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潮教案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最新可编辑.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25092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8.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观潮教案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最新可编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1观潮教案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最新可编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1观潮教案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最新可编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1观潮教案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最新可编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1观潮教案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最新可编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1观潮教案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最新可编辑.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1观潮教案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最新可编辑.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1观潮教案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最新可编辑.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1观潮教案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最新可编辑.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1观潮教案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最新可编辑.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1观潮教案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最新可编辑.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1观潮教案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最新可编辑.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1观潮教案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最新可编辑.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1观潮教案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最新可编辑.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1观潮教案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最新可编辑.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1观潮教案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最新可编辑.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1观潮教案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最新可编辑.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1观潮教案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最新可编辑.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1观潮教案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最新可编辑.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1观潮教案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最新可编辑.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观潮教案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最新可编辑.docx

《1观潮教案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最新可编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观潮教案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最新可编辑.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观潮教案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最新可编辑.docx

1观潮教案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最新可编辑

-----------------------Page1-----------------------

1观潮

一、教材解读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使

学生通过阅读感受钱塘潮“奇”,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

好河山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一边

读书一边想象画面,并通过品味重

点词句、重点语段,体会课文在表

达上的特点。

1.课文简说。

本文记叙的就是一次观潮的盛

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

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

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

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

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

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

观。

教材中配了一幅紧扣课文内容

的图片我们看到的是“两丈多高的

水墙”浩浩荡荡飞奔而来的壮观景

象。

这两幅图片为学生深入领会课

文内容提供了凭借。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教学难点是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

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二.备课堂

课文题目观潮

课文分析《观潮》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文记叙的是一次观潮的盛

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

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

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抒发了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对于刚步入四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抓住关键词句,体

会其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上还是存在较大的难度。

此外,钱塘江大潮离学生的生

活实际较远,学生较难感受和体会其奇特、壮观的景象,这就要求教师创设好情

境,设计好句子理解的坡度,激发学生的想象,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知大潮的奇

特、壮观。

教学策略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看录像

让学生走进课文。

通过诵读品味让学生以天下奇观的“奇”字为突破口,引导学生

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研读,感悟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

感。

-----------------------Page2-----------------------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正确读写“宽阔”“漫天卷地”“沸

腾”等词语。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3.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揣摩、品味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

感受大自然的美,并受到大自然美的熏陶。

4.引导学生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2.引导学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

借助工具书,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参照教师用书做好预习。

2.教师准备:

相关道具或多媒体素材,如钱塘江大潮的图片、视频。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学时

教学环节导案(教师活动)学案(学生活动)微课设计指导

一、谈话1.结合课文内容导入新课。

1.学生欣赏钱塘江大潮的图可以设计互动环节:

导入,揭导入法:

(谈话导入)同学片,观看钱塘江大潮壮观景诵有关钱塘潮的古诗

示文题。

们知道什么是潮吗?

你们在象的视频。

句。

以优美的图片和诗

(约5分哪儿见过潮?

其实世界上有2.学生交流观看视频后的感句吟诵开始对课文的学

钟)涨潮现象的地方不计其数,受。

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

然而我国的钱塘江大潮却被3.阅读课文题目,想想作者热情。

称为“天下奇观”。

你们想是按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示例:

刘禹锡《浪淘

不想看一看钱塘江大潮的壮潮的。

沙》

观景象呢?

4.学生展示或介绍收集到的毛泽东《七绝·观潮》

2.揭示课文题目:

现在,就有关钱塘江大潮的图片或资李白《横江词》

让我们一起走进《观潮》一料。

课,去观赏那雄伟壮观、气

势磅礴的钱塘江大潮吧!

(板书课文题目)

二、细读1.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标1.学生自由读。

1.扫清字词障碍,为学

课文,理出生字新词。

遇到不认识的2.同桌之间互相检查生字的生学习、理解课文奠定

清脉络。

字查字典。

读音。

基础。

(约152.请学生再读课文,思考:

3.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老师除了自己范读课

分钟)作者先写什么?

再写什么?

4.提出有疑问的地方。

文,也可以指定学生来

最后写什么?

范读,让学生参与进

3.请学生标出自己在读的过来。

程中发现的问题。

3.组织学生讨论问题,

引导学生积极发言,表

达自己的想法。

-----------------------Page3-----------------------

三、精读1.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1、21.学生默读第1、2自然段1.可以通过领读、齐读

赏析,深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

后学生自主推荐或自荐的

入感悟。

(1)这两个自然段给你印|交流。

方式来读课文。

(约15象最深的是什么?

为什么?

(1)将自己读后印象深刻2.让学生在读中思考问

分钟)

(2)从第1自然段中,我的句子与同学交流。

题、提出疑惑,充分发

们能获得哪些信息?

(2)互相探讨交流老师所挥其主体作用。

(3)从第2自然段的前两提出的问题。

3.学生之间互动交流,

句中,我们能获得什么信(3)读描写江面的句子,可以锻炼其合作探究的

息?

体会能力,激发其学习的积

(4)第2自然段主要写了其特点;读描写观潮者的句极性。

什么?

潮来之前江面上的景子,体会其心情。

4.依次设置问题,有利

色是怎样的?

(4)学生自己提出其他不于学生一步一步进行学

2.引导学生画出第2自然段懂的||问题,同学之间互相习。

中表示观潮者神态、动作的探讨交流。

5.出示课件,有助于学

句子,并思考这样写有什么2.欣赏课件:

盐官镇的风生更直观地感受所描述

好处。

光。

的景象。

3.出示课件:

盐官镇的风

光。

四、课堂1.引导学生总结课时知识点1.学生交流本课所得,通过可以借鉴板书来引导和

小结。

和学习方法,思考:

通过对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来交流阅总结,让学生更直观地

(约5分前两个自然段的学习,你感读感受。

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并

钟)受到了什么?

有什么体会?

2.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写了解下一节课需要学习

2.积累文中优美的字词句。

一写生字和词语。

的内容,为下一节课的

3.引导学生思考:

为什么钱学习打下基础。

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

观”?

第二学时

教学环节导案(教师活动)学案(学生活动)微课设计指导

一、温故1.听写导入。

听写上节课所1.听写生字、词语,与同学交1.听写完成后,可以

知新,导学的生字、词语。

|换批阅。

再对照课本,检查由各组长选出错误率

入课堂。

2.谈话导入。

写错的最高的词语,老师讲

(约5分我们上一节课已经学了课文|字词,标出来以备课后练解书写规则。

钟)的第1、2自然段,了解了习。

2.温故知新,让学生

盐官镇是观潮的好地方,农2.学生自由读第3~5自然|知道自己的不足,促

历八月十八是观潮的好日段,边读边画出重点句子。

进学习。

子。

这节课我们重点来研究3.讨论、交流老师所提出的3.学生自己提出问

上节课提出的问题:

为什么|问题。

题,可以更好地了解

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4.学生自己提出新问题。

所学内容,提高自主

观”?

学习的能力。

二、自主1.播放钱塘江大潮的录像资1.默读自学,画出印象深刻的1.本环节的学习以学

学习,互料,让学生感受钱塘江大潮句子,并与同学互相交流,感生朗读感悟为主,目

动赏来时的壮观景象。

的是培养学生自己解

-----------------------Page4-----------------------

|读。

2.请同学们默读第3~5自然受大使学生潮来时的壮观景决问题的能力。

不同

(约20段,画出印象深刻的句子,象。

形式的朗读训练,加

分钟)思考:

哪些地方能体现钱塘2.找出描写大潮来时声音的深学生对课文的理

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词和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句解,并在读中与作者

3.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子,并体会其作用。

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作者是从哪两方面来写潮水3.观看视频资料,想象钱塘江2.播放视频资料,给

的。

|大潮来时的景象,试背第学生视觉上的冲击,

4.引导学生画出描写大潮来3、4自让背诵生动有趣,便

时的声音的词句,并说说这|然段。

于学生熟悉课文。

些词句用得好不好,为什4.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在此3.课堂练笔适当,如

么。

|基础上提出自己的问题。

运用某种修辞手法说

5.讲解这几个自然段中所运话、仿写。

用的修辞手法。

4.学生自主提出疑

6.再次播放画面,学生想象问,发散思维。

画面熟背第3、4自然段。

7.引导学生熟读第5自然

段,并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

什么。

三、难点1.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第一道题可以从两点进行思

探究。

奇观”,从哪里可以感受到考:

1.可以从钱塘江大潮的声

(约10它的音和形态的变化上感受。

2.可

分钟)“奇”呢?

以从人们观潮时的表现去感

2.在写潮来时的景象时,作受。

第二道题的答案可以从第

者是怎样按照由远及近的顺3、4自然段中得出。

序来表现的?

四、拓展1.指导学生通读课文,积累1.从文中找出好词佳句,运用1.让学生在积累、搜

积累。

好词佳句。

到习作中。

集的过程中,体验自

(约5分2.课后搜集整理有关描写潮2.写一篇关于潮水的文章,运主学习的快乐。

钟)水的诗词名句。

用相应的修辞手法。

2.让学生从搜集到的

3.搜集描写钱塘潮的文章。

3.用心品读自己搜集到的好诗词句、文章中感悟

4.搜集钱塘江的相关资料。

词、名句、文章。

中华文化的魅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

语言文字的兴趣。

教学反思

学习这篇课文,主要让学生自主地“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生通过自读、

自悟,感受到了潮来时、潮过后的壮观景象;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祖国风光的优美。

在教学的过程中把听、说、读、写有机

地结合起来,不但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还让学生身心愉悦。

-----------------------Page5-----------------------

二、相关链接

钱塘江旧称浙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中游称富春江,流经杭州始称钱塘江。

钱塘潮是世界著名涌潮之一,国际地理学界将钱塘江与南美亚马逊河、南亚恒河并

称为“世界三大强涌潮河流”。

钱塘江发生这样壮观的潮涌,与入海的杭州湾的形状,以及它特殊的地形有关。

起潮

时,宽深的湾口一下子吞进大量海水,由于江面迅速收缩变窄变浅,夺路上涌的潮水来不

及均匀上升,便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

到大夹山附近,又遇水下巨大拦门沙坝,

潮水一拥而上,掀起高耸惊人的巨涛,变成陡立的水墙,形成初起的潮峰。

每年秋分后的一段时间,地球离太阳最近,所受引力特别大,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

的潮头最大,以千古绝称的“海宁潮”闻名天下,海宁县盐官镇东南的潮势最盛,且以齐

列一线为特色,故有“海宁宝塔一线潮”之誉。

“资料袋”中,图文结合介绍了钱塘江

潮比其他地方的秋潮更为壮观的原因。

在教

学时,可以在初读课文之前,借助地图使学

生初步了解钱塘江大潮的成因,以及海宁市

和盐官镇的地理位置;也可以在学生初读后

提出疑问时,再引导学生阅读“资料袋”中

的内容,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还可以建议

学生课后继续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文字和

图片资料,并在进一步的交流中不断加深体

会。

-----------------------Page6-----------------------

三.教案:

1.观潮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

的含义。

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

?

潮来时?

?

潮来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

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预习:

1、收集有关钱江潮的资料。

2、读课文五遍以上,给生字注音。

3、抄写本课字词和优美句。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3、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5、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

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

说说海潮什么样?

(江海涨潮,气势宏伟,

令人震撼。

教师介绍:

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

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

看,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

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

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

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

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

(让学生看黑板板书)

3.(板书:

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

天下奇观的观呢?

打开字典查一查。

-----------------------Page7-----------------------

师:

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

课文中有许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打开书,在写潮来前,潮来时,潮过

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画,然后在找小组读一读。

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

听取别人的建议。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

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

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

的与众不同?

(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22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

师:

我有一个问题,我想问你为什么要在八月十八日观潮?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预习情况。

①读准多音字:

闷(mèn)雷薄(bó)雾风号(háo)浪吼(hǒu)

涨(zhǎng)起颤(chàn)动

②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横贯山崩地裂人声鼎沸漫天卷地

③指名读课文,正音。

④同桌互读,评定等级。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介绍钱江潮。

(3)理清文脉。

①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②同桌交流。

③说说各段的段意。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板书)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

(板书)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附:

板书:

观潮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

(时间顺序)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

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二、教学过程:

-----------------------Page8-----------------------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

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

这节课,我们

继续学习《观潮》。

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

(板书:

潮来前、潮来时、潮过

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

象。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

(……)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师生交流,品读。

潮来前:

笼罩薄雾风平浪静

(板书)观潮

潮来时:

闷雷滚动一条白线浩浩荡荡山崩地裂

潮去时:

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在这个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体会钱塘江来前的平静、美丽,来时的汹

涌、雄伟,去时的余威未减。

同时,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义,体

会作者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

(板书:

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从哪感受到的?

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

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

词句独特的感悟。

注意品读结合: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板书:

远近)

(2)远:

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

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

一条白线。

潮虽远,但气势已现。

(板书:

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

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

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

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

(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

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

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

(看图片)(板书:

白浪翻滚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

先选择自己

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

(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

由小到大。

(4)指导学生背诵:

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

读第五自然段体会。

抓住要点,师适

时点拨: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

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

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

指导学生朗读。

(适时

板书:

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Page9-----------------------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

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四)总结。

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

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2.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

(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

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

4.作业。

(1)按一定顺序,写一个描写景物(或景观)的片断。

(2)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板书:

1、观潮

潮来前笼罩白雾风平浪静

潮来时远声如闷雷远处白线

近白浪翻滚山崩地裂

潮过后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四.备课内容

1.用好比喻句

读例句

①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②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③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学运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用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来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修辞手

法。

比喻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比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句①中,用“白线”来比喻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的江潮,形象地表现出江潮离视线比

较远时的特点。

句②中,作者将翻滚的白浪比喻成水墙,表现出白浪高大的特点,引发读者的联想。

句③中,作者把浪潮比作齐头并进的千万匹白色战马,从形状、颜色和声音三个方面

写出了钱塘潮的水势之大,来势之猛,描绘了钱塘江大潮的奇异景象。

用好比喻句,能够

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使描写的对象更加生动形象。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奇观”,指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

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

战国时庄子在《南华经》中写道:

“浙江之水,涛山滚屋,雷击霆碎,有吞天沃日之

势。

”这是历史上有关钱塘江的最早记载。

观潮的习俗起源于汉魏六朝,唐代形成观潮之

风,沿袭至宋,盛况空前。

历代很多文人墨客都曾描绘过钱江潮的壮观景象和观潮的风

俗。

②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

沸腾起来。

-----------------------Page10-----------------------

“出现了一条白线”,意味着江潮开始从远处过来了。

这时,宽阔的潮头激起白色的

水花,远远望去,好像是一条白线。

宋朝诗人杨万里在诗句“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中,把这条“白线”比作了钱塘江上的一条白玉腰带。

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丈”是长度单位,1丈约等于3.33米。

文中把水浪比作“水墙”,形容江潮浪头

之高,范围之宽。

词语:

①奇观:

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

②笼罩:

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③屹立:

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形容坚定不可动摇。

④若隐若现:

形容隐隐约约。

文中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又看不见。

⑤人声鼎沸:

人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