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知识梳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73895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234.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物理知识梳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初二物理知识梳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初二物理知识梳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初二物理知识梳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初二物理知识梳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初二物理知识梳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初二物理知识梳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初二物理知识梳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初二物理知识梳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初二物理知识梳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初二物理知识梳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初二物理知识梳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初二物理知识梳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初二物理知识梳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初二物理知识梳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初二物理知识梳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初二物理知识梳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初二物理知识梳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初二物理知识梳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初二物理知识梳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二物理知识梳理.docx

《初二物理知识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物理知识梳理.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二物理知识梳理.docx

初二物理知识梳理

引言

1.科学探究: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2.验证放入回形针的数量与杯子的大小

如何验证: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只改变杯子的大小,在装满水的两只大小不同的杯子里,小心地放入回形针,数出水溢出时的放入的回形针的个数。

如何判断:

如果放入的回形针的数量不同,则放入的回形针的数量与杯子的大小有关。

反之,则无关。

第一章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

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真空不能传声,即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两个实验方法:

转换法(把微小的振动放大)

推理法或理想实验法(实验+推理法)

3.声音是一种波——声波(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水波类比声波)

我们听到的回声,是声波反射形成的。

声能:

声波(声音)具有能量。

4.声音速度:

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340m/s。

声音在固体 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气体体快。

(我挥挥手,你听到声音了吗?

(手振动产生的是次声波)在铁路旁,为什么下雨天能听到汽笛声,而晴天却听不到?

(液体的传声效果比空气好)吃饼干时,自己听到咀嚼声,而别人却听不到?

(固体的传声效果比空气好)

利用回声可测海底的深度,S=1/2vt

测闪电的距离S=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

音色 、音调、响度。

(1)响度:

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还与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声音集中沿某个方向传播,响度增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如高声大叫与轻声细语,轻敲与重敲,轻拨与重拨等

(2)音调:

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 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如男高音、女高音、男中音,女生的声音比男生尖、脆,男生的声音比女生沉闷、浑厚,音乐上的C、D调,简谱中的1,2,3,4,5,6,7等

(3)音色:

不同乐器、不同人之间他们的音色不同

如声音好听悦耳、区分不同的乐器、区分不同的人、区分不同的动物等。

6.物体的振动部分越短,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弦乐器,弦越细、越紧、越短,声源的振动频率越高。

7.从环境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减弱噪声的途径:

(1)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3)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8.可听声:

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是指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9.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特点,应用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

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

从次声波和超声波或传声效果的角度去思考

1、我挥挥手,你听到声音了吗?

(手振动产生的是次声波)

2、在铁路旁,为什么下雨天能听到汽笛声,而晴天却听不到?

(液体的传声效果比空气好)

3、吃饼干时,自己听到咀嚼声,而别人却听不到?

(固体的传声效果比空气好)

怎样比较声音传声效果

声音在液体或固体中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快,所以声波的能量衰减的慢,声音的听起来响度大。

9.声音具有能量,叫做声能,声音能传递信息,地震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

1.温度:

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2.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3.摄氏温度(℃):

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

把通常情况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4.温度计使用:

(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2)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的物体充分接触;(3)当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仍须和被测物体充分接触;(4)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体温计:

测量范围是35℃-42℃,分度值是0.1℃。

结构特征:

体温计玻璃泡的容积大;

毛细管内径很细;体温计的玻璃泡与毛细管连接处的管孔特别细,且略有弯曲。

使用特征:

使用前,甩一甩;不甩,只升不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6.

 

7.汽化的两种方式:

蒸发:

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温度、液面上的空气流动快慢。

沸腾:

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的温度叫沸点。

8.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1)液体的温度;

(2)液体表面积的大小;(3)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

(液体的种类,空气的湿度等有关)

9.水的沸腾实验:

(1)器材中要注意缺少温度计和秒表,器材安装应该从下往上安装。

根据酒精灯的外焰的高度来确定铁圈的位置

(2)沸腾特点:

温度:

沸腾前上升,沸腾时不变;气泡:

沸腾前上升变小,沸腾时上升变大;声音:

沸腾前大,沸腾时小。

(3)缩短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的方法:

用少量的水;适当提高水的初温;用猛火加热;加盖子。

(4)如何判断沸腾:

水在沸腾时,水的内部形成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

(5)当我们把酒精灯移开后,我们发现水还会继续沸腾吗?

这说明了什么?

石棉网上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继续吸热,所以还会沸腾。

即液体沸腾时要吸收热量

(6)为什么水快沸腾时,也是加热升温慢?

水温越高,散热越快。

10.沸腾的条件:

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11.汽化:

雾消失

液化:

雾、露水、白汽、冰棒冒“烟”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

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温差越大,越容易液化

12.熔化规律: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地吸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

凝固规律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不断地放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地放热,且温度不断降低。

晶体熔化的条件

(1)达到熔点

(2)继续吸热

晶体凝固的条件

(1)达到凝固点

(2)继续放热

熔点和凝固点:

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

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13.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

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4.汽化:

雾消失

液化:

雾、露水、白汽、冰棒冒“烟”

凝固:

冰雹物态变化,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物体吸热(熔化、汽化、升华),内能增加;

物体放热(凝固、液化、凝华),内能减少。

15、升华:

干冰很容易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

凝华:

霜、雾凇、雪、冰花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做升华。

升华要吸热。

常见的升华现象:

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晾干、衣橱中的樟脑丸变小了、冬天堆的雪人变小了、干冰很容易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等。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做凝华。

凝华要放热。

常见的凝华现象:

雪、霜、雾凇的形成、冬天窗户

内侧玻璃上的冰花。

霜行形成的条件

(1)气温0℃以下

(2)空气湿度大

16、舞台上撒干冰,干冰升华吸热,使得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小水珠,这就是看到的白雾。

人工降雨:

飞机在适当的云层中播撒干冰,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使云中的小冰晶(凝华)增多、小水滴(液化)增大从而形成降雨。

17.温室效应(空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阻碍地表的热量向大气层外散发大气的这种保暖作用,就像玻璃温室一样,)

热岛效应(城市的平均气温比乡村高,就像一个个热岛分布于乡村之中)

第三章光现象

1.光源:

本身发光而且正在发光的物体才是光源。

太阳、闪电等是光源;月亮,银幕等不是光源

光的色散:

将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英国物理学家牛顿首先研究。

2.光的三原色:

红、绿、蓝

3.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

4.光具有能量光能转变成电能、内能、化学能。

太阳能热水器它的集热管是黑色的,因为黑色物体的吸热本领强;

它的集热管是双层玻璃,中间是真空的,有利于水的保温;

黑色的涂层,涂在内层的玻璃外壁,而不是外层的玻璃外壁,真空不能传热。

5.红外线(英国、赫歇尔)主要特点:

热效应,应用:

红外探测器、红外夜视仪、红外照相机、响尾蛇导弹、遥控器、体温枪。

红外线夜视镜是根据夜间人的体温比周围草木或建筑物的温度要高,人体辐射的红外线比它们的辐射要强的原理制成的

冬天,在商店购买的红外线烤火炉,看起来

它发出淡红色的光,这是因为烤火炉工作时,在发出红外线的同时,还发出少量的红色光。

6.紫外线(德国里特)主要特点:

使荧光物质发光,应用:

验钞机、灭菌。

天然紫外线的重要来源是太阳,地球周围大气层上部的臭氧层可吸收紫外线,使得阳光中的紫外线大部分不能到达地面,但目前正在受到空调、冰箱里逸出的氟利昂等物质的破坏,出现了“空洞”。

紫外线灯看起来发出淡紫色的光,其原因是灯管在发出紫外线的同时,还发出少量的蓝光和紫光

7.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举例:

小孔成像、影子、日食、月食。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m/s,

光在传播时,不需要介质。

8.小孔成像:

原理光的直线传播

(1)、倒立的实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2)、像的形状由物的形状决定,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3)、成像大小可以放大、等大、缩小,而且物与像旋转的方向相同。

(4)、像的大小由物的大小、物到小孔的距离、光屏到小孔的距离决定。

小孔成像时,如何使像大些:

减小物到小孔的距离、增大光屏到小孔的距离等

9.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等效替代法

(1)以透明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选择相同的两个棋子的目的:

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3)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棋子,都不能与像重合的原因:

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4)刻度尺的作用(用方格纸代替白纸的目的):

为了便于研究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的关系。

(5)该实验应该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效果较好

(6)想要更清晰的看到物体的像,方法:

用手电筒照亮物体

(7)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像所在的位置上,眼睛直接观察白卡片,不能观察到像,所以是虚像

(8)在玻璃板的同一侧,某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玻璃板的两个表面同时反射,每个表面成一个像。

(9)在实验中,物到玻璃板的距离总是略大于像到玻璃板的距离,没有考虑玻璃板的厚度

10.平面镜成像特点:

a像与物体大小相等b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c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垂直 d平面镜成的是 虚像 

11.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

光路是可逆的)

实验细节

A以法线为轴,将硬纸板向后旋转,这是在B面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所以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B实验时让光贴着纸板入射是为了显示光路

C为了便于测量和研究,需要把光路记录在纸饭上,你的方法是用笔在纸板上沿着光路将其描画下来

D为了得到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关系的普遍规律,应当改变入射角多次进行实验

F研究光的反射定律时,白色的硬纸板竖直放在平面镜上。

如果硬纸板倾斜,即使激光笔贴着纸板入射,纸板上也看不到反射光线。

为什么用白色的硬纸板:

因为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的色光,实验时能显示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12.镜面反射:

当平行光射到平面镜上时,反射光仍是平行的

漫反射:

当平行光射到凹凸不平的表面上时,反射光射向不同的方向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明水暗道

我们迎着月光走时,月亮的光线经过水面后,发生镜面反射,进入我们的眼睛,所以,我们判断路面上亮的地方是水,暗的地方就是路,即明水暗道。

当我们背着月光走时,那就是“暗水明道”了

13平面镜应用:

(1)成像

(2)改变光路(3)扩大视觉空间

 

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

1.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

2.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光垂直于介质表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零。

(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即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当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即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光由传播速度大的物质斜射入传播速度小的物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人在岸边,看河底变浅了(是虚像),是因为光线从水射入空气时,发生了折射

潜水员在水中,看到的树变高了(是虚像),是因为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发生了折射。

3.凸透镜:

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凹透镜:

对光线具有 发散作用,所以也叫发散透镜。

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方法一:

用手摸,中央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央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

 

方法二:

隔着透镜观察距透镜较近的书上的字,有放大作用的是凸透镜;字缩小的是凹透镜。

方法三:

隔着透镜观察距透镜较近的书上的字,移动透镜,若发现像的移动方向总是与透镜的移动方向相同,则该透镜是凹透镜;若发现像的移动方向总是与透镜的移动方向相反,则该透镜是凸透镜

方法四:

让透镜正对太阳光照射,在透镜的另一侧放一张与透镜平行的白色卡片纸,调节透镜与纸之间的距离,能得到一个小亮点的是凸透镜;始终不能获得小亮点的是凹透镜。

方法五:

观察阳光通过了两副眼镜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若形成光斑的中间比四周明亮,则透镜是凸透镜;若形成光斑的中间比四周暗,则透镜是凹透镜。

方法六:

近视眼镜、防盗门上的猫眼等,是用凹透镜做成的。

老花镜,是用凸透镜做成的。

4。

三条特殊光线

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1、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被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5.凸透镜成像规律:

应用

物距(u)

像距(v)

正立(倒立)

放大(缩小)

实像(虚像)

照相机

u>2f

f

倒立

缩小

实像

测焦距

u=2f

v=2f

倒立

等大

实像

投影仪

f

v>2f

倒立

放大

实像

得到一束平行光

u=f

不能成像,得到一束平行光

放大镜

u

正立

放大

虚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逐渐变增大,且像变大

(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距增大,像距逐渐增大,像变大

(物远像远像变大,物近像近像变小)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诀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定大小,实像总是异侧倒,虚像总是同侧正,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像的大小像距定,像儿跟着物体跑。

6.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1)器材:

从左往右依次是蜡烛、透镜、光屏

(2)烛焰和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使烛焰的中心、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的目的是:

使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央

(3)光屏上找不到像的原因:

物距等于一倍焦距;物距小于一倍焦距;烛焰的中心、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像距较大,像落在光具座之外

(4)成实像时:

u>v,物大像小u=v,物像等大u

(5)成实像时:

物距变大(小),像距变小(大),像变小(大)

(6)当成实像时,如用手挡住透镜的上半部,光屏上的像可能有什么变化?

能成完整的像,像变暗了

思考:

烛焰从远处逐渐靠近凸透镜,所成的实像一直变大,所成的虚像一直变小

(7)实验中怎样判断光屏上的像是否最清晰

无论增大或减小像距,像均会变模糊

(8)像如果成在光屏的左上角,如何移动蜡烛(蜡烛向左上角移动)

(9)像如果成在光屏的左上角,如何移动凸透镜(凸透镜向右下角移动)

(10)实验时,用发光二极管代替烛焰,好处是所成的像不会晃动、稳定,便于观察像的性质

用发光二极管易用字母F、L、G、P(既能观察到像的大小,又能观察到像的倒正、上下)等;发光二极管不能用E(能说明像的左右,不能说明像的上下)、A(能说明像的上下,不能说明像的左右)、W等字母。

(11)物距等于像距(u=v=2f),是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与像之间距离最小的点。

一般u+v>4f

(12)烛焰在凸透镜的光屏上成实像时,如果把光屏去掉,用眼睛看,也能看到像。

是因为烛焰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成实像后,继续向前传播,射入人的眼睛,成像在视网膜上所以也能看到。

7.怎样测凸透镜的焦距

(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放置,上下调节凸透镜,直到地面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为止。

用刻度尺测出光斑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即是凸透镜的焦距。

(2)物体放在凸透镜两倍焦距处,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u=v=2f,所以f=u/2=v/2

(3)当物体距离凸透镜足够远(大于10倍焦距)时,所成的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近似等于凸透镜的焦距。

8.近视(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能看清近处的物体):

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应该戴凹透镜,作用:

使像向后移到视网膜上

远视(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应该戴凸透镜,作用:

使像向前移到视网膜上

9.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 倒立、缩小的实像。

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

(凸透镜的焦距不易改变)

10.望远镜与显微镜

望远镜的作用是将远处的物体拉近;

显微镜能将微小的物体经过物镜和目镜两次放大,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伽利略望远镜的物镜是凸透镜(焦距较大),目镜是凹透镜。

远处的物体经物镜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经目镜折射后,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开普勒望远镜:

目镜是凸透镜,物镜也是凸透镜,目镜的焦距短,但物镜的焦距长。

当远处的物体在物镜的两倍焦距以外时,物体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调节目镜与物镜的距离,使缩小的实像在目镜的一倍焦距内,经过目镜可看到一个倒立放大的虚像,从而能看到远处的物体

显微镜:

目镜是凸透镜,物镜也是凸透镜,但目镜的焦距长,物镜的焦距短。

物体在物镜下的一倍焦距以外二倍焦距以内,通过凸透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这个实像又位于目镜的一倍焦距内,通过凸透镜成一个倒立放大的虚像。

特点

类别

物镜

目镜

成像(相对于物体)

伽利略望远镜

(生活)

凸透镜

焦距较大

凹透镜

正立虚像

开普勒望远镜

(天文)

凸透镜

焦距较大

凸透镜

焦距较小

倒立虚像

显微镜

凸透镜

焦距较小

凸透镜

焦距较大

倒立放大的虚像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2.长度的单位关系是:

1km=_1000_m1m=10dm1dm=_10cm1cm=10mm1mm=1000um1um=1000nm

大单位化小单位,乘以进率;小单位化大单位,乘以进率的倒数。

一张纸的厚度大约100微米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um

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方正尺的位置

(2)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3)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

4.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秒表。

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它的常用单位有小时,分。

1h=60min=3600s.

5.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其大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时间比路程相同路程比时间

飞机的速度是220m/s,它的物理意义是飞机每秒飞行220m

1m/s=3.6Km/hm/s化Km/h乘以3.6;Km/h化m/s除以3.6

6.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

公式:

v=s/t速度的单位是:

m/s;常用单位是:

km/h。

1米/秒=3.6千米/小时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

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无关,不会随着路程和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7.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不一定相等的

变速直线运动特点

一般情况下,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一定相等

火车完全通过隧道是指火车头进入隧道到火车尾驶出隧道这一过程,火车通过的距离s=s隧道+s火车

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是指火车尾进入隧道后到火车头驶出隧道之前的过程,火车通过的距离s=s隧道-s火车

 

平均速度来反映作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快慢

某段的平均速度只能用某段的路程除以该段的时间

如已知某物体运动一段路程AB,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2,求全程的平均速度V全=

 

已知某物体运动一段路程AB,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2,求全程的平均速度V全=

8.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位置改变是指距离或方向的改变

9.参照物:

在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时,被选来作为标准 的另一个物体

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首先必须选定参照物,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对于同一个物体,由于选取的参照物的不同,它可以是运动的,也可以是静止的,这种性质叫做的运动相对性。

10.相对静止的两个物体保持相同的速度和方向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

1.质量(m):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2.质量国际单位是:

kg。

其他有:

t、g、mg,1吨=103千克=106克=109毫克

3.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温度,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是物体的物理属性。

初中生的质量约50kg一只鸡蛋的质量约50g一只篮球的质量大约0.5Kg、一粒药片的质量约为50mg我们教师里的空气的质量大约250Kg、

4.天平的正确使用:

调节: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或指针左右摆动的幅度相等)这时天平平衡;

左偏右移,右偏左移

称量:

(1)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

(2)这时左盘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示质量。

(在称量的过程中,不允许移动平衡螺母)

5.使用天平应注意:

(1)不能超过最大测量值;

(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6.测量的误差

物体与砝码放反:

测量结果偏大

游码未归零:

测量结果偏大

天平未调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