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第二学期高二生物专题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学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36387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3.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第二学期高二生物专题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学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学年第二学期高二生物专题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学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学年第二学期高二生物专题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学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学年第二学期高二生物专题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学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学年第二学期高二生物专题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学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学年第二学期高二生物专题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学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学年第二学期高二生物专题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学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学年第二学期高二生物专题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学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学年第二学期高二生物专题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学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学年第二学期高二生物专题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学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学年第二学期高二生物专题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学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学年第二学期高二生物专题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学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学年第二学期高二生物专题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学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学年第二学期高二生物专题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学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学年第二学期高二生物专题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学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学年第二学期高二生物专题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学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学年第二学期高二生物专题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学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学年第二学期高二生物专题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学案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学年第二学期高二生物专题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学案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学年第二学期高二生物专题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学案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第二学期高二生物专题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学案含答案.docx

《学年第二学期高二生物专题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学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第二学期高二生物专题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学案含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第二学期高二生物专题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学案含答案.docx

学年第二学期高二生物专题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学案含答案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具体培养基的配方,归纳选择培养基的选择作用,理解筛选微生物的原理。

2.结合实验设计,分析微生物数量测定实验中产生偏差的原因及解决措施,学会微生物的计数方法,并对培养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一、研究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1.筛选菌株

(1)自然界中目的菌株的筛选

①原理:

根据目的菌株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到相应的环境中去寻找。

②实例:

能产生耐高温的TaqDNA聚合酶的Taq细菌就是从热泉中筛选出来的。

(2)实验室中目的菌株的筛选

①原理:

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

②实例:

从土壤中筛选能分解尿素的细菌。

③方法:

利用选择培养基进行微生物的筛选。

2.选择培养基

(1)概念:

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

(2)举例:

筛选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选择培养基是以尿素为唯一氮源,按物理性质归类为固体培养基。

特别提醒 原则上选择培养基只能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但实际上,微生物的培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有些微生物可以利用其他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生长繁殖,因此能在选择培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不一定都是所需的微生物,还需进一步验证。

1.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的选择培养基是如何进行选择的?

提示 该选择培养基的配方中,尿素是培养基中的唯一氮源,因此,只有能够利用尿素的微生物才能够生长。

2.如何设计对照实验验证该选择培养基的确筛选到了能分解尿素的细菌?

提示 增设牛肉膏蛋白胨基础培养基并进行涂布平板操作,如果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的菌落数明显多于选择培养基上的菌落数,则说明选择培养基的确起到了筛选能分解尿素的细菌的作用。

1.下表是微生物培养基的成分。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编号

成分

(NH4)2SO4

KH2PO4

FeSO4

CaCl2

H2O

含量/g

0.4

4.0

0.5

0.5

100mL

A.此培养基可用来培养自养型微生物

B.此表中的营养成分共有三类,即水、无机盐、氮源

C.若除去①,此培养基可培养圆褐固氮菌

D.培养基中若加入氨基酸,则它可充当碳源、氮源和生长因子

答案 C

解析 分析题表可知,该培养基成分中含有水、无机盐、氮源,但不含含碳有机物,可用来培养自养型微生物,A、B项正确;圆褐固氮菌同化类型为异养型,培养基中必须存在含碳有机物,所以该培养基不能用来培养圆褐固氮菌,C项错误。

关键点拨 选择培养基的类型及作用

(1)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

如加入青霉素可以分离出酵母菌和霉菌;加入高浓度的食盐可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

这里的加入指的是在培养基原有的营养成分的基础上加入。

(2)改变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

如培养基中缺乏氮源时,可以分离固氮微生物,因为非固氮微生物不能在此培养基上生存;以石油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可以分离能消除石油污染的微生物。

当培养基的某种营养成分为特定化学成分时,也具有分离效果。

(3)改变微生物的培养条件。

如将培养基放在高温环境中培养只能得到耐高温的微生物。

2.若将酵母菌和圆褐固氮菌混合在一起,可采用下列哪组培养基将它们分开(  )

A.加食盐的培养基和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B.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

C.加纤维素的培养基和含硝酸盐的培养基

D.加青霉素的培养基和无氮培养基

答案 D

解析 酵母菌是真菌,圆褐固氮菌是细菌,由于细菌对青霉素敏感,不能在含青霉素的选择培养基上生存,因此用加青霉素的培养基可筛选出酵母菌;无氮培养基可筛选出能固氮的微生物,酵母菌不能固氮,而圆褐固氮菌能固氮,因此用无氮培养基能筛选出圆褐固氮菌。

误区警示 选择培养基与鉴别培养基的比较

项目

选择培养基

鉴别培养基

特殊成分

加入不影响甚至促进目标微生物生长,而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的化学物质

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不影响微生物正常生长)

目的

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促进目标微生物的生长

微生物的某种代谢产物与培养基中的特定指示剂或化学药品发生反应

用途

培养、分离出目标微生物

鉴别目标微生物

举例

培养酵母菌和霉菌时,可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抑制细菌的生长;利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来培养可分解尿素的细菌

可用伊红美蓝培养基鉴定饮用水或乳制品中是否含有大肠杆菌(若有,则菌落呈黑色)

二、进行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1.统计菌落数目

(1)方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和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常用来统计活菌数目的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

注: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是利用特定的细菌计数板或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算一定容积的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缺点是不能区分死菌与活菌。

(2)统计依据:

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

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

(3)操作

①设置重复组,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与准确性。

②为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

③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实际数目低。

(4)计算公式:

每克样品中的菌株数=(C÷V)×M,其中C代表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V代表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mL),M代表稀释倍数。

2.设置对照

(1)对照实验:

是指除了被测试条件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2)主要目的:

排除实验组中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例如,为了确认培养基是否被杂菌污染,需以培养不进行接种的培养基作为空白对照。

3.实验操作流程

(1)土壤取样

①取样原因:

土壤有“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之称。

同其他生物环境相比,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最大,种类最多。

②土壤要求:

富含有机质,pH接近中性且潮湿。

③取样部位:

距地表约3~8cm的土壤层。

(2)样品稀释

①稀释原因:

样品的稀释程度直接影响平板上生长的菌落数目。

②稀释标准:

选用一定稀释范围的样品液进行培养,以保证获得菌落数在30~300之间,适于计数的平板。

(3)微生物的培养与观察

①培养:

根据不同微生物的需要,控制适宜的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

②观察

a.观察方法:

每隔24h统计一次菌落数目,最后选取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为结果。

b.菌落的特征:

包括菌落的形状、大小、隆起程度和颜色等。

(4)菌种鉴定

①原理:

细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

②方法:

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某种细菌后,若指示剂变红,可初步鉴定该种细菌能够分解尿素。

4.操作提示

(1)无菌操作

①取土样的用具在使用前都需要灭菌。

②实验操作均应在火焰旁进行。

(2)做好标记:

本实验使用的平板和试管比较多,为避免混淆,使用前应标明培养基的种类、培养日期以及平板上培养样品的稀释度等。

(3)制定计划:

对于耗时较长的生物实验,需要事先制定计划,以便提高工作效率,在操作时做到有条不紊。

1.甲、乙两位同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同一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

在对应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得到以下两种统计结果。

(1)甲同学在该浓度下涂布了一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为230,该同学的统计结果是否真实可靠?

为什么?

提示 不真实。

为增加实验的说服力与准确性,应设置重复实验,在同一稀释度下至少涂布3个平板,统计结果后计算平均值。

(2)乙同学在该浓度下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为21、212、256,该同学将21舍去,然后取平均值。

该同学对实验结果的处理是否合理?

为什么?

提示 不合理。

微生物计数时,如果实验中出现重复实验的结果差别很大的情况,应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的影响因素,找出差异的原因,而不能简单地将结果舍弃后进行计数。

(3)某同学在三种稀释度下吸取0.1mL的菌液涂布平板,统计菌落数,得到以下的数据,试计算1g样品的活菌数。

 

平板

菌落数

稀释度

平板1

平板2

平板3

104

320

360

356

105

212

234

287

106

21

23

18

提示 105的稀释度下取0.1mL的菌液涂布的三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在30~300之间,计算其平均值为(212+234+287)/3≈244。

进一步可以换算出1g样品中活菌数为(244÷0.1)×105=2.44×108(个)。

(4)为什么统计的菌落数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

提示 当两个或多个细菌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

2.阅读教材P22中部楷体字部分,思考:

哪位同学的结果更接近真实值?

他们的实验需要改进吗?

如果需要,如何改进?

提示 第一位同学只涂布了1个平板,没有设置重复组,因此结果不具有说服力。

第二位同学考虑到设置重复组的问题,涂布了3个平板,但是,其中1个平板的计数值结果与另2个相差太远,说明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了错误,因此,不能简单地将3个平板的计数值用来求平均值,这两位同学的实验都需要改进。

在设计实验时,一定要涂布至少3个平板作为重复组,才能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与准确性。

在分析实验结果时,一定要考虑所设置的重复组的结果是否差别很大。

结果差别很大,意味着操作有误,需要重新实验。

3.分析教材P22“设置对照”中的实例,探讨下列问题:

(1)在A同学确定自己操作无误的情况下,A同学得出的菌落数多于其他同学的原因可能有哪两种?

提示 可能是他选择的土壤样品不同于其他同学;也可能是培养基受到了污染或操作失误。

(2)如何设计对照实验帮助A同学排除上述两个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

提示 ①其他同学用与A同学一样的土样进行实验,如果结果与A同学一致,则是土壤样品不同造成的,证明A同学操作无误;如果结果不同,证明A同学存在操作失误或培养基的配制有问题;②将A同学配制的培养基在不加土样的情况下培养作为空白对照,以判断培养基是否受到污染。

4.为什么分离不同的微生物要采用不同的稀释度?

提示 土壤中各种微生物的数量是不同的,为获得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就需要按不同的稀释度进行分离。

关键点拨 分离尿素分解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1)在实验操作中,每个步骤都要注意无菌操作,以防培养基被污染,影响实验效果。

(2)样品稀释液的最佳浓度为培养后每个平板上有30~300个菌落的浓度。

细菌一般选用104、105、106倍的稀释液进行培养,放线菌一般选用103、104、105倍的稀释液进行培养,真菌一般选用102、103、104倍的稀释液进行培养。

(3)为排除非测试因素(培养基)的干扰,实验需设置不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进行空白对照。

(4)每一稀释倍数的菌液都至少要涂布3个平板,作为重复实验,求其平均值,若其中有菌落数与其他平板差别很大的,则需要重新实验。

3.(2018·山西大学附中期中)在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和鉴定中,对先后用到的两种培养基,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入唯一氮源——尿素作为选择培养基,再加入酚红指示剂作为鉴别培养基

B.加入唯一氮源——尿素作为鉴别培养基,再加入酚红指示剂作为选择培养基

C.加入酚红指示剂作为选择培养基,再加入唯一碳源——尿素作为鉴别培养基

D.加入酚红指示剂作为鉴别培养基,再加入唯一碳源——尿素作为选择培养基

答案 A

解析 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可作为选择培养基,筛选出分解尿素的细菌;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某种细菌后,如果pH升高,指示剂变红,就可初步鉴定该细菌能够分解尿素。

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

4.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往往是混杂生长的。

人们在研究微生物时一般要将它们分离提纯,然后进行数量的测定。

下面是对大肠杆菌进行数量测定的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步骤:

(1)制备稀释倍数为102、103、104、105、106的系列稀释液。

(2)选用法接种样品。

(3)适宜温度下培养。

结果分析:

(1)测定的大肠杆菌数,在对应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得到以下几种统计结果,正确可信的是(  )

A.一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3

B.两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2和26,取平均值24

C.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1、5和52,取平均值26

D.四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1、30、24和25,取平均值25

(2)一同学在稀释倍数为105的培养基中测得平板上菌落数的平均值为234,那么每毫升样品中的菌株数是(涂布平板时所用稀释液的体积为0.2mL)个。

(3)用这种方法测定密度,实际活菌数量要比测得的数量,因为。

(4)某同学在测定大肠杆菌的密度时发现,在培养基上还有其他杂菌的菌落,能否肯定该大肠杆菌的品系被污染了?

为什么?

答案 实验步骤:

(2)稀释涂布平板

结果分析:

(1)D 

(2)1.17×108 (3)多 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是一个菌落 (4)不能。

因为不能排除杂菌来自培养基或培养过程

解析 实验步骤:

(2)若要对大肠杆菌进行计数,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样品。

结果分析:

(1)在选取样品时,应选取多个菌落数相差不大的平板计数,并取其平均值。

(2)每毫升样品中菌株数=平均菌落数/稀释液体积×稀释倍数,即234÷0.2×105=1.17×108(个)。

(3)由于菌落可能由1个或多个细菌连在一起生长而成,所以实际活菌数量比测得的数量多。

(4)污染的原因可能是菌种不纯,也可能是培养基灭菌不彻底或接种过程操作不当。

误区警示 实验时,每一个浓度至少涂布三个平板,以增强实验的说服力和准确性。

当样品的稀释倍数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

 

1.判断正误:

(1)选择培养基只允许特定的微生物生长,而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

(2)稀释涂布平板法能分离细菌,也能计数(  )

(3)平板划线法只能纯化细菌,不能计数(  )

(4)从土壤中取样时,土层越浅越好(  )

(5)来自土壤的微生物稀释倍数越大越好(  )

(6)测定不同微生物数量时,接种的土壤悬浮液的稀释度相同(  )

(7)菌落特征是鉴别菌种的重要依据(  )

(8)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是选择培养基(  )

(9)可用含酚红指示剂的培养基对筛选出的尿素分解菌作进一步鉴定(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2.研究人员通过对大肠杆菌进行基因改造,可以使其不仅能以传统生物能源技术中使用的蔗糖为原料,还能以广泛存在于植物纤维中的半纤维素为原料,分解产生燃料物质。

若要将这种大肠杆菌分离出来,应将它们接种在(  )

A.不含氮源的培养基上

B.含有蛋白胨的固体培养基上

C.只含半纤维素而无其他碳源的选择培养基上

D.不含营养要素的培养基上

答案 C

解析 分析题干可知,改造后的大肠杆菌“能以广泛存在于植物纤维中的半纤维素为原料,分解产生燃料物质”,因此若要将这种大肠杆菌分离出来,应将它们接种在只含半纤维素而无其他碳源的选择培养基上。

3.从土壤中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细菌,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将土壤用无菌水稀释,制备103~106倍的土壤稀释液

B.将不同浓度的土壤稀释液涂布于不同平板上

C.用加入刚果红指示剂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分解尿素的细菌

D.从周围出现红色环带的菌落中挑取能够分泌脲酶的菌株

答案 C

解析 用加入酚红指示剂的鉴别培养基可以鉴别分解尿素的细菌。

4.(2019·四川广安月考)为了判断培养基是否被杂菌污染和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需要设置的对照组的培养基分别是(  )

A.未接种的选择培养基,未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B.未接种的培养基,接种了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C.接种了的选择培养基,接种了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D.接种了的培养基,未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答案 B

解析 若要判断培养基是否被杂菌污染,可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恒温箱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若有菌落产生,说明培养基被污染,若无菌落产生,说明培养基没有被污染。

要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接种了的选择培养基是实验组,将等量的稀释相同倍数的菌液接种到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作为对照组,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培养,观察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中的菌落数,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数目应明显多于选择培养基上的菌落数目,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

5.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肥料,但若不经细菌的分解,就不能更好地被植物利用。

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繁多,同学们试图探究土壤中微生物对尿素是否有分解作用,设计了以下实验,并成功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尿素的细菌(目的菌)。

培养基成分如下表所示,实验步骤如图所示。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KH2PO4

Na2HPO4

MgSO4·7H2O

葡萄糖

尿素

琼脂

1.4g

2.1g

0.2g

10.0g

1.0g

15.0g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000mL。

(1)培养基中加入尿素的目的是,这种培养基属于培养基。

(2)“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分别来自培养基中的和,实验需要振荡培养,原因是。

(3)图中将细菌转到固体培养基上时,可采用或在含尿素的培养基上接种,获得单菌落后继续筛选。

初步筛选出来的菌种还需要用生化的方法作进一步的鉴定:

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指示剂,接种并培养初步筛选的菌种,若指示剂变成色,则可准确说明该菌种能够分解尿素。

答案 

(1)筛选目的菌 选择 

(2)尿素 葡萄糖

为目的菌提供氧气 (3)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

酚红 红

解析 

(1)该培养基中尿素是唯一的氮源,只有能利用尿素的微生物才能生长,属于选择培养基。

(2)“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分别来自培养基中的尿素和葡萄糖,分解尿素的微生物是需氧型微生物,所以在培养过程中需振荡。

(3)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利用尿素的细菌后,如果pH升高,指示剂将变红,由此可准确地鉴定该种细菌能够分解尿素。

 

题组一 菌株的筛选与选择培养基

1.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者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做(  )

A.鉴别培养基B.加富培养基

C.选择培养基D.基础培养基

答案 C

解析 选择培养基可选择目标微生物,同时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

2.(2019·山西大同月考)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对培养基的要求是(  )

选项

尿素

琼脂

葡萄糖

硝酸盐

A

B

C

D

注:

“+”表示加入,“-”表示不加。

答案 C

解析 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应在固体培养基中培养,培养基中要有碳源,且尿素作为唯一的氮源,故不能添加硝酸盐。

3.尿素是尿素分解菌的氮源,因此在配制选择培养基时(  )

A.葡萄糖在培养基中越多越好

B.尿素分解菌有固氮能力,故培养基中只需无机氮

C.尿素在培养基中越少越好

D.尿素分解菌无固氮能力,故培养基中的尿素为化合态氮

答案 D

解析 尿素既可以作为尿素分解菌的氮源,也可以作为其碳源,葡萄糖在培养基中并不是越多越好,葡萄糖过多会使培养基的渗透压过高,不利于尿素分解菌的生长繁殖,A错误;尿素分解菌没有固氮能力,故培养基中需要添加尿素作为氮源,B错误;添加尿素的目的是筛选尿素分解菌,其他微生物不能很好地生活在该培养基上,尿素在培养基中不是越少越好,过少就会失去选择作用,过多又会使细胞失水死亡,C错误;尿素分解菌无固氮能力,故培养基中的尿素为化合态氮,D正确。

4.通过选择培养基可以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所需的微生物。

在缺乏氮源的培养基上,大部分微生物无法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菌和放线菌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10%的酚可以抑制细菌和霉菌生长。

利用上述方法能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  )

①大肠杆菌 ②霉菌 ③放线菌 ④固氮细菌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①②④

答案 B

解析 在缺乏氮源的培养基上大部分微生物无法生长,但固氮细菌能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菌和放线菌生长,从而分离出霉菌;10%的酚可以抑制细菌和霉菌的生长,从而分离出放线菌。

题组二 统计菌落数目的方法及设置对照

5.产生标准形态菌落的细菌的最初数目和培养基分别是(  )

A一个细菌、液体培养基B.许多细菌、液体培养基

C.一个细菌、固体培养基D.许多细菌、固体培养基

答案 C

解析 菌落是一个细菌的子细胞群体,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有一定的形态结构,肉眼可见。

菌落可作为菌种鉴别的重要依据,而多种细菌形成的菌落,就不可能有比较标准的形态。

6.下列是关于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实验操作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

A.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倒平板

B.取104、105、106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0.1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

C.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37℃恒温培养24~48小时

D.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0以上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

答案 D

解析 该实验中细菌培养所使用的培养基应该是标准培养基,并要经过高压蒸汽灭菌处理,A正确;涂布时要对样本的水溶液进行稀释,一般选取104、105、106倍的土壤稀释液各0.1mL进行涂布,为了检查平板培养基是否制备合格,要同时把另一培养基接种少量无菌水,作为空白对照,B正确;培养一段时间后,如果平板上菌落个数在30~300之间,即可把该组所有平板的菌落计数,然后取其平均值,即可计算出土壤细菌的总数,D错误。

7.如图为“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和计数”实验中样品稀释示意图。

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在用移液管吸取菌液进行梯度稀释时,可用手指轻压移液管上的橡皮头,吹吸三次,使菌液与水充分混匀

B.对4号试管中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得到的菌落平均数可能恰为5号试管的10倍

C.5号试管的结果表明每克土壤中的菌株数为1.7×108

D.该实验方法统计得到的结果往往会比实际活菌数目要低

答案 C

解析 在用移液管吸取菌液进行梯度稀释时,可用手指轻压移液管上的橡皮头,吹吸三次,使菌液与水充分混匀,A正确;对4号试管中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得到的平均菌落数可能是5号试管的10倍,B正确;5号试管的结果表明每克土壤中菌株数为(168+175+167)÷3÷0.1×106=1.7×109,C错误;用这种计数方法得到的结果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因为有可能多个细菌形成一个菌落,D正确。

题组三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8.某同学对101、102、103倍稀释液中的细菌进行计数,平均菌落数分别为2760、295和16,则样品中菌落总数为(所用稀释液体积为0.1mL)(  )

A.2.76×104个/mLB.2.95×105个/mL

C.4.6×104个/mLD.3.775×104个/mL

答案 B

解析 为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间的平板进行计数,因此只有295符合要求,其稀释倍数为102,所用稀释液体积为0.1mL,套入计算公式得样品中菌落总数为2.95×105个/mL。

9.下列有关微生物分离、培养和计数的叙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