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升级版人教版培智语文七年级教案下学期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0371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48.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升级版人教版培智语文七年级教案下学期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完整升级版人教版培智语文七年级教案下学期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完整升级版人教版培智语文七年级教案下学期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完整升级版人教版培智语文七年级教案下学期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完整升级版人教版培智语文七年级教案下学期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完整升级版人教版培智语文七年级教案下学期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9页
完整升级版人教版培智语文七年级教案下学期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9页
完整升级版人教版培智语文七年级教案下学期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9页
完整升级版人教版培智语文七年级教案下学期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9页
完整升级版人教版培智语文七年级教案下学期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9页
完整升级版人教版培智语文七年级教案下学期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9页
完整升级版人教版培智语文七年级教案下学期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9页
完整升级版人教版培智语文七年级教案下学期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9页
完整升级版人教版培智语文七年级教案下学期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9页
完整升级版人教版培智语文七年级教案下学期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9页
完整升级版人教版培智语文七年级教案下学期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9页
完整升级版人教版培智语文七年级教案下学期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9页
完整升级版人教版培智语文七年级教案下学期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9页
完整升级版人教版培智语文七年级教案下学期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9页
完整升级版人教版培智语文七年级教案下学期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升级版人教版培智语文七年级教案下学期Word格式.docx

《完整升级版人教版培智语文七年级教案下学期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升级版人教版培智语文七年级教案下学期Word格式.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升级版人教版培智语文七年级教案下学期Word格式.docx

“西双版纳”是我国云南省的一个地方,那里以拥有一片原始森林而闻名,有不少游客到那儿观光。

  2、指名读2——3自然段,自由读。

  根据课文所描写的,简单画出傣族竹楼的样子,从而理解“悬空”一词的含义。

  3、找出傣族竹楼的作用:

A防潮B养牛羊C住人

  课外知识介绍: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有名的军事家

  4、范读第4自然段,生齐读,简单了解傣族人的饮食习惯。

  5、自由读第5自然段,谈谈感受。

  从“满眼”可以体会到什么?

齐读。

  6、小结

  7、齐读全文。

  三、练习

  凉丝丝    又高又绿

  绿()()  又()又()

  ()()() ()()()()

  四、布置作业

  回家熟读课文。

读——画结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通过画的方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一举两得。

32月16日

1、绿色的竹楼第三课时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一、复习导入

  1、认读一、二类字词。

  二、授新

  学习一类字。

  1、板贴七个一类字

  晨 汉 穿 言 音 停 孔

  2、同桌互相认读一类字。

  强调读

  边音:

姥、凉

  后鼻音:

双、凉

  前鼻音:

饭、建

  写“饭”第二笔是竖提,不要写成竖钩

  “建”的笔顺为:

  “鞋”的笔顺为:

  “姥”字第三笔一提右半部分不要出头。

  3、口头组词

  姥 姥姥

  脱 脱鞋子 脱衣 脱掉

  饭 吃饭  做饭 饭菜 白饭

  建 建筑  建议 建设 建房

  鞋 鞋子  跑鞋 凉鞋 买鞋

  凉 凉快  凉爽 清凉 凉鞋

  4、描红、临写。

  5、课堂练习

  三、拓展练习:

家里来了客人,你怎样介绍你的家乡?

四、总结。

板书:

绿色的竹楼竹子建造悬空

楼内舒适方便

楼外景色优美

从音、形、义上学习一类字,尤其强调易出错的部分,更容易记住生字。

42月20日

2我爱家乡的小河第一课时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各个自然段的意思。

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

插图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家门前都有小河吗?

下面,老师带你们领略一下门前的小河。

二.检查,预习情况。

1.音:

融化,绿树成荫,熟,滋润,漫天飞舞。

2.自读课文,做到正确。

三.熟读课文。

1.自读课文,做到正确。

2.再读课文,争取正确流利。

3.同桌互读互评。

四.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默读第三段,思考:

课文是从春天的哪些方面介绍家乡的小河?

2.默读第四段,思考:

夏天,小河的用途有哪些?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3.小组讨论体会。

4.集体汇报讨论结果

五.给课文分段说明分段理由。

第一段:

是总起句,又起到照应课题的作用。

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分别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来描写家乡小河的美丽与可爱。

第六自然段是全文的小结,又起到了呼应前文的作用,表达了“我”对家乡小河的作用。

作业:

熟读课文。

ngtǔtà

n

融吐探

(融化)(吐丝)(探出)

xiá

ngtānwǔxiā

翔滩舞虾

(飞翔)(沙滩)(跳舞)(鱼虾)

52月21日

2、我爱家乡的小河第二课时

学习课文按照季节变换的顺序描写事物的方法。

一.复习。

读课文,听写词语。

融化、嫩芽、飞翔、河滩

跳舞、鱼虾、滑冰、热闹

二.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说说家乡的小河一年四季有哪些美丽景色,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第二段中哪些词语用的好,为什么?

“吐出了嫩牙”,指的是枝条上长出了嫩叶。

“探”是“露”的意思。

3.“新绿”指的是春天到了,小草都长出了嫩芽。

4.“河堤上绿树成荫,河滩上瓜果满。

”这句话讲的是夏天小河两岸的美丽景色。

5.最后一段起总结全文的作用。

三.指导朗读。

四.课堂小节:

本堂课我们了解了作者家乡门前的小河在一年四季中的变化及用途。

我们要珍惜这些水资源,并且不让人们蓄意污染它。

课后作业:

完成课后第三第四题。

板书设计

春天:

冰雪融化

夏天:

游泳,洗衣服。

我爱家乡的小河秋天:

捉鱼摸虾

冬天:

滑冰

62月23日

3.故乡的杨梅第一课时

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狭长、嘴唇、甜津津、酸味、虽然”等。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贪婪、吮吸、甘露、细腻”等词语的意思。

杨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一、导入新课

在我国的江南盛产一种水果——杨梅。

这是一种圆圆的小果子,遍身生着小刺,果子是紫红色的,味道又酸又甜。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描写写杨梅的文章——《我爱故乡的杨梅》。

二、初读课文

教师范读课文,读前向学生提出思考问题:

作者为什么喜爱杨梅?

是从几方面来写杨梅的?

找出课文中有关的自然段。

读后明确:

因为故乡的杨梅有着它的可爱之处,所以,作者从杨梅树、杨梅果这两方面写出了对杨梅的喜爱。

第二自然段写杨梅树,三至六自然段写杨梅果。

三、再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

1.字的交流。

(1)指名认读生字,注意强调“腐”的字形结构。

(2)区别字形组词:

汁一汗狭一峡

2.词的交流。

(1)指名读生词。

(2)引导学生理解。

细雨如丝:

指春雨轻轻的、细细的、象头发丝一样。

细腻:

精细光滑。

甘露:

原指甜美的露水。

在本文中比喻春雨的甜美。

伸展:

原指向一定方向延长、扩展。

本文指杨梅树得到雨水浇灌,枝叶生长迅速。

贪婪:

本文指杨梅树不知满足。

(3)归类。

对于词语的理解可按三种方法进行:

①先理解单个词,再理解词语。

如:

细雨如丝、细腻。

②先查字典,再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甘露”等。

③结合生活实际理解。

gānshé

zhītiá

nsuī

甘舌汁甜虽

(甘露)(舌头)(果汁)(香甜)(虽然)

72月24日

3.故乡的杨梅第二课时

通过感情朗读、背诵,了解故乡杨梅的可爱

体会作者爱故乡,爱杨梅的情感,注意积累语言

理解课文一、二自然段。

1.讲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

这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第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开门见山地点出我的故乡所在地及我爱故乡的杨梅,在全文起强调、突出的作用)。

(2)感情读文,要读出对故乡深深的爱。

2.自学课文第二自然段。

(1)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故乡的杨梅树是什么样子的?

从文中勾画出有关的语句并理解。

小组讨论学习,教师巡回指导,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交流第一个问题:

(这一段写出了雨中杨梅的可爱。

交流第二个问题(重点):

提问:

这一段中描写杨梅树样子的话有几句?

(两句)

交流第一句话:

①第一句话中的“春天的甘露”指什么?

杨梅树“贪婪地吮吸”表示什么?

(春天的甘露是对春雨的比喻,贪婪地吮吸是说杨梅不知满足地吸收着春天的雨水)

②在这句话中,作者采用恰当的比喻,把春雨比作甘露,而且把杨梅树当作人来写,从表面看是说杨梅树不知满足地吸收着春雨,而实际是在写杨梅树的什么?

(长得快、茂盛、生长旺盛……)作者这样写说明了什么?

(说明作者非常喜欢杨梅)因此,我们在读这句话时一定要注意语气的欢快。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句。

理解交流第二句话:

①文中的第二句话又是怎样写杨梅树样子的?

(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②杨梅树真的会像人一样“伸展”和“欢笑”吗?

作者这样写是为了突出什么?

请同学们认真比较下面两组句子,找出答案。

A杨梅树四季常绿的枝条和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生长着。

B杨梅树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③有感情朗读第二句。

二、课后小结

作业:

抄写课文中生词1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大意,知道了作者是从杨梅树和杨梅果这两个方面来写杨梅的;

在理解词语方面,能利用平时常用的三种方法进行理解。

但在今后,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82月27日

3.故乡的杨梅第三课时

体会作者爱故乡爱杨梅的情感,同时,注意积累语言

二、学习三至六自然段

指名读文,思考:

杨梅果的哪些地方惹人喜爱?

(课文是从形状、颜色、味道这三个方面写出了杨梅果的可爱。

惹人喜爱的杨梅树在春雨的滋润下生长旺盛。

那么,杨梅结果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呢?

作者在第三自然段告诉了我们答案。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思考:

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2.自学课文四至六自然段(重点、难点)

出示自学提示:

课文是怎样把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等特点具体描写出来的?

(1)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找出课文有关的语句。

(这一段主要写杨梅形状的特点:

圆圆的、遍身生着小刺)

(2)这段共几句话?

每句话在写什么?

(3)作者是怎样把杨梅形状的特点写具体的?

(作者为了把这一特点写具体,并不是单一的只描写杨梅的形状,而是同桂圆进行了比较)

(4)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请同学们认真分析下面两句话。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按自学提示自学第五自然段,自学提示:

①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从书中找出有关的语句。

②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每句话写什么?

③作者是怎样把这一特点写具体的?

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教师引导理解:

(1)这一段主要写杨梅颜色的特点。

杨梅的颜色由生到熟是变化的,先是淡红,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

(4)仿照第一句进行说话练习

指导:

请同学们用这组词语较连贯地说一说苹果由生到熟或太阳升起时颜色的变化。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并交流

教师指导:

这一自然段从杨梅果的外面写起,写出了颜色的变化,然后从外到内,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果肉及汁水的颜色。

作者按一定顺序写出了杨梅颜色的变化,既具体又可爱,作者这样写,说明了什么?

(对杨梅有一种喜爱之情)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读这一段呢?

①教师有感情地背诵这一段。

②再指一学生读。

作者对杨梅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进行了细致地观察。

不仅观察了杨梅树,而且观察了杨梅果,不仅观察了杨梅的静止状态,而且留心杨梅的发展变化,不仅用眼看,用手摸,而且放到嘴里品尝了。

因此,同学们在今后一定要注意留心观察,学习作者这种观察事物的方法。

92月28日

3.故乡的杨梅第四课时

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观察的方法。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一.自学第六自然段

(1)总结四、五自然段的学习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答出(先弄懂这个自然段讲什么,再看看这段共几句话及每句话的意思,最后分析作者是怎样把这一特点写具体的。

(2)小组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以下问题:

①这一段写出了杨梅味道的特点是又酸又甜。

②这一段共4句话。

第一句讲杨梅由生到熟,味道由酸到甜。

2至4句写“我”小时候由于贪吃杨梅,牙齿被酸倒了的事。

③作者在这一段中为把杨梅味道的特点写具体,用“我”小时候贪吃杨梅,牙齿被酸倒的实例加以证明。

④提问: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⑤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学生练读后指名读。

(3)配乐朗读三至六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具体生动的描写。

二、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思考:

作者为什么能围绕“可爱”这个意思,把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的特点写得具体生动呢?

三、总结、

1.理解了课文内容,并知道了作者围绕“可爱”这个意思,把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的特点写得具体生动。

2.学习了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六、课堂练笔

1.指导学生练笔的要求:

写一种家乡特产,按一定顺序把特点说清楚。

2.全班交流:

你想写什么?

3.教师再次明确要求。

(1)要按一定顺序写出特产的特点,从而表达自己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把要说的话写下来,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

4.小组内练习说。

5.指名试说,师生共同评议。

6.学生动笔写。

板书:

故乡的杨梅形状:

桂圆大小小刺

颜色:

淡红、深红

味道:

又酸又甜

作者能把杨梅的特点写得具体生动,一方面注意了按一定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另一方面因为作者对杨梅有一种喜爱之情,以后在作文教学中要多学习。

103月5日

4、列宁在理发室里第一课时

学会本课7个生字,读写并理解14个新词语

读准多音字“宁、应、发”,学会根据词语的意思,给词中的多音字确定读音的方法。

  一.预习指导。

  1.读本单元的“预习提示”。

  什么叫多音字?

划出有关句子。

  为什么会有多音字?

划出句子。

  怎样读准多音字?

以“宁”为例,具体说明一字多音的现象和据义定音的方法。

  2.读下面两个句子,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小明背着小刚向医院走去。

  小利背着大家偷偷去玩电子游戏机。

二.揭题,简介列宁。

看图像认识列宁。

三.导学,列宁在理发室理发生了什么事?

听课文录音思考自学。

  1.跟录音读准字音;

  2.跟录音读通课文;

  3.读准课后题2的多音字。

  查字典,“宁”、“要”、“发”、“应”、在字典中是什么意思?

在词语中应取哪种解释?

四.齐读课文。

五.说说列宁在理发室理发生了什么事。

六.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

  完成作业本1、2两题。

 

nzhǔnxù

dāncí

凡准序耽辞

(凡是)(准备)(顺序)(耽误)(推辞)

113月6日

4、列宁在理发室里第二课时

能找出有关句子了解人们热爱列宁,并能从群众和伊凡诺夫两个方面说说大家怎样热爱列宁。

能说出列宁自觉遵守纪律和人民群众热爱列宁的具体表现。

录音

  一.复习

  读读生字、新词。

二.快速讲读1——2段。

  齐读课文1——2段

  从读过的段中找一句表示“列宁在理发室理发生的事的起因”。

三.指读第三段,边听边思考:

从哪些地方看出大家热爱列宁?

  用“——”划出表示大家热爱列宁的句子。

  用“~~~”划出表示伊凡诺夫热爱列宁的句子。

  用“△”在两类句子中划出最能看出人们热爱列宁的词语。

  指导朗读,重点读好“您好,列宁同志!

四.听录音4——6段,想一想,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看出大家热爱列宁?

  (划出表示大家热爱列宁的句子,用“——”,划出伊凡诺夫热爱列宁的句子,用“~~~”。

  默读,圈划句子。

  交流。

  指导朗读。

重点朗读好伊凡诺夫对列宁讲的话。

  理解“宁愿”这词可以看出什么?

  怎样才能读好伊凡诺夫态度坚决而十分诚恳的语气呢?

自己尝试读,指名读,齐读。

五.连起来说一说从哪些地方看出大家热爱列宁。

  先同桌互说,再指名说。

六.作业

完成课后3、4题

123月7日

4、列宁在理发室里第三课时

能找出有关词句了解列宁遵守纪律的品质,并能连起来说说从哪些地方了列宁遵守纪律。

能用“宁愿”和“应该”说话,写话。

能读好人物对话,体会人物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民群众是这样的热爱列宁,作为一位国家领导人,又是怎样在理发室里理发的呢?

  二.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最能反映列宁同志自觉遵守纪律的有关段落。

  (4——5段)

  三.齐读4——5两段,边读边思考:

哪些句子能看出列宁同志自觉遵守纪律?

  默读4、5段,用、、、、、划出有关句子

  出示两句列宁说的话:

  “我应该排在哪一位的后面?

  “谢谢同志们,我也应该按照秩序理发”。

  3.这两句话中最能说明列宁自觉遵守纪律的词语是(  ),从“应该”、“也应该”下加△。

  4.为什么列宁认为“应该”呢?

是列宁没有把自己看成高人一等,从两个“应该”,看出列宁什么品质?

(自觉守秩序)

  5.指导朗读,体会人物当时态度。

“应该”要读的稍重一些。

后一句“也”字要稍慢、强调。

  6.伊凡诺夫宁愿三年不理发,也不愿列宁多等一分钟,而列宁在理发室里,他又宁愿什么呢?

请根据当时情境用“宁愿”说一句话。

  7.用“应该”说一句话。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总结谈话。

  学了这篇课文,你掌握了什么本领?

  你还了解列宁什么故事?

  你学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想法?

六.练习:

完成作业本的练习。

板书设计:

大家尊敬列宁

列宁在理发室里

(平易近人)列宁严格要求自己

13月日

一架钢琴第二课时

进行自然段的训练,学习归纳段落大意。

重点、难点;

学习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方法。

课件:

钢琴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课文插图。

   一、复习: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指名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品味课文。

   1、自读第一自然段。

    (1)说说你从这一段中知道了什么?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说说你从这一段中知道了什么?

   3、自由读课文。

    (1)课件出示插图:

仔细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画面内容。

       再引导学生仔细看图画上小罗赛的面部表情,说说自己的感受。

    (2)再读课文,把描写这幅插图的句子找出来画一画。

    (3)指名读有关句子,想象宋庆龄筹钱的艰难。

在想象的基础上再读课文。

    (4)把内容相近的自然段联系在一起,学习归纳段落大意。

    (5)再读第三段课文,说说你从“关照他说,路上要小心啊!

”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4、指导朗读。

     人物语言,要根据不同的角色,读出语气语调。

  三、谈感受。

    说说你对宋庆龄了解多少?

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宋庆龄是个什么样的人?

  四、学过乐器的同学准备一首自己最喜爱的曲子,我们利用一节活动课时间请你演奏给大家听,并谈谈自己学乐器的苦和乐。

  

一架钢琴

宋庆龄卖钢琴筹钱

(无私奉献)

14月日

6、游子吟

理解诗意,能说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体会感情。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并结合生活实际谈母爱。

  一、导入,谁能背背你喜欢的诗篇呢?

  2、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诗篇或片段。

  二、新授

  1、知诗人,解诗题。

  

(1)齐读诗题。

  

(2)根据预习的情况对古诗质疑。

  介绍时代背景:

孟郊一生穷愁潦倒,直到五十岁才得到溧阳县尉的卑微职位。

此诗便是他居官溧阳时作。

  (3)范读诗文。

  (4)学生练读,粗知大意。

  2、解字词,悟诗意。

  

(1)回忆学习方法。

(拆、释、理、补连)

  

(2)自学一~四行诗句。

  A学生用“拆、释、理、补连”的方法进行自学。

  B小组自学讨论、交流。

  C质疑。

  (3)反复诵读加深理解,并在读的过程中在脑海里想象画面。

  (4)感情诵读,小组读、赛读、评读。

  (5)迁移学法,自学五、六行诗句。

  A小组交流自学。

  B学生汇报。

  理解两行诗句的含义,再说说抓住哪些关键词来理解?

  C此时,你的脑海中会呈现出母亲关爱你们的一幕幕吗?

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

  品读五、六行诗句。

(赛读、评度、小组读)

  3、连句意、明诗意。

  

(1)边诵读,边把诗句意思串联起来。

  

(2)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诗意。

  4、想诗境、悟诗情。

  反复吟诵,边读边展开想象,体会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