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育 反 思.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02476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 育 反 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 育 反 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教 育 反 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教 育 反 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教 育 反 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教 育 反 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教 育 反 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教 育 反 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教 育 反 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教 育 反 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教 育 反 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教 育 反 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教 育 反 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 育 反 思.docx

《教 育 反 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 育 反 思.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 育 反 思.docx

教育反思

教育反思

专家观点:

反思的过程不仅是内省的过程,更是内“醒”的过程。

换句话说,反思就是自我唤醒自我。

反思是源于心灵的力量,反思是心灵成长的原动力。

反思可以使我们正本清源、刨根问底.可以帮助我们超越世俗的功利(物质世界),去最大限度地接近幸福和快乐的本原(心灵世界)。

对教师而言,教师的反思,可以引导他们超越日常繁琐的教育实践,去提升自己的教育情怀,使自己能够从本质上理解教育,从而也理解自己的价值和意义,找到内心自尊、自信的基点和源泉。

(选自《新课程》)

教育反思通常指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应当说,教育反思是一个内涵相当丰富的概念。

它不仅指反思课堂教学行为,也指反思课前的教学计划与课后的教学评价;它不仅指教师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也指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反思;它不仅指反思总结教师自身的教学行为,也指反思总结其他教师的教学行为。

(选自《新课程》)

 

各位老师:

接下来我们一起探讨关于教育反思的话题。

一提到反思,老师们可能都觉得有点头疼。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我知道现在很多地方都已经把写教育教学反思作为一个硬性规定,规定每学期必须要有10、15、20则不等。

老师们就想啊,我们每天上课累死人了,哪有那些闲工夫去写什么反思啊?

再说,以前的老师从没写过不也教的挺好的么?

形式主义的东西害死人啊!

于是:

“今天的课很好,学生反应很积极”

“今天某某同学还是上课时总讲话”

等等。

这些是反思吗?

教师该如何做反思?

一、什么是反思,什么是教育反思

1.反思

反思,近代西方哲学中广泛使用的概念之一,又译为反省、反映。

在人类早期,智力活动处于蒙昧状态,人类认识活动主要是通过感官探索外部世界的奥秘。

随着智能的发育,人类开始反过来研究自身,这种研究就是“反思”,“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这个意思。

可见,反思能力是人类智能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人的主体意识真正觉醒的一个重要标志。

2.教育反思

教育反思就是教师对教育教学现象的再认识与再思考,即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理性观察与矫正,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思考,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育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它是对教育教学活动的深入思考,这种深思能使教师有意识的,谨慎地经常地将研究结果和教育理论应用于实践。

最先把反思引进教学过程的是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他认为,反思是“对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式,根据支持它的基础和它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积极的、坚持不懈的考虑。

简单来说,教育反思即对自己教育行为乃至教育细节的一种追问、审视、推敲、质疑、批判、肯定、否定……

3.教育反思的主要特征

陕西师范大学张立昌教授在《试论教师的反思及其策略》一文中对教育反思的主要特征进行了精辟的概括。

他认为教育反思有如下特征:

一是实践性,是指教师教育教学效能的提高是在其具体的实践操作中;

二是针对性,是指教师对自我“现行的”行为观念的解剖分析;

三是反省性,是指教师对于自身实践方式和情境,立足于自我以外的多视角、多层次的思考,是教师自觉意识和能力的体现;

四是时效性,是指对当下存在的非理性行为、观念的及时觉察、纠偏、矫正和完善,意即可以缩短教师成长的周期;

五是过程性,一方面指具体的反思是一个过程,要经过意识期、思索期和修正期,另一方面是指教师的整个职业成长要经过长期不懈的自我修炼,才能成为一个专家型教师。

二、教师为何要写反思

李镇西老师认为对一个教师来说,推动其教育事业发展的应该有两个轮子,一个叫做“情感”,一个叫做“思考”。

教育情感使他热爱孩子,忘我地工作,并从中体验到奉献的自豪;教育思考使他明确自己的教育方向,科学而理性地设计、实施自己的教育,同时不断地总结、提炼、升华自己的教育实践。

可见,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是区分经验型教师与学者型教师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所认为的:

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

他提出了著名的“经验+反思=成长”教师成长公式。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教师要获得专业成长,就必须学会反思,学会自觉的深入的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学会从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

波斯纳的研究表明,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地反思,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

正如叶澜教授所说: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

”可见,反思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作用。

1.反思需要教师深入的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从而使思考向纵深发展。

反思需要教师深入的、全面的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因此,教师在撰写反思时必须对在教育教学中的引发了注意的教育教学现象进行认真地回忆,进行具体、形象的描述,形成对教育教学事件或个案的比较全面的认识;同时,因为要行之成文,就迫使教师必须对所思考的内容进行进一步加工,使之逻辑化、条理化、理性化,从而使思考更全面,更深入。

2.反思能促进教师进一步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育理念。

反思必须有理论支撑,理论学习掌握的程度,往往决定反思的高度。

因此教师在撰写教学反思时,往往在一种“想写得深刻一点”的需求的驱动下,去参阅一些资料、翻看一些书籍,促使教师进一步学习,将自己的思考与倡导的理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对理论认识的提升,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

3.反思能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

“善思者得章法,善悟者得学问”。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的自我反思,敏锐地发现存在的问题,深入思考、挖掘隐藏在问题背后的原因,及时调整教育教学策略,并应用于教育实践中,落实为教育行为。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反思、尝试、调整、实施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

同时,教师通过写反思,把自己教学实践中的经验、问题和思考积累下来,使自己对自己教学现象中的典型事例和思考留下深刻的印象。

经过长期的累积,教师才可以真正成为了一个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理性思考的教师,真正成为一个智慧型教师。

三、教育反思的对象及内容

教学是践行教育宗旨、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渠道,因此,教育反思首先要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的内容应包含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教师的教学理论两个方面,而教学行为又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因此,教师的教学反思应基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基于教的反思

课堂教学反思应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教师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都要进行反思。

1.课前反思

课前反思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起点,对教学行为进行合理预设。

首先,要反思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影响课堂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课前教师必须对教学目标进行深入的反思。

反思教学目标要:

反思教学目标的设置是否明确、是否有达成的可能;

反思目标是否以总体课程目标为指导,是否适应社会进步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反思教学目标的设置是否尊重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以学生为本,因人施教;

反思教学目标是否符合新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其次,要反思教案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学情。

这一方面是为了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对教学设计进行查漏补缺,重新审视这个教案的利弊得失;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关注学生的需求,准确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教案更加符合学生现实。

精彩的课堂生成,来自于课前的精心预设。

因此,优秀的教师往往最后还要反思预设方案的可行性,并对预设之外的情况设计必要的备用方案。

2.课中反思

课中反思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密切关注目标达成状况、学生课堂学习状况、教学的得失以及教师自身的课堂表现,并不断根据观察到的情况对教学预设进行自我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课堂。

3.课后反思

课堂是教师实践教育活动的主阵地,教师若能对课堂教学中讲课技能技巧、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及时反思,寻找自己教学中的漏洞、不足及亮点,有助于教师积累教学的经验和体验,提炼亮点、生成教学智慧。

一般来说,教师常常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课后反思:

(1)反思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未达成的原因何在(从理论和操作层面进行分析);哪些教学行为、教学策略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如何进一步改进等。

(2)反思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

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课堂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场所,因此,教师要反思教学中师生积极互动的层次以及参与的质量;反思如何诱发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积极配合;反思在关注学生智力因素的同时,是否也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兴趣、信心、意志力……)的作用等。

(3)反思教学内容

任何教学目标的实现都需要通过特定的教学内容的学习来达成,因此,教学内容也是教学反思的一项重要内容。

反思教学内容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反思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是否一致,是否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科学、有趣,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及认知水平,是否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反思教学内容的呈现与讲授是否关注了学生的个别差异,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变化不断生成的过程,因此教师还要反思是否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进程以及突发事件,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等。

(4)反思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的选择必须依据教学目标,并对教学目标的达成产生影响。

因此,教师还应反思教学策略。

反思教学策略的选用过程,也是反思理论如何联系实际的过程。

如反思教学策略的选择是否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是否以系统的观点为指导,是否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反思是否能根据课堂教学的生成及学生认识活动的特点,不断优化教学策略及如何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反思教学策略的选择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等等。

(5)反思教学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

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态度比专业素养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更大,因此,教师还要对自己的教学态度时常反思。

如反思自己的工作态度是否严谨、认真、负责;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探究过程以及表现出来的求知欲是否给予了足够的关注等。

(二)基于学的反思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配合的一种双边活动,因此,在反思教师的“教”的同时,教师还应从学生的“学”出发进行进一步思考,以优化教学,提升教育智慧。

如反思学生对本节课关注点会在哪儿?

会对哪一内容难于接受?

应如何通过设计有效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教师通过密切关注教学中学生的兴趣和接受程度、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等,再根据观察所得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并在课后反思学生课堂学习兴趣的影响因素及有效策略等。

无论是基于教的反思还是基于学的反思,都要求我们不仅要对教育行为进行反思,还要对教育现象进行反思。

也就是说,我们不仅仅是针对明显的教育失误,也包括对自己一切教育(含教学)行为的反思:

和学生谈一次心,上一堂课,组织一次活动,甚至是和学生交往过程中的某一个蕴含教育因素的细节,都可以成为我们反思的内容。

同时,我们还不能仅仅局限于对自己教育的反思,还应该扩展为对自己所见教育现象的反思。

作为一个有责任感同时胸襟开阔的教育者,他会关注与自己相关或不直接相关的其他教育现象,并同样以科学的态度――尤其是批判的眼光进行审视和追问。

在解剖自己的同时,解剖整个教育,这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教育反思境界。

(三)基于理念的反思

观念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

因此,教师还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

如:

从对比预设教案与生成实况反思自己的学生观,究竟是“以学定教”还是“以教促学”;深入观察师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状态(尤其是参与程度、参与面)、师生交往互动的实际程度,以及师生共同发展的状况等,通过对比预设与生成反思自己的课程教学观是否符合新课程要求等。

总之,教师在做教学反思时,无论是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优点还是记录教育教学中不足、失败之处;无论是记录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的教学机智还是进行“教学再设计”,都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注意反思的“落脚点”。

教学为本,反思为末,反思是为今后更好的教学而服务的,因此,反思的落脚点应该落在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要克服当前“为反思而反思”的流行病,要树立“教师写教学反思实际上是转化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突破口,也是改变课堂教学的突破口”的意识,通过“写自己的教育故事”来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进一步优化自己的教育教学。

二是反思要提前策划,要通过加深反思的层次、拓宽反思的视野、进行“二次反思”等策略来提高反思的质量。

也就是说,教师的反思不仅要对行为与直接效果进行反思,还要对行为效果和规律性进行反思;不仅对对教学主体合理性进行反思,还要对教学目的的合理性等各方面进行反思。

三是要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

反思必须有理论支撑,理论学习掌握的程度,决定反思的高度。

而“学习理论——教学实践——自我反思”,这也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教师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以理论促反思,以反思促成长。

四是要注意反思的“发展性”。

反思不仅仅只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还应该有对“反思”的“再反思”,反思后的再学习,学习后的再反思。

这既可以积累经验,还能不断更新知识,使教师获得专业发展。

四、教育反思的步骤及方法

(一)教育反思的基本步骤

1.发现问题——教师通过对实际教育教学的感受,意识到自己教育中的问题,并明确问题的性质,教师再围绕着这一问题,从课程、学生、教师本身等方面收集有关的资料。

2.分析问题——教师对教育教学中待分析的问题进行深度的思考,分析得失及其原因。

3.确立假设、寻求对策,进行“再教设计”。

分析和认识了问题的成因后,教师重新审视自己教育教学的理论依据,并积极寻找新的理论依据和新的策略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再教设计”;

4.验证假设——是明确方向并付诸行动,进行“再教实践”。

在这个阶段,教师通过“再教实践”验证“再教设计”中所形成的假设和教育方案,在验证的过程中,教师又积累了新的经验,发现新的问题,开始新的循环。

由此可见,教育反思是呈周期性的:

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在不断的循环中,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与水平也得到了提升,反思水平也水涨船高。

李镇西也曾说:

“20多年的教育经历告诉我,一个真正的反思型教师至少应该具备四个“不停”:

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不停地思考。

当然,这四点决不是互相分离的,在反思型教师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不停地思考,完全是融为一体的,其中,思考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各每一个环节。

(二)教育反思的方法

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采用行动研究法和比较法这两种方法。

1.行动研究法

即在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的同时不断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将两者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

2.比较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教师要经常与同行的交流,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尤其是要研究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

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

3.总结法

可以是一课一思,也可以一周一思,甚至还可以一学期、一学年甚至一届学生进行一次宏观反思。

借助反思对一节课、一周课或一届学生的培养途径、方法等进行一个总结、提炼经验、验证自身教育理念的合理性。

4.对话法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教师还可以经常与同事一起观察自己的、或同事的教育教学实践,与他们就实践问题进行对话、讨论。

因为以旁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能使自己对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并获得对问题解决的广泛途径。

“即使出现认识上的冲突,也是一个智慧碰撞和切磋学习的机会。

李长吉,张雅君在《教师的教学反思》中写道:

“在教学反思实践中,人们探索了多种反思方式。

例如,在时间序列上,有日反思、周反思、月反思、期中反思、期末反思等;就一堂课而言,有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在主体序列上,有个人反思、教师集体反思、教师与学生共同反思、教师与专家共同反思、教师与家长共同反思;在内容序列上,有个案反思、主题反思、学科反思、跨学科反思;具体到教师的日常工作内容,有讲课反思、作业反思、评价反思、活动组织反思;在教学发展序列上,有学生成长反思、教师成长反思、教学理念反思、教学改革反思;在表现形式序列上,有反思日记、反思档案、反思报告、反思竞赛、反思作业等。

在进行教学反思时,除了可以采用上述方式外,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实践智慧,针对具体的条件与问题,创造更为适合的方式方法。

因为没有哪一种方式方法是适合每个人、每件事的,创造本身就是教学反思所追求的境界。

”无论采取什么形式的反思,我想都离不开两项修炼:

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能从纷繁复杂的教育教学活动迅速找出有反思价值的问题;同时,养成反思的习惯,经常地进行反思。

【案例1-2】

再上《永生的眼睛》

(案例撰写者:

2012年“国培计划”湖南省校本研训骨干教师远程培训长沙6班罗长兵)

那是两年前,雨花区常规视导到砂子塘小学,听我执教四年级语文的一篇课文《永生的眼睛》。

可是,这堂课却失败了。

《永生的眼睛》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的方法应当是略读,而不是精读。

可是,我想当然地认为,如果设计成略读,就无法感悟到文章的深刻人文内涵,无法学习到精彩的语言,于是,我把许多自以为重要、精彩的环节一股脑儿设计了进去。

我也知道若按精读展开,势必需要2节课,如何将这么多东西浓缩在一节课学完呢?

我想到了布置学生预习,这样可以在初读课文的时候省略自由读的环节。

(评:

拔高的教学目标、忽略了学情也无视课程要求的教学设计出问题也是意料之中。

事实证明,这是错误的决定。

学生确实预习了,但预习效果很一般,因此在整体感知课文的时候,学生明显对内容比较生疏。

从表面上看,是我班学生的预习能力不够强;从本质上讲,是学生在家里的预习,不能完全代替课堂上的课文初读。

换一句话说,不管什么课型,都要在思考、研读、讨论、交流前安排专门的时间让学生充分读课文。

只有让学生完整、充分地感知文本,才会有准确的理解和深刻的感悟;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教学伊始,我观察到了学生预习不到位,可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没有要学生读课文,而是匆忙进入到了研读阶段,结果呢?

学生根本不能感同身受,朗读不动情,答问不接招,讨论不热烈……。

(评:

应该是“以学定教”还是“以教带学”,这似乎是个假命题。

然而一旦落实到教学中,老师们还是不自觉的从“教”出发来设计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这反映了老师们的教学理念没有得到真正的更新,理论没有真正的与教学实践有效结合。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舞台,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忽略掉了学生的地位,教学必然会成为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

精读,略读,都强调以读为本,这是相通的。

但是,二者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选择上有较大的区别。

这是上完课后,通过与教研员交流后领悟到的。

“我觉得你太辛苦了,这是略读课文,老师完全可以轻松点,放手让学生自学啊!

”教研员如是说,“这篇课文可以从题目‘永生的眼睛’入手,以导学提示中的问题为重点,围绕琳达对亲人捐赠眼睛角膜的态度变化展开读书讨论……”“你听说过于漪的大问题教学法吗?

就是设计精而少的大问题,用若干小问题支撑起大问题,大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而带动全文的学习。

”这样的指导让人受益匪浅,让我深感自身的不足。

为弥补遗憾,我重新对《永生的眼睛》进行设计,在班上又上了一次。

导入新课后,我指着课题问学生:

“这篇课文,你对什么问题最感兴趣?

”“如果让你自学,会选择什么内容来学?

”根据学生质疑和导学提示中的问题,确定了全班的学习目标:

(1)简要讲述故事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对于亲人捐赠眼睛角膜一事,琳达为什么刚开始反对,后来却为亲人骄傲?

(3)“永生的眼睛”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然后,给了10来分钟学生读书、思考,给了3分钟时间学生小组讨论。

最后,组织全班交流。

这次,因为问题来自学生中间,因为给足了学习的时间,所以全班交流很顺利,也很热烈。

讲述故事内容依然有点罗嗦,但没关系,学生的概括能力提高需要一个过程。

在交流琳达的态度变化时,学生大多能用熟练而有感情的朗读来回应,由于有了自己的感悟,学生顺利读出了琳达的不满和悲愤,读出了父亲的平静和语重心长,读出了温迪的可爱和自豪,读出了琳达的欣慰和骄傲!

学生读的地方是自己找出来的,当然有自己的感受;不像第一次上的时候,我硬生生把琳达、父亲、温迪的话语投影出来,逼着学生读出感情,谈出感受,学生基本处于被动状态,效果自然好不到哪里去。

通过再上《永生的眼睛》,我进一步认识到:

略读课文在教学内容上要精心选择,以大致了解课文内容为主,或者突出单元教学目标的训练点即可;在教学方式上,要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权,以自主、合作学习方式为主,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稍作引导就行。

读罗长兵老师的《再上<永生的眼睛>》一文时,颇为感动。

罗老师的反思真实、朴实,从后面的“再教”效果来看,反思的质量也比较高。

更重要的是,一个老师敢于直面并深刻剖析自己不成功的教学,敢于从内而外的进行深度的反思,这种勇气可嘉。

罗老师的反思从形式到内容应该都算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反思。

他不仅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等,还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了“再教设计”和再教实践,验证自己的假设。

无论是从内容还是形式都比较全面,比较深刻,因此,这样的反思对于今后的教学一定有所裨益。

当然,罗老师的反思,还可以在锁定问题上进一步做文章。

《永生的眼睛》一课的教学失误在哪儿?

作为一个有经验的老师,罗老师为何会把本应略读的文章却选择用精读的方式去完成呢?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找不到答案,然而这确是问题的核心所在。

要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还得从“想当然”这一词入手。

罗老师为什么会“想当然”?

他为什么要“想当然”?

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是不是也常常会有这样类似的“想当然”呢?

因为我“自以为重要”、也自以为“精彩”,也就是该课的设计是基于“我要如何教得更好”,而非“学生怎样才学得更好”。

观念决定行动,教学理念常常会影响教师决定教学策略,正如我们要设计一个出行路线的时候,首先得考虑我从哪儿出发,然后才可能选择最佳路线。

也就是说,《永生的眼睛》一课之所以会失误,不仅仅是一个方法的问题,更有教者在定位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时思考角度、教学理念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