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202815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38.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5页
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5页
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5页
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5页
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5页
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5页
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5页
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5页
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5页
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5页
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5页
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5页
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5页
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5页
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

080605学科门类:

工学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计算机应用和管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研究与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3.具有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能力;

4.了解与计算机有关的法规;

5.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

学制4年修业年限:

修业年限3—6年

毕业条件:

本专业的学生,德、体合格,在校期间修完培养计划规定的各类课程和其它教学环节,修满本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学分方能毕业。

其中必修课××学分,专业选修课××学分,其它选修课××学分(其中包括全校公共选修课XX学分)。

授予学位:

本专业毕业生,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遵义师范学院学士学位条例》规定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五、主要课程及简介

(一)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模拟电路基础、数字逻辑电路、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导论、面向对象方法、汇编语言、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等。

(二)课程简介:

1、(课程名称)

【主要内容】

【基本要求】

l、高等数学(AdvancedMathematics)

【主要内容】高等数学是本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内容以微积分和常微分方程为主干,介绍函数与极限、导数与微分、中值定理、不定积分、定积分及其应用、多元函数微分及其应用、重积分、曲线曲面积分、无穷级数及微分议程等。

【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极限的思想和方法有初步认识,对具体与抽象、特殊与一般、有限与无限、变与不变等辩证关系有初步的了解,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初步掌握微积分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受到运用变量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训练。

本课程不仅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为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后继课程和今后工作需要打下必要的数学基础。

【前导课程】无

2、线性代数(LinearAlgebra)

【主要内容】线性代数主要学习行列式、矩阵、向量组、线性方面组、线性空间、相似矩阵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各类计算问题的基本方法和一些简单证明的基本思路。

【基本要求】让学生在用数学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为后续学习计算机软、硬件知识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

【前导课程】无

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ProbabilityTheoryandMathematicalStatistics)

【主要内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作为一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专业基础课,它所展示的思想及方法在计算机各专业方向都有广泛应用。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

(1)概率基础,包括随机事件与样本空间的概念,随机事件的关系及运算,重要的常见分布,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和分布函数,随机向量的数字特征和分布函数。

(2)数理统计知识,包括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参数的点估计和区间估计,假设检验等。

【基本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研究随机现象的数学基本思想和方法,从而具有一定的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前导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4、离散数学(DiscreteMathematics)

【主要内容】离散数学是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基础,所以又称为计算机数学,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骨干课程。

内容包括:

集合、关系与映射、图、代数系统等,以基本模型、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为主,适量介绍一些典型算法。

【基本要求】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计算机科学中普遍地采用离散数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方法,给后继课,如数据结构、编译系统、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和人工智能等,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另一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参加科学研究,攀登科技高峰,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前导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5、模拟电路基础(FoundationsofAnalogCircuit)

【主要内容】模拟电路是本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内容包括:

半导体器件基本知识、放大电路基础、信号的运算和处理电路、波形发生和信号转换电路、直流稳压电源。

【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模拟电子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子技术发展的概况及前景,为学习后续课程及从事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前导课程】高等数学。

6、数字逻辑电路(PulseCircuitandLogic)

【主要内容】数字逻辑电路是本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内容包括:

半导体器件基本知识、逻辑代数、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脉冲肢形的产生和整形,以及数模转换与模数转换等。

【基本要求】使学生获得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了解各种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为以后深入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微型计算机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接口技术等课程打好基础。

【前导课程】计算机导论、普通物理、模拟电路基础。

7、程序设计基础(ProgrammingFundamentals)

【主要内容】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基础知识,程序设计语言概述,程序设计语言基础,顺序、选择、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构造类型数据,函数,编译预处理,指针,文件等。

【基本要求】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机软硬件系统,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程序设计方面的知识,掌握基本的程序设计方法,具备初步的程序设计能力,并能熟练运用TC或VC集成环境进行C语言程序的编写、编译与调试。

【前导课程】无

8、计算机导论(IntroduceoftheComputerSystem)

【主要内容】计算机导论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先导性基础课程,对于本学科各门课程的学习起着全局指导局部的作用。

其内容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与计算机相关的基本知识,包括计算的历史、人和计算机、计算机系统的构成、冯·诺依曼模型、软件基础、通信与网络基础,以及计算机和社会、相关的法律法规职业道德。

第二部分介绍计算机科学的学科特点、历史渊源、发展变化、知识组织结构和分类体系,介绍学科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学习方法。

【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有关基础知识,更要使学生建立起本专业学科知识体系的基本架构,了解各门课程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利于以后的主动学习。

【前导课程】无

9、面向对象方法(Object-OrientedParadigm)

【主要内容】本课程以C++为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以面向对象思想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线,逐步介绍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其中包括:

数据抽象、对象、封装、继承、多态概念等。

在介绍这些基本概念并利用这些基本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时候,渗透面向对象分析、设计方法,使学生掌握用C++实现面向对象编程并了解面向对象分析设计的基本方法。

【基本要求】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必修课程。

本课程通过在学习面向对象概念、方法和相关理论的基础之上,着重介绍C++对面向对象的具体支持和实现,并通过具体的设计实例来使学生掌握面向对象编程技术、理解面向对象思想、了解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方法、逐步养成面向对象的思维方式,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前导课程】程序设计基础

10、汇编语言(AssembleLangurge)

【主要内容】本课程是本专业基础课程,是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单片机与接口技术、操作系统等课程的基础。

结合目前广泛使用的PC机来进行教学,主要阐述PC机的指令系统和寻址方式,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技术,介绍编辑、汇编、连接、调试程序等多种软件工具的使用、原理。

【基本要求】通过学习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使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初步掌握利用汇编语言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术,并进一步理解通过程序设计充分利用和发挥计算机效率的基本思想,也为后续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前导课程】无

11、计算机组成原理(ComputerOrganizationandArchitecture)

【主要内容】本课程着重阐述构成一台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其主要内容包括指令系统和中央处理器组织、数据传递路径和指令控制流程、存储管理、微程序设计、中断系统和输入输出系统等。

以冯·诺依曼模型作为教学起点,进而介绍较新的计算机组织结构体系。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在学习了前导课程逻辑电路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机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组成方法及其相互关系,熟悉一些典型计算机的组成原理,弄清硬件对软件的接口界面,为学习操作系统、体系结构、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等后续课程做准备。

【前导课程】计算机导论、数字逻辑、汇编语言

12、数据结构(DataStructure)

【主要内容】数据结构是介于数学、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三者之间的一门核心课程,是综合性的计算机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介绍常用的数据表示和处理技术,包括线性表、栈、队列、数组、广义表、串、树、图、文件,它们在计算机中的存储结构、以及与之相关的运算和算法;介绍各种常用的排序和查找算法以及算法分析。

无论是对思维方式的训练,对后续课程如数据库系统、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等的学习,还是将来从事软件开发,它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基本要求】掌握各种常用数据结构的表示和有关算法;掌握插入排序、选择排序、快速排序等常见内部排序的方法;具备算法的思想和分析算法的基本能力。

【前导课程】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方法、离散数学

13、操作系统(OperatingSystem)

【主要内容】操作系统课程是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介绍操作系统设计过程中使用的基本的原理、基本的算法、和基本的设计方法,以及怎样解决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内容包括操作系统各组成部分的概述,互斥性和同步性,处理器实现,调度算法,存储管理,设备管理和文件系统。

【基本要求】从资源管理的角度掌握操作系统内核中处理机管理、内存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的实现原理,熟悉系统给用户提供的界面。

使学生比较清楚地了解系统的一般面貌和内部结构,为进一步学习软、硬件技术及移植、修改、设计和使用系统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前导课程】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方法、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

14、数据库原理(DatabaseSystem)

【主要内容】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构成信息系统的重要基础。

数据库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主要以关系数据库为重点,全面系统地介绍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包括关系数据库的数据模型,数据语言和数据理论,标准查询语言SQL;数据库存储结构;其他类型的数据库系统介绍。

【基本要求】本课程的重要任务是:

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原理,了解数据库技术的主要内容,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基本开发方法,了解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的研究内容。

【前导课程】数据结构、离散数学

15、软件工程(SoftwareEngineering)

【主要内容】本课程以软件生命周期的主要活动为主线,从软件及软件工程的历史和发展、软件开发过程、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程序编码、软件测试、软件维护、软件项目管理、标准及规范等方面全面介绍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方法、技术和工具。

【基本要求】本课程是软件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与维护的一门综合性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掌握现代化的软件开发方法和步骤。

通过本课程实验环节的训练,让学生能体会到软件工程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并按软件工程的要求完成规范的各项开发文档。

通过理论和实践环节的训练,使学生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技术和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为将来从事软件开发提供方法上的指导。

【前导课程】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方法、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

16、计算机网络(ComputerNetwork)

【主要内容】本课程着重介绍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网络各层的功能和协议,以及计算机网络领域中采用的各项目技术,包括链路控制,路由选择,流量控制,多路访问,传输控制,网络互连,安全与管理,高层协议,协议工程,网络计算,性能分析等技术原理和设计方法。

【基本要求】掌握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包括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数据通信的基本方法和协议,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应用协议;掌握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和管理知识,对数据通信和计算机网络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前导课程】计算机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结构

六、双语教学课程

七、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及教学基本要求

本专业的实践环节主要安排有大学生就业指导、部分实验课程、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活动,在第五至第七学期安排学生参加创新实验室的活动,以利于学生较早参加科研创新活动。

1、大学生就业指导:

计2学分,通过就业指导培训,帮助学生了解就业法规,调整就业心理,提高就业技巧,更好地把握就业机会。

2、实验课程:

安排有程序设计基础等上机训练和模拟电路基础实验、数字逻辑电路实验、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数据结构课程设计、网络实验等实验课程,要求学生通过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核心课程的实验,掌握各门实验课程相应的实验技能,以达到提高基本实验技能的目的。

3、专业实习/实训:

计12学分,第七学期安排12周的专业实习/实训,在过程体验基础上,针对IT企业以及非IT企业对计算机相关从业人员个人综合素质及协同工作能力的要求,进行项目综合训练,岗位专项技能强化训练,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学习能力,为顺利毕业做好充分的准备,并使学生能顺利与社会环境接轨做准备。

4、毕业论文/设计:

计6学分,第八学期安排毕业论文/设计共6周,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本科期间学习的专业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能够从事基本科学研究和产品设计的目的。

采取导师制方式,由系统一安排指导教师,第八学期完成。

教学环节:

⑴由导师指导学生确定论文选题、拟定实验方案、完成资料查询和数据处理及实验结果的分析总结;⑵导师指导学生确定写作提纲、完成一稿修改和定稿写作;⑶论文答辩,并评定成绩。

论文/设计写作要求:

⑴选题得当(学士论文的题目不宜太大,一般是本学科中带有基本性质的某个重要问题的某一重要侧面或某一当前疑难的焦点);⑵格式规范;⑶能比较熟练地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知识,以详实的事实、数据为支撑,有体现创新精神和意识的观点,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应用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⑷重点突出、层次清晰、行文流畅。

八、课外培养计划(第二课堂教学活动规划)

课外培养计划旨在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每个学生在毕业前至少获得8个课外学分是毕业的基本条件之一。

其中创新能力培养至少获3学分,其它至少获得5学分。

详见附表Ⅳ。

附:

文化素质教育课外阅读书目(以检查读书笔记等方式进行考查)

(1)《道德经》、《论语》、《孟子》、《韩非子》

(2)《人文社会科学基础》(3)《中国文化概论》(4)《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5)《红岩》(6)《鲁迅选集》(7)《艺术概论》

(8)《唐诗三百首》(9)《物种起源》(10)《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九、主辅修制

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完成主修专业的同时,可以申请辅修另一专业的主要学科课程。

详见各专业辅修培养计划及《遵义师范学院学生学籍管理规定》第二十六条和《遵义师范学院辅修专业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

附表

Ⅰ、教学时间安排总表(附件2)

项目

学年

学期

教育内容

 

课堂

教学

复习

考试

入学

教育

军训

军事

理论

生产

劳动

社会

调查

专业

实习/实训

毕业

论文

就业

指导

毕业

教育

16

2

0.5

1.5

5

52

18

2

(1)

(1)

7

18

2

(1)

(1)

5

52

18

2

(1)

(1)

7

18

2

(1)

(1)

5

52

18

2

(1)

(1)

7

6

2

(1)

(1)

12

(11)

5

52

10

1

6

3

1

9

合计

122

15

0.5

1.5

6(课余)

6(假期)

12

6

+

(11)

3

1

50

208

注:

⑴师范教育专业应分别安排教学考查、野外实习、工厂见习、外出采风、写生等实践性教学环节。

⑵非师范教育专业应结合专业特点安排与师范教育专业类似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⑶毕业论文写作安排在第七学期课余时间及寒假内进行,第八学期前六周内完成答辩。

Ⅱ、课程体系结构比例表

课程类型

课程门数

或模块数

生均学时

(共2566学时)

最低毕业学分

(共184.5学分)

学时数

比例

学分数

比例

课内培养计划

必修课

公共基础必修

15

672

26%

39.5

21.4%

专业基础必修

17

1220

47.5%

70

37.9%

其他教学环节

45周

28

15.1%

选修课

专业限选

总数

选修数

7

270

10.5%

17

9.2%

专业任选

总数

选修数

6

276

10.8%

16

8.7%

公共选修

总数

选修数

4

128

5%

6

3.3%

课外培养计划

人文素质教育

5

2.7%

创新能力培养

3

1.6%

Ⅲ、课程设置与学时、学分分配表(样表)

Ⅲ—1.公共必修课课程设置与学分、学时分配表

课程

类型

课程

代码

课程名称

课程学时数

开课学期及周学时

理论讲授

(验)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第四学年

第一

学期

第二

学期

第三

学期

第四

学期

第五

学期

第六

学期

第七

学期

第八

学期

18周

18周

18周

18周

18周

18周

18周

18周

公共基础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6

32

4

2

2

思想道德修养

与法律基础

54

36

18

3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54

36

18

3

2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概论

108

54

54

6

3

形势与政策

(含贵州省情)

144

96

48

2

1

1

1

1

1

1

大学英语Ⅰ

64

48

16

4

4

大学英语Ⅱ

72

54

18

4

4

大学英语Ⅲ

72

54

18

4

4

大学英语Ⅳ

72

54

18

4

4

大学体育Ⅰ

32

32

1

2

大学体育Ⅱ

36

36

1

2

大学体育Ⅲ

36

36

1

2

大学体育Ⅳ

36

36

1

2

小计

816

604

212

36

9

9

9

10

1

1

有关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几点说

①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部分的考核按学校规定执行,成绩按比例计入理论课总评成绩。

②形势与政策集中在每学期第9—16周开课,每周2学时。

最后一学期一次性记学分。

③在全院公共选修课模块中开设“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思想政治理论课。

Ⅲ—2专业必修课程设置与学分、学时分配表

课程

类型

课程

代码

课程名称

课程学时数

开课学期及周学时

理论讲授

(验)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第四学年

第一

学期

第二

学期

第三

学期

第四

学期

第五

学期

第六

学期

第七

学期

第八

学期

18周

18周

18周

18周

18周

18周

18周

18周

专业基础课

高等数学Ⅰ

80

80

5

5

高等数学Ⅱ

90

90

5

5

线性代数

36

36

2

2

模拟电路基础

48

48

3

3

数字逻辑电路

64

64

4

4

基础

离散数学

72

72

4

4

基础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54

54

3

3

基础

计算机导论

64

48

16

4

4

软件

程序设计基础

64

32

32

4

4

软件

面向对象方法

54

30

24

3

3

网络

计算机组成原理

72

62

10

4

4

软件

数据结构

72

62

10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