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版高考地理优选专题一地球运动4含答案教育文档.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58331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版高考地理优选专题一地球运动4含答案教育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浙江版高考地理优选专题一地球运动4含答案教育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浙江版高考地理优选专题一地球运动4含答案教育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浙江版高考地理优选专题一地球运动4含答案教育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浙江版高考地理优选专题一地球运动4含答案教育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浙江版高考地理优选专题一地球运动4含答案教育文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浙江版高考地理优选专题一地球运动4含答案教育文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浙江版高考地理优选专题一地球运动4含答案教育文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浙江版高考地理优选专题一地球运动4含答案教育文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浙江版高考地理优选专题一地球运动4含答案教育文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浙江版高考地理优选专题一地球运动4含答案教育文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浙江版高考地理优选专题一地球运动4含答案教育文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浙江版高考地理优选专题一地球运动4含答案教育文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浙江版高考地理优选专题一地球运动4含答案教育文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浙江版高考地理优选专题一地球运动4含答案教育文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浙江版高考地理优选专题一地球运动4含答案教育文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浙江版高考地理优选专题一地球运动4含答案教育文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版高考地理优选专题一地球运动4含答案教育文档.docx

《浙江版高考地理优选专题一地球运动4含答案教育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版高考地理优选专题一地球运动4含答案教育文档.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版高考地理优选专题一地球运动4含答案教育文档.docx

浙江版高考地理优选专题一地球运动4含答案教育文档

(浙江)2019版高考地理优选专题一:

地球运动(4)含答案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

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

“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

“雨下得怎样?

”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

“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微专题4 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时间

要练说,先练胆。

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

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

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

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

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

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

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

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

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

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

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

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考试要求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考试内容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

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

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加试要求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地球的公转

(1)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2)四季变化和五带分布

分析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晨昏线的7个特点

(1)晨昏线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

(2)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为0。

(3)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

晨线与赤道交点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为18时。

(4)晨昏线只有在春分、秋分时才跟经线圈重合。

(5)晨昏线只有在二至日才与极圈相切。

切点的地方时为0:

00(24:

00)或12:

00。

切点如图1中B和图2中E、F所示。

(6)晨昏线自东向西以15°/小时的速度移动,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反。

(7)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为0°~23.5°,春分日、秋分日时与地轴重合,二至日时晨昏线与地轴夹角为23.5°。

也可以说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

2.晨昏线的判断方法

(1)自转法:

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的为晨线,由昼进入夜的为昏线。

(2)时间法:

赤道上地方时为6时的是晨线,为18时的是昏线。

(3)方位法:

夜半球东侧为晨线,西侧为昏线;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

3.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在哪哪长: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

如下图:

(2)向哪移哪变长: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如下图:

(3)变幅规律:

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主要指赤道与极圈之间),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变化区间为0~24小时。

(4)极昼、极夜规律

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纬度越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越多。

加试级规律点拨 有关昼夜长短的规律

(1)太阳直射某地,该地不一定昼最长夜最短,北半球各地夏至日这一天昼最长,南半球各地冬至日这一天昼最长。

(2)昼变长夜变短不等于昼长夜短,如北半球昼变长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但其可能直射南半球,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

昼变短夜变长与昼短夜长亦是同样道理。

(3)太阳直射点纬度越高,地球上各地昼夜长短差值越大,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越大。

(4)除赤道外的同一纬线的昼夜长短在一年中有两个日期相同,且这两个日期近似关于二至日对称。

4.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1)根据昼(夜)弧的长度计算

昼长=

,夜长=

(2)根据日出、日落地方时计算

地方时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如下图所示)。

①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②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

(3)根据纬度的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①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

②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昼长)相等。

例如,40°N的昼长等于40°S的夜长。

(4)特殊的昼长与夜长分布

①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昼长=夜长=12小时。

②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均为12小时。

③出现极昼(极夜)的地区,昼长(夜长)为24小时,夜长(昼长)为0。

5.光照图的综合判读

(1)常考图示

(2)识图基础——“两线五点”

①两线——晨线(图2中弧CAD)和昏线(图2中弧EBD)

②五点——晨赤交点(图2中C点地方时为6:

00)、昏赤交点(图2中E点地方时为18:

00)、晨昏北点(图1中B点0时北昼,12时北夜)、晨昏南点(图1中的C点0时南昼,12时南夜)、太阳直射点(图1中的F点,太阳高度90°,地方时12:

00,与晨赤点、昏赤点的经度差为90°)。

(3)判图解题

①分清昼夜半球,确定晨线和昏线。

按自转方向夜入昼为晨线,反之为昏线。

②确定地球自转方向。

俯视图南顺北逆,侧视图自西向东。

③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a.确定经度:

找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或从图中直观看出平分昼半球的经线。

b.确定纬度:

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和直射点纬度互余,Φ直=90°-Φ切。

④确定日期和季节

北极附近有极昼则为北半球夏半年,反之为冬半年;若昼夜等长,则为春分日或秋分日。

⑤确定日出日落

晨线上的各地同时日出,昏线上的各地同时日落。

某地经线与晨线交点的地方时,为该地日出地方时;某地经线与昏线交点的地方时为该地日落地方时。

⑥确定地方时

在“五点定时”的基础上进行推算。

晨赤交点为6时、昏赤交点为18时、晨昏南点和晨昏北点有极昼为0时有极夜为12时、太阳直射点为12时。

⑦确定昼夜长短

昼长等于该纬线昼弧所跨的时间数,夜长等于该纬线夜弧所跨的时间数。

昼弧+夜弧=24小时。

真题设问

1.(2019·11月浙江选考)比较气象卫星拍摄照片那天甲、乙两地的日落地方时大小。

据图用虚线绘出照片拍摄时的晨昏线位置,并分别标上晨线、昏线。

2.(2019·10月浙江选考)当乞力马扎罗山迎来一年内日出最早的那天,请计算③地(12°N)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并比较该日①②两地日落时的地方时差异。

考向和规律

考向:

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时间、晨昏线的位置等。

命题规律:

多以某地某时刻或某地某种事物、现象的发生时刻为考查的切入点,以非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某地某日某时刻的昼夜长短、日出与日落时间和晨昏线等,题目综合性较强。

例1 (2019·11月浙江选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浙江省内选择甲(30°N,120°E)、乙(28°N,120°E)两地进行天文观测。

北京时间2019年9月25日17时,微信开机画面更换成我国风云四号气象卫星于北京时间6月7日13时拍摄的地球照片,下图为微信开机画面更换时刻的昼夜状况,阴影部分为夜晚。

比较气象卫星拍摄照片那天甲、乙两地的日落地方时大小。

据图用虚线绘出照片拍摄时的晨昏线位置,并分别标上晨线、昏线。

答案 甲地大于乙地;绘图如下:

解析 6月7日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甲地纬度较高,故甲地昼长大于乙地,且甲、乙两地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则甲地日出更早、日落更晚。

照片拍摄时为北京时间6月7日13时,(根据图中已知为9月25日时昼夜分布关系判断)上图为南极上空俯视图,此日南极圈大部分地区出现极夜;且此时120°E地方时为13:

00,那地方时为12:

00的经线是105°E。

根据105°E作为昼半球的平分线、南极圈大部分地区为极夜作图即可。

例2 (2019·10月浙江选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下图为非洲某区域略图。

当乞力马扎罗山迎来一年内日出最早的那天,请计算③地(12°N)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并比较该日①②两地日落时的地方时差异。

答案 54.5°。

①地日落比②地早,①地日落地方时数值比②地小,两地日落地方时数值差距最大。

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北半球昼弧__________夜弧,越向北昼弧越________,直到北极圈形成________现象。

(2)E点昼长是________,J点的夜长是________。

(3)J点的夜长与________点纬线的昼长相等,I点的夜长与________点的昼长相等。

(4)20°W地方时是________时。

答案 

(1)长于 长 极昼 

(2)12小时 24小时

(3)Q、B F (4)0(24)

2.读“某日南、北两半球太阳光照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D点所在弧线是__________(填“晨”或“昏”)线;C点在A点的________方向。

(2)这一天D点白昼长________小时;该日过后,杭州的昼夜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能正确反映A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的是________。

(注:

横坐标为北半球节气)

答案 

(1)晨 西北 

(2)6 昼短夜长,且昼越来越长,夜越来越短,至春分日时昼夜等长 (3)丁

3.下图为“某日部分地区昼夜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非阴影部分表示白昼。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d、a、e所在的是________(晨、昏)线,此时e地的地方时是________点。

与北京时间在同一天的经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东西半球划分,图上阴影部分主要位于__________半球,该日a地的夜长约________小时。

(3)在赤道上,此时属于白昼且属于东半球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日之后的三个月内,b、c两地的白昼时间比上海__________________(长、短),北极圈内的极昼范围变化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晨 6 105°E~180° 

(2)东 6 (3)20°W~15°E (4)长 极昼由北极圈向北极点缩小

解析 

(1)晨昏线的判断要依据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的为晨线,e点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时刻为6:

00,计算找出0:

00经线105°E画出饼状图,可以得出范围。

(2)a地夜长约为6小时。

(3)由图可知,赤道白昼范围为15°E~0°~165°W,东半球的范围是20°W~0°~160°E,求交集即可。

(4)此后三个月,即夏至到秋分时段,北半球虽然昼逐渐变短,但始终昼长夜短,且越往高纬昼越长。

北极圈内极昼会由北极圈缩小到北极点。

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是________半球,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此时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此时弧ACB代表晨线的是________。

(4)D点的昼长是________,日出是________时。

(5)C点和D点地转偏向力大的是________。

答案 

(1)南 有南极洲 

(2)昼长夜短 (3)弧BC (4)18小时 3 (5)C

5.(2019·浙江温州中学月考)下图为某摄影爱好者于北京时间20时50分在P地(40°N,85°E)拍摄到的一张“日落景观图”。

据此回答问题。

(1)此时北京的昼长约为________。

(2)照片拍摄日期最接近下列日期的哪一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旦、劳动节、党的生日、国庆节)

答案 

(1)13小时 

(2)劳动节

解析 

(1)P地与北京大致位于同一纬度,昼长相同,即计算出P地昼长可知北京的昼长。

结合题干北京时间20时50分在P地(40°N,85°E)日落,可计算出此时P地地方时18时30分日落,根据日落时间=12+1/2昼长,可计算出P地昼长为13小时。

(2)P地昼长为13小时,说明当地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应位于北半球,因昼长比赤道只长1小时(夏至日40°N昼长为14时51分),故此时太阳直射点更靠近赤道,最可能为5月1日(劳动节)。

6.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下题。

比较同一天库尔勒与同纬度的甲地的昼夜长短情况,并分析原因。

答案 库尔勒昼较短,夜较长。

因甲地海拔高,日出时间较早,日落时间较晚,昼较长,夜较短。

解析 根据图形信息,可知甲处比库尔勒海拔高,同纬度地区海拔高的地方日出较早,日落较晚,导致昼长较长。

7.下图为“某区域海上航线示意图”。

在一艘驶往大西洋的轮船上,船员在图中①处看到了海上日出景观,此时为世界时(中时区区时)4时。

下列四幅图中,与①处当日日出时刻相符的是________,并说出判断理由。

答案 C 理由:

①处当日日出时刻说明①处位于晨线上;结合世界时(中时区区时)4时,当地时间为7时,故南半球应为昼短夜长。

解析 根据题干和图示信息可判断出,①处当日日出时刻,根据世界时可计算当地时间为7时,可判断①处位于晨线上,昼短夜长。

8.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北半球)变化统计曲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1)判断A、C两地的地理纬度:

A________,C________。

(2)昼夜长短随季节而变化,但________(填图中字母)地区例外,这里昼夜长短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A到图D可以发现,昼夜长短变化幅度的规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B地昼最长时,上海(31.5°N,121.5°E)一天的太阳起落方向和太阳高度变化是:

从________方日出,太阳高度逐渐变大,大约到________(北京时间)时达到最大,之后太阳高度逐渐变小,在________方日落。

(5)若要在A、B、C三地中选择一地建航天发射场,不考虑地形、气候等因素,宜选________地,简述理由。

答案 

(1)0° 66.5°S 

(2)A 全年昼夜等长

(3)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4)东南 11时54分 西南 (5)A A地位于赤道,自转线速度大,发射航天器消耗燃料较少。

9.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将某一天三地的昼弧长短状况绘成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1)①②两地所在的半球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2)图中三地纬度数值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南半球 南半球 

(2)①<②=北京

10.下面两图中,图1是“地球公转轨道上二分二至位置示意图”,图2是“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当地球运动到图1中A、B、C、D标注的位置时,我国的节气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球公转运动从A到C的天数是186天,从C到A的天数是179天,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3)图1中地球公转运动从A到B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图2的移动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此期间海口市(约20°N)白昼长短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2中北半球白昼逐渐变短的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2)地球公转从A到C经过远日点,公转速度较慢;地球公转从C到A经过近日点,公转速度较快。

(3)d 变长 (4)a、b

1.读图(斜线部分为夜半球),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是________半球,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2)此时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

(3)此时A、B、C点的太阳高度________。

(4)B点的昼长与A点的昼长________。

(5)E点地方时为________时,D点的昼长为______小时。

答案 

(1)北 呈逆时针方向自转 

(2)昼长夜短

(3)相等 (4)相等 (5)18 0

2.读图(斜线部分为夜半球),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KC是________(填“晨”或“昏”)线。

(2)EK是________。

(3)此时节气是________(北半球)。

(4)F点的昼长________D点的夜长。

答案 

(1)昏 

(2)赤道 (3)夏至 (4)等于

3.读“太阳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

这天,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

(2)此时A地的地方时是______________时。

(3)此日C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________。

(4)大约半年以后,B点的昼夜长短状况为____________,在这过去的半年里,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

(5)此日D点的昼长______小时,日出时间为________,日出方向是__________。

答案 

(1)(23.5°N,150°E) 由北回归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 

(2)0(24) (3)0° (4)昼夜等长 先变大再变小 (5)16 4:

00 东北

4.读“纬度和昼夜长短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阴影部分为夜,空白部分为昼,则此时约为________月________日前后,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昼和夜的分界线是________(填“晨线”或“昏线”),该线连续两次经过北京的时间间隔约为________。

(3)这一天之后,地球公转速度继续________,北京市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________。

(4)这一天A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__________,B地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6 22 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极圈内出现极夜 

(2)晨线 24小时 (3)变慢 变小  (4)47° 昼夜等长

5.图中EDF是晨昏线,其中ED表示昏线。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此图表示________月________日的地球光照情况。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

(3)此时A地出现________现象(填“极昼”或“极夜”)。

(4)这一天,B地________时日出,________时日落,昼长时间是________小时。

(5)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日________时。

(6)这一天,C、D、E三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6 22 

(2)(23.5°N,120°W) (3)极昼 (4)4 20 16 (5)23 4 (6)E、D、C

解析 弧EDF是晨昏线,其中ED表示昏线,说明正对我们的部分为夜半球,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因此图示时刻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于D点,说明D所在的经线(60°E)为子夜,则与其正相对的经线(120°W)是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其时刻为6月22日12时。

B地日出和日落时间根据晨昏线与经线交点所在经线计算。

北京时间根据60°E为0时即可计算。

C、D、E三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排列,应根据距离北回归线的纬度距离计算。

6.读图,图中弧ACB是晨昏线,其中AC段是晨线,C点的纬度数值是66.5°,完成以下各题。

(1)此图表示的是以________极为中心的投影图。

(2)图中乙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

(3)图示时刻,北京时间是当日________时。

(4)图示季节,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