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大商学院资本论在线作业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03087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0.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师大商学院资本论在线作业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上海师大商学院资本论在线作业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上海师大商学院资本论在线作业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上海师大商学院资本论在线作业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上海师大商学院资本论在线作业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上海师大商学院资本论在线作业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上海师大商学院资本论在线作业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上海师大商学院资本论在线作业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上海师大商学院资本论在线作业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上海师大商学院资本论在线作业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上海师大商学院资本论在线作业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上海师大商学院资本论在线作业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上海师大商学院资本论在线作业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上海师大商学院资本论在线作业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上海师大商学院资本论在线作业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上海师大商学院资本论在线作业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上海师大商学院资本论在线作业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上海师大商学院资本论在线作业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上海师大商学院资本论在线作业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上海师大商学院资本论在线作业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师大商学院资本论在线作业答案.docx

《上海师大商学院资本论在线作业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师大商学院资本论在线作业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海师大商学院资本论在线作业答案.docx

上海师大商学院资本论在线作业答案

第一版序言、第二版跋

1.《资本论》包括四大卷,它们分别是(ABDE)

 A.资本的生产过程

 B.资本的流通过程

 C.资本的分配过程

 D.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E.剩余价值理论

2.《资本论》第一卷是(D)

 A.《哲学的贫困》的续篇

 B.《雇佣劳动与资本》的续篇

 C.《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续篇

 D.《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续篇

 E.《1957-1958经济学手稿》的续篇

3.“我们也同西欧大陆所有其他国家一样,不仅苦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而且苦于资本主义生产的不发展”。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德国和西欧大陆其他国家(ABCDE)

 A.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落后于英国

 B.同时存在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C.其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不如英国的工人阶级

 D.其劳动者要遭受资本家阶级和封建贵族阶级的双重压迫

 E.在与英国的经济竞争中处于劣势

4.“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

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

这句话说明(BCDE)

 A.社会运动的规律就是自然运动的规律

 B.社会运动规律的作用和自然运动规律的作用一样不可抗拒

 C.社会运动规律决定社会发展的阶段不能人为的超越

 D.认识社会的运动规律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

 E.认识了社会运动规律不等于就可以支配社会运动规律

5.“英国高教会宁愿饶恕对它三十九个信条中的三十八个信条展开的攻击,而不饶恕对它现金收入的三十九分之一进行的攻击”。

马克思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ACDE)

 A.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直接关系到各阶级的物质利益

 B.英国高教会容忍对其信条的攻击

 C.英国高教会也是英国社会的一种利益集团

 D.物质利益是社会其它利益的基础

 E.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具有强烈阶级性的学科

七论述题:

1.“辩证法在黑格尔手中神秘化了,但这决不妨碍他第一个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

在他那里,辩证法是倒立着的。

必须把它倒过来,以便发现神秘外壳中的合理内核。

答:

马克思认为他的辩证法与黑格尔的辩证法是不同的,并且是截然相反的。

黑格尔认为思维过程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而现实事物只是思维过程的外部现象。

马克思认为,观念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本题关键词:

这是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客观评判以及对与黑格尔唯心辩证法与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关系的说明。

黑格尔的辩证法具有唯心主义的外壳,因为他颠倒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但是由于黑格尔的辩证法首次揭示了辩证法的基本运动形式,即对立统一规律、质变量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而具有合理的内核。

马克思扬弃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唯心主义外壳,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并把它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而建立了唯物辩证法。

第一卷第一章

1.“正象威廉·配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马克思引用这句话是为了说明:

(BE)

 A.劳动是创造商品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

 B.劳动是创造商品使用价值的源泉之一

 C.劳动是创造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D.劳动是创造商品价值的源泉之一

 E.商品使用价值是各种生产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只有独立的互不仰赖的私人劳动产品,才作为商品互相对立。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明(DE)

 A.劳动产品与商品的区别是其生产过程是否独立和互不仰赖

 B.商品的生产过程是独立的互不仰赖的

 C.一般劳动产品的生产过程是互相依赖的

 D.劳动产品转变为商品的决定性条件是生产条件、过程和生产结果占有的私有制

 E.独立的互不仰赖的私人劳动产品决定必须通过交换才能获得所需要的商品

3.“随着物质财富的量的增长,它的价值量可能同时下降”。

其原因是(ACDE)

 A.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与使用价值量和价值量的运动成反比

 B.使用价值量增多引起供过于求导致价值量下降

 C.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不影响同一劳动在相同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

 D.劳动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哪个方面

 E.更多的使用价值量体现在不变的价值总量中的必然结果

4.“价值量的变化不能明确地,也不能完全反映在价值量的相对表现即相对价值量上”,这是因为:

(CDE)

 A.相对价值量的大小由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价值决定

 B.相对价值量的大小由处在等价形式上的商品价值决定

 C.相对价值量的大小由处在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上的商品价值共同决定

 D.即使商品的价值不变,它的相对价值也会发生变动

 E.即使商品的价值发生变化,它的相对价值也会不变

5.在商品生产和交换中,“生产者的私人劳动真正取得了二重的社会性质”。

这里所说的私人劳动的二重社会性质是指(AD)

 A.私人劳动的社会有用性

 B.创造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

 C.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

 D.私人劳动的社会同质性

 E.私人劳动等于社会劳动

七论述题:

1.“商品交换关系的明显特点,正在于抽去商品的使用价值。

在商品交换关系中,只要比例适当,一种使用价值就和其他任何一种使用价值完全相等”。

答:

本题关键词:

1)在商品交换中,决定交换价值量大小的不是使用价值。

因为质上不同的使用价值没有可比性。

2)在商品交换中,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能和另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按照一定量的比例相交换,是因为它们之间包含的价值量相等。

3)可见,交换价值量的大小是以商品中包含的价值量的大小为基础的。

第一卷第三章

1.“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是商品内在的价值尺度即劳动时间的必然表现形式”。

这句话的意思是包含(BCDE)

 A.劳动产品中包含了作为交换中计量的、生产中耗费的劳动时间

 B.货币金也是商品,其生产过程中也耗费了一定量的劳动时间

 C.在交换中,货币本身包含的劳动时间量可以表现其它商品所包含的劳动时间量

 D.货币以其内在的价值为尺度来衡量和表现商品包含的价值

 E.金作为货币能够充当价值尺度只是因为存在着商品交换关系

2.“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只是想象的或观念的货币”。

其意思包含(BC)

 A.货币表现商品的价值完全取决于主观的想象

 B.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C.货币执行价值尺度不是实现商品的价值

 D.执行价值尺度的货币可以用任何材料

 E.金、银和铜等货币可以同时充当价值尺度

3.“价格作为商品价值量的指数,是商品同货币的交换比例的指数,但不能由此反过来说,商品同货币的交换比例的指数必然是商品价值量的指数”,其意思是说(AC)

 A.商品价格不能完全反映商品价值的变化

 B.商品价格能够完全反映商品价值的变动

 C.商品价格的高低要受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变动的影响

 D.商品价格只受商品价值变动的影响

 E.商品价格只受货币价值变动的影响

4.“假定市场上每一块麻布都只包含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即使这样,这些麻布的总数仍然可能包含耗费过多的劳动时间”。

这里所说的(ADE)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生产中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交换中能够实现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耗费过多的劳动时间是指个别劳动时间超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部分

 D.耗费过多的劳动时间是指超过社会总需求的商品中包含的劳动时间

 E.耗费过多的劳动时间是指交换中得不到社会承认的劳动时间

5.“商品流通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实质上不同于直接的产品交换”,是因为商品流通(ABCDE)

 A.有着与物物交换不同的流通形式

 B.存在的经济发展时期不同于物物交换存在的经济发展时期

 C.导致买卖在时空上的分离,物物交换则是买卖在时空上同时进行

 D.造成的供求关系比物物交换中的供求关系更难以控制

 E.比物物交换更利于商品交换范围的扩大

七论述题:

1.“可见,价格和价值量之间的量的不一致的可能性,或者价格偏离价值量的可能性,已经包含在价格形式本身中。

但这并不是这种形式的缺点,相反地,却使这种形式成为这样一种生产方式的适当形式,在这种生产方式下,规则只能作为没有规则性的盲目起作用的平均数规律来为自己开辟道路”。

答:

首先,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的价格是由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共同决定的,并且商品价格的高低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因此,只要商品价值、货币价值或供求关系发生变动,商品的价格就会与商品的价值,或者货币的价值不一致。

其次,商品的价格受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和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而与商品的价值不一致。

在商品经济中,由于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以及竞争所推动的劳动生产率变动,价值规律要求商品的价格与商品价值相一致的趋势只能通过短期的价格与价值相背离和长期的总价值与总价格相一致来体现。

本题关键词:

1)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但由于商品的价格是由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共同决定的,此外,商品价格的高低还要受商品供求关系的影响。

因此,商品价格形成机制决定,只要商品价值、货币价值或供求关系发生变动,商品的价格就可能与商品的价值,或货币的价值不一致。

2)商品的价格受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和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而与商品的价值不一致,是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3)在商品经济中,由于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以及竞争所推动的劳动生产率变动,价值规律要求商品的价格与商品价值相一致的趋势只能通过短期的价格与价值相背离和长期的总价值与总价格相一致来体现。

第一卷第四章

1.“商品流通是资本的起点”。

马克思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ACE)

 A.从历史角度看,商品流通的出现早于资本的形成

 B.从历史角度看,有了商品流通就有了资本流通

 C.从逻辑角度分析,资本流通是商品流通发展的结果

 D.从逻辑角度分析,商品流通是资本流通发展的结果

 E.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现实运动看,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也是货币

2.“货币储藏者是发狂的资本家,资本家是理智的货币储藏者”。

其意思包括:

(ADE)

 A.货币储藏者和资本家都是价值追逐狂

 B.货币储藏者是神志不清的价值追逐者

 C.资本家是神志清晰的价值追逐者

 D.货币贮藏者以为价值的不断增加来自货币的职能

 E.资本家知道价值的不断增殖来自于货币的资本职能

3.“资本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从流通中产生”,其意思是说:

(ABCDE)

 A.预付资本的价值增殖不是在流通中发生的

 B.流通中的等价交换和不等价交换都不会导致剩余价值的产生

 C.流通是商品所有者发生经济关系的领域

 D.流通是具有价值增值功能要素购买的领域

 E.流通是货币最终转化为资本的实现场所

4.“资本一出现,就标志着社会生产过程的一个新时代”。

这里的意思是说:

(CD)

 A.劳动产品从此被当作商品来生产

 B.商品交换中出现了货币

 C.物物交换发展到了商品流通

 D.商品生产成为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

 E.商品市场中出现了劳动力商品的卖与买

5.“劳动力的价值规定包含着一个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

其意思是说(BCDE)

 A.劳动力成为商品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

 B.劳动力价值要包含劳动者为补偿劳动耗费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C.劳动力价值还要包括赡养后代的生活资料价值和接受教育和训练的费用

 D.劳动力价值要包括由自然条件决定的自然需要

 E.劳动力价值要反映一国经济发展的平均水平,不能低于维持生存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七论述题:

1.“货币羽化为资本的流通形式,是和前面阐明的所有关于商品、价值、货币和流通本身的性质的规律相矛盾的”。

答:

商品性质的规律是指商品内在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矛盾决定交换的必然性。

价值性质的规律是指价值由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必然性。

货币性质的规律指货币在交换中作为一般等价物充当交换媒介的必然性。

流通性质的规律是指商品在交换中实行等价交换的必然性。

因此,根据以上商品、价值、货币和流通的性质的定义可知,价值规律在形式上是相矛盾的。

本题关键词:

1)商品性质的规律是指商品内在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矛盾决定交换的必然性;2)价值性质的规律是指价值由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必然性;3)货币性质的规律指货币在交换中作为一般等价物充当交换媒介的必然性;4)流通性质的规律是指商品在交换中实行等价交换的必然性。

这些必然性本身也不会引起价值自行增殖。

5)总之,资本总公式所表现出来的、资本通过流通而增殖与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即价值规律,在形式上是相矛盾的。

第一卷第五章

1.“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

这句话包含的意思有(ACE)

 A.劳动首先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B.劳动在自然变化中起主导作用

 C.劳动就是利用自然资源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

 D.人的劳动可以完全调整和控制自然

 E.劳动在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根据劳动过程,我们看不出它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进行的:

是在奴隶监工的残酷的鞭子下,还是在资本家严酷的目光下……”(ACDE)

 A.这里所说劳动过程是指抽象的、一般劳动过程

 B.这里分析的是特定的、具体的劳动过程

 C.分析特定的生产关系不能只局限于分析一般劳动过程

 D.特定社会形态中的劳动过程必然体现特定的生产关系

 E.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是在资本家监督下进行的

3.“劳动力使用一天所创造的价值比劳动力自身一天的价值大一倍。

这种情况对买者是一种特别的幸运,对卖者也绝不是不公平”。

这句话包含的意思有(BCDE)

 A.任何社会形态下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都大于劳动力的日价值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决定日劳动创造的价值大于劳动力的日价值

 C.日劳动创造的价值大于劳动力日价值使劳动力商品购买者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

 D.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与劳动的交换是按等价交换原则进行的

 E.资本家在支付了劳动力价值的等价后就获得了最大限度使用劳动力的权力

4.“问题的一切条件都履行了,商品交换的各个规律也丝毫没有违反”。

马克思在分析完价值增殖过程后说的这句话,其意思包括(ABCDE)

 A.价值增殖的整个过程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过程中进行

 B.为生产剩余价值而购买的各种生产要素都是按等价交换原则进行的

 C.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对所购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为商品经济所承认

 D.资本家在销售其所有的商品时也是按等价交换规律进行的

 E.价值增殖过程是在生产领域内进行的

5.马克思认为:

“生产使用价值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包含的要点有(ABCD)

 A.生产时所运用的是社会上通用的劳动资料

 B.生产时所使用的是正常质量的原材料

 C.劳动力在其被使用的行业中具有该行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

 D.生产资料的消耗合符该行业生产资料的平均消耗

 E.对劳动力的使用时间和该行业对劳动力使用的平均时间相一致

七论述题:

1.“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如果价值形成过程只持续到这样一点,即资本所支付的劳动力价值恰好为新的等价物所补偿,那就是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

如果价值形成过程超过这一点,那就成为价值增殖过程”。

答:

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过程,必然不是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而必须是价值增殖过程。

如果一个工人用五个小时生产一件产品,资本家把它卖出,获得与他垫付的资本价值完全相等,但是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就其本性来说,绝不会到此为止。

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目的是榨取剩余价值。

为了这个目的,资本家会延长工人工作时间,这样才能榨取到剩余价值,由此可见,价值的形成过程就转变为价值的增值过程。

本题关键词:

1)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内涵不同;2)价值增殖过程是在价值形成过程的基础上产生的;3)价值形成过程转变为价值增殖过程的关键是资本家迫使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超过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必要劳动时间以上。

第一卷第六、九章

1.“在同一不可分割的过程中,劳动保存价值的属性和创造价值的属性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这句话说明(ABDE)

 A.劳动的两重作用是发生在同一的价值形成过程中的

 B.在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中,劳动具有两重作用

 C.保存旧价值的劳动,其属性为抽象劳动

 D.保存旧价值的劳动,其属性为具体劳动

 E.创造新价值的劳动,其属性为抽象劳动

2.“同一生产资料,作为劳动过程的要素,是全部加入同一生产过程;作为价值形成的因素,则只是部分加入同一生产过程”。

这里所说的同一生产资料是指(D)

 A.原料、燃料和辅助材料

 B.劳动对象

 C.劳动者

 D.机器厂房、设备

 E.天然存在的生产资料

3.“不变资本这个概念决不排斥它的组成部分发生价值变动的可能性”。

这里所说的价值变动是发生在(AC)

 A.原材料和劳动资料作为产品的生产过程中

 B.原材料和劳动资料作为生产资料发挥作用的过程中

 C.工具和机器作为产品的生产过程中

 D.工具和机器作为生产资料发挥作用的过程中

 E.原材料和劳动资料作为不变资本执行职能的过程中

4.“平均工作日的绝对界限,就是可变资本的减少可以由剩余价值率的提高来补偿的绝对界限”。

其意思包括(ABCDE)

 A.剩余价值量的大小由可变资本量的大小和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共同决定

 B.就剩余价值量而言,可变资本量和剩余价值率之间存在互补关系

 C.在可变资本减少时,只要相应提高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量可以不变

 D.在剩余价值率下降时,只要相应增加可变资本量,剩余价值量也会不变

 E.雇佣工人的生理因素和阶级觉悟使绝对剩余价值生产遇到阻碍

5.马克思在分析小业主变为资本家时指出:

“必须把预付资本的最低限额和工人人数都增加为原来的8倍”。

其意思是要说明小业主变为资本家(BCDE)

 A.其标志必须是雇佣8个工人和拥有相应的货币资本额

 B.存在着一个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

 C.必须是把他充当人格化的资本的全部时间,都用来占有从而控制别人的劳动

 D.必须是能够利用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来满足比雇佣工人更好的生活水平

 E.必须是能够利用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进行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

七论述题:

1.“因此,投机的规律是:

在价值发生这种变动的情况下,要在加工最少的原料上进行投机,就是说,棉布不如棉纱,棉纱不如棉花”。

答:

价值的变动是发生在生产棉花的过程中,而不是发生在棉花作为生产资料,从而作为不变资本执行职能的过程中。

商品的价值虽然是由商品所包含的劳动量决定的,但这个劳动量本身是社会地决定的。

本题关键词:

1)作为不变资本物质组成部分的原材料,在其作为商品的生产过程中,由于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其价值量也会发生变动;2)当原材料作为不变资本在新产品的生产过程发挥作用时,虽然其转移的旧价值量是按照它们本身原有的价值量大小来转移的。

但是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当原材料作为产品来生产的价值量发生变动时,也会影响到它们作为不变资本转移到新产品价值中去的旧价值量;3)因此,投机的通常做法是:

当在原料价格下跌时,为避免价值转移时的损失,力求生产那些原料加工环节最少的产品;而在原料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可以直接把原来低价购买的原料按现在的高价卖出以更快的获利。

第一卷第十、十四章

1.“要降低劳动力价值,就必须提高这样一些产业部门的生产力”,这些产业部门包括(ABCE)

 A.粮食生产部门

 B.日用消费品生产部门

 C.为生活资料生产提供生产资料的重工业生产部门

 D.国防军工产品生产部门

 E.为消费资料生产有关部门提供运输服务的生产部门

2.“生产力特别高的劳动起了自乘的劳动的作用,或者说,在相同的时间内,它所创造的价值比同种社会平均劳动要多”。

其意思是说(BCE)

 A.生产力高的劳动在相同时间内创造的个别价值大于社会平均劳动

 B.生产力高的劳动在相同时间内创造的社会价值大于社会平均劳动

 C.生产力高的劳动在相同时间内创造的个别价值小于社会平均劳动

 D.生产力高的劳动在相同时间内创造的社会价值小于社会平均劳动

 E.在商品经济中,商品的价值是按社会价值出售的

3.“为什么只是关心生产交换价值的资本家,总是力求降低商品的交换价值”?

这是因为(ACE)

 A.资本家生产商品的真正目的不是交换价值本身

 B.降低交换价值可以全体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

 C.降低交换价值可以提高商品中包含的剩余价值

 D.降低交换价值可以提高绝对剩余价值

 E.降低交换价值可以提高相对剩余价值

4.“从一定观点看,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之间的区别完全是幻想的”。

这是因为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BCD)

 A.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

 B.存在着表面上的同一性

 C.都以劳动生产率的发展使工作日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为前提

 D.都以工作日绝对延长到必要劳动时间以上为前提

 E.提高剩余价值率的途径是共同的

5.“良好的自然条件始终只提供剩余劳动的可能性,从而只提供剩余价值或剩余产品的可能性,而绝不能提供它的现实性”。

其意思是说,良好的自然条件(ABD)

 A.只是剩余价值产生的自然基础

 B.可以使劳动者在必要劳动时间外还有闲暇时间

 C.可以直接导致劳动者进行剩余劳动

 D.只是劳动者在外部强制下被迫进行剩余劳动的前提

 E.可以迫使劳动者创造剩余价值

七论述题:

1.“生产工人的概念决不只包含活动和效果之间的关系,工人和劳动产品之间的关系,而且还包含一种特殊社会的、历史地产生的生产关系”。

答:

资本主义生产不仅是商品的生产,它实质上是剩余价值的生产。

工人不是为自己生产,而是为资本生产。

因此,工人单是进行生产已经不够了。

他必须生产剩余价值。

只有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或者为资本的自行增殖服务的工人,才是生产工人。

这种特殊的生产关系把工人变成资本增殖的直接手段。

本题关键词:

1)生产工人的概念包含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方面的内容。

从生产力角度看,凡是生产劳动产品的工人都是生产工人;从生产关系角度看,在商品经济社会中,凡是创造价值的劳动者都是生产工人。

2)随着简单商品经济发展到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总体工人和结合劳动产品的出现,它使生产工人的内涵从原来只从事直接劳动的工人扩展到从事间接劳动的工人;同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又使生产工人的内涵从原来泛指从事创造价值的劳动者缩小到特指为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的雇佣劳动者。

第一卷第十七、二十二章

1.“劳动是价值的实体和内在尺度,但是它本身没有价值”。

这是因为(ABCDE)

 A.劳动不是一种可供出卖的商品

 B.劳动不是一种能够独立存在的物

 C.如果说劳动是商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