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美术学科专业知识 真题及答案三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072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美术学科专业知识 真题及答案三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美术学科专业知识 真题及答案三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美术学科专业知识 真题及答案三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美术学科专业知识 真题及答案三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美术学科专业知识 真题及答案三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美术学科专业知识 真题及答案三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美术学科专业知识 真题及答案三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美术学科专业知识 真题及答案三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美术学科专业知识 真题及答案三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美术学科专业知识 真题及答案三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美术学科专业知识 真题及答案三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美术学科专业知识 真题及答案三文档格式.docx

《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美术学科专业知识 真题及答案三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美术学科专业知识 真题及答案三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美术学科专业知识 真题及答案三文档格式.docx

17.奠定了几何抽象主义的理论基础并在艺术实践上有重要贡献的是荷兰画家,他创建了“风格”派。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我国第一部绘画断代史著作是()。

A.《历代名画记》B.《唐朝名画录》

C.《贞观公私画史》D.《续画品》

2.美术学习的核心内容是()。

A.获得美术知识B.掌握美术技能

C.提高审美能力D.培养美术思维

3.在中国绘画史上颇有影响的“南北宗论”是明代()提出来的。

A.吴伟B.曾鲸

C.陈淳D.董其昌

4.中国画按技法可分为工笔画和()。

A.静物画B.风景画

C.人物画D.写意画

5.清初“四王”中,取得“熟不甜,生不涩,淡而厚,实而清”的收获的画家是()。

A.王时敏B.王鉴

C.王翚D.王原祁

6.擅长指画的画家是()。

A.卫天霖B.潘天寿

C.齐白D.傅抱石

7.清代颇有影响的《芥子园画传》把中国美术教学传统的基于师承关系的()推向高峰。

A.仿效传授B.实物写生法

C.“镜子说”教学法D.讨论法

8.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刀味与木味使它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与地位,这是指()。

A.国画B.木版画

C.水彩画D.壁画

9.新印象主义的发起人是()。

A.马奈B.修拉

C.西涅克D.布朗

10.塞尚是()。

A.欧洲后印象主义画家B.欧洲印象主义画家

C.欧洲抽象主义画家D.欧洲几何抽象主义画家

11.()是中世纪建筑艺术的巅峰,其代表作在法国有巴黎圣母院和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

A.哥特式建筑B.罗马式建筑

C.希腊式建筑D.拜占庭式建筑

12.1886年创作的青铜圆雕《加莱义民》的作者是()。

A.法国贝尼尼B.意大利多纳太罗

C.法国罗丹D.意大利米开朗基罗

13.在引导学生欣赏一幅绘画名作时,第一阶段是()。

A.体验与想象B.理解与创造

C.直觉与感知D.领悟与净化

14.作画时在观察和表现中应遵循的方法步骤是()。

A.从局部到整体再到局部

B.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

C.从局部到局部再到整体

D.从整体到局部再到局部

15.()是指按照一定的绘画程序,不需要学生创意而完成美术作品的教学。

A.临摹B.操练

C.欣赏D.讲授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指导学生临摹国画时,要求每一笔都要与原作一样。

()

2.“造型·

表现”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

3.唐三彩常用的三种主要颜色是红、绿、紫。

4.吴作人借鉴照相写实主义手法,完成了饱经风霜的老农形象油画《父亲》。

5.《三毛流浪记》是画家张乐平最著名的代表作。

6.由于尼德兰美术脱胎于中世纪哥特式艺术,因此,尼德兰文艺复兴早期的绘画具有浓郁宗教气息,总的倾向是严肃、静穆、人物形象不够生动自然。

7.对于人体身高比例概括的口诀是“立七坐五盘三半”。

8.色彩三要素是指色彩(色相)、饱和度(纯度)和亮度(明度)。

9.美术作品体现出的运动感,是人的一种视觉感受。

这种视觉感受受到形体的方向、形状、重心、力度等方面的控制和引导。

10.CMYK也称作印刷色彩模式,在CMYK印刷色彩中的M是指大红色。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1.写意画的破墨法

 

2.明暗素描

3.对比色

4.立体主义

五、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请你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谈谈如何“寓思想品德教育于美术教育之中”。

2.你认为怎样在学生心目中树立美术教师的良好形象?

3.简单介绍高格调艺术作品的特点。

4.法国印象派对油画艺术发展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六、作品赏析(共8分)

赏析米隆的《掷铁饼者》。

七、论述题(共7分)

郑板桥总结画竹的经验,明确指出画竹创作过程中有“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三个阶段。

怎样理解这三个阶段?

八、技能题(共12分)

请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已掌握的技能为“中小学生艺术节”进行标志设计。

要求:

构思新颖,主题突出;

造型简洁,构图完美;

线条流畅,色彩鲜艳。

真题汇编(三)

1.历代名画记

2.吴道子曹仲达

3.徐悲鸿

4.白画白描

5.顾闳中

6.陆探微

7.富春山居图

8.梁楷

9.清初四僧

10.梁楷

11.李思训

12.黄筌徐熙

13.北宋

14.两江师范学堂

15.大卫

16.康定斯基

17.蒙德里安

1.B【解析】《唐朝名画录》开创了中国绘画断代史的体例。

2.C【解析】略。

3.D【解析】“南北宗论”为明代董其昌在《画旨》一书中提出。

他认为北宗则李思训、马远、夏圭;

南宗则王摩诘(王维)始用渲淡,一变勾斫之法。

4.D【解析】中国画从绘画内容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从绘画技法上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

5.D【解析】王原祁与王时敏、王鉴、王翚合称“四王”,王原祁主张好画当在不生不熟之间,自出心裁,不受古法拘束,熟不甜,生不涩,淡而厚,实而清,书卷之气盎然纸墨外。

6.B【解析】指画是以手代笔,蘸墨作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特殊的画法。

历史上清代高其佩和近代潘天寿、洪世清所作指画影响较大。

7.A【解析】《芥子园画传》推崇临摹技法,故本题中只有A选项类似于临摹。

8.B【解析】从“独特的刀味与木味”可以看出本题考查的是木版画的定义。

9.B【解析】正当印象主义绘画方兴未艾之际,在这个团体中就逐渐滋生出一个新的支派,即新印象主义。

新印象主义的倡导者是乔治·

修拉。

10.A【解析】后印象主义是法国美术史上继印象主义之后的美术现象,也称“印象派之后”或“后期印象派”,代表人物有塞尚、高更、梵·

高等。

印象主义代表画家有莫奈;

抽象表现主义又称抽象主义,或抽象派,其代表画家有波洛克、康定斯基等。

11.A【解析】哥特式建筑是一种兴盛于中世纪高峰与末期的建筑风格,哥特式建筑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最富著名的哥特式建筑有俄罗斯圣母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法国巴黎圣母院;

罗马式建筑是10~12世纪,欧洲基督教流行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罗马建筑有意大利比萨主教堂建筑群、德国沃尔姆斯主教堂等;

11世纪到12世纪意大利的罗马式建筑带有更多古典味,代表的建筑有比萨教堂;

拜占庭式建筑是一种建筑的艺术形式,以基督教为背景,其代表性的建筑有圣索菲亚大教堂。

12.C【解析】罗丹是法国著名雕塑家,他的《青铜时代》、《思想者》、《雨果》、《加莱义民》和《巴尔扎克》等作品都有新的创造;

多纳太罗代表作是《加塔梅拉达骑马像》;

贝尼尼的代表作是《圣德列萨祭坛》;

米开朗基罗代表作是《大卫》、《摩西》、《奴隶》、《创世纪》。

13.C【解析】欣赏绘画名作时,首先是整体性观察该作品,并从局部进行感受;

然后理解并领悟要欣赏作品的实质。

14.B【解析】作画时在观察和表现中应遵循的方法步骤是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回到整体,不断反复,使每一个作画步骤、每一处局部都能与整体保持协调、统一。

15.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临摹的定义。

操练是指学生在教室指导下,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技法,进行绘画创作、艺术设计和工艺制作等练习;

欣赏是个体对美术作品接受的态度,或者说对审美对象赏心悦目的反映;

讲授是指教师用口头语言,向学生叙述事实、描绘现象、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

1.×

【解析】在指导学生临摹国画作品时,要放宽衡量学生作品的尺度,使学生初试画笔就有信心和成就感,这有利于兴趣的培养。

2.×

【解析】“设计·

应用”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

3.×

【解析】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白、绿为基本釉色。

4.×

【解析】《父亲》是罗中立的作品。

5.√

6.√

7.√

8.×

【解析】色彩三要素是指色调(色相)、饱和度(纯度)和亮度(明度)。

9.√

10.×

【解析】在CMYK印刷色彩中的M是指品红色。

1.写意画的破墨法:

写意画用墨的基本方法。

在原先着墨的基础上,趁墨色还没有干的时候,即以浓墨或淡墨补充,调整墨色轻重,使之自然地相互溶接、渗化,形成一种具有趣味的肌理变化,产生笔歌墨舞的艺术效果。

破墨法又可分为浓墨破淡墨、淡墨破浓墨、墨破色、色破墨,各有不同的特点。

2.明暗素描:

通过高光、亮面、明暗交界线、暗面、反光的五大调子的表现,来反映客观对象的体积、空间、虚实、结构等,强调素描艺术的直观真实性。

3.对比色:

两种可以明显区分的色彩,包括色相对比、明度对比、饱和度对比、冷暖对比、补色对比、色彩和消色的对比等。

对比色是构成明显色彩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赋予色彩以表现力的重要方法。

4.立体主义:

西方现代美术流派之一,1907年产生于法国。

该派要求从画家的主观意念中,打破物象的自然形态,再进行重新的组合、装配。

代表人物有毕加索、勃拉克等。

1.美术教学的最大特点是“画以载道”,整个教材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对人物、事物等的描绘无不反映出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的倾向性,这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良好素材。

(1)以历史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以典型爱国事迹感染学生,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2)以美术作品触发想象力,以故事诱发灵感,对学生进行热爱生活教育。

2.美术教师要想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需要具备以下几点:

(1)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和扎实的专业基本功,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

(2)有较强的个性特点,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案;

(3)谈吐风趣,要有幽默感,在课堂上要凝聚学生的情感;

(4)有较强的专业特长,让自己的专业打动学生;

(5)勇于探索,勇于实践,有自己的人格魅力。

3.格调是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品格和思想情操,是艺术家艺术造诣、文化修养、审美理想和思想品格的总体体现。

艺术作品的格调有高下雅俗之分。

俗与雅是衡量作品格调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

高格调的艺术作品能触及生活的本质,展示生活的丰富性与复杂性,给世界和人生以新的解释,赋予生活以新的意义,在格调高的作品中还能体现艺术家的独立人格和严肃认真地对待社会、人生与自我的态度。

4.法国印象派对油画艺术发展的主要贡献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突破了色彩运用上传统的“固有色”概念;

(2)树立“条件色”概念,并力图捕捉物体在特定时间内所自然呈现的那种瞬间即逝的色彩和气氛;

(3)从欧洲绘画史的发展进程看,正是在印象派画家笔下,闪烁的阳光和微妙的阴影被引入画面,绘画由此变得清新明丽而有生机;

(4)在欧洲绘画史上引起一次色彩上的重大革新。

《掷铁饼者》是大理石雕复制品,其作者是米隆。

该雕像的特点如下:

(1)《掷铁饼者》取材于希腊的现实生活中的体育竞技活动,刻画的是一名强健的男子在掷铁饼过程中最具有表现力的瞬间。

雕塑选择的铁饼摆回到最高点、即将抛出的一刹那,有着强烈的“引而不发”的吸引力。

(2)虽然是一件静止的雕塑,但艺术家把握住了从一种状态转换到另一种状态的关键环节,实现了使观众心理上获得“运动感”的效果,成为后世艺术创作的典范。

(3)作者成功地解决了人体在运动中的重心稳定和空间结构的两大难题,使雕像既有连续运动的时间节奏感,又有回旋动作的空间稳定性。

无论从哪个角度观察雕像都给人以美感的完整性与动势的真实性。

【解题思路】考生可以从《掷铁饼者》的内容、艺术效果、创作特点三个方面来回答本题。

郑板桥总结的这三个词非常形象、恰当地描述了艺术创造所经历的三个阶段。

(1)“眼中之竹”——艺术体验,是创造主体在长期积淀的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情感、想象、联想等心理要素,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审视、体味和理解。

(2)“胸中之竹”——艺术构思,是艺术家在艺术体验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作动机为引导,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表现方式为中介,使得艺术意象得以创造和成熟。

(3)“手中之竹”——艺术表现,是艺术家将自己的艺术构思中已经基本形成的艺术意象转化为艺术符号,并以物化形态使之得以显现,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情境或形象体系。

【解题思路】回答本题要先弄清楚“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分别是指艺术体验、艺术构思、艺术表现,然后从这三个方面解答该题即可。

【解题思路】由于标志是以单纯、显著、易识别的物象、图形或文字符号为直观语言,所以设计的“中小学生艺术节”标志时应该具有优美鲜明的图案、与众不同的名称、亮丽的颜色等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