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选读课文 8 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优质课教学教案25.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71296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课标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选读课文 8 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优质课教学教案2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课标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选读课文 8 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优质课教学教案2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课标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选读课文 8 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优质课教学教案2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课标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选读课文 8 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优质课教学教案2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课标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选读课文 8 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优质课教学教案2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人教课标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选读课文 8 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优质课教学教案25.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人教课标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选读课文 8 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优质课教学教案25.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人教课标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选读课文 8 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优质课教学教案25.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课标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选读课文 8 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优质课教学教案25.docx

《人教课标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选读课文 8 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优质课教学教案2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课标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选读课文 8 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优质课教学教案25.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课标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选读课文 8 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优质课教学教案25.docx

人教课标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选读课文8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优质课教学教案25

文本分析:

《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八组语文教学延伸的选读课文,是一篇传说故事,是故事性文本的典型形式。

其传奇浪漫的故事情节,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正是对世界充满好奇,想象丰富的小学儿童最感兴趣的文学样式。

这类文本形式不但能最大限度的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也是浸润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和提升小学儿童创意表达的最好文本材料。

本组教材专题为“故事长廊”,安排的都是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本组教学目标为:

“重点引导学生多读、多讲、读讲中感悟,体会故事蕴含的哲理和情感。

”“学习简要概括故事的内容,练习讲故事,再以课文为出发点,把学生目光引到课外阅读中去,引导他们大量阅读民间故事、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故事,进一步激发读书的兴趣”。

学情分析及教学设想: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概括故事内容,流畅详细的复述故事的水平,也尝试过初步创造性的表述故事。

尤其我班同学在故事性文本的教学中一向重视创意表达的培养,学生已经熟悉一些基本的创意表达的方法,也具备初步的创编故事和创意表达的水平。

所以,我把本课的教学点设为:

“创意表达和创编水平的进一步探讨和提升”,整个教学用两课时时间,采用从“立足于丰富故事情节,探究精彩讲故事的方法,创意表达文本故事内容”到“立足于整篇故事,探究多角度创讲故事方法,创编故事内容”的层次设计教学行程,而本课时为第二课时,所以本课设计重点就立足于以“在整篇内容不同角度的创意讲述中体会传说故事口口相传的特点和表达形式的丰富性,进一步提升学生创意表达和创编故事的水平,并从多读,多讲中体会故事创意表达的乐趣,体会故事情感和意义,引发儿童对传说故事的热爱,并由此拓展让学生搜集相关武夷山和阿里山的其他传说故事或反映海峡两岸骨肉分离的传说故事,引导学生去课外系列阅读,从而体会传说故事的文化内涵和丰富表现”。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共两课时)

教学目标:

1.探究从不同角度,不同开场创讲故事的方法,体会传说故事口口相传的特点和表达形式的丰富性。

2.在具体创讲故事的过程中进一步实践使用学会抓准确动作、夸张情节、配上音效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并想象创编故事的方法。

3.在深情朗读、讲故事中体会花珊为了拯救人们,牺牲个人幸福,勇敢无畏、为民除害的高尚品质。

并在背景资料中深入理解民间故事蕴含的深意,体会台湾与大陆的血脉相连,感受大陆和台湾人民渴望统一的心愿。

教学重点:

1.探究从不同角度,不同开场创讲故事的方法,体会传说故事口口相传的特点和表达形式的丰富性。

2.深入理解民间故事蕴含的深意,体会台湾与大陆的血脉相连,感受大陆和台湾人民渴望统一的心愿。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创讲故事开场,和连接过渡故事情节的方法和深入理解民间故事蕴含的深意,体会台湾与大陆的血脉相连,感受大陆和台湾人民渴望统一的心愿。

教学过程:

活动一【温故知新话方法】:

回忆精彩生动讲故事的方法,并回忆相对应故事情节;

出示:

要把故事讲生动,感情投入很主要相对应情节:

含泪别母隔海相望

要把故事讲精彩,动作音效不可少相对应情节:

勇斗妖怪

要把故事讲形象,想象创编增光彩相对应情节:

苦练本领

活动二【启发质疑明方向】:

1.质疑:

昨天讲故事的方法也学了,故事也讲了,还有什么可学的呢?

2.回忆传说“口口相传”的特点,使学生明白:

正因为“口口相传”,所以不同的人会从不同的角度讲故事,就使传说故事有了表达的丰富性,从而明确本课教学目标:

从不同角度创讲故事,体会民间故事表达的丰富性,在创讲实践中探究从不同角度创讲故事的方法。

活动三【创讲实践探方法】:

(一)从“花珊角度”创讲故事:

小孙女讲《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孩子们,你们想想:

他会从什么内容讲起呢?

(学生讨论并展示)

(明确出示:

阿里山的思母树----从花珊的角度讲,从那棵思母树讲起)

2.尝试创讲:

(1)创编开头----引入花珊:

师:

孩子们,你们想想,老爷爷会怎么讲起呢?

(学生讨论并展示开场创编内容)

(老师出示示范开场创编内容,学生齐读)

(2)梳理情节:

①介绍花珊

师:

刚才的开场中,我们都由思母树引入了故事主角花珊(引入花珊),那下来要讲什么呢?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介绍花珊

师:

怎么介绍呢?

课文中那些内容能够拿来创讲呢?

又怎么讲呢?

学生尝试创讲,师生评价,教师明确:

从花珊的角度介绍,并把她和武夷山、阿里山的联系讲出来。

②斩妖原因

师:

接下来要讲什么呢?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斩妖原因

学生创讲“斩妖原因”(师生评价鼓励,时刻用上昨天所学的创讲故事方法)

③苦练本领

学生展示想象创编的“苦练本领”,师生评价

④含泪别母

师:

这是文章最深情的地方,最能表现花珊为了拯救人们,牺牲个人幸福,勇敢无畏、为民除害的高尚品质,谁能深情的演绎这动人的一段呢?

(学生上台表演)

⑤勇斗妖怪

师:

这是文章最精彩传奇的地方,最能表现花珊勇敢无畏的英雄形象,我们一起来用动作和音效演绎好吗?

(师生共同起立加上动作,声音实行演绎)

⑥隔海相望:

(暂时不讲)

(3)总结创讲方法:

(板书)

①从花珊角度(不是武夷山和阿里山的角度)创讲故事,和原文相比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学生讨论)

明确:

角度变了-----情节顺序变了

但重点情节未变,故事内容未变

②创讲中我们都依次干了些什么工作?

师生共同总结:

明确角度----梳理情节----确定重点

师:

你们觉得具体创讲时哪个环节最难?

(学生七嘴八舌)

师生明确:

创编开头情节间过渡连接较难

师追问:

怎么解决呢?

师生明确:

创编开头重引入情节过渡用好连接词,用“据说、传说、很久以前,这天晚上、于是……”等来链接过渡还要注意按角度不同处理情节详略

师:

现在你们会用刚才总结的创讲方法实行新的创讲吗?

(2)从“妈妈花霞角度”创讲故事:

1.情景创设:

这个老爷爷他现在又跑到了武夷山的山脚下,他要给他的小孙子讲《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孩子们,你们想想:

他会怎么讲呢?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讲故事)

2.创讲要求:

一、讨论梳理情节,小组记录员做好记录

二、讨论确定重点情节,确定情节详略

三、根据不同情节,分工创讲

四、小组连讲中做好情节连接后上台展示

3.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4.小组创讲展示,师生评价指导

(出示情节:

引入花霞----介绍花霞----别女原因----含泪别女----隔海相望----思女成石)

强调花珊斩妖不能不讲,要略讲,并让学生尝试讲解,并注意连接

5.总结:

师:

从妈妈花霞的角度讲,故事内容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学生回答)

明确:

角度不同----情节顺序不同----情节重点详略不同

但主要内容和故事主旨没变

(三)从“妖怪的角度”创讲故事:

1.情景创设:

孩子们,你们想想:

还能够从什么角度讲呢?

学生七嘴八舌:

从妖怪角度从旅游者角度从自己角度

2.快速说说从妖怪角度都有那些情节呢?

师生共理:

引入妖怪-----介绍妖怪---祸害居民----妖怪被杀----故事尾声

3.师:

时间关系,同学们能够在课下尝试讲解

活动四【解读故事主旨】:

1.引入:

师:

孩子们,无论从哪个角度讲,故事的主要内容变了吗?

故事结局变了吗?

(出示结尾“隔海相望”片段,配乐引入学生深情朗读,体会民间传说蕴含的美好愿望)

2.师生合作深情朗读:

(幻灯片出示)

①师:

就这样,铲除了妖怪,不过海水却永远的隔开了花珊和她的妈妈,第二天早上,当太阳冉冉升起的时候-------(音乐起)

学生配乐深情朗读:

山上的树木、瀑布、良田又苏醒了,人们重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不过海水却把花珊和妈妈隔开了。

②师:

是啊,花珊为了大家的幸福,铲除了妖怪,却再也回不来了,妈妈只能爬上高高的武夷山望啊,望啊,不过----

学生深情朗读:

一天天过去了,一月月过去了,一年年过去了,女儿都没有回来。

师:

妈妈的耳畔似乎还回想着她含泪告别妈妈的话,“妈妈放心,我除了妖怪,马上就回来,永远和妈妈生活在一起”。

不过----,

(学生齐)一天天过去了,一月月过去了,一年年过去了,女儿都没有回来。

师:

天长日久----,

(学生齐)妈妈逐步变成了一块巨大的岩石,高高的立在武夷山顶,日夜凝望着女儿远去的方向,被人们称为“望女石”,每日呼唤着女儿的名字,据说那呼啸的海涛,就是妈妈呼唤女儿的声音。

③师:

女儿被隔在海的东面,也时时想念她的母亲、不过她只能-----

(学生齐)站在阿里山的山顶上,望啊望啊,不过怎么也望不到妈妈。

师:

她的耳畔似乎还想着临走时妈妈交代的话:

“孩子,妈不拦你,不过你千万要小心啊,你除掉了妖怪就马上回来”不过她只能------

(学生齐)站在阿里山的山顶上,望啊望啊,不过怎么也望不到妈妈。

师:

天长地久-----

(学生齐)她变成了一棵红桧树。

红桧树每天、每月、每年都在不停地生长着。

师:

这不停生长的不但仅是树,更是女儿对母亲(生)无尽的思念、母女情深,于是-----

(学生齐)所以,这棵红桧树被人们叫做阿里山的思母树。

据说,日月潭的潭水就是这个滴滴的思母泪。

3.探究故事主旨:

师:

同学们,看,妈妈在大陆的武夷山望女归,女儿在台湾的阿里山思母亲,你觉得这个故事表达了人们的什么美好愿望呢?

生说:

再出示资料:

在远古的时候,台湾岛和祖国大陆是连接在一起的,是大陆的一部分。

后来,因为地壳运动,相连接的部分下沉为海峡,台湾于是成了祖国东海中的一个四面环海的大陆岛。

从17世纪初开始,台湾曾先后沦为西班牙、荷兰、日本的殖民地。

1949年后,因为种种原因,台湾依然没有真正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海峡两岸的人们也没能真正团聚。

师:

你觉得还表达了人们的什么美好愿望呢?

生:

(人们期盼台湾能早日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早日实现祖国统一。

师:

是啊,(出示资料: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

……台湾回归。

师:

两岸人民盼团聚。

但就算海隔两方,我们却始终血浓于水,骨肉相连。

每年中国大陆游客会赴台湾旅游,台湾游客也时时来大陆探亲、旅游。

武夷山和阿里山都成了著名的旅游胜地。

武夷山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和避暑胜地。

阿里山,是台湾地区的著名旅游风景区,两者都是很有名的旅游之地。

都有着美丽的传说,她在人们的传说中里,在一本本散发着清香的书里,等着你去阅读......

活动五【作业】五、寻访民间故事

课后,让我们一起去寻访两个旅游区的的民间故事吧,下课。

板书设计:

《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

创角度不同方确定角度

讲情节顺序不同法梳理情节

故情节重点可能不同总确定详略

事结创编开头

过渡连接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