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相关制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04809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5.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相关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传染病相关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传染病相关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传染病相关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传染病相关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传染病相关制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传染病相关制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传染病相关制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传染病相关制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传染病相关制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传染病相关制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传染病相关制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传染病相关制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传染病相关制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传染病相关制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传染病相关制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传染病相关制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传染病相关制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传染病相关制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染病相关制度.docx

《传染病相关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相关制度.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传染病相关制度.docx

传染病相关制度

1、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

2、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3、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制度

4、传染病疫情自查制度

5、传染病疫情报告奖惩制度

6、传染病知识培训制度

7、传染病疫情分析与通报制度

8、门诊日志登记管理制度

9、化验室登记管理制度

10、影像科室登记管理制度

11、检验部门阳性结果反馈制度

12、传染病报告卡的使用、交接和保存制度

13、首诊医生负责制度

14、传染病病例诊断和转诊制度

15、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

16、院内消毒处理制度

17、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发病等

18、异常情况处理制度

19、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20、各种污染对象的常用消毒方法

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

一、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条例和规范,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制定的传染病防治工作相关文件。

二、成立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领导、传染病管理科科长、疫情报告员和医务人员组成,对本单位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实施具体领导。

三、中心设一名领导负责传染病疫情管理工作,预防保健科指定2名疫情报告员,负责院内传染病报告、培训、自查和疫情分析工作。

四、建立和健全本中心疫情报告和管理工作制度,制定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五、成立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自查小组,每周开展一次自查,对门诊日志、化验室登记等传染病报告相关工作记录进行核查,发现漏报、错报和误报要及时进行补报和订正。

并将自查情况及时报告相关领导,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通报和整改。

六、每月对辖区传染病疫情进行分析,撰写报告,并在中心通报疫情状况、报告工作质量。

七、年初,制定中心培训工作计划。

定期组织业务人员开展培训,内容包括国家法律法规、疫情报告规范、传染病诊断标准和统计规则等,并针对不同季节有重点地增加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

八、做好全中心死亡病例报告工作,接到死亡病例报告后按规定时限通过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每月与医务科核定死亡病例登记,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九、积极配合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好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和处理工作。

十、传染病疫情管理相关资料分类归档保存。

报告记录资料至少保存3年,网络直报的疫情信息和相关资料定期导出,制成电子文档双重备份。

对疫情信息资料做好保密工作,不得泄密。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一、组织管理

本中心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执行职务的人员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

责任报告人发现应报告的传染病疫情,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按规定进行报告。

二、报告内容

1、法定传染病:

甲、乙、丙三类共39种传染病。

甲类包括:

鼠疫、霍乱(2种)。

乙类包括: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26种)。

丙类包括: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手足口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11种)。

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

2、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3、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监测疾病。

4、传染病暴发疫情:

在发生某种传染病就诊人数突然增多,有可能发生暴发、流行;发现历史上未曾出现过或本地罕见的传染病;急性传染病病例死亡;数天内就诊多例同一病症不明原因的急性疾病时,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区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三、报告时限和方式

1、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区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2、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3、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要求报告。

四、工作要求

1、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按要求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于当日报至传染病管理科。

2、医务人员报告的传染病病例,若“诊断级别”或“病名”发生变化,应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选择“订正卡”,24小时内上网进行订正报告。

对已报告的传染病病例死亡后,应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在网络进行订正报告,注明死亡日期。

3、医务人员如发现甲类传染病或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时,以及原因不明传染病或可疑的新发传染病、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时,应立即向传染病管理科报告;传染病管理科接到报告后,立即与报告医生核实,并报告分管领导,同时以最快的方式向区疾控中心报告,并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现场调查。

4、复诊的传染病病例要在门诊日志做好登记,不再进行网络直报。

乙肝病原携带者要在专门登记簿进行登记,不再进行网络直报。

5、传染病管理科负责全中心传染病报告卡的收集、审核、上报、订正和查重工作。

直报员在录卡前,对纸质报告卡进行审核,确保填写完整、准确,无逻辑错误。

每日进行查重,每周开展自查,每月分析疫情。

6、门诊、化验室、传染病管理科等相关科室要根据工作要求建立登记簿,确保使用钢笔或中性笔填写,内容完整、准确、规范,字迹清楚,无逻辑错误。

7、化验室要做好阳性结果反馈工作,对检测出的传染病病例要当日向临床医生报告。

8、所有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的相关资料要齐全,至少保存三年。

9、本中心任何人员不得瞒报、漏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疫情,否则依法追究责任。

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制度

一、传染病报告实行谁接诊,谁报告,首诊医生负责制。

责任报告人在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例后,根据诊断结果,按照规定时限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报告。

发现漏报的应及时补报。

二、中心指定2人负责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每日至少上午和下午两次到各科室收集传染病报告卡并进行登记。

在收集卡片时要审核填报内容,确保内容完整、无逻辑错误。

对有疑问的卡片或填写不规范的卡片,要立即要求填卡医生补充完整或进行修改,确认无误后在规定时限内进行网络直报。

三、网络直报人员收集到传染病报告卡片后,应该按照规定的时限和程序通过网络直报系统进行实时报告,以便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对信息进行审核、监测、统计分析和预测、预警。

四、对已报告的传染病卡片当诊断变更、死亡或误报时要及时做出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

五、每日对已上报的传染病卡片进行查重,对重卡进行删除。

六、每周开展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自查,核查各种登记簿和传染病报告卡填写情况,检查漏报,并与网络直报系统上报数据逐一进行核对。

发现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应及时补报,一致性不符合要求的病例应及时进行核查、订正。

七、疫情管理人员应每月对上月报告的传染病疫情进行监测、分析,并上报传染病管理科和主管院长。

八、中心负责配备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必需的专用计算机等硬件设备,确保网络畅通,直报人员应维护有关设备和运行环境的安全,保障和维护计算机功能正常运转。

经常检查直报系统安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九、疫情报告员应对网络直报系统的帐户、密码等资料妥善保管,密码一般应在8位以上,由数字与英文字母组合而成,并严格保密,定期修改。

十、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相关资料要分类归档保存,包括各种登记簿、传染病报告卡等至少要保存3年以上。

录入网络直报系统的信息要定期导出,制成电子文档双重备份。

十一、责任报告人和直报员应严格保密涉及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和资料。

十二、传染病责任报告人、疫情管理员、网络直报员瞒报、缓报、谎报传染病疫情的,给予直接责任人及其主管领导行政处分,并给予相应经济处罚。

传染病疫情自查制度

一、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的督查由“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负责。

二、门诊医生要认真填写门诊日志,各科室必须建立传染病报告登记本,根据疫情报告时限及时填卡上报,科室医生每天晚上应及时核对门诊日志和传染病报告卡,杜绝漏报、迟报,各科室主任负责本科室的自查管理工作。

三、自查内容:

门诊日志项目是否齐全,报告设备是否正常运转、纸质报告卡填写完整率,准确率、网上卡片和纸质报告卡一致率、是否存在逻辑性错误等。

四、传染病疫情管理人员每日收集各诊室传染病报告卡,及时进行网络直报,同时负责检查传染病报告质量,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责令改正,定期报中心领导小组。

五、每周中心统一开展一次检查,并进行周小结。

每月汇总一次,在单位内部进行通报。

年终全面检查,进行工作总结。

六、配合区疾控中心进行抽查。

并将检查结果报主管领导,必要时通报全中心。

七、中心领导小组根据各科室的漏报情况和传染病报告卡,以及网络直报中存在的问题,按传染病疫情管理奖惩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进行处置。

传染病疫情报告奖惩制度

一、按照中心、科室、责任人三级管理原则落实奖惩制度。

二、全年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先进科室给予500元年终奖励,科主任200元奖励,先进个人给予年终200元奖励。

三、对传染病漏报、迟报、误报等情况,将根据情节轻重,分别进行责任追究,意见如下:

1、凡漏报、迟报,未造成传染病疫情播散、暴发、流行者给予50元处罚,科室主任负连带责任。

2、对累计漏报、迟报超过3例者,责任人给予500元罚款,通报全中心,科室主任负连带责任,并给予警告处分。

3、全年发现传染病漏报超过5例者,给予责任人、科室主任各1000元罚款,通报全中心,并取消年底评优资格。

4、责任报告人、疫情管理人员、网络直报人员由于工作不负责任,出现重大传染病误报事故,罚款1000元,全中心通报批评,给予记过处分;情节严重,造成严重后果者,按下岗处理。

5、凡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未能及时上报疫情,造成传染病暴发、流行且后果严重者,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相关规定处理。

传染病知识培训制度

一、传染病管理科要制定全年培训工作计划,并组织对全中心医务人员开展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

二、疫情管理人员、网络直报人员和中心领导、科室人员要按时参加各种有关传染病知识培训,全面了解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规范标准。

三、新进入中心的医生、实习生和进修生必须首先进行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相关知识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四、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培训内容至少包括:

《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网络直报系统数据统计规则》四个方面内容。

并根据季节增加和调整传染病培训内容。

五、参加培训时,要按要求签到,认真听讲,正确理解和掌握培训内容。

传染病管理科负责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

六、疫情管理人员和网络直报人员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培训,及时更新、掌握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和疫情报告管理规定。

七、凡单位工作人员拒绝参加培训者年底取消评优资格。

传染病疫情分析与通报制度

一、实行传染病月分析制度,指定专人负责主动收集、调查、分析、核实传染病发病信息,形成月疫情分析报告,以便及时、准确掌握本区域内疫情流行动态。

二、对重点传染病及时进行疫情分析,查找可能存在的暴发疫情苗头,为疾病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三、根据疫情分析结果,确定近期疾病防控工作方向,有计划地部署中心内传染病病例主动筛查、预检分诊和院内感染控制工作。

四、每月及时将分析报告上报主管领导,并通过中心中层会议或以公告等形式,及时通报各科室。

五、每年分析报告要汇总,装订成册,并纳入单位档案管理。

门诊日志登记管理制度

一、门诊各科室要建立门诊日志,详细登记接诊病人。

二、门诊日志项目设有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病名(诊断)、发病日期、就诊日期、诊断日期、初诊或复诊、血压等,填写详细、齐全,内容真实可靠。

三、对门诊日志上登记需上报的传染病要做出明显标志,疫情上报后,中心疫情管理人员要标记。

四、对疑似传染病和确诊的传染病病例,要登记其具体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诊断病名、工作单位、家庭详细住址、联系方式等,14岁以下儿童要登记家长姓名。

五、每周要核查所登记的门诊日志,查找传染病漏报、错报和逻辑错误等,并将传染病报告内容与门诊日志记录进入一致性比对,发现问题及时补充、更正。

六、年度结束后,对全年的门诊日志核查无误后,按规定要求存入资料室,以备后查,要求保存3年以上,在储存过程中要做好防水、防火、防盗等措施,以保证门诊日志的妥善保管。

化验室登记管理制度

一、检验科所有工作人员均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人,发现各类传染病病例,均有责任和义务按照规定进行报告。

二、化验室要设有登记本,项目包括姓名、采样日期、送检日期、送检科室及医生、检验方法、检验结果、检验医生、检验日期、报告日期等。

三、化验室各项检测均要登记,要求登记项目齐全,内容完整、准确,书写清楚。

登记率和登记合格率要达到100%。

四、检验标本的检测结果为阳性或超过国家标准或超过正常值范围等,能够确定为传染病者,必须由专人于当日将检测结果送至开具化验单的医生,并要求被反馈人签字。

五、任何个人对病例阳性检验结果及病人相关资料有保密的义务,不许泄漏。

六、医院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在开展每周自查中,发现登记项目不全、阳性检验结果漏报等情况,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七、化验室登记本要设有专人保管,年度结束后,按规定存入资料室,以备后查,要求保存3年以上。

 

影像科室登记管理制度

一、影像科室所有工作人员均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人,发现各类传染病病例,均有责任和义务按照规定进行报告。

二、影像室要设有登记本,项目包括送检科室或医生、病人姓名、年龄、检验方法、检验结果、检验日期等内容。

三、影像检测均要登记,要求登记项目齐全,内容完整、准确,书写清楚。

登记率和登记合格率要达到100%。

四、影像室的检测结果为阳性时,怀疑为传染病病例。

要由专人于当日将检测结果送至开具检测单的医生,并要求被反馈人签字。

五、任何个人对病例阳性检测结果及其病人相关资料有保密的义务,不允许泄漏。

六、医院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在开展每周自查中,发现登记项目不全、阳性检验结果漏报等情况,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七、影像室登记本要设有专人保管,年度结束后,按规定存入资料室,以备后查,要求保存3年以上。

检验部门阳性结果反馈制度

一、疫情报告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检验部门医生负责对化验阳性结果进行报告。

二、对发现的传染病阳性检测结果,检验医生要在当日开具检测报告单,并送至开具检测单的医生处。

检验医生反馈的结果需包括患者姓名、检验结果、检验方法、检验时间、检验医生等项目。

三、化验室每日指定一名检验师对登记本进行自查,发现阳性检测结果,立即与检验医生进行核实,并督促其按照要求进行报告。

四、临床医务人员接到检验部门报告的阳性结果后,要立即进行登记。

并根据结果,结合临床表现,做出诊断,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报传染病控制科。

五、传染病控制科医生根据化验室报告,对没有报告病例的诊治医生进行督促,要求其填写报告卡,杜绝漏报。

六、任何个人对病例阳性检测结果及其病人相关资料有保密的义务,不可告知第三者。

凡私自泄密,根据情节追究责任。

七、检查中发现阳性检测结果漏报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传染病报告卡的使用、交接和保存制度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片》的发放和保存由传染病管理科统一管理,对使用和交接情况建立专门的登记簿进行登记。

二、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卡片交接手续,交接时要填写传染病卡片收发登记,注明交接时间,交接双方签字,保证传染病报告卡片上报及时。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片》按统一格式制作,临床医务人员要按照填写要求,使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内容完整准确,字迹清楚,填报人签名。

四、传染病报告卡片应该按编号顺序装订,在专柜存放,专人登记保管,保存期限至少三年。

五、纸质传染病报告卡片要做到与门诊登记、网络直报系统录入信息一致。

六、传染病管理科负责将传染病报告卡的使用、交接情况按月进行汇总分析,及时上报中心领导。

 

首诊医生负责制度

一、对所有传染病病人实行首诊负责制,首次接诊的医生即为首诊医师。

首诊医师对病人应认真组织就地抢救,不得推诿,刁难病人,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将病人拒之门外。

二、对患多种疾病的传染病病人,首次接诊医师应根据此次就诊的主要疾病进行分诊,首诊医师认为主要疾病不属本科病员时,应请有关科室会诊。

三、对传染病疑似或确诊病人,首诊医生要详细询问病人的流行病学接触史、外出史和疫区旅居史。

如发现不明原因肺炎或本地罕见传染病病人,要以最快的通讯方式上报疾控机构。

四、首诊医生发现传染病疑似和确诊病例时,要在门诊日志上认真登记,填写内容必须真实、准确、详细。

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上报传染病管理科。

疫情管理人员接到报告卡后,要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网络报告。

五、各科室临床医生要每周核查门诊日志,对漏报和误报的传染病要及时补报和订正传染病报告卡。

疫情管理人员每周要认真检查一次门诊日志,避免漏报和错报现象的发生。

传染病病例诊断和转诊制度

一、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需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传染病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并根据病人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确定诊断级别和病例分类。

二、医院对传染病实行预检分诊制度。

经预检和分诊后,确认为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由分检医生将其转至有救治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诊治。

三、不具备传染病诊疗条件的科室,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例时,要认真、详细地做好登记,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将病例转到本中心可治疗的科室或其他可救治医疗机构。

四、将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转诊送走后,立即对病人污染场所进行消毒处理,并做好记录。

五、违反本制度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者,将按《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追究行政、法律责任。

 

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发病等

异常情况处理制度

一、中心成立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本社区内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发病等异常情况的处理工作。

二、加强对社区内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及时筛查和查找暴发疫情苗头和食物中毒等突发事件。

三、接诊或发现辖区内出现疫情,要立即赶赴现场,核实户籍和诊断,开展初步流行病学调查,对患者采取隔离措施,及时进行通风消毒,同时报告区疾控中心。

四、配合疾控机构,完成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个案调查,并在其指导下,对高危人群进行主动筛查,对疫点疫区进行处理,开展宣传教育和疫苗接种工作。

五、做好相关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各项记录填写完整,及时归档,保存至少3年,以备查阅。

 

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一、中心设立预检分诊点,配备消毒器械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开展预检、分诊和转诊工作。

二、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三、各科室的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按要求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

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隔离观察室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四、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

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五、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六、发现不具备救治能力的某种传染病病人,应当及时将病人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诊疗,并将病历资料复印件转至相应的医疗机构。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

一、传染病人按常规隔离,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在观察室隔离,病人的排泄物和用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

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得带出病房,也不得给他人使用,病人用过的被褥和衣物应消毒后再交洗衣房清洗。

二、传染病人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准互串病房和外出,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出院、转院、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

门诊病人应在指定地点候诊、检查和治疗,不要在门诊各处走动,以防交叉感染。

三、传染病人,按病种分区隔离,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要穿隔离衣,接触不同病种时,应更换隔离衣、洗手,离开污染区时,脱去隔离衣。

四、治疗换药室,每天通风换气,清洁、用消毒液拖地,紫外线照射,或用消毒液喷雾消毒.每周彻底大扫除一次,每月做细菌培养一次。

五、出院病人的单元,必须做好终末消毒处理,床、椅、及墙壁,应用消毒液擦洗,床垫被褥洗晒消毒,死亡病人的被褥应更换.用具应消毒。

院内消毒处理制度

一、医务人员工作时间应衣帽整洁。

操作时必须戴工作帽和口罩,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二、使用合格的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用品和一次性医疗用品。

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用后应当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要求。

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要求。

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

四、无菌器械容器、敷料缸、持物钳等,要定期消毒、灭菌,消毒液定期更换。

用过的物品与未用过的物品严格分开,并有明显标志。

五、传染病病人应进行预检分诊,按常规隔离。

疑似传染病人应在观察室隔离,病人的排泄物和用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

六、病房应定时通风换气,每日空气消毒,物品定期消毒。

传染病病人出院、转院、转科、死亡后应对病人的单元进行终末消毒。

七、传染病病人要按病种分区隔离,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要穿隔离衣,接触不同病种时应更换隔离衣、洗手,离开污染区时脱去隔离衣。

八、供应室必须将无菌与清洁、污染物品分开存放。

严格按照消毒方法进行消毒,并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工作。

各种污染对象的常用消毒方法

一、地面、墙壁、门窗:

对细菌繁殖体和病毒的污染,用0.2%~0.5%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溴为500mg/L~1000mg/L二溴海因溶液或有效氯为1000mg/L~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

泥土墙吸液量为150ml/m2~300ml/m2,水泥墙、木板墙、石灰墙为100ml/m2。

对上述各种墙壁的喷洒消毒剂溶液不宜超过其吸液量。

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雾一次,喷药量为200ml/m2~300ml/m2,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雾一次。

以上消毒处理,作用时间应不少于60分钟。

有芽孢污染时应用0.5%~1.0%过氧乙酸溶液或3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

喷洒量与繁殖体污染时相同,作用时间不少于120分钟。

二、空气:

房屋经密闭后,对细菌繁殖体和病毒的污染,每立方米用15%过氧乙酸溶液7ml(1g/m3),对细菌芽孢的污染用20ml(3g/m3),放置瓷或玻璃器皿中加热蒸发,薰蒸2小时,即可开门窗通风。

或以2%过氧乙酸溶液(8ml/m3)气溶胶喷雾消毒,作用30~60分钟。

三、衣服、被褥:

被细菌繁殖体和病毒的污染时,耐热、耐湿的纺织品可煮沸消毒30分钟,或用流通蒸汽消毒30分钟,或用有效氯为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不耐热的毛衣、毛毯、被褥、化纤尼龙制品和书报、纸张等,可采取过氧乙酸薰蒸消毒。

薰蒸消毒时,将欲消毒衣物悬挂室内(勿堆集一处),密闭门窗,糊好缝隙,每立方米用15%过氧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