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07154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docx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docx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4.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肖复兴、叶圣陶的简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要点】

1.正确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练习正确使用数量词:

“幅”与“副”,“个”与“位”。

学习联系上下文区分“干燥”、“急躁”,“居然”、“果然”“仍然”。

2.读通课文,梳理内容。

3.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感受叶老修改作品的认真。

初步认识两个修改符号。

一、导入新课

1.媒体出示背景画面: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2.教师朗读,介绍引文《爬山虎的脚》作者叶圣陶。

3.媒体出示资料:

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原名叶绍钧,汉族人。

字秉臣。

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代表作:

《隔膜》《线下》《倪焕之》《脚步集》《西川集》《稻草人》。

4.板书课题,齐读。

板书: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5.引导质疑。

预设:

课题为何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而不是爬山虎?

课文是写爬山虎的吗?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怎样的?

说明:

课文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用借景抒情。

通过质疑,引导学习,为后文中心句的理解“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

1.预习课文,读准字音,努力读通句子。

想一想:

课文写了哪两件事?

2.媒体出示并学习生字新词。

(1)正确朗读词语,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推荐删掉融洽黄昏余晖窗棂

楷模燥热客厅眼帘沉郁摇曳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量词。

一()画像一()作家一()湖水

一()手套一()初中生一()作文

说明:

课文中叙述了叶圣陶老先生细心修改作文,因此在课前的预习中渗透写作中字词的推敲。

通过这一练习,旨在填写数量词的基础上,重点区分“幅”、“副”;“位”、“个”;“片”、“篇”在读音和运用上的不同。

(3)先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再选词填空。

燥热急躁

夏日的()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遇事(),缺乏耐心,沉不住气,这是一种不良的情绪。

居然果然仍然

王明说这李子一定是苦的,小伙伴们一尝,()是苦的。

像叶圣陶那样的大作家,()要见一个初中生!

工人们在大伏天()坚持工作,丝毫不放松。

(4)自由读读这两组词语,想想分别是写谁的?

媒体出示:

莫名其妙愣住意外肖复兴

认真平和质朴叶圣陶

师:

肖复兴和叶圣陶是谁?

3.交流讨论,随机介绍作者。

媒体出示:

肖复兴,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

已出版50余种书,曾多次获全国及北京、上海地区优秀文学奖。

作品主要有系列长篇小说〈〈中学生三部曲〉〉、长篇报告文学〈〈与当代中学生对话〉〉〈〈和当代中学生通信录〉〉等。

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原名叶绍钧,汉族人。

字秉臣。

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过渡:

当时的肖复兴是个初中生,而叶圣陶是个文学家,他们在这篇文章里相遇了。

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事呢?

4.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两件事?

试着结合人物,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两件事。

5.学生交流,将课文分成两个部分。

板书:

修改作品(1-5)

邀请做客(6-10)

三、研读课文

1.默读课文1-5节:

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

又有什么感受呢?

划出有关的语句。

2.带着自己的体会,大声地、有感情地和小组同学读一读。

3.学生交流。

(1)媒体出示: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

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指名朗读:

正音“曲线”。

(表示弯,与“直”相对的时候读第一声;表示歌曲的时候,读第三声。

●结合“密密麻麻”理解,以及看课文中的“资料袋”叶老修改原文,感受叶老修改的认真。

(密密麻麻:

又多又密(多指小的东西)。

●感情朗读。

(2)媒体出示:

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

●一张和一幅有什么不同?

通过比较一张画像和一幅画像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感情朗读。

(3)媒体出示:

“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

”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

”删(shān)掉原句中“包”这个动词(cí),使得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

而“书皮”改成“包书纸”更确切,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

●教师板书删除符号和替换符号。

●结合“删”字的造字过程,学习生字“删“,指导书写。

(“删”是个象形文字。

古时候,在纸还没有发明之前,人们在兽骨和龟甲上写字,后来开始在竹片上写字,竹片串连起来就是“册”,如果竹片的字写错了,那么就要用刀片去除,由此演变成了“删”。

要想写好“删”字,册的横要变成提,册字要写得窄一些。

●学生练习正确书写两个修改符号。

质疑:

这样一修改使得句子更干净了也规范了。

句子怎么会干净呢?

这里的干净是什么意思?

●干净在这里是指句子简洁明白。

规范是指语言标准、典范。

(4)过渡:

叶老这样一个大作家,为个初中生这样修改作文,让“我”感受到了什么呢?

媒体出示:

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板书:

认真

4.师:

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像这样的修改,叶老一共修改了一百多处。

想到叶老这么认真修改“我”的作品,我觉得春风不仅吹到了我的脸上,更吹进了我的心里。

板书:

春风拂面

5.教师小结:

叶圣陶先生给小作者修改作文这件事,使小作者深受教育和启发。

使他不仅看到自己作文的毛病,更主要的是认识到做学问应有的态度,认识到了文学事业的艰巨,不下大力气,不一丝不苟,是不会有所作为的。

6.感情朗读课文。

四、课时作业

1.正确抄写词语

推荐删掉融洽黄昏余晖窗棂

楷模燥热客厅眼帘沉郁摇曳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形容词

修改得()绿得()

()的爬山虎()的湖水

3.请用上删除符号和替换符号修改病句。

(1)四

(1)班的同学们收集了大量废纸,称了一下,有五百克重。

(2)小华在“六一”前夕带上了红领巾,心里无比高兴。

(3)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步行走到植物园。

4.练习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要点】

1.深入学习课文,感受叶老给予“我”的鼓励,以及爬山虎的“美”。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尝试使用两个修改符号。

一、研读课文。

1.过渡: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内容,理清了文章的脉络。

从叶老密密麻麻的批改中让“我”这个初中生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

在我的作文后面叶老为我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

(1)媒体出示:

叶老先生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

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

肖(xiāo)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

”这则短短的评语,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

(2)朗读这段评语,想想:

这段评语写了什么?

(习作要写具体事实,表达真情实感。

(3)引导质疑:

叶老为“我”的作文修改了一百多处地方,这样的文章优秀吗?

可为什么叶老的评语里写的都是优点呢?

(4)再读第5节,学生交流。

教师板书:

树立信心

(5)感情朗读第5节。

(6)教师总结。

过渡:

一篇不长的作文,却让我们感受到叶老的认真、平和及温暖;一段不长的评语,让我们感受到叶老对孩子的关心。

让我们和老师合作,随着作者再来感受一下。

教师引读:

当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时,我一下子愣住了——

当我回到家仔细看了几遍叶老先生对我作文的修改之后,我感受到——

当我读了叶老一则简短的评语后,我——

2.练习使用修改符号。

(1)过渡:

在感受到了叶老认真、平和与温暖之中,我们还认识了两个修改符号,还记得哪两个吗?

(2)练习修改。

媒体出示:

王老师望着那张画像,眼镜眯成了一条缝,说:

“这张画得真像我啊!

(3)学生修改、校对。

3.过渡:

同学们:

第一件事中没有提到爬山虎,可题目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是为什么呢?

在课文的第二部分我们将会找到答案。

4.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6-10节,并完成自学提示。

(1)媒体出示:

自学提示:

①读课文,用直线划出描写爬山虎的句子。

②用···画出描写爬山虎的重点词语。

③想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汇报交流。

●“我”在叶老家的院子里见到了爬山虎,课文有两处对爬山虎的描写。

哪两处呢?

分别请两名同学读一读。

媒体出示:

  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

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落日的余辉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3)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这两段话,注意比较其中写爬山虎的重点词语,说说这是一片怎样的爬山虎?

●第一处描写中的重点词句有“绿葱葱”“温柔的小精灵”“跳跃”“闪烁”“迷离的光点”等,

第二处的重点词句有“沉郁”“浓浓的湖水”“摇曳”“虎虎有生气”等。

(4)学生交流读后感受。

●这两段描写,能让人感受到了一种美、生机与活力,使作者内心充满了希望……

(5)有感情地读好这两段话。

5.教师小结:

爬山虎因阳光照耀而绿,“我”因叶老先生的教导而深受鼓舞,每当想起叶老先生的教导和期望,就像那片爬山虎一样,总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那见到叶老后,我又有了怎样的认识呢?

我们下节课学习。

6.感情朗读课文

二、课时作业

1、正确摘抄文中描写爬山虎的句子,注意格式与标点。

 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

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落日的余辉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2、学写比喻句。

(1)清晨,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小小的露珠在荷叶上闪闪发光,如同

(2)大象的两只耳朵像。

(3)请选择一个比喻词造句。

(如同、好像、好似、宛如……)

3、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课时要点】

1.学习课文,体会叶老平易近人的人品。

2.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研读课文

1.过渡:

我们随着作者的脚步走进叶老先生的家,感受到了那片爬山虎带给我们美的感受。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媒体出示:

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

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落日的余辉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2.师:

这是一种美的景色,一幅美的画面,也可以说,作者在这儿营造着一种美的意境。

这美的意境是不是单单由自然景色——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美(师指课题)构成的呢?

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3.叶圣陶先生又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轻声读读6-10节,用浪线划出相关语句。

4.学生交流,媒体出示:

(1)像叶圣陶先生那样的大作家,居然要见一个初中生。

(2)叶老先生见了我,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不少。

(3)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

(4)他亲切之中蕴含着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着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

●居然(出乎意料)指导学生读出作者当时的心情。

●理解:

“融化”原指什么?

(固体遇热变为液体的过程。

)在文中又是指什么呢?

(作者心情从紧张到轻松的变化。

说明:

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品读,使学生在细细品味中读得有滋有味,从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5.同学们,学到这里你觉得叶圣陶老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也可以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来谈一谈你对叶老的了解。

说明:

文中对于作者与叶圣陶之间的交流共有四处,四处句子并不生硬难懂,学生往往结合句子的内容就能感受到叶圣陶先生的为人品质。

此时结合学生对叶圣陶课前的了解加以理解,人物的形象就赫然显现了。

6.教师小结:

正像同学们所说的,叶圣陶先生是一位在国内外久负盛名的大文学家,是中国文坛上的一颗巨星。

这样一位大文学家居然要见一个初中生,还像见大人一样同他握手,把他当成老朋友,真是平易近人啊!

7.学习课文最后一节。

(1)“我”这个初中生在见到了这样一个大作家后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轻声读读最后一节,划出句子。

媒体出示:

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

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2)朗读句子,联系上下文,完成说话练习。

媒体出示:

作家就是。

作家的作品就是。

板书:

平易近人一丝不苟

(3)再读句子,思考:

为什么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4)教师小结:

爬山虎,绿得如此沉郁,叶老显得如此真诚质朴、谦和慈蔼。

叶老这高贵的品质就和这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起,悄悄地爬进了我的心,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

难怪说:

“在我眼前……”

二、总结全文

师:

同学们,1992年,肖复兴提笔写下了这篇文章,30多年过去了,他没有忘记叶老先生,没有忘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因为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已经印在了他的生命里。

让我们把这份情,化成一份感激一份回忆,再读课题——

三、拓展作业

1、选择正确的解释,在正确的后面画"√"。

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

 

(1)句子简洁明白,不啰唆,标准,典范了。

()

 

(2)句子不长了,不啰唆了。

()

不下大力气,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

“难成大气候”的意思是:

 

(1)不可能有大作为。

()

(2)不可能太成功。

()

2、用下面的词语造句受益匪浅——堪称楷模——

3、练习有感情朗读全文。

4、推荐读物《电视伴我读名著》,完成阅读练习单。

【阅读链接】

电视伴我读名著

  两三年前,我就有了个"小书虫"的外号。

曾有要好的同学问我,怎么有兴趣去啃那些大部头的书呢我想了想,由衷地说:

“是电视陪着我读的。

  一天晚上,爸爸招呼正在听歌的我过去看电视,说正在播一部有名的电影: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我不大情愿地坐到爸爸身旁,可不一会儿,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看完后,爸爸问我有什么感想,我吞吞吐吐地说:

“保尔可真了不起!

不过,那个冬妮娅呢……”爸爸笑了,从书柜里拿出一本大部头的书递给我说:

“你看看它就知道了。

”我接过书跑回小屋,贪婪地读起来。

啊!

原来书里的故事比电影里还要丰富动人。

一个星期后,这本五百多页的名著被我“啃”完了。

 看电视引起了我读书的兴趣,从此我就常常缠着爸爸在各种电视报的节目中寻找名著改编的电影和电视剧。

从《红岩》、《林海雪原》,到《居里夫人》、《傲慢与偏见》,有时候是先读原著再看电视,有时候先看电视再读原著。

这样,书中的细致描写帮助我欣赏电视,而电视中的形象又加深了我对书的理解。

在班里组织的活动中,我能够绘声绘色地讲一两个名著里的故事。

电视台播放电视剧《水浒》时,我也能给伙伴们说清楚众多好汉的来龙去脉。

伴着电视读名著不仅使我增长了知识,提高了作文水平,而且从人物身上学到怎样做人。

去年暑假,学校组织我们去军营参加军训。

我从小体弱,在烈日下训练常感到吃不消。

老师和教官要减少我的训练时间,这时,我想起了在电视和小说中看到的牛虻的坚强形象。

牛虻那种坚韧不拔的意志激励着我坚持参加了所有的训练内容。

军训结束时,我光荣地被评为优秀学员。

  可以说,是电视架起了我与名著间的桥梁,电视成了陪伴我读书的好朋友。

我真希望,电视节目能把更多的中外名著介绍给我们,带给我们更多的知识与快乐,陪伴我们健康地成长。

阅读练习单:

1、用“//”把短文分成三部分。

2、思考:

“我”是怎样喜欢上读名著的?

读名著使“我”得到哪些益处?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不仅……也……越……越……虽然……却……

(1)我()未见过叶老先生的面,()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

(2)这()使我看到自己作文的种种毛病,()使我认识到文学事业的艰巨。

(3)()是大作家,()是平易近人。

板书设计:

修改作品(1-5)一丝不苟(改、断、删、增)作品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邀请做客(6-10)平易近人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