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手术.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20900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9.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外科手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神经外科手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神经外科手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神经外科手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神经外科手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神经外科手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神经外科手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神经外科手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神经外科手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神经外科手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神经外科手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神经外科手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神经外科手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神经外科手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神经外科手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神经外科手术.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神经外科手术.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神经外科手术.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神经外科手术.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神经外科手术.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神经外科手术.docx

《神经外科手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外科手术.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神经外科手术.docx

神经外科手术

神经外科手术

神经外科手术

 

【名称】

神经外科手术(NeurosurgicalOperation)

【概述】

1.术中人员和主要器械设备位置(PositionofStaffs,InstrumentsandEquipmentsduringOperation)

在神经外科手术中,所需设备、器械多,操作人员也多,因此,合理安排人员和器械的位置,非常重要。

一般应遵循下列原则:

①手术室内大致分为两个区域:

相对无菌区,安置麻醉机、手术显微镜、双极电凝器、电钻等;绝对无菌区,设置手术床、手术器械台等。

②手术室人员和主要器械设备应有相对固定的位置,不要随意越位。

③尽量减少地面管道和电源线的数目,有些设备(如手术显微镜)可安装在天花板上,吸引器的动力装置应在室外。

④因术中常用脑电图、诱发电位等监护,故手术室宜设有屏蔽装置。

由于手术不同,病人的体位和所需器械不同,术中操作人员和器械的位置自然不可能完全一样,应根据具体情况掌握。

图1表示一般开颅手术中的人员和主要器械位置。

              图1 术中人员和主要器械位置

1-手术床;2、3-手术器械桌;4-麻醉机;5-手术显微镜;6-动力系统;7-双极电凝器;8-输液架;9-术者;10-助手;11-助手;12-麻醉师;13-手术护士

2.神经外科主要手术器械设备(MainInstrumentsandEquipmentsforNeurosurgery)

(1)一般神经外科手术器械(OrdinaryNeurosurgicalInstruments)     

①软组织手术器械(图2)。

②颅骨和脊柱手术器械(图3~图5)。

③硬脑(脊)膜手术器械(图6)。

④脑、脊髓手术器械(图7、图8)。

         图2 软组织手术器械

         图3 颅骨和脊柱手术器械

         图4 颅骨和脊柱手术器械         图5 颅骨和脊柱手术器械

         图6 硬脑(脊)膜手术器械

         图7 脑、脊髓手术器械

         图8 蛇形脑固定牵开器

(2)显微外科手术床MicrosurgicalOperatingTable

显微外科的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多功能手术床,以满足各个部位和各种性质病变的手术所需。

目前应用较多的是瑞穗(Mizuho)公司生产的MST,MOT和SPL型等手术床。

现以MOT—5000NB型电动油压神经外科手术床(图9)为例,介绍其基本性能和应用注意事项。

①基本性能:

a.可满足各种手术体位(仰卧、俯卧、侧卧、坐位等)所需。

b.术前或术中可根据需要用调控盒随时调整体位。

调控范围:

床面高度50~100cm;头低足高25°,头高足低25°,侧倾20°,背靠上曲90°,下曲30°(MOT—5500型的调控范围:

床高70~108cm,头低足高和头高足低均为30°,侧倾30°,背靠上曲90°,下曲40°)。

c.可连接头托或头架。

d.床基座短,便于术者取坐位紧靠床头,作长时间的显微手术操作。

e.用电动油压系统调控,简便确实,床位调好后,无任何晃动。

f.采用低压电调控,漏电<100μA,安全。

g.同样适用于其他外科手术。

②应用注意事项:

a.不可同时按压调控盒上的两个体位调控键。

b.确保电源线中的地线接地.

c.手术结束后,关闭基座上的电源开关,拔出电源线插头。

d.不可用水擦拭床基座.       图9 MOT—5000NB型显微外科手术床

1-臂托;2-束腕带;3-术中摄片用框架;4-肩托;5-体托(大);6-头托;7-臂板;8-器械盘;9-膝托;10-体托;11-足板;12-束腿带;13-体托(小);14-灌洗漏斗和灌洗液接收桶

(3)头托和头架(HeadRest,HeadHolderandMulti—PurposeHeadFrame)

头托和头架(图10)是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床的重要附件.头托呈马蹄形,衬有软海绵。

头架有多种形状,多为半圆形,用3~4枚螺钉固定头颅。

头托和头架的位置可按需要调整.一般手术用头托。

手术时间较长,或体位要求较特殊者(如坐位、park-bench位等),应用头架固定。

因头架固定确实可靠,又可按需要由术者自行调整,故凡术中要求头颅绝对不动,或术中可能需要改变头位者,也宜用头架.

多功能头架(图10)也有多种型号.以Sugita头架为例,它是在普通头架上连接一半圆形框架,二者互成90°。

框架上可接自持牵开器、手托、吸引器管、冷光源等.框架两端有两个贮存筒,可放双极电凝镊、止血钳、吸引器或其他显微手术器械。

另一薄弧形架接在上述框架上,经弹簧钩牵开皮瓣,还可搁置棉片,也可连接自持牵开器。

术中应用时,除普通头架外,其余部件均处于无菌手术区内。

        图10 头托与头架

    A-头托;B-头架;C-多功能头架

(4)手术显微镜(OperativeMicroscope)

手术显微镜(图11)是显微外科的必需设备。

目前,国内外生产的显微镜种类很多,适用于神经外科的显微镜要求具备下列性能:

a.术野清晰,有立体感;b.照明充足均匀,对组织无损害;c.物镜可更换,以适应不同深度的手术所需;d.可用转鼓或变焦镜调整放大倍数(3。

5~25倍);e.平衡好,可在三维空间内作各个方向的自由移动,灵活方便;f备有同轴光源,如若光源熄灭,即可启用;g.可连接照相机、摄像机等附件,倘能与激光器耦合,则更好。

①手术显微镜的组成部件

a.照明系统:

所有手术显微镜都有同轴光源,聚焦的光线经棱镜、物镜到术野,使术者在深窄的术野中获得立体观感而无阴影遮蔽。

最常用的光源是钨丝灯.目前已有纤维光和卤素光源。

纤维光源属“冷光”系,其Kelvin反温差与日光相似,且安置在显微镜立柱上,远离镜体,术中用无菌单覆盖显微镜时,可留在外面,所以不易升温,对组织影响小。

卤素光源的光输出量约为钨灯的1.6倍。

多数显微镜的照明范围是恒定的,并不随放大倍数变化而改变。

但新型(如WildM650型)显微镜的照明范围可随放大倍数改变而自动调整。

b.放大系统:

手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取决于4个因素:

物镜焦距、镜筒长度、目镜放大倍数和分级或连续变倍数(表1)。

显微镜的实际放大倍数也可根据下列算式计算:

实际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镜筒长度×分级变倍数)/(16×物镜焦距)

实际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镜筒长度×连续变倍数)/物镜焦距

c.附件:

包括照相机和摄像机等。

照相机放大倍数=[(照相机座焦距(200)×变倍数)/16]-物镜焦距图11 MitakaKohki公司和LeicaHeerbrugg公司研制的WildM690定点天鹅型手术显微镜和手术椅

       

          表1 160mm镜筒显微镜的实际放大倍数

②手术显微镜的应用

a.镜筒和物镜:

镜筒有160mm和125mm两种长度,并有直筒、斜筒和可变式筒三种形状。

对垂直位置的手术野,直筒较方便;对水平位置的术野,则宜用斜筒。

适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的物镜焦距有200、250、300、350、400mm等.表浅手术,选用200mm的物镜;颅内和脊髓手术,常用250或300mm的物镜;深部手术可用350mm的物镜。

使用时的工作距离(物镜至物体的距离)与物镜焦距有关,如物镜焦距为300mm时,工作距离为260mm。

b.目镜:

目镜放大倍数一般有4档,常用12。

5×。

术者若有单纯性近视或远视,可不佩戴眼镜操作,调整目镜即可;但若有散光,则必需佩戴眼镜,除非在目镜上安装有特制的校正镜片。

c.放大倍数和视野:

物镜焦距、镜筒长度和目镜放大倍数确定后,显微镜的实际放大倍数取决于变倍数,术中可根据手术靶组织的大小选用。

变倍方式有两种:

连续变倍式(zoom式)和分级变倍式(分6、10、16、25和40等5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不同,视野大小也不同。

放大倍数愈大,视野愈小。

视野直径(mm)=200/放大倍数

③手术显微镜的消毒和保养:

a.不应试图采用高压、蒸熏等方式来消毒手术显微镜。

高压会使各种旋钮变形,镜片分离。

蒸熏可在整个显微镜表面和镜面留下粘性污斑。

可取的方法是用消毒过的橡皮帽盖在所有旋钮上,其他部位用无菌敷料包裹;或用按显微镜形状剪裁的无菌布(或塑料)袋套在显微镜上,仅开孔露出目镜和物镜.注意不要包裹显微镜的光源,以免温度过高,连续摄片或摄像时,尤应注意,否则灯泡和灯室的温度有可能达到足以软化灯座焊接物的程度。

b.每次使用后,要用擦镜纸拭净物镜和目镜,覆盖目镜和所有开口,并用布或塑料布把整个显微镜盖好.

c.各种夹紧螺丝和旋钮不要拧得过紧。

d.勿用乙醇、乙醚或丙酮擦拭显微镜身,可用软布或纸巾蘸软质清洁剂和水擦拭。

e.有备用灯泡.

f.随时记录显微镜的使用情况、性能、故障及解决办法。

(5)放大镜和头灯MagnifyingSpectaclesandHead—lamp

手术放大镜和头灯始用于耳科和眼科,以后由于广视野放大镜的问世,逐步应用于神经外科和其他领域.即使在手术显微镜普遍应用的今天,放大镜和头灯因为简便,在神经外科和颅底外科仍有价值。

放大镜的工作距离有26。

5cm、34cm和42cm三种,可根据手术部位的深浅选用。

瞳距可调节。

放大倍数从2×到4×.图12表示工作距离、放大倍数和视野的关系。

例如,工作距离为34cm,放大倍数为2.4×时,视野直径为6cm。

术者如果平时即佩戴眼镜,放大镜则需安置适当的校正镜片.

在放大状态下,需要足够的光源以确保照明度,Keeler头灯能提供充分的同轴光照.照明系统有两种:

①钨丝灯(图13A):

6V,18W,在33cm的工作距离上形成直径75mm的均匀明亮的光圈。

②纤维光源(图13B):

不产热,光圈可在30~100mm范围内调节。

      图12 工作距离、放大倍数和视野的关系

         图13 放大镜和头灯

(6)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器械MicroneurosurgicalInstruments

显微外科技术对神经外科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又对手术器械(图14、15)提出了新的要求:

①精巧柔和而又不易变形损坏;②要有长短不同的型号,以满足深浅不同部位的显微手术所需;③设计成枪式(膝状),使术者的手不阻挡显微镜的光束和术野;④表面不反光,以免影响在显微镜下操作和照相;⑤需用合适的容器贮存和消毒。

          图14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器械

          图15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器械

(7)高速微型钻High-SpeedMicrodrill

早在1928年,Ogilvie就发明了气动钻和切骨刀,用于神经外科.20世纪50年代以后,牙科和神经外科用高速微型钻发展较快。

1967年MidasRex公司在Barber钻基础上几经改良后推出的翼型(涡轮式)气动钻,迄今仍被用作衡量其他各种气动钻的标准.与早期的电动钻相比,翼型气动钻的优点是转速快。

MidasRex钻的转速为75000~100000rpm(r/min),HallSurgairtome2型钻为90000rpm,Anspach65K型钻为65000rpm。

由于转速快,无转矩,起动、停止或改变转速时,钻头不易打滑,比较安全;可快速切割磨除骨质而不会切割软组织.此外,翼型气动钻体积小,重量轻。

MidasRex钻直径1。

91cm(3/4in),长7.62cm(3in),重85.05g(3oz),Anspach钻体积更小.这两种钻均由脚踏开关控制,HallSurgairtome2型钻则由手控。

采用脚控钻,术者可更平稳地用手操持钻柄,比较稳妥。

Rand认为,气动钻的缺点之一是只能作单向旋转,而某些神经外科手术中,最好能使高速钻按需要作双向旋转.例如,磨除右侧内听道后壁时,钻头应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而磨除左侧内听道后壁时,宜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以免钻头打滑时损伤脑干。

基于这一设想,Urban为

Jordan—Day电动钻设计了转换系统,达到了双向旋转的目的,同时又增大功率近50%,转速达到15000rpm。

目前国内较多采用的是MidasRex钻和Aesculap(蛇牌)钻(图16).气动或电动高速微型钻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范围很广。

蝶骨嵴、前床突、岩骨、内听道后壁、蝶窦前壁和鞍底、枢椎齿状突等的磨除,视神经管、面神经管、颈动脉管等的开放,均离不开高速微型钻.术中可按需要选用不同长度、大小(直径2~6mm)和形状的微型钻头。

微型钻头有普通和金刚砂钻头两类,后者用于磨除较硬骨质。

高速钻配上带有分离足的开颅刀,可用来开颅和做椎板切除。

如果换上环钻,还可用以颈椎病前路减压和植骨融合。

初次使用高速微型钻者,事先应经过训练。

应用过程中,需不断地用生理盐水冲洗,以免摩擦产生的高热对周围结构造成损伤.周围软组织用大片橡皮膜覆盖保护,附近不可放置棉片或纱布,以免误卷入钻头上,造成组织损伤和出血.磨除重要血管神经周围的骨质时,应双手握持钻柄,以免滑脱。

        图16 高速微型钻(蛇牌)

(8)双极电凝器BipolarElectrocoagulator

双极电凝器是一种电子式射频电流发生器,在神经外科手术中是必不可少的.目前,除较粗大的动脉和静脉窦外,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出血大多可用双极电凝控制。

银夹已极少使用,单极电凝将淘汰。

双极电凝除主要用于控制出血外,还可用以电灼肿瘤包膜使之皱缩,或电灼动脉瘤颈,使之缩窄后便于夹闭。

双极电凝器的品种很多,国内外均可生产。

本文仅介绍德国“蛇牌”公司的TB50型双极电凝器(图17)。

该电凝器采用微机处理技术,电源接通后,即可对所有的信号、功能和附件发挥自动检验和监测作用,一旦出现异常,便以音响和灯光同时报警.TB50型电凝器的功率分“Micro"和“Macro"两档,前者0.1~9。

9W(瓦),可作精细的电凝用,不会与组织粘连并形成焦痂,后者1~50W(瓦)用作一般电凝.无论“Micro",抑或“Macro”电凝,均能自动调控以适应不同的组织阻抗水平,在广泛的阻抗范围内,其高频电能保持恒定.因此,在干燥或湿润的术区,均能获得良好的电凝效果。

该电凝器有记忆功能,可将选定的功率数值分别储存在4个记忆装置内。

如果需要,按压键后,即可获得所需的功率。

TB50型电凝器还可按用户要求装备自动开关和红外线遥控系统。

这样,只要电凝镊尖端接触到组织,电凝器即自行启动,术者可自己调控输出功率.

使用双极电凝时应注意:

①射频率以1MHz(100万Hz)左右最为合适,频率过高会产生切割作用,过低组织焦痂容易粘结在电凝镊上。

②不断地用生理盐水冲洗,以保持术野洁净,并避免温度过高影响周围重要结构,同时还可减轻组织焦痂与电凝镊尖的粘结.③在重要结构(如脑干、下丘脑等)附近电凝时,功率要尽量小。

④粘结于电凝镊尖端(银铜合金)的组织焦痂不要用锐器刮除,可用湿纱布擦去。

     图17 “蛇牌"TB50型双极电凝器和电凝镊

(9)纤维光源Fiber—OpticLight

纤维光源因很少产热,故又称冷光源,主要用于脑深部手术照明。

仪器主要包含两个交替使用的光源(特制灯泡),通过一条包裹数十个光导玻璃纤维的导线,远端连一聚光镜(图18),将光线指向手术野深部。

它可使脑深部的结构显示得极为清楚,无侧照灯光线常有被术者和助手遮挡之弊,较附灯泡脑压板的光强度大,较头灯使用更方便。

但如手术改在手术显微镜下施行,即可不用纤维光源.           图18 纤维光源设备

(10)超声外科吸引器CavitronUltrasonicSurgicalAspirator(CUSA)

超声外科吸引器(CUSA,图19)是利用超声振荡将组织粉碎,再用冲洗液乳化,并经负压吸除而达到切除病变目的的手术器械。

自Kelman(1967),Flamm(1978)先后将其用于眼科和神经外科手术以来,CUSA在欧美和日本应用已相当普及,国内一些单位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也已陆续用于颅内和脊髓内肿瘤切除.

目前国内应用的CUSA有美国Cooper公司生产的NS—100型,Valleylab公司的200型,法国Satelec公司的Dissectron和日本的SonotecME2000型等.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磁控超声振荡器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运动,即通过改变电磁场的电流,产生23000次/s的振动。

这种极高速的振动通过连接体放大,传导至手术探头(钛管),使其产生相应的纵向运动.探头接触到肿瘤组织,将其粉碎.与此同时,探头周围有适量的生理盐水溢出,与肿瘤碎屑混合乳化,并经探头上的吸引装置吸除.可见,CUSA兼具振荡粉碎、冲洗乳化和吸引三种功能。

CUSA主要由控制台和操作手柄两部分构成。

控制台有超声振荡强度、吸引负压和冲洗流量3个调节旋钮,可根据术中需要分别调节。

振荡强度以钛管尖端的振幅为代表,最大为0。

3mm,作为100%,可调范围为0~100%。

吸引负压为0~79。

8kPa(0~600mmHg)。

冲洗流量为1~50ml/min.控制台通过1条缆索与操作手柄相连,缆索内有密闭的进、出水管和电线。

操作手柄呈笔状,尖端是手术探头,系一直径为2mm的中空钛管,通过纵向振动将组织粉碎。

探头外围有一塑料护套,二者之间形成一同轴空隙,等渗盐水经此注入术野,混悬乳化被粉碎的组织。

中空手术探头与真空泵相连,可将乳化的肿瘤碎屑不断吸入收集瓶内。

超声振荡器产生的热经另一套冷却水循环系统降温.

CUSA探头的纵向振动振幅仅为0.1~0.3mm,对周围组织影响极小,明显优于用普通吸引器或取瘤钳等切除肿瘤的方法,只要操作得当,对病变周围结构不会造成损伤.如在显微镜下使用,手术则更精确。

CUSA的另一个优点是在粉碎吸除肿瘤的同时,可保留直径>1mm的血管(振荡强度<50%时)。

这样,既能减少出血,又有利于保护重要血管。

此外,因兼具粉碎、冲洗和吸引三种功能,用CUSA切除肿瘤,操作简便,术野洁净,肿瘤切除较彻底,特别是质地比较软的肿瘤(如胶质瘤、神经鞘瘤和部分脑膜瘤)效果最为理想。

但肿瘤硬韧者(如纤维型脑膜瘤)效果欠佳。

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肿瘤质地、血运及周围有无重要结构选择恰当的振荡强度、吸引负压和冲洗流量。

尤其是振荡强度,过强不利于选择性保留血管和神经,且可能影响邻近结构,过弱又难以粉碎肿瘤组织。

一般切除胶质瘤时选用40%~60%,切除脑膜瘤用50%~80%。

吸引负压控制在19.95~39.9kPa(150~300mmHg),冲洗流量多为20~30ml/min。

用CUSA切除肿瘤时,瘤床出血通常仍需用双极电凝控制.Valleylab公司近年推出的CUSACEM系统将一台高频电刀、一个CEM手控接口与200型CUSA的手柄相连,把电切割和电凝血的功能引入超声外科,从而解决了用CUSA切除肿瘤不能同时止血的问题。

CUSA操作手柄及导管需用环氧乙烷气体消毒。

甲醛气体消毒效果亦可。

        图19 CUSA和各种操作手柄

(11)激光器LaserApparatus

1960年Maiman首先研制成功激光器,1966年Rosomoff最早将激光引入脑瘤的治疗。

近40年来,激光在包括神经外科在内的医学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

激光是一种产生电磁性辐射的电光现象,它能经光学系统聚焦,使受照射组织在数毫秒内产生数百乃至上千摄氏度的高温,使蛋白质变性,生物组织凝固坏死,甚或炭化和汽化。

因此选择适当能量的激光,可用以切割、汽化病变组织和凝固止血.

激光器一般由激光振荡发生系统、泵浦系统、冷却系统和导光系统等构成。

有的还附带水温报警、高压保险报警、自动控制和吹氮吸雾装置等。

激光器种类很多,包括固体激光器、气体激光器、液体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和化学激光器等.适用于神经外科的激光器主要有三种:

二氧化碳(CO2)激光(图20):

波长10。

6μm,可被水和几乎所有的软组织吸收,组织穿透力<0.2mm。

0.3mm厚的软组织能吸收CO2激光的99%,因此可使组织表面温度迅速升高并汽化,而对深部和邻近组织又极少影响,适用于几乎各部位的良、恶性肿瘤.术中应用时,可分别采用聚焦光(照射野直径1mm)和非聚焦光(直径5mm)达到切割和凝固肿瘤组织的目的。

CO2激光的缺点是止血能力有限.此外,因不能通过玻璃和石英等物质,使用时需一多关节操作臂。

目前已研制成的特殊光导纤维有助于克服这一缺点。

术者应佩戴普通眼镜或防风镜。

钇铝石榴石(YAG)激光(图20):

波长1.06μm,不被无色素组织和水吸收,但色素组织吸收良好.凝固、止血能力较强.可通过石英纤维束,操作方便,适用于切除质地比较坚韧,血供丰富的肿瘤,对血管病变也有价值。

缺点是组织穿透力达4mm,长时间照射可破坏深部组织,故深部有重要结构时,应作分次短时间照射。

另外,YAG激光可透过玻璃等物质,术者需佩戴特殊的防护镜,以免损伤视网膜.

氩(Ar)激光:

波长0。

488~0.515μm,光谱为绿色,不被无色素组织和水吸收,但色素组织吸收良好。

组织穿透力为1mm,兼具CO2激光的切割汽化性能和YAG激光的凝固性能,可为光导纤维传输,适用于血供丰富的肿瘤和血管病变.术者需佩戴带黄色防护镜。

激光器在神经外科可用于下列方面:

颅内和椎管内肿瘤:

可用CO2激光手术。

先用低功率(1~5W)的非聚焦光凝固肿瘤包膜,使之皱缩,表面血管凝固,再用高功率(5~100W)光束行肿瘤包膜内切除,最后用低功率(1~10W)光束逐渐切除肿瘤包膜及小片残留。

肿瘤巨大者,可先用常规方法切除大部分后,再用激光汽化残瘤.肿瘤囊变者,先抽出囊液,再汽化囊内瘤结节或囊壁。

YAG激光适用于切除质较坚韧,血供丰富的肿瘤。

Ar激光则可用于切除血供较丰富的肿瘤。

Fasano(1980)联合或单独应用CO2-YAG-Ar激光治疗颅内肿瘤成功。

Kelly(1981)将CO2激光和显微外科、计算机及立体定向技术结合起来,治疗脑深部肿瘤,疗效满意.激光在肿瘤的光敏疗法中也有意义。

用激光切除肿瘤比较彻底,出血少,无菌,准确,对周围组织损伤小,由于血管淋巴管已闭塞,可避免瘤细胞扩散。

脑血管病:

激光可使动脉瘤内血栓形成而对载瘤动脉和邻近穿通支影响极小。

激光也可使AVM病灶凝固。

微血管吻合:

YAG激光和CO2激光曾先后用于微血管吻合,操作简便,需时短,愈合快,无异物反应,吻合口变化接近生理状态.但也有人认为,后期可发生吻合口狭窄和动脉瘤.

功能神经外科:

Ar激光或CO2激光照射脊髓背根进入区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疼痛。

用He—Ne激光照射穴位可控制三叉神经痛、血管性头痛和肌紧张性头痛。

激光还可用以选择性垂体前叶切除和丘脑核毁损等.

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激光需注意:

①根据病变性质、质地、血供、色泽和含水量选用适当波长和功率的激光,掌握使用方法和照射时间,控制汽化深度;②用湿棉片保护周围正常组织,经常用生理盐水冲洗;③术者、助手和手术室人员都要佩戴防护眼镜;④手术室内禁用挥发性麻醉剂和各种易燃易爆物品。

上述CO2激光、YAG激光和Ar激光等均是用自由激光束照射组织,属于非接触式激光(noncontactlaser),产生的组织效应与激光的波长密切相关。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和外科临床的需要,诞生了一种全新的接触式激光系统(contactlasersystem)。

它彻底改变了以往传统激光作用于组织的模式,在光纤的末端加上一蓝宝石探头,控制激光在探头内部完成能量转换,恰如在手术刀柄上增加了手术刀片,而这一“刀片”的刀刃上因汇聚了激光能量而异常锋利,集切割、汽化、止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