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针分类及其辨析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2034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顶针分类及其辨析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顶针分类及其辨析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顶针分类及其辨析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顶针分类及其辨析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顶针分类及其辨析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顶针分类及其辨析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顶针分类及其辨析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顶针分类及其辨析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顶针分类及其辨析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顶针分类及其辨析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顶针分类及其辨析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顶针分类及其辨析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顶针分类及其辨析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顶针分类及其辨析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顶针分类及其辨析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顶针分类及其辨析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顶针分类及其辨析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顶针分类及其辨析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顶针分类及其辨析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顶针分类及其辨析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顶针分类及其辨析Word下载.docx

《顶针分类及其辨析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顶针分类及其辨析Word下载.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顶针分类及其辨析Word下载.docx

紧凑而显现上递下接趣味的修辞方法,是为「顶针」.6

这个定义主要是以「后面的开端,与前面的结尾,重复相同的字,词,语,句」取代「用前一句的

结尾来做后一句的起头」,如此则有二个功能:

(一)「后面的开端,与前面的结尾」可以包括

「连环体」,「联珠格」和「句中顶针」三类.

(二)「重复相同的字,词,语,句」可以包括

「字的顶针」,「词的顶针」和「句的顶针」三类.但仍有所不足,因此,本文将顶针之定义修正

为:

后面的开端,与前面的结尾,重复相同的成分,前后紧接,蝉联而下,使得文章紧凑而显现

上递下接趣味的修辞方法,是为「顶针」.

这个定义除了承袭上述沈谦《修辞学》的两个功能,更进一步将「重复相同的字,词,语,句」改

1见沈谦《修辞学》,(台北:

空中大学,1996年11月),页552.

2见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台北:

文史哲,199年1月),页212.

见黄庆萱《修辞学》,(台北:

三民书局,2002年10月),增订版,页69.

4段与段之间的顶针,称为「连环体」;

句与句之间的顶针,称为「联珠格」;

文句中片语和片语之

间,用同一字词来顶接,称为「句中顶针」.见沈谦《修辞学》,(台北:

空中大学,1996年11

月),页526.

5林兴仁《红楼梦的修辞艺术.谈红楼梦的联珠句》曾归纳出其中三种结构形式:

一为词和词首尾蝉

联的联珠句式;

二为词组和词组首尾蝉联的联珠句式;

三为句子和句子上下蝉联的联珠句式.本文

则稍加改变为:

一,「字的顶针」,指顶接的是「单字(词素)」或「单词」;

二,「词的顶针」

指顶接的是「复词」或「词组」;

三,「句的顶针」,指顶接的是句子.

6见沈谦《修辞学》,(台北:

空中大学,1996年11月),页526.

顶针分类及其辨析

为「重复相同的成分」,如此,则能产生下文:

依顶接成分之结构分,可以分为

(一)常例:

「字

的顶针」,「词的顶针」,「句的顶针」三类;

(二)变例:

「谐音顶针」和「半字顶针」二类.

贰,分类

一,依顶接成分之位置

分:

可以分为「段与段之间的顶针(连环体)」,「句与句之间的顶针(联珠格)」和「句中顶

针」三类;

「字的顶针」,「词的顶针」和「句

的顶针」三类;

「谐音顶针」和「半字顶针」两类;

三,依顶接成分是否阻隔:

可以

分为「直接顶针」和「间隔顶针」两类.兹说明如下:

一,依顶接成分之位置分

依顶接成分所处位置来分,可以分为「段与段之间的顶针(连环体)」,「句与句之间的顶针

(联珠格)」和「句中顶针」三类:

(一)段与段之间的顶针(连环体)

段与段之间的顶针,陈望道称为「连环体」;

沈谦称为「段与段之间的顶针」或「段与段之顶

针」;

张春荣称为「段落顶真」;

黄丽贞称为「章段顶真」;

陈正治称为「段间顶真」.它是指文

章上一段的末尾,与下一段的开端,重复同样的成分.如:

下武维周,世有哲王.三后在天,王配于京.王配于京,世德作求.

永言配命,成王之孚.成王之孚,下土之式.永言孝思,孝思维则.

媚兹一人,应侯顺德.永言孝思,昭哉嗣服.昭兹来许,绳其祖武.

於万斯年,受天之祜.受天之祜,四方来贺.於万斯年,不遐有佐.

(《诗经.大雅.下武》)

此例以「王配于京」,「成王之孚」,「受天之祜」作为顶接成分,其所处位置在於「章段之

间」.又如:

覆舟山下龙光寺,玄武湖畔五龙堂.

想见旧时游历处,烟云渺渺水茫茫.

烟云渺渺水茫茫,缭绕芜城一带长.

蒿目黄尘忧世事,追思陈迹故难忘.

分别见於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台北:

文史哲,199年1月),页212;

沈谦《修辞学》,(台

北:

空中大学,1996年11月),页52;

张春荣《一把文学的梯子》,(台北:

尔雅,2000年11

月),页15;

黄丽贞《实用修辞学》,(台北:

国家出版社,2000年4月),页45;

陈正治《修辞

学》,(台北:

五南图书,2001年9月),页29.

见屈万里著《诗经释义》,(台北:

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19年5月),页6.

人文研究学报4

追思陈迹故难忘,翠木苍藤水一方.

闻说精庐今更好,好随残汴理归艎.(王安石〈忆金陵三首〉)9

此例以「烟云渺渺水茫茫」,「追思陈迹故难忘」作为顶接成分,其所处位置在於「章段之间」.

又如:

这个问题,可要注意,从今以后,下不为例;

下不为例,留有余地,对你对我,都能过去;

下不为例,是块橡皮,擦来擦去,解决问题;

下不为例,例例相继,公家吃亏,个人得利;

下不为例,违者得意,检讨几句,占大便宜;

下不为例,依然为例,此风不刹,群众有气.(大陆顺口溜)10

此例一,二段之间以「下不为例」作为顶接成分,其所处位置在於「章段之间」.

(二)句与句之间的顶针(联珠格)

句与句之间的顶针,陈望道称为「联珠格」;

沈谦称为「句与句之间的顶针」或「句与句之顶

张春荣,黄丽贞,陈正治都称为「句间顶真」11.是指前一句的末尾,与下一句的开端,重

复同样的成分.如:

姬谓太子曰:

「君梦齐姜,必速祭之.」太子祭於曲沃,归胙於公.公田,姬置诸宫六日,

公至,毒而献之.公祭之地,地坟;

与犬,犬毙;

与小臣,小臣亦毙.姬泣曰:

「贼由太

子.」太子奔新城.(《左传.僖公四年》)12

此例以「地」,「犬」,「小臣」,「太子」作为顶接成分,其位置在「句与句之间」.又如:

青青河畔草,緜緜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

县,展转不相见.(《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三.饮马长城窟行》)1

此例以「远道」,「梦见」,「他乡」作为顶接成分,其位置在「句与句之间」.又如:

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

孙,孙又生子;

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列子.汤问》)14

9见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台北:

华正书局,195年4月),第二十九卷,页0.

10见刘言编著《笑说中国》,(台北县:

方舟出版社,2001年9月),页2,2.

11分别见於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台北:

空中大学,1996年11月),页54;

国家出版社,2000年4月),页450;

五南图书,2001年9月),页295.

12见杨家骆主编《春秋三传》,(台北:

世界书局,191年11月),页15,15.

1见郭茂倩《乐府诗集》,(台北:

台湾中华书局,190年6月),卷三十八,页1.

14见庄万寿注译《新译列子读本》,(台北:

三民书局,195年9月),页162.

顶针分类及其辨析5

此例以「固」,「孙」,「子」作为顶接成分,其位置在「句与句之间」.又如: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木兰

诗〉)15

此例以「归」,「天子」作为顶接成分,其位置在「句与句之间」.又如:

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

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16

此例以「到」,「醉」,「卧」,「起」作为顶接成分,其位置在「句与句之间」.又如:

听我唱个难上难:

鸡蛋上面堆鸭蛋,

鸭蛋上面堆酒坛,

酒坛上面插竹竿,

竹竿上面晒衣衫.(〈听我唱个难上难〉)

此例以「鸭蛋」,「酒坛」,「竹竿」作为顶接成分,其位置在「句与句之间」.又如:

财富给人生视野,视野是生命的财富.

(史考特〈money哲学〉,《联合报》91年月日6缤纷版)

此例以「视野」作为顶接成分,其位置在「句与句之间」.此例从整体形式来看是「宽式回文」.

气象报告若不准,大家就怪气象局,气象局只好怪老天,老天怪谁怪水!

(杨启宗〈金玉

凉言〉,《联合报》91年6月6日缤纷版)

此例以「气象局」,「老天」作为顶接成分,其位置在「句与句之间」.又如:

上台不负责,失职!

失职不下台,失格!

(梁泷常〈金玉凉言〉,《联合报》91年月15日缤纷版)

此例以「失职」作为顶接成分,其位置在「句与句之间」.又如:

错误是一种学习;

学习才会壮大自己.(李顺福〈金玉凉言〉,《联合报》9年2月25日E6

缤纷版)

此例以「学习」作为顶接成分,其位置在「句与句之间」.

15见郭茂倩《乐府诗集》,(台北:

台湾中华书局,190年6月),卷二十五,页.

16见柳宗元《柳河东全集》,(台北:

台湾中华书局,190年6月),卷二十九,页2.

人文研究学报6

(三)句中顶针

沈谦曰:

「句中顶针,是指文句中片语和片语之间,用同一字来顶接.」1如: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此例以「水」,「愁」作为顶接字,其位置在「文句之中」.又如: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此例以「花」,「柳」作为顶接字,其位置在「文句之中」.又如:

春风吹花花怒开,春风吹人人老矣.

此例以「花」,「人」作为顶接字,其位置在「文句之中」.又如:

酒不醉人人自醉.

此例以「人」作为顶接字,其位置在「文句之中」.又如:

国士无双双国士,忠臣不二二忠臣.(张巡许远庙联)

此例以「双」,「二」作为顶接字,其位置在「文句之中」.而且也形成「当句回文」.

「句中顶针」其实可以把它看成句中省略一个逗号或顿号,如: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

柳成荫」,可以标为「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二,依顶接成分之结构分

依顶针成分之结构来分,有「常例」和「变例」两大类,其下又各自分为数类:

(一)常例

一般修辞学的著作中,是以顶针成分的语言结构来作为分类的标准,此即本文所谓「常例」.

若以语言结构作为分类根据,一般是照语言学的的标准,分为「字(词素)」,「词」,「语(词

组)」和「句」四类.但在实际归类上,这种分类法,有时会遇到虽是同样的成分,但却分属不同

的语言结构.如:

「瞻前不顾后,后悔总不够」,前一个「后」是单词,后一个「后」则是词素:

请问此例该属「字(词素)的顶针」或是「词的顶针」有时复词和短语(词组)也混合著用.若

要将其彻底区分,则徒增困扰.因此有的学者就采用变通的方法,将之分为「字」(单词或单音节

词素),「词」(复词和词组)和「句」三个层次.如:

黄丽贞《实用修辞学》将「复叠」分为

「接连复叠」和「隔离复叠」二大类.「接连复叠」又可分为:

「字的接连复叠」,「词的接连复

叠」,「句的接连复叠」三类;

「隔离复叠」又可分为:

「字的隔离复叠」,「词的隔离复叠」,

1见沈谦《修辞学》,(台北:

空中大学,1996年11月),页54.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和黄庆萱

《修辞学》的「顶真」格,只有「连环体」和「联珠格」二类,没有「句中顶针」这一类.

「句的隔离复叠」三类.1

因此,本文为了方便说明,采黄丽贞教授的三个层次观点,依顶接成分之结构来分,可以分为

「字的顶针」,「词的顶针」和「句的顶针」三类:

1,字的顶针

字的顶针,是指顶接成分为单字(单音节词素)或单词.如:

瞻前不顾后,后悔总不够.(王强〈金玉凉言〉,《联合报》92年月2日缤纷版)

此例以「后」作为顶接字,第一个「后」为单词,第二个「后」为词素.其位置在「句与句之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史记.项羽本纪》)19

此例以「梁」作为顶接字,第一个「梁」为词素,第二个「梁」为单词.其位置在「句与句之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金昌绪〈春怨〉)20

此例以「啼」作为顶接字,两个「啼」都是单词,其位置在「句与句之间」.又如: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礼记.大学》)21

此例以「好」,「恶」作为顶接字,也都是单词,其位置在「文句之中」.

2,词的顶针

词的顶针,是指顶接的成分为复词或词组.如:

做戏的锣鼓,在阿Q耳朵裏彷佛在十里之外;

他只听得椿家的歌唱了.他赢而又赢,铜钱变

成角洋,角洋变成大洋,大洋又成了叠.他兴高采烈得非常.(鲁迅〈阿Q正传〉)22

此例以「角洋」,「大洋」作为顶接复词,其位置在「句与句之间」.又如:

文明到哪里,哪里的世风就日下;

繁华到哪里,哪里的人心就不古.(AC〈金玉凉言〉,

《联合报》92年9月4日E6缤纷版)

此例以「哪里」作为顶接复词,其位置在「句与句之间」.又如:

1见黄丽贞《实用修辞学》,(台北:

国家出版社,2000年4月),页41~420.

19见杨家骆主编《新校本史记三家注并附编二种》,(台北:

鼎文书局,1992年月),页295.

20见邱燮友注译《新译唐诗三百首》,(台北:

三民书局,191年2月),页42.

21见谢冰莹等编译《新译四书读本》,(台北:

三民书局,191年5月),页12.

22见杨泽编《鲁迅小说集》,(台北:

洪范书店,2001年12月),页2.

人文研究学报

豆菜本来是绿豆,

绿豆发芽变豆菜.

豆菜生根无生叶,

生叶袂当做豆菜.(林心智〈豆菜〉)2

此例以「绿豆」,「豆菜」作为顶接复词,以「生叶」作为顶接词组,其位置都在「句与句之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七

回)24

此例以「天尽头」作为顶接词组(短语),其位置在「句与句之间」.

3,句的顶针

句的顶针,是指顶接的成分为句子.如:

如有学生不用功,

他便下跪劝后进;

如有老师不尽力,

他便叩头泪满襟.

老师学生都感动,

个个辛勤又认真.

个个辛勤又认真,

武训看了心欢欣.

山东一时多才俊,

武训名字有芳馨.(国小国语课文〈武训兴学〉)

此例以「个个辛勤又认真」作为顶接句子,其位置在「章段之间」.又如:

那光洁的树身仍旧

吾人拥有最真实的存在

――只要我们有根

只要我们有根

纵然没有一片叶子遮身

仍旧是一株顶天立地的树(蓉子〈只要我们有根〉)25

此例以「只要我们有根」作为顶接句子,其所处位置在於「章段之间」.又如:

2见金安版《台语读本4》,(台南:

真平企业有限公司,民国94年2月),页6.

24见潘重规主编《校定本红楼梦》,(台北:

中国文化大学中文研究所,19年6月),页06.

25见蓉子《只要我们有根》,(台北:

文经出版社,1995年11月),页20,21.

顶针分类及其辨析9

据我看这脉息,大奶奶是个心性高强,聪明不过的人;

但聪明太过,则不如意事常有;

不如

意事常有,则思虑太过:

此病是忧虑伤脾,肝木忒旺,经血所以不能按时而至.(曹雪芹

《红楼梦》第十回)26

此例以「不如意事常有」作为顶接句子,其位置在「句与句之间」.

(二)变例

以顶针成分之结构作为分类根据,除了上述三种常见的类型外,尚有以下两种罕见的「变

例」,可视为「宽式顶针」的类型之一2:

1,谐音顶针

后面的开端,与前面的结尾,重复谐音的字,词,语,句,前后紧接,蝉联而下,使得文章紧

凑而显现上递下接趣味的修辞方法,是为「谐音顶针」.如:

小姐小姐别生气,明天带你去看戏.看什麼戏看你爸爸流鼻涕.涕,剃光头;

头,投到

海;

海,海龙王;

王,王八蛋;

蛋,荡秋千;

千,千千万万;

万,万万岁;

岁,睡午觉;

觉,叫你起来上学校.(笔者童时念谣)

此例以「海」,「王」,「万」,作为顶接字,是正常的顶针.另外,以谐音字「涕」和「剃」,

「头」和「投」,「蛋」和「荡」,「千」和「千」,「岁」和「睡」,构成顶接字,而产生上

递下接的桥梁趣味,则是谐音顶针.许多文字接龙或童谣,往往以谐音字作为顶接成分,因而形成

「谐音顶针」.如:

甲:

神州大地

乙:

地大物博

伯乐相马

马到成功

功德无量

量体裁衣

衣锦还乡

乡音不改

改革开放

放声歌唱(成语接龙)

此例以「地」,「马」,「功」,「量」,「衣」,「乡」,「改」,「放」作为顶接字,乃正常

顶针;

另外,以「博」和「伯」作为谐音顶针.又如:

鲁大海(挣扎)放开我,你们这一群强盗!

周萍(向仆人们)把他拉下去!

鲁侍萍(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

(走到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麼打我的儿

子!

(曹禺《雷雨》)2

26见潘重规主编《校定本红楼梦》,(台北:

中国文化大学中文研究所,19年6月),页114.

2变例中的「谐音顶针」,「半字顶针」及下文的「间隔顶针」,可视为要求较松的「宽式顶针」.

2见曹禺《雷雨》,(台北:

远东图书公司,2002年版),第二幕,页0.

人文研究学报10

此例「萍」与「凭」相顶接,完全是靠它们的谐音关系,意义上没有丝毫关系,但是语气上却丝丝

入扣.又如:

海峡隔离造成乡愁,相仇也因此而生.

养生喝好醋,好处多很多.

某女总裁只是MISS,密使非其所长.(笔者拟句)

上述诸例,「乡愁」和「相仇」谐音,「好醋」和「好处」谐音,「MISS」和「密使」谐音,形

成上递下接的桥梁效果.

2,半字顶针

后面开端的字,重复前面结尾末字的半形,前后紧接,蝉联而下,形成上递下接趣味的修辞方

法,是为「半字顶针」.孟昭泉则称为「破字顶真」,他说:

「破字顶真是指后一句开头的字词,

是前一句末尾字词汉字的一个部件或是一个部分.……这样的顶真同语气语义毫不相干,只在形式

上破开汉字,顶其一隅.」29他并举白居易〈游紫霞宫〉为例:

水洗尘埃道未尝,旨於名利两相忘.

心怀六洞丹霞客,口诵三清紫府章.

十里采莲歌达旦,一轮明月桂飘香.

日高公子还相觅,见得山中好酒浆.

此例「旨」是「尝」的下半部;

「心」是「忘」的下半部;

「口」是「客」的下半部;

「十」是

「章」的下半部;

「一」是「旦」的下半部;

「日」是「香」的下半部;

「见」是「觅」的下半

部;

首句起字「水」又是末句末字「浆」的下半部.

三,依顶接成分有无阻隔分

顶针以「断读」为前提,犹如一条河流阻断两岸交往,於是以相同的成分顶接,而形成上递

下接的桥梁功用.顶接的成分犹如两块磁铁,中间没有其他文字阻隔,当然可以产生衔接效果;

算中间参杂有其他文字,只要不是太多,仍然挡不住两块磁铁的吸引力,它还是可以产生上递下接

的功能.这两块磁铁的磁力强弱,主要是参考它们的背后腹地大小而成正比,亦即「段与段之间的

顶针(连环体)」的磁力比「句与句之间的顶针(联珠格)」来得大,「句与句之间的顶针(联珠

格)」的磁力比「句中顶针」来得大.磁力大者,中间夹杂的其他字词也可以多一些,并不会影响

其上递下接的效果.磁力小者,则只能夹杂少许字词,至於「句中顶针」则完全不能参杂任何文字

在顶接成分之中.

依顶接成分有无阻隔来分,可以分为「直接顶针」和「间隔顶针」二类:

(一)直接顶针

顶接成分之间没有夹杂其他文字者,称为「直接顶针」.如:

吃饭靠公职,公职可干可不干;

花钱靠副业,副业四处找著干.(大陆顺口溜)0

29见孟昭泉〈顶真辞格及其变异形式〉,《中国语文》第446期,(1994年月),页6.

0见刘言编著《笑说中国》,(台北县:

方舟出版社,2001年9月),页9.

顶针分类及其辨析11

此例以「公职」,「副业」作为顶接成分,顶接成分中间,没有夹杂其他文字,是为「直接顶

针」.其位置在「句与句之间」,则属「联珠格」.又如:

小蝌蚪说:

我要长大.

长大了,我要做一只爱唱歌的青蛙.

毛毛虫说:

长大了,我要去找一找美丽的小花.

小朋友说:

我也要长大.

长大了,我要去看一看不同的国家.

(康轩版国小国语教科书第二册第二课〈我要长大〉)

此例以「长大」作为顶针成分;

顶接成分中间,没有夹杂其他文字,是为「直接顶针」.其位置在

「句与句之间」,则属「联珠格」.又如:

小蝌蚪,找妈妈,找到小草虾.

草虾说:

「对不起,我不是你妈妈.」

小蝌蚪,找妈妈,找到大青蛙.

青蛙说:

「小蝌蚪,我才是你妈妈.」

(翰林版国小国语教科书第一册第四课〈听故事〉)

此例分别以「草虾」和「青蛙」作为顶针成分;

顶接成分中间,没有夹杂其他文字,是为「直接顶

针」.其位置在「句与句之间」,则属「联珠格」.

(二)间隔顶针

顶针成分之间夹杂其他文字者,称为「间隔顶针」.也可视为「宽式顶针」的类型之一.如:

啊,一个希腊向我走来

金鸡在宫殿上饮露水

荷马弹一只无弦琴

啊,无弦琴

我感觉那芬芳的温暖

像海伦沐浴时的爱琴海

啊,爱琴海

维娜丝站在一只贝壳中

花朵们纷纷落下

啊,花朵们

我的心中藏著谁的歌

谁的心中藏著我的歌

啊,歌

人文研究学报12

城堞上谱上一些青苔

一个希腊向我走来(瘂弦〈希腊〉)

此例以「无弦琴」,「爱琴海」,「花朵们」,「歌」作为顶接成分,其位置在「章段之间」,是

「连环体」;

但在顶接成分中间,都插入「啊」字,是为「间隔顶针」.又如:

北京人说他风沙多,内蒙人就笑了

内蒙人说他面积大,新疆人就笑了

新疆人说他民族多,云南人就笑了

云南人说他地势高,西藏人就笑了

西藏人说他文物多,陜西人就笑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