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科学课教材教法培训.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36239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93.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低年级科学课教材教法培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小学低年级科学课教材教法培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小学低年级科学课教材教法培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小学低年级科学课教材教法培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小学低年级科学课教材教法培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小学低年级科学课教材教法培训.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5页
小学低年级科学课教材教法培训.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5页
小学低年级科学课教材教法培训.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5页
小学低年级科学课教材教法培训.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5页
小学低年级科学课教材教法培训.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5页
小学低年级科学课教材教法培训.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5页
小学低年级科学课教材教法培训.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5页
小学低年级科学课教材教法培训.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5页
小学低年级科学课教材教法培训.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5页
小学低年级科学课教材教法培训.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5页
小学低年级科学课教材教法培训.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5页
小学低年级科学课教材教法培训.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5页
小学低年级科学课教材教法培训.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5页
小学低年级科学课教材教法培训.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5页
小学低年级科学课教材教法培训.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5页
亲,该文档总共7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低年级科学课教材教法培训.docx

《小学低年级科学课教材教法培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低年级科学课教材教法培训.docx(7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低年级科学课教材教法培训.docx

小学低年级科学课教材教法培训

低年级科学课教材教法

1.低年级的科学课堂是什么样的

6—7岁是小学的初始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刚刚从幼儿园进入到小学,他们的心理、行为、思维方式,还有明显的幼儿特征:

好奇、好问、好动手,喜欢东摸摸、西看看,喜欢探索,对直观形象的事物容易引起兴趣,对一些抽象的词汇不感兴趣,对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其实这就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观念、体验科学精神、培养科学态度的重要时期。

怎样利用好这段时期是个非常重要的事情,低年级的科学课堂应该是什么样的课堂?

我认为应该是具备“三有”:

一、低年级的科学课堂应该是“有问题”的课堂。

好奇是探究之始,人的好奇心与生俱来,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最原始的特质。

因为好奇,人类从远古的洪荒之中探索周遭,审视自我。

一步一步地从一个纯粹的自然世界,构建了一个文明社会。

每个小孩子也都拥有这样的特质。

你看,我们常常从小孩子的口里面听到这样的问题:

我是从哪里来的?

这个宇宙是不是无限的?

飞机为什么会飞?

为什么会发生战争?

为什么要把树砍掉?

那些人为什么那么可怜呢?

……

我们成人对这些问题,一笑而过,并不会去认真的理会,谁也没有想过问题背后的延展意义。

其实在问题背后,有着人类持续关注的一些深刻的话题。

例如,演化与遗传的问题、生命的基因问题、宇宙的起源问题、科技与文明的关系、战争与和平的关系、人口与资源的关系、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社会阶级与矛盾的关系……其实只要把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和我刚才所说的这些话题一一对应,你就会发现,他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是成人所关注的自然、社会话题,我们也可以说,我们成人所关注的自然、社会话题,是不是就源自于儿童最本真的发问?

美国教育家尼尔・波斯特曼在《童年的消失》里说:

“孩子们入学时像个问号,毕业时像个句号。

”想想也是,在我所见到的孩子当中,刚刚入学的一年级的孩子,他们满怀着多么激动的心情跨进学校门槛,怀着多么深情的信任注视我们的老师。

可是几个月之后,甚至是几个星期之后,闪烁在他们眼睛里面的火花就会渐渐地熄灭掉!

单调的、划一的那种学习就感到厌恶了,对缺乏温情的老师也感到失望了。

可是,孩子们真的是会“顾全大局”,他们会一忍再忍,其实在这种“忍耐”当中,他们泯灭了创造性,在无奈当中,他们变得消极,在无趣当中,他们变得冷漠。

而我们的科学探究活动是围绕着一个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展开的,这个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儿童对这个世界最本真的提问。

而我们低年级的科学探究活动又是以儿童亲历科学探究活动、最终以问题的解决为终极使命的。

儿童形成的在开放的环境中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并且根据自己解决问题的设想所选择的科学方法,通过多种的实践途径收集相关的资料而分析,并且得出自己简单的结论。

这对一年级来说多么重要!

可是,在所有的“重要”当中,小孩子最初的那个发问是最为重要的,因为这是孩子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一个切入口。

当儿童提出各种各样问题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应该给予积极的回应,这种回应可能是由衷的赞赏和鼓励,比如敬佩他们敢于提出科学家正在研究的难题,表扬他们勇于实践的精神;当孩子提出来在成人看起来比较幼稚的问题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要嘲笑孩子;当孩子们提出连我们成人都不知道答案的问题的时候,我们更不应该回避或岔开,或者说训斥孩子来保持我们的尊严,掩盖我们不知道这种真相。

我们真的要理解孩子,支持孩子并加以引导,训斥或者让他呆在那里不动,只会使他与生俱来的探究精神逐渐地消退,甚至泯灭。

所以,低年级的科学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问题的科学课堂,没有问题的科学课堂就是不成功的。

二、低年级的课堂,应该是一个“有实践”的课堂。

孩童不仅会发问,他们还会是一个积极勇敢的实践者;他们是一个敢于行动的人;他们是一个敢于通过最直接的经验来认识事物的人;他们喜欢用最敏感的、最直接的方式来感知这个世界。

比如,下雨天小孩子总是喜欢去踩水、趟水,面对一汪积水,其实小孩子最天真的感受就是:

如果我这一脚踩下去,会发生什么?

水会不会漫过我的脚?

会不会从我的脚趾缝里挤上来?

紧接着,他们就一脚踩上去,一步一步地趟过去,来证实他们所有的想法。

在我们成人看来,这些孩子只是在玩儿,不仅如此,其实孩子不仅仅是趟水,他们还勇于尝试,不怕失败,而且多次尝试,不断地去排除无关的因素,逐渐去接近所谓的成人知道的正确答案。

比如,在上《影子》这课的时候,我们通常喜欢让孩子们去捉影子、踩影子。

孩子们仅仅是玩吗?

他们在高兴地欢叫的时候,就会知道:

所有人的影子是有共同点的——影子的方向是一致的、影子永远在物体背光的方向。

有的孩子还会“把影子留下来”,“让影子长一点”,“变得短一点”这样的一种尝试,这不就是在寻找答案吗?

再比如,上《不倒翁》(一年级)这样的课,我就让他们把不倒翁扳倒,看谁的方法多,学生这种兴趣非常高涨,找出很多扳倒不倒翁的方法:

把橡皮泥抠出来,这是一种要最简单的,让底部的橡皮泥抠掉;还有的就是在头部加重,加橡皮泥;有的就是把圆底换成平底;有的就是在底部加上几个牙签,变成有脚的……这就扳倒了。

其实在扳倒之后,我还让他们恢复,你扳倒后还要把它变成一个不倒的,这时候他们就会发现了不倒翁不倒的两个秘密:

第一个上轻下重,第二个底部呈球形。

低年级科学课的实质就是要指导儿童从“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去研究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实际上所有这些过程就是让儿童简约地重演科学家探究的过程,让儿童像科学家那样探索大自然的秘密,尽管这时候的儿童他们探究的、所想的、所做的、所说的、所看到的都是很肤浅的、很幼稚的,可是他们会从“探究”中不断获得新知识,会从幼稚逐步走向成熟。

回过头来看看大科学家的研究其实也是一样的,每一个科学家在整个科学史的研究当中都是处于一定的历史阶段,他们总是选择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研究,那么儿童不也是这样吗?

尤其是低年级的儿童,他处于教师设定了的材料和环境当中,他们可以自由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支配材料。

从实践的程序来看,科学家和儿童经历的是大致相似的探究和发现过程,而且每一个程度上虽然有差异,但是本质是一致的,他们都是在面对未知,科学家面对的是人类的未知,而儿童面对的是他自己的未知,他的这种未知,实际上是人类的已知和儿童的未知的统一体;科学家和儿童都会运用已有的经验提出假设,科学家是在前人研究和自身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假设、推论,所以文献资料对于科学家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而儿童只是在自身的经验和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假设,所以儿童自己丰富的经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第三个相似的是科学家和儿童都对自己的假设进行验证。

科学家历经漫长的科学发现历程,甚至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可是儿童只需要简约地重演科学发现的过程,他只需要四十分钟。

但是,科学家和儿童他们发现了这个科学秘密之后,都需要交流、分享,需要把他们的发现与别人交流,科学家将成果公众于众,供他人的分享与验证。

因此,科学家的这种成果是属于人类共同的财富,而儿童将会在同伴之间和师生之间互相的分享、交流和相互的质疑。

三、低年级的科学课堂应该是“解释”的课堂,应该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课堂。

幼儿和小学阶段的孩子,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解释以及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受其原有的经验和思维水平的最直接影响,因此,它具有一个特征,这个特征就叫做“非科学性”,用专业的词汇来说就是被称之为“天真幼稚理论”。

台湾学者周淑慧(研究儿童心理学的教授)在详细研究了儿童自然科学的概念与思维之后得出了这样一个的结论:

“综合儿童的那种另类观点,足以证明儿童绝非是一个空白的容器,被动地等着他人在灌输讯息;相反地,儿童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个体,儿童每天在生活当中试图去理解周围的事物,并且合理化、意义化他的认知冲突……对于一个建构知识的个体,在教学上必须以促其建构知识的方式来对待他。

”意大利儿童科学教育家瑞吉欧在他的研究中也指出:

儿童不仅仅是一个有能力的学习者,更是一个有能力的思考者,他更是一个知识的建构者与发现者。

儿童有自己分析事物的逻辑,有自己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更有成人无可比拟的大胆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众所周知,儿童很多时候会从主观意愿出发,赋予万物以灵性(即泛灵论)。

在幼儿园里非常流行的一种理论,当问儿童:

“太阳会不会掉下来”时,他们可能会回答:

“太阳不会掉下来,因为如果它掉下来,我们就会死。

”儿童对事物以及其关系的解释具有“人为的”和“万物有灵论”的色彩,尤其在七八岁前,他们相信所有的东西都是由人所创造的,太阳是人创造出来的;星星是人创造出来的;月亮也是人创造出来的;地球都是人创造出来的;他们还相信自然界的事物都像自己一样,有生命、有感觉、有意识、有情感,甚至还有阴谋。

科学家的方法是做出解释和形成理论,儿童也会像科学家那样去尝试着解释周围的世界,他们是依据个体的经验、已有的知识以及自己的语言来解释。

虽然儿童的解释有时候很不成熟的、朴素的、甚至是有悖于科学常识的,但儿童的看法是基于他的那种有价值的证据,因此从某种意义来说,儿童的这些看法虽然在客观上是错误的,但他是科学的。

实际上,儿童像科学家一样,他们也知道用证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只是儿童凭借的是自己缺乏指导的感官能力,对周围发生的日常现象,构建自己对事物、对科学的认识;而成年的科学工作者使用电子显微镜、太空望远镜、电子探测器、超级计算机等先进的技术设备,以及训练有素的科学方法。

因此,低年级的科学老师必须去接受,以一种更为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儿童的“非科学性”的解释和经验。

  比如:

低年级孩子在研究《沙和粘土》这个内容的时候,低年级的老师和孩子们实际上是站在同一层次上谈话、讨论和玩。

教师不强求学生玩沙或玩粘土,随便怎么玩,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老师也在玩。

老师在玩的时候,用粘土搓一根“麻花”,学生马上搓更长的“麻花”与老师做的比长短。

接着教师做了一个小碗,学生就会用粘土做出小勺、小沙锅、小杯子等等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

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模仿当中延伸出了一种创造力。

最后老师还会问:

“同学们你们为什么喜欢玩粘土,不喜欢玩沙子呢?

”这时小朋友就会知道粘土可以粘在一起,可以捏成各种各样的东西!

沙子就粘不到一块去。

可是也有小朋友喜欢玩沙子,那些玩沙子的小朋友就说:

“沙子不粘手,可以滑来滑去!

”这节课,就在孩子们“非科学”的结论当中归纳出沙和粘土的特征。

再来看一看《小风车》这节课。

小风车对于一年级小朋友应该是非常熟悉的一种玩具,不少小孩子都玩过。

当小风车放在小孩子面前的时候,他们注意力肯定会被马上吸引过来,他们唯一的想法就是玩,因为他们会玩,所以老师就可以顺应他们的心理需求,让学生去玩,学生也会想办法让小风车转起来,比比谁的小风车转得快。

他们玩得可高兴了:

有的人用嘴吹、有的迎风举起来了、有的甩来甩去的……学生通过玩小风车就知道小风车的转动与风有关,转动的速度与风力、风向有关。

这种经验实际上是孩子人生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基因。

  孩子们的这种解释和经验积累不仅仅是在动手当中完成的,动手之后的表达和交流也功不可没。

老师在低年级的时候要鼓励每个孩子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观点。

无论他的观点正确与否,老师都要去倾听,去鼓励学生重复关键的描述;引导他们发现关注自身矛盾的、不一致的地方,发现“我”的探究与同伴之间矛盾的地方、不一样的地方;使他们懂得每个人都可以对同伴和老师的结论提出质疑,但是争论必须以观察到的事实为依据,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

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最后的结论和自己最初的想法作对比,从而让孩子们去改变、改进原有的想法。

  总之,由于认知特点和思维水平的限制,儿童尽管亲身经历了很多探究过程,教师仍会发现孩子们不愿意承认他们的“观点”是错的,这是许多孩子在努力放弃一套理论而接受其他理论过程中内心斗争的真实的反映。

对于许多孩子来说,面对他们先前的错误概念并对其加以改变是一个艰难的智力挑战。

因此,了解孩子的思想斗争,忍耐这个过程并由此产生的痛苦,对老师来说尤为重要。

2.低年级科学课的任务和教材特点

一、低年级科学教学的基本任务。

第一个任务是启发儿童对于周围的自然界的事物的关注和兴趣。

这也是我们课标组特别强调的叫做“兴趣为先”,也是课标里面列出来的一条基本原则,就是呵护和保护少年儿童的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刚刚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儿童,对自己身边经常出现的自然事物一般都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他们渴望通过一种课程的学习,对那些他们觉得新鲜、有趣,神秘而富有吸引力的大自然以及生活中的各种事物进行认识和了解。

在幼儿园的时候,他们虽然也接触过科学教育,但是幼儿园的老师从来不会系统地来和他们谈科学话题。

因此在小学的科学课上面,他们就可以继续幼儿园的一种探索,借助自己的感官去看看、去听听、去闻闻、去尝尝、去摸摸,去自己认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但是他们这时候的注意及兴趣基本上还是具有明显的无意性、偶然性和不稳定性,常常需要不断的刺激与启发,所以一年级的科学教学的任务就是要有计划、巧妙地启发儿童对周围自然事物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把他们的这种好奇心转化为学习兴趣。

我举几个小例子,比如看到了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就不能只满足于幼儿园的时候,让儿童做一些影子游戏,而是应该指导他们去观察影子形成的这种条件,各种影子有什么样的共同特征,请注意共同特征,这和幼儿园的是有区别的。

从这些观察中,从这些寻找共同特征的思考中,儿童可以获得一些浅显的知识,提高学习影子这一自然现象的兴趣。

再比如,当儿童摸到一块石头的时候,我们就不能只让他们玩一玩,像幼儿园那样用石头拼个小图案,而是应该进一步地指导他们进行一些研究,看看这些石头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摸一摸感觉是什么样的?

石头是硬的还是软的?

尤其特别重要的是,当两块石头在互相划一划的时候会有什么情况发生?

让两块石头碰一碰的时候会有什么情况发生?

提高儿童对石头这种物体的注意,产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第二个任务就是要教给儿童浅显的科学知识。

低年级儿童对客观的自然世界的认识刚刚开始,对周围的一切都感觉到新鲜好奇,尤其是刚刚进入一年级的小朋友们,他们由于受到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都明显不同于中高年级的儿童,一年级的儿童是具有自己的特征的。

低年级的儿童对自然事物的认识往往是从自己的兴趣和感受出发的,是局部的、零散的、肤浅的,对比较抽象的名词和概念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所以低年级科学教学的任务就是要给儿童一些浅显的科学知识,使他们通过自己乐于从事的活动,对身边的一些具体的事物,获得一些感性的、直接的、具体的这样的一个初步认识,尽可能多得积累下一些关于自然界事物的感性材料,为中高年级的学习打下一个基础。

在指导儿童认识一些物理现象的时候,比如玩一玩不倒翁,玩一玩沉和浮这些自然现象的时候,我们只要求他们明白为什么上面轻下面重就不容易倒,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重的物体下沉,轻的物体上浮这些简单的、简略的知识和规律就可以了,不要求那么的精确。

又比如,在指导儿童认识和学习动植物知识的时候,只需要让他们从动植物的外部形态、大小、颜色和生活习性等外部特征和外在表现去进行观察研究,达到对所学的动植物个体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就可以了,我们不要求追求高深的理解。

第三个教学任务就是培养儿童学习科学的初步的能力和态度。

在这里,科学学习重在产生疑问、探求答案,低年级的儿童已经具备了好奇、好问的特征,比如他们常常喜欢问:

这是什么?

那是什么?

为什么?

产生这些疑问就是儿童学习科学的一个开端,然而他们探求答案的能力,还有赖于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所以一年级科学教育的任务就是要把一些探求科学知识的初步能力教给儿童,使他们逐步学会独立地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在低年级科学教学中,应该主要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特别要培养他们的比较观察的能力和分类归纳的思维能力。

教给低年级儿童一些简单的观察方法,使他们能够有目的、有步骤地对所观察的自然事物进行观察,启发他们积极地进行思考,把所观察到的事物加以对比,以确定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从而抓住特征,把相同的进行归类,形成一种概念。

例如,在指导低年级儿童学习植物、观察叶子的时候,就可以有意识地对低年级儿童的观察和思维能力进行训练,比如让他们去仔细观察各种叶子的形态,比较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然后按照形态进行分类。

在低年级的科学教学活动当中,要特别注意对儿童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进行一些简单的制作、收集、栽培、饲养这些小活动,初步学会探索大自然奥秘所具备的一些动手能力,同时也要着力培养他们观察之后的记录能力,启发他们用图画、拼音相结合的方式来记录自己的想法。

对低年级儿童的科学态度的培养也是小学低年级教学不容忽视的一个任务,要特别培养学生去探索周边大自然奥秘的这种好奇心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因为低年级孩子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他们的思维状态还处于较童话思维的时候,在他们的眼睛里面,石头是有生命的,小树是会说话的,太阳是有感情的,但是在科学的眼睛里面,这些都要我们让他撇去,要让他们学会客观地描述、如实描述,看到什么说什么这样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第四个学习任务就是要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家乡、对社区的这种感情。

要让学生知道,在他们身边除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之外,还有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大自然的美丽、可爱,自然事物的变化常常可以陶冶儿童的情操,促进他们感情的发展,发展他们的敏感性。

低年级科学教学的任务就是要在儿童刚刚进入到学校的时候就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花鸟鱼虫的热爱,对家乡、对社区、对周边环境的热爱。

这样一种纯粹的自然的教学环境里,让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周围的自然环境,欣赏周围美丽的自然风景,使他们感觉到自然的可爱,从而自觉地诞生一种热爱自然、热爱生命,关注自己身边的生活环境的这样一种情感。

二、低年级科学教材的特点。

低年级科学教学是对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个重要的阶段。

从这时候起,儿童就要进行正规的、比较系统的科学知识的学习,科学能力的训练。

这时候的儿童,他们的学习动机往往取决于他们对学习内容是否有兴趣,因为他们的思维仍然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但是由于感知、记忆、表象、表达和想象能力的发展以及生活经验的积累,他们简单、抽象的逻辑思维已经开始有了一定的发展。

他们已经能够初步的掌握一些简单的科学概念,并且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判断和推理,因此低年级的这种科学教材在编写的内容上面,无论是在内容的选择上面,还是在形式的设计上面,都会充分考虑到它的趣味性和可接受性。

低年级的教材,应该有以下一些特点。

第一,从内容上来说,我们选取的是孩子们身边一些有趣的自然事物作为教材。

虽然这些内容涉及了物理、化学、地理、生物以及人体等多个方面的科学知识,但是这些知识都是非常得简单,而且是他们身边常见的事物,是他们看得见、摸得着、学得懂的,比如他们身边常见的那些凤仙花、桃花、树叶、彩虹、影子,;比如一些小动物比如蚂蚁、蟋蟀、金鱼;还有一些玩具,比如小风车、做个小车等等的。

这些内容是他们常见的、身边的,也是他们经常玩的,也是特别喜爱的。

第二个,低年级的活动是便于他们观察、实验和动手操作的。

所以我们教材里面的内容大多数都是他们能够亲自观察、实验和操作的。

比如观察植物、观察蚂蚁、种大蒜这些内容,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

比如玩玩小水轮、做做小车,这些内容可以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发展他们在工程和技术方面的能力,比如打开工具箱、认识常见的工具等等,可以增强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那么玩一玩纸风车、玩一玩风筝、玩一玩弹性玩具,以及做一个太阳能热水器或者说太阳能保温小屋,这些都可以培养他们动手制作的能力。

像种大蒜、观察金鱼、养蜗牛这些可以培养他们栽培、饲养的这方面的能力。

第三个,教材的内容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低年级的科学教学,同样有培养能力的任务,科学探究的能力照样会落到低年级的这个教材里面去,探究的进阶也会在低年级段表现得非常明确。

比如除了观察、实验和动手能力之外,科学教材也特别注重他们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教材里有很多这一类的内容,比如像一些生物类的,观察蝴蝶,观察桃树、松树,了解生物和非生物,研究沉与浮(不属于生物类),观察叶子,这些课着重培养孩子们的比较和分类的能力。

比如种凤仙花种大蒜、玩小水轮、认识人的呼吸、测量人的肺活量等等这些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当然了,还有一些内容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感、技术、科技史的,因为这些都是长期的发展内容,所以可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比如汽车的发展,实际上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图,让学生想象汽车的发展史和汽车的用途;还有不同的季节里可以通过很多色彩鲜明的、感染力强的图片让儿童们想象四季的景色,在低年级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特别重要,比如像我们曾经上过的一些课,像搭纸桥、磁铁、推和拉这些内容来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

第四个特点,就是他们的教具常常是简单易得的。

一般不太会使用教育装备站准备的那些非常标准的仪器,而常常取而代之的是生活中的一些用品。

低年级的科学老师在准备教学用具时候,相对来说比较困难。

因为在准备教具时,我们尽可能地希望我们的教具简单一些,就是利用身边的材料经过简单的制作,就可以满足教学的需要,但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加大自身的投入。

因此,我们经常会利用身边常见的一些废弃物,比如纸盒、塑料片、泡沫、塑料笔的笔芯、废弃的小瓶、小药盒、牙膏盒、小木棒、竹筷子、橡皮筋、树叶、石子、气球这些东西,这些东西在实验室里往往归类于耗材之类的。

因为整套教材是需要进行螺旋上升的,低年级的教材一定是会和高年级的教材有相匹配的,因为我们在课标制定过程当中,低段的内容虽然少,但是它体现出来一种叫做进阶的思想,因此中高年级教材里面的很多内容会以简化、变脸的形式出现在我们低段的教材当中。

但是由于儿童的认知水平和教学时间有限,许多内容不得不侧重于一般的、表面的、整体的概括和认知。

而对事物进行精细的观察、局部的、特别的认识,我们可以移到高年段去。

比如在低段的时候我们虽然也谈繁殖,但是植物怎么繁殖的内容,一定是要放在高段的,植物的那几类繁殖,种子繁殖、非种子繁殖、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等等,这些都是放到中学里面去的。

虽然在低段里面也有物体的运动,推和拉这样的内容,但是像物理涉及到的运动的规律基本上还是属于高年段的内容。

因此,我们十分有必要区分好低段的学习内容、高段的学习内容之间的区别,我们要让低段的儿童学习一些具体的现象,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从而为中高段的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的学习奠定一定的认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一般来说,小学低段的科学教材与中高段的科学教材是会形成两个循环的,在低段的内容上面我们主要学习简单的、具体的内容,积累一些感性的知识,而中高段的教材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概括、扩展和加深。

比如我们低段的时候可以学习像蚂蚁、蜻蜓、蜘蛛这样具体的、个别的动物,它们是怎么吃东西的,吃些什么,那么到了中高年段的时候我们就开始进行归类学习,比如学习哺乳动物、昆虫这一类它们是怎么吃东西的,它们的习性之间是什么关系。

低年级的时候我们只是关注它们吃东西的这种行为,可是到了中高年段我们可能会探索它们吃东西是吞、咬、吸还是舔,由此我们把食性归纳为是肉食的,还是植食的,还是杂食的这样一种概括性的知识。

目前的科学教材基本上是以图为主,无论中、高年级和低段基本上都是这样,但是低段的内容它更加明显,因为低年级儿童喜欢色彩鲜艳的图片,因此他们的文字量相对来说比较少,科学教材都是以彩色版的,以图为主的,越是低段的内容,配的文字越少,越简洁,而很多低段的内容可以通过孩子们在图中找到答案,得到启发。

同时考虑到一年段的孩子识字量不多,一年级的课本上我们都加了拼音,以辅助他们的阅读。

在形式上我们还根据低年级儿童好动、好玩、喜欢新鲜东西的特点,所以我们的课文里面就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比如让孩子们看图讲童话故事。

有的地方我们是采取游戏学习的内容,比如像影子,玩影子游戏,磁铁可以玩磁铁游戏等等。

当然了,我们还有一些儿童喜欢的这种内容,比如说填涂、我说你来猜,比如单元页上面有一些儿歌、课文里的讲故事等等。

一般来说,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可以跟小朋友以这样的语气来说:

就是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这样的。

其实大家想,就是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