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世界》教学设计060524.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937037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3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06052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06052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06052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06052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06052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06052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06052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06052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06052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06052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06052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06052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06052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06052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060524.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060524.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060524.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060524.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060524.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060524.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060524.docx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06052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底世界》教学设计060524.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060524.docx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060524

《海底世界》抛锚式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第六册)

陕西省汉中师范附属小学张晓辉

 

一、教材分析

《海底世界》一文是人教版语文教材第六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科普知识性课文。

作者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介绍了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具体形象地为孩子们揭开了海底世界之谜。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自然、去积极探索自然的奥秘.

课文共有7个自然段,开篇第一段设问,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接着第二至第六自然段,紧扣第一段的问题,着重描写了海底宁静黑暗、海底动物的声音、海底动物的活动方法、海底的植物、海底的矿产。

最后一段总结全文。

回答了第一自然段的问题——“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第二、三自然段侧重介绍海底的景色奇异。

第四、五、六自然段分别从动物、植物、矿物三方面介绍海底物产丰富。

第二、三自然段和四、五、六自然段的内容虽各有侧重,但又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

在景色奇异中包含着物产丰富;海底丰富的物产造就了奇异的景色。

如:

黑暗中有许多光点闪动,这就意味着海底有许多鱼;宁静中的各种声音,是各种动物在窃窃私语。

可见海底奇异景象的形成和丰富的物产是分不开的。

同样,丰富的物产也显示出景象的奇异,如:

各种动物的不同活动方式、海底植物的多种色彩、海藻的大小悬殊等等,都使人有新奇之感。

本课描述得生动、有趣吸引读者,是和作者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分不开的。

那么这篇课文采用了那些表现手法呢?

,一是用数字说明法说明海底动物种类多;二是用比较说明法把梭子鱼游动速度快写具体的;三是设问“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

”这一设问统领全篇,全篇课文都是对这一问题的回答。

四是比拟“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这三个比拟句是把海底动物当作人来写,使人读起来倍感亲切。

五是排比、比喻、拟声“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这一句既有语势强烈的排比,又有如临其境的拟声,还有生动形象的比喻,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六是衬托“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却有许多光点像闪烁的星星,那是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

”这里写“光点”就是为了衬托“黑暗”。

二、教学目标分解

目标

知识点

学习水平

知识

理解

应用

品评

模仿

操作

反应

价值

判断

认识

1.认识本课的1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技能

3.了解海底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4.能正确读写理解重点词。

5.进行语文训练,摘抄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再仿写句子。

6.利用网络进行自学。

情感

7.体会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8.热爱自然,有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

四、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怎样把海底动物种类多、活动有趣写具体的方法。

五、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学生活泼、自信,不论是朗读还是辩论,无论是当小导游还是当小老师都很积极。

通过这学期的朗读训练,学生对陌生的课文在浏览一遍后能正确、通顺、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小学生本来想象力就很丰富,另外我们教研组的研究子课题就是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在本课中利用网络激发学生想象未来海底世界奇妙的景观,培养创新精神。

当小导游、小老师是锻炼学生的能力,他们的表现欲很强烈,更喜欢表演。

他们基本能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也具备了一定的电脑操作和上网搜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

六、教学策略

1.利用网络创设情境,学生在当潜水员中自学,在当小导游中进一步体验海底的神秘美;学生在用心体验,用心感悟,用心交流中主动创造性地构建自己新的知识体系。

本课进行信息技术创新和实践活动,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创新。

建构主义认为,人是通过体验事物和反思自己的经验,构建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

我制作《海底世界》网页,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自主学习,成为自己知识的主动创造者。

用当小导游的形式鼓励学生把学懂的知识和同学们交流。

知识是个人与别人经由磋商与和解的社会建构。

在一个合作学习的环境中分享和转让知识,达到资源共享,知识共享,智慧共享。

在师生,生生互动的动态生成的课堂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不仅从自己这儿总结学习方法,还能从别人那儿学会学习,彼此改进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包括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

我开课首先创设情境“海底畅游”,让学生进入角色观看海底奇异的景色。

在广阔的海洋里生活繁衍着无数的生物,神秘而又美丽的海底世界令无数人为之倾倒,为之赞叹。

学生乐于亲近海底世界,因此创设“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

”,能使学生的心灵与文本产生撞击,使儿童既有经验与文本产生冲突,寻找到孩子心跳与文本心跳的合拍点,产生移情效应。

他们置身情境,强烈地感受着无形之“力”的作用,情不自禁地关注、向往、投入。

通过浏览景色奇异中的海底冷灯网页了解海底动物怎样发光,为什么发光。

通过听声音看文字和生动的画面理解海底的动物会发出各种声音,启发学生想象自己还会能听到什么样的声音呢?

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的句式说话。

让学生从这奇异的声音中了解到海底物产丰富。

通过放录像,把蓝色的海水、凶猛怪诞的大鱼、美丽的珊瑚……这些奇妙的东西尽情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再加上配有优美音乐的解说词,学生们仿佛置身于美丽神奇、千姿百态的海底世界,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画出一幅幅美丽的海底世界。

2.海底畅游看听说读写,海底畅想,激发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和求异思维。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学生在想象中用心体验、用心感悟、用心交流、用心倾听,在此基础上大胆想象。

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

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应当是创造性人才,许多国家把培养创造性人才列入了战略计划。

我国选择了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性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

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

在小语教学中利用网络教学,那图文并茂,声形皆备的“虚拟现实世界”,成为沟通学生经验和语言文字世界的桥梁。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地调动多种感觉器官,达到了声色俱备、视听相联的求知新境界。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3.在协作中互助、合作、探究、交流,彼此取长补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

在探究性的教学中,倡导的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开放。

它突破传统的限制,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创设探究的背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在课堂中,利用网络创设一定的情境,启发学生运用多维视角去思考解决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满足他们的探究欲、表现欲,从中体验成功。

在网络教学中既要实现主体性、民主性、多样性、发展性,又要实现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反馈及时性。

符合课堂教学的目标层次,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从而实现全体学生达到培养目标要求的教学目的。

这样才适合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及学习能力的提高,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

4.给学生设计了一个“研究”的机会,选择与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解决的现实问题。

教学中若只让学生知道课本上的点滴动物、植物,在学生脑海中要形成广而深,并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是有难度的,因此在网络教学中必须给学生设计了一个“研究”的机会,选择与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解决的现实问题,然后带着问题主动地有目的地浏览网页。

改变传统教学中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要你学”为建构主义抛锚式教学的“我要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创造者。

再交流自己学懂的和想象到的景象,共享知识餐,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广博的海底世界。

5.丰富的拓展资料吸引着学生去阅读。

自由阅读拓展资料,在线论坛发表评论,拓宽知识。

更深一步了解自然的神奇和伟大,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儿童的内心是最无拘无束的,他们渴望走向原野,亲近自然,渴望在广阔的天地间放飞梦想。

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彻底走出“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中心”的封闭性,充分拓展空间,增强活力。

一方面,我们要鼓励学生在真实世界中学习,与现实对话,为学生创造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到社会上去观察、调查、访问。

例如要求学生课外查询有关海底世界的知识,引导学生通过如课外书籍、图书馆、网络等途径获得信息,在网页中设计学生作业栏展示学生搜集资料的成果。

办展览馆当小导游给同学们介绍海底知识,进行海底知识竞赛了解更多的海底知识。

另一方面,我们要把大世界引入课堂,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各种各样的教育资源,根据教育目标对资源进行重新组合与调整,沟通学生生活世界和书本世界的桥梁,为学科课程提供广泛的感性背景,为课本知识的运用提供实践的平台。

在网页中制作拓展资料有海底世界的录像《蓝地球》;有海底世界的图片;有海底的美景、物产;还有未来的海底等。

丰富的知识引导学生自由地遨游知识的海洋。

6.“夸夸作者”引导学生在读中欣赏在欣赏中朗读以促进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语文学科具有积淀丰厚的人文魅力,尊重学生生命价值、尊重学生文化及其多样性。

朗读和欣赏在语文学习中必不可少,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历程中,在互相的交流感悟中充分展示自我,提升生命价值,让学生在体味语言、交流表达过程中,陶冶、塑造学生心灵。

“关于海底的奇异景色,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课外查寻、搜集相关的资料,你自己来想象着写写《海底世界》。

”这种实践性的作业形式,让学生亲近自然,很好得淡化了训练意识,消除了学生学习与生活的界限,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热情。

 

《海底世界》一文,结构严谨,条理分明,知识性、趣味性熔于一炉。

但由于学生对海底也是缺乏实感,仅凭教师的语言描述很难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僻字词和写景状物的一些重难点词句。

制作个人网页,将抽象的句子转化为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融为一体的形象的镜头,并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再现了课文描述的情景,提高了教学效率。

七、网页的制作和使用

网页重点内容

资料来源

网页在教材中的使用

使用方法

生字家园

自制

生字认读掌握识字方法

认、读、写

帮你学

自制

读谜语认生字组词

读、认、组词

我想知道

自制

理解词语

自学、交流

我会说

自制

说句子

读、说

富饶的西沙群岛

自制

回顾旧知

阅读、体会

海底世界课文

自制

朗读课文、自学填表

读、学、写、交流

海底世界录像

中国教育宽带网

观看海底的神奇景象

激发兴趣

自学课文

中国教育宽带网

自学课文观看理解填表

直观理解

景色奇异

学生搜集的资料

阅读拓宽

阅读交流

物产丰富

学生搜集的资料

阅读拓宽

阅读交流

拓展资料

中国教育宽带网

浏览拓展

浏览交流

想象未来

中国教育宽带网

激发学生想象

阅读交流

作品展示

学生作品

激发学生动手动脑

写画说

在线交流

自制

发表评论、质疑问难

讨论交流

学生自评表

自制

自评学习效果

学生自评

八、学习方法

带着问题在《海底世界》网站上自由浏览、协作学习课文读懂课文,交流海底是个怎样的世界。

朗读课文中欣赏课文,想象未来的海底,坚定探索大自然奥秘的信心。

九、教学环节设计

建构主义认为: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因此,本课主要采用建构主义中的“抛锚式”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总是形象地比喻为“抛锚”。

学习者要起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的事物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体验,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关于这种经验的的介绍和讲解。

“抛锚式”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1、创设情境、确定问题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师生共同创设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知识以某种意义。

本课通过配乐情景朗读,引导学生用心灵去体验,去感受,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

抛锚定位,确定问题是抛锚式第二个关键环节,利用创设的情境,教师因势利导谈话:

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主学习。

2、自主学习、浏览网页

这一环节是学习者进行自由探索、自主学习的环节。

学习中多了更多的自主与自由。

这一环节老师提供解决该问题的线索就像学生是舵手,老师是灯塔。

老师给学生指明了航线,怎样航行要靠舵手了。

    

3.模拟“海底畅游”交流见闻、协作学习

建构主义认为,人是通过体验事物和反思自己的经验,构建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

引导学生当自己知识的主动创造者。

让学生当潜水员拍摄海底奇异的景色,丰富的物产,使他们有一种好奇心,从而身临其境地去观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受。

再让学生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协作、交流、讨论,在讨论交流过程中,让每位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自己所观察到景物,并让每位学生的观点在其他同学和老师建立的协商环境中受到考察、评论,学生之间相互探讨,交流资料,让集体的思维与智慧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

师生共进知识餐,形成动态生成的课堂,师生、生生间互相促进、互相协作、互相提高。

在磋商的过程中彼此借鉴别人的方法,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

4、“海滩畅谈”欣赏文美

学生要学会学习,学会搜集资料,学会处理信息和资料,学会思考和理解。

一篇常识性的课文,写得如此生动,飞扬着诗意的风采。

引导学生用发现的眼光去欣赏文章。

在品读中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在熏陶中逐步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5、自由浏览“拓展资料”协作交流

在这个网页中,师生准备了丰富的资料有神奇的传说;有优美的文章;有海底的植物类;有海底的动物类;有海底资源等等。

让学生充分自主阅读,汲取知识的营养。

6.“海底畅想”想象未来

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应当是创造性人才,许多国家把培养创造性人才列入了战略计划。

我国选择了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性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

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

在学生学习了课文,阅读大量资料后心潮澎湃,有很多话要说,有很多想法。

老师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大胆设想假如人类保护海洋,未来海底会是什么样的?

假如人类破坏地球海底又是什么样的?

7、在线论坛、发表评论

针对老师提出的几个有价值的问题展开论坛。

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网络教学的开放性、共享性、协作性原则,使学生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8.回顾反思,效果评价

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自评、互评、师评等方式。

网页中的“学习自评表”就学生学习情感、态度、效果进行评价,这也是本次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老师的随机点评和学生之间的互评,小组之间的评论,不断实现多渠道的效果反馈。

9、《海底世界》抛锚式教学模式图(下图)

 

十、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图表式)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与分析

网页应用与分析

设计意图

一、

创设情境

确定问题

1.大海一望无际,波澜壮阔。

这神奇而美丽的大海令人赞叹,令人折服,你可曾想过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呢?

今天,让我们来探索一下海底世界的奥秘吧!

看画面、听课文朗读、想象海底奇异的景象。

播放《大海的歌》录像片断。

初步了解大海深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谈话激趣,创设情境。

这是抛锚式教学的第一个环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愿望,为学习课文、浏览网页做好铺垫。

2.课文情景朗读,确定问题:

从哪里可以看出海底景色奇异?

从哪里可以看出海底物产丰富?

学生看、听、说海底世界的初步印象。

确定问题,抛锚定位

这是抛锚式教学的第二个关键环节,抛锚定位,确定问题。

二、

海底畅游

自主学习

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潜入海底呢!

想不想去?

出示自学要求:

1.自学生字,达到会读、会写、会用。

2.默读课文,理解词语。

3.倾听范读,练习朗读,达到正确朗读后录音参加“朗读小博士”第一轮擂台赛。

4.从哪里可以看出海底景色奇异?

从哪里看出海底物产丰富?

”小组协作学习,理解课文,进入“自学网页”读文质疑,协作解疑、存疑,集体探究。

5.理解课文后,再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后录音。

参加“朗读小博士”第二轮擂台赛。

6.进入“动画欣赏”网页完成练习。

7.第三层次朗读,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后录音,参加“朗读小博士”擂台赛决赛。

8.最后进入“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拓展资料”“想象未来”等网页自由浏览,看一看你最想了解的海底景观咱们的资料库有没有,如果有就仔细阅读,如果没有提出来师生共同探讨。

老师让你们体验当一次潜水员。

大家迅速行动,穿上潜水服,戴上潜水镜,背上氧气瓶,蹬上蛙鞋,拿上水中摄像机,到海底自由地看一看。

把你看到的奇特景象拍摄下来,当小导游给大家一边展示一边解说。

学生自学课文,浏览网页,协作磋商,合作探究。

教室里鸦雀无声,学生点击鼠标,瞪大了双眼,盯着屏幕,寻找着自己知道和不知道的,见过和没见过的景物,好奇心油然而生,求知欲在这种引发的过程中转向于课文内容的学习。

让学生当潜水员观察海底神奇的景象,使他们产生好奇心,从而身临其境地去体验、去感受。

海底奇妙的图片、动画、文字吸引着学生。

他们有的为画面配导游词;有的把认为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语句粘贴在bbs网页迫不及待地进行交流;有的干脆自己把想象的景象画下来……学生如饥似渴地在知识的海洋遨游,享受着网络带来的精神食粮仿佛说“我要学”“我要写”“我要画”在情境中学生兴趣浓厚。

及时设计有创意的写、画、说,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想象力挖掘学生的潜能。

学生成了真正的学习主体,自主学习落到了实处,从而培养学生学会如何学习。

打开《海底世界》网站。

《海底世界》一文,结构严谨,条理分明,知识性、趣味性熔于一炉。

但由于学生对海底也是缺乏实感,仅凭教师的语言描述很难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僻字词和写景状物的一些重难点词句。

本网站将抽象的句子转化为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融为一体的形象的镜头,并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再现了课文描述的情景,再加上丰富的拓展资料,学生像看动画片一样轻松地学习,激发了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建构主义认为,人是通过体验事物和反思自己的经验来构建个体对世界的认识。

运用网络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模拟“海底畅游”鼓励学生进行角色体验,来完成知识的建构。

让学生当学习的主人,根据学习要求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学会学习方法。

培养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在师生、生生、生机互动中交流磋商,建构知识彼此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

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三、

海滩畅谈

交流磋商

引导学生用“我当小导游”“我发现”“我认为”等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收获、谈感受、夸作者。

(师点击《动画欣赏》“黑暗深海”)

谁当小导游领大家到海底游览并用自己的话简要地给大家讲解?

1.模拟表演深海潜水员,在网页中选自己喜欢的景象“拍摄”,准备当海底小导游。

2.(打开【海面波涛】网页)我看到了波涛汹涌的大海。

大海一望无际,波澜壮阔,令人感到神奇,海底却很宁静。

3.(展示【海底全景】网页)海底有五彩缤纷、大小不一的海藻、绿油油的海草和美丽的珊瑚、海葵、海星,各种各样的海底动物活动方法各不相同。

4.点击【黑暗深海】网页100米—500米)潜入海底100米时还比较明亮,200米处就像阴雨天光线有些暗,300米处光线微弱,400米就黑了看不到周围的景物,500米就漆黑一片,在黑暗中我却看到了许多光点。

光标指向亮点会看到许多深水鱼。

1.运用网络课件《动画欣赏》“黑暗深海”100米~500米逐渐潜入,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

由海面向海底逐步演示,着意表现海洋的光线,显现出深海里有许许多多闪烁着有光点的深水鱼在游动。

【边看边说自主学习】

这是抛锚式教学的第三个关键环节。

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内容的理解,这个过程重视学生的参与、亲历,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动态生成富有生机的过程。

让学生在网页中一边观察,一边“拍摄”然后当海底导游给大家一边展示,一边介绍。

这一步不仅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

想不想了解它们怎样发光的,为什么发光,?

谁阅读了这方面的资料?

点击【景色奇异】网页中的“海底的冷灯”。

学生介绍《海底的冷灯》吃东西、找同伴、逃避敌人

《海底的冷灯》

资料拓宽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海底宁静是否没有一点声音呢?

谁当小导游领大家去听一听?

点击“海底声音”各位旅客现在你听到海底有声音吗?

因为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你用水中听音器才能听得见。

(请戴上耳机)

嗡嗡、啾啾、汪汪、打鼾声、蛐蛐叫声、水泡破裂声……

网页中插入各种声音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从中体验海底的神秘奇异。

想象在海底你还能听到那些声音?

有的像小猫一样喵喵;有的像小老鼠一样吱吱;有的像小鸡一样叽叽;有的像喜鹊一样喳喳;有的像绵着一样咩咩;有的像老牛一样哞哞;……

启发学生想象,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谁从网上知道了更多的会发声的动物,给大家介绍一下。

点击【景色奇异】网页介绍《会发声的鱼》《会唱歌的鲸鱼》《一切海洋动物都会发声》

【景色奇异】网页根据课文内容拓展的资料

学会在网上自由学习,搜集自己需要的知识。

海底动物王国一定有趣,咱们去看看,请小导游讲解鱼类是怎样运动的。

出示网页“鱼类运动”:

①出现动物的群像,体现“多”和“各式各样的方式”,从整体上给学生以总的表象;②接着依次点击海参、梭子鱼、乌贼和章鱼、贝类,动画展示它们的运动方法,给学生以个体表象。

一边演示动画一边介绍运动方法。

进入“自学课文”网页填表

【物产丰富】网页根据课文内容拓展的资料

运用动画效果,突破难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你从网上或课外还知道那些海底动物奇特的活动方法?

《会爬树的鱼》《游泳冠军——箭鱼》《直立游泳的海马》《免费旅行的吸盘鱼》

【活动方法】网页,文字、图片展示各种海底动物活动方法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

大家知道的可真多。

海底动物王国有趣,别忘了海底还有五彩缤纷大小不一的植物和多种多样的矿物,快速阅读5、6自然段,看看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点击“自学课文”网页进入5、6自然段的学习。

阅读“海底植物”网页内容。

【自学课文】网页,插件打开请听老师范读,再练习朗读并录音。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们回到金色的沙滩上围坐在一起,来夸夸作者,你认为课文中哪些句子描写准确生动,你最感兴趣为什么?

读给大家听,让我们和你一起分享快乐。

比一比谁读得好,夸得好。

其他学生当评委,读得好评朗读小博士,夸得好评读书小博士。

夸夸作者擂台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