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刚构桥梁方案比选.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987919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89.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连续刚构桥梁方案比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连续刚构桥梁方案比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连续刚构桥梁方案比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连续刚构桥梁方案比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连续刚构桥梁方案比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连续刚构桥梁方案比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连续刚构桥梁方案比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连续刚构桥梁方案比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连续刚构桥梁方案比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连续刚构桥梁方案比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连续刚构桥梁方案比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连续刚构桥梁方案比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连续刚构桥梁方案比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连续刚构桥梁方案比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连续刚构桥梁方案比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连续刚构桥梁方案比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连续刚构桥梁方案比选.docx

《连续刚构桥梁方案比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续刚构桥梁方案比选.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连续刚构桥梁方案比选.docx

连续刚构桥梁方案比选

1.1方案比选

1.1.1工程概况

(一)主要技术指标:

(1)孔跨布置:

见”分组题目”。

(2)公路等级:

一级。

(3)荷载标准:

公路I级,人群荷载3.5kN/m2

(4)桥面宽度:

桥面宽度20.5m,即净2

7.5m(车行道)+1.5m(中央分隔带)+2

2.0m(人行道和栏杆)

(5)桥面纵坡:

0%(平坡);桥轴平面线型:

直线

(6)该地区气温:

1月份平均6℃,7月份平均30℃。

(7)桥面铺装:

铺装层为10cm防水混凝土,磨耗层为8cm沥青混凝土。

(二)材料规格

(1)梁体混凝土:

C50混凝土;

(2)桥面铺装及栏杆混凝土:

C40级混凝土;

(3)预应力钢筋及锚具:

主梁纵向预应力钢筋可选用

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

公称断面面积为

),

,对应锚具分别为YM15-7,YM15-9,YM15-12,YM15-19;对应波纹管直径分别为(内径)

(外径比同径大7mm)。

主梁竖向预应力钢筋采用

冷拉IV级钢筋,

(冷拉应力),

;对应锚具为

(螺距);对应孔道直径

,锚垫板边长

,相邻锚板中心距离不小于15cm。

(三)河床横断面

河床横断面

桩号

标高(m)

桩号

标高(m)

0+000

16.627

0+542

-0.436

0+020

12.305

0+614

-3.289

0+030

7.805

0+664

-3.973

0+050

5.510

0+714

-2.835

0+100

5.800

0+764

-0.134

0+150

5.089

0

802

4.558

0+200

4.039

0+814

5.623

0+250

3.803

0+823

11.258

0+322

4.164

0+841

13.390

0+532

3.753

0+864

17.521

(四)工程地质条件

大桥位于江心洲西侧及附近水域,其中0+250~0+532地面高程为3.8~4.20米,低潮时为陆地,高潮时被水淹没;0+542,0+614位于水中,地面高程为-0.18~-3.63米,钻孔揭露表明,桥位覆盖层厚43.00~50.10米,主要为中密细、中砂层,其中0+322~0+614下部分布有厚18.60~21.15米的密实卵石土层。

下附基岩全、强分化层均很发育,厚22.75~34.10米,其中0+532,0+614具有不均匀分化现象,全、强风化花岗岩中在高程-64.00~-75.50米间分布有厚0.95~4.70米的微风化花岗岩残留体。

微风化基岩面变化很大,在-62.12~-82.03米间,基岩主要为灰白色中粗粒花岗岩、花岗斑岩,微风化基岩岩质坚硬,呈块状~大块状砌体结构,为主墩桩基良好的持力层。

基础设计时宜采用微风化基岩作为基础持力层,桩端进入微风化基岩一定深度。

微风化岩面一览表

桩号

0+250

0+322

0+532

0+542

标高

-73.70

-62.12

-77.3

-81.03

0+250~0+614地质资料

0+250

0+322

标高

岩土名称

标高

岩土名称

~-5.74

中砂

4.164~-5.0

中砂

-5.74~-17.94

细砂

-5.0~-12.30

细砂

-17.94~-42.94

中砂

~-16.55

淤泥质粘土

-42.94~-44.55

卵石土

~-35.90

中砂

-44.55~-85.54

~

45.40

卵石土

~-84.80

花岗岩

0+532

0+542

标高

岩土名称

标高

岩土名称

-4.15~-8.95

中砂

-0.436~-10.68

中砂

~-16.05

淤泥质粘土

-5.0~-24.73

淤泥质粘土

~-24.35

中砂

~-43.18

卵石

~-36.45

卵石

~-96.33

花岗岩

~-38.95

中砂

~-45.25

卵石土

~-87.25

花岗岩

0+614

标高

岩土名称

标高

岩土名称

-3.289~-13.58

中砂

~

36.68

中砂

~-15.08

淤泥质粘土

~-45.73

卵石土

~-20.58

细砂

~73.08

全风化花岗岩

~-25.13

中砂

~-77.43

强风化花岗岩

~-35.08

卵石土

~-92.58

微风化花岗岩

 

岩土设计参数建议值

地层编号及名称

钻孔桩桩周土极限摩阻力(KPa)

容许承载力

(KPa)

单轴极限抗压强度(MPa)

杂填土

15

中砂

40

150

亚粘土

35

110

中砂

40

150

淤泥质粘土

5

80

粉砂

40

100

细砂

40

200

淤泥质亚粘土

15

80

卵石土

200

800

全风化花岗岩

60

320

强风化花岗岩

75

450

弱风化花岗岩

30

微风化花岗岩

80

弱风化花岗斑岩

30

微风化花岗斑岩

60

1.1.2设计标准和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

3)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行业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4)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行业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

5)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行业标准《公路桥涵勘测设计规范》(JTJ062-91)

6)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行业标准《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D61-2005)

1.1.3桥型方案初拟方案

高坎特大桥位于某道路主干线K0+000—K0+835段。

该路段跨越河床,需设置桥梁,现对桥梁的形式进行方案比选。

比选原则如下:

(1)安全与舒适性

整个桥跨结构及各部分构件,在制造、运输、安装和使用过程中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耐久性,以满足桥梁安全性的要求。

现代桥梁设计越来越强调舒适度,要控制桥梁的竖向与横向振幅,避免车辆在桥上振动与冲击,以满足桥梁舒适性的要求。

(2)适用性

桥上应保证车辆和人群的安全畅通,并应满足将来交通量增长的需要。

桥下应满足泄洪等要求。

建成的桥梁应保证使用年限,并便于检查和维修。

(3)经济性

设计的经济性应占较重要的位置。

经济性除建桥费用,还应考虑未来综合发展及养护和维修等费用。

(4)美观

一座桥梁,应与周围的景致相协调。

有合理的结构布局和优美的轮廓是美观的主要因素,不应把美观片面地理解为豪华装饰。

在安全、适应和经济前提下,尽可能使桥梁具有美观性。

根据该桥的桥位地质、实际地形和水文资料,综合各备选方案上部结构形式及安全性、经济性、施工条件等因素,最后比选出三种桥型方案。

拟定备选方案如下:

1)主跨为139m+252m+139m三跨连续刚构桥方案;

2)主跨为140m+250m+140m双塔双索面斜拉桥方案;

3)主跨为370m三跨连续自锚中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方案。

三个桥梁方案均可满足条件,具体方案比较下面陈述。

1.1.4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140m+250m+140m)

(一)桥型布置图(如图1.1)

 

(二)桥型优势

随着高速交通的迅速发展,要求行车平顺舒适,多伸缩缝的T型刚构也不能很好满足要求,因此连续梁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悬臂施工时,梁墩临时固结,合拢后梁墩处改设支座,转换体系而成连续梁。

连续梁除两端外其他无伸缩缝,有利于行车,但需梁墩临时固结和转换体系;同时需设大吨位盆式支座,费用高,养护工作量大。

于是连续刚构应运而生,近年来得到较快的发展。

其结构特点是梁体连续、梁墩固结,既保持了连续梁无伸缩缝、行车平顺的优点,又保持了T型刚构不设支座、不需转换体系的优点,方便施工,且有很大的顺桥向抗弯刚度和横向抗扭刚度,能满足特大跨径桥梁的受力要求。

连续刚构桥具有一下特点:

1)其墩梁固结的特点省去了大挎连续梁的支座,无需进行巨型支座的设计、制造、养护和更换,节省昂贵的支座费用。

2)因墩梁固结.桥墩的厚度大大减小,约为梁在支点处高度的0.2~0.4倍,比T形刚构的墩厚小得多,减少桥墩与基础工程的材料用量。

3)抗震性能好,水平地层力可均摊给各个墩来承受,不需像连续梁设置制动墩承受,或采用价格较昂贵的专用抗震支座。

4)墩梁固结便于采用悬臂施工方法,省去了连续梁施工在体系转换时采用的临时固结措施。

(三)桥型劣势

大跨径连续刚构桥的主要缺点是自重大。

连续刚构桥为多次超静定结构,受收缩徐变、温度变化、基础不均匀沉降等影响较大、表现形式复杂。

(四)尺寸拟定

1)边、主跨跨径比

边、主跨跨径比在0.54~0.56之间,或再稍大一些时,有可能在边跨悬臂端以导梁支承于边墩上,合拢边跨,而取消落地支架。

今后连续刚构边、主跨跨径比,更可能趋向于这个范围。

因此本桥采用的边主跨比为0.55,选用139m+252m+139m连续刚构形式。

2)箱梁的截面形式

主梁底部线性先多采用1.5~1.8,从而缓和底板应力紧张的情况。

跨径在大于80m时,从经济方面看,应多采用箱型截面且考虑变截面形式。

在箱型截面中,叫多采用抗弯和抗扭的单箱单室。

箱型截面悬臂长度一般不大于5m,当超过3m时,应设置横向预应力筋。

本桥采用的是双幅桥对称布置,每一幅桥的截面均是单箱单室截面,顶板宽为8.5m,底板宽为5m。

3)梁高

连续刚构桥箱梁根部的高跨比为1/15.7~1/20.6,其中大部分为1/18左右,近年来已有一些桥达到甚至低于1/20。

主跨中部箱梁的高跨比为1/46.2~1/85.1,其中大部分为1/54~1/60,并有下降的.趋势。

中国最小为南澳跨海大桥的1/73.7。

梁高跨比的下降,是上部构造趋于轻型化的表现。

在设计过程中,体会到梁底按一般常用的2次抛物线时,往往在L/4~L/8截面底板混凝土应力紧张,因而现在已有先例采用幂次为1.5~1.8的抛物线,已开始推广采用。

本桥采用的箱梁的高度在0号块以外由14.0m到5.0m按1.8次抛物线变化,其中桥墩顶部中心梁高14m,高跨比1/17.8,跨中中心梁高为5m,高跨比问哦1/50。

4)板厚

对于顶板的厚度,部分已有40cm减小到30cm,但进一步减小的可能性不大。

对于底板,底板的最小厚度多数为30cm,梁根部最大处则可达100cm以上,但随着设计经验的丰富,以及采用高强混凝土,有减薄的趋势。

对于腹板,腹板的最小厚度一般为40cm,个别的更小为35cm,有的采用50cm或更大些,最大厚度为55~80cm,其中虎门大桥辅航道桥采用40~60cm,比门道大桥65~75cm要小不少。

随着技术的发展,箱梁尺寸减小,上部结构轻型化,这是连续刚构桥发展的有一个趋势。

但随着腹板的减薄,应特别重视对其预应力的控制,以免出现腹板斜裂缝。

本桥顶板厚度为恒定值28cm,底板厚度从跨中到支点由32cm至130cm按两次抛物线变化,腹板厚度是在某段梁段中由跨中向支点方向由65cm到75cm线性变化。

此外,在墩顶0号块双薄壁对应位置设置4个0.5m与墩壁等厚的横隔板,其余横隔板厚度为1.5m。

5)下部结构

主桥桥墩采用双肢薄壁空心墩,,桥墩单壁厚3m,宽5.0m,墩壁中心距9m,单壁厚为50cm,设置三个横隔板,包括墩顶1m厚横隔板、墩顶以下20m处0.5m厚横隔板,墩底1m厚横隔板。

承台尺寸:

8.50m(横)×13.0m(纵),厚度为4.0m,基础为9根φ200cm钻孔灌注桩,纵桥向对应薄壁墩中心线布置。

墩和基础均采用C30混凝土

桥台为U型桥台,采用刚性扩大基础。

(四)主要施工方案

1)基础施工

首先用钢管桩架设施工平台,插打钢护筒,然后进行钻孔至设计标高,清孔、下钢筋笼,灌注水下硂成桩。

钻孔桩中预留压浆管(兼声测管用),成桩后进行压浆,使桩低硂密实以消除桩底沉渣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桩基的承载力。

采用钢套箱或双壁钢围堰浇筑承台混凝土。

2)墩身施工

采用滑模施工分段浇注墩身。

3)混凝土梁端双悬臂施工

在托架上浇注0号梁段,张拉0号块预应力,桥塔两侧主梁同时采取后致电挂篮对称悬臂浇注,达到设计强度张拉预应力。

4)合龙段施工

中跨,边跨合龙段长度均为2m,按照先合龙边跨后合龙中跨顺序对称合龙,边跨合龙采用导梁施工,中跨采用悬臂现浇的挂篮进行合龙。

5)桥面系和其他施工

桥面系施工关键是桥面沥青硂施工工艺,要严格按照沥青硂施工规程执行,以保证沥青硂施工质量和寿命。

同时安装伸缩缝、防撞栏、照明等设施。

1.1.5双塔双索面斜拉桥(140m+250m+140m)

(一)桥型布置图

 

(二)桥型优势

主桥采用双塔双索面斜拉桥,双索面为伞形式,塔梁固结体系。

主塔刚度较大,不设辅助墩。

主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主塔在上塔柱有环向预应力,基础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该桥型雄伟、壮观,景观效果好。

相比与其他大跨径桥梁,主梁相当于跨径为索距的弹性支撑梁,弯矩小。

梁体尺寸较小,桥梁的跨越能力较大;受桥下净空和桥面标高的限制小;抗风稳定性比悬索桥好;便于悬臂施工等等。

比梁式桥的跨越能力更大,是大跨度桥梁的最主要桥型。

(三)桥型劣势

该桥为多次超静定结构,设计计算复杂;索与梁或塔的连接构造比较复杂;施工中高空作业较多,且施工控制等技术严格

(四)尺寸拟定

1)跨径布置

采用140m+250m+140m的分孔布置。

双塔三跨式斜拉桥边跨与主跨的比值可取0.25~0.5之间,该桥为0.56,经过参考重庆蔡家嘉陵江大桥,这是可取的。

2)桥塔

塔高约183m,为菱形桥塔,其中桥面以上78m,单肢宽2.8m,纵向6m;下塔柱单肢横向宽2.8m变化到5.6m,纵向宽6m变化到7.9m;塔底横向宽12m,。

考虑景观效果,塔可做涂装处理。

3)主梁

主桥主梁采用单箱双室等梁高混凝土箱梁,梁宽20.5m,梁高3.5m;标准梁段顶板厚0.3m,腹板厚0.5m,底板厚0.3m;每8m为一个节段,在拉索处设置拉索横梁,横梁与腹板相接根部高1.5m,两端头高1.2m,厚0.5m,横梁两端设斜拉索锚块。

4)斜拉索

索面采用伞形,清晰美观。

全桥共56对斜拉索,梁上的顺桥向标准间距为8m,塔上的竖向间距为2.2m。

斜拉索在梁上锚固于箱梁两侧翼缘板的边缘位置

5)结构

主塔塔梁固结,支承在承台上,基础采用群桩基础。

重力式桥台用的是刚性扩大基础。

(五)主要施工方案

1)基础施工

首先用钢管桩架设施工平台,插打钢护筒,然后进行钻孔至设计标高,清孔、下钢筋笼,灌注水下硂成桩。

钻孔桩中预留压浆管(兼声测管用),成桩后进行压浆,使桩低硂密实以消除桩底沉渣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桩基的承载力。

采用钢套箱或双壁钢围堰浇筑承台混凝土。

2)主梁施工

采用悬臂浇注法施工,利用前支点挂篮,利用待浇梁段斜拉索作为挂篮前支点支撑力,施工过程中讲挂篮后端锚固在已浇梁段上,同时市斜拉索和已浇梁段共同承担待浇节段的硂重量。

待主力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斜拉索与挂篮的连接,是节段重力转换到斜拉索上,再歉意挂篮

3)主塔施工

采用爬模提升法(自备爬架的提升模版)。

4)桥面系和其他施工

桥面系施工关键是桥面沥青硂施工工艺,要严格按照沥青硂施工规程执行,以保证沥青硂施工质量和寿命。

同时安装伸缩缝、防撞栏、照明等设施。

1.1.6三跨连续自锚中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80m+370m+80m)

(一)桥型布置图

 

(二)桥型优势

拱桥是主要承重结构是拱圈或拱肋(拱圈横截面设计成分离式时称为拱肋),拱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桥墩和桥台将承受水平推力。

墩台向拱圈或拱肋提供一对水平反力,这种水平反力将大大抵消在拱圈(或拱肋)内由荷载所引起的弯矩。

因此,与同跨径的梁相比,拱的弯矩、剪力和变形都要小得多,鉴于拱桥的承重结构以受压为主,通常用抗压能力强的圬工材料和钢筋混泥土等来建造。

系杆拱桥由于是无推力结构,对墩台要求,较低,整个桥型结构简便、轻巧,桥面视野开阔,广泛用于公路桥梁。

在城市桥梁和平原地区通航河流上,中承拱往往颇受青睐因为它可降低桥高,矢跨比大,可减少推力;桥面建筑高度小,可缩短桥长;造型美观,为城镇增添景色;造价也较低。

(三)桥型劣势

该桥拱肋在横向的稳定性以及杆件的稳定性均要很好保证,而且施工精度要高,施工较麻烦。

(四)尺寸拟定

1)主拱肋截面形式和主要尺寸

主拱拱肋采用中承式双肋悬链线无绞拱,计算跨径358.00m,计算矢高71.60m,矢跨比1/5,拱轴系数m=1.543,每片拱肋由4根φ1000×20mm的Q345qc钢管组成(其中局部加强段钢管壁厚加厚至22mm、28mm),内灌C50砼作为弦杆,上弦和下弦横向两根钢管之间在拱脚至桥面处用平联钢板(厚14mm)联接,在桥面以上用φ650×10mm平联钢管联接(其中吊杆处平联钢管采用φ650x16mm),在平联板内及吊杆处平联管内灌注C50砼,上、下弦之间用φ550×10(12)mm钢管作为腹杆,组成桁式拱肋。

拱肋为等宽变高度截面,宽3.20m,高度在拱脚为8.00m,在拱顶为4.00m。

两肋中心距为23.90m,共设6组“米”字横撑,每道横撑均为空钢管桁架,由上、下弦φ700×14mm(直撑)和φ600×14mm(斜撑)及腹杆φ299×8mm组成,另外在拱肋与桥面交接处,设置一道肋间横撑,主拱肋共设横撑14道。

它们与同边拱端部固结的预应力混凝土端横梁一起,组成一个稳定的空间梁系结构,边拱拱肋与主拱拱肋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以便于传递水平力。

2)主梁

主梁为并排工字型连续梁,工500×400×40×30

3)墩台设计

主拱墩及承台为两个分离式实体钢筋混凝土结构,其间用横墙连接。

墩基为钻孔灌注桩。

主桥台为U型桥台,明挖扩大基础。

(五)主要施工方案

1)基础施工

首先用钢管桩架设施工平台,插打钢护筒,然后进行钻孔至设计标高,清孔、下钢筋笼,灌注水下硂成桩。

钻孔桩中预留压浆管(兼声测管用),成桩后进行压浆,使桩低硂密实以消除桩底沉渣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桩基的承载力。

采用钢套箱或双壁钢围堰浇筑承台混凝土。

2)主拱肋施工

该桥主桥主拱肋采用分段缆索吊装方法施工,每条拱肋分17段由工厂预制。

3)墩身施工

墩身采用翻模或滑模施工

3)桥面系和其他施工

桥面系施工关键是桥面沥青硂施工工艺,要严格按照沥青硂施工规程执行,以保证沥青硂施工质量和寿命。

同时安装伸缩缝、防撞栏、照明等设施。

1.1.7方案技术经济的比较和最优方案的确定

设计方案的评价和比选要全面考虑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主要从工艺技术要求、使用效果、造价及用材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综合分析每一个方案的优缺点,找出关键所在,分清主次,探索出适合具体情况的最佳方案。

按桥梁的设计原则,造价低、材料省、劳动力少和桥型美观的方案应是优秀方案。

以上三个方案的主要优缺点比较,如下表所示:

方案

比较

项目

方案三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

139+252+139m

方案四

双塔双索面斜拉桥

140+250+140

方案一

中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

80+370+80

主桥总跨径

530m

530m

530m

经济性

造价较低

造价较高

造价一般

适用性

250m主跨跨越主航道,与通航适应性好;通航净空大,防撞要求低;河床压缩较小,汛期泄洪能力较好。

伸缩缝少。

250m主跨跨越主航道,与通航适应性好;通航净空大,防撞要求低;河床压缩一般,对于汛期

泄洪一般满足。

主孔200m跨越主航道,与通航适应性好;防撞要求较高;河床压缩较多,有利于汛期泄洪。

安全性

全桥跨度适中,用技术先进的悬臂浇筑法施工能安全的建成,且在施工过程中不需大量施工支架和临时设备,故施工方便,质量可靠,工期较短;全桥后期营运养护费用最多;行车平顺舒适。

主体采用箱梁断面,刚度大,施工安全,采用悬臂浇筑发施工,技术成熟,工期有保障,质量可靠,主桥后期营运养护费用较

高,行车平顺舒适。

主桥跨度适,中采用分段缆索吊装方法施工,施工方便,安全;引桥采用预制T梁,可工厂化预制施工,质量可靠,工期有保障;需采用大型的吊装

设备。

后期营运养护费用较高。

行车平顺舒适。

美观性

全桥线条简洁明快,但因其高跨比例不

很协调,影响桥型美观。

桥型美观,气势宏伟,

与环境协调性好。

桥型美观犹如跨江飞雁,气势宏伟,与

周围环境协调好

通过对上述四个方案的总体设计,施工方案,结构分析和设计特点的概括行陈述,再综合比较各方案在经济性、适用性、安全性、美观性等诸多方面的优缺点。

决定采用方案——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