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异义词.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985016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今异义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古今异义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古今异义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古今异义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古今异义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古今异义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古今异义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古今异义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古今异义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古今异义词.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古今异义词.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古今异义词.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古今异义词.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古今异义词.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古今异义词.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古今异义词.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古今异义词.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古今异义词.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今异义词.docx

《古今异义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今异义词.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今异义词.docx

古今异义词

一、古今异义词

1、兵

古代“兵”的意义,最早是指“武器”,后来引申为“士兵”、“军队”。

现在的“兵”,通常专指“战士”,不表示古代那种“武器”的意义。

⑴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出师表》)(兵不血刃:

兵器)

——现在南方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

⑵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

(《李将军列传》)

——李广率领士兵,每到缺粮缺水的地方,士卒不全喝过,他不到水边去。

⑶沙场秋点兵。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秋高气爽,在沙场旷野里大规模地检阅部队。

2、薄

古代的“薄”字,有时相当现代汉语中的“迫近”或“接近”,作动词;有时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稀少”,作形容词。

现代汉语中一般是“稀薄”、“不厚”、“不肥沃”等意义。

⑴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范仲淹《岳阳楼记》)

——迫近傍晚的时候,天色昏暗,只听到老虎吼叫,猿猴悲啼。

⑵日薄西山。

(李密《陈情表》)

——太阳接近西边的山,即将落下(这里比喻人的寿命即将终结)。

⑶狐裘不暖锦衾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即使狐裘锦被,也觉不暖太单薄(不厚)。

3、国

古代的“国”,常常表示“国都”、“国防”、“地区”等义,它跟现代汉语的“国家”的“国”是有差别的。

⑴去国怀乡。

(《岳阳楼记》)

——离开国都怀念家乡。

⑵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巩固国防不能只靠山河的险要。

⑶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王维《相思》)

——红豆生在南方地区,春到又会萌发多少新枝?

⑷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孟子》二章)

——外部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入侵的忧患。

4、间

古代的“间”经常表示“夹杂”、“参与”、“间或”、“离间”,作动词;有时也表示时间和数量。

现代汉语中“中间”、“空间”、“时间”、“车间”、“间接”等双音词里的“间”,表义跟古代的“间”是有所不同的。

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左传·曹刿论战》)

——做官掌权的人自然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到里面去呢?

⑵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几个月以后,还时常间或有人来进言规劝。

⑶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进见蔡桓公,站了好一会儿。

⑷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怎样才能得到宽广的房子千万间。

(指房屋的间数)

⑸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

(元结《右溪记》)

——在人口稠密的地方,就可以形成环境优美的都城。

5、穷

古代的“穷”,主要指“尽头”、“完”、“没有出路”,常作动词。

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要使眼睛看到千里之远的天尽头,需要再登上一层楼。

⑵复前行,欲穷其林。

(陶渊明《桃花源记》)

——(船)再向前行,想走完那(一片)树林。

(成语:

穷兵黩武、穷凶极恶、穷极无聊)

6、走

古代的“走”,主要是“跑”、“逃跑”的意思,常作动词。

⑴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远远望见桓侯转身就跑。

⑵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

(《李将军列传》)

——卫青捉到俘虏知道了单于居住的地方,就亲自率领精兵去追赶。

⑶双兔傍地走。

(《木兰诗》)

——两只兔子一起在地上跑。

⑷夸父与日逐走。

(《山海经·夸父逐日》)(成语:

走马观花)

——夸父和太阳赛跑。

7、去

古代的“去”,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离开”,一般着眼于“行动的起点”,现代一般着眼于“行动的目的地”。

此外,古代的“去”还有“距离”的意思,现代一般没有这层含义。

⑴去国怀乡。

(《岳阳楼记》)

——离开国都怀念家乡。

⑵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于是,记下这番景致就离开了。

⑶睨之,久而不去。

(欧阳修《卖油翁》)

——斜着眼睛看他射箭,看了很久都不离开。

⑷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彭端淑《蜀鄙二僧》)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远啊。

⑸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两小儿辩日》)

——我认为太阳刚刚出来时距离我们近。

8、涕

古代的“涕”常指“眼泪”;现代的“涕”,单指“鼻涕”。

⑴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云。

(《出师表》)

——今天我就要远离陛下,面对这篇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不知说了些什么。

⑵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李将军列传》)

——百姓听说李广死,无论认识不认识他的,无论年老的或年轻的都为他流泪。

(成语:

涕泗滂沱,古代指“鼻涕”有一个专门的词“泗”。

9、坐

古代的“坐”,可以指“犯……罪”、“因为”、“由于”等意思。

⑴齐人也,坐盗。

(《晏子使楚》)

——(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

⑵停车坐爱枫林晚。

(杜牧《山行》)

——停下了车子(欣赏),(是)因为喜爱(这)枫林的晚景。

10、鄙

古代的“鄙”,有“边境、边远的地方”,“鄙陋、目光短浅”的意思。

⑴蜀之鄙有二僧。

(彭端淑《蜀鄙二僧》)

——四川的边境上有两个和尚。

⑵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左传·曹刿论战》)

——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⑶先帝不以臣卑鄙。

(诸葛亮《出师表》)

——先帝并不因为我地位卑贱鄙陋(即地位低下)。

11、加

古代汉语的“加”有“夸大、虚报”,“更”的意思。

⑴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曹刿论战》)

——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不敢虚报,一定对神诚实。

(牺牲,也是古今异义词,指祭祀用的猪、牛、羊之类的物品)

⑵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列子《愚公移山》)

——但是山不会再增高,哪愁挖不平呢?

(加:

更)

⑶万钟于我何加焉!

(《鱼我所欲也》)

——优厚的俸禄对我来说有什么益处呢!

(加:

增益)

12、是

古代汉语中的“是”,作判断词用比较少见,大多当“这(些)、这样、这里”讲,常作代词。

可是在判断句中,翻译时又要在“这”后加“是”,这是根据判断句的要求加的,不要理解为原句的“是”就作判断词用。

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

——并不只是贤能的人才有这种思想。

⑵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

⑶如是再啮。

(纪昀《河中石兽》)

——像这样再次冲击。

⑷是日更定。

(张岱《湖心亭看雪》)

——这天五更天的时候(即天亮前)。

⑸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公治长》)

——他聪明而好学,不把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看作羞耻,因为这称他为“文”。

(还有“是故”、“由是”中的“是”一般也作代词用。

二、多义词辨析

1、故

既克,公问其故。

(缘故,原因)

桓侯故使人问之。

(故意,特意)

彼竭我盈,故克之。

(所以)

故人西辞黄鹤楼。

(旧的)

2、临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将要)

临表涕零。

(面对)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靠近)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靠近)临溪而渔。

(来到)

3、固

吾义,固不杀人。

(坚决)

求之下流,固傎。

(固然、本来)

齐人固善盗乎?

(固然、本来)(人固有一死)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巩固)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顽固、固执)

固若金汤(坚固)

4、将

公将鼓之。

(就要、将要、打算)

广以郎中令将(jiàng)四千骑出右北平。

(带领、率领)

诸将多中(zhòng)首虏率(lǜ)。

(将领、将帅)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扶持)

将功补过、将计就计(利用)

5、舍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放弃等待、舍弃)

屋舍俨然。

(房屋)

便舍船,从口入。

(丢下、弃置)

退避三舍(数量单位,古时候行军以三千里为一舍)

6、亡

马无故亡而入胡。

(走失、丢失)

国恒亡。

(灭亡)

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同无,是“没有”的意思)

亡羊补牢(逃跑)

且秦灭韩亡魏。

(使……灭亡)

7、居

面山而居。

(居住)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停留、逗留)

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位于)

8、负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背、背走)

负箧(qiè)曳(yè)屣(xǐ)。

(背着)

忘恩负义(背弃、违背)

9、殆

思而不学则殆(疑惑)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危险、祸害)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大概、恐怕、也许)

10、数

停数(shù)日,辞去。

(几,表一个以上的不确定数目)

以为李广老,数奇。

(命运的定数)

广数自请行。

(读“shuò”音,多次、屡次)

数(shǔ)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计算、清点、算得上)

11、益

满招损,谦受益。

(好处,益处)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增益,增加)

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更,更加)

精益求精(更加,更)

有所广益。

注意:

“广益”在这里是一个词,

是“扩大(成果)”或“增加(效益)”的意思。

12、作

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起,兴起)

一鼓作气。

(振作,兴起)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劳作,耕种)

属予作文以记之。

(写,撰写,写作)

设酒杀鸡作食。

(做,烹煮)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奋发,振作)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建造,兴建)

13、骑

博望侯张骞将万骑与广俱。

(骑兵)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跨坐)

燕山胡骑鸣啾啾。

(战马)

14、然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这样)

人恒过,然后能改。

(这样)

屋舍俨然。

(……的样子)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然而,可是)

然,胡不已乎?

【(既然)这样】

不以为然(真确,对的)

15、俱

博望侯张骞将万骑与广俱。

(一起,一同)

为一说,使与书俱。

(一起)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具同俱,详细)

百废俱兴(全,都)

16、顾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拜访)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难道,反而)

顾此失彼(照顾)、顾名思义(看,看到)

17、属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类)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类型)

神情与苏、黄不属。

(相同)

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同嘱,嘱托)

18、志

苦其心志。

(内心)

处处志之。

(做标记)

寻向所志。

(标记)

卒章显其志(志趣,志向)

19、绝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消失,停止)

南绝幕(幕同漠,沙漠),遇前将军、右将军。

(横渡)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隔绝)

绝巘多生怪柏。

(极,极高的)

20、食

主人日再食。

(吃)(《送东阳马生序》)

不食(吃)嗟来之食(食物,这里泛指“施舍”)

以待饥者而食(sì)之。

(把食物给人吃,给……吃)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喂养)

21、遗

以光先帝遗德。

(遗留,留下)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eì)陛下。

(赠给,留给)

22、度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度过)

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

(估计,考虑)

23、见

昨夜见军帖。

(看见,看到)

胡不见我于王?

(引见)

于是入朝见威王。

(拜见,进见)

于是见公输盘。

(召见)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见同现,出现)

24、说

公输盘不说(yuè)。

(说同悦,高兴)

请说(shuō)之。

(陈述,解释)

范增说(shuì)项羽曰。

(劝说,说服,游说)

25、修

邹忌修八尺有余。

(长)

乃重修岳阳楼。

(修建,改进)

雨村便疾忙修书二封。

(写,撰写)

26、使

桓侯故使人问之。

(派,派遣、命令)

晏子将使楚。

(出使)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让,叫,使得)

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

(使者)

27、市

愿为市鞍马。

(买)

东市买骏马。

(市场)

百里奚举于市。

(市井之间)

28、之

送孟浩然之广陵(动词,去、到)

吾欲之南海。

(动词,往、到)

公与之乘。

(代词,代曹刿)

操蛇之神闻之。

(前“之”助词,的)(后“之”代指愚公移山这件事)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助词,用在主谓短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何陋之有?

(助词,宾语提前的标志)

宋,何罪之有?

(助词,宾语提前的标志)

公将鼓之。

(助词,凑足音节,不翻译)

三、词类的活用

(一)、名词用作动词

⑴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乘坐,坐车)

——鲁庄公和曹刿乘坐同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⑵齐人三鼓。

(击鼓)

——齐人击鼓三次后。

⑶腰白玉之环。

(腰间挂着,腰间佩带着)

——腰间佩带着白玉环。

⑷人恒过。

(犯过失)

——人常常会犯过失。

⑸子安能为之足?

(添画足)

——你怎么能给它画上脚呢?

⑹藤子京谪守巴陵郡。

(做……太守)

——藤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

⑺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入侵)

——在宋国城上等待楚国的入侵。

⑻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游人虽然不是很多,但是取泉水煮茶喝的,举着酒杯唱歌的,艳装骑驴的,也时时可以看到。

⑼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生长草木)

——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不长草木的地方。

⑽中通外直,不蔓(蔓延)不枝(生出枝节)。

——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

怎样判断名词用作动词?

总的来说是要看上下文意,就是要看活用的名词跟它前后的其它词语、句子在意思上的关系,要看怎样解释活用的名词才能把上下文意讲通。

但在上下文里,词汇的意义是受语法结构支配的。

所以,分析一个名词跟连用的其它词汇组成什么结构关系是很重要的。

这种结构关系,总起来说有并列、修饰、动补、动宾、主谓五种。

根据以上所举例子,我们可以归纳如下:

1、名词带宾语时,用作动词。

若两个名词连用,从上下文意看,按并列、修饰、动补、主谓关系讲不通,那它们就是动宾关系,前边的名词用作动词,后边的名词充当它的宾语。

例(3)、例(6)就是属于这种情况。

2、两个名词连用构成主谓关系时,后一个名词用于动词。

(1)、例

(2)、例(4)、例(5)、例(7)就是属于这种情况。

3、助动词(欲)、副词(不,弗,尽)后边的名词;特殊指示代词(所)后、特殊指示代词(者)前的名词,一般都用作动词。

例(8)、例(9)、例(10)就是这样的。

4、名词靠连词“而”跟动词连接在一起,名词在这样的结构里,常是用作动词。

如果“而”连接的一边是动词,一边是名词,这里的名词就用作动词。

例(8)就是。

5、名词后边带介词结构或处所名词时,一般都用作动词。

(二)、使动和意动用法

⑴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以为乐趣;形容词)

——却不知道太守自有他的乐趣。

⑵不耻下问。

(把……当作耻辱;形容词)

——不把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当作耻辱。

⑶渔人甚异之。

(以……为异;对……感到奇异;形容词)

——渔人感到很吃惊。

⑷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以为……有恩惠;名词用作意动)

——(难道是为了)我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

⑸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以……为美;形容词)

——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

⑹无案牍之劳形。

(使……劳累;形容词用作意动)

——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我的身形。

⑺凄(使……凄凉)神寒(使……寒冷;形容词用作使动)骨。

——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

⑻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

⑼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使……触动;动词)

——用这种方法来使他的内心触动,使他的性格坚韧起来。

⑽未尝稍降辞色。

(使……降;动词)

——他从未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⑾初极狭,才通人。

(使……通;动词)

——开始时非常狭小,仅能一人通行。

⑿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使……听到;动词)

——能在公共场所指责我的过错,传到我耳朵里来的,授给下等奖赏。

一般来讲,使动用法都具有“使什么怎么样”的意思。

也就是使其(宾语)发出动作或使其具有某种性质或状态。

用作使动的词,可以是名词、动词和形容词。

意动用法都具有“把什么当作什么”或“认为什么怎么样”的意思。

也就是把宾语当作什么或认为宾语具有什么性质或状态。

用作意动的词,一般是名词和形容词。

例如,幕天席地,就是在心里“把天看成幕,把地当作席”;美我,就是在心里“认为我美”。

(三)、名词作状语

⑴山行六七里。

(在山路上)

——在山路上走了六七里。

⑵学而时习之。

(按时)

——学过的知识按一定时间温习它。

⑶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用箕畚)

——用箕畚运到渤海的边缘上。

⑷行拂乱其所为。

(用行动)

——用种种行为来使他所做的事情受到干扰。

⑸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每天)

——我住在旅馆里,每天只吃两顿饭。

⑹斗折蛇行。

(像北斗星一样;像蛇一样)

——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弯曲。

⑺酿泉为酒。

(用酿泉水)

——用酿泉的水酿酒。

名词作状语,一般用在动词之前,表示时间、处所、动作行为凭借的工具或状态。

四、文言句式

1、判断句式

⑴斯是陋室。

(用“是”表示判断)

——这是一间简陋的房屋。

⑵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者……也”表示判断)

——醉了能和众人共享欢乐,醒了能用文字写意的,是太守。

⑶且今之勍(qíng)者,皆吾敌也。

(“……者……也”表判断)

——再说,当前具有很强战斗力的人,都是我们的敌人。

⑷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用“此……也”表示判断)

——这实在是局势危机,决定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⑸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用“此……也”表示判断)

——这就是岳阳楼上所见到的雄伟壮丽的景色啊。

⑹夫战,勇气也。

(用“……也”表示判断)

——作战,是要靠勇气的。

⑺(此)忠之属也。

(用“……也”表示判断)

——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

一般来说,判断句在翻译的时候都要加进判断词“是”。

如果是用“诚、则、亦、皆”等副词表示判断,翻译时应在副词后加“是”。

此外,副词“乃”、动词“为”也可以用来表示判断。

例如:

⑻项燕为楚将。

(用“为”表示判断)

——项燕是楚国的大将。

⑼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用“乃”表判断)

——应当继承皇位的人是公子扶苏。

⑽我亦鬼。

(用“亦”表判断)

——我也是鬼。

2、被动句式

⑴出淤泥而不染。

(无被动词的被动句,翻译时要在动词谓语前加“被”)

——它从污泥中生长出来却不被污染。

⑵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为……所”,表示被动)

——山峦被晴后的积雪洗过,美好的风姿如同擦拭过一般。

⑶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为……所”,表示被动)

——一首茅屋被秋风吹破的诗歌。

⑷柔梢披(于)风。

(介词“于”省略,表被动,被)

——柔软的枝梢被风吹散开。

⑸帝感(于)其诚。

(介词“于”省略,表被动,被)

——天帝被愚公移山的精神所感动。

3、宾语前置句

⑴何有于我哉?

(何有即有何,“何”是有的宾语前置)

——对于我来说做到了什么呀?

⑵何陋之有?

(即有何陋?

“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际意义)

——有什么简陋的呢?

⑶何以战?

(何以即以何,“何”是介词”以“的宾语)

——凭借什么条件作战。

⑷夫子何命焉为?

(何命即命何)

——您有什么见教呢?

⑸微斯人,吾谁与归?

(谁与即与谁)

——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⑹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弗之怠即弗怠之,代词“之”是怠的宾语前置)

——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停止抄写。

一般说来,古汉语疑问句、否定句中代词宾语要前置

4、定语、状语后置

⑴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即荷担之子孙)

——于是(愚公)带领能挑担子的儿孙共三人。

⑵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即千里之马)

——每天能跑一千里的良马,一次有时能吃完一石粟。

⑶尝射于家圃。

(即于家圃射)

——他曾经有一次在家里的菜园里射箭。

⑷何不试之以足?

(即以足试之)

——你为什么不用脚试穿它一下?

古代汉语中,定语放在中心词后边是常见的事情,状语作补语也是常见的事情,这是古代人运用语言的习惯,但却不符合现代人运用语言的习惯,因此,我们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就要把后置定语移到中心词前边来,把后置补语移到谓语前边作状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