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杨集高级中学届高三化学第三次质量检测卷 人教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242183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53.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杨集高级中学届高三化学第三次质量检测卷 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杨集高级中学届高三化学第三次质量检测卷 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杨集高级中学届高三化学第三次质量检测卷 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杨集高级中学届高三化学第三次质量检测卷 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杨集高级中学届高三化学第三次质量检测卷 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杨集高级中学届高三化学第三次质量检测卷 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杨集高级中学届高三化学第三次质量检测卷 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杨集高级中学届高三化学第三次质量检测卷 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杨集高级中学届高三化学第三次质量检测卷 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杨集高级中学届高三化学第三次质量检测卷 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杨集高级中学届高三化学第三次质量检测卷 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杨集高级中学届高三化学第三次质量检测卷 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杨集高级中学届高三化学第三次质量检测卷 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杨集高级中学届高三化学第三次质量检测卷 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杨集高级中学届高三化学第三次质量检测卷 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杨集高级中学届高三化学第三次质量检测卷 人教版.docx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杨集高级中学届高三化学第三次质量检测卷 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杨集高级中学届高三化学第三次质量检测卷 人教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杨集高级中学届高三化学第三次质量检测卷 人教版.docx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杨集高级中学届高三化学第三次质量检测卷人教版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杨集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化学第三次质量检测卷

(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

可能甬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O16P31S-32Cl35.5Cu64Zn65Ag108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4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金属铅

B.CO气体有毒,在生有炉火的居室中多放几盆水,可吸收CO

C.液氯罐中的液氯泄漏时,可将其移入水塘中,并向水塘中加入生石灰

D.夜间厨房发生煤气泄漏时,应立即开灯检查煤气泄漏原因,并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2.下列图象是从NaCl或CsCl晶体结构图中分割出来的部分结构图,试判断属于NaCl晶体结构的图象是

 

⑴⑵⑶⑷

A、图⑴和图⑶B、图⑵和图⑶C、图⑴和图⑷D、只有图⑴

3.在含有I-离子且滴加酚酞显红色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SO42-、NO3-、Fe2+、Al3+B.Na+、Ba2+、Cl-、AlO2-

C.Cl-、Na+、K+、ClO-D.NH4+、K+、Cl-、SO32-

4.类推的思维方法在化学学习与研究中有时会产生错误结论,因此类推的结论最终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决定其正确与否,下列几种类推结论中错误的是()

①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所有金属与水反应都生成碱和H2

②Fe3O4可写成FeO·Fe2O3;Pb3O4也可写成PbO·Pb2O3

③铝和硫直接化合可以得到Al2S3;铁和硫直接化合也可以得到Fe2S3

④不能用电解熔融的AlCl3来制取金属铝;也不能用电解熔融的MgCl2来制取金属镁

A.①③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由于碘是卤素中原子半径较大的元素,可能呈现金属性。

下列事实最能说明这个结论的是

A.已经制得了IBr、ICl等卤素互化物B.已经制得了I2O5等碘的氧化物

C.碘(I2)易溶于KI等碘化物溶液,形成I3-离子

D.已经制得了I(NO3)3、I(ClO4)3·2H2O等含I3+离子的离子化合物

6.能说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的事实是①HClO的氧化性比H2SO4的氧化性强②常温下氯气是气态而硫是固态③氯气能溶于水而硫难溶于水④HCl比H2S稳定⑤H2S能被Cl2氧化成硫⑥HClO4酸性比H2SO4强⑦氯气与氢气化合比硫与氢气化合要容易进行⑧氯的最高价为+7价而硫的最高价为+6价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B.①④⑤⑥⑦C.④⑤⑥⑦⑧D.④⑤⑥⑦

7.在元素周期表中,从左到右共有18列.第1列(除氢以外)为碱金属元素,稀有气体是第18列.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第16列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B.第14列元素形成的化合物都是+4价稳定

C.第3列元素的种类最多    D.第7列元素的化合价有-l价

8.下列实验报告记录的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

每小题有1~2个正确答案,全部选对得4分,少选得2分,错选得0分。

9.铅蓄电池效率低、污染大,现在研究用锌电池取代它,其电池反应为:

2Zn+O2

2ZnO,其原料为锌、空气和电解质KOH溶液,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锌为正极,空气进入负极反应B.正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C.负极的电极反应为:

Zn-2e+2OH

ZnO+H2OD.电池工作时溶液的pH降低

10.下列有关溶液中所含物质或离子的检验,判断正确的是

A.加入AgNO3溶液生成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盐酸,则原溶液中一定有大量C1

存在

B.加入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加足量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一定有大量SO42-或SO32-存在

C.加入盐酸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的无色无味气体生成,则原溶液中—定有大量CO32-存在

D.加入氨水时生成白色沉淀,当氨水过量时白色沉淀完全消失,则原溶液中—定无Al3+存在

11.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6.2克白磷分子中含P—P键为0.05NA

B.10.0mL18.0mol/L的浓硫酸中氢离子数为0.36NA

C.6.4gS6与S8的混合物中所含S原子数一定为0.2NA

D.80mL10mol·L—1浓盐酸与足量MnO2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4NA

12.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装置①中,d为阳极、c为阴极

B.装置②可用于收集H2、NH3、CO2、Cl2、HCl、NO2等气体

C.装置③中X若为四氯化碳,可用于吸收氨气或氯化氢,并防止倒吸

D.装置④可用于干燥、收集氨气,并吸收多余的氨气

13.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用铂作电极电解MgCl2溶液:

2Cl-+2H2O    H2↑+Cl2↑+2OH-

B.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

Ca2++2ClO-+SO2+H2O==CaSO3↓+2HClO

C.向硫酸氢钠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至中性:

2H++SO

+Ba2++2OH-==BaSO4↓+2H2O

D.将氢氧化铁粉末加入氢碘酸中:

Fe(OH)3+3H+→Fe3++3H2O

1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熔沸点的高低顺序是:

晶体硅>氯化钠>干冰>汞

B.分子晶体中一定存在分子间作用力C.水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这是由于氢键所致

D.CO2、HClO、CF4、PCl3四种物质分子中的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的稳定结构

15.对于Zn(s)+H2SO4(l)==ZnSO4(l)+H2(g);ΔH<0的化学反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能量关系可用右图表示

B.ΔH的值与反应方程式的计量系数有关

C.若将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锌为负极

D.若将其设计为原电池当有32.5g锌溶解时,正极放出气体一定为11.2L

16.在四个密闭容器中分别装有下表所示的一定量的物质,将它们加热至300oC,经充分反应后排出气体,则残留固体及其物质的量正确的是()

A

B

C

D

反应前

1molNaOH、1molNaHCO3

1molNa2O、1molNaHCO3

1mo1Na2O2、lmolNaHCO3

1molNa2O2、1molNH4HCO3

反应后

1molNa2CO3

2molNaOH、0.5molNa2CO3

2molNaOH、0.5molNa2CO3

1molNa2CO3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C

C

B

D

D

D

C

B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D

C

A

C

B

D

AD

三、填空题(本题包括7小题,共70分,5+8+12+14+14+5+12)

17.实验室制取氯气的方法有多种,下列所列物质是制取氯气的某一反应的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

HCl、K2Cr2O7、CrCl3、H2O请根据可能的反应原理,完成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单键头表示电子转移的情况,同时指出反应中的氧化剂和氧化产物。

氧化剂:

氧化产物:

18.碱式氯化铜(不溶于水的绿色结晶)是一种农药,分子式:

CuCl2·3Cu(OH)2·XH2O

(X=1/2,1,2)为验证其组成并确定X值,某学生设计了以下几步实验。

1取ag的晶体制成粉末。

2晶体加热至确认质量不再变化为止(铜仍为二价),冷却后称其质量为bg。

3另取ag的晶体,溶于足量某溶剂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

4向③得到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最后得到纯净固体称量为cg。

若以上操作均正确,试回答下列问题:

A.将晶体制成粉末,所用的主要化学仪器(填仪器名称,下同);灼烧晶体时是在中进行。

以上四步中,用到玻璃棒的步骤有(选填:

①②③④)

B.步骤②灼烧后得到的固体应为:

C.步骤③所用的溶剂可能是

D.步骤④主要包括:

加入足量硝酸银溶液→→→晾干→称量

E.若组成符合通式,则计算X的表达式为:

(用字母表示)。

19、某同学运用已有的Na2O2和CO2反应的知识进行迁移,认为Na2O2也可和SO2反应,反应式可能为:

2Na2O2+2SO2=2Na2SO3+O2,为此设计如下一套装置,来验证Na2O2和SO2的反应产物。

如图安装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后添加药品并滴入适量浓硫酸。

回答下列问题:

 

(1)点燃①处酒精灯,不久,观察到①处产生大量气体;

③处两通管管壁发热,管内药品的颜色变化为:

____________色逐渐变为__________色。

(2)在反应过程中如何用较简便的操作证明反应产生了O2?

___________________。

(3)⑥处用排水法收集气体,从什么现象可证明收集的气体中已不含SO2?

(4)待反应结束后,取两通管内少量固体,装入试管中,加水溶解时未产生气体,如何证明产物中有Na2SO3?

(5)待反应结束后,取两通管内少量固体,装入试管中,加入足量盐酸溶液,再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试分析产生沉淀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有A、B、C、D、E、F六种元素,已知:

它们位于三个不同短周期,核电荷数依次增大;A与E、B与F分别同主族;A、E分别都能与D按原子个数比1﹕1或2﹕l形成化合物;B、C分别都能与D按原子个数比1﹕1或1﹕2形成化合物。

⑴写出只含有A、B、D、E四种元素的两种无水盐的化学式、。

⑵右图是A与D形成的一种化合物的晶体结构示意图,其

中的虚线表示,与每个“构成粒子”相邻的粒子呈空间构型。

E与D按原子个数比1﹕1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⑶人们通常把拆开lmol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

键能的大小可以衡量化学键的强弱,也可以用于估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H),化学反应的△H等于反应中断裂旧化学键的键能之和与反应中形成新化学键的键能之和的差。

下表列出了上述部分元素形成的化学键的键能:

化学键

F—D

F—F

B—B

F—B

C═D

D═D

键能/kJ·mol-1

460

176

347.7

347

745

497.3

①下列三种物质形成的晶体,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用a、b、c表示):

a.F与B形成的化合物b.B与D形成的稳定化合物c.F的单质

②试估算F单质晶体的燃烧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已知A—L所代表的物质(或溶液中的溶质)都是中学化学里常见的物质。

通常状况下,A、B均是淡黄色固体,D是气体单质,E是无色无味气体,K是不溶于水的酸。

反应①~③是化学工业生产重要产品的全部反应,反应④是工业生产普通玻璃的反应之一。

一定条件下,各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时加入或生成的水均没标出)。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H_________;D的同素异形体__________。

(均填化学式)

(2)画出A中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指出E分子中共价键的类型(填“极性键”或“非极性键”)____________。

(3)指出反应①②③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____________。

(4)完成下列反应方程式:

①I+G→M+L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试时间(小时)

0

1

2

4

8

雨水PH

4.73

4.62

4.56

4.55

4.55

22、酸雨主要是燃烧含硫的燃料引起的,现有一份雨水样品,每隔一定时间对它的PH值测定一次。

 

①雨水样品的pH变化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如果将刚取样的上述雨水与自来水相混合,pH将变,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③为防治酸雨,降低煤燃烧时向大气排放的

,工业上将生石灰和含硫煤混合后使用,请写出燃烧时,有关“固硫”(不使硫化合物进入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3.目前测定空气中SO2含量主要用氧化还原反应。

已知SO2气体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时,MnO

被还原为Mn2+,SO2被氧化成SO

为测定某地方的空气中SO2和可吸入颗粒的含量,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①其中:

或表示密闭容器;表示气体流速管(单位时间内通过

气体的体积恒定,且无除尘和吸收气体作用);表示棉花;颗粒吸附剂可以吸收可吸入的颗粒;表示气体的流向。

②酸性KMnO4溶液体积为200mL,浓度为0.1mol·L-1。

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200mL0.1mol·L-1酸性KMnO4溶液,需用到的仪器按使用的先后顺序依次有、玻璃棒、、、。

玻璃棒的作用是。

(2)写出并配平测定SO2含量的离子方程式:

(3)若气体流速管中气体流速为acm3/min,当tmin时酸性KMnO4溶液恰好褪色,则空气中SO2的含量为(g/cm3)。

(4)实验中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要测定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的含量(g/L),还需要测出的数据是

(5)乙同学按照同样的方法测量空气中SO2的含量,所测得的数值总是比实际含量偏低,最可能的原因是(假设溶液配制、称量或量取及各种读数均无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6分,6+10)

24.有硫酸钾和碳酸镁的混合物,用50mL盐酸完全溶解后,在标准状况下收集到0.56L二氧化碳,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含有0.03mol氢氧化钡的溶液,可得到6.11g沉淀,此时溶液的pH=12,溶液的体积为200mL,试求:

(1)原混合物中碳酸镁的质量

(2)得到的沉淀中硫酸钡的质量(3)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25.某学生为了测定某种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用不同质量的纯锌粉与该稀硫酸进行反应。

他的六次实验结果如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实验编号

加入锌粉的质量(g)

稀硫酸溶液的体积(mL)

生成硫酸锌的质量(g)

1

2.0

50.0

5.0

2

4.0

50.0

3

6.0

50.0

14.9

4

8.0

50.0

19.3

5

10.0

50.0

6

12.0

50.0

19.3

(1)其中第2、第5两个实验中生成硫酸锌的质量分别

是g、g。

(2)在右图中画出生成硫酸锌的质量[m(ZnSO4)]与加入锌粉质量[m(Zn)]的关系示意图(需要标明关键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的数据)。

(3)若使(10+m)g锌粉与50.0mL上述稀硫酸充分反应,剩余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g,该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mol/L。

[参考答案]

17、略

18.

(1)A

(2)A.研钵坩埚②③④B.CuOC.HNO3D.过滤洗涤

E.

19、

(1)淡黄白

(2)打开B,用带火星的木条防于B处,若木条复燃,说明有氧气生成

(3)

中品红不褪色(4)取白色固体,加稀硫酸,产生能使晶红溶液褪色的气体。

(5)反应后的固体中还残留Na2O2,它溶于水后能将亚硫酸根氧化成硫酸根

20.⑴NaHCO3CH3COONa(或其它有机酸的盐)

⑵氢键正四面体Na+[

]2-Na+

⑶①acb②990.7kJ/mol

21.(12分)

(1)Na2SiO3O3(各2分,共4分)

(2)Na

(1分)极性键(1分)(3)放热反应(2分)

(4)①Fe3++SO2+2H2O

2Fe2++SO42-+4H+(2分)

②Na2CO3+SiO2

Na2SiO3+CO2↑(2分)

22、略

23.(14分)

(1)托盘天平、烧杯、2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搅拌和引流。

(说明:

每空1分,共5分。

顺序不对,从错误处开始不计分;搅拌和引流缺少任一个,不计分)

(2)5SO2+2MnO4-+2H2O=5SO42-+2Mn2++4H+(2分)

(3)

(2分)

(4)防止可吸入颗粒堵塞导气管或进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使测量质量不准(1分)

吸收前后颗粒吸附剂、棉花、盛放容器的总质量。

(或将装置用编号表示回答,或答颗粒吸附剂、棉花、盛放容器的总质量的增加值)(2分)

(5)通入气流速率过快,二氧化硫未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充分反应就已经被排出(2分)

24.

(1)2.1g(2分)

(2)4.66g(2分)(3)1.16mol/L(2分)

25.(8分)

(1)9.9;19.3(各1分,共2分)

(2)(如右图)(标出具体数据1分,作图1分,共2分)

(3)2.2+m2.4(各2分,共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