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93192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44.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docx

《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docx

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期末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观察法:

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

2.集体教学活动:

就是教师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课题,决定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并创设相应的环境,提供合适的材料,面向全体学前儿童开展的科学教育活动。

简单的说,是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的集体性的科学教育活动。

3.技术:

①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

②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4.科学小制作:

就是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纸、布、泥或其他自然材料和无毒无害的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简单的玩具或陈列品,使儿童在这种动手动脑的活动中积累简单的科学经验,掌握一些粗浅的科技知识和操作技能。

5.访谈法:

是通过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当面问答,来获取信息的一种评价方式。

6.分类:

亦称“归类”,是根据事物的异同,把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即把一组物体按照特定的标准加以区分,抽取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概括的过程。

7.内容选编的科学性原则:

是指选择的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应从自然界的整体出发,根据客观规律,正确解释学前儿童周围生活中的有关的自然现象和自然物。

8.内容选编的时代性原则:

是指要根据时代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来选编科学教育内容,使选编的内容跟上时代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向现代化。

9.偶发性科学活动:

是指学前儿童由外界情景诱发引起,并围绕着偶然发生的科学现象展开的一种科学探索活动,是科学教育中特有的一种活动。

10.社会资源:

指学前儿童所在地区或邻近地区中,可以利用于科学教育内容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环境和社会组织等。

11.探究性教学:

指教师有目的组织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儿童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

12.系统性原则:

指选编的科学教育内容是按照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编排。

13.小实验:

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教师或学前儿童利用一些材料、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

14.信息交流:

是指学前儿童将所获得的有关周围环境的信息,以语言的或非语言的形式来进行表达和交换。

15.行为核对:

是在观察前依据所需观察的目标,确定观察内容,并制定一个观察核对表。

评价者根据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对照观察核对表中的各个项目逐条检核,并在符合的条目上做记号,并进行评定的一种方式。

16.学前儿童教育活动:

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儿童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

17.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是指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包括人造自然)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18.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

就是指辅助科学教育进行的,用来帮助儿童进行科学学习的各种工具。

既包括教师向区角投放的供儿童自选活动的材料,也包括日常生活中儿童自由探索的材料,还包括在教师专门组织的科学教育活动中为儿童投放的材料。

19.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

是指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科学素养的发展,由教育者创设、规划的一种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的环境。

20.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

也可以称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领域目标,是学前阶段科学教育总的任务要求,它原则性地指出在学前阶段进行科学教育的范围和方向,是科学教育所期望的最终结果,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2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年龄阶段目标:

是指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确立的、按学前儿童年龄阶段划分的中、短期发展目标。

2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单元目标:

是指一个单元的教育目标。

在科学教育中,这种“单元”一般有两种。

第一种是“时间单元”,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所要达到的科学教育目标。

另一种是“主题活动单元”,是在一组有关联的科学教育活动全部结束后所要达到的目标。

2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

是以科学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实现程度,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24.作品分析法:

是根据学前儿童的各种作品(图画、泥塑、所编故事、儿歌等)分析学前儿童科学素养发展水平的一种方法。

25.操作性问题:

操作性问题是一种可以通过学前儿童自身的操作来寻求答案的问题。

这类问题直接或暗示地指出,应该怎么样利用科学材料去得到问题的答案。

二、填空题

1.1935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自然》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

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目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

2.1999年,由中国科协提出了一项为期50年的国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即“2049”。

3.按教师指导程度,以及组织方式的不同,可以将专门的科学教育活动分为集体教学活动、区角活动和偶发性活动等

4.按科学素养的不同领域分,科学教育目标包括科学知识教育目标、科学、能力方法教育目标和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

5.把青菜、西瓜、桔子、萝卜、香蕉等放在一起,让儿童进行分类:

青菜、萝卜等都是蔬菜、西瓜、桔子、香蕉等都不是蔬菜,这是二元分类。

6.测量的类型包括观察测量、非正式测量和正式测量。

7.访谈法是通过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当面问答,来获取信息的一种评价方式。

8.根据材料的加工程度可以将材料分为成品材料、半成品材料、和自然材料。

9.根据科学游戏的作用分,游戏可分为感知游戏、分类游戏和运动性游戏。

10.古代的儿童科学教育,往往和识字教育紧密结合。

11.教师在指导学前儿童观察事物的同时,应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教给他们一些最基本的观察方法。

在学前阶段,主要是学习顺序观察法、比较观察法和典型特征观察法。

12.教师在指导与实施散步活动时,制定的活动计划,要粗而灵活。

13.科学技术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功能,第一是认识功能,第二是生产力功能。

14.科学教育的社会资源包括物力资源、自然资源、组织资源、人力资源。

15.科学教育活动过程是儿童重演科学家科学探索活动的过程,所以要创造条件,组织儿童通过各种实践来学习科学。

16.科学教育活动中学前儿童的活动包括讨论活动、操作活动、发现活动三种。

17.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

具体地说,科学教育是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

18.科学教育选编的内容必须符合学前儿童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使他们在教师的支持下,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达到教育目标。

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启蒙性要求。

19.科学教育中的“社会资源”是指学前儿童所在地区或邻近地区中,可以利用于科学教育内容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环境和社会组织等。

20.科学区角活动的内容一般可分为下列几类:

观察阅读类、科学玩具类、操作实验类、制作创造类。

21.理论性问题是一种需要高度的理论来解答的问题,或者是它的答案相当复杂,孩子无法真正地理解。

22.美国的“2061”,这是一个内容广泛和全面的科学教育改革计划。

23.墨子对“小孔成像”的解释,是世界上第一个对光的直线传播的科学解释,比希腊的欧几里得还要早一个世纪。

更具有价值的是,墨子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教学,这在世界科学教育史上是首创。

24.评价者事先明确观察行为和事件的类型,等候行为或事件的发生,并作记录,然后进行分析的是自然观察评价方式。

25.区角活动包括制作创造类和游戏性区角活动等二类。

26.区角活动中材料和设备的设计是关键,在设计材料和设备时,除了在性能上安全可靠等要求外,还应考虑以下几点:

材料的层次性、材料的新颖程度、材料的易理解性、材料的丰富性、材料的探索性。

27.为了鼓励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家庭成员可以采取以下方式鼓励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

(1)关心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

(2)为探索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3)父母参与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

28.文学艺术的方法是指在科学教育过程中,运用低幼文学作品等作为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手段,以达到提高学前儿童科学素养目的的一种方法。

29.问题测试是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直接进行回答,即由评价者提出问题,被评价者回答的方式进行。

30.我国教育部于2001年7月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提出了“科学”、“社会”、“语言”、“健康”、“艺术”等五大领域,并提出了相应的领域目标。

31.信息交流是指学前儿童将所获得的有关周围环境的信息,以语言的或非语言的形式来进行表达和交换。

32.选择科学教育材料的原则包括材料的生活性、材料的探索性、材料的可操作性、材料的丰富性层次性等。

33.选择种植、饲养的内容时,要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以及动植物本身的特点来进行选择。

34.学前儿童的认识常常不符合事实或科学的理解,因此他们的“理论”常常被称为幼稚/天真理论。

3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就是指辅助科学教育进行的,用来帮助儿童进行科学学习的各种工具。

3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纵向结构,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37.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突出体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观点:

第一是强调以探究为中心的科学观;第二是强调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观;第三是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

38.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包括物理学习环境,也包括心理学习环境。

39.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与编排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三种,

(1)是以季节为主线选编内容;

(2)是采用单元式选编内容;(3)是根据科学教育的各个领域选编内容。

40.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评价;二是对学前儿童发展的评价。

4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意义是:

(1)评价是控制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质量的手段;

(2)评价是积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经验的重要途径;(3)评价是改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依据。

4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是一种矫正系统。

4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常用的观察方法有比较性观察、个别物体观察、长期系统性观察、间或性观察、室内观察与室外观察等几种。

4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常用的评价方式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测试法和作品分析法等。

45.依据反映层次的系统性,知识可以分为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

46.以类为单元组合教材,加强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纵横联系的方法,这是采用了单元方式选编科学教育内容。

47.以认识春夏秋冬为主线,将儿童科学教育中与之有关的内容集中编排,这是采用以季节为主线选编科学教育内容的方法。

48.以认识冬季为主线,将科学教育中与之有关的内容集中编排,这是采用以季节为主线选编内容的方式选编幼儿科学教育内容。

49.幼儿园内房舍以外的场地,包括环境的绿化、美化,以及草地、花坛、小菜地、动物饲养角、水池、沙箱等,这些统称为幼儿园的园地。

50.幼儿园生命教育的原则有:

体验性原则、人文性原则以及整合性原则。

51.运用图像记录的方法要在学前儿童获得大量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进行。

52.在“不同衣料的服装”的活动设计中,有科学教育、美术教育和语言教育,这是根据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整合性要求而设计的。

53.在古代,虽然儿童科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一般的劳动人民子女仍然在家庭中接受科学教育。

54.在集体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发挥学前儿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前儿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55.在设计科学教育活动目标时,其内容和要求在方向上应与阶段目标和终期目标相一致。

56.在我国的幼儿园,实施生命教育主要通过三种途径来进行:

课程、专题教育和课外活动。

57.在选择饲养的内容时,应选择一些比较温顺,对饲料要求不高,不宜死亡的小动物,其根据是学前儿童年龄小,操作技能差。

58.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常用的分类类型有挑选分类、二元分类、多元分类等三种。

59.早期科学阅读作品,应该围绕一个科学现象或概念展开其情节,使儿童通过阅读能对周围事物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60.正式量具测量是指以通用的标准量具对物体进行测量。

61.注意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不能违背科学事实,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科学性的要求。

62.专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是教师按计划安排专门时间组织全体幼儿参加的活动。

63.自然角是指在幼儿园的室内、廊沿或活动室的一角,供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陈列儿童收集的无生物及实验用品等的场所,是学前儿童开展区角科学活动的地方。

64.组织开展幼儿园生命教育活动时应遵循体验性原则、人文性原则和整合性原则。

65.选择科学教育材料的原则包括材料的生活性、材料的探索性、材料的可操作性、材料的丰富性、材料的层次性等。

 三、选择题

1、科学的范畴极为广泛,我们把科学定义为:

科学是关于(  D )。

  A、自然、思维和人类的知识体系   B、思维、天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

  C、自然、社会和人类的知识体系   D、思维、自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

2、长期系统性观察主要在哪个年龄段进行( D  )。

  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

3、在观察前依据所需观察的目标制定观察核对表,调查者根据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对照表中的各项目逐条检核,并在符合的条目上做出记号并进行评定的是(  B )。

  A、观察核对    B、行为核对   C、观察评价    D、行为评价

4、下列主要内容中,不属于以季节为主线选编的内容是(  C )。

  A、季节        B、常见动物       C、风土人情        D、常见植物

5、不采用通用的量具,而是运用一些自然物,对物体进行直接测量的方法是( A  )。

  A、非正式量具测量      B、正式量具测量       C、观察测量        D、普通测量

6、“学习使用准确量具进行测量”,是哪一个年龄阶段的教育目标( D  )。

  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

7、不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常用的评价方式是( C  )。

  A、观察法          B、问卷法           C、实验法        D、作品分析法

8、下例动物中,适合学前儿童饲养的是( B  )。

  A、乌龟、金鱼、娇凤、蝌蚪     B、乌龟、金鱼、蝌蚪、蚕

  C、蛇、金鱼、泥鳅、蝌蚪      D、乌龟、甲鱼、娇凤、蚕

9、提出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是( B  )。

  A、加涅            B、皮亚杰       C、布鲁纳         D、布鲁姆

10、“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起源于( B  )。

  A、法国         B、美国           C、中国          D、德国

11、下列活动中,不属于区角活动的是(  D )。

  A、美工区活动      B、音乐区活动      C、科学区活动      D、远足活动

12、要求学前儿童按事物的外形特征或量的差异来进行分类发生在( B  )。

  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

13、渗透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包括(  D )。

  A、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偶发性的科学教育

  B、集体性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C、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偶发性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D、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14、从各种水果、蔬菜、花卉中挑选出水果来,这种分类是( A  )。

  A、挑选分类         B、感知分类       C、二元分类         D、多元分类

1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教师的语言应具有( D  )。

  A、活动性、形象性、逻辑性、目的性                B、目的性、开放性、启发性、逻辑性

  C、形象性、开放性、启发性、逻辑性                D、启发性、形象性、逻辑性、目的性

16、世界上首创用实验法进行科学教学的是( B  )。

  A、孟子       B、墨子       C、老子       D、孔子

17、提出儿童概念发展理论的是( C  )。

  A、加涅          B、皮亚杰         C、维果茨基         D、布鲁姆

18、家庭儿童科学教育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 A  )。

  A、个别性、随机性、灵活性、潜移默化性             B、个别性、潜移默化性、开放性、灵活性

  C、亲密性、开放性、潜移默化性、灵活性             D、潜移默化性、联系性、随机性、灵活性

19、幼儿园科学教育评价是一种什么样的系统,可以用来判断科学教育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是否有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科学教育的质量:

( C  )。

  A、督导——反馈系统  B、评价——督导系统    C、反馈——校正系统    D、校正——督导系统

20、我国的儿童科学教育通过专门设置的自然课程进行,是在清代(  B )年间。

  A、乾隆         B、同治          C、嘉庆          D、光绪

21、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被评者行为进行现场观察或测量,并对观测结果作出评定的方式是(  A )。

  A、观察法         B、测量法        C、自然观察法       D、自然测量法

22、“自然”作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出现在我国学前教育体系中是由谁提出的( D  )。

  A、雷震清         B、陶行知         C、张雪门         D、陈鹤琴

23、在创编科学游戏时,应注意游戏的(  D )。

  A、趣味性、开放性、活动性、科学性              B、规则性、趣味性、科学性、开放性

  C、开放性、科学性、趣味性、整合性              D、科学性、规则性、趣味性、活动性

24、下面哪一个不属于幼儿园园地(  C )。

  A、种植园        B、饲养角         C、自然角       D、气象角

25、把一堆物品放在一起进行分类:

黄瓜、罗卜都是蔬菜,苹果、红枣、梨都不是蔬菜,这是( B  )。

  A、挑选分类      B、二元分类      C、感知分类      D、多元分类

26、各年龄段进行比较性观察时要求有所不同,比较物体明显不同点的要求应主要放在(  C )。

     

  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

27、幼儿爱向成人提出各种有关自然界的问题,他们问“月亮为什么是圆的”,这类问题属于( C  )。

  A、简单性问题     B、操作性问题    C、理论性问题     D、直白性问题

28、帮助学前儿童学习把物体按两套标准进行分类,宜放在哪个年龄阶段进行(  D )。

  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

29、专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不包括( D  )。

  A、集体教学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B、区角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C、偶发性科学教育活动              D、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30、“能按照对事物内在的、物理特性分类”,是哪一个年龄的科学教育目标( D  )。

  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

31、调查者对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自然状态下的行为进行观察及评价的方式是( B  )。

  A、情景观察      B、自然观察     C、自然评价      D、情景评价 

32、各年龄阶段进行比较性观察时要求有所不同,5-6岁年龄班的要求是( D  )。

 

  A、比较物体明显的不同点       B、比较物体的不同点

  C、比较物体的相同点         D、比较物体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33、不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分类目标的是(  D )。

  A、科学知识教育目标        B、科学能力、方法教育目标

  C、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     D、科学教育活动目标

34、下列科学活动中,属于偶发性科学活动的是(  D )。

  A、制作玩具       B、制作昆虫标本      C、观察蚂蚁搬家     D、观察大雾天气

35、下列评价中,不属于对学前儿童发展评价的是( B  )。

  A、学前儿童科学知识、经验的评价          B、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过程的评价

  C、学前儿童科学方法及能力的评价          D、学前儿童科学情感和态度的评价

四、问答题

1.阐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层次结构,也可以称之为纵向结构。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层次,从上到下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即可以分解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并且分别阐述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

2.分别阐述科学教育分类目标的内涵

(1)所谓的科学知识,是人类在了解自然科学时,希望获得的有关事实的信息和理论的信息。

依据反映层次的系统性,知识可以分为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

(2)科学方法是“人们获得科学认识所采用的规则和手段系统。

”是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

能力方面的教育目标,是指学习探索周围世界和学科学的方法。

(3)学前儿童科学情感、态度方面的教育目标,是指对科学活动兴趣爱好的培养,是否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等等,特别强调好奇进取、负责合作、客观、虚心、细心、耐心、信心、自动自发、喜欢创造思考等态度、情感的培养。

3.家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有哪些特点

(1)家庭科学教育的潜移默化性

(2)家庭科学教育的个别性、随机性、灵活性。

4.简述材料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意义1)操作材料是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的工具;2)操作材料可以促进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3)操作材料可以培养学前儿童积极的情感及意志力。

5.简述科学玩具与游戏的运用

(1)在选择游戏时,应注意游戏的科学性、趣味性、活动性、规则性。

(2)让学前儿童有充分活动的机会,师生共同游戏。

6.简述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1)科学是以认识自然为目的,而技术是以改造自然为目的。

(2)科学回答的是“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而技术回答的是“做什么”、“怎样做”的问题。

(3)科学是发现新知识的过程,而技术是创造、发明新产品的过程。

7.简述区角活动的实施与指导

(1)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2)应让学前儿童自由选择活动内容和材料;(3)观察了解学前儿童的活动,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4)指导学前儿童遵守活动规则。

8.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新进展

(1)科学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