展,专业不得不年年变更,这不仅给专业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带来很大困难,也最终制约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在组织结构方面,多数职教中心选择的科层制结构的学校组织体系,强调等级层次、职能分工和对既定程序的恪守,对外界环境变化的自适应能力较弱。

尽管一些职教中心后来增设了生产经营(实习)处、招生和就业指导处等机构,但就总体而言,职教中心的组织结构与其功能的多样性并不匹配。

非学历教育的组织机构不健全、与社会联系密切的外联机构与校内现行机构缺乏协调等问题比较突出。

3)从体制模式系统看,县级人民政府是职教中心的办学主体,也是投资主体。

尽管在职教中心建设中采用了贷款、集资等形式,但在职教中心总资产的构成中,原分散举办的各学校转移过来的图书和专业设备仍占有较大比例。

这些资产实际上也是政府通过不同渠道投入职业教育的历史积淀,加上财政的直接投入以及应由政府还本的贷款,政府乃是职教中心的最大投资者。

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是,一些地方在职教中心建成之后,缺乏进一步的投入,以致出现了“大房子、空壳子”的现象。

在管理上职教中心实行的是“以统为主,统分结合”的校务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其核心是“政府统筹”,即由政府对职教中心的专业、师资、经费、基地、招生、就业等方面实行统筹,各有关部门按职能分工各尽其责。

近年来,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加上一些地方领导由于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对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缺乏完整的理解,政府统筹有所弱化,个别地方甚至还出现了将职教中心资产挪作它用的现象,需要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4)从机制模式系统看,职教中心的建设到统筹、联办的运行,主要依靠的是行政指令和情感纽带的维系。

例如,最早建立的河北省鹿泉县职教中心,就是通过县委、政府“拉郎配”,把有关部门和学校拧在一起的,各部门与职教中心间缺乏行政责任之外的利益纽带。

特别是在走向市场经济体制后,单纯的行政驱动已不能作为维系模式运转的常规动力。

就职教中心内部运行机制看,科层制的学校组织模式也亟待完善。

科层制组织运转按照与组织层级相匹配的岗位职责、规章制度来控制,其管理体制的机械性和对人的主体性的漠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育工作的循规蹈矩,因材施教、创新发展的动力不足,而其在协调平行部门之间冲突时对上级决策的等待和依赖,也会给复杂多变、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的教育活动带来许多“非预期的结果”,迫切需要改革。

5)从职教中心模式的推广迁移过程看,一些扶持职教中心建设的特殊政策由于没有得到恰当运用,也给其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如在职教中心开设普通中专班,虽然对于提高农村干部队伍素质、培养县域经济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人才、增加职教中心的学费收入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在客观上也导致了一些职教中心领导热衷“跑指标”,形成对政府特殊政策的依赖,而忽视了自身的改革发展,不仅导致本校面向市场、自我自身的能力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损害了职教中心的社会形象。

通过理论分析和比较研究找出农村职教办学模式发展的基本趋势,从教育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互动中提出现代农村职教办学模式构建与选择的基本原则。

通过对县级职教中心建设的历史和特点分析,提出县级职教中心办学模式的历史价值和进一步办好职教中心的现实意义;

针对县级职教中心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其中涉及原有办学模式的主要问题;

通过案例分析,借鉴实践中办学模式改革的成功经验,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以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为指导,在上述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与县级职教中心新形势下多层次、多功能、多途径、开放型、网络状的人才培养体系相适应的办学模式以及较为有效的发展途径。

主要观点

1.任何一种办学模式都是根植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之中的。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办学模式也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

从比较研究的角度看,政府统筹主导下的办学主体多元化、投资渠道多元化、办学形式灵活多样和教育行政管理的制度化、法制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中等职教办学模式发展的基本趋势。

2.同国民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符合人才成长规律、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并符合农村经济社会的实际需要是农村职教办学模式选择和构建的四个基本原则。

3.县级职教中心本身是农村职教办学模式的一大创新,对转变农村教育观念、改善农村职教面貌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基本办学指导思想对今天农村职教的发展仍有指导意义。

4.县级职教中心是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要资源。

尽管目前面临很多困难,如能通过模式创新进一步把它办好,对巩固农村职教阵地、推进农村教育的整体发展有重大现实意义。

5.以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促进就业为主要目标,找准定位、拓展功能,优化结构、增强互动,区别不同地区情况,调整政府统筹的内容和形式,积极引进民办机制,提高县级职教中心办学的灵活性,是新形势下县级职教中心办学模式改进与完善的基本思路。

五、有待于深化的问题

1.办学模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因涉及因素太多,只能在宏观上从几个主要方面对县级职教中心的办学模式进行研究分析。

2.研究中所涉及的有关办学模式的主要办学要素有些难以量化或量化研究困难较大,故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不够。

 

部分分课题的研究结论

关于迁安企业技术工人素质现状和需求的调查报告

当前,我市各大中小型企业如火如荼的发展形势,为钢铁迁安开拓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为技术工人打造了施展技能的舞台,更为我市青年提供了有利的就业空间。

那么,各企业现有技术工人素质如何呢?

他们急需什么样的人才呢?

我们迁安职教中心这个为之输送技术工人的校所,该如何调整培养目标,加大就业力度呢?

鉴于此,今年的某月某日至某月某日,我带领就业办人员顶风冒雪走访了十几家企业,采用面谈和问卷的形式对技术工人素质现状及企业需求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取得了可喜的收效。

我们调查了津安、鑫达等钢铁企业,龙山药业、弘业地毯等轻工企业。

这些企业起步最早的在1967年,最晚的2004年,多在2000年前后;固定资产低则2100万元,高则8亿元;厂内实有人数少的160人,多的10000人不等;企业发展形势良好,处于上升趋势(个别铸管、生铁、棉织品厂除外);部分企业有高新设备,需要高新技术人员;影响企业发展在主要因素是缺少资金,市场竞争激烈,缺乏技术工人。

企业技术工人现状:

这些企业技术工人的来源和途径大致相同。

除四方炼铁厂来自迁西外,其余都来自本市,占地村和私人介绍的比率高,求职者应聘的占一部分。

多半的企业有普高、职校毕业生。

这些工人们,文化素质和业务能力不等,大专以上学历者极少数,而初中毕业生比率占80%左右。

虽然各企业对员工核定工资和晋升的依据主要是工作能力和业绩,文化程度和发展潜力次之。

但员工普遍文化素质低,以致工作能力差,适应不了高新技术的要求,这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成为企业发展的滞后因素。

部分企业对此引起了重视,正千方百计解决这一难题。

各企业对高中毕业生的工作能力和潜力基本认同,有几家企业从我校招聘过毕业生,他们对我校毕业生的总体印象是好的,认为他们谦虚勤奋,积极肯干,容易适应环境,操作能力强,部分在工作中起着带头作用。

这是我校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和思想教育以及习惯养成的成果。

但仍有企业认为职中毕业生实际操作能力较差,应加强专业技能训练。

虽然普通工种人员饱和,但企业发展仍急需电工、车钳工、焊工、挡车工、电脑操作等技术人员,特别是液压、仪表等高薪技术人员。

我们进一步追问各企业今后用人的打算,他们纷纷表示愿意(继续)与职中合作,接受实习生,招聘职中毕业生,鑫达炼铁有限公司准备帮助职中培养实践教师,而个别企业如油井、四方对是否招用职中毕业生保持沉默。

这大概是职中尚未培养该专业技术人员的缘故。

从以上调查中,我们分析得出:

迁安各企业要发展,就需有大批有专长,懂技术,会操作的技术员工,鉴于各企业的特点和需求,工种较多,难度不等,我们职中已有的老牌子如计算机、机电、钳工、冶金等已输送和正输送着大批技术工人,专业对口,又经过实习,所以能很快适应环境,胜任工作,但企业对职校毕业生实际操作能力不足的反映和对职中培养更多技术人员的渴望,启发了我们,再开设一些新专业,加大专业师资队伍,自己培养或聘请专业过硬的指导教师,与厂方密切联系,加大学生实习力度,训练实际操作能力,使之真正做到有专业知识,会实际操作,以适应企业的需求。

同时,注重聘用职校毕业生的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我们的办学思路,确定我们的工作重点、培养目标。

 

迁安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

为了加强与各用人单位的合作与交流,做好我校的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工作,深入了解我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探讨就业工作机制,完善各项就业政策与就业服务,我们特做此次调查,整个调查持续半年时间。

下面是我们所采用的调查表和调查报告。

调查表一(单位填写)

姓名

性别

在校专业

毕业时间

政治面貌

最高学历

工作时间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现主要工作岗位

现任职务

E-mail

对该生综合素质评价

好□较好□一般□较差□

对该生工作态度评价

好□较好□一般□较差□

对该生专业能力评价

优秀□良好□一般□较差□

对该生在贵单位工作的

总体评价

好□较好□一般□较差□

贵单位最注重毕业生的

职业道德□专业技术能力□敬业精神□吃苦耐劳精神□

工作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沟通协调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

对学校专业建设、就业等

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主管签字:

单位盖章:

 

表二(学生填写。

班级

专业

就业时间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现任职务

现主要工作岗位

一、您对母校的意见反馈

1、您认为母校下列哪些活动对您的工作影响较大:

A.基础理论B.专业知识C.实验实习D.课外科技活动、社会实践E.毕业设计或论文F.其它(请写明):

2、您认为在母校学习期间最大的收获是:

A.学到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B.培养了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C.培养了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D.培养了自己的综合能力E.其它(请写明):

3、您认为我院毕业生在以下哪些方面能力较强:

A.基础理论B.专业知识C.计算机能力D外语能力E.实践、动手能力

F.团队意识、协调能力G..学习能力H.其它(请写明):

4、您认为我院毕业生在以下哪些方面能力存在较大差距:

A.基础理论B.专业知识C.计算机能力D.外语能力E.实践、动手能力

F.团队意识、与他人沟通能力G.其它(请写明):

二、您对学校就业工作的反馈和建议

1.您的第一份工作是如何找到的:

A.学校推荐(学校就业网/教师/学校供需见面会等渠道)B.通过人才市场

C.媒体网络D.亲朋好友E.校友G.其他(请写明):

2.您在进行职业决策时,主要考虑的是:

A.事业发展B.经济收入C.升职机会D.用人单位的名气E.工作地区

F.其它(请写明):

3.您认为学校应在哪些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

A.宣传国家有关毕业生就业的方针政策B.更多收集和整理用人单位需求信息

C.广泛地向社会宣传学校,扩大知名度D.开好就业指导课,进行职业生涯辅导

E.了解毕业生就业意向,进行个体指导F.其它方面(请写明):

4.您现在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是否对口:

A.专业对口B.基本对口C.不对口

5.您认为下列因素对学生就业的影响程度如何:

A.很重要B.比较重要C.一般D.不重要

个人学习成绩A、B、C、D,

人实际能力A、B、C、D,

所学专业A、B、C、D

社会关系A、B、C、D,

大学期间担任的社会工作A、B、C、D。

6.您认为对所学专业在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

A.基础理论B.专业知识C.实践环节D.知识更新

7.您对学校的就业工作:

A.满意B.比较满意C.一般D.不满意E.不清楚

8.您认为母校的课程设置是否合理:

A.适应社会需要,合理B.基本合理C.与社会需要存在一定差距D.存在较大差距

三、您对用人单位评价(满意、比较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备注)

工作环境

生活条件

工资待遇

福利保险

管理机制

发展前景

备注

四、最后,结合您的工作体会,请写下对母校发展的建议(教学、科研、管理、学生活动、就业等各方面均可):

 

调查情况总结

整体情况:

自2002年起,我们以冶金产业群为依托,与首钢迁钢等16家企业合作,共同培养冶金、机械、机电、仪表、化验等专业毕业生6512人,就业率达到96.4%,月工资平均超过1200元。

调查显示,企业对职中毕业生的满意率达81.7%,毕业生对企业及岗位工作满意率达85.5%,毕业生实现了高质量、规模性稳定就业。

从毕业生流向来看有下面几个特点:

(1)全市各大钢厂、机械厂非常欢迎录用我校毕业生。

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毕业生被这些单位录用。

(2)毕业生到九江、津安、迁钢等大型钢铁企业的录用人数逐年递增,且用人规模越来越大。

(3)冶金、机械专业共4000名毕业生全部就业,就业率98%,从反馈回来的信息看,机械、仪表专业毕业生远远满足不了社会需求,毕业生只是缓解了社会急缺的现象。

(4)业务能力强,技术素质好,我校毕业生利用自己所学专业,不断开拓进取,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骨干力量,成为各单位不可缺少的人才,为单位的振兴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5)招生人数逐年递增,学生来源广泛。

招得来,留得住,今年春季共招新生1080名,在校生达4600人。

综上所述,我校历届毕业生在上级单位的关怀下,在学校的具体就业指导下,在家庭、社会的关注下,他们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一技之长,经过顽强努力,锐意进取,创出了一条就业的新路子,在社会上站稳了脚跟,在单位上成了骨干。

并用他们辛勤的汗水,累累的硕果,向企业向学校向社会展示了他们的崭新风貌。

受到各用人单位领导和患者的赞扬。

我们认为:

我校毕业生走向社会深受欢迎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他们有技术,有知识,有能力,没架子,谦虚、踏实、吃苦,没有铁饭碗做后盾,竞争意识强,用人单位不背包袱,无后顾之忧,不受内在编制限制。

二是学生责任心强,具有爱心,知识全面,技术高,做事认真,懂文明懂礼貌,爱岗敬业。

2.在岗表现

我校毕业生绝大多数思想好,工作态度好,道德品质好,工作积极踏实,勇于开拓,不断钻研,已成为所在单位的骨干。

我们对走上工作岗位的4000余名毕业生的抽样调查中发现,我校毕业生一进单位即能上岗工作,顶岗劳动,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其中700多人成为车间主要技术力量,有20人调到科室行政部门从事管理工作。

实践证明,我校向社会输送的毕业生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单位的振兴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他们用智慧和汗水向社会证明,职业学校的毕业生,爱岗敬业,扎实肯干。

职业教育前途广阔,有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

三、几点体会和思考

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出路问题是社会、家庭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系统的社会工程。

在目前情况下,在探索寻求这一问题得以完善解决的进程中,我校毕业生就业路子越来越宽,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1、办学宗旨明确。

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我们坚持扎实细致、灵活机动的办学方针,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

我们培养的学生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懂技术的新型人才。

在专业设置上我们本着服务适应性原则,可行性分析原则,我们先后开办了十八个专业。

我们与各用人单位和劳务市场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根据掌握的实际情况,我们对人才需求预测准确,专业设置较为合理,培养目标,办学体制,办学形式,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实际相适应。

2、有一个团结,开拓,创新,进取,热爱职教的领导班子。

由于职业技术教育的超前性,职业学校办学难度不小。

经费不足,社会不够重视,生源缺乏,毕业生难以安置,问题成堆,道路曲折。

学校领导在这些自然人为困难面前,没有气馁,以艰苦奋斗,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精神向困难挑战。

3、有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