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远离犯罪第十一课树立防范意识教学设计教科版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381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1.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远离犯罪第十一课树立防范意识教学设计教科版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远离犯罪第十一课树立防范意识教学设计教科版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远离犯罪第十一课树立防范意识教学设计教科版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远离犯罪第十一课树立防范意识教学设计教科版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远离犯罪第十一课树立防范意识教学设计教科版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远离犯罪第十一课树立防范意识教学设计教科版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远离犯罪第十一课树立防范意识教学设计教科版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远离犯罪第十一课树立防范意识教学设计教科版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远离犯罪第十一课树立防范意识教学设计教科版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远离犯罪第十一课树立防范意识教学设计教科版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远离犯罪第十一课树立防范意识教学设计教科版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远离犯罪第十一课树立防范意识教学设计教科版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远离犯罪第十一课树立防范意识教学设计教科版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远离犯罪第十一课树立防范意识教学设计教科版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教师准备:

准备好相关材料及课件。

学生准备:

搜集资料,在生活中应该怎样树立防范,课上和大家分享。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大错大恶一般是由小错小恶逐步演化而来的。

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它们之间往往只有一步之遥。

所以,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防微杜渐,特别是在面对诱惑和冲动的时候,要保持定力,做出正确的选择,用法律意识筑牢人生的防线,预防违法犯罪。

二、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

1、有人认为,只要自己不犯大错,犯点小错没有关系。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许多违法犯罪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举了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

2、知识链接:

(1)不良行为:

1)旷课、夜不归宿;

2)携带管制刀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6)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

人不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9)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2)严重不良行为:

1)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2)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3)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4)传播淫秽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

5)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6)多次偷窃;

7)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8)吸食、注射毒品;

9)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3、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是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二者在违反社会规范上没有区别,只是存在程度上的差别。

不良行为是社会危害性相对较小的行为,有些不良行为已经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严重不良行为是严重危害社会的、尚不构成刑罚处罚的违法行为.

无数事实表明,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从一般违法行为到犯罪行为,往往只有一步之遥。

如果经常犯小错,有不良行为又不及时改正,就极有可能一步步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4、事例探究:

在南京市公安机关的预审室里,犯罪嫌疑人小力供述了他的违法犯罪事实。

两年前他到学校报到,与宿舍5名同学成为好朋友、好“哥们儿"

不久,他们耐不住学校的严格管理,就溜出去“热闹热闹”.从此,他们经常集体翻墙出去喝酒、抽烟。

时间久了,家里给的钱不够花了。

这时他们中有人建议不如顺便去“拿"

点儿东西.从那以后,他们时常在夜里酒足饭饱后,一块儿到附近的学校行窃.起初,他们还算有点节制,不“拿”太贵重的东西。

后来,他们经常作案,胆子也大了,什么值钱就“拿”什幺。

几次顺利得手后,他们对仅仅在学校里“拿”点东西不感兴趣了,决定干点儿大的。

他们先后盗窃的财物价值数万元。

小力等6人最终得到的不是毕业证书,而是法院的判决书。

5、活动探究:

结合所学内容,谈谈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分析上图中小高、小赵各种行为的性质。

不良行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严重不良行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犯罪行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集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的人因不改正错误而走向犯罪的案例。

6、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不良行为可能演化为违法犯罪;

严重不良行为已属违法行为,离犯罪仅有一步之遥。

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是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

7、事例探究:

国庆节到了,学校放假一周。

小峰约表弟小宁和他的同学小萌等人到山上去玩。

上山连中他们经过一个苹果园,只见鲜红的苹果挂满了枝头,煞是诱人。

小峰望着苹果说:

“真想摘个苹果吃.”小宁和几个同学也说:

“是啊,多好的苹果啊,真想尝尝."

小萌说:

“那就摘几个吃吧。

”“这不是偷吗?

不行吧?

”小峰有点害怕.小萌说:

“怕什么,不就是几个苹果吗?

小事一桩.再说了,我们偷偷摘,别人也不知道。

”于是,几个人爬到树上摘了很多苹果,吃够了,还要带走一些.正准备离开时,他们被果园的主人发现并被扭送到当地派出所.

8、一个人不是一下子就变坏的。

人的堕落往往是从不良行为开始的。

因此,我们要加强道德与法治修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克服、矫正各种小缺点、小错误开始,防患于未然,把违法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

9、活动探究:

看79页的几幅情景图,各种不良行为可能会导致怎样的后果?

制订防止和克服自己不良行为的计划。

三、拒绝诱惑,克制冲动

1、拒绝诱惑

大千世界,充满了诱惑。

面对诱惑,有些人头脑清醒,意志坚定;

有些人却在追逐诱惑的过程中失去了自我,丧失了人格,最终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2、活动探究:

小周今年15岁,是某中学八年级的学生。

最近,他迷上了摄影,一到周末,他不是去拍照,就是去请教行家.只是家中那台老掉牙的“傻瓜”照相机实在不争气,拍出的照片效果就是不好。

一天,在公园的厕所里,他看见墙上有一个挎包,包中正好有一台十分高级的数码照相机。

小周禁不住诱惑,拿了照相机跑出了公园。

小周在得到这台高级照相机的同时失去了什么?

我们该如何看待小周的这种行为?

3、面对诱惑,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诱惑面前保持定力,不要沦为诱惑的“奴隶”,更不能为了追逐诱惑而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当我们禁不住物质和利益的诱惑,把自己的手伸向他人的财产,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时,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违反了法律规范。

某日,小钱在自动取款机上取钱时,无意间发现机器上留有一张被人遗忘的信用卡,当即随手带走.当天下午,当小钱告诉17岁的好友小赵,自己从自动取款机上“捡”了一张信用卡后,小赵心中一动.她对小钱说:

“这卡没用的。

信用卡都有密码,你把它扔了吧。

”小赵想,也许这卡还有用呢.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她拿着小钱扔掉的信用卡,来到某超市内的一个手机柜台.她精心挑选了一部白色的名牌手机,手持“捡来的卡”刷卡时,营业员并未要她输入密码。

小赵“机灵”地根据信用卡正面的持卡人姓名拼音签下了名字。

初试成功,小赵喜出望外.“当时我有点昏头了,鬼迷心窍,有钱赶快用。

”怀揣这张不用密码的信用卡,小赵先后在多家品牌店冒用他人信用卡连续消费,一天之内,总计刷卡消费金额竞高达16375元。

被抓荻归案时,她正在翻阅手机说明书,购买的化妆品等甚至都没来得及拆包装。

因犯信用卡诈骗罪,小赵被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5、青春期的我们充满好奇,碰到新鲜的事物总想一探究竟,而且喜欢亲自去试一试。

然而,这个世界上有些东西是不能试的。

面对危险的诱惑,如果缺乏辨别力和自控力,完全受好奇心的驱使,往往会因一念之差而酿成不可挽回的悲剧.

6、事例探究:

“只吸一口"

的代价

初中生小华原本成绩优良,但从八年级上学期起就开始退步,原来他在黑网吧结交了几个社会上的“朋友”,还学会了抽烟。

一天,几个“朋友”拿来几支“特别"

的香烟,说是抽了会特别舒服,问小华要不要试试。

小华禁不住诱惑就吸了一口,谁知这是一支掺了毒品的“毒烟”,小华从此就染上了毒瘾。

为了得到毒品,小华天天和那几个“朋友”混在一起。

父母知道了以后拒绝再给他钱.为了能够有钱购买毒品,小华干脆加入了那个经常卖毒品给他的团伙,成了团伙中最年轻的毒贩。

一年以后,这个毒贩团伙被警方破获,其他毒贩有些被判了死刑,有些被判了无期徒刑。

小华因为是未成年人,被从轻判处有期徒刑八年零六个月。

这时的小华还不满16岁。

7、在诱惑面前,我们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的欲望。

老子说: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

只有控制住自己的欲望,我们才能做到在诱惑面前不为所动,秉持正道。

我们还遇到过哪些需要拒绝诱惑的情况?

说说自己拒绝诱惑的经历和心得.

8、克制冲动

青少年的情绪波动比较大,很容易因外部的刺激而发生变化,又缺乏足够的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

这使得我们有可能因为遭受挑衅、侮辱、欺负而情绪激动,甚至完全失去理智,做出极端的甚至是违法犯罪行为。

9、争强好胜酿苦果

在学校的一次篮球比赛中,A班输给了B班,A班的同学很不服气,邀约B班的同学几天后在学校蓝球场再决高下。

B班的同学毫不示弱,同意应战.当天放学后,许多同学都来到现场观战。

刚开始的时候,比赛的气氛还很好,双方你来我往,比分不相上下。

谁知道后来随着肢体碰撞的不断增多,火药味越来越浓。

在一次比较危险的碰撞之后,双方发生争执,继而互相辱骂和挑衅,最后竟然动起了手,篮球比赛演变成了群体斗殴。

在打斗过程中,A班一名同学的眼睛受伤.伤人者最后被Z安机关带走,其他参与打架的同学也受到了严厉的校纪处分和行政处罚。

10、面对他人的冒犯,我们一方面可以采取各种方式积极去沟通、协商、解决,另一方面电可以保持不卑不亢的态度,用我们的优秀品质去战胜他人的无礼.是鲜花,就不要因为野草的议论而忘记开放;

是雄鹰,就不要因为麻雀的叫嚷而停止翱翔。

真正自尊的人,没有人可以使他自卑。

11、报复心理要不得

小文在拖地时,无意间把污水溅到了同学王某的裤子上。

平时脾气就很坏的王某顿时火冒三丈,一把把小文推倒在地上,还恶狠狠地辱骂了小文一通.生性怯懦的小文当时没有反抗,内心却感受到了莫大的侮辱.放学后,他捡了一块石头躲在校门口,等王某一出校门,就拿起石头向王某砸去,结果恰好砸中王某的头部,导致王某重伤,后来,小文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12、常言道:

冲动是魔鬼。

冲动会使人变疯狂,冲动会让结果变苦涩,冲动会点燃愚蠢的火把,灼伤自己和他人。

我们要学会凡事三思而后行,用理智来引导自己的情绪,克制住自己的冲动,做一个智慧的少年。

13、故事分享:

从前有个了不起的剑术大师,声名远扬,弟子众多。

一天,一个臭名昭著的剑客前来挑战.此人总是先用言语激怒对方动手,然后观其破绽,找机会给予对方致命一击.大师欣然接受了挑战.两人刚摆好架势,对方就开始辱骂大师,用尽了世间的污言秽语。

可大师始终一动不动地站着,神态平静而从容。

最后那名剑客自知已败,羞愧地走了。

弟子们多少有些失望,毕竟大师并没有真正动手教训对方。

他们问大师:

“您怎么能忍受这样的羞辱呢?

”大师答道:

“如果别人送你一件礼物而你不接受,那么这礼物最终属于谁呢?

寻找克制冲动的有效办法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四、做正确的选择

1、在生活中,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有些选择属于个人偏好,有些选择则涉及他人、社会、国家的利益,存在善与恶的区别。

有些事情可以做,有些事情应该做,有些事情不能做。

很多时候,是非善恶选择就在我们的一念之间。

我们不仅要能够自主地做出选择,更要学会在善恶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

2、有些忙不能帮

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但是如果有朋友邀请我们去做危险的甚至是违法犯罪的事情,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这时候,就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正确的选择。

要知道,如果帮了不该帮的忙,最后往往既害了我们自己,也害了朋友。

3、事例探究:

初中生小李与同学发生争执以后,两人约好第二天晚上进行“决斗”。

临近“决斗”前,小李听说对方叫了很多人,怕自己势单力薄,就找好朋友小王来帮忙。

小王问明了在何时、何地“决斗”以后,劝小李不要赴约,有什么矛盾可以告诉老师或者报警。

小李觉得那样太丢面子,就气恼地说:

“你不帮忙就算了!

这算什么朋友,以后你有事别再找我了!

”说完他就找其他同学去了……

小王怎样做才是真正地帮助小李?

根据小王和小李接下来分别可能采取的行动及其后果,为这则材料续写一个结尾。

4、“义气"

与“内疚”

很多时候,拒绝一两个朋友的不合理要求并不难,但是当我们身处一个群体,发现群体正要铸成大错时,要抵制群体的压力,做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就需要极高的智慧、极大的勇气和极强的意志。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面临的选择会越来越多,有时甚至会同时面对两种甚至更多相互冲突的选择。

这时,两全其美的选择是不存在的。

有时,我们明明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却依然会感到辜负了某些人,这是正常的。

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做一些事情进行弥补,但同时要明白:

正确的“内疚”好过错误的“义气”,因为后者所换来的可能是无尽的悔恨乃至是付出生命的代价。

5、事例探究:

正确的“内疚"

就读同一所初中的小斌与小孙发生争执以后,小孙叫来了自己班上的很多同学助阵,小斌一看对方人多势众,就打电话给班长小刘。

小刘听说本班同学被人欺负,当即叫上十多名男生一起赶往冲突地点。

当他们赶到时,发现小斌正遭到对方的围攻,小刘和本班同学不禁怒火中烧.双方剑拔弩张,一触即发。

就在这个紧急关头,小刘突然想起自己听说过的一些青少年打群架而酿成严重后果的案例。

想到这里,他冷静下来,拦住了两个试图冲上去打人的本班同学.接着,他拨通了对方班主任老师的电话……一场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冲突就这样化解了。

然而,在事情过去以后的几天里,小刘一直感到闷闷不乐。

虽然老师和父母都说他当时做得很对,但他总是觉得自己不够讲义气.一两周过去了,他还不敢和小斌说话,也不愿和别人谈论这件事。

有好几次他都在心里问自己:

我是个懦弱的人吗?

我是个胆小怕事的人吗?

他还在自己网上的签名栏里写道:

小斌,对不起,我是个懦夫,我感到很内疚……

6、总之,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在做出某个选择前,学会独立思考,分析各种选择的利弊和可能的后果,做出合理合法的、负责的、正确的选择,有助于我们走向自主,获得成长。

7、活动讨论:

根据本课的内容,总结诱发青少年犯罪的各种不良心理或错误观点,讨论我们应该如何进行防范,远离违法犯罪。

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