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B卷.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244964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市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B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南京市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B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南京市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B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南京市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B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南京市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B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南京市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B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南京市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B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南京市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B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南京市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B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南京市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B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南京市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B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南京市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B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京市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B卷.docx

《南京市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B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市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B卷.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南京市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B卷.docx

南京市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B卷

南京市2020年(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B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

A.草鱼

B.壁虎

C.河蚌

D.蛇

2.腔肠动物是有口无肛门的,扁形动物是()

A.有口有肛门

B.无口无肛门

C.无口有肛门

D.有口无肛门

3.(2015秋•迁安市期末)如图是几种食肉目部分动物分类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虎和豹的共同点比虎和猫的共同点多

B.猫与豹的亲缘关系比猫与狗的近

C.猫属所包含的生物种类比猫科少

D.目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4.下列动物中,哪一种不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哺乳动物()

A.牛角羚

B.白唇鹿

C.大鲵

D.大熊猫

5.蛔虫和绦虫的营养方式是()

A.寄生

B.腐生

C.寄生或腐生

D.自养

6.动物作为消费者可从外界摄取食物,并通过呼吸作用将其消化分解,这种现象反映了动物在生物圈中能()

A.维持生态平衡

B.促进物质循环

C.帮助植物传粉

D.传播植物种子

7.下列哪项是线形动物比扁形动物高级的特征()

A.有肛门

B.身体细长

C.有些种类的生殖器官发达

D.寄生动物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8.蛇的体表覆盖着角质的鳞片这有利于()

A.利用皮肤呼吸

B.自由运动

C.适应陆地干燥气候

D.适应水中生活

9.下列生物除哪项外,其他都是单细胞生物体

A.

B.

C.

D.

10.细菌的个体非常微小,如果将很多细菌聚集一起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需要多少细菌才行呢()

A.1万个

B.100万个

C.1亿个

D.10 亿个

11.有人说:

“光彩夺目的珍珠是贝类在剧痛中滴落的泪珠.”这些“泪珠”一直是人类保健品和装饰品中重要的一员.珍珠的形成与贝壳的哪一种结构有关()

A.贝壳

B.外套膜

C.鳃

D.斧足

12.下列有关微生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细菌是单细胞生物,都是营腐生生活

B.酵母菌具有真正的细胞核,能进行出芽生殖

C.霉菌是多细胞真菌,有的能从其培养液中提取抗生素

D.病毒对人类也存在有利的一面,如通过噬菌体可控制某些细菌对人类的感染

13.下列几项植物分组中,共同特征最多的是()

A.玉米和水绵

B.大豆和肾蕨

C.向日葵和菜豆

D.向日葵和玉米

14.下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四种动物的共同特征,该特征是:

()

A.恒温

B.有脊椎

C.用肺呼吸

D.有性生殖、卵生

15.下列有关动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秀丽隐杆线虫属于线形动物,其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B.乌龟属于两栖动物,两栖动物是指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

C.蜥蜴属于爬行动物,其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的依赖,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D.家兔属于哺乳动物,其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和臼齿的分化

16.对下列三种生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A.都是由菌丝集合而成

B.都无叶绿体,营腐生生活

C.都是多细胞个体

D.都能进行分裂生殖

17.下列动物中体温能够保持恒定的是()

A.企鹅

B.青蛙

C.鲫鱼

D.蛇

1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与骨连接的肌肉至少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

B.如果你直臂提一桶水,易感到累,因为肱二头肌收和肱三头肌都处于收缩状态

C.当你端起茶杯喝水时,上臂肌肉所处的状态是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D.把铅球推出去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19.有关生物呼吸的描述错误的是

A.植物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所有活着的细胞都能呼吸

B.草履虫依靠表膜进行呼吸

C.蝗虫的胸腹部两侧有许多小孔叫气门,是蝗虫呼吸的结构

D.蚯蚓用湿润的体表呼吸

20.脚是我们身体很重要的一个部分,脚整天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下,所以很易感染一些疾病。

引起人患足癬的是()

A.细菌

B.真菌

C.病毒

D.寄生虫

21.大豆易患萎黄病,致使植株矮缩、叶片黄化、荚小粒少。

科学家利用野生大豆与易患萎黄病的大豆杂交,培育出一批抗萎黄病的优良大豆品种,大幅度提高了大豆产量。

这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

A.种类多样性

B.遗传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

D.物种多样性

22.“老马识途”这种行为是()

①先天天性行为        ②学习行为   ③由遗传物质控制的    ④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3.“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之一。

有关结构与功能的描述不相符的是

A.兔的牙齿有分化,提高了摄取食物和食物消化的能力

B.家鸽每呼吸一次,要在肺和气囊各进行一次气体交换

C.蛇体表覆盖角质鳞片,与减少体内水分散失有关

D.鲫鱼有鳃,与水中呼吸相适应

24.将蚯蚓放在干燥环境中,不久便会死亡的原因是()

A.蚯蚓是穴居动物,怕光

B.神经系统受到损害

C.血液循环不通畅

D.不能呼吸,窒息而死

25.下列各项属于人类特有行为的是()

A.将“1+1=”与“2”相连

B.听到铃声,走进屋内

C.食物入口,分泌唾液

D.听故事,流眼泪

26.下列不属于动物社会行为的是()

A.羊群跟随头羊行动

B.大雁迁徙时排成整齐的雁阵

C.狒狒“首领”优先享有食物

D.一群成年雄孔雀见到雌孔雀争相开屏

27.地球上分布最广、数量最多且具有根茎叶的植物类群是()

A.藻类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28.将高温灭菌后的培养基在教室打开5分钟,相当于细菌培养的()

A.制作培养基的过程

B.高温消毒的过程

C.接种的过程

D.恒温培养的过程

29.艾滋病(AIDS)、肝炎、禽流感、“非洲猪瘟”疫情都是由病毒引起的。

下列有关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A.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

B.“非洲猪瘟”病毒基本结构与噬菌体相同

C.病毒的细胞结构外形小,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

D.某些病毒可被减毒后制成疫苗

二、综合题

30.长江防护林是指为保护长江水资源,政府在长江上游建设防护林和生态公益林的工程。

工程实施以来,我们的家乡森林覆盖率提高了,森林里面动物种类也越来越丰富了,下面是吴家后山一座小山坡里面生活着的生物,请分析它们的关系。

(1)吴家后山物种丰富,有赤松、栎树、刺槐、松毛虫、蜘蛛、灰喜鹊、蛇、黄雀、鹰等多种生物。

要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添加___。

(2)吴家后山的野生动物物种丰富,形成了复杂的食物关系。

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___。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逐级递减,所以说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少的生物是___。

(3)若某种自然原因导致该生态系统松毛虫大增,短时期内,该生态系统中的___数量会随之增加,经过一段时间,松毛虫的数量会减少,使生态系统逐渐恢复原样。

这表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能力。

31.提起《昆虫记》,人们会想起“迁徙的蜘蛛”、“会唱歌的蟋蟀”还有“勤劳的蜜蜂”等十分有趣的故事。

(1)上述三种动物均属于节肢动物,体表都具有坚韧的、防止水分散失的______,但其中只有两种动物属于昆虫,具有2对翅、3对足等特征,它们是蟋蟀和______。

(2)“会唱歌的”蟋蟀在繁殖期间,凭着本能“唱歌”以吸引异性.在功能上为______行为,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这属于_______行为,该行为是动物体内的_____决定的。

(3)“勤劳的”蜜蜂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间分工明确,这符合______行为的特征。

32.(4分)如图为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互不相同的几种动物,请分析回答:

(1)如图所示的五种动物在进化上按照从低等到高等的排列顺序________      (填序号)

(2)D与A、B、C、E的主要区别是身体背部没有________.

(3)与D的发育过程相比,蝗虫不经过的发育时期为________.

(4)C蛙的发育经历了受精卵、蝌蚪、幼蛙和成蛙四个时期.蝌蚪和成蛙在形态结构以及生活习性等方面有显著的不同,这种发育称为________.

33.动物种类非常繁多,我们可以根据动物的主要特征对其进行分类,仔细观察下列几种动物的形态和结构,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以及所学习的动物类群主要特征的知识回答问题:

(1)比较甲和乙两种动物,从外部形态看都分“节”,但甲动物属于_____动物,其身体是由许多彼此_____的环状体节构成。

乙动物有足和翅,体外有起保护和防止体内水分散失作用的_____,属于_____动物。

(2)如果将甲、乙归为一类,丙归为一类,两类群生物之间的主要差异是身体的背部有无_____。

(3)请写出丙适于在水中游泳的特点_____。

34.根据下图关节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填写图中各部分结构名称:

①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

(2)运动时若不小心或用力过猛,常会造成脱臼,即_________ 从___________中脱落出来的现象。

运动时能减少两骨之间摩擦的是_________,把两块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的是____,所以,关节既牢固又灵活。

35.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需借助显微镜观察。

下图为显微镜结构示意图,甲、乙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两种细胞结构示意图,A、B、C分别为三种单细胞生物。

请据图回答问题:

(8分)

(1)使用显微镜时,如在视野中已经找到要观察的物像,可以调节显微镜的[  ],使物像更加清晰。

在“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和洋葱表皮细胞”实验中,取材前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图二中植物细胞是__________,对比甲、乙两图可知,植物和动物细胞共有的结构是[⑥]、[⑦]、[⑧]__________。

甲、乙两细胞的⑧中都含有的“能量转换器”是__________。

(3)图三中,从细胞的基本结构上看,A与B、C的不同之处是,A无__________;从营养方式上看,A、B、C三种生物都是__________(自养或异养)。

三、资料分析题

36.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一)预习思考

我国是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生物多样性也同样受到严重的威胁,如台湾云豹等物种已经不复存在.在我国的有部分濒危物种,如大熊猫、扬子鳄、麋鹿、藏羚羊等.其中到20世纪90年代初,在西藏、新疆、青海三省藏羚羊栖息地,平均每平方公里仅存0.2头,近年来,藏羚羊已濒临灭绝,然而偷猎者的枪声仍然不时作响.

(二)设问解疑

(1)问:

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主要生活在川、陕等地的,它主要以哪种生物为食物?

A.树叶

B.竹叶

C.青菜

D.肉类

答:

大熊猫主要以________为食物.

(2)问:

从以上资料分析、生活在可可西里无人区的藏羚羊,除了由于其生活环境恶劣外,你认为藏羚羊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

藏羚羊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3)1900年麋鹿在中国灭绝,只在英国的乌邦寺公园保留了18头麋鹿种群.1985年乌邦寺公园将22头麋鹿送回了中国,实现了“麋鹿还家”.1993年首发麋鹿送归故土–湖北石首,你认为要保护好麋鹿,最有效措施是什么?

答:

要保护好麋鹿,最有效措施是建立________.

(4)扬子鳄是比较古老的爬行动物,被誉为“中生代的活化石”.生活在长江中下游沿岸沼泽地的扬子鳄,由于长江中下游湿地遭到了严重破坏,河段被围成了农田,造成扬子鳄的野生数量大减,你认为保护扬子鳄的根本措施是什么?

答:

保护扬子鳄的根本措施是保护扬子鳄的________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三)简洁转新

(5)问:

面对大熊猫、藏羚羊、麋鹿、扬子鳄等濒危动物的偷猎者,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答:

________.

四、实验探究题

37.某小组在“探究环境条件对叶绿素形成的影响”的活动中,作出的假设是:

光照能影响叶绿素的形成。

据此该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甲组

乙组

环境条件

阴暗、低温

光照充足、适宜温度

实验材料

同样多株韭苗

同样多株蒜苗

处理方法

将甲、乙两组植物栽种在相同环境中一段时间

(1)全班同学讨论后认为:

按上述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不能对“光照能影响叶绿素形成”的假设进行探究,因为实验方案中的变量有______个。

(2)请根据“光照能影响叶绿素形成”的假设写出你的实验方案:

 

甲组

  乙组

环境条件

________、适宜温度

光照充足、___________ 

实验材料

同样多株韭苗

同样多株韭苗

处理方法

将甲、乙两组植物栽种在相同环境中一段时间

(3)请写出支持假设的实验结果预期:

_______组植株呈现绿色。

(4)上述研究方法属于______________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