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半期语文考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82126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9.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半期语文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七年级上册半期语文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七年级上册半期语文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七年级上册半期语文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七年级上册半期语文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七年级上册半期语文考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七年级上册半期语文考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七年级上册半期语文考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七年级上册半期语文考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七年级上册半期语文考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七年级上册半期语文考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七年级上册半期语文考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七年级上册半期语文考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半期语文考试.docx

《七年级上册半期语文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半期语文考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上册半期语文考试.docx

七年级上册半期语文考试

南川三中2006年秋期半期考试七年级上册

2019-2020年七年级上册半期语文考试

语文试题

(总分150分,完成时间120分钟)

题号

总分

(一)

(二)

(一)

(二)

得分

5.下列广告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万家乐”对我们现代家庭带来舒适和快乐。

B、广告做得好,不如新飞冰箱好。

C、天津驾校学费低廉,免收学杂费。

D、牙好,胃口就好,吃嘛,嘛香。

6.你妈妈口袋里的100元钱不见了,她怀疑是你拿了的,可是你真的没有拿。

你该怎样跟妈妈说,才能让她相信你?

请将你要说的话写在下边。

7.请展开联想与想象,将“茶树”“理想”“骆驼”这三个词语扩展成一段话。

(词语顺序不拘,不超过50字)

8、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出现了大量的新词汇或旧词赋新义,例如:

“上网”、“下课”、“纳米”。

这些词汇,在普通的工具书上难以查找,但事实上它们已融入我们的生活。

请你也列举三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

总的说来,《繁星》、《春水》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

的歌颂;二是对的崇拜和赞颂。

三是。

(二)古诗文积累(10分)

10.古诗文默写(10分)(1-6题每题1分,7题4分)

(1),把酒话桑麻。

(孟浩然《过故人庄》)

(2)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

(3)子曰:

“岁寒,。

”(《论语·子罕》)

(4)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的诗句是,。

(6)曹操《观沧海》中对景物作总写的诗句是:

(7)在《古代诗歌五首》中,我们感受到了白居易笔下西湖早春之景,辛弃疾盛夏时看到丰收在望时的喜悦和马致远秋里思乡之情。

相信你收集的课外古诗词中也不乏描写季节的佳句。

能写两句吗?

例:

风吹柳花满店香。

作者:

李白春景。

①。

作者:

____________景。

②。

作者:

____________景。

第二站:

考古寻宝(15分)

虽然我们还只是初一的小同学,涉足文言文还不多,仅仅《童趣》和《<论语>十则》而已,但我相信同学们也从中寻到一些宝吧!

请读下面选段,完成11-14题。

[甲]《童趣》选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乙]《<论语>十则》选段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11.试用所学的方法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

(4分)

果如鹤唳云端果:

___________鞭数十鞭:

_____________

是知也是:

___________其恕乎其:

_____________

12.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

(4分)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两段选文中的一些词语已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你能写出几个来吗?

并解释它们。

要求至少写出三个。

(3分)

(1)。

(2)。

(3)。

1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经有过不同看法。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应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分)

 

第三站:

阅读悟美(40分)

(一)在这一学期我们学习了很多优美的散文,下面就摘录了两段,请你阅读后完成15-19题。

(20分)

[甲]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乙]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5.甲段文字为我们描绘了________图,“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描写出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分)

16.乙段文字为我们描绘是济南冬天_______________图,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描述了其妙处。

(4分)

17.甲文中通过侧面描写,描写了春雨润物的意境。

请把侧面描写的句子摘抄出来。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这两段文字都可以说按空间顺序描写景物的,甲是从_____到______,乙文是从___到____。

(4分)

19.下面各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请你选择其中一句分析运用这种修辞的好处。

(5分)

(1)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

(2)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

(3)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

选择第____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景色美固然令我们心旷神怡,但心中的美才是永恒的。

在“感恩”系列活动的今天,你做些什么呢?

请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20-24题。

(20分)

牵着母亲过马路

①周末下午偕妻儿回家,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一定要上街买点好菜招待我们。

母亲说:

“你们回来,妈给你们煮饭,不是受累,是高兴呀!

”我便说:

“我陪你去吧!

”母亲乐呵呵地说:

“好,好,你去,你说买啥妈就买啥。

②到菜市需要走一段人行道,再横穿一条马路。

正是下班时间,大街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的人群匆匆而行。

年龄大了,母亲的双腿显得很不灵便。

她提着菜蓝,挨着我边走边谈些家长里短的生活琐事,我宽容地耐心地听她诉说。

树老根多,人老话多,母亲这把年纪,自然絮絮叨叨,别人不愿听,儿女们还能不听?

③穿过马路,就是菜市了。

母亲突然停了下来,她把菜篮挎在臂弯,腾出右手,向我伸来……

④一刹那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

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动作呀!

⑤上小学时,我每天都要穿过一条马路才能到学校。

母亲那时在包装厂上班,学校在城东,厂在城西,母亲担心我出事,每天都要送我,一直把我送过马路才折身回去上路。

横穿马路时,她总是向我伸出右手,把我的小手握在她的掌心,牵着手走到马路对面。

然后低下身子,一遍遍地叮嘱:

“过马路要跟着别人一起过……”

⑥二十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小手已长成一双男子汉的大手,昔日的泥石路已经变成柏油路,昔日年轻的母亲已经皱纹满面,手指枯瘦,但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

她一生吃了许多苦,受了许多罪,这些都被她像掠头发一样一一掠散,但永远也抹不去爱子的情愫。

⑦我没有把手递过去,而是伸出一只手从她臂弯上取下篮子,提在手上,另一只手轻轻握住她的手,对她说:

“小时候,每逢过马路都是你牵我,今天过马路,让我牵你吧!

”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来,像一个老农面对丰收的农田,像一个渔民提着沉甸甸的鱼……

20.第①段中写“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第⑦段中写“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

这两次“喜”的原因各是什么?

(4分)

21.你认为第④段中“我的心灵震颤起来”的原因是什么?

(3分)

 

22..第⑥段叙说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惟独母亲“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

这样写采用了什么手法?

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3分)

23.第⑦段对母亲欣喜的心情作了两个生动的比喻,请再续写一句,构成排比句。

(4分)

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来,像一个老农面对丰收的农田,像一个渔民提着沉甸甸的渔网,像。

24.这篇文章写得很感人,

(1)你认为最使自己感动的内容是什么?

(2)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或教育?

(6分)

(1)感动的内容:

(2)启发(教育)

第四站:

自然求真(55分)

25.在“感受自然”活动中,我们又一次接近了自然,感受了自然。

请你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描摹现实世界或想像世界中的一种景致,希望你能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字里行间,写出真情实感。

要求:

(1)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3)不少于500字

100字

200字

300字

400字

500字

600字

 

参考答案

1、略2、C3、A4、B5、B

6、7、8、略

9、泰戈尔母爱与童真大自然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10、

(1)开轩面声圃

(2)随风直到夜郎西(3)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断肠人在天涯(5)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6)水何澹澹,山岛竦峙(7)略

11、果真用鞭子打此,这大概、也许

12、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

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13、参考:

(1)明察秋毫(见“疏通文意”)

(2)怡然自得(见“注释”)(3)庞然大物(体积极大的东西)(4)夏蚊成雷(夏天成群的蚊子的叫声跟雷声一样,这是夸张的表现方式)

(5)三人行,必有我师(6)温故知新(7)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14、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但亦应注意的是,孔子用这句话给“恕”字下定义,其中包含了相互体谅的意思。

15、春雨图密亮细

16.雪后初晴图雪光雪色雪态

17.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18.近远上下

19.排比、比喻比喻(也可加拟人)拟人

(1)句:

形象以突出了春雨亮细密和轻盈的特点。

(2)句:

形象地写出了雪松的样子,突出了其美。

(3)句:

写出了作者看到景色的喜爱之情。

同时,准确地写出景色变化的过程。

20.前者是看到儿子偕妻儿回家(看望自己)而高兴,(或看到儿子一家回来看望自己而高兴)后者是觉得儿子懂得了事理而高兴。

(或看到儿子长大了,成熟了;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回报)

21、“我”看到一个熟悉的动作。

(或“我”看到年近花甲的母亲“腾出右手,向我伸来”。

22、对比手法,突出母亲爱子的感情之深。

23、略。

参考:

像一个运动员面对金灿灿的奖牌;像一个老师面对成材的弟子……

24、略。

例1:

感动的内容:

母亲牵着“我”的小手过马路,“我”牵着母亲过马路,这两次牵手。

(或:

既写了母亲对儿子爱的呵护,也写了“我”对母亲的回报)启发(教育):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要孝敬老人,父母,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例2:

感动的内容:

母亲对儿子的挚爱。

时光虽然流逝,但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

启发(教育):

母爱真是太伟大了,正是这样伟大的母爱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

(角度自选,言之有理即可)

25、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