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教育理论与中等职业中专教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181267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32.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元教育理论与中等职业中专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多元教育理论与中等职业中专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多元教育理论与中等职业中专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多元教育理论与中等职业中专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多元教育理论与中等职业中专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多元教育理论与中等职业中专教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多元教育理论与中等职业中专教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多元教育理论与中等职业中专教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多元教育理论与中等职业中专教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多元教育理论与中等职业中专教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多元教育理论与中等职业中专教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多元教育理论与中等职业中专教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多元教育理论与中等职业中专教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多元教育理论与中等职业中专教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多元教育理论与中等职业中专教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多元教育理论与中等职业中专教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多元教育理论与中等职业中专教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多元教育理论与中等职业中专教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多元教育理论与中等职业中专教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多元教育理论与中等职业中专教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多元教育理论与中等职业中专教育.docx

《多元教育理论与中等职业中专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元教育理论与中等职业中专教育.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多元教育理论与中等职业中专教育.docx

多元教育理论与中等职业中专教育

一、多元智能理论简介

  

(二)多元智能概念的含义

  1、智能是一种潜能

 加德纳认为:

智能是一种处理信息的生理心理潜能。

每一种智能毫无疑问地都有它各自特殊的神经过程,这些过程在所有人身上都是大致相似的。

 加德纳认为:

智能是原始的生物潜能,是人类特有的能力。

这种潜能会因为一个人经验上、文化上以及动机上的不同方式来理解。

除了极个别、奇特的个体(如白痴天才)外,每一智能不会以单一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对正常人而言,智能都是几种智能组合在一起解决问题或生产各式各样的、专业的、业余的文化产品的。

  心理学的研究中,大量的证据证明,人先天具有一种执行某些特定智能运算的预先倾向,大家在学校常常可以发现某些孩子、少年对数字或文字或声音极为敏感,在对某些特定领域的刺激进行反应时速度明显快,并且对这些刺激反应时感到很愉悦。

也即某些个体在某些方面具有很强的潜能。

 教育工作者必须了解学生的倾向(强项、优势领域,弱项、弱势领域等)以及其可塑性、适应性,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训练、培养。

  2、智能是解决问题和生产产品的能力

 加德纳认为,一个人的智能肯定会带来一套解决难题的技巧,它使个体能解决自己所遇到的真正难题或困难。

解决问题包括学习中的问题、生活中的问题、工作中的问题等。

生产产品包括物质产品、精神产品。

 解决不同的问题和生产不同的产品,对所需要的智能有不同的侧重,因此,人的智能是多元的。

各种智能只有领域的不同没有优劣之分、轻重之别,每个人都有可望发展的潜能,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换言之,就要选择对一个人适合的发展道路。

  3、智能是分布在一定的社会文化情境中的

 加德纳认为,智能是个人理想和社会需求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

任何一个个体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发展自己的能力,但是如果这种能力的发展与世界隔绝了,那这种能力就绝对无法发展起来。

大量的心理学实验和实际生活的例子都证明了这一点(狼孩、猪孩)。

智能是个体和他所处的社会有效结合的表现。

每个人的心理都与其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相联系,每个人的心理都是人类和社会活动的延伸。

  (三)八种智能的定义

  1、语言智能(linguisticintelligence):

是指用言语思维、用语言表达和欣赏语言深层内涵的能力。

2、逻辑—数学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intelligence):

是指人能够计算、量化、思考命题和假设,并进行复杂数学运算的能力。

3、视觉—空间智能(Visual-spatialintelligence):

是指人们准确地感知视觉空间世界、辨别空间方向的能力。

 4、身体—运动智能(bodily-kinestheticintelligence):

是指人能巧妙地操纵物体和调整身体的能力。

5、音乐智能(musicalintelligence):

是指人敏锐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的能力。

6、人际关系智能(interpersonalintelligence):

是指能够有效地理解别人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7、内省(自我意识)智能(intrapersonalintelligence):

是指人对自己的认识、体验和调节控制能力。

  8、自然观察者智能(naturalistintelligence):

是指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形态,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能够洞察自然和人选系统的能力。

(四)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观点

1、智能是多元的和有差异的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世界上也没有智能结构完全相同的两个人。

世界上每个人的心理都与其他人不同。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

“多元”是指相对于“单一智能论”而言,人类具有八项彼此独立的智能,而且也指人类智能组合也是千差万别的。

加德纳认为我们每一个人有各自独特的智能组合。

尽管在分析智能时将智能分为七八种,但是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个人都具有这些智能的潜能,都依照各自的倾向或所处文化的偏好去动员或连结这些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中最重要的观点就是要认真地考虑人类的个别差异。

 就个别差异而言,加德纳认为有三层含义:

①我们每个人都是不相同的;

②我们并没有相类似的心智;

③如果我们把这些个别差异列入考虑,而不是不承

 认或忽略这些个别差异,教育将更有效率。

  智能多元化的观点提出了七到数百种智能。

当然,这些智能的简单结合和重复结合,还会产生不可计数的智能种类。

如果再加上以下两个认识——每个人的心理都与其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相联系,每个人的心理都是人类和社会活动的延伸——就更能证明每个人都有完全不同于他人的心理。

我们每个人看起来都不相同,我们的性格不同,我们的心理毫无例外的不一样。

虽然所有人都具备这些智能,但是没有人(甚至连同卵双胞胎都不例外)的智能强度总和是一样的。

  多元智能理论的观点:

承认存在许多不同的、相互独立的认知能力,承认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方式。

   2、各种智能既独立又共同起作用

   这八种智能是彼此区别的独立系统,每种智能都源于大脑中的一个独特部分。

加德纳说:

智能“在相当程度上是彼此独立存在的”,“智能的这种独立性,意味着即使一个人有很高的某一种智能,如数学逻辑智能,却并不一定有同样程度的其他智能”。

他举出一些生理学研究的依据来支持这一看法。

例如,当人的神经系统受到损害时,并不是所有的能力都受到同样的损害。

如果大脑左半球受损,会失去语言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却不影响音乐、空间、人际能力。

如果大脑右半球受损,则会出现相反的结果。

所以加德纳说,八种智能都相对独立地存在于大脑之中,各有不同的神经组织。

   尽管上述每种智能彼此独立,但在解决问题上是相互作用的,常常需要几种智能在同一件事上共同发挥作用。

“事实上几乎具有任何程度的文化背景的人,都需要运用多种智能的组合来解决问题。

   3、各种智能是平等的

   加德纳认为,将逻辑和语言智能置于中心位置,反映了西方文化的价值观。

“但从更高的奥林匹亚山上俯视,全部八种智能应有相同的地位。

将其中有些叫做才能,有些叫做智慧,就是偏见。

如果你愿意,可以把他们叫做才能,或者全部叫做智能”。

   人的智能表现在各个方面,每种智能都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并不一定要在某一个领域成功才算智能高。

加德纳认为八种智能的区分避免了斯皮尔曼智能的一般因素论的局限性。

一般因素论强调的一种能力——语言与逻辑能力,实际上只是智能在书面测验的结果,用这种测验的方法测不出主体其他出色的能力。

八种智能的区分也避免了智能的差异论的一些问题,因为差异理论没有利用生物学上的任何成果,它只不过是测试成绩之间相互关系的结果。

   4、智能的文化性和情境性

   加德纳还指出,智能受文化背景的影响,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和文化背景强调不同的智能组合。

在古老的社会,人们很重视身体运动、空间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比如狩猎时期的狩猎技巧和熟知地形,就比学习快速加减重要得多。

在现代社会,人们十分关注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通常的智能测验也主要测量这两方面内容,学校的考试称这两项是基础的基础。

在不久的未来,加德纳预测,由于计算机在生活中的普遍运用等因素,作为程序设计的数理逻辑能力和作为自我控制的自我意识能力将会变得尤其重要。

   5、智能的创造性

   加德纳认为,智能是解决问题和制造产品的能力,这种对智能的理解具有很强的创造性。

因为创造性就是在新的情境下,解决新的问题,制造新的产品。

我们发展多元智能,实质是要培养每个人在新的情境下的创造性,从而更好地适应和改造环境。

这种观点在我们今天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创新是今天社会发展的动力。

   为了清楚直观地比较传统智力理论与多元智能理论的差别,试将其主要内容列表如下:

二、对多元智能理论的理解与启示

(一)智能是动态的、发展的

这一观点,对于儿童少年、青少年来说尤其重要。

实际上,人类在生长、发育、成长过程中,智力(智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

有研究认为(平特纳、心理学家)儿童从初生到5岁,是智力发展最快时期,从5岁到10岁,发展速度虽然比不上前一时期,但仍有较大的增长。

以后5年,即10岁到15岁,发展速度逐渐减小,但仍在发展,大体说来,约从14—16岁起,智力发展已达到成熟阶段。

而近年有的研究认为,人的智力到30岁才达到高峰;也有的研究认为,人在40到50岁智力还在增长。

(一)智能是动态的、发展的

这一观点,对于儿童少年、青少年来说尤其重要。

实际上,人类在生长、发育、成长过程中,智力(智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

有研究认为(平特纳、心理学家)儿童从初生到5岁,是智力发展最快时期,从5岁到10岁,发展速度虽然比不上前一时期,但仍有较大的增长。

以后5年,即10岁到15岁,发展速度逐渐减小,但仍在发展,大体说来,约从14—16岁起,智力发展已达到成熟阶段。

而近年有的研究认为,人的智力到30岁才达到高峰;也有的研究认为,人在40到50岁智力还在增长。

麦尔斯研究人的年龄和知觉、记忆、比较判断、动作反应速度等四个方面的关系。

从上表可以看出,一个人视、听的能力,10—17岁时是高峰,记忆、动作反应能力的最佳时期在18-29岁间,而理解力的顶峰在30-49岁间,把以上四个方面的得分加起来,综合衡量,18-29岁的总分是385分,30-49岁的总分是382分,后者比前者只低了3分。

在30-40岁年龄段时期的成人虽然记忆能力有所降低,但理解能力却达到了顶峰,而理解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比记忆能力更为重要。

所以,总的说来,此阶段的成年人与青年人相比,两者的学习能力并不相上下,只是各有所长而已。

1963年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和霍恩,提出流动智力和结晶智力的观点,进一步证实了以上论断。

所谓流动智力是以人的神经系统为基础,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的智力,它从童年到青年期逐步提高,青年末期达到高峰,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下降,如知觉能力和动作反应能力等;所谓结晶智力是以个体积累的经验为基础的,是通过学习和训练获得的,是学习和经验的结晶。

结晶智力主要表现为语言理解能力、数字的抽象思维能力、推理和判断能力等。

(二)智能是受社会文化环境影响的

   上下两条紫色曲线围成的面积,代表优劣环境可能对智力发展的影响,而影响的大小,又随年龄增长而改变;早期影响较大,后期影响较小。

因此,人的智能受到先天和后天的影响,也就是人的智能是具有可塑性的,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得到改变,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

  (四)个别差异是普遍存在的

  

   个别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并具有两重涵义,一是个别间差异;一是个别内在差异。

  

   所谓个别间差异,是指一个群体彼此在某一身心特质上的差异状况。

从下图可见,同样是小学6年级的学生在阅读能力、数学成绩测验上成绩的分布情况。

  分析:

①程度好的,程度差的居少数、大多数相当  

    于6年级水平;

   ②学生个别间在学习能力上具有显著差异。

所谓个别内在差异,是指对同一个体而言,其内在各种特质或能力之间,也可能存在差异。

从下图可见,两儿童同为10岁、5年级、正常的视力、听力的情况,其内在能力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分析:

①同一个体内在能力具有明显差异;

②同时也发现个别间差异存在的普遍性。

从上述分析可见,全面看待学生,尤其是青少年,正在生长、发展,可变因素多。

因此,那种认为职业学校学生是“差生”、“双差生”、“笨蛋”、“弱智”等观念,并给儿童、青少年贴上“标签”的做法,是与现代教育观念相悖的,也是对智能、对人性的一种误读和无知。

三、中职学校学生学习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2004年山东省,2006年北京市对中职学校学生学习状态、学业状况进行了调查,该调查初步的结论是:

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状态总体欠佳,水平差异显著,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方法都不同程度存在不少问题。

1、初中学业水平较低

调查中发现,在431人有效报告中的中考成绩,其中92%总分分布在230分-450分之间,多数学生的中考成绩低于普通高中的录取分数线;到初三,学习成绩在班级属于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学生总数约68%;50%左右的学生表示外语、数学和物理是自己“成绩最差”的科目;

2、学习状态欠佳

学习状态具体表现为课堂学习注意力集中、学习思考积极主动、课外自觉学习等,调查中发现:

学习行为规范、学习状态良好的仅占30%左右,状态恶劣的超过了5%,其余的65%不同程度存在着状态欠佳的问题,如:

在课堂上“注意力总是不能长时间集中在学习内容上”的占70%。

3、学习习惯不良

从山东的一个调查中可见:

89%的教师认为很少学生有主动请教问题的习惯;70%的教师认为半数以上的学生有抄袭作业的不良习惯。

总体来看,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明显优于二年级学生,换言之,职校生的学习习惯每况愈下。

这一点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详见下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一年级65.6%至80%的学生具备基本的学习习惯,二年级坚持基本学习习惯的只有40%至63%;一年级有1/3的学生学习计划性差,二年级缺乏学习计划性的则占了近2/3。

从调查结果来看,60-70%的学生有经常向别人请教的习惯,但相当一部分学生请教问题的对象并不是教师而是同学。

这说明学生并不是不需要教师的帮助,而是缺乏与教师交流的信心;另一方面也说明师生关系不够民主。

此外,在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学习方法等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状况确实令人担忧。

4、形成上述问题的成因及分析

综合上述调查和我们摸底调研,对中职学生学习状况存在问题的成因,试作如下分析。

①从义务教育后总的分流情况看,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大多数都选择了普通高中,见下图。

②从区域分流情况看,农村初中毕业生大多数流向中职学校见下图:

③从农村学生实际状况看,又存在一些客观原因

④从初中、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方法、模式看,存在“一刀切”的弊端

统一的教学大纲

统一的教学计划远不符合学生的差异

统一的教学目标远不符合现代教育科学规律

统一的教学进度远不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科学规律

统一的评价方式

统一的评价维度

统一的教学内容

统一的教学方式

⑤学业表现受多种因素影响,有学生自身的直观因素,学校内的因素,学校外的家庭、社会等因素,从下面的调查中可以看到这些因素对学生学业状况的影响。

从上面的调查统计可见,在能够影响自己学习动力的众多影响因素中,自身的主观因素和职业学校内的因素被50%左右的学生认为“影响很大”或“影响较大”,而校外的家庭、社会等因素只被20%-30%的学生认为“影响很大”或“影响较大”。

在影响学习积极性的自身因素中,80%的学生并不对自己的聪明程度表示怀疑,但是超过半数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自控能力弱、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方法不好、学习收益不明显等表示了苦恼,有超过30%的学生感到“前途迷茫”、“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还有20%的学生存在着各种不良行为习惯。

可见当前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主要源于后天的学习成长过程。

在学校教育教学等外部因素中,认为教师“教学方法不好”和“工作态度不认真”的占43%以上,对学校的教学及生活管理不满的占42%,认为班级学习环境气氛不良的占42%,对课程内容不满的占37%。

校外影响因素中,家庭因素的影响程度最为明显,约占20-30%,主要表现是家庭矛盾和家庭经济困难。

从上述分析,我们可得到几点认识:

1、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纸笔测试成绩不好的学生,这种测试的成绩只能证明学生在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方面的强弱;

2、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下的落后者;

3、文化课成绩不佳的学生,并不意味着在其他智能领域也必须是劣势;

4、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单一的评价维度、评价方式的落后者,机械的、单一的评价模式缺乏合理性、客观性、公正性。

四、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教育观念的改革

目前,职业学校中仍存在着用普教的观点和标准看待和要求职校学生的现象,认为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普教的失败者,是被淘汰出局的差生群体,甚至认为他们无可救药。

教师对学生期待值偏低。

因此,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智力观、学生观、发展观、教学观、评价观是职教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是办好真正的职业教育的关键。

1、转变智力观。

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偏重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强调语文、数理化等学科的教学,而忽视对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开发、培养。

因此,学生的多种智能在传统的智力观念指导下的传统学业方面未能受到应有的尊重、重视,其特长可能难以发现而埋没,这对于社会可能是巨大的人力资源浪费。

我们必须认识到,智力的多样性和广泛性,并使培养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狭隘的智力观必然导致狭隘的教育内容,而狭隘的教育内容只能培养出片面发展的学生,这是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并加以彻底改革的。

2、转变学生观。

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智力结构和学习方式;所以,对所有学生采取“一刀切”的教材、教法、进度是不合理的。

转变学生观应从以下几点考虑:

①学校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本,学校教育的每项改革必须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最大效益;

②所有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具有多元智能和不同的发展潜质,职业学校教育应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均等的发展机会,建构一种可选择性的教育以适合不同学生的不同潜质、不同学习方式和不同发展需求;

③职业学校教育必须以合作的方式和家庭、社区建立密切的关系,以保证学生有机会获得广泛的学习与发展经验,使学生的学习与自身的生活建立真实而完善的联系。

④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和可取之处,教师应从多方面去了解学生的特长,并相应地采取适合其特定的有效方法,使其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

要以宽容的胸怀对待有不良行为倾向的学生和学习习惯不好、成绩不稳定的学生,帮助分析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

不同的学生都可以得到同样好的教育,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良好的发展,从而成为有用的人才。

3、转变发展观。

人的智能是不断发展的。

而学校教育的根本宗旨是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生理潜能、人格潜能、智慧潜能。

如果缺乏创设相宜环境和给予强化而不去唤醒学生的这些潜能,相关的神经功能就会逐步衰退,有些会自我衰退乃至消失。

教育应尽可能地发掘每一个人的潜在能力。

当每个人都有机会挖掘自身的潜能而高效地学习时,他们必将在认知、情绪、社会甚至生理各方面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积极变化。

4、转变教学观。

我国传统的教学基本上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要形式,辅之以枯燥乏味的“题海战术”,而忽视了不同学科或能力之间在认知活动和方式上的差异。

这既违背了教学规律,也违反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拥有相对独立的八种智能,而且每种智能有其独特的认知发展过程和符号系统。

因此,教学方法和手段就应该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而灵活多样,因材施教。

教师应当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即使是同样的教学内容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为教育工作者应了解人类学习的最佳途径是以多重感官刺激为佳,见附图。

学校和教师的任务就是要有适合学生特点的有效方法,从而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充分地发展。

对教师而言,更为重要的是,不仅要辨认我们身心系统的智能,而且要认识到我们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和学习的“聪明环境”,使他们置身于积极、富有营养、充满刺激和交互作用的环境里,才能够持续地促进心智能力的发展。

5、转变评价观。

传统的学业测验过分强调语言和数理逻辑方面的能力,只采用纸笔测试的方式,过分强调死记硬背知识,缺乏对学生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客观考核。

因此是片面的和局限的,它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教育评价应当通过多渠道,采取多形式,在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境下进行;教师应从多方面观察、记录、分析和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和弱点,并以此为依据设计和采用适合学生特点的不同的课程、教材和教法,帮助学生“扬长避短”。

评价的目的不应该是对学生分类,排名次,或者贴标签,而应该是帮助教师和家长认识和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要,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其潜能。

应当明确学业评价是手段,不是目的。

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的智力,不是单一的能力,而是由多种能力组成的综合体。

因此学校的评价指标、评价方式也应当多元化,并使学校教育从纸笔测试中解放出来,注重对不同人的不同的智能的培养,应加大情景化考试力度,加大对职业技能的考试力度,以发现每个学生在环境测试中显露的区别于他人的智能特征。

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教学评价中发现自我的价值,使教师通过这一过程更加充分了解和认识学生的不同潜能特征,从而把握和提供适合他们的教育途径和方法。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当前,中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存在十分突出的问题:

教学内容陈旧,脱离企业生产实际;学科知识涉及太深,太难,脱离中职学生实际;教学方法死板、单一,理论与技能脱节;实训设施设备缺乏,动手能力与岗位技能脱节等。

中职教育教学亟待改革,必须有一个脱胎换骨的彻底改革!

1、分层教学、分组教学、个别辅导

现行学校的班级教学法,在很大程度上,已不能适应中职学校学生的现状、需求、特点。

班级教学与个别教学都是诸多教学方法的一种,且是两种极端的形式(见下图)。

现将教学改革的思路分述如下:

班级教学:

要按照课堂、实习车间、实习企业有机结合、有机贯通。

专业教学涉及的每一知识、技能环节的教学任务,都是通过课堂教学、教学实习实训和生产实习这个过程来完成。

分层教学:

依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改变过去的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学模式、统一要求的“一刀切”教学方式,把全班划分成不同群体进行组合,采用不同手段、方法进行教学。

可以采取①按学习目标、②按学习水平、③按学习基础来进行分层。

分层教学中的分层策略:

分层教学的实质是通过学生学习个性化和教师教学非同步的方式真正创造出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学,其意义在于:

创造出适合所有学生的教学;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让学生主动发展。

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学生分层。

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接受能力、兴趣爱好等多种因素进行分层:

第一层,基础知识扎实,学习态度好,接受能力强;第二层,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态度欠佳,接受能力一般;第三层,知识基础底子非常薄,接受能力很差且没有自信心。

②目标分层:

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设计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并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配合,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教学过程。

基础知识问题要求第三层次的学生回答,稍微有一些挑战性的问题要求第二层次的学生回答,较高难度的综合性问题要求第一层次的学生回答,较高难度的综合性问题要求第一层次的学生回答。

③辅导分层。

辅导都安排在课外时间进行,教师应该根据三个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实行跨层次指导,辅导内容、方式等都要体现一定的梯度。

对第三层次的学生加强基础知识的讲解,对第二层次的学生进行提高性辅导,对第一层次的学生进行高难度综合问题的指导。

④评估分层。

分层教学的效果评估也要实行分层评估,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制定不同的评估标准,教师要充分认识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平台上的进步,使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在成功的喜悦中由低层级逐渐发展到高层级。

分层教学的分层方法可从下图直观看出:

分层教学中第三层是教学中的难点、重点,在中职学校学生中占的比例偏多,该部分学生是所有学生中学习最弱的,学生特点是:

不能对教材准确把握,缺乏学习的基本能力,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比较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注意力差,不但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