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反思幼儿园.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935966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0.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质课反思幼儿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优质课反思幼儿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优质课反思幼儿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优质课反思幼儿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优质课反思幼儿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优质课反思幼儿园.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优质课反思幼儿园.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优质课反思幼儿园.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优质课反思幼儿园.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优质课反思幼儿园.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优质课反思幼儿园.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优质课反思幼儿园.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优质课反思幼儿园.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优质课反思幼儿园.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优质课反思幼儿园.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优质课反思幼儿园.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优质课反思幼儿园.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优质课反思幼儿园.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优质课反思幼儿园.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优质课反思幼儿园.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优质课反思幼儿园.docx

《优质课反思幼儿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质课反思幼儿园.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优质课反思幼儿园.docx

优质课反思幼儿园

优质课反思幼儿园

优质课反思幼儿园

优质课反思进入小班的这一个月来,我有很多的反思。

小班和大班真的是有很大的差别。

对于这次的优质课,我是第一次上小班的优质课,我的目的也是通过这次的亲身实践,从老教师身上也多多学习小班课的特点和不同。

确实,这次的课让我有了很多的想法。

1、由于以前的工作经验全部是大班的孩子,所以每次上课总是拖堂。

这次由于一直在考虑时间方面的问题,忽略了游戏的递进。

2、游戏的设置有重复性,建议将目的相同,形式基本相同的游戏去掉,避免重复性。

3、4、对于教具的利用性要提高。

游戏设计的时候要注重集体游戏和单人游戏的结合,要先集体再个人。

我会积极吸取经验,优质课反思幼儿园多向老教师学习,努力提高自己。

20xx-10-19

设计意图

5岁~6岁的幼儿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能分析、理解事物间的相应关系,懂得初步的推理、假设:

同时他们渴望成功,对抽奖类充满神秘感的游戏极感兴趣。

我园旁边有家超市不时以各种抽奖游戏开展宣传活动,我班大多数孩子都玩过。

曾经经历过这种游戏,却一直未能得奖或者总是不能拿到大奖的孩子,往往都会感到奇怪、不解,甚至沮丧,产生挫败感。

为了帮助幼儿“揭开谜底”,我设计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感受概率,正确认识生活中很难抽到大奖的现实。

2.学习推理,会对事件的可能性做出相应判断,并能说明理由。

3.根据自己的意愿与想法制作转盘,并用清晰简练的语言说明设计意图。

活动准备

摸球抽奖工具(1个摸袋、8个橙色乒乓球、1个白色乒乓球)、转盘抽奖工具各1套,依据2个游戏设计的统计纸和与统计纸相配对的色笔各一套,2种糖果奖品,已裁好的圆形卡纸人手1份。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好奇

教师鼓励孩子根据过去的生活经验回答问题:

你们玩过抽奖游戏吗,是怎么玩的?

老师昨天也玩了3次,为什么总是拿不到奖呢?

教师承接孩子的回答,适时拿出魔术袋,引出活动内容:

今天我们也来玩两个抽奖游戏,找找为什么总拿不到一等奖,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二、游戏进入学习

游戏一:

转转盘

教师出示转盘:

这是转盘,观察一下,上面有几种颜色?

想一想,转盘停止转动后,指针可能会指在哪里?

(如果幼儿只说停在某一种颜色上,继续追问:

能肯定吗?

那应该怎么说?

教师再次引导孩子用“可能”推断游戏结果,如转盘停止转动后,指针可能会指着红色。

可能会指着黄色,还可能会指着蓝色。

教师:

是不是真的会出现这些情况?

请A组8个小朋友轮流拨动转盘试试看。

每个人只转1次,注意观察每一次转动停止后,指针指在哪里?

(教师在统计表上帮助记录。

教师引导孩子观察统计表并讨论:

转盘停止转动后,指针曾经指过哪里?

指着哪里的机会最多,为什么?

游戏二:

摸球

教师出示摸袋:

这个游戏的名字叫摸球。

魔术袋里有许多乒乓球,摸出白球有奖,摸出黄球没奖。

待会儿B组8个小朋友一个一个依次上来摸球,摸球后请在色球下面的竖线上画上相应颜色的圆圈。

(幼儿依次玩摸球游戏,并记录游戏结果。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统计表:

让我们看看有多少人的梦想能成真。

教师用油笔把统计结果写在横线上,如果有孩子梦想成真,则请获奖孩子原地起立接受大家的祝贺。

教师引导孩子讨论:

为什么这么多人摸出黄球,却这么少的人摸到白球?

(引导孩子用“可能”一词对摸奖结果作各种各样的猜测)

教师把魔术袋中的乒乓球倒进透明的容器中,幼儿通过观察验证自己之前的猜测。

三、制作并检验

教师: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幼儿园打算在游园活动当天设置一个转转盘拿礼物的抽奖活动。

游戏设3个奖项:

一等奖1个文具盒,二等奖1支铅笔,三等奖1粒糖。

你们最希望在活动中拿到什么奖?

教师承接上面的谈话继续引导幼儿思考,为下面的制作活动做铺垫:

这个转盘应该怎么设计,转盘里应该设置几种颜色,这些颜色分别代表哪些奖项,应该怎样分配这些颜色的范围我们的愿望才能实现?

幼儿自由操作,教师指导并分别了解孩子的意愿是否和设计、制作情况一致。

请幼儿介绍作品,并说说设计思路,其他小朋友判断作品效果与设计意愿是否相符。

四、总结揭开谜团

教师:

今天玩了两个抽奖游戏,你们自己也设计了抽奖工具,现在都知道为什么总是抽不到大奖的原因了吧?

(引导幼儿总结,并指出这不是“运气”的问题,而是设计的问题。

活动延伸

把两套抽奖玩具和幼儿自制的转盘投放到区域中,让大家继续体验,重点指导在教学活动中未能理解知识点的幼儿。

活动反思

本活动选材与设计的价值在于,它源于孩子身边的生活。

特别是运用数学知识为孩子解决生活中的困惑,排解心理困扰。

这也让我深刻认识到抽象的数学知识的学习必须和孩子们的生活结合才有意义。

活动过程逻辑严谨,游戏性强,孩子们动手、动脑、动口机会多,在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整个过程轻松、愉快、热烈。

材料投放到区域后,抽奖和设计抽奖工具仍是孩子们争先恐后的操作项目。

(罗丽娜)

教学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初步学唱三拍子歌曲《小雨点跳舞》。

2、尝试用绘画的形式创编部分歌词。

3、在创编活动中体验歌唱带来的喜悦。

活动准备:

1、自制卡片式图谱,4个,小雨点4种各2个,︵2个。

2、人手一份绘画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发声练习《老师,您好》。

二、学习副歌部分,探索用象声词表现小雨点跳舞的声音

1、(出示图片︵)教师边指图边范唱,带领幼儿学习彩虹唱歌。

师:

这是彩虹,它会唱歌,让我们听一听彩虹是怎么唱歌的。

(教师范唱:

466.6︱466-︱355.5︱355-︱)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师:

彩虹是怎么唱歌的呀?

(幼儿随乐演唱)。

2、教师引导幼儿探索小雨点跳舞的声音,并在音乐的伴奏下学习演唱歌曲的后半部分。

师:

(出示图片小雨点)这是小雨点,它会跳舞,还有几个小朋友和它一起跳舞呢!

(依次出示图片小雨点)。

师:

小雨点从天上落到地上,它们跳舞的时候会发出什么声音呢?

(教师范唱:

646464︱535353︱424242︱31-︱31-︱)

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

3、教师带领幼儿随乐演唱歌曲后半段。

师:

这一次我们把彩虹唱歌和小雨点跳舞的音乐连起来唱一唱。

三、完整学唱歌曲

1、教师随伴奏逐一出示歌曲前半段的图片,并学唱歌曲前半段。

师:

我这里还有许多小图片,你们发现了什么?

2、幼儿欣赏教师完整范唱歌曲的前半段。

师:

那小问号究竟唱了什么?

请仔细听!

(教师范唱歌曲前四句)

3、幼儿跟随教师学唱歌曲的前半段。

四、尝试用绘画的形式创编前四句歌词,同时在绘画活动中倾听教师完整范唱。

1、教师提出要求,幼儿作画。

师:

小雨点可能会在哪里跳舞呢?

请你用勾线笔在纸上画出你的想法。

2、幼儿交流绘画作品,教师选择适合的四幅答案贴在“?

”处。

五、看教师指图,完整演唱歌曲

1、师幼问答式合作演唱歌曲。

师:

有问号的地方我来唱,贴图片的地方你们唱,好吗?

记住在我唱完四句话后你们再唱,行吗?

2、教师更换四幅绘画作品,幼儿完整演唱歌曲。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各种夹子的用途和功能。

2、尝试用肢体动作大胆表达表现,体验创作的乐趣。

二、教学准备:

夹子展览(衣夹、被夹、发夹、文件夹、医用夹、食品家、新的老鼠夹等)、分类纸、ppt、球、书、糖果、纸、盒子、夹子葵花等。

三、教学过程:

(一)、认识各种夹子

1、幼儿参观夹子展览会,区分认识的与不认识的夹子并简单介绍夹子的用途。

2、了解几种特殊夹子的功用:

(1)、医用夹:

这是谁需要的夹子?

(2)、领夹:

录像里的爸爸告诉我们什么?

领夹有什么用?

(3)、鼻夹:

看了图片后,你知道这是什么夹子吗?

(4)、鼠夹:

它的用处和猫的本领是一样的,它有什么用呢?

3、教师: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夹子,有的能打扮我们,让我们变得更漂亮;有的是帮助我们的小工具,使我们的生活更方便。

(二)、用肢体语言创编夹子动作

1、幼儿自由发挥,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夹子。

(配以辅助材料让幼儿夹一夹)

2、幼儿交流演示各种创编动作。

(配合儿歌)附儿歌:

夹夹夹,夹夹夹,我的小手是夹子。

夹起一张纸。

3、教师:

我们身体的许多部位可以变成夹子。

(三)、延伸活动:

利用夹子进行艺术创作

出示夹子葵花,引导幼儿在区角活动中进行艺术创作。

教案设计说明

在进行“小工具”主题活动时,幼儿收集了各种各样不同的工具,其中有少部分幼儿带来了一些晾衣夹,引起大家对它是否属于工具的争论。

随后幼儿开始收集不同种类的夹子,渐渐幼儿对夹子的不同功用产生了关注的兴趣。

针对这一情况,我设计了这节活动,以帮助幼儿梳理并提升已有的零星经验,同时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活动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了解夹子的功用,我以幼儿的认知经验为出发点,根据幼儿对夹子的了解情况,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帮助幼儿提升经验;第二部分考虑到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动静交替的方法,让幼儿通过肢体动作的创编演示了解夹子的一个共性特点:

能夹住东西。

同时它也是整合理念下,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第三部分延伸活动目的是进一步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

教学反思

活动开始部分,让幼儿将夹子展览会中的夹子按自己认识的和不认识的两种情况进行分类,看似不经意,却充分体现出老师对孩子知识经验的关注,将幼儿推上活动主体的位置,老师隐藏其后并支持幼儿的探索行为。

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体现老师观念的转变。

第一环节认识夹子,通过幼儿介绍自己认识的夹子来引发生生互动,达到经验分享的目的。

老师对几种特殊、幼儿可能不认识的夹子估计得很准确,运用照片、实物、录象等不同的展现方式来保持幼儿的学习兴趣。

活动目标1在这一环节得以充分落实。

活动第二个环节是为目标2服务的。

老师在让幼儿尝试夹一夹的材料时,非常有心地投放了一个大大的健身球,幼儿一人夹是无法夹起来的,从而激发幼儿产生合作的意识。

幼儿在介绍自己用身体创编的夹子时,老师过份强调用儿歌的形式来进行介绍,想着整合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却忽略了幼儿的情绪体验。

实际可以更为宽松些,如:

让幼儿与同伴说说自己是怎样变的;或者用动作示范一下,这样能让更多幼儿的表现欲望得到满足。

课改以后,整合意识强了,但整合应该很自然没有痕迹,此处的整合显得非常僵硬。

《纲要》中指出:

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游戏伴随着幼儿成长,幼儿通过游戏探索环境,从接触物体中获得知识并解决问题。

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游戏犹如火花,点燃了探索求知的火焰。

”因此,在《小动物找家》这一科学活动中,教师以小鸭子排队、游泳和鸭子找家的情景游戏贯穿于整个活动,让幼儿在数一数、排一排、分一分、连一连这个层层递进的学习过程中,寻找物体的特征,并逐步掌握根据一个或两个特征进行分类,这种愉快轻松的学习过程自然而然地带领幼儿学习数学,喜欢数学。

案例描述:

一、小鸭子排队——正确认识8以内的数量。

师:

一天天气真好,小鸭子们要出去学游泳了,一共有几只小鸭子?

(8只)猜猜谁会带小鸭子去学游泳?

小鸭子们快来排队。

鸭妈妈们都带了几只小鸭子?

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幼儿按照鸭妈妈身上的数字,给小鸭子排队。

分析:

《幼儿园课程》指出,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

环境是幼儿学习活动的必要条件,幼儿在相应的环境中通过感知、操作等活动,与物体相互作用,使幼儿全身心地投入活动,从而获得大量的科学经验。

因此,在第一环节的以情景“小鸭子排队”导入活动,使幼儿很快的被带入到富有情节游戏的环境中,激发学习的兴趣。

从而更轻松地引导幼儿正确认识8以内的数量,并根据鸭妈妈身上的数字(标记)找出相应数量的小鸭子,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二、小鸭子游泳——按物体的大小或颜色特征分类。

1、师:

一个池塘太小了,小鸭子呆不下,请你想一想,把小鸭子分在两个池塘里,而且要让小鸭子一看就知道应该在哪个池塘里游泳。

(先和同伴商量一下)

2、引导幼儿根据小鸭子的大小或颜色分类。

(1)请幼儿说说:

你想怎么分?

为什么?

(2)还有不一样的分法吗?

为什么这么分?

(根据幼儿提出的一个特征,教师出示相应的标记,请幼儿根据标记分类。

3、教师,归纳几种不同的分类依据,如:

大小、颜色。

分析:

中班的幼儿已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让他们将小鸭子分在两个池塘里游泳,而且让小鸭子一看就明白自己该去哪个池塘时,幼儿自然地想到了平时分组或收拾玩具时的标记,于是根据小鸭子身上的特点,按大小或颜色分别送到两个池塘。

调动了幼儿动口、动手、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幼儿主动的投入学习活动。

三、鸭子找家——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

1、时间不早了,鸭妈妈、小鸭子要回家了,它们住在哪个家?

2、引导幼儿注意观察房子上有两个标记,要按每间房子上的两个标记把鸭子们送回家。

分析:

把知识呈现给儿童或马上回答他们的问题或立刻指出他们的错误,并不是教师的主要任务,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帮他们自己发现答案比公布答案重要得多。

因此,在按物体的大小、颜色两个特征分类这一环节,教师先引导幼儿独立思考,并允许幼儿演示各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这时,教师作为一位旁观者,和其他幼儿一样注视着每一位上来操作的幼儿。

当一位幼儿只按照房子上的一个特征(颜色)送小动物回家时,教师没有立刻给予纠正,而是引导他自己来发现这一问题。

这时,下面的幼儿早按耐不住了,纷纷想发表自己不同的想法。

但是教师并没有让该操作的幼儿马上回去,而是借机给他一次发现问题的机会,“你觉得鸭子能回这个家吗?

下面的小朋友都有不同的想法了,你有没有发现什么呢?

”该幼儿一看,一下子找出了自己的错误,马上自己纠正过来,于是教师追问:

“为什么刚才的那个房子不是这只鸭子的家?

”“我只是看了房子上的颜色,没有看大小的标记,所以送错了。

”于是,教师趁机:

“刚才东东小朋友只看到了房子上的颜色就送鸭子回家,结果找错了,所以在送鸭子回家时,一定要看清楚房子上的两个标记才不会找错。

”于是,在这一出现问题又发现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幼儿很自然地掌握了根据物体的一个或两个特征进行分类的方法,这种幼儿自己发现、解决的问题使幼儿更易接受和掌握。

四、幼儿操作——练习按物体的特征分类。

1、出示幼儿操作材料,教师讲解操作要求:

先找一找图片上物体的特征,再连线。

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幼儿独立思考,作业清楚。

3、幼儿相互检查;展示个别幼儿操作结果,集体检查。

分析:

通过上面三个环节层层递进的学习,幼儿已掌握了按物体的一个或两个特征分类的方法,为了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在最后的环节让幼儿自己在实践操作中进一步巩固。

并通过相互、集体检查,提高了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反思: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创导发现法,他认为:

“教学不仅应使孩子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

”他主张教师材料,引导儿童自己去探索事物,发现知识,解决问题,做出结论。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的材料,最能够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归根结底是为幼儿感知、观察、操作准备的。

活动中教师巧妙地设计了鸭妈妈3只(身上分别写数字5、2、1),小鸭子8只(2只大花鸭、1只小花鸭、3只小灰鸭、1只大灰鸭、2只大黄鸭、2只小黄鸭),运用一些能移动、具有暗示性作用的材料,让幼儿通过数一数、排一排、分一分、连一连等环环相扣的活动中,产生很强的探索欲望。

通过探究操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体验和发现。

由于有亲身的经历和体验,孩子们乐于参与、乐于交流。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的课前准备很充分,从活动的生成,活动条件的创造,材料的准备(活动教具、教师相关知识的储备),问题的提出,到幼儿探索过程中切入等等,教师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虑和周密安排。

这样才能组织好幼儿的科学探索活动。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感冒了抵抗力会减弱,身体会不舒服。

2、让幼儿了解简单的预防感冒的知识。

3、帮助幼儿了解身体结构,对以后的成长会具有一定的帮助。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感冒的一些特征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们听听这是什么声音?

小朋友什么时候发出这些声音?

发出这些声音表明他生了什么病?

感冒以后除了咳嗽、打喷嚏还会怎样?

(喉咙干痛、头痛、发烧、鼻塞、严重时要挂水等,打人病了不能上班,小朋友病了就不能上学、上幼儿园了)

小结:

感冒了会使我们感到浑身不舒服,打人得了感冒会影响工作,小朋友们得了感冒会影响学习。

二、讨论感冒的起因。

提问:

人们为什么会感冒呢?

1、着凉:

天气凉了没有及时加衣服,晚上睡觉蹬被子,运动前不脱衣服,出了很多汗,被冷风一吹就会受凉感冒了。

2、不注意卫生,昆虫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活动,到生病的人家里去玩,被传染感冒了。

3、小结:

平时受了凉和不注意卫生都会得感冒。

三、教师拿出感冒的一些特征图片。

提问:

感冒了怎么办呢?

让幼儿边看边讲述。

(及时到医院去看病,按时打针吃药,注意休息,多喝开水)

小结:

感冒了以后要积极治疗,除按时打针吃药以外,还要注意多休息,多喝开水,身体才能还起来。

四、学习预防感冒的方法。

教师出示图片。

①注意气温变化、教师增减衣服。

②注意锻炼身体,身体健康能抵抗疾病。

③注意卫生,不到病人的家里去玩,要经常开窗让空气流通,感冒流行季节可以经常吃点大蒜、预防药等,冬天外出要戴口罩。

小结:

我们知道了,有的时候人们会生一种病,就是感冒,得了感冒会是我们不舒服,会影响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所以我们要积极电联身体,提高抵抗力。

还要注意为什么,在感冒流行季节尽量不到公共场所去玩,并吃一些预防感冒的食物和药物,这样我们就会不感冒或少感冒,使我们的身体更健康。

【活动反思】

活动中师幼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比较多,通过交流幼儿了解了感冒的一些症状,增强了幼儿预防感冒,战胜感冒的意识。

在活动的各个环节,老师都能真正地把孩子放在第一位,让每个孩子充分、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活动如果能请幼儿园的保健员或当医生的家长来配合上课效果肯定会更好。

小百科:

感冒,百姓所说的感冒是指“普通感冒”,又称“伤风”、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感染。

感冒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性疾病,多由鼻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等引起。

活动意图:

5—6岁的幼儿对周围环境事物开始有了较稳定的态度和情感。

但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认识仍然是零碎、粗浅的。

以幼儿生活附近的桥为主题与幼儿共同关注桥的演变。

桥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大作用……有利于帮助幼儿形成对家乡桥的具体印象,萌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目标:

1、了解桥的演变。

家乡桥在城市中的大概分布位置。

2、学习记录、统计,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3、萌发幼儿亲近家乡,喜爱家乡的情感。

4、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5、体验合作创编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寻找熟悉的家乡桥在城市地图上的大概位置(通过教学辅助课件和教师引导完成)。

活动准备:

1、幼儿知识经验的准备。

通过收集我家附近的桥。

了解自己熟悉的桥座落在城市的具体位置。

2、能力准备:

具备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3、心理准备:

乐群、乐学。

4、材料准备:

①桥的谜语课件

桥的演变课件

有代表性的桥在城市中的分布位置课件

②画桥、做桥材料

③统计表、家乡桥梁图片、自绘城市地图

活动过程:

一、播放"桥"的谜语课件引入主题

谜面:

驼背公公,力大无穷,驼的什么?

车水马龙!

幼儿猜谜底。

二、闭眼快速画"桥"(粉笔画)了解自己头脑里储存的桥的印象。

三、讲述"桥的演变"故事"课件演示"

师:

很久、很久以前河上没有桥。

被风吹倒的大树正好横搭在河两岸,人们从上面走过去很方便,这就成了最早的桥。

接着人们试着用藤条、木板来做桥,于是有了悬在河上的吊桥。

人们还试着用石头垒成桥洞,石头被挤成桥洞很牢固,这就成了石拱桥。

后来人们又试着在河面上立桥墩铺石板搭桥,于是在很宽的河面上也能搭桥了。

现在人们已经会造各式各样的桥啦。

有联结交通要道的石桥、铁桥、钢索桥;有缓解交通的立交桥、人行天桥;有休闲娱乐的风雨桥、凉亭桥、吊桥。

四、讨论家乡的桥

师:

我们家乡恩施也有各式各样的桥

问题一:

你知道我们恩施有哪些桥?

你最熟悉的是哪座桥?

你家附近有什么桥?

问题二:

寻找熟悉的典型的桥的位置。

先找幼儿园附近桥的位置,再找幼儿最熟悉的桥在城市地图中的具体位置。

猜测自己不熟悉的桥可能在城市的什么位置。

课件一一验证,并通过把自己熟悉的桥贴到城市地图相应的位置,记录、提升幼儿对家乡桥的整体认识。

问题三:

分小组统计"自己最喜欢的家乡桥",说一说喜欢的原因。

五、谈话"家乡还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小结家乡是中国健康旅游基地。

家乡山高、水好、神奇美丽,为了给来恩施旅游的人带来方便我们还会新建、改建许多桥。

六、一起动手做桥吧!

途径:

①用身体搭桥

②用画纸设计桥

③选择材料搭桥

活动反思:

《家乡的桥》是四(上)第六单元的课文,是一篇怀乡之作。

作者通过描写家乡小桥的造型、名称和桥所带来的乐趣这三方面表达对故乡江南的热爱和怀念。

课文的最大特点是:

文字优美、意境悠远。

在设计教学时,我以课文为载体,既抓重点词的教学,又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去感受江南水乡的那份意境,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那份情怀,让学生得到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丰富精神世界,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叶圣陶先生说过:

“入境始于亲。

”课一开始我先让学生欣赏小桥流水的江南风光,然后点出本文作者的家乡就在江南,他离开家乡一别几十年,可他乡音无改、相思不断。

家乡的人,家乡的情,家乡的景,时时浮现在他的眼前,尤其是那家乡的桥更使他念念不忘。

这样拉近了学生与江南、学生与作者的情感距离,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做好了情感铺垫。

在学习第一个赏读内容“家乡的桥造型千姿百态”时,学生感受到过户桥和单拱桥的造型。

我引导学生把重点放在单拱桥上,看图理解句中的“缀”字;看图指导朗读“夜里,你撑条小船穿梭其间,那光景,会使你怀疑是不是进了月亮婆婆的家呢!

”这句话,一开始学生很难读出感觉,我适时出示图片点拨,学生一下子就体会到应读得轻些,读出夜的宁静和谐。

学到这里,学生也顿生疑问:

作者说家乡的桥造型千姿百态,却只介绍了两座桥,这是为什么?

原来作者用了“抓典型”的写法,这是我适时告诉大家这是“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为下文的读写结合做准备。

在学习第二个赏读内容家乡的桥名称充满情趣时,通过出示王维的《归嵩山作》,让学生理解“撷取”的意思;通过出示篆隶楷草四种字体,让学生理解“飘逸潇洒”、“刚劲雄健”的含义,欣赏不同的桥名字体,感受中华书法的美妙,并积累一些描写字体美的词语;通过引读震龙桥的故事,让学生聆听了桥的故事。

一座桥一个桥名,一个桥名一种字体,一个桥名一个故事。

学生走进了文本,内化了课文语言,真是入情入境。

第三个赏读内容:

家乡的桥使人充满乐趣。

因为玩是孩子的天性,所以我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其他之乐,并用上“家乡的桥是我们的乐园,我们可以还可以。

”的句式说话,以课文为载体,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上课时我也尝试了“读写结合”,家乡的桥是作者带着他对家乡深深的眷恋而写出来的,学完课文请学生也带着同样的情感写写上海母亲河上的桥,并出示了一些富有特色的桥的图片,如:

外白渡桥、豫园九曲桥、南浦大桥、卢浦大桥等,并要求大家按照“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写。

也许是铺垫不够,大家交流时发言并不积极,我想或许给予提示:

用上“上海母亲河上的桥造型千姿百态。

”这个句式效果会更好些。

小百科:

桥是一种用来跨越障碍的大型构造物。

确切的说是用来将交通路线(如道路、铁路、水道等)或者其他设施(如管道、电缆等)跨越天然障碍(如河流、海峡、峡谷等)或人工障碍(高速公路、铁路线)的构造物。

活动目标:

1、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大胆想像表现太空抢队救险的情节。

2、学画人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