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羌中学课堂模式说明.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849421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若羌中学课堂模式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若羌中学课堂模式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若羌中学课堂模式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若羌中学课堂模式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若羌中学课堂模式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若羌中学课堂模式说明.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若羌中学课堂模式说明.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若羌中学课堂模式说明.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若羌中学课堂模式说明.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若羌中学课堂模式说明.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若羌中学课堂模式说明.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若羌中学课堂模式说明.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若羌中学课堂模式说明.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若羌中学课堂模式说明.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若羌中学课堂模式说明.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若羌中学课堂模式说明.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若羌中学课堂模式说明.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若羌中学课堂模式说明.docx

《若羌中学课堂模式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若羌中学课堂模式说明.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若羌中学课堂模式说明.docx

若羌中学课堂模式说明

若羌县中学语文学科“生本教育”模式六环节说明

(常规课40分钟)

一、明确目标(4分钟)

1.课前三分钟(3分钟)

课代表安排,每节课由一位同学进行课前三分钟,形式可多样,如演讲、典故等均可,结束后由老师或其他学生给予适当的点评(评语要精练)。

2.出示学习目标及自学指导(1分钟)

将课前准备好的学习目标以黑板板书或以多媒体的形式出示给学生,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目标的设置需要紧扣本课的重难点。

自学指导是以黑板板书或多媒体的形式出示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的设置需要明确自学内容、自学方法及自学时间。

自学指导的设计要层次分明、言简意赅。

二、自主学习(8分钟)

学生独立学习,根据自学指导完成学习任务。

在自学时可将自己得出的结论写在书上,并把自己的疑问圈画出来。

教师观察课堂,关注学生进度。

三、小组探究(5分钟)

学生通过小组交流,成员之间相互解答自主学习中的疑惑,来深化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使得小组内达成一致,为展示作准备。

以《爱莲说》为例,探究问题从四个不同层次进行: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2)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

(3)作者将莲花誉为“花中君子”,请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当具有哪些品质?

(4)作者爱莲,仅仅写莲不就行了吗?

为什么要写菊和牡丹呢?

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方法?

小组长可根据小组成员的语文水平,将这四个问题合理分配,并组织成员有序讨论,确保人人参与交流。

老师也可参与个别小组的讨论,适时点拨。

四、展示提升(15分钟)

各小组用口答、板书或其他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展示交流。

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使学生在交流展示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活跃思维,交流看法,提高审美情趣。

教师要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醒学生仔细聆听做好记录,并且要及时纠错、补充和点评;对于不同的意见,要集思广益,进行纠正补充。

五、课堂检测(5分钟)

教师紧扣学习目标设置检测题,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代表在黑板上完成检测题,其余学生做在课堂练习本上。

检测题的设置要围绕学习目标,由浅入深,具有梯度,多关注学困生。

六、矫正达标(3分钟)

小组内互相批改检测题,由学生讲解,在学生讲不透的情况下,请教学生专家组,老师及时点拨。

矫正达标后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习目标是否一一完成,以达到堂堂清的效果。

围绕本节课的重难点,设计难易程度适中、题量较少的家庭作业,对本课知识进行巩固、延伸。

 

若羌县中学数学“生本教育”模式六环节说明

(常规课40分钟)

一、明确目标(2分钟)

1、出示学习目标(1分钟)

将学习目标出示在黑板或者投影上使学生从开始上课就明确学习目标和方向。

学习目标要围绕所学内容的重难点体现出三维性。

2.出示自学指导(1分钟)

将自学指导出示在黑板或者投影上,让学生知道自学什么,怎么自学,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检测等,做到心中有数。

二、自主学习(8分钟)

学生根据自学指导,安静地自学,勾画重点。

如有疑问标记出来,准备在接下来的小组探究环节中进行讨论、探究。

三、小组探究(5分钟)

学生对于不懂的问题进行小组间的交流、讨论、探究,必要时进行操作实践。

组员的疑难问题在小组内解决,小组共同的疑难将留在展示环节进行全班交流。

比如:

八年级《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利用绳子,小组共同探究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对于可能出现的疑难问题,小组先进行探究,共同的问题在全班进行展示交流。

小组可以各抒己见,集思广益,最终确定出共同的意见,以小组为代表进行第四个环节“展示提升”。

四、展示提升(12分钟)

小组共同上台展示或派代表作答。

小组在展示时要做好分工。

如果是6人小组,可以这样分工:

1号同学负责读题,分析题意;2号同学负责说解题思路;3号同学负责写解题过程;4号同学负责总结,提问;5号同学负责拓展延伸;6号同学负责答疑解惑。

如果是4人小组,可以这样分工:

1号同学负责读题,分析题意、说解题思路;2号同学负责写解题过程;3号同学负责总结,提问,拓展延伸;4号同学负责答疑解惑。

教师讲到关键处,以学定教,对于可能出现一题多解、开放性思维等情况的问题,教师要做适时的引导,鼓励学生进行质疑、辩解、回答。

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不必急于解答,交给课堂消化,鼓励学生思维最大程度地碰撞,引导学生最大程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五、课堂检测(8分钟)

课堂检测题的设计要做到低起点、多层次,有必做题,有选做题,有时还有思考题。

学生独立完成检测作业,老师鼓励必做题做完的学生做选做题或思考题,了解哪些同学真正做到了“堂堂清”。

通过典型例题的训练来强化知识点的应用,使教师全面掌控学生学习的效果,为最后一个环节“矫正达标”作准备。

六、矫正达标(5分钟)

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课堂检测和矫正达标环节,能够让教师对所有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有所了解,继而解决存在的突出性、共性问题,实现全员达标。

结合本课重难点布置适量作业。

 

 

若羌县中学英语学科“生本教育”模式六环节说明

(常规课40分钟)

一、明确目标(4分钟)

1.课前三分钟(3分钟)

由课代表每天安排一名或几名学生做课前三分钟,形式为新闻报道、即兴演讲、专题讨论、英语知识应答、英语短剧、英语诗歌、电影配音等。

如需要可提前设置问题并板演,问题最好与本课有关联。

教师总结并自然过渡,引出本课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及出示自学指导(1分钟)

教师制订符合课程标准并体现重难点的学习目标,以板演或多媒体形式出示,学生默读,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教师以学习目标为基础,设计能突出整堂课重难点的自学指导并出示,内容以填空、翻译和补全对话为主,学生明确该做什么,如何具体实施。

二、自主学习(5分钟)

学生根据自学指导安静地自主学习,如有疑难问题可作标记。

教师关注学生高效自学。

三、小组探究(5分钟)

组长明确分工,小组成员针对自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知识梳理、交流讨论。

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10《1,mgoingtobeabasketballplayer.》一课中,小组成员依程度不同可分梯度分别解决目标词组、目标语言,通过自学、观察、对比、

交流“Heisgoingtobeanengineerwhenhegrowsup.”和“Theyaregoingtobeengineerswhentheygrowup.”的区别。

在掌握目标语言的基础上完成对“begoingtobe”和“growup”的用法理解,最终达成探究共识。

四、展示提升(14分钟)

小组明确分工,上台展示本小组探究成果,其他小组可纠错、补充或评价。

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Unit8《(Icanplaytheguitar.》中,小组中甲同学用肢体语言与其他同学互动展示钢琴、手风琴、吉他、象棋、篮球、足球等词,乙同学梳理弹钢琴、弹吉他、下象棋、打篮球等词组的用法和区别,丙同学举例说明,丁同学讲述例句,继而小组全体成员参与,以情景剧或其他形式展示目标语言。

教师可适时引导、纠错。

五、课堂检测(8分钟)

教师根据本课重难点及学情挑选习题,习题需培优辅差,难易结合并体现教学梯度。

学生上台板演时针对本课重难点和易错点,组内出题(板演),并与其他组交叉练习。

其他同学在课堂练习本上完成。

六、矫正达标(4分钟)

1.由做题的同学上台讲解解题方法,其他同学或英语学科学生专家组查漏补缺。

2.全员参与总结本课内容(英汉均可),强调重难点及易错点。

3.教师拓展延伸并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作业需结合学生本堂课学情有针对性地设置,以此达到再次巩固的效果。

 

若羌县中学物理学科“生本教育”模式六环节说明

(常规课40分钟)

一、明确目标(4分钟)

1.课前三分钟(3分钟)

通过学生描述物理现象、演示小实验或进行演讲,介绍物理界的科学巨匠及其在科学领域内的新发现、新创造,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2.出示学习目标及自学指导(1分钟)

根据课程标准,体现三维目标,结合重、难点出示学习目标,使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自学。

目标以板演或幻灯、投影形式呈现。

以学习目标为主导,从概念、定理、公式的识记、理解辨析和应用解答几个方面设置自学指导,让学生明确怎么学、学多长时间、学哪些内容。

二、自主学习(5分钟)

学生根据自学指导安静、独立地自学,勾画重点。

教师观察课堂,了解学习进程,掌握学生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可以做好标记留待小组探究时讨论解决。

三、小组探究(5分钟)

由物理小组长进行任务分工。

学生针对自学的重难点及疑惑之处进行讨论交流:

提出疑问、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分析论证。

组员之间要互相帮助解决问题,通过一题多解提高思维能力。

教师也可参与到小组之中和学生共同探究,从而了解学情。

通过点拨,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四、展示提升(14分钟)

4–6人一组,成员各抒己见,可由小组代表来陈述观点,其他学生补充、纠错、评价等;也可小组集体展示,由小组长确定发言人,就小组讨论的成果逐一展示。

还可采用讲解、板演、实验、多媒体等多种方式,对同一个问题发表不同的认识和见解,集思广益,最终统一意见。

例如,在展示“气体流速与压强关系”时,小组一位咸员可做漏斗向下吹乒乓球的实验,先让其他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猜想,然后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得出与学生已有的“前学科概念”相反的结论,引起好奇心,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在展示“浮力的大小如何测量”时,由组长分工,两人展示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过程,一人画表格,一人记录,一人讲解并分析数据,一人补充总结。

老师及时纠错、引导和点拨。

五、课堂检测(8分钟)

教师要精选具有针对性、概括性的典型例题,难易比例适度,有基础性检测,也有梯度性问题辅助学生拔高;或由学生自己设计检测题,组组之间互换题目。

分梯度出题,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程度,让学生上黑板进行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教师观察,全面掌控学生学习的效果,为最后一个环节“矫正达标”作准备。

六、矫正达标(4分钟)

可以利用板演、同组间讨论、自己独立完成等方式,让中等生帮助学困生纠错,解决疑难,同时让优等生进一步提高。

让教师了解所有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继而解决存在的共性和突出性问题,通过矫正环节,辅助学生将本节课的知识点全部吃透,争取实现全员达标。

学生总结本堂课的主要内容。

教师归纳小结,回归目标并针对本堂课的重难点,仿照例题变换题型出趣,布置课后作业,要做到量小而精,最后落实学生的达标情况。

 

 

若羌县中学化学学科“生本教育”模式六环节说明

(常规课40分钟)

一、明确目标(4分钟)

1.课前三分钟(3分钟)

由学生讲述与本课题相关的内容,如化学史话、身边化学、旧知回顾、单元总结等形式,根据自己讲述的内容选择主题。

2.出示学习目标及自学指导(1分钟)

根据本课题的基础知识及重难点确定学习目标。

将学习目标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以学习目标为主导,将本节课的内容以填空、判断、问题解答等形式,设计自学指导,展示给每位学生。

二、自主学习(5分钟)

学生安静独立地自学,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学指导,教师在一旁观察课堂,关注学生。

三、小组探究(5分钟)

学生交流讨论,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动脑,挖掘每个学生的最大潜能。

根据自学的基础知识及同组学生的交流讨论,完成设计的探究性问题。

设计的探究性问题要有梯度,由浅入深。

如人教版初中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课中的设计方案:

(1)你们能用老师给出的实验仪器、实验药品完成实验室制取某物质的实验吗?

(2)通过实验如何验证CO2,的密度比空气大,你们小组能展示几种方法?

(3)如何用实验验证CO2能溶于水等探究性问题?

若以理论性为主昀课题,可由教师给出相关的材料或知识信息,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出示探究问题时尽量用激励性的标题(如“我会做”、“小试牛刀”、“我们一起进步”等),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讨论中。

小组同学针对问题进行交流讨论,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生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展示提升(15分钟)

小组共同上台展示,要求组内分工明确。

如学生实验可以由l号学生口述实验步骤,2号学生进行实验的同步操作,3号学生口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4号学生用规范的化学用语板书实验现象及得到的结论。

由小组长在一旁指导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出现错误时及时纠正.若以理论为主的课题,对于小组交流讨论的问题,在展示中以小组合作板演、口答、抢答、提问的形式展现。

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讨论后存在的疑难问题,教师要及时给出正确地评价和引导,对不足和错误的地方给予补充和纠正。

五、课堂检测(6分钟)

检测每位学生是否都当堂完成了学习任务。

对检测题的设置要有梯度性,由浅入深,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作答。

一部分学生上黑板板演,其他学生在下面做题。

提高学生利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及时反馈掌握的程度。

通过典型例题的训练来强化知识点的应用,使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矫正达标(5分钟)

对检测环节中出现的错误,进行集中讲解。

先由学生进行矫正,若学生不会,教师辅助.再由学生出同类型的题,进一步巩固。

引导学生讨论,找到解题的突破点,辅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以实现全员达标。

针对本课重难点,精选习题,布置适量的作业,强化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运用和巩固。

 

若羌县中学生物学科“生本教育”模式六环节说明

(常规课40分钟)

一、明确目标(4分钟)

1.课前三分钟(3分钟)

让学生拓展视野,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每节课前由一位或几位学生来完成,形式可多样,内容可以是与本课相关的生物学知识或目前生物学的热点问题。

2.出示学习目标及自学指导(1分钟)

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基本学情和课程标准制订学习目标,并采用黑板板书或多媒体方式展示,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

围统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一般设置2-3个问题,采用黑板板书或多媒体方式展示。

注意问题设置要具有开放性,旨在让学生更容易进入情境,拓展思维。

二、自主学习(8分钟)

学生按照自学指导进行自学,对基本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在学习过程中不能解决的做好记号,留待小组学习交流。

教师要注意在此环节中学生的自学情况,时间可由本课的内容难易程度决定。

作为生物课,实验可在此环节中完成,如需要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时间可以延长。

三、小组探究(5分钟)

此环节主要解决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问题,确定展示内容,明确小组成员展示的分工。

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并注意课堂的秩序。

四、展示提升(13分)

展示可以是一人,也可以小组为单位。

展示内容为书本上未给出的结论、知识,展示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思想进行碰撞。

比如:

小组1号讲解,2号板书,3号总结,4号补充。

学生也可以展示模型或实例来对自己的问题进行说明,比如:

在讲解‘青蛙的生殖”时,用青蛙的生殖发育模型进行辅助讲解,教师可以在旁引导和适当地补充.

五、课堂检测(8分钟)

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要分不同层次去达成学习目标。

选择的题目要具有代表性,开放性和层次性。

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检测,鼓励学困生主动向优等生请教,共同提高.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注重学生在检测时的独立性。

检测形式可以多样。

六、矫正达标(2分钟)

学生纠正和老师纠正相结合,尽量由学生自己来完成。

此过程最好建立“优带差”的学习机制,使学生达标的同时实现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根据检测环节中出现的问题,设置补充性作业,但不易太多,也可布置实践性作业,目的是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做到学以致用。

若羌县中学政治学科“生本教育”模式六环节说明

(常规课40分钟)

一、明确目标(4分钟)

1.课前三分钟(3分钟)

要求:

形式多样化,个人或小组共同展示都可以。

展示内容可以涉及文史哲方面的知识和时事政治评论(形式可以是讲故事、典故、朗诵、自编的心品、课本情景剧等)。

教师和其他同学要及时给予点评和鼓励,语言中肯、言简意赅,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2.出示“学习目标”及“自学指导”(1分钟)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学习目标,目标要切合本课重难点做到准确、简明、扼要。

学生认真朗读和理解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自学指导,包括自学的范围、自学方法和自学时间,必要时设置自学引导性的思考问题,要求设置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明确自学指导的内容。

二、自主学习(8分钟)

学生根据自学指导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要求从整体上感知本课学习内容,理解核心部分,把握重难点,并在疑难和不懂的地方做好标记。

教师观察课堂,关注学生,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

三、小组探究(5分钟)

教师提出小组探讨交流的问题,学生结合课前查阅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组内交流讨论,交换意见,最后达成共识;小组内部也可以探讨交流自主学习中的疑难和不懂的问题,为展示作准备。

教师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

比如:

人教版九年级《承担对社会的责任>这一课,要求学生在通览教材的基础上分小组探究、讨论和归纳“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意义”,再进一步讨论“自身如何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最后各组拟定倡议书或活动方案在全班展示交流。

四、展示提升(13分钟)

学生展示本小组讨论成果,突出重点和精彩部分。

展示形式可以多样,可口答、板书、小品表演等。

展示以小组为单位,全员参与。

如:

甲负责读题,乙负责展示,丙负责板书,丁负责纠错和补充。

其他小组可作补充、纠错和评价,教师及时给予鼓励。

对在课堂上有争议性的问题,学生要有敢于怀疑和质疑的勇气,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全员参与讨论,教师帮助分析,得出恰当观点。

学生通过展示再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掌握。

五、当堂检测(7分钟)

教师分层次设置检测题:

包括基础知识题、巩固提高题、拓展提升题。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测试题并独立完成,此时教师要格外关注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

六、矫正达标(3分钟)

采用生生纠错,教师集中纠错和个别重点纠错相结合的方式,同时用知识框架对本节课程进行总结补充、突出重点。

学生做好笔记和要点记录补充,达到掌握本课知识的目的,做到堂堂清。

视学生掌握情况可布置适量的作业题,做到巩固提高。

 

若羌县中学历史学科“生本教育”模式六环节说明

(常规课40分钟)

一、明确目标(4分钟)

1.课前三分钟(3分钟)

课代表安排,每节课由一位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演讲(可涉及历史故事、名人轶事或与课程相关的知识),完成后由教师或学生及时点评。

2.出示学习目标及自学指导(1分钟)

教师将学习目标提前书写在黑板上,由教师或学生领读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必须紧扣本课重难点,做到简洁明了。

教师或学生将自学指导提前书写在黑板上,使学生明确自学范围、方法和时间,必要时设置引导性的问题。

自学指导的设计要言简意赅、层次分明。

二、自主学习(7分钟)

学生根据自学指导独立学习。

画出要点,在遇到疑难问题时做出标记。

例如:

学生在自学“虎门销烟”背景时将词语“出超”“入超”标注出来,在小组讨论时提出解决。

此时,教师关注学生自学,尤其要关注学困生。

三、小组探究(5分钟)

学生把自学时遇到的疑难问题,或教师预先设置的未自主解决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并予以讨论,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小组交流,达成共识(力争做到人人参与)。

此时,教师留意班级秩序,引导学生有效讨论。

四、展示提升(13分钟)

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展示讨论成果(要求学生展示时表达准确、形式多样,及时做笔记,展示内容须是本课重点),小组长做好分工。

例如: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哪些危害?

小组成员可分工如下:

A主讲鸦片输入对人民身心健康的危害;B补充鸦片输入对国家财政收入的危害;C纠正组员讲解时出现的语言和知识错误;D板书危害身心健康、使白银大量外流等重点。

人人参与的同时,教师及时纠错、适时补充(教师应讲在关键处)。

五、课堂检测(7分钟)

小组代表在黑板上完成检测题,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教师预先设置的检测题。

检测题设置要和本课内容密切相关、层次分明、具有梯度。

教师可观察学生独立完成检测的情况,关注学困生。

六、矫正达标(4分钟)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批改检测题,改完后由学生讲解,学生专家组及时答疑,教师适时点拨。

矫正达标后回顾学习目标,达到“堂堂清”。

教师根据学生课堂知识掌握情况,可以不布置作业,或紧扣本课重难点精选少量习题布置作业,以达到巩固的目的。

若羌县中学地理学科“生本教育”模式六环节说明

(常规课40分钟)

一、明确目标(4分钟)

地理万花筒一奥妙无穷的宇宙,包罗万象的世界,千姿百态的自然。

此环节由课代表提前安排,每节课请一名同学做“课前三分钟”演讲,内容以地理为核心的百科知识均可,要求脱稿、信息准确、具科普性和趣味性。

旨在增加学生课外知识,锻炼语言表述能力,丰富地理知识,开阔学生眼界。

(3分钟)

出示学习目标和自学指导——让学生明确学什么、怎么学。

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制订出三维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本节课重难点,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自学。

自学指导是帮助学生完成自学的步骤或任务,教师在设立时要注意与本节课内容和重难点的密结合,始终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

出示方式自行选择,可以提前板书或者利用PPT资源等。

(1分钟)

二、自主学习(8分钟)

原则一认真阅读教材,独立思考。

学生根据自学指导的要求开始自学,研读教材;结合自学指导,进行重难点勾画及疑难问题查找。

教师观察课堂,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进度和层次,掌握学情。

本环节侧重学生独立自主学习,遇到疑难问题可以让学生勾画出来,做好标记,以待小组探究中共同解决。

三、小组探究(5分钟)

“组长分工,全员参与,各抒己见,组内统一”。

由组长负责,小组成员展开讨论,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或自学指导进行交流,提出个人在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寻求其他组员的帮助,通过合作探究解决学习疑难。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交流学习的平台,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统一组员意见,共同进步提高。

例如,在探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及引发的问题和解决措施”时,在小组探究中组长可以先对不同问题进行分工;①我国水资源在时间上的分布特点是什么?

②这种分布特点会引发哪些问题?

③如何进行解决?

④我国水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特点是什么?

⑤这种分布特点会引发什么问题?

⑥如何进行解决?

或者:

①我国水资源在时空上的分布特点是什么?

②这种分布特点引发的问题有哪些?

③如何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合理有效解决?

把探究问题分解成若干水的部分,让组内的成员依程度来解决不同层次的问题,再把每个人的意见汇总起来,实现规范化、统一化的探究。

四、展示提升(12分钟)

“合作展示,分享成果”。

对于4–6人小组,组长要做好展示分工,谁讲解、谁画图、谁辅助、谁补充、谁提问,谁来做创意展示等均视具体情况来定。

例如,在展示八年级上册中国自然环境的“东西干湿的差异”时,组长可以分工:

A讲解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B讲解降水对植被生长的影响,C讲解干湿程度对农业类型的影响,D讲解水分对粮食作物的分布,E总结或补充等。

形式不限,尽量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集思广益,或者补充拓展均可。

最终达到在展示提升中完成学习目标,收获学习成果。

教师要及时纠错、引导和点拔。

五、课堂检测(7分钟)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设计不同程度的练习题,以8-10道选择题或一两道读图类综合题为宜。

精选具有针对性、概括性、梯度性,且能从不同层面突出本堂课重难点的题目。

或由小组成员自己出题,组组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