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科学教案合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971968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2.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科学教案合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科学教案合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科学教案合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科学教案合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科学教案合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科学教案合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科学教案合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科学教案合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科学教案合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科学教案合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科学教案合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科学教案合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科学教案合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科学教案合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科学教案合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科学教案合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科学教案合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科学教案合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科学教案合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科学教案合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科学教案合集.docx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科学教案合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科学教案合集.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科学教案合集.docx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科学教案合集

1.水滴里的生物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并做好观察记录。

2.知道微生物是个体微小、分布极广的生命体,知道细菌、霉、病毒都是微生物。

3.了解列文虎克是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人,懂得科学技术是在不断发展的。

【教学重点】

能通过显微镜观察、认识微生物。

【教学难点】

用显微镜观察、寻找水滴中的微生物。

【教学准备】

实验材料:

放大镜1个、250ml烧杯1个、滴管1个、显微镜1架、载玻片1片、盖玻片1片、吸水纸1张、池塘水1瓶、草履虫培养液1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探究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导学生观察采集的水样

1.观察水样:

课前请大家从熟悉的地方采集了水样。

2.学生汇报。

3.可用放大镜等进一步观察水样并汇报。

4.假如让你进一步对水样进行观察,你想借助什么工具?

(引导学生明白要想观察极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体要借助工具——显微镜)

5.激趣:

取一滴水放在显微镜下,水滴里有什么?

这将是怎样一个世界呢?

二、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1.讲述:

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2.学生认识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构造:

①镜座:

镜座分量很重,用来稳定显微镜。

②镜柱和镜臂:

中间有活动的关节,可以用来调节角度,便于观察。

③载物台:

从镜臂基部伸出的圆板,中间有个通光孔。

④反光镜:

镜子可以任意转动,一面是平面镜,一面是凹面镜,光线通过反光镜反射上来,通过光孔,照射到标本上来。

⑤镜筒。

⑥镜头:

包括目镜和物镜,镜筒上端的叫目镜,下端的叫物镜。

⑦准焦螺旋:

能使镜筒上升或下降,起调整清晰度的作用。

三、演示实验——显微镜的使用

1.教师示范使用方法。

强调轻拿轻放。

2.使用显微镜观察时,教师强调以下几点:

(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四、组织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样

1.谈话:

显微镜下,水滴里到底会有什么?

认真地来观察一滴水,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画在活动记录上。

2.学生分组观察。

(在学生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巡回指导他们的观察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发现,指导他们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

3.汇报交流。

水滴里到底有什么?

它是什么样子的?

在运动吗?

4.小结:

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它们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

(板书:

微生物)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些不动的微生物中,最常见的是水藻,有蓝藻、团藻、金藻等。

运动的微生物中有钟形虫、草履虫等。

此外,水中还有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微生物——细菌,细菌一般也是不动的,有球状的、杆状的、螺旋状的。

5.认识其他的水中微生物:

不同的微生物喜欢生活在不同的水域中,想看看水中还有哪些微生物?

(多媒体展示——水中各种常见微生物)

五、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并认识微生物的相关知识

1.学生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

(1)谈话:

你知道如此神奇的世界是谁第一个发现的吗?

(2)学生阅读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的故事,教师作相应补充介绍。

资料:

列文虎克(1632~1723)荷兰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

1632年10月24日生,1723年8月26日卒,生卒地均在荷兰的代尔夫特。

幼年没有受过正规教育。

1648年到阿姆斯特丹一家布店当学徒。

20岁时回到代尔夫特自营绸布店。

中年以后被代尔夫特市长指派做市政事务工作。

这种工作收入不少,又很轻松,使他有较充裕的时间从事他自幼就喜爱的磨透镜工作,并用之观察自然界的细微物体。

由于勤奋及本人特有的天赋,他磨制的透镜远远超过其同时代人。

他制造的放大透镜以及简单的显微镜,形式很多;透镜的材料有玻璃、宝石、钻石等。

他一生磨制了400多个透镜。

他的遗物中有一架简单的透镜,其放大率竟达270倍。

  

(3)提问:

通过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假如现在让你用显微镜去观察,你想观察什么?

(4)学生自由发言。

2.认识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

(1)组织学生用多媒体认识在空气中、土壤里、动植物的体表、体内都存在微生物。

(2)谈话:

看来微生物虽然极小但种类很多,在大自然分布极广,并且还有许多微生物没有被我们所发现。

希望我们大家也能像列文虎克一样将自己投入到微生物的研究中。

六、拓展活动

1.提问:

在日常生活中,在哪儿可以找到微生物?

为什么说它们是有生命的?

2.学生自由发言。

可以提出自己证明的办法。

3.活动:

用消毒牙签在牙缝里或在菜板上刮一刮,再把牙签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上划一下,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看看能不能找到微生物。

4.课外活动:

(1)在一个干净的广口瓶中加入三分之二的冷水。

(2)将一些新鲜的和腐烂的叶子、草撕碎后放入水中,并加进一把泥土。

(3)将瓶子放在有阳光的窗户附近,三周后,利用放大镜就可以看见水里的变化了。

【板书设计】

1.水滴里的生物

水藻、蓝藻、团藻、金藻

钟形虫、草履虫

细菌等

 

2.做酸奶

【教学目标】

1.能尝试自己动手做酸奶,知道酸奶是乳酸菌使牛奶发酵变成的。

2.知道细菌是一类分布极广的微生物,以及其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3.知道病毒也是一类微生物,了解减少病毒和细菌传播的方法。

4.能够通过阅读、收集资料和交流认识细菌和病毒。

【教学重点】

做酸奶的活动。

【教学难点】

在模拟细菌繁殖的实验中计算细菌繁殖个数。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

PPT。

学生材料:

鲜奶、白糖、保温杯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探究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学习制作酸奶的方法

1.谈话:

你吃过酸奶吗?

知道酸奶是怎么做成的吗?

2.学生交流吃酸奶的感受并猜测酸奶是怎样做成的。

(让学生提出各种可能性,教师不做任何评价;回去观察酸奶瓶上的配料表,或许会有所发现)

3.学生学习动手做酸奶。

(1)介绍做酸奶的方法:

①在锅里放入一些鲜牛奶,再加一些白糖,煮开几分钟。

②消毒保温杯和勺子。

(可用开水烫一烫)

③待牛奶冷却到35℃—40℃的时候,把鲜牛奶倒入自消过毒的保温杯,并往里面加入适量的酸奶,仔细搅匀,并盖上盖子。

④保温8个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

4.强调:

制作酸奶时需要注意两个条件:

一是温度,保持在35℃—40℃左右;二是卫生,所有的器皿要进行消毒处理。

二、布置作业

1.制作酸奶,下次带来和大家一起品尝。

2.为什么鲜奶会变成酸奶呢?

回去查找相关的资料,下次交流。

第二课时

探究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组织学生开展酸奶品尝会

1.谈话:

前几天,我们同学们回家后亲自做了酸奶(板书课题)。

今天,同学们带来了亲自做的酸奶,真了不起!

下面我们就举行一个酸奶品尝交流会。

要求:

在酸奶品尝交流会上,你可以品尝其他同学做的酸奶,了解他是怎么做成的,并且要选出你认为最好喝的酸奶。

2.学生分组进行品尝并交流。

3.全班汇报并交流。

4.质疑问难:

在做酸奶和品尝酸奶的过程中,你产生了哪些感兴趣的问题?

5.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把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二、认识细菌及酸奶形成的原因

1.教师指导并帮助学生确定研究问题:

为什么牛奶会变成酸奶?

2.学生针对问题讨论并猜测。

3.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理通过网络、书本收集有关细菌的资料

4.学生进行组内交流,然后每组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5.民主评议小组研究情况。

6.教师小结:

(1)细菌的基本形态特点及分布;

(2)细菌的繁殖;

(3)细菌与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7.讨论并交流:

你还能举出哪些有用或有害的细菌?

三、了解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

1.讲述:

下面老师再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动物、植物和我们前面所研究过的微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你知道吗?

在微生物大家族中,还有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成员,它就是病毒。

2.谈话:

你听说过“非典”和艾滋病吗?

它们都是由病毒引起的。

3.学生看教材插图认识形形色色的病毒。

4.提问:

你对哪种病毒比较熟悉?

不妨向同学介绍介绍。

5.学生交流。

6.教师小结:

病毒个头很小,有的病毒,几千个拼接起来才有一个细菌那么大。

病毒单独存在时,不会生长、繁殖,像一个没有生命的非生命体。

然而,一但侵入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就能够生长繁殖,对生物体产生很大的影响。

比如,麻疹病毒等。

病毒比细菌小得多,有的病毒,几千个拼接起来才有一个杆菌那么大,所以,一般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它。

7.谈话:

你还知道哪些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

四、了解细菌的功与过

1.学生阅读资料,并结合课外查找的资料,谈一谈细菌的有功之处。

2.教师小结细菌的有功之处,并伺机出示有关的图片资料或视频资料。

3.学生阅读资料,并结合课外查找的资料,谈一谈细菌的过。

4.教师小结细菌的过,并伺机出示有关的图片资料或视频资料。

5.谈话:

对待细菌,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

五、认识病菌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1.提问:

病菌是通过什么途径侵入人体的呢?

2.学生猜测。

3.模拟病菌通过皮肤接触传染的活动:

一位同学用沾粉笔灰的手和第二位同学握手,依次传递下去,粉笔灰就传给了握过手的同学。

其实有些病菌的传播也是这个道理。

4.讨论:

还有什么其他途径会使病菌沾到你的手上?

我们应该怎么预防?

5.学生交流。

6.谈话:

除了皮肤接触以外,还有哪些途径会使病菌侵入人体?

7.教师补充介绍有关病菌传播途径的资料。

六、课后拓展

举行一次减少致病细菌传播的小型宣传活动。

【板书设计】

2.做酸奶

细菌

病毒

病菌

 

3.馒头发霉了

【教学目标】

1.能利用显微镜观察物品上的霉菌。

2.能够用图或文字表示显微镜下霉菌的特点。

3.能够设计有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研究物体发霉的条件。

【教学重点】

探究在什么情况下物体容易发霉。

【教学难点】

设计有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

PPT。

学生材料:

一次性手套、镊子、培养皿、放大镜、显微镜,发霉的食物和新鲜食物。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探究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1.同学们请看,我这有一块馒头,它怎么了?

(长毛了)

在科学上,这种现象我们称作发霉了。

2.今天我们就来讨论这个话题。

(板书课题)

二、认识霉菌

(一)初步观察

1.这块馒头还能吃吗?

2.对,发霉的食物有可能会危害人的健康。

所以,我们在观察时,要带上手套,用镊子夹取,不要轻易品尝。

(教师演示)明白吗?

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比较发霉的食物与新鲜的食物有哪些不同?

4.学生观察。

5.说一说你的发现。

(二)细致观察

1.放大镜观察

A.其实,食物发霉是霉菌在作怪。

因为霉菌,新鲜的食物与发霉食物有了这么多不同。

那么霉菌到底什么样呢,我们借助放大镜再次观察,这次要仔细观察霉菌,用准确的语言描述你看到的。

B.学生观察。

C.放大镜下的霉菌是什么样的?

D.看来霉菌有很多种,形状各异。

2.显微镜观察

(1)同学们观察得很细致,但还是有看得不够真切。

因为霉菌实在太小了。

不过,把它们放在显微镜下看得就可清楚了。

想看吗?

(2)老师在课前已经把霉菌切片做好并放到了显微镜下。

同学们只要仔细观察就好。

(3)我们来看用显微镜观察的注意事项:

(课件出示)

观察要求:

1.不要随意调整显微镜,光线暗时只能调整最下面的反光镜。

2.观察霉菌时要闭上另一只眼睛。

(4)小组观察、汇报。

(5)老师收集了一些显微镜下的霉菌,大家一起欣赏一下。

(课件出示视频)

3.同学们通过肉眼、放大镜、显微镜逐步、详细的观察了霉菌。

那么你认为霉菌有生命吗?

说出理由。

怎样才能证明?

(学生提出想法)

4.对,我们来培养一些霉菌。

三、设计实验

1.你认为食物的发霉与什么有关?

举例说明理由哟。

2.说出你的猜测。

(时间、水分、温度、空气)

3.同学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

我们要用实验来验证。

4.请同学们根据猜测的环境来设计一个有关食物发霉的实验。

食物任选,在小组内研究一下,并记录实验方案。

5.说一说你们小组的实验设计。

(各组提出异议。

好,既然有了想法,各组就讨论并完善实验方案吧!

6.再次汇报,确定实验方案。

四、布置作业

其实,食物发霉的实验还有很多方法,形式。

同学们课后可以按照实验方案完成实验,也可以自行再设计实验并完成。

【板书设计】

3.馒头发霉了

适宜环境:

温暖、潮湿(?

 

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教学目标】

1.能用调试好的显微镜观察洋葱、人体表皮细胞。

2.知道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3.知道细胞有不同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4.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观察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的细胞,并进行比较。

【教学难点】

理解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

PPT。

学生材料:

显微镜、洋葱与动物表皮细胞切片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探究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导入新课

1.谈话:

在小时候,我们或许都玩过积木,你们用它搭过什么呢?

2.学生自由交流。

3.提问:

如果把我们把自己的身体或其他有生命的物体比做房子,那么搭建生命体的“积木”又是什么?

4.学生思考、推测。

二、认识细胞的形状、结构特点

1.学生观察教材第11页的细胞图,可以补充一些其他细胞的图片。

2.交流、汇报:

这些细胞的形状、结构有什么特点。

3.小结,并激发学生兴趣:

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积木”;大多数细胞都很小,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但个别细胞却很大,如鸡蛋中的蛋黄。

三、指导学生观察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

1.教师提供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的切片。

2.学生借助显微镜来观察,并将观察到的情况画下来。

3.汇报:

你们发现了什么?

是否看到了一个神秘的生命世界?

4.学生汇报、交流。

5.教师提问:

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结构有什么不同?

6.学生汇报。

7.教师小结:

你们做的真好,个个都像小科学家一样,知道了洋葱表皮是由许多个近似于长方形的格子组成,每个格子实际上是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这就是一个细胞。

人体表皮也是由许多不规则的细胞构成的,细胞之间的界限不是很清晰。

两种细胞的形状、大小不完全一样,不同的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和功能。

四、指导学生认识细胞的有关知识

1.教师谈话:

关于细胞的发现,还有一段故事呢!

(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或者阅读教材12页的资料——胡克发现了细胞)

2.教师小结:

生命体大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胞的衰老、死亡引起的。

五、拓展活动:

模拟白细胞杀死入侵的病菌

1.阅读,说说病菌是怎样入侵人体的。

2.分组模拟白细胞消灭病菌的游戏。

(选定几个学生扮演“病菌”,三四个同学为一组手牵着手扮演“白细胞”,然后“捕捉”病菌,把它包围起来)

相关链接:

观察洋葱表皮

(1)方法:

取一个载玻片,滴几滴清水,然后用刀片在洋葱表面轻轻地划个“井”字,用镊子将“井”字中间的薄膜撕下来,放在载玻片上的水中,展平,用镊子夹住盖玻片盖上,用碘酒染色,从左边滴一滴稀释的碘酒,用吸水纸在右边将碘酒液吸过来,放到显微镜的载物台上,夹好。

(2)现象:

显微镜下的洋葱表皮没有肉眼看到的那么简单,它是由一个个的小格子构成。

这些小格子细长细长的,两头有的较尖,它们排成排,紧挨着,整齐得就像砖块垒成的墙。

(3)结论:

科学家给这些小格子取名叫“细胞”。

每一个小格子就是一个细胞,每个表皮细胞的结构都是基本相同的。

注意:

洋葱表皮不能用手拿,只能用镊子轻轻地夹住。

【板书设计】

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细胞:

大小

形状

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