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公署观后感.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188047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廉政公署观后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廉政公署观后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廉政公署观后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廉政公署观后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廉政公署观后感.docx

《廉政公署观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廉政公署观后感.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廉政公署观后感.docx

廉政公署观后感

廉政公署观后感

廉政公署观后感

(一):

知行合一,臻于郅治

  香港,胜在有你同ICAC.

  4月4日,燕都新区纪工委组织观看了香港廉政公署35年反腐历程纪录片,随着吕宁思的娓娓讲述,廉署35年的源起、发展、变革如一幅长卷全景展现了香港反腐的历史。

  罗马不是一夜建成的,再好的政策没有踏实的工作也无法执行。

廉署的成立,上层设计可谓意义深远:

独立于港英政府,直接听命于港督,类似的机构也颇见于其他反腐工作较好的国家和地区,这是先决条件,也是反腐的基础。

其次在于运作,廉署鉴于政府已完全丧失公信力的形势,从一开始就下了"必抓葛柏"的决心,并不惜以他罪入刑的方式树立自身的权威和公信力。

三拳两脚打开局面后,廉署注重联络市民与自身建设,珍惜来之不易的局面,不惧高压、不畏权贵,以市民为本,敢办大案、敢抓巨贪,起到了以点带面、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讲到这里,我们不能不与国内现行的反腐机制作一比较,相比而言,国内的反腐机制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两点:

一是内外不分;二是主体不明。

内外不分指的是反腐机构不独立于受监督机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免有所包庇,相互掣肘,更有甚者反腐机构由本该受监督的机构和个人管理与领导,更加丧失了其监督的自由和打击的突然性。

主体不明指的是反腐机构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所服务的主体,反腐应当面向民众、面向社会、面向真正因腐败而受到伤害和损失的人民,而不是向党负责、向政府负责,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和权益,我想这样才正符合执政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廉署以警察这一与市民切身利益的部门为突破口赢得了市民的信任,反观国内的做法,更多的是关注于打老虎,打掉老虎,不问苍蝇。

其实,民众对老虎很陌生,他们并不了解老虎的可恨,实难有切身体会,甚至还会有同情的心理,认为老虎是因为政治斗争、派系倾轧、时运不济才落马。

廉署则不光打老虎,对拍苍蝇也是不遗余力,可以说是血雨腥风,搞得警察大罢工、攻击港英政府,虽然最后还是迫于压力由港督出面做了妥协,但是效果是明显的,真正让市民知道了政府反腐的决心,从而增强了市民与腐败行为和老虎苍蝇们作战的勇气。

  蒋介石说:

"反腐要亡党,不反腐要亡国。

"简直一派胡言,娘希匹得很,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不能正确认识人民和政府的区别和联系、凡事以政党利益为先、为出发点,这样只会招来灾祸。

  前几天看了一部电影,名为《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片中有一段讲困难时期大队干部偷拿粮食、多吃多占的问题。

村民看在眼里却无处申诉,直到总理来了才敢反映情况,大队干部用磕头的方式表达忏悔,可如果总理不来呢?

村民是不是只能把怨气埋在心里了呢?

总理是一国的总理,不可能事无巨细、亲力亲为,所以才更需要建立良好的、有实效的机制机构如臂所指地把好事。

做好、坏事除尽。

人治虽然温柔但容易钻空子,法制虽难下咽却利于消化。

为政者集民之力为民所用,民赋政府权力自然有监督问责政府的合理性。

  廉署的发展印证了任何人都不能享有特权,哪怕是总督和特首,这一点需要为政者的决心和信心,如果没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对国家和人民的信心,反腐终将是一句空话,国家和民族终将是一个虚弱的胖子。

  香港,胜在有你和ICAC.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串脚印,廉署落步坚实、凝聚民心,扛起了香港的繁荣,这一切应为当政者之鉴,吸取之、实践之、发扬之,知行合一,臻于郅治。

  廉政公署观后感

(二):

浅谈反腐倡廉

  没有一个机构是没有贪污欺诈现象的,无论是政府还是共有、似有组织。

如何反腐倡廉一直没有一个完美的指导思想,但这不意味着反腐倡廉是白费功夫可有可无的事情。

  看完香港廉政公署为反腐而做的努力后,我真的感慨良多,同时对如何反腐倡廉也有了一点小小的心得。

  香港,弹丸之地,因成了英殖民地而战乱后经济搭上资本主义快车迅速发展,在那个中国大陆还在搞革命,闹腾不休的时候,香港已经悄悄地崛起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然而,钱多了,分配的就容易出现问题,香港也面临着这种分配不均的局面。

原本分配确实无法达到绝对的公平,但是却有人在破坏着相对的公平。

这其中就有贪污的现象。

  天下纷纷,皆为利来。

在经济一味地腾飞而制度跟不上的时候,各种各样的漏洞便付出水面,为居心不良者所利用。

各行各业开始盛行潜规则,没钱无人为你办事。

而单纯的这种钱与劳动力的交换也不算特别大的问题,真正的贪污,是涉及到了钱与权的交易。

  当各类官员不分大小,都钻了制度的漏洞,把贪婪的手伸向原本就贫困的人民百姓的时候,当时香港的监管部门可谓是不给力,简直形同虚设。

甚至监守自盗,也加入了贪污的行列。

久而久之,官场潜规则也就越来越明目张胆了,结党营私,组队贪污的现象日益泛滥。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仔细一看也不难明白,毕竟当时的监管部门是隶属与警察局的,一个跟警局乃至整个政界都有着千丝万缕利益关系的一个部门。

这样一个如何可以大刀阔斧,公正无私地执行着监督、调查和惩罚呢?

  一个"五亿探长"葛柏爵士的高金额贪污案的浮出水面,成为了香港人民惩治贪污犯罪和建立一个真正能够达到反腐作用的部门的一个契机,也是香港反腐斗争开始的一个导火线。

  从那一刻起,香港的廉政公署正式成立,独立于其他任何部门,只向特首和法院负责。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因为这样一来,廉署就不会打到自己的上级,也不会打到跟廉署有利益纠纷的部门,这跟美国三权独立的思想也有共通之处。

这一点,首先奠定了廉署存在的合理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然而,在一个几乎全体腐败的地方,一个微不足道,无势力,无靠山的部门要开展反腐工作,那个难度可想而知。

如果没有部门内部的自律制度和特首的首肯,民众的支持以及对反腐工作的信心,廉署可能最终也是一个花瓶部门。

  新官上任三把火,廉署刚设立就敢于跟"大老虎"叫嚣,这也是廉署能得到人民支持的一个重大原因。

廉署的前期个案,一定要典型,一定要办赢,也许其中手段用尽,但是给民众留下廉署不是花瓶的印象,这就足够让民众积极配合和支持廉署的工作了。

  廉署的成功之处还有一点,就是为线民保密的工作做得好。

举报犯罪如果会给自己带来伤害,那么民众肯定很少人会做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举报犯罪能得到酬劳和保护,那么本着"量利"而行的民众,自然会积极参与,从民间扩大廉署的打击范围,减轻廉署的调查压力。

  而无论廉署拥有多大的权力,廉署有多大的民众支持率,归根结底,如果香港不是一个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的社会,那么这一切都是浮云。

香港的法制建设非常健全,连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都能规定好,这给了廉署以及其他的监管类部门一个支撑点,可以有底气地对有问题的人进行问责。

  计算机10级3班林少优

  20XX/12/13

  廉政公署观后感(三)

  最近,看了个纪录片,是关于香港廉政公署,介绍了廉政公署的成立、开展工作的过程,四集看了三级,就是有些话,想写下来,现在脑子不好使,怕忘了。

  香港70年代的社会腐败与今天大陆有一比。

  但是,香港经过廉政公署,很有成效的工作,把香港政府乃至商业界打造成亚洲廉洁的最高水平,与新加坡有一拼。

  我觉得有几点很重要:

  1、必须有权威,有威权做后盾,负责廉政工作根本无法推行。

没有港督的威权是办不到肃贪的。

  2、社会力量必须依靠,最起码舆论、民众必须高度支持。

  3、肃清贪腐绝对不能依靠旧有的官僚系统。

要反腐,廉政机关必须"另起炉灶",重新组建"人马".香港的廉政如果不予警署分开,独立工作,根本就不会有今天的局面。

  4、肃清贪腐,必须从政府开始,必须从执法机关开始,必须从警察系统开始。

  5、要对贪腐力量有正确的认识。

如果社会性质的贪腐,本质上说是不可以无限制追究的。

所以,香港总督对1977年以前的非典型贪腐进行赦免是必须的,否则,整个官僚系统会把任何反腐力量吞下的。

  6、肃贪必须锲而不舍。

必须严厉再严厉,细致再细致。

必须制度化。

  7、必须有良好的国际合作。

没有英国政府的外交支持,香港的肃贪也不会有太好效果。

  8、肃贪必须采用的法律"工具":

污点证人制度,卧底制度(肃贪可以钓鱼执法)。

  9、贪腐定罪可以试用普通法原则,即法院最好可以依据陪审团定罪,不必一切依靠法条。

  没有这些条件,肃贪是不会有太好效果的。

  目前大陆在3、5、7、8、9条还缺乏,甚至短期内还不具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