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证书考试复习提纲心理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845519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证书考试复习提纲心理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教师证书考试复习提纲心理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教师证书考试复习提纲心理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教师证书考试复习提纲心理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教师证书考试复习提纲心理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教师证书考试复习提纲心理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教师证书考试复习提纲心理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教师证书考试复习提纲心理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教师证书考试复习提纲心理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教师证书考试复习提纲心理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教师证书考试复习提纲心理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教师证书考试复习提纲心理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教师证书考试复习提纲心理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教师证书考试复习提纲心理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教师证书考试复习提纲心理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教师证书考试复习提纲心理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教师证书考试复习提纲心理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教师证书考试复习提纲心理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教师证书考试复习提纲心理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教师证书考试复习提纲心理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证书考试复习提纲心理学.docx

《教师证书考试复习提纲心理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证书考试复习提纲心理学.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证书考试复习提纲心理学.docx

教师证书考试复习提纲心理学

教师证书考试复习提纲--心理学

引用

教师证书考试复习提纲--心理学

第一章

1、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心理过程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4、理论心理学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5、应用心理学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6、普通心理学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及其规律

实验心理学是在实验控制条件下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社会心理学研究群体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比较心理学研究动物的心理和行为规律

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

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

9、冯特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10、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标志

11、冯特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12、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弗洛伊德创立的

13、行为主义创立的标志是1914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出版了《行为:

比较心理学导论》一

书,由此他被称为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14、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精神分析学派,“第二大势力”是指行为主义学派,“第三大势力”是指人本主义学派。

15、心理学可分为理论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

16、理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心理学方法论、身心问题、心理的生理基础、心理的起源

17、科学的三大特征是客观性、可验证性、系统逻辑性

18、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历史渊源、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决定了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属性。

19、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心理学研究的根本指导思想、

20、在心理学研究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教育性原则

21、观察法可以分为参与观察法与非参与观察、现场观察与情景观察、长期观察与短期观察、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

22、观察法要有效,就要特别注意有明确观察目的、随时记录、利用现代手段、每次时间不宜过长

23、实验法就是要在保持其他因素恒定的前提下研究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和变化的规律、

24、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

25、在实验室实验研究中,主要要控制实验情境、控制被试、控制实验刺激、控制被试的反应。

26、调查法可分为一般调查法和专题调查法、事实特征调查和征询意见调查、结构式调查和非结构式调查、访谈法、邮寄问卷法和电话调查法等

27、调查法的缺点是被调查者可能故意不作真实回答、封闭式的问题损失数据有效性、问题措词不易确定

28、一般研究法主要包括实验和研究设计、对数据的统计处理、、逻辑思维法

29、心理学发展的历史分为孕育阶段和确立阶段。

30、冯特对心理学的历史功绩主要有创立心理学、建立实验心理学、建立心理学专业队伍。

31、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分为显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32、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包括潜意识理论、梦的解释、泛性论

第二章

1、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感觉属于信息的输入和登录

2、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思维属于信息的演算。

3、主要收集声音和身体平衡位置信号的感觉器官是耳朵。

4、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强度,称为绝对阈限。

5、当物体移到100米远处,视网膜上的像相应缩小到距我们1米远时大小的1/100,但是

我们知道该物体的大小没有太大变化,称为大小恒常。

6、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注意。

7、人根据任务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称为注意的转移。

8、以动作、技巧为内容的记忆是运动记忆。

9、根据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以把记忆分成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

10、又可以称为实践思维是动作思维。

11、按照思维结果的新颖性,可以把思维分成受制思维和创造思维。

12、感觉器官除了感受光波、声波、气味、滋味以外,还可以感受温觉、痛觉和触觉。

13、在“群魔殿”的多水平信息加工认知模型中,参与信息加工的有映象小鬼、特征小鬼、认知小鬼、决策小鬼。

14、注意具有以下功能:

选择、保持、调节、监督。

15、容易引起无意注意的物体是刺激物是新奇的、刺激物亮度增加、刺激物发生相对运动、刺激物符合需要。

16、注意的基本品质是注意范围、注意稳定性、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分配。

17、影响注意品质的因素有动机、神经系统的特点、后天的训练、兴趣、刺激物的特点

18、自动加工不需要大量注意资源、加工模式难以改变。

19、控制加工受资源量限制、不能同时进行多项作业。

20、以下以表象的方式编码的是形象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21、长时记忆的编码方式是语义编码和表象编码。

22、遗忘的发生是由于记忆痕迹消退、信息的干扰、意识的抑制。

23、以下关于定势描述正确的是一种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凭借以前的经验看问题、有时有助于较快解决问题。

24、眼睛的适宜刺激是光波。

25、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都是衡量感受器灵敏性的指标。

26、注意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

27、注意是一种有限的资源。

28、心理学家用间接测量的方法来研究内隐记忆。

第三章

1、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是兴趣。

2、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性格。

3、观察学习的提出者是班杜拉。

4、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的是荣格。

5、编制16人格因素问卷的是卡特尔。

6、以下能够测定12种人格特质的问卷是Y-G人格测试。

7、不爱与人交往、有孤独感,动作显得缓慢、单调、深沉的特征属于抑郁质。

8、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是安静型。

9、在比纳-西蒙智力测验中,每完成一个题目代表几个月的智龄?

2个月。

10、信念是被意识到个性倾向性、洞察事物的出发点、判断事物是非曲直的准则、具有自觉性和独立性、是由认识、情感、意志构成的融合体。

1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类的需要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12、行为主义人格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华生、斯金钠、班杜拉

13、以下属于投射测验的是罗夏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儿童统觉测验

14、信度包括再测信度、等值信度、分半信度。

15、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活泼型的特点是强、、平衡、灵活。

16、在心理学中的个性和人格同一概念。

17、主题统觉测验属于完成法的投射测验。

18、画人测验属于表达法的投射测验。

19、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不是同步的。

20、韦克斯勒智力量表包括语言与操作两个部分。

第四章

1、针对某一方面的心理发展通过在同一时段内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比较,迅速找到差异所在的方法,称为横向比较研究

2、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对相同的被试组进行反复跟踪调查的研究方法是纵向跟踪研究。

3、将隶属于不同文化群体的儿童的一种或多种行为或能力模式加以比较,这种研究方法是跨文化研究。

4、揭示儿童认知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的“发生认知论”的创始人是皮亚杰。

5、平衡化指的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其目标指向是达到最佳的平衡状态。

6、在《超越IQ》一书中提出智力的三元理论的是斯腾伯格。

7、乔姆斯基提出的语言获得理论是先天决定论。

8、发展的主要内涵是发展是有顺序的、不可逆的;能够保持相当长时间的变化;使个体产生更有适应性、更高效的行为;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9、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是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10、心理发展的研究主题主要有认知、语言、情绪、社会性、个性。

11、横向比较研究的缺点是一致性效应和很难控制影响发展的因素。

12、纵向跟踪研究的缺点是投入较大、会有被试流失、时代变迁效应。

13、皮亚杰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认知结构的构建和再构建是认知发展的本质所在;儿童认知发展取决于认知结构的发展水平。

14、传统的观点认为,儿童的智慧发展受到以下哪些因素影响?

成熟、经验、社会环境。

15、语言的构造包括三个部分语音、语法、语义。

16、语言的发展包括以下阶段A、牙牙语阶段B、单词语阶段C、双语或三词组合阶段D、完整句阶段

17、语言能够影响人的人际交往、认知、自我调节、社会化。

18、自我意识包括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控制。

19、个体早期的心理发展对人的一生有深远的影响。

20、提出“成功智力”概念的是斯腾博格

21、提出七种智力的是加德纳

22、智力的PASS模型是戴斯提出的。

23、心理学将对自身认知活动有所意识的能力称为元认知。

24、面部表情受生物遗传的因素影响很大。

第五章

1、布卢姆将认知目标由低到高分为哪六个层次?

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2、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布卢姆)、认知学习分类理论(加涅)、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奥苏贝尔)、头脑风暴法(奥斯本)

3、加涅的分类理论将认知学习分为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

5、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

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发现法。

6、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教学监控能力。

7、根据布登的教学年限划分,成熟阶段是第五年。

8、品德态度的形成包括以下阶段顺从、认同、内化。

9、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A,B,C,D)

A、教学目标B、教学内容C、教学对象D、教学媒体

10、教学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目标、策略、评价。

11、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领域包括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12、教学媒体包括投影、录象、计算机、黑板、图片。

13、行为主义教学观把学习看成经验的联结或操作的变化、通过练习和刺激反应式的强化来实现的、学习效果表现为外部的变化、教学的目的是传授知识技能体系。

14、华莱士将问题解决描述为哪四个步骤准备、孕育、明朗、验证。

15、创造性思维表现为思维的独创性、发散性、灵活性、突发性。

16、教师的职业心理特征表现为热爱学生、善于启发、勤学敬业、以身作则。

17、优秀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表现为个人成就感、认为从事教学活动很有价值、对学生有正向的期望、对学生的学习负有责任。

18、教学设计中、教师了解不同的学生特定有效的学习方式可以改进教学设计质量。

19、应用讲授法,教师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结。

20、“道德两难论”是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问题的重要方法。

第六章

1、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变化的学者是斯金纳。

2、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变化的是哪位学者?

奥苏贝尔。

3、提出“学习风格”概念的学者是塞伦。

4、一个联结的使用,会增加这个联结的力量,是指应用律。

5、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成正强化和负强化。

6、金布尔关于学习的定义是

A、学习的结果是学习的主体要发生持久的变化

B、学习是发生外在行为和内在心理的变化

C、学习是一种活动过程

D、学习需要练习

E、学习要受到强化

7、潘菽在《教育心理学》中根据内容和结果将学习分为:

A、知识的学习B、技能与熟练的学习C、心智的、以思维为主的能力的学习

D、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学习

8、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有:

A、生理性要素B、认知要素C、情感要素D、意志要素E、社会性要素

9、联结论的主要特征是:

A、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B、联结是直接的、无中介的,是靠尝试错误而建立的

C、强调对学习过程的客观研究

10、桑代克总结的主要学习规律是(A,B,C)

A、效果律B、练习律C、准备律

11、斯金纳总结出的规律包括:

A、习得反应B,条件强化C,泛化作用D、消退作用

12、正强化的方法包括:

A、奖学金B、对成绩的认可C、表扬D、改善学习E、给予学习和成长机会

13、“学”主要指获取知识技能,“习”主要指巩固知识技能。

14、桑代克认为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

15、金布尔认为学习是由强化练习引起的潜在反应能力的较为持久的改变。

16、在知识、技能、行为方面的临时性变化不是学习。

17、物种的先天倾向和由集体成熟引起的变化不是学习。

18、凡是教学效果好的老师,都会有意识和无意识地对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认真的研究。

第七章

1、个体根据外在的信息和线索来对自己或他人的内在状态或行为原因进行解释与推测的

过程是归因。

2、人们对人或事物所持有的一套比较笼统、概括、固定的看法,并以这种看法作为评价人或事物的依据:

刻板印象效应

3、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是能力。

4、在影响人际吸引中“近水楼台先得月”是属于以下哪种因素的作用?

熟悉性和临近性

在非对抗性态度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之产生一致性,称为暗示。

5、看到别人穿时装,自己也去买来穿上,属于模仿。

6、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是社会抑制。

7、个体具有社会化的可能性主要是因为:

A、有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B、有超越本能的学习能力

C、有较长的依赖生活期D、有掌握语言的潜在能力

8、印象具有以下特点:

直接性、稳固性、综合性。

9、态度改变的方法有劝导宣传法、群体影响法、活动参与法、角色扮演法。

10、利他行为具有以下特征

A、以利他为目的B、自愿C、不期望回报D、会有一定的付出或损失

11、以下属于非紧急情况下的利他行为是

A、给老人让座B、帮助同学补习功课C、抢救落水儿童D、与持枪歹徒搏斗

12、战争、恐怖活动属于

A、紧急情况下的利他行为B、非紧急情况下的利他行为

C、手段性侵犯行为D、目的性侵犯行为

13、影响个体从众的因素主要有

A、群体个数B、群体凝聚力和群体吸引力C、成员在群体中的地位D、人的心理特点E、群体的性别比例

14、群体决策的缺点有

A、多方面收集信息B、利用集体智慧C、增加群体凝聚力D、费时费力E、议而不决

15、就被帮助者而言,老人和孩子比较容易得到他人帮助。

16、穿着、行为古怪的人不容易得到帮助。

17、攻击性强的人比安分守己的人容易产生侵犯性行为。

18、家长具有很强的暴力倾向,子女相对来说也比较容易对人采取侵犯性行为。

第八章

1、我们常说的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其标准是根据心理健康三层面中哪一层的标准?

A、非病状态B、良好适应状态C、理想状态D、正常状态

2、关于团体心理辅导的论述以下哪一条是不对的

A、团体心理辅导可细分为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等

B、团体心理辅导工作效率高,是适合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式

C、团体心理辅导活动适合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活动的主持者应受过相应的培训

D、团体辅导是一种一对多的心理辅导方式

3、自卑感问题是按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哪种标准来划分的?

A、问题的内容B、内在心理根源C、特定发展时期和阶段D、问题的性质

4、关于自卑感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自卑的人热衷于与人比较,而对自己的期待却很低

B、自卑的人往往对自己缺乏客观、清醒的认识,无法悦纳自己

C、自卑的人容易产生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

D、对成败进行正确的归因是处理自卑问题的方法之一、

5、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学习动力是

A、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期待B、学习兴趣和远大的理想

C、教师的期待和远大的理想D、教师的期待和家长的期待

6、张春兴认为心理健康的条件有

A、情绪较稳定B、乐于工作C、能与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并乐于和他人交往

D、对自己有适当的了解,并悦纳自我E、对环境有适切的认识、能切实有效地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

7、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适宜采用:

A、诊疗模式B、发展模式C、教育模式D、文化模式

8、关于心理测试的论述以下正确的有:

A、心理测试可以集体进行,也可以一对一进行

B、心理测试的目的可以是科研和调查,了解学生心理状况、

C、心理测试的目的可以是筛查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做好预防工作、:

D、心理测试的目的可以是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宣传作用、

9、造成学生学习问题的可能原因有:

A、学习习惯和方法不良B、学习动力缺失C、学业压力和考试焦虑

D、亲子关系问题E、学业不适应

10、对于学习习惯的建立,以下哪几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

A、基本学习习惯不良多始于小学、

B、家长的“陪读”会造成孩子在学习上对家长的依赖、

C、不良学习习惯的扭转和改变不是很难的事、

D、行为强化技术是改变不良学习习惯的一项重要技术、

E、学习习惯的改变和确立要趁热打铁,趁学生有改变的兴趣,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面改变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建立好的学习习惯、

11、在职业压力模式中,所谓的“组织外的压力”包括

A、家庭问题B、生活危机C、财务问题D、生涯发展

12、心理健康的定义之一是:

一种生活适应良好的状态。

13、心理治疗原则上不主张多用药。

14、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育模式改善了原先心理咨询较为被动的工作方式。

15、文化模式正成为学校心理键康教育工作的一个新趋势。

16、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按内容分,可将问题分为:

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自我管理问题、自我发展问题等。

17、对于有一次自杀经历的人,我们应该充分估计其再度自杀的可能性。

18、若有学生目睹了其他学生自杀,我们应该通过个别或集体咨询形式对他们进行危机干预。

19、营造校园文化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种重要方法。

20、严重的精神障碍必须交精神科医生处理。

11:

42|添加评论|发送消息|固定链接|查看引用通告(0)|写入日志|图书12月4日

设计学概论试题与答案

第一章设计的内涵

 思考题答题要点

1."设计"(Design)的本义是什么?

  设计(Design)源于拉丁文Designave,其本义是"徽章、记号",即事物或人物得以被认识的依据或媒介,在中国,设计最初是分开使用的,"设"指预想、策划,"计"指特定的方法策略等。

2.不同的学者对设计的理解提出了哪些较有代表性的观点?

  设计是人类的行为;

  设计的本质是人为事物;

  设计是人类生活方式的设计。

3.如何理解设计的内涵?

  我们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设计的内涵:

  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design最基本的意义是计划乃至设计,即心怀一定的目的,并以其实现为目标而建立的方案,这个界定几乎涵盖了人类有史以来的一切文明创造活动,其所蕴含着的构思和创造性行为过程,则是现代设计的内涵和灵魂;

  从狭义的角度来理解,design特指在一般的计划和设计中,对构成艺术作品的各种构成要素,在各部分之间或者部分与整体的结构关系上,组织成为一个作品的创意过程。

4.如何理解艺术与设计的关系?

  ①对"艺术"《辞海》解释为:

"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为特性珠把握和反映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

即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现实和表现情感理想,在想象中实现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互相对象化。

具体说,它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反映,也是艺术家知识、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

"

  ②设计虽然超越了纯艺术,存在于设计、生产或制作的全过程,和技术、材料、工艺、市场、消费、等因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但它与艺术创作并不能截然分开,设计师的设计至始至终总是要考虑到具体设计对象,根据生产技术条件和制作技艺的可行性,而进行创造性工作,这个创造性过程始终与审美发生联系。

5.什么是设计的形式?

它包括哪些因素?

  设计的形式指形态、色彩、肌理等外在造型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形式受到实用功能的制约,同时又对认知功能和审美功能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①形态:

通常指某种特定的外形,即物体在空间中的特定形态。

物体的形态特征是我们区别不同物体的依据,这里的形态概念既指设计物外形,也包括设计物内在结构,是设计物的内外要素的统一的综合体,构成形态的基本形式有点、线、面、体等;

设计物的形态创造要善于运用变化与统一,韵律与节奏,主从与响应、过渡与均衡、对比与协调、比例与尺度、比拟与联想等多种造型手法,以达到传达视觉信息的目的。

  

  ②色彩:

即颜色,物体在有选择地吸收、反射、透射色光的时候,由于物体的物理性质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色彩。

  ③肌理:

肌理是表达人对设计物表面纹理特征的感受。

一般认为,肌理与质感是同义词,对设计的形式因素来说,当肌理与质感相联系时,它一方面是作为材料的表现形式而被人们所感受,另一方面则体现在通过先进的工艺手法,创造新的肌理形态,不同的材质,不同的工艺手法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肌理效果,并能创造出丰富的外在造型形式。

6.如何理解设计的功能?

  《辞海》中对"功能"是这样解释的:

"一为事功和能力,二为功效、作用"。

设计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①实用功能:

即是通过将设计思想转化为设计物,以满足人的种种物质需要,即重在体现设计物的实用价值;

  ②认知功能:

即通过视觉、触觉、听觉等感觉器官接受来自物的各种信息刺激,形成整体认知,从而产生相应的概念;

  ③象征功能:

象征功能传达出设计物"意味着什么"的信息内涵,如,一辆汽车的豪华程度,不仅表现了它在实用功能方面的进步和完善,同时,还是汽车使用者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象征;

  ④审美功能:

即设计物内在和外在形式唤起的人的审美感受,以满足人的审美需求,体现了设计物与人之间的精神关系。

物在使用过程中是否能唤起人的美感,是判断其是否具有审美功能的依据。

在某一设计物中,实用功能、认知功能和审美功互相渗透、互相联系,而不能截然割裂;由于设计物实用目的的差异,它们凝聚于设计中的比例会有所不同,如对于商品包装来说,轿车的认知功能和审美功能比卡车显得更为重要,这种比例的大小,并不表示次要地位的功能可有可无,而仅仅是显示了相对于其它功能的次要地位。

第二章 设计的分类

思考题答题要点

1.什么是视觉传达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VisuclCommunicationDesign)是指利用视觉符号来传递各种信息的设计。

设计师是信息的发送者,传达对象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