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郑州市外国语中学中考四模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839634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50.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郑州市外国语中学中考四模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郑州市外国语中学中考四模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郑州市外国语中学中考四模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郑州市外国语中学中考四模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郑州市外国语中学中考四模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郑州市外国语中学中考四模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郑州市外国语中学中考四模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郑州市外国语中学中考四模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郑州市外国语中学中考四模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郑州市外国语中学中考四模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郑州市外国语中学中考四模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郑州市外国语中学中考四模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郑州市外国语中学中考四模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郑州市外国语中学中考四模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郑州市外国语中学中考四模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郑州市外国语中学中考四模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郑州市外国语中学中考四模化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郑州市外国语中学中考四模化学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郑州市外国语中学中考四模化学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郑州市外国语中学中考四模化学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郑州市外国语中学中考四模化学试题.docx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郑州市外国语中学中考四模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郑州市外国语中学中考四模化学试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郑州市外国语中学中考四模化学试题.docx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郑州市外国语中学中考四模化学试题

2021年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郑州市外国语中学中考四模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A.铜丝做导线B.氢气做燃料C.黄金做首饰D.石墨做笔芯

2.下列河南特产中能为人体提供丰富蛋白质的是(  )

A.原阳大米B.中牟西瓜C.黄河大鲤鱼D.新郑红枣

3.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贡献的中国科学家是

A.杨振宁B.屠呦呦C.张青莲D.袁隆平

4.下列物质中,既含有分子又含有离子的是

A.硫酸铜溶液B.医用酒精C.铜锌合金D.氨

5.下列图示操作正确的是

A.

稀释浓硫酸B.

液体读数

C.

测溶液的pHD.

蒸发食盐水

6.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营养素:

水、无机盐、糖B.合成材料:

聚乙烯、尼龙、蚕丝

C.合金:

不锈钢、硬铝、黄铜D.复合肥料:

尿素、硝酸钾、磷酸氢二铵

7.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熟石灰与氮肥混合研磨均会产生刺激性气体

B.煤、石油、天然气、酒精都是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

C.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D.SO2、NO2、CO都是大气污染物

8.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肥皂来清洗衣物,肥皂的主要成分是硬脂酸钠(C17H35COONa)。

下列有关硬脂酸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微观上看:

硬脂酸钠含有18个碳原子、35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和1个钠原子

B.从宏观上看:

硬脂酸钠分子是由碳、氢、氧、钠四种元素组成

C.从分类上看:

硬脂酸钠属于化合物

D.从质量上看:

硬脂酸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1

9.下列选项中,不利于培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是

A.宏观与微观:

品红在水中扩散,说明分子总在不断的运动

B.变化与守恒:

某物质R燃烧后生成Fe2O3和SO2,则R中一定含有铁元素、硫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模型与推理:

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但含氢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

D.探究与创新:

探究红砖粉是否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只需设计实验证明红砖粉能否改变反应速率即可

10.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能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铜、水和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A.O2B.SO2C.HC1D.NH3

11.实验室用30%的H2O2溶液配制5%的H2O2溶液,下列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偏浓的是

A.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B.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洒出

C.用量筒量取30%的H2O2溶液时俯视读数D.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洒出

12.在给定条件下,下列各项所示的物质间的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

B.

C.

D.

13.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

A.

用相等质量的氯酸钾制取氧气

B.

将水通电一段时间

C.

足量的锌、铁放入一定量的盐酸溶液中

D.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

14.接种疫苗是预防疾病的有效途径之一,疫苗生产时往往采用甲醛的水溶液进行灭活。

已知某甲醛(HCHO)水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则该溶液中甲醛的质量分数为

A.25%B.47.5%C.65%D.75%

二、填空题

15.“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其主要表现为肺部纤维化,呼吸功能受阻,此时可用于医疗急救的气体是______;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氧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16.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1)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中,常用活性炭去除水中异味,这是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____性。

(2)有些农村村民使用地下水作为生活用水,人们常用_________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17.“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

工业上用甲和乙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1)反应前后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______。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8.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当A中混有少是B时,可釆用______方法提纯A物质。

(2)t2℃时,将75gA的饱和溶液稀释为10%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______g。

(3)t1℃时,将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最分数A______C(填“等于”或“大于”或“小于”)。

19.密闭容器中盛有C2H4与O2的混合气体,点燃使其充分反应,生成CO的同时得到8.8gCO2和5.4gH2O。

则参加反应的C2H4的质量为______,该反应方程为______,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将该可燃物燃烧的大火扑灭,灭火的原理是______。

20.请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说明了什么问题______。

(2)为什么H2O、H2O2、KClO3和KMnO4等物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反应生成氧气______。

21.将金属R(化合价为+2价)的粉末放入盛有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后过滤,得到固体甲和溶液乙,若反应前后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不变,则:

(1)R可能是什么金属并说明原因______。

(2)分析固体甲的成分______。

(3)写出上述的其中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

三、推断题

22.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F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一”表示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一”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其中A、C、D、E、F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B、C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氧化物;D常用于制玻璃、造纸、纺织等工业,E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则请写出:

(1)C转化为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F与E发生反应的微观实质______。

(3)B和C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______。

四、实验题

23.下图是实验室制取O2,并验满O2的实验组合装置。

(1)写出用此气体发生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请将B装置图中的导管补画完整________。

(3)此实验中用到了氧气的哪些性质________?

24.实验室可利用下图实验装置制取纯净、干燥的CO,然后用CO还原Fe2O3并检验气体产物。

已知CO发生装置中的反应为:

H2C2O4

H2O+CO2+CO↑。

(1)写出B装置的玻璃管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要达到实验目的,装置由左到右的依次连接顺序为:

A、C、D、B、E,请按次序写出C、D、E中所盛溶液的名称______。

五、综合应用题

25.酸、碱、盐种类繁多,与人类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关系十分密切。

(1)碱有相似的性质,因为不同的碱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______〔填字母)。

a.OH-b.H2c.H+d.H2O

(2)检验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可以选用的酸类试剂是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后的滤液,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并用pH传感器连续监测,得到如下曲线图:

①在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的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②BC段pH不变的原因______。

(4)氯化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盐,为除去某粗盐水中的CaCl2、MgC12、Na2SO4杂质,得到NaCl固体,某化学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写出上述过程中没有氯化钠生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②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加入过量碳酸钠所发生的反应实质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③写出溶液乙中含有的杂质并将此方案补充完整______。

(5)向50g稀盐酸中加入50g的碳酸钠溶液,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97.8g,求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分数______。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A、用铜丝做导线,是利用了铜的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利用物理性质,故A错误;

B、氢气做燃料,是利用氢气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利用化学性质,故B正确

C、用金做首饰,不需要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属于利用物理性质,故C错误;

D、用石墨制做铅笔芯,是因为石墨质软,刻划时容易留下痕迹,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区分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是看这条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2.C

【解析】

【详解】

A、原阳大米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

B、中牟西瓜中富含维生素、糖类,故选项错误;

C、黄河大鲤鱼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正确;

D、新郑红枣中富含维生素、糖类,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食物中所含主要营养元素需要识记,否则无法答题。

3.C

【解析】

【详解】

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贡献的中国科学家是张青莲,C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C。

4.A

【解析】

【详解】

A、硫酸铜溶液中,既有硫酸铜又有水,硫酸铜是由硫酸根离子和铜离子构成的物质,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所以硫酸铜溶液中既有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又有水分子,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B、医用酒精是酒精的水溶液,酒精和水分别是由酒精分子和水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铜锌合金中的铜、锌均属于金属单质,分别是由铜、锌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氨是由氨气分子构成的物质,氨中只有氨分子,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择A;

5.D

【解析】

【详解】

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離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爆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6.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常见的营养素有糖类、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水、油脂,故说法错误。

B、聚乙烯、尼龙属于合成材料,蚕丝属于天然材料,故说法错误。

C、不锈钢、硬铝、黄铜分别是铁的合金、铝的合金、铜的合金,故说法正确。

D、尿素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硝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磷酸氢二铵中含有磷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说法错误。

故选:

C。

7.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熟石灰与铵态氮肥混合研磨会产生刺激性气体,故错误。

B、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酒精不是,故错误。

C、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比如一氧化碳,故错误。

D、SO2、NO2、CO都是大气污染物,故正确。

故选:

D。

8.C

【解析】

【详解】

A、从微观上看,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根据硬脂酸钠的化学式C17H35COONa,一个硬脂酸钠分子中含有18个碳原子、35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和1个钠原子,选项A不正确;

B、从宏观上看,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根据硬脂酸钠的化学式C17H35COONa,硬脂酸钠是由碳、氢、氧、钠四种元素组成的,选项B不正确;

C、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

从分类上看,硬脂酸钠是由碳、氢、氧、钠四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选项C正确;

D、根据硬脂酸钠的化学式C17H35COONa,从质量上看,硬脂酸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2×18)∶(16×2)=27∶4,选项D不正确。

故选C。

9.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品红在水中扩散,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选项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后有铁、硫、氧元素,反应前已有氧元素(氧气),故R中一定含有铁元素和硫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选项正确;

C、酸为电离出的阳离子均为氢离子,故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但含氢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如水中也含氢元素,但不是酸,选项正确;

D、催化剂要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能改变反应速率,故实验还需验证红砖粉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是否不变,选项错误。

故选D。

【点睛】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质量均不变。

催化剂要求“两不变、一改变”。

据此解答。

10.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元素守恒,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前有铜、硫、氧、氢四种元素,故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所含元素应为这四种元素之中,氧气没有刺激性气味,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故选B。

【点睛】

反应前不含氯元素和氮元素,据此解答。

11.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用量筒取水时仰视读数导致量取的水偏大,溶剂偏大,使质量分数偏小,不符合题意;

B、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有少量洒出不影响溶液的质量分数,不符合题意;

C、用量筒量取30%的H2O2溶液时俯视读数导致所取H2O2溶液偏少,即溶质偏少,质量分数偏小,不符合题意;

D、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洒出导致溶剂变少,溶液质量分数偏大,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量筒俯视读数导致所取液体实际比读数小,仰视读数导致所取液体实际比读数大。

12.A

【解析】

【分析】

【详解】

A、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四氧化三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选项正确;

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而非氢气,选项错误;

C、铜的金属活动性在氢后,故铜与硫酸不反应,选项错误;

D、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钠,硝酸钠与碳酸钙不反应,选项错误。

故选A。

【点睛】

盐和盐之间要想发生复分解反应,不仅要求生成沉淀、气体或水,还要求两种反应物盐均为可溶。

13.C

【解析】

【详解】

A、用相等质量的氯酸钾制取氧气,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加入二氧化锰的反应速率比不加二氧化锰的反应速率快,相等质量的氯酸钾分解,两种情况下产生氧气的质量相等,A选项生成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图像关系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元素守恒可知水分解生成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

,图中氢气与氧气的质量关系为2:

1,B选项气体质量与时间的关系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锌的活泼性比铁的活泼性强,与相同的盐酸反应,锌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比铁快,锌、铁足量的情况下,盐酸的量相同且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锌先达到最大质量,铁后达到最大质量,C选项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图像关系正确,符合题意;

D、加热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逸出,固体的质量不断地减小,高锰酸钾完全反应后,不再产生气体,固体的质量不再变化,不会减小到0,D选项固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图像关系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A

【解析】

【详解】

甲醛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

8,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

8,当甲醛水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时,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10%-80%=10%,则该溶液中甲醛的质量分数为:

故选择A;

15.    氧气(或O2)    Al2O3

【解析】

【分析】

【详解】

(1)氧气有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的用途,故氧气可用于医疗急救。

(2)地壳中元素含量前四位由大到小依次为氧、硅、铝、铁,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与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化学式为Al2O3。

【点睛】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为铝,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为氧。

16.    吸附    肥皂水    加热煮沸

【解析】

【详解】

(1)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中,常用活性炭去除水中异味,这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

(2)有些农村村民使用地下水作为生活用水,肥皂水加入到硬水中产生大量浮渣,泡沫较少,肥皂水加入到软水中,浮渣少,产生大量泡沫,人们常用肥皂水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17.    氮元素    

【解析】

【分析】

【详解】

(1)该反应有单质氧气参加反应,又有单质氮气生成,该反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都是+1价,氢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氧元素、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氧元素由0价变为了-2价,氮元素由-3价升高为0价,所以反应前后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氮元素,故填:

氮元素;

(2)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氨气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氮气,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

18.    降温结晶    175    大于

【解析】

【详解】

(1)根据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知,A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影响较大,B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故A中混有少是B时,可釆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物质,故填降温结晶;

(2)t2℃时A的溶解度为50g,则75g饱和的A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m=25g,则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的质量为:

25g÷10%=250g,则需加水的质量为:

250g-75g=175g;

(3)t1℃时,将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A的溶解度增大,但溶质和溶剂的质量都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变;C的溶解度减小,溶液依然是饱和溶液,但有晶体析出,溶质的质量减小,溶剂的质量不变,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大于C;

19.    4.2g    

    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同时隔绝空气

【解析】

【详解】

C2H4与O2混合点燃,反应后生成CO、CO2、H2O,有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中的氢原子全部来源于C2H4,故参加反应的C2H4的质量为:

;反应生成的CO2中C元素的质量为:

,则一氧化碳中C元素的质量为:

,反应生成的CO的质量为:

;反应后CO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故参与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

1.6g+6.4g+4.8g=12.8g;参加反应的C2H4与O2的质量比为:

4.2g:

12.8g=21:

64,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28:

32=7:

8,故分子个数之比为:

,故该反应的反应方程式为:

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将该可燃物燃烧的大火扑灭,因为水本身不燃烧,覆盖在可燃物的表面,吸收大量的热,使可燃物的温度急剧降低到着火点以下,而且产生的水蒸气覆盖在可燃物的表面,也起了隔绝空气的作用,故其灭火原理是:

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同时隔绝空气;

20.    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现象越剧烈(或反应物浓度不同,反应现象不同,合理即可)    物质中均有氧元素

【解析】

【分析】

【详解】

(1)氧气中氧气浓度比空气中氧气浓度大,导致铁燃烧的现象在氧气中更剧烈,故结论是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现象越剧烈(或反应物浓度不同,反应现象不同,合理即可)。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氧气由氧元素组成,H2O、H2O2、KClO3和KMnO4中均有氧元素,均可生成氧气。

【点睛】

反应浓度不同,反应现象不同。

21.    锌    一定含银和铜,可能含有锌    

(或

【解析】

【分析】

【详解】

(1)设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r,则根据

,若反应前后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不变,则64<r<216,则R可能是锌,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硝酸锌和银,再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

(2)反应前后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不变,则锌已与硝酸铜反应,硝酸银已全部反应,则固体甲一定含银和铜,可能含有锌。

(3)上述的其中一个化学方程式为

(或

)。

22.    2NaOH+CO2===Na2CO3+H2O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    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解析】

【分析】

根据提示,D常用于制玻璃、造纸、纺织等工业,则D是碳酸钠;D碳酸钠和C可以互相转化,B、C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氧化物,且可以互相转化,故C是二氧化碳,B是一氧化碳;A可以转化为B、C,故A可以是碳或氧气;D可以转化为F,F还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则F是一种碱,故F是氢氧化钠;E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则E溶液呈酸性,A、C、D、E、F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故E是一种酸。

【详解】

(1)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E和F是酸碱中和反应,该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

(3)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故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23.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氧气具有助燃性

【解析】

【详解】

结合图中实验室制取O2,并验满O2的实验组合装置可知:

(1)该发生装置为固液不加热型发生装置,选择双氧水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制氧气的原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进行收集,图中B装置图中的导管应该是长导管进气,短导管排出,带火星的木条置于短导管的一端验满,则补充完整的装置图为

(3)此实验中用收集氧气利用的是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的性质;用带火星的木条置于短管口,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经收集满,氧气的验满用到的是氧气的助燃性。

24.    3CO+Fe2O3

2Fe+3CO2    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澄清石灰水

【解析】

【分析】

一氧化碳的制备过程中生了二氧化碳气体,会影响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气体产物二氧化碳的检验,故应先除去二氧化碳气体,并检验气体是否除尽,再通入与氧化铁反应,后检验气体产物二氧化碳的生成,最后需要对一氧化碳进行尾气处理。

【详解】

(1)B装置中为一氧化碳高温还原氧化铁的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反应方程式为3CO+Fe2O3

2Fe+3CO2。

(2)根据上述分析,C瓶应为除去CO中的CO2,故C中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D瓶应为浓硫酸,除去水;E瓶应为检验气体产物CO2,故E中溶液为澄清石灰水。

【点睛】

一氧化碳的制备过程中生成二氧化碳,影响后续实验,故在高温还原之前应先除去二氧化碳并检验是否除尽。

25.    a    稀盐酸(合理即可)    先产生气泡,后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钙,均呈中性    Ba(OH)2+MgCl2=Mg(OH)2↓+BaCl2(或Ba(OH)2+Na2SO4=BaSO4↓+2NaOH、Na2CO3+Ba(OH)2=BaCO3↓+2NaOH)    CO32-+Ca2+=CaCO3↓(或CO32-+Ba2+=BaCO3↓)    溶液乙中杂质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可加入适量稀盐酸至溶液pH=7除去    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

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50g+50g-97.8g=2.2g

可得x=5.3g

故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解析】

【分析】

【详解】

(1)碱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碱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氢氧根离子,故选a。

(2)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即检验是否存在碳酸钠,可以选用的酸类试剂有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加入过量的酸,若产生气泡,则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反之,则未变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