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教学模式说明.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2291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1教学模式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4+1教学模式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4+1教学模式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4+1教学模式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4+1教学模式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4+1教学模式说明.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4+1教学模式说明.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4+1教学模式说明.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4+1教学模式说明.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4+1教学模式说明.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4+1教学模式说明.docx

《4+1教学模式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1教学模式说明.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4+1教学模式说明.docx

4+1教学模式说明

西沟小学

“4+1”教学模式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素质教育为指导,以新课程改革为载体,以端正教育思想、丰富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为重点,以“构建现代化课堂模式”为出发点,总结过去,立足改革,聚焦课堂,突出有效,构建活力有效课堂,引导广大教职工不断挑战自我,转变工作作风,优化课堂教学,扎实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目标任务

1、努力构建民主、和谐、开放、高效、富有活力的课堂。

认真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尽量做到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积极建立民主平等、充满尊重的良好师生关系,构建宽松和谐、友好公平的课堂氛围,关注每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尊重,获得自信,获得成功。

拓展课程资源,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精神。

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积极应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努力构建富有活力的优质高效课堂。

2、着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以民主、和谐、开放、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环境为依托,着力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较好地完成学习目标和任务,促进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发展。

3、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以创建高效课堂为契机,进一步促进广大教师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学科专业素养、教育理论素养、科学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逐步实现教师素质的整体提升。

4、促进教研活动的开展。

在研究探索高效课堂的过程中,进一步促进教研活动制度化、规范化,提高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在我校掀起新一轮教学研究的高潮。

三、实施要求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为保障创建课堂教学模式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显著成效,学校成立“课堂教学改革推进”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和组织本学校的推进活动,确保活动有序、高效开展。

2、领会内涵、提高认识

构建高效课堂,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对于推进我校教育实现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各学校要在领会内涵和意义的基础上,提高对构建高效课堂,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活动重要性的认识,细心做好工作安排、广泛深入宣传动员、精心周密组织实施,努力形成校校、人人、课课追求优质高效课堂教学的浓厚氛围。

3、精心组织、扎实推进

构建高效课堂,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是我校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的实施要求,强化措施、精心组织,确保每项工作目标有效落实。

(1)优化课堂教学常规

教学常规是教师依法执教的具体体现,是学校有序开展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因此,应加强教学常规的落实,既要保证基本教学常规管理到位,又要注重教学常规的与时俱进,使其成为一个不断优化的动态过程,切实为课堂教学改革服务。

要在课堂教学常规优化上大力实施常规管理的落实工程。

规范“备、教、改、辅、考”五个方面的教学行为,做到有效备课、高效上课、实效作业、有效课外辅导、及时评价、务实研究、有效推行。

要把抓常规管理当作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来对待,切实抓好各项落实。

改革备课方式。

在自研自备的基础上,积极推行电子教案和手工备写相结合的模式,强化教案备写的实效性,实行“每周一研讨,每课一反思”的教研制度,高质量落实“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媒体、备程序、备作业”的常规要求,做到规范备课。

在此基础上,要鼓励教师不断超越自我,创造性地开展有效备课,逐步让每一节备课都能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线索清晰、方法得当、结构分明、内容精当、富有内涵,形成有个性、有创意的教学设计,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同时加强学校备课管理,建立领导包组制度,跟踪参与,定期检查与指导备课活动,加强活动过程管理,对于学校集体备课要做到“五落实”,即落实时间、落实地点、落实主备人、落实集优教案的使用、落实活动记录,把集体备课纳入教研管理的评价之中。

打造实效高效的课堂教学。

通过开展各种类型的观摩课、听课评课等活动,重点探索和把握新授课、讲评课、复习课和自习课等四种课型的高效课堂结构特点和规律,实现教师由教学活动的主宰者、指挥者,真正转变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进行研究性学习,努力促进教与学方式的根本转变。

优化作业设计,发挥作业的功能。

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明确作业的巩固和检查功能、深化和提高功能、体验和发展功能,精心设计具有针对性、层次性、选择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作业,切实让作业发挥促进学生不断改进和发展的作用。

积极构建“促优转困”的辅导模式。

通过有效的学习辅导和思想辅导,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和内驱力,要从“抓面”过渡到“抓点”,针对每一个学生个体,制定具有个性特色的《培优帮困计划》,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培养优秀生、激励边缘生、帮扶学困生、找回流落生,摸清学困生的类型和底数,多给学困生一些关爱,甚至“偏爱”,让学困生感到温暖。

强化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主动学习的愿望,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充分发挥检测的积极作用。

达标测评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是教师掌握学情、了解学生的重要手段,教学中要认真对待达标测评,探索达标测评的方法,发挥达标测评的作用。

教师要精心设计检测,检测目的要明确,方法要灵活,检测要注重时效,适当拓展,并要及时反馈达标检测情况,通过检测能给学生的反思提供依据,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学习中的漏洞,掌握学情,及时巩固,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

(2)开展丰富有效的教学活动

大力实施优质资源进课堂工程。

通过开展教学开放周、“好课展示”、“同课异构”、“观摩研讨”等活动,确保优质资源优质而高效地进入课堂,以活动为载体,促进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讨与交流,展示研究成果,推进课堂改革。

同时大力实施立体评教工程。

要通过抓实教学视导、过程监控等活动,全方位、立体式、多角度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

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性和持久性。

(3)积极开展针对性的课题研究

围绕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这一主题,要把构建学校教学模式作为校本研究的课题,结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大胆探索、积极开展针对性课题研究,要善于吸取外地的成功经验,并将其本土化、校本化。

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要大胆实践,率先行动,发挥骨干应有作用,通过扎实富有成效的研究,形成值得推广的研究成果。

(4)改革完善课堂评价体系

围绕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要求,进一步修订和完善课堂评价体系,出台与课堂教学改革相适应的各种制度和量化考核细则,通过相关工作制度,形成积极的课堂改革导向,创设良好的课堂改革环境,形成客观、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使课堂改革阔步进行。

(5)提升教师业务素养

教师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执行者。

教师的专业素养决定了课堂教学水平,加强教学基本能力建设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

建立健全教师基本能力建设机制,学校在定期组织培训的基础上开展教师普通话、“三笔字”、四课(备课、说课、上课、评课)、现代教学技术运用、教学研究等基本能力的过关和提升活动。

通过定期开展多种方式的教学基本能力竞赛活动,促进教师专业素养不断提高。

4、强化过程,讲求实效

本次“课堂教学改革新模式大讨论”专题学习讨论活动重在实践,旨在提高教师素养。

要做到:

(1)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学习是为了更好的实践,在实践中的学习,做到以学促练,以练促教。

(2)分散与集中相结合。

充分发挥个体的示范引领作用,始终坚持群体学与个人练相结合,个人学与群体评相结合。

(3)实践与讨论相结合。

各校都要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此次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狠抓教师学科教学业务和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

(4)内与外相结合。

以校本教研促进专业发展,以校级交流促能力的提高。

四、环节及实施流程

我校的“4+1”教学模式中的“四”是指一堂课的教学活动由四个模块组成:

①预习自学,②合作探讨,③展示交流,④点拨总结。

 每个模块都有具体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都要体现的四个理念,即自主理念;合作理念(探讨质疑);交流理念(多元发展);引导理念。

“一”是指根据学科的不同特点把一堂课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另一方面指时间分配上学生活动占课堂的五分之四(80%),教师占五分之一(20%)。

构成环节:

学即自学,包括课前预习和课堂自学;研即小组合作探讨;展即交流展示;点即教师的点拨引导;练即课堂巩固练习。

基本特点:

1、倡导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2、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3、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4、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5、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能力;

6、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观察、思考。

活动阶段安排:

第一阶段:

宣传部署阶段。

学校召开“构建现代化课堂教学模式”专题学习讨论活动动员大会,营造大学习、大讨论活动的浓厚氛围。

本阶段要解决观念问题,重点放在理论学习、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上。

要积极探索成熟的教育理论,针对教学实际,确定改革方向,从思想上深刻剖析过去的课堂模式,构建新的课堂模式。

我校将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业务理论、新课程标准、教材教法和教育教学法规文件等,立足个人与学校实际,明确存在的问题,查漏补缺,制定出合理、科学、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改革新模式”总体框架,并制定具体方案进行改革实验。

第二阶段:

组织实施阶段。

本阶段主要解决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和专业成长问题,重点放在课堂实践上。

我校要开展“理论研究”、“学模式”等研讨、交流、实践活动,开展课题开题、专题报告等研讨活动。

活动开展期间要做到:

1、学校领导要带头学习、讨论、交流、做笔记、撰写心得,要亲自做动员报告或作专题讲座一次,每个教师要有专门的学习笔记,读书笔记不少于1.5万字;2、每个教师撰写心得体会不少于3篇;3、要每月进行一次心得体会交流,学习笔记展评活动;4、我校一线教师必须每人上好一节公开课,由评课组从备课、上课、说课、课后反思等方面给予公正、公平、实际的得分评价;5、我校将在活动期间至少进行两次“说课标、说教材”竞赛活动;6、在活动期间至少举行两次“教学模式”学习研讨会;7、每周至少组织全体教师进行现代化教育技术培训一次;8、每位教师要写一篇高质量的教学论文或教学案例;9、要结合本校教育教学实际确立一至两个教育科研课题进行申报立项,课题要侧重于教改创新理念、方法、策略的实验研究、行动研究和调查研究等;10、各教研组及教导处要把活动期间各种资料、数据、检查结果资料收集齐全,各学科形成阶段性报告,保存完好,以备检查,年终纳入年度考核,以促进全体人员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第三阶段:

稳步推进阶段。

我校要认真对专题学习讨论活动进总结归纳,树立典型,评选和奖励优秀成果,以点带面。

通过召开骨干教师座谈会、教师代表研讨会等有效形式,认真总结本校在实施新课程改革、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方面积累的经验、取得的成绩,认真谋划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力争实现本校课堂教学改革在已有基础上的新突破、新提高。

同时参加全市理论成果、优秀课题、典型课堂教学模式评价活动和教育改革经验交流活动。

五、注意事项

1、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能让学生独立完成的,就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独立完成;能独立完成一部分的,就让学生完成一点点。

在独立探究过程中,教师点拨、讲评,学生之间的议论,交流。

2、重视学生个体的有效参与,必须最大限度地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探索新知识活动中,让学生人人动手,人人动脑思考问题,课堂不留死角。

3、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

加强直观教学,把操作和思考结合起来。

指导学生讲题说理,把语言思维结合起来,教给学生讲说的方法,培养说的习惯。

4、我校强调学生是鲜活的教学资源,我们在施教过程中就要随时根据学生的需求改变自己的教学手段或方法。

如果过分强调某一种模式,它的另一个极端就是模式化、程式化。

我们讲求的是“形散而神不散”的教学结构,强调的还是动态生成式教学,遵循的是“顺学而教、因学而教、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我们应学模式,但不能惟模式,这样才能构建“民主、开放、灵活、高效”的课堂。

5、教学方法有两层含义,一是教的方法,二是学的方法。

我们一定要区分开。

启用教学方法其基本原则是灵活,基本的教法是“开放、启发、引导、愉快”,基本学法是“自主、合作、探究”,最终归宿是生成高效课堂。

我们明确:

教学中提高驾驭教材、驾驭学生、驾驭课堂的能力至关重要。

6、新课标提出,要构建“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强调学生学会倾听。

现在我们的理解要进行深化:

教师也要学会倾听,从学生的学习行为中获取教的信息,并鼓励学生从生与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中获取学的信息。

7、课件的使用主要的作用是为教学提供直观、形象的线索,为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气氛服务,不是生成性结果的直接展示;课件的制作一定要清晰、直观,不能造成丝毫的视觉和听觉污染;课件不可滥用。

8、评价要有鼓励性,这是基于对学生和知识的尊重,但不能一味地迁就学生,是错误,就要一针见血地指出,并认真分析错误存在的根源,从而“顺学而教”。

六、教与学评价

我校的“4+1”教学模式的教与学评价体系,从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实施、学生状态、教师素养、教学反思七个方面对课堂教学活动提出要求,明确了评价的目标和主体,每一方面都包括合格、良好、优质三个等次。

1、教学目标确定

(1)具体、明确,符合课程标准(大纲)、教材的要求。

(2)符合学生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同时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教学内容组织

(1)学科知识、概念阐释正确,重点突出,无科学性错误。

(2)教学设计能围绕教学重点进行,容量适当,难度适宜。

(3)注重知识的整体建构。

(4)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能联系实际,恰当地选取一些生动、新颖、富于挑战性的科技前言问题、生活实际问题、社会热点问题充实教学内容,并恰当的应用于教学中,做到教学内容生活化。

(5)训练题的筛选难度适宜、容量适当,与教学重点相吻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使所有的学生在原有的水平都有所发展,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地培养。

3、教学实施

(1)情景创设:

课题引入自然、合理。

注重情景创设,符合学生实际,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注重设置的情景能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提供有效的帮助,使学生愉快地学习,做到知识、能力、情感、个性全面发展。

(2)教学环节:

合理、有层次,突出知识、方法、规律的传授。

注重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能设疑导思,鼓励质疑,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着眼于知识、能力与方法的同步提高。

(3)内容呈现:

体现学为主体,师生互动,因材施教,内容的安排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方法好,注重知识的结构化、网络化,注意学生良好思维方式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教学评价:

能用激励性、发展性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评价成为学生情感、知识、能力的增长点。

(5)媒体使用:

熟练使用教具、现代教育技术等手段辅助教学,能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教具,效果好。

(6)教学反馈:

通过练习、提问、检测等形式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加以查漏补缺,取得良好效果。

(7)学法指导:

注意分层教学,有针对性的进行学法指导,教会学习方法。

(8)目标达成:

完成教学目标,效果好。

4、学生状态

(1)上课精神饱满,盯着老师听,跟着老师想。

(2)能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有不同意见善于与人交流,敢于质疑,不盲从别人的观点。

(3)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认真思考每一个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4)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不放过任何一个已经发现的问题。

(5)能动手、动口、动脑,主动探索,举一反三。

(6)回答问题起立迅速,声音洪亮,表达清楚。

(7)有合作意识,能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解决疑难问题。

5、教师素养

(1)仪表端庄,举止得当,教态自然、和蔼,面带微笑,有激情,能与学生融为一体,有很强的亲和力。

(2)有扎实的本学科基础知识,能把握课程标准(大纲),具备独立开发、处理教材的能力。

(3)能准确使用普通话教学,语言准确、清晰,用词准确,叙述精炼,逻辑性强,语言有感染力。

(4)板书字迹工整,条理分明,布局合理,主次分明,利于学生识记。

(5)尊重每一个学生,能听取学生意见,主动接受学生的正确意见。

(6)认真分析学困生的具体情况,不歧视他们,用多种形式鼓励、帮助他们坚持学习,充分利用课堂这个主阵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自尊心。

(7)能熟练使用学具、教具、现代教育技术等教学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6、教学反思

(1)能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对学生已有的学习情况和以前的教学进行分析、反思,设计出切合学生实际的教案。

(2)能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及时反思,并随时调整教学进程。

(3)教师在课后能对课堂教学进行恰当地分析,找出成功与不足,并能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的措施,措施具体,操作性强。

(4)能结合教育理论,把反思情况分类积累,并应用到新授课的备课、授课实践中。

西沟小学

2014年7月10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