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原一株柳苏教版第十一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95865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海高原一株柳苏教版第十一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青海高原一株柳苏教版第十一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青海高原一株柳苏教版第十一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青海高原一株柳苏教版第十一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青海高原一株柳苏教版第十一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青海高原一株柳苏教版第十一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青海高原一株柳苏教版第十一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青海高原一株柳苏教版第十一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海高原一株柳苏教版第十一册.docx

《青海高原一株柳苏教版第十一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高原一株柳苏教版第十一册.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青海高原一株柳苏教版第十一册.docx

青海高原一株柳苏教版第十一册

青海高原一株柳(苏教版第十一册)

  设计思想:

  陈忠实写的《青海高原一株柳》是篇借物抒情的散文,这篇课文原是初一学生所学,现在提前到小学六年级。

课文文质兼美,但是词句的理解却有难度,尤其需要学生感同身受地去理解青海高原柳顽强生存、不懈拼搏的毅力与勇气更是有困难,毕竟这些小学生身在蜜罐里,长在温室中。

课文中有一段对青海高原柳树的描写,一段对这株柳树生长历程的想象,我主要抓住这两段文字进行剖析,让学生在不同环境中生长的柳树的外形差异去寻找高原柳茁壮高大的原因,通过古典边塞诗词感受高原的荒凉,与江南柳的温和舒适环境形成反差,并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去想象高原柳生存的艰难。

配乐范读、想象写话、配乐朗读为学生营造情境氛围,使学生化身为高原柳树,去描摹它的不屈历程。

至于,高原柳和家乡灞河柳的对比,我选择了一带而过,不详细深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尤其理解锻铸的词义。

  ②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感情。

  ③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听写课文的最后的一个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

  ①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②掌握对比的写作方法,反面衬托出文章中心。

  ③展开想象,来理解文章语句及中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②能从课文中的柳树品格联系自身,在自己心中种下坚毅、顽强的品格。

  教学重点:

  课文语言优美流畅,用词华丽,情景交融,理解好文章中的句段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尤其是课文5-7自然段,需要指导学生通过想象去感受柳树的不屈。

  教学难点:

  课文表面看是写物,但是作者实际是由物及人,托物抒情,为人们展现了一幅独特的充满生命力量的风景画。

对于课文内涵的理解,柳树这种在逆境中不屈生存的斗志和勇气是每个人必须的力量,这是我们要在教学时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的难点。

  课前准备:

  1、学生读熟课文,疏通字词,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完成课文自学卡。

  2、观察柳树,找找江南柳树的特点。

  3、课件制作准备:

柳树图片导入,选择一些青海高原图片及古典边塞诗词为理解高原的荒凉准备,朗读时的配乐以及理解边塞诗的配乐,重点理解的语段和字词需要出示。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诵读:

  读四首边塞诗,说说这四首诗的特点。

  二、古诗导入

  1、出示古诗《咏柳》,学生齐声读一读。

诗中描写的是什么?

(出示柳树图片)

  2、诗人贺知章描写了一株怎样的柳树?

(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词语婀娜多姿、风情万种)

  3、学生理解词语婀娜多姿、风情万种。

(像一位美丽的女子。

  4、过渡:

这是一株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早春二月的柳树,它就像一位美丽的女子,婀娜多姿、风情万种。

  5、揭题:

这儿也有一株柳树。

板书:

一株柳

  三、认识一株柳

  1、出示文字:

第五自然段

  2、自由读。

思考:

这是一株怎样的柳树?

  3、交流

  两合抱粗(两人演示体会粗壮。

)板书:

粗壮

  百十余平方米(结合教室长8米,宽7米体会高大。

  板书:

高大

  绿得苍郁,绿得深沉(比较翠绿、鲜绿、墨绿等有什么不同?

这种绿用什么词来形容?

)板书:

苍绿(练读)

  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

(理解巍巍然撑立,体会生命力强大。

)板书:

生命力强大(练读)

  4、学生齐读体会。

思考:

从写作方法上说,作者是怎样描写这株柳树的?

(整体部分整体)

  5、这株柳树无论是颜色、形态与贺知章笔下及我们平时看到的柳树都不一样。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它长在青海高原上)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

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

  6、补全课题:

这株柳树长在青海高原上,这是青海高原上的一株柳树。

  板书:

青海高原(学生齐读课题。

  7、让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这青海高原上的一株柳树!

(学生齐读第五自然段。

  师:

其实,这本来是一株在平原在水边极其平常的柳树。

可它却长在青海高原上,所以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柳树截然不同,它粗壮、高大、苍绿、生命力强大。

所以作者又说(出示第二节,生齐读)板书:

神奇

  过渡:

这株柳,它生长在青海高原上,是青海高原的高寒和缺水锻铸了它,这青海高原是一片怎样的土地啊?

这株柳究竟神奇在哪里呢?

  四、感受青海高原

  1、轻声读3-4自然段,圈划出一些重点的词句感受青海高原是一片怎样的土地?

  2、联系课文,圈点出重点词语谈谈你眼中的青海高原是怎样的?

  

(1)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

  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

  深邃的蓝天凝滞的云团

  (学生谈感受:

读了这个词语,我仿佛看到了。

  

(2)多媒体出示图片让学生欣赏,再读以上这组词,感受青海高原。

  3、过渡:

就是这样一片土地,它曾经孕育了多少英雄豪杰。

有许多文人墨客曾留下了多少诗词歌赋。

此情此景,作者感受到了古典边塞诗的悲壮和苍凉。

  4、出示边塞诗词,再读感受诗中的悲壮和苍凉。

  5、这苍茫、悲凉的土地,它曾经孕育了多少英雄豪杰。

可怎适宜树木在此安家落户?

但恰恰是在这片土地上,偏偏有一株只适宜在江南生长的柳树,一株(指板书:

粗壮、高大、苍绿、生命力强大、神奇)的柳树。

正因为这株柳树所处的环境不同,所以长得与众不同,给人的感受也就不一样。

这样把事物与环境结合在一起描写,更加突出了这一事物的不同凡响。

让我们齐读15自然段,再次感受青海高原上这株神奇的柳树。

  (学生齐读课文15自然段)

  五、小结

  1、过渡:

所以,当作者陈忠实第一眼看到它时,心中就产生了疑问(多媒体出示第一个问句,学生齐读。

  2、理清文章脉络。

  这株柳树怎样会生长起来壮大起来的?

作者是如何描写的?

作者猜测和想象了它的来历。

(课文哪几自然段进行了描写?

  除了描写青海高原的环境及这株柳树的样子,作者还写了什么内容?

(作者家乡灞河边的柳树。

)(于是作者又产生了第二、第三个疑问。

)(出示,读一读。

  给文章分段,说说段意及文章的结构。

  3、读文中三个问句,体会语气,完成选择。

  六、课堂作业

  1、补充习题三

  2、三级训练六

  七、布置课后思考

  1、思考一:

  烈日炙烤着大地,厚实的土层渐渐裂出了缝

  北风卷着漫天的飞雪呼啸而来

  一声惊雷,紧接着一道闪电从天幕劈下来

  2、思考二:

  如果说灞河边的柳树是婀娜多姿、风情万种的话,那么青海高原上的柳树就是、的。

作者为什么要写家乡灞河边的柳树呢?

  八、板书设计

  青海高原一株柳(神奇)

  粗壮高大苍绿生命力强大

  雪松

  这棵雪松高大挺拔,大约有四层楼那么高,而且长得枝繁叶茂、蓬蓬勃勃。

笔直的树干直插云霄,好像要把天空刺破。

树皮非常粗糙,像干裂的泥土。

层层树枝向四面八方伸展开去,好像在比赛谁长得更远。

叶子别具一格,像一根根绣花针。

一丛丛,一簇簇的。

这些松针一层一层的,有淡有浓,翠绿,鲜绿,墨绿,真不知道大自然是怎样调出这么多的绿颜色的,美极了。

雪松四季常青,不管严寒酷暑,它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说说在怎样的青海高原上有一株怎样的柳树?

  3、齐读课文14节。

  二、感动于一株柳

  1、出示句子:

青海高原上的这一株柳树,为保存生命却要付出怎样难以相信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

  2、快速默读6-7自然段,找找这株柳树面临着哪些困境和苦难?

  3、学生交流,板书:

干旱 严寒 风雪 雷电

  4、场景想象。

  (1)教师配乐范读6-7段,想象你看到了柳树面临什么困境在怎样挣扎生长?

  (2)出示情景提示:

  烈日炙烤着大地,厚实的土层渐渐裂出了缝

  刺骨的寒风割过人们的脸颊

  北风卷着漫天的飞雪呼啸而来

  一声惊雷,紧接着闪电从天幕劈下来

  你看到了它不屈生长的哪幅画面,写下来。

(音乐不停)

  (3)现场交流。

  (4)学生配乐读6-7段。

  师:

面对逆境,它默默承受,它选择了顽强生存。

让我们一起来赞美这棵树吧,它在高原上创造了一个奇迹。

  5、同一粒柳絮,如果它落在适宜它生长的江南,它的生长历程会怎样?

指名读第8自然段。

  6、既然陈忠实对高原上的这株柳崇拜到敬畏的境地,又为何对家乡的柳树如此怀恋,用上这么多笔墨呢?

(对比反衬)

  师:

如果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移植到江南,会怎样?

(一语点到:

成为一棵普通的柳树,不可能长得这么好,越是在恶劣的环境中越能够激发它的生机勃发。

  7、同是一种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相差何远?

青海高原上的柳树啊,不悲叹命运的不公,而是用挺立的身姿告诉头顶的苍天、脚下的荒原,它是一棵树,一棵生命不止的树!

它用自己的生命写成了一首诗。

  8、齐诵诗歌:

青海高原一株柳

  9、指板书小结:

这是青海高原上的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在它身处逆境却这般(生:

高大、粗壮、苍绿),神奇在它是高原上(生:

唯一的一株柳),神奇在毫不畏惧(生:

干旱、严寒、风雪、雷电),神奇在它具有(生:

坚毅、顽强的品格)。

  三、心里种棵柳

  1、此时此刻,面对这青海高原上独一无二的一株柳,你想说:

(采访的形式)(这不仅仅是一株柳树,更是不屈不挠的精神象征)

  2、青海高原这株柳,你又是怎么想的?

  3、指名读读第9段:

  我不抱怨命运,也不畏怯生存之危险的艰难,我要聚合全部身心之力与生存环境抗争,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生存下来,成长为高原上的一方壮丽的风景。

命运给予我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我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

  4、导读语:

在人生的道路上,总有许多未知的困难在等待着我们,同学们,让我们在心中种下这株神奇的柳树,让它成为我们前进的力量。

  5、齐读这段话。

  师:

让这段话成为你的座右铭,全班齐读。

  四、总结全文

  五、作业

  补充习题四

  板书设计:

  15、青海高原一株柳(神奇)

  粗壮高大苍绿生命力强大

  干旱严寒风雪雷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