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六月备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947559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27.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数学六月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四年级数学六月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四年级数学六月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四年级数学六月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四年级数学六月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四年级数学六月备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四年级数学六月备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四年级数学六月备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四年级数学六月备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四年级数学六月备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四年级数学六月备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四年级数学六月备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四年级数学六月备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四年级数学六月备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四年级数学六月备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四年级数学六月备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四年级数学六月备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四年级数学六月备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四年级数学六月备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四年级数学六月备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数学六月备课.docx

《四年级数学六月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六月备课.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数学六月备课.docx

四年级数学六月备课

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

柳远钊所授科目:

数学

年级:

四年级上课时间:

月日第五十七课时

教学标题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细心检查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难点:

1、知道“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消除“末位对齐”的消极影响,掌握“相同数位对齐”的方法。

 2、掌握被减数末尾位数不够时“用0补位”的方法。

教学方法

自学探究、讨论交流、教师引导、练习评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14-716-815-718-923-743-6

8+94+94+87+837+449+5

2、出示:

4、6、7、0、3和小数点,你能组成哪些小数?

小数的加减法和整数的加减法有相通之处,学生也能够尝试做一做,所以在课堂上,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试一试,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计算。

小数点对齐学生能够明白,但是在口算时学生很容易出错,没有把相同的数位上的数对齐,所以针对这样的情况,就出示口算,通过口算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由于前面的基础知识不是特别扎实(如进位、退位)还需加强。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3、选择两个小数用加法、减法组成算式

4、揭题

二、自主探究

(一)学生尝试

你们会算吗?

请动笔算一算(一题加法,一题减法)

(二)小组交流想法

(三)汇报:

指名学生上来板演,说一说是怎么算

的?

师:

你觉得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四)针对练习:

黑板上还有的能够算正确吗?

请你们算一算。

师:

有谁做错了?

请你们上来算一算?

小结:

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什么意思?

(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还要注意什么?

(得数末尾的0一般要去掉)

(五)看书质疑:

你们觉得要怎样算小数的加、减法?

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

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三、复习巩固:

1、口算下面各题:

0.7+0.94.7-0.50.56-0.451.2+0.81-0.4

0.39+0.157.7+0.63.6-0.84.8-31.7-0.3

2、算一算:

10.52+3.4815.24-3.849.9+10.11100-0.27

3、一箱钉子,连箱共重52.5千克,箱重2.5千克,钉子净重多少千克?

4、

一、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要注意什么?

教学反思(后记)

本单元既是在“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展开的,又是为教学“小数乘、除法”作准备的。

它试图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计算及混合运算。

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

柳远钊所授科目:

数学

年级:

四年级上课时间:

月日第五十八课时

教学标题

小数的加减法练习—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98-99

教学目标

1、巩固小数加减法的法则,加减法关系并掌握小数加减法应用题,提高解题能力。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

建立小数加减的一般操作技能。

难点:

正确理解和运用相同数位对齐及用0补位。

教学方法

自学探究、讨论交流、教师指导、练习评价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昨天,我们学习了小数加减法,它的方法是什么?

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2、口算下列各题(抢答)

0.7+0.94.7-0.50.56-0.461.2+0.8

1-0.40.39+0.157.7+0.63.6-0.8

4.8-35.7+0.23.6-1.67+2.3

3、口算比赛:

书上第98页第1题

4、板演下面各题并演算

8.02+15.28108.5-35.0525-16.07

提问:

小数加减法如何计算呢?

一、笔算练习

1、完成下表,并说说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单位元)

2、根据信息说说你了解到什么?

3、用小数计算下面各题

二、解决问题

1、王叔叔一天卖菜的收入如下表。

(1)白菜比萝卜多卖多少钱?

(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班里要买一个足球和一个排球。

问题:

可以怎样买?

需要付多少钱?

总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

新课标第一网

教学反思(后记)

这节练习课就是加强学生的小数的计算能力,通过练习,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要不断地加强。

第3题,学生很容易出错,主要原因在于单位的转化,有些学生进率还没有弄明白。

数学知识环环相扣,前面的基础知识还要不断地加强。

解决问题中4种买法最好都要表示出来。

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

柳远钊所授科目:

数学

年级:

四年级上课时间:

月日第五十九课时

教学标题

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100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2、在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重点难点

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方法

自学探究、讨论交流、教师指导、练习评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0.2+0.33.5+2.48.7-4.51-0.6

0.9-0.52.3+5.44.9+18.6-5.5

0.7+0.86.7+1.15+6.59.7-7

学生抢答,然后再说一说口算时要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2.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7325-714+274-89

10000-(981-326)+148

3、引入: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二、新课:

(一)创设情景解决问题。

1、环城自行车赛段资料如下表。

2、今天第2赛段的比赛已经结束了,要完成比赛,自行车运动员还要骑多少千米?

3、学生尝试

4、小组交流方法:

5、汇报。

(1)483.4―(39.5+98.8)

=483.4―138.3

=345.1(千米)

(2)165+80.7+99.4

=245.7+99.4

=345.1(千米)

(3)483.4―39.5―98.8

=443.9―98.8

=345.1(千米)

小结:

这三种方法都用到我们以前学到的哪些知识?

(小数加减、整数加减混合运算)我们把加减混合的知识可以转化成小数的加减来计算,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思想方法。

你能说一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吗?

(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在只有加减的算式里,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

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185.07-15.3+94.3-4.309

9.26-8.9-(3.96+1.3)

22.8+5.2-9.25+14.75

32.5-(5.07+6.13)+8.25

小结:

进行加减混合运算时,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2、解决问题:

(1)根据下图,请你说说肖红跳过了多少米?

(2)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是1.49亿平方千米。

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多多少亿平方千米?

新课标第一网

3、想一想:

3.45+67.67+6.55+2.33

23.45-3.62-2.38

23.45-(3.45+2.34)

小结:

如果能够运用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的,会更加方便。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教学反思(后记)

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和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是一样的,这也是本节课学习的一个基础,在上课时,我突然感觉到新课程教学中比较忽视学生读题,如读一读算式,这样读了之后也会增强学生对于文字题的理解,所以增加了学生的读题。

在后面的练习中设计了一些习题,如第1题中第3题,如果老师算成这样:

28-24=4,你们觉得可以吗?

通过讨论,学生发现了这样算改变了这题的运算顺序,因为题中没有小括号,如果要这样算,要增加小括号。

如果把第二小题中的3.96改成2.26,你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学生明白了整数的运算定律可以运用到小数中去,加强了运算的灵活性。

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

柳远钊所授科目:

数学

年级:

四年级上课时间:

月日第六十课时

教学标题

小数的加减简便计算—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104例4

教学目标

1、在学习掌握小数加减法基础上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简算。

2、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判断小数加减法是否可以简算。

教学难点:

正确的进行简算。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口算:

0.35+0.50.26-0.160.25+0.175-2.5

7.2+6.88.5-53.6-1.62.1+7.9

13.5-2.46.7-2.34.8-2.87.1-4

小结:

你们觉得哪种类型的口算最容易出错?

老师根据回答再出相应的式子。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并说根据什么?

48+25+52+175120-75-25430-121-79

36+11+64+8985-(15+64)

(1)独立练习之后再说说根据

(2)在简便计算时,你们有什么办法?

(看、想、算)

3、引入:

我们运用加减法的定律和性质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简算。

一、学习新知

1、创设情景:

你们得到了哪些信息?

你们懂4×50米接力赛吗?

班里这四名男生的50米跑成绩最好,他们参加4×50米接力赛,可能的总成绩是多少呢?

2、独立思考:

应该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

3、小组交流

(1)根据要求说想法

(2)写出解答过程,并说说理由

4、汇报:

(1)8.42+8.46+8.54+8.58

=16.88+8.54+8.58

=25.42+8.58

=34(秒)

(2)8.42+8.46+8.54+8.58

=(8.42+8.58)+(8.46+8.54)

=17+17

=34(秒)

4、比较:

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怎么算比较简便?

根据什么?

5、小结:

整数加减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减法运算性质,对于小数加、减法同样适用。

二、复习巩固

1、练一练

4.36+14.8+5.64+5.2

38.2-7.09-20.6-2.31

(1)独立练习

(2)说一说根据

2、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1.2+2.5+1.80.5+1.5+1.5+0.55.26+3+1.74

0.25+0.15+0.75+0.8527.85-(7.85+3.4)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新课标第一网

教学反思(后记)

这节课的知识点不难,就是运用前面所学的整数中的运算定律在小数的中的展开,可是有一位学生的想法真的触动了我:

老师分、秒的时间之间的进率都是60,怎么这题中相加等于100,却可以向前一位进1?

确实,我没有思考过这样的问题,于是上网查,终于发现了我所不知道的:

1秒=103毫秒=103微秒,我深深地体会到孩子的想法是无穷的。

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

柳远钊所授科目:

数学

年级:

四年级上课时间:

月日第六十一课时

教学标题

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练习)—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巩固小数的简算,并能判断哪些能用简便方法计算。

2、培养学生进行简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进行简算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运用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及简便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准确的进行简算。

教学方法

自学探究、讨论交流、教师指导、练习评价

教学过程:

一、说明练习内容

1、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在进行简便计算时有什么好办法?

(看、想、算、查)

二、口算

1、第1题

0.4+0.6+57.5+3.1+2.510-2.5-2.521-7.7-2.3

8-2.59+3.610-2.48-1.6

2、第6题

3、小结:

口算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三、简算练习

1、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在○里填上“+”或“-”。

3.85+10.06=□+3.85

10.24+8.2+1.8=10.24+(□○□)

18.76-(3.76+0.53)=18.76-□○□

32.17-0.46-4.54=32.17-(□○□)

2、第3题:

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1)观察:

数据特征

(2)想一想:

怎样算?

(3)计算

(4)检查

3、下面各题能用简算的就用简便方法计算。

(比赛完成)

1.25+3.7+0.755.6-0.18-1.27.08+16+8.2

10+0.009+0.1913.75-0.75-1.2580-19.4-8.09-3.51

5.6+0.5-5.6+0.57.2+5.6-2.834.5-(17.2+4.5)

四、解决问题

1、P105第4题:

你们怎么算?

2、P106第5题、第7、第8、第9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列式解决

(3)说一说想法

(4)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五、总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

教学反思(后记)

从学生的练习中反馈得知,还有两个部分学生掌握得不是特别好,一个是当简便计算和没有简便计算混合的时候,有些学生不能很好地进行判断到底哪些习题有简便计算,比较容易混淆;还有的学生对口算出错比较多,如:

2.35+0.4这样小数部分位数不同的,没有把相同的数位对齐相加、相减。

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

柳远钊所授科目:

数学

年级:

四年级上课时间:

月日第六十二课时

教学标题

认识折线统计图—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108-109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及其特点,并利用这种特点进行简单分析。

难点:

利用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进行简单分析。

教学方法

自学探究,讨论交流、教师引导、练习评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师:

刚才颜老师和同学们已经见过面了,短短几分钟的见面谈话,同学们的礼貌热情就给颜老师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接下来颜老师将和同学们进行四十分钟的合作学习,老师期待这堂课同学们能带给我不一样的惊喜与印象!

预祝我们合作愉快!

 (出示课本第108页主题图及统计图)请同学们看着这两幅图,仔细观察,谁来预测一下,咱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可能与什么有关呢?

(可能与统计有关)

 师:

为什么这样说呀?

大家都有这样的感觉吗?

 师:

好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统计有关的内容。

(板书:

统计)

 二、冲突激疑,自主构建

 1、引发

 师:

从这张统计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师:

观察得都挺仔细的,那你们能解决这3个问题吗?

(出示问题:

相邻的两个年份中,1、参观人数增加1万人的有哪些?

2、参观人数增加2万人的有哪些?

3、参观人数没有变化的有哪些?

 师:

题中所指的增加人数1万人、2万人在这幅条形统计图中有没有明确地标出来?

那你们知道题中所提到的1万、2万是怎样得到的吗?

(用减法计算的)

 师:

也就是说不通过计算,能根据3、4、6、8、10这些数据直接看出增加的人数吗?

(不能)

 师:

确实如同学们所说,不能直接看出,必须通过计算的方法。

 2、激疑

师:

同学们,学习数学不能停留在现有的水平,要有新的思考。

比如还是这3个问题,想象一下,如果不通过计算的方法,有办法直接看出问题的答案吗?

(做成统计图、画正字的方法、折线统计图)

 师:

看来,众说纷纭,各抒己见,究竟用什么方法好呢,我们来向书本请教。

请大家把课本打开,自学第109页。

 3、构建

 师:

合上课本,咱们一起回忆一下,课本中给我们绘制了一张……?

(板书:

折线、图)

 (出示课本第109页折线统计图)

 师:

我们一起来看看折线统计图是怎样绘制而成的?

首先“**市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人数统计图”是这一张折线统计图的什么?

(名称)横轴表示什么?

(年份)纵轴表示什么呢?

(参观的人数)参观人数以什么为单位?

(万人)还有由网格线组成的格子,一格代表多少人呢?

(1万人)我们再来看看这些点和线,你们认为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时是先描点还是先连线呢?

(先描点)先描点,那谁能说一说这些点分别表示什么呢?

 师:

仔细观察,然后和同桌的同学讨论这两个问题(出示问题:

1、不计算你能准确判断增加人数的多少吗?

2、怎样判断呢?

)(学生:

*年到*年的线段所占的格子最多也最长)

 师:

这就像我们所走的上坡路,所占格子最多的这条线段最陡,对不对?

线段上升得最陡表示增加的人数最多。

 4、促思

 同学们,思考再深入一点,比较一下,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谁能更清楚地看出人数的变化情况?

为什么?

 师:

行,这就是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它能准确清楚地表示一种数量的变化情况。

(板书:

折线统计图能准确清楚地表示一种数量的变化情况

 5、沟通

 师:

你有没有在其他地方见过类似这样的图?

(出示:

病人的心电图、股票走势图)

 师:

现在你对折线统计图有什么样的认识?

(折线统计图能准确清楚地表示一种数量的变化情况)

 三、多层应用,体会特征

 第一层次:

操作应用(完成课本第110页例题2)

 师:

刚才我们认识了折线统计图,了解了它的特点和作用。

我们一起来绘制一张折线统计图,好吗?

请同学们看例题2,妈妈记录了陈东0—10岁的身高,如下表,陈东0岁时身高是50厘米,1岁时身高是74厘米,到10岁时身高是141厘米。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把它制成折线统计图。

0岁时身高50厘米,0岁50厘米,就在这,点上一个点,画点一定要注意点准位置!

(板书:

点准)1岁时身高是74厘米,往上看在这儿,点上一个点,接下来的8个点老师想请同学上来画,其他同学在课本第110页上画。

 师:

点画好了,接下来画什么?

(板书:

线)画线段要注意画得怎么样?

(板书:

直、顺次)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画,比比看谁的线段画得直。

 师:

最后还要在点上标上什么?

(写数字)

 师:

折线统计图完成了,请同学们看着这幅图回答4个问题。

1.陈东几岁到几岁时长得最快?

长了多少厘米?

2.陈东身高115厘米时几岁?

3.陈东5岁半时身高大约是多少?

4.请你预测一下陈东11岁身高大约是多少?

 第二层次:

选择深化

 师:

让我继续研究折线统计图。

这里有三幅折线统计图,(出示图)

 师:

这三幅折线统计图分别描述的是哪个地方呢?

请认真思考,并和同学讨论一下。

吐鲁番的奇观:

早穿棉袄午穿纱,晚围火炉吃西瓜。

早晚温差很大。

 小结:

学了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层次:

沟通延展

 师:

看得出来,大家研究的气氛更浓了,老师很想和同学们对今天的内容作进一步的研究。

 请看:

小明学了折线统计图后觉得它的优点特别明显,就到商场做了个调查,并绘制了一张折线统计图,你觉得这张折线统计图合理吗?

 师:

你有什么看法?

(折线统计图是表示一种数量数据的变化,而这张统计图里有四种数量。

)(把电视机与洗衣机连起来没有道理,不可以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

 师:

那可以怎么办呢?

(用条形统计图)

   师:

同学们,做了这道题,我们又遇到了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何时用折线统计图,何时用条形统计图,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研究。

四、课本第111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

 2、回答课本第111页问题。

教学反思(后记)

孩子们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图表来表示统计结果,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建立了初步的统计观念。

本单元要认识“折线统计图”,并借助折线的起伏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本课主要是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既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又能看出数量的增减),并借图进行简单的分析。

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

柳远钊所授科目:

数学

年级:

四年级上课时间:

月日第六十三课时

教学标题

画折线统计图—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110-11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

2.使学生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制成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学习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难点:

如何借助横纵坐标描出表示数量多少的点。

教学方法

自学探究、动手操作、教师指导、总结提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

小明的妈妈记录了小明0~10的身高,如下表

(师出示P110例2的统计表)

引导学生看到统计表想提什么问题,激发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的兴趣。

二、动手制作折线统计图

1.学生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小明0~10的身高统计表’内的数据,独立完成‘小明0~10的身高统计表折线统计图’。

教师先演示其中一个数据的画法,然后再让学生动手画。

分为两个层次动手实践:

第一层次为学生练习2分钟,教师将巡视发现的问题组织学生分析,再推进第二个层次的练习。

师指导个别学生。

2.小组交流作品,欣赏折线统计图

A学生根据折线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

解决以下问题:

小明几岁到几岁长得最快?

(师小结:

折线中线段最长的那条就是长得最快的那段时间,也可以通过计算所有差值得出结果。

)长了多少厘米?

是怎么发现的?

小明115厘米时几岁?

5岁半时小明身高大约多少?

师引导学生从前几年身高的增长情况来猜测小明5岁半时的身高。

B学生小组评价优秀作品;

C全班交流优秀作品。

3.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合理推测:

小明身高的发展趋势。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书中P111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师组织学生进行评析、交流。

2.完成书中P112练习十九第二小题的问题解答;

五、小结评价。

六、作业:

完成书中P113练习十九第3小题

教学反思(后记)

本课主要是学习绘制“折线统计图”(在提供的格子图上进行),并借图进行简单的分析。

授课教案

授课教师:

柳远钊所授科目:

数学

年级:

四年级上课时间:

月日第六十四课时

教学标题

折线统计图(练习)—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113-116

教学目标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使学生能熟练制成折线统计图,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科学预测。

重点难点

重点:

利用折线统计图看出数量的多少、数量的增减,进行简单分析。

教学方法

自学探究、讨论交流、教师指导、练习提高

教学过程:

一、练习

1.完成书中P114的第4小题:

A学生先观察体温变化,交流对人体温的了解信息;

B对照正常值发现信息

C回答书中的5个问题

师组织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统计图,然后再回答。

让学生仔细观察,明确横轴数据表示的含义。

2.完成书中P115的第6小题:

学生独立完成,师组织学生进行评析、交流,结合环保教育,提高学生的价值发现。

3.完成书中P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