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本课程教材古诗文诵读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9919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校本课程教材古诗文诵读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小学校本课程教材古诗文诵读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小学校本课程教材古诗文诵读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小学校本课程教材古诗文诵读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小学校本课程教材古诗文诵读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小学校本课程教材古诗文诵读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小学校本课程教材古诗文诵读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小学校本课程教材古诗文诵读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小学校本课程教材古诗文诵读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小学校本课程教材古诗文诵读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小学校本课程教材古诗文诵读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小学校本课程教材古诗文诵读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小学校本课程教材古诗文诵读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小学校本课程教材古诗文诵读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小学校本课程教材古诗文诵读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小学校本课程教材古诗文诵读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小学校本课程教材古诗文诵读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小学校本课程教材古诗文诵读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小学校本课程教材古诗文诵读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小学校本课程教材古诗文诵读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校本课程教材古诗文诵读Word格式.docx

《小学校本课程教材古诗文诵读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校本课程教材古诗文诵读Word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校本课程教材古诗文诵读Word格式.docx

但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刚刚才盛放。

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

此时重遇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

想不到春天是反到这里来了。

初春济南作

【清】王士禛

山郡逢春复乍晴~

陂塘分出几泉清,

郭边万户皆临水~

雪后千峰半入城。

(1)山郡:

济南。

(2)陂塘:

池塘。

初春,下过雪刚刚晴天的济南城,一个又一个的池塘里,都涌满了清清的泉

水。

城里的人家都住在水边,城外的山峰有一半也进了城。

这是写大明湖的奇观:

大明湖边住着千家万户,湖水清澈,倒映着城外千佛

山的峰峰岭岭,就好像这些山峰进了城一样。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作者简介】

刘方平(生卒年不详),河南洛阳人。

天宝前期曾应进士试,未考取,从此隐居颍水、汝河之滨,终生未仕。

与皇甫冉为诗友,为薪颖士赏识。

工诗,善画山水。

其诗多咏物写景之作,尤擅绝句,其诗多写闺情、乡思,思想内容较贫弱,但艺术性较高,善于寓情于景,意蕴无穷。

其《月夜》、《春怨》、《新春》、《秋夜泛舟》等都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作。

【注释】

1.更深:

古时计算时间,一夜分成五更。

更深,夜深了。

月色半人家:

月光照到人家庭院的一半。

2.北斗、南斗:

星宿名。

阑干:

纵横交错的样子。

3.偏:

偏偏,表示出乎意料。

4.新透:

第一次透过。

【译文】

夜深了,月儿向西落下,院子里只有一半还映照在月光中;

横斜的北斗星和倾斜的南斗星挂在天际,快要隐落了。

就在这更深人静、夜寒袭人的时候,忽然感到了春天温暖的气息;

你听,冬眠后小虫的叫声,第一次透过绿色纱窗传进了屋里。

这首诗写的是月夜中透露出的春意,构思新颖别致。

诗人选取了静寂的散发着寒意的月夜为背景,从夜寒中显示出春天的暖意,从静寂中显示出生命的萌动,从几声虫叫引起人们对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

《山行》

【清】姚鼐

布谷飞飞劝早耕~

春锄扑扑趁初晴。

千层石树通行路~

一带水田放水声。

【译文】:

山村四月,阳光明媚,耕锄破土,水声叮咛,读之令人心胸豁然。

田家

华岳

鸡唱三声天欲明~

安排饭碗与茶瓶。

良人犹恐催耕早~

自扯蓬窗看晓星。

注释

?

秋望:

在秋天远望。

倚:

靠着,倚立。

霜树:

指深秋时节的树。

外:

上。

镜天:

像镜子一样明亮、洁净的天空。

毫:

非常细小的东西。

这首诗的意思是:

雄鸡啼了三声,天将亮未亮,做妻子的已经忙忙碌碌地洗碗、烧饭、装茶水,做下田劳动的准备了。

丈夫还怕妻子太早催促自己下地,亲自扯开茅草遮盖着的窗子,望望天上的星斗,察看是什么时候了。

诗中既反映出农家妇女的辛勤,也显示出农忙季节的劳累。

长安秋望

【唐】杜牧

楼倚霜树外~

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

气势两相高。

气势:

景象、气派。

楼台高耸,屹立在一片秋树之上;

天空明净,像一面纤尘不染的镜子。

[2]秋色是这样高远寥廓,同峻拔入云的南山相比,气势难分高低。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注释:

暮江吟:

吟,吟诵,抑扬顿挫地念诵,也指古代的一种诗体,如《石灰吟》、《梁父吟》、《天姥吟》等。

暮江:

傍晚时的江水、江边,这里当指曲江。

残阳:

快要落山的太阳,即夕阳,如“残阳如血”,“映带残阳一抹红”。

铺:

铺展,这里是斜照的意思。

瑟瑟:

古代指宝玉,色碧。

这里形容阳光照在江面上,一片青绿的样子。

可怜:

可爱。

怜,古作“憐”,怜爱,爱惜。

真珠:

即珍珠。

译文:

傍晚,夕阳斜照在江面上,江水一半成青绿色,一半成红色。

九月初三的夜晚多么可爱呀,草上的露珠点点滴滴如同一颗颗闪闪发亮的珍珠,天上的月亮就像一弯弓一样。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山寺:

蔡山,现属湖北省黄梅县蔡山镇的蔡山。

危楼:

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现称摘星楼)。

百尺:

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

星辰:

天上的星星统称。

语:

说话。

恐:

恐怕。

惊:

惊吓。

宿:

住,过夜。

危:

高高的样子。

山上寺院的高楼多么高,人在楼上一伸手就可以摘天上的星星。

我不敢大声说话,恐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写作背景:

说诗人夜宿深山里面的一个寺庙,寺院后面有一座很高的藏经楼,他登上去了。

凭栏远眺,星光闪烁,李白诗性大发,曰(说):

"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华山

【宋】寇准

只有天在上~

更无山与齐。

举头江日近~

回首白云低。

华山高耸,只有天在它的上边,再没有别的山能与它同高齐肩。

抬头望,江上太阳近在眼前,低头看,白云在脚下下盘旋。

【评析】

我国古代诗人辈出。

诗苑中有以诗才敏捷而著称者,七步成诗,大家知道是曹植。

有趣的是,历史上还有一位曾三步成诗的诗人,他便是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寇准。

据史料载,寇准年少时,其父宴请宾客,酒至酣,一客人提议请寇准即席赋诗助兴,寇准欣然应允。

客人命题为《咏华山》。

接题后,寇准踱步思忖,至三步,一首五绝脱口而出: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寥寥数句,道出西岳华山雄伟峭拔之势,满座宾客无不叹服。

独坐敬亭山

【唐】: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注释】:

1.敬亭山:

在今安徽宣城县北。

《元和郡县志》云:

在宣城县北十里。

山有万松亭、虎窥泉"

《江南通志》卷一六宁国府:

敬亭山在府城北十里。

府志云:

古名昭亭,东临宛、句二水,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2.孤云:

陶渊明《咏贫士诗》"

孤云独无依"

朱谏注:

言我独坐之时,鸟飞云散,有若无情而不相亲者。

独有敬亭之山,长相看而不相厌也"

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

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俩谁也不会觉得厌烦。

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高的敬亭山了。

【背景】:

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载(753)秋游宣州时,距他被迫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间了。

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

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1.幽篁:

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2.长啸:

长声吟唱。

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独自坐在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歌。

竹林里没有别人,只有头顶的明月

相照,与自己做伴。

条山苍

韩愈

条山苍~

河水黄。

浪波沄沄去~

松柏在山冈。

《条山苍》有一种雄壮的气魄:

黄河波浪滚滚奔腾,条山上松柏苍翠,巍然屹立。

《条山苍》是诗人十九岁时写的,诗里寄托着他的雄心壮志。

遗爱寺

白居易

弄石临溪坐~

寻花绕寺行。

时时闻鸟语~

处处是泉声。

【诗人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

他的诗多方面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黑暗和人民的疾苦,揭露政治弊端。

语言通俗易懂,在平淡中见神奇,并善于叙事。

(1)遗爱寺:

地名,位于庐山香炉峰下。

(2)弄:

在手里玩。

全诗大意为:

我玩弄着石子,面对小溪而坐,为了赏花,我绕山寺的小路行走。

不时听到小鸟的啼鸣声,到处都能听到泉水的叮咚声。

【题解】:

遗爱寺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短诗,诗以“石”“溪”“花”“鸟语”“泉声”的点染,勾勒出遗爱寺令人神往的风景,通过“弄”“寻”“行”等动作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山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

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

山山黄叶飞。

在山上望长江,江水似乎悲切的停滞不前了,其实是离家万里、盼望回家的人很悲切。

更何况深秋的风,吹得满山黄叶乱飞~

本来秋高气爽,心情应该很舒畅的。

诗人实在太想家了~

【题解】:

这是一首抒写旅愁归思的诗,大概作于王勃被废斥后在巴蜀作客期间。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碧绿的江上,水鸟的羽毛更显得洁白;

青翠的山上,红花灿烂,像是燃烧起来了一样。

这么美好的景色吗,诗人想到的却是:

又一个春天过去了,我什么时候才能回乡,

人日思归

【南北朝】:

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

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

思发在花前。

1、思:

思归。

2、发:

产生。

3、人日:

古代相传农历正月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初三为猪日,初四为羊日,初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初七为人日。

4、人归落雁后:

诗人回家的日子要落在春回大地北飞的雁群之后。

5、思发在花前:

但是想回家的念头却发生在春花开放以前。

诗句一开始就告诉我们,诗人是在异地他乡辞旧岁迎新年的。

从诗句的词语中可看出,“离家已二年”并不是真的离家已整整两年。

后两句,诗人告诉我们,他感叹自己思归的念头在花开以前就产生了,可人却落在北去的大雁后面,还没有回家~过聘陈内史,此诗可能作于这时。

传说鸿雁正月从南方返回北方。

渡汉江

作者:

李频

岭外音书绝~

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

不敢问来人。

、岭外:

大庾岭之外,就是广东。

【韵译】:

久在岭南居住,家乡音讯全无;

经历一个寒冬,又到立春时候。

距离家乡越近,心中越发不安;

遇人不敢相问,唯恐消息不祥。

【评析】:

这是久离家乡而返归途中所写的抒情诗。

诗意在写思乡情切,但却正

意反说。

愈近家乡,愈不敢问及家乡消息,担心听到环的消息,而伤了好的愿

望。

语极浅近,

意颇深邃;

描摹心理,熨贴入微;

不事造作,自然至

子夜吴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注释】:

子夜吴歌:

《子夜歌》系六朝乐府中的吴声歌曲。

相传是晋代一名叫子夜的女子创制,多写哀怨眷恋之情,分春、夏、秋、冬四季。

李白依格了四首,此首属秋歌。

、捣衣:

将洗过的衣服放在砧石上,用木杵捣去碱质。

这里指人们准备寒衣。

、玉关:

即玉门关。

、虏:

对敌方的蔑称。

、良人:

丈夫。

月色如银的京城,表面上一片平静,但捣衣声中却蕴含着千家万户的痛苦;

秋风不息,也寄托着对边关思念的深情。

读来让人怦然心动。

结句是闺妇的期待,也是征人的心声。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释】:

、回乐峰:

唐代有回乐县,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

回乐峰即当地

的山峰。

、受降城:

唐代有东、中、西三座受降城,都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芦管:

笛子。

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象雪,

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

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

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

急向柴门去却关。

这首诗写眼前所见,信手拈来,自然成篇。

所写虽日常生活小事,却能给人以美的薰陶。

乡村春日,人们都在田间劳作,村里是很清静的,除了孩子们在宅前屋后嬉戏之外,少有闲人。

有一位小童正玩得痛快,突然发现有船进湾来了,以为是客人来了,撒腿就跑回去,急急忙忙地打开柴门的扣子,打开柴门迎接客人。

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

诗人捕捉住这一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地摄取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1(新市徐公店:

新市:

地名。

今浙江省德清县新市镇。

新市又为宋代酿酒中心,政府在新市设酒税官,由朱熹之子朱塾担任。

杨万里迷恋新市西河口林立的酒。

痛饮大醉。

留住新市徐公店。

徐公店,姓徐的人家开的酒店名。

2(篱落:

篱笆。

3(径:

小道。

4(阴:

树阴。

5(急走:

快速奔跑。

6(公:

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7(黄蝶:

黄银色的美丽的蝴蝶。

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已经凋落了,而新叶却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阴。

儿童们奔跑着,追扑翩翩飞舞的黄色的蝴蝶,可是黄色的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孩子们再也分不清、找不到它们了。

中秋月

李峤

圆魄上寒空~

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

不有雨兼风。

《中秋月》的意思是:

皎洁的中秋圆月升上了天空,人人都说四海之内都是天气晴好月光普照。

你怎么知道在千里之外也会是这样,说不定那里是又刮大风又下雨呢~

江上渔者

【北宋】: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1.渔者:

捕鱼的人。

2.但:

只。

爱:

喜欢。

鲈鱼:

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

生长快,体大味美。

3.君:

你。

一叶舟:

像飘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4.出没:

若隐若现。

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5.风波:

风浪。

江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只喜欢鲈鱼味道的鲜美。

可是你看那像一片树叶的捕鱼小船,在风浪里一会儿出来,一会儿被遮住,多危险哪~

夏日绝句

【宋】: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人杰:

人中的豪杰。

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鬼雄:

鬼中的英雄。

屈原《国殇》: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项羽(公元前232-前202):

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

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

后被刘邦打的大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4.江东——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

活着的时候当作人中的豪杰,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大风歌

【汉】:

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得酬壮士的豪迈心声。

刘邦在战胜项羽后,成了汉朝的开国皇帝。

这当然使他兴奋、欢乐、踌躇满志,但在内心深处却隐藏着深刻的恐惧和悲哀。

这首《大风歌》就生动地显示出他的矛盾的心情。

《大风歌》是汉朝刘邦所作的诗歌。

这首《大风歌》就生动地显示出他矛盾的心情。

唐朝乐队有以此改编的同名歌曲。

企喻歌

北朝民歌

男儿欲作健~

结伴不须多。

鹞子经天飞~

群雀两向波。

北方民族具有英武善战的民族性格,在他们看来,要想做健儿,就要有单枪匹马勇敢杀敌的勇气,不需要别人陪着壮胆。

还要像鹞子一样勇猛,吓得敌人四处逃散。

鹞子:

雀鹰(学名:

Accipiternisus)是鹰科鹰属的小型猛禽,体长30-41cm。

雌较雄略大,翅阔而圆,尾较长。

雄鸟上体暗灰色,雌鸟灰褐色,头后杂有少许白色。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1)《马诗》,是通过咏马来表现志士的种种感慨。

(2)燕山,指幽洲蓟门一带藩镇割据最甚的地区。

钩,古代的一种弯刀。

(3)、金络脑,指一种贵重的鞍具。

大漠的沙像雪一样铺天盖地,燕山的月亮像一弯银钩(兵器)。

什么时候能够给马套上镶金的笼头,在凉爽的秋天飞快地奔驰在疆场。

《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

而此诗在比兴手法运用上却特有意味。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南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作者资料: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南宋诗人。

汉族,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12岁即能诗文,一生著述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种存世。

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

译文:

我挺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自己并不感到悲哀,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就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鉴赏:

这首诗在我国古代所有的爱国诗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古典诗歌史上写下了积极厚重的一笔,也以豪迈和悲壮的风格为浩如烟海的诗歌海洋增添了独特的色彩,并以其永恒的魅力永远影响着后人。

并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

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

莫遣沙场匹马还。

唐代诗人严武是一位将军,他亲自率兵击败过入侵的敌军。

他在诗中回顾那场战争,昨夜秋风又吹入了汉关,浓重的寒云和一弯清冷的月亮把西山上的天空占满。

更要派出飞速的精壮骑兵去追逐骄傲的敌人,在沙场上连敌人的一匹马都不能让它溜掉。

咏寒松诗

【南北】范云

修条拂层汉。

密叶障天浔。

凌风知劲节。

负雪见贞心。

【按】赞寒松品格,“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修条】修长的枝条。

【汉】云汉,即天河,泛指天。

古代认为天分为许多层,故称“层汉”。

【天浔】天边。

【凌风】冒着风。

修长的枝条好像要碰到银河,

茂密的树叶好像要遮住天空了。

我在凌厉的风中知晓了(松树)的不屈的气节,

我在厚厚的积雪下见证了(松树)高尚的贞洁。

作者咏寒松的节操和贞心,但是并没有铺叙,反而用描写细节的手法,以精

巧的语言形式展示了寒松的品质,以此构成诗歌与自我的精神。

题墨竹

杨载

风味既淡泊~

颜色不斌媚~

孤立崖谷间~

有此凌云气。

竹子一年四季都是淡淡的青色,从不会为了讨别人的喜欢而改变自己的颜色。

即使它孤独的生长在悬崖边,山谷里,它也是一节一节只向上长,身体高直,志向高远。

竹子是空心的,有节的,又直又高,所以用来比喻谦虚的、有气节的、正直的、有远大抱负的人。

这也是我们民族崇高的精神境界。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树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凌寒:

冒着寒冷气候。

遥知:

距离很远就知道。

为:

因为。

暗香:

不易感觉到的清香。

墙角处有几枝洁白的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傲然盛开。

远远看已知道那不是雪,因为有一阵阵清香飘来。

名句赏析——“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古人吟唱梅花的诗中,有一首相当著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诗人林逋(bū)的《山园小梅》。

尤其是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更被赞誉为咏梅的绝唱。

林逋这人一辈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个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种梅养鹤,过着隐居的生活。

所以他的咏梅诗,表现的不过是脱

离社会现实自命清高的思想。

作者此诗则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诗句却能推陈出新。

你看他写的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

诗人通过以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

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

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

散作乾坤万里香。

[注释〕

著:

放进,置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